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例6篇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47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4~46岁,病程为2周~3年,47例均有皮肤紫癜症状,以出血性皮疹为主,胃肠道症状12例,关节症状10例,肾脏症状8例,鼻出血1例,血便1例。

1.2 方法

1.2.1过敏原检测:利用生物共振仪做过敏原检测,其中德国百康仪器检测者17例,莫拉仪器检测者30例,两种检测仪器临床治疗提供过敏原信号,并应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行脱敏治疗结果一致,没有显著差别。

1.2.2脱敏治疗:治疗前患者均做尿常规检查。具体操作如下:①基础治疗:让患者洗净双手、擦干,再测患者传导值,确定基础治疗程序。如果传导值太低时,让患者饮1杯水,并协助其用手指尖在其胸前沿逆时针方向点击,同时拍击患者背部,或给双手喷少许酒精,双手捻搓,使传导值提升,以提高能量,其治疗效果更佳;②脱敏治疗:根据过敏原种类选择恰当的后续治疗程序,先将干扰患者的各种因素排除,将机能状态调整好,选用2~3个程序进行脱敏治疗。每次脱敏仅对致患者过敏的主要的2~3种过敏原进行脱敏,脱敏时间3~18min。急性期,每周2~3次,连做3次后改为每周1次,慢性患者每5~7天1次,症状消失后逐渐延长时间巩固治疗5~7次,平均疗程10次。对于少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共4例)加用激素等药物综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皮疹完全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3个月内无皮疹复况;有效:皮疹完全消失或3个月内皮疹有轻微复发,尿常规检查和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无效:皮疹略有改善或治疗未结束又有新发皮疹出现,尿常规检查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过敏原种类统计: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阳性率为95%,其主要的过敏原种类和阳性率见表1。

2.2治疗结果:检测出患者的过敏原后,应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了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91%,治愈率为80%。

3讨论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HSP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2],好发于秋冬季节,儿童及青少年多见,7~13岁男童常见[3]。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过敏、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过敏因素是过敏性紫癜重要的诱发因素,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临床虽以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为主,但多认为皮肤紫癜是确定诊断的必要条件。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去除病因,抗炎、抗过敏、解痉、止痛、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对症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忌海鲜、高蛋白、荤腥类饮食,有消化道症状者依程度选流食或禁食。有典型消化道症状者,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脉点滴,症状消失后可改用强的松口服。对有肾损害者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如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

生物共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过敏检测治疗系统,它能通过皮肤上的信息点无创检测约1 350种过敏原。该种仪器就是通过物理手段采集患者体内不同性质的电磁波,并根据治疗需要将其镜像逆转或放大再以特殊方式导入体内,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对于许多慢性疾病或使用对抗疗法没有效果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该设备针对过敏性疾病又具有特别突出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过敏原主要为防腐剂、树木、花及花粉、调味剂等,其他还包括山梨醇、苯甲酸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5]。我们的检测结果发现螨虫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植物花粉。还包括二甲苯、甲醛等化学材料,可能与房屋装修有关。本组结果还发现香烟也是过敏性紫癜的致敏原,所以患者要避免被动吸烟。又发现动物毛皮和分泌物是致敏原之一,可能与近年宠物饲养增多有关。而部分金属成为致敏原,考虑和化妆品的应用有关。这些都能给过敏性紫癜患者提供防治措施。

国内学者应用百康生物共振仪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我们应用了百康及莫拉两型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进行检测,临床治疗提供过敏原信号,并应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行脱敏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且两型同类仪器结果一致。治疗效果快,脱敏效果好,避免了单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亦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应用该仪器治疗时,对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时间和程序,根据过敏原种类,选择性确认治疗程序及模式。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反应率高,应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多种与疾病变化的相关因素,以防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该仪器脱敏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排便通畅,食欲改善,睡眠良好。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无创伤及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使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86-2588.

[2]郑波慧,廖小梅.过敏性紫癜[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151.

[3]侯文华.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 38(6):575-576.

[4]王晓红,马 宏,李卫卫,等.儿童过敏性紫癜198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8):756-758.

[5]汪天林,林海珍,陈彩莲,等.过敏性紫癜过敏原的生物共振技术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8):6-8.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舌下含服; 尘螨

中图分类号 R77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26-03

doi:10.14033/ki.cfmr.2016.3.013

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其患病率约为总人口的20%[1]。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患病率有增长趋势。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以往对本病的治疗多为各种对症治疗为主,治愈率低[2]。脱敏治疗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公认的病因治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应用于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尘螨过敏阳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已被较多研究证明为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眼科就诊的尘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2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者45例,年龄5~35岁,平均(18.76±8.64)岁,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符合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抽静脉血送至同一检验中心,通过免疫印迹法定量测定尘螨特异性IgE抗体浓度均>0.71 IU/ml,无精神病,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将62例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症治疗组与脱敏治疗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制剂

使用的粉尘螨滴剂商品名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公司,批号:S20060012),主要成分为粉尘螨代谢培养基生理盐水浸出液,共有粉尘螨滴剂1~5号五种规格:其蛋白浓度分别为1、10、100、333、1000 mg/L。

1.3 方法

对症治疗组发作期滴用抗组胺眼液,严重者口服抗组胺药物。脱敏治疗组按药物说明书方法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分为递增期治疗和维持治疗2个阶段,4~14岁患者递增期治疗时间为3周(畅迪1、2、3号),第4周开始维持治疗至2年(畅迪4号)。≥14岁患者递增期治疗时间相同,第4周开始维持治疗,先用畅迪4号2周,第6周用畅迪5号至疗程2年,脱敏治疗过程有临床症状重者短期加用滴用抗组胺眼液。两组中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均加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随访2年。

1.4 疗效评定标准

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包括: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体征包括:结膜水肿、结膜充血、上下睑结膜滤泡、角膜缘腺样增生。根据以上症状体征的程度评分:没有=0;轻度=1;中度=2;重度=3。对症药物用药评分:完全不使用抗组胺药为0分,偶尔用局部抗组胺药为3分,经常用局部抗组胺药6分,经常用局部加全身抗组胺药9分。治疗前及治疗疗程满2年后进行评分。总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4]。根据总评分下降指数将疗效分为治愈(≥0.90)、显效(0.60~0.89)、有效(0.20~0.59)、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眼部临床表现评分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临床表现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对症治疗组(n=31) 9.12±1.23 4.77±1.43 -12.8400

脱敏治疗组(n=31) 9.66±1.45 1.33±0.77 -28.2500

t值 1.5812 11.7928

P值 >0.05

2.2 对症用药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对症用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治疗后两组对症用药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前后对症用药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对症治疗组(n=31) 5.45±2.14 2.12±1.73 -15.3200

脱敏治疗组(n=31) 5.76±2.23 0.79±1.54 -10.2000

t值 0.5584 3.1972

P值 >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脱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对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症治疗组(n=31) 1(3.2) 8(25.8) 16(51.6) 6(19.4) 9(29.0)

脱敏治疗组(n=31) 12(38.7) 11(35.5) 5(16.1) 3(9.7) 23(74.2)

3 讨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美国的一项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仅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患病率就达15%左右[5]。主要是由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引起。以往对它的治疗主要以眼用抗组胺药、眼用肥大细胞稳定剂、眼用糖皮质激素和眼用免疫抑制剂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等对症治疗为主,在病因方面以往只能通过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来减少疾病发作,然而完全无过敏原的环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本病症状多反复,较难达到根治,或需要长期持续用药,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脱敏治疗又称特异性免疫疗法,其原理是使过敏机体对致敏原逐渐耐受,最终达到不应答,从理论上来讲,是针对病因的治疗。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应用于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尘螨过敏阳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已被较多研究证明为有效的方法,其用于同样是变态反应疾病的尘螨过敏阳性的患者是否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是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6]。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在脱敏治疗满2年疗程后,患者总体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可以不用对症抗组胺药物或偶尔用的患者数量也明显比对症治疗组多,治愈率高,证明只要明确存在尘螨过敏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足疗程的脱敏治疗,疗效确切,且比单纯对症治疗的患者无论从症状方面还是用药量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同时笔者也发现有小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在本研究中脱敏治疗组无效的3例患者其尘螨特异性IgE抗体的浓度均在0.71~3.50 IU/ml,较有效患者浓度低,且多合并多种其他吸入或食物过敏原,考虑其致敏原多样化影响其疗效。提示在临床上检测患者过敏原时不可以仅查尘螨一项过敏原,其他过敏原也应同时检测,过敏原种类较多的患者仅进行尘螨单一脱敏治疗疗效欠佳,仍需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可以采用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的过敏原仅尘螨一项,然而环境中存在的过敏原众多,从各种过敏原脱敏治疗入手,或许是根治该类疾病未来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Berdy G J,Hedqvist B.Ocular allergic disorders and dry eye disease:associations,diagnostic dilemmas,and nanagement[J].Acta Ophthalmol Scand Suppl,2000,230(78):32-37.

[2]刘小伟,李莹.过敏性眼表疾病临床现状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86-2188.

[3]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4-1317.

[4]王欣,赵峰,徐建江,等.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疗效[J].眼视光学杂志,2009,11(3):211-214.

[5] Power W J,Tugal-Tutkun I,Foster C S.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atopic keratoconjunctivitis[J]. Ophthalmology,1998,105(4):637-642.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检测 脱敏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46-02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由于空气、水源等环境的污染,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多数患者都缺乏明确的致敏原因,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反复的鼻塞流涕、头痛、耳鸣、耳闷、鼻痒、打喷嚏。检查见鼻粘膜灰白色,有清水鼻涕。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诱发过敏性哮喘。

我院皮肤科通过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脱敏治疗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到门诊就诊的13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是55名,女性患者的数量是78名。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9岁。

1.2 方法

1.2.1 皮试方法

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的变应原,用生理盐水做阳性对照,按照国际标准方法,在患者前臂掌侧皮内注射,注射量为0.01-0.02ml,切勿使注入部位出血或将液体注入皮下,皮试应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完全排尽,以防止将空气注入皮内出现假阳性反应。皮试用针头不得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判定方法:皮试后15-20分钟看皮试结果。皮试部位无红晕或出现于对照组类似的小丘疹或红晕为阴性(-);试验部位若出现直径小于0.5厘米的丘疹或不太明显的红晕为可疑(±);丘疹直径为0.5-1.0厘米,有较明显的红晕为阳性(+);丘疹直径为1.1-1.5厘米,有相当大的红晕但无伪足(++),丘疹直径大于1.5厘米以上,并有明显红晕及伪足表明患者为强阳性(+++)。阳性反应显示患者对该皮试物过敏[1]。

1.2.2 脱敏方法

由皮试结果选择脱敏抗原的治疗浓度。首先是递增量阶段,这一阶段寻找在不发生明显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情况下,患者对变应原的最大耐受量。起始浓度和剂量是可根据皮内试验的终点滴定度而定。患者通常耐受皮肤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的变应原稀释液的0.1ml。按阳性皮内试验反应的强弱来选择变应原的起始浓度和剂量。当吸入变应原皮试呈(+)时选10-6 或10-5 W/V的0.1ml;当皮试呈(++)时选10-8 或10-7 W/V的0.1ml;当皮试呈(+++)时选10-10 或10-9 W/V的0.1ml。患者十分敏感的强变应原,蒿属花粉的起始浓度应低一些。以后浓度按10倍递增量到10-2 W/V为止。首次注射剂量为0.1ml,第二次为0.2ml,第三次注射0.3ml。如此类推直到第十次,注射剂量为1ml为止。注射十次后剩余的药不再使用,从下一瓶新药开始。再从0.1ml开始渐增至1ml,一瓶药为一个疗程。进入新的疗程药物浓度增大十倍,增到1:100后不再增大,进入维持脱敏治疗阶段,脱敏液号不变,每次剂量也不变(一般每次注射0.5ml)。每瓶药用十次后即更换另一瓶药,以免药液被感染。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对晕针的患者,操作时动作要轻巧,分散其注意力。并开导患者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由于一些患者对脱敏疗法不了解,存在恐惧怕麻烦的心理,担心影响学习与工作,怀疑疗效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应该向患者宣传脱敏治疗的基本原理和优点,耐心说服,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愉快地接受治疗。当患者接受治疗时,应告诉患者,特异性脱敏治疗是分不同浓度进行的,先从低浓度开始,渐渐提高,注射量也从少到多,循序渐进,治疗几次不能见效,因为机体产生抗体要有一个过程,告知患者脱敏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中断。要树立良好的耐心和信心,解除其后顾之忧,达到坚持治疗的目的[2]。

2.2 过敏原检测的护理

选择标准、规范、统一的过敏原,禁止使用不规范的过敏原。提高过敏原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过敏原应放置在冰箱冷藏,发现浑浊、沉淀后应停止使用。注明患者姓名及相关资料,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掌握过敏原配制方法及浓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所需物品均为一次性,防止交叉感染。详细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及相关资料,建立治疗档案。凡是急性过敏期患者或对某些物质高度过敏的患者暂不接受检测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检测及脱敏治疗。过敏原检测前一天停用氨茶碱及麻黄素类药物,前三天停用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物,按半衰期长短确定停用时间[3],以免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皮试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皮试的严重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15-30分钟内,包括腹痛全身性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如遇这些紧急情况,应立即于皮试局部的近端扎止血 ,局部用冷敷以减少变应原的进一步吸收,同时于另一上臂注射1:1000肾上腺0.01mg /kg,严重病例还要加量,分秒力争进行抢救。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迟缓反应,对症处理局部即可,在局部涂抗过敏药膏,针对个体差异观察皮试及脱敏治疗并备好急救药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则立即组织抢救。

2.3 脱敏治疗的护理

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尽量避开皮损处,防止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脱敏治疗进入下一个疗程时应询问患者治疗效果,并询问有无其他不适。针对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电话回访,增强患者信心取得合作。

2.4 健康指导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护理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日常保健,忌食寒凉生冷等刺击性食物;慎食鱼、虾、蟹类等海产食物;注意多吃补益肺气的食物;戒烟及避免吸二手烟,并尽量避免出入空气污浊的地方;最后,可以经常进行温冷交替浴、足浴、鼻洗涤和干布摩擦,完善家庭保健体制[4]。加强卫生宣教,在冬季及流感期间外出要戴口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 讨论

一般来说,致敏原通过四个途径(吸入、食入、注入、接触)与体内的抗体结合致敏。从133例患者抗原阳性中,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更多地接触家务劳动有关;中年居多,可能长期从事某职业有关。除吸入致敏原外,可能与近些年环境污染、水源污染加重,农药、化肥、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大面积种植花卉,花粉随风飘动等因素有关[5]。

过敏性鼻炎为常见鼻粘膜过敏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脱敏治疗是通过接触脱敏原,使患者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使其脱敏治疗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减少其不良反应,减少异性介质的释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脱敏治疗在预防过敏性鼻炎方面较药物治疗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因此对于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异变应原脱敏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

综上所述,脱敏治疗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优点是安全可靠、简单。是一种花钱少、效果佳、适合基层治疗的好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观察及健康指导,以提高脱敏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 杨莎丽 刘科峰46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试及脱敏治疗的临床研究《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p91.

[2] 李桂萍、王洪瑞,特异性抗原对变应性鼻炎减敏疗效探讨及护理,《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p84.

[3] 张虹、张铭玉、郝台等,过敏原检测及脱敏药的合理应用,《中国麻风皮肤杂志》,2002年,第18卷,第4期,p430.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哮喘; 过敏原; 血清特异性IgG4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10-02

支气管哮喘(BA)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气促、咳嗽、喘鸣、胸闷等症状。小儿由于免疫状态尚未成熟,当过敏原接触时,易导致气道出现慢性变态反应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其中尘螨在南方是较为常见的过敏原之一[1]。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是一种新的哮喘病因疗法。SLIT不仅能够良好的改善患儿哮喘症状,同时能够调节其免疫状态,从病因方面进行有效治疗[2]。本文观察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过敏性哮喘患儿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过敏原皮肤点刺及粉尘螨血清sIgG4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哮喘患儿。纳入标准:(1)非急性发作期;(2)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至少有一种皮试(丹麦ALK试剂)结果阳性且大于(+++);排除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外自身免疫疾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133例,女87例,年龄4~14岁,平均(9.72±3.8)岁。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根据儿童哮喘控制的分级治疗方案,主要用面罩型筒式储雾罐辅助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吸入治疗。治疗时间1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LIT维持治疗。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畅迪1~4号)的用法为:1~3号用于递增期,治疗共3周,1次/d。第1周使用畅迪1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为1 μg/ml),第2周使用畅迪2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为10 μg/ml),第3周使用畅迪3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为100 μg/ml),畅迪1、2、3号每周7 d的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第4周进入剂量维持期,使用畅迪4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333 μg/ml),1次/d,3滴/次。中途如停服4周以上则要从递增期开始重新服用。治疗中患儿若出现严重的局部、全身反应或哮喘发作,则停止治疗或减少剂量。持续治疗1年时间。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6个月、1年3个时间点对两组患儿进行过敏原及粉尘满血清特异性IgG4检测。皮肤点刺风团直径单位mm。选择3种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包括: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检测粉尘螨特异性IgG4采用4层双抗夹心法(ELISA),采用酶标仪KC4程序进行计算,下限8 AU/ml。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直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小(P

3 讨论

多数的BA患儿均存在过敏性的湿疹、鼻炎等过敏疾病史,其中吸入过敏原尘螨及其和宠物毛发、蟑螂等之间的交叉反应有关[3]。目前研究认为其机制为过敏原的T辅助细胞群选择性激发Th2细胞,导致了分化调控比例失衡,诱导介质产生导致的变态反应[4]。

传统的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有着良好的哮喘症状控制效果,但是即使长期使用,停药后的效果仍不尽人意。近些年来随着过敏原的提纯技术不断发展,标准化的特异性过敏原提取液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哮喘病因治疗方案,小儿在早期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哮喘病程,并且通过免疫应答来调整失衡的Th1/Th2,从而解决吸入治疗无法起到的远期效果。长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变应原特异性IgE,诱导B细胞合成免疫蛋白的同时,并向产生IgG方向的转变,其中的一个亚型IgG4,是一种抗过敏的非炎性亚型;由于其的活性和亲和性,能够更早的捕获变应原,从而竞争性的阻断肥大细胞与变应原IgE的结合,避免了肥大细胞激活,减少炎性介质释放[5]。并通过诱导T细胞产生调节性的T细胞,或导致其失去效能。IgG4抗体能同时识别屋尘螨、粉尘螨两种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通过采用SLIT治疗6个月及12个月之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见,SLIT治疗组IgG4有着明显的升高,这与以上理论相符合。

舌下脱敏治疗是让患者由低剂量开始舌下含服脱敏制剂,剂量逐渐增加,达到维持剂量后持续足够疗程,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过敏原的耐受,使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明显减轻。舌下径路的临床应用减少了由于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导致的治疗困难和痛苦,安全方便的治疗特点让多数家长可以接受,同时SLIT能够通过舌下的停留,刺激朗格尔汉斯细胞上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促进THG-β、IL-10及激活素类,能够有效的调整免疫耐受[7]。本文观察结果可见,采用SLIT治疗小儿BA效果显著。对患儿体内的免疫状态调节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尘螨过敏体征和症状。

参考文献

[1]O Hehir R E, Gardner L M, de Leon M P, et al. House dus mite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the role f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functional regulatory T cell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10):936-947.

[2]王红哲,李超乾.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2009,3(2):47-49.

[3]赵一菊,刘齐昭.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6):2202-2205.

[4]韦欢,欧维琳,朱春江,等.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过敏原及血清总IgE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8-10.

[5]Akdis C A,Akdis M:Mechanisms of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18-27.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饮食护理;过敏性皮炎;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b)-0158-02

过敏性皮炎属于临床常见皮肤病[1-2]。该病以斑丘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引发过敏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包括:食入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及吸入性过敏原四类。过敏性皮炎病因复杂,每类过敏原均可引发相应过敏反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早治疗,合理护理是过敏性皮炎治疗的重要举措。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饮食护理对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积极作用,选取该院皮肤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过敏性皮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过敏性皮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皮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1~61岁,平均(40.9±6.8)岁;其中,7例化妆品皮炎,11例接触性皮炎,5例药物性皮炎。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0~61岁,平均(40.8±6.9)岁;其中,6例化妆品皮炎,13例接触性皮炎,4例药物性皮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合理处理伤口,基础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 常规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以利于患者休息。在治疗及康复期间,护士应告知患者尽量减少日光下活动的时间,做好防晒及防色素护理;避免低温及高温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介绍过敏性皮炎的病因,病情,治疗措施等,以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此外,护士应告知患者避免皮肤刺激,如禁止热水洗烫,涂抹刺激性强的药物,肥皂水擦洗及搔抓皮肤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常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激。护士应注重与病人的交流,耐心解答病人疑问,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

1.2.2 饮食资料的收集 护士应详细收集病人的饮食资料,以掌握病人饮食习惯。护士除应了解患者的用餐时间、用餐次数、摄入食物种类、摄入量等;还应了解患者食物喜好,是否存在食物过敏史,患者消费水平及食物来源等饮食资料。此外,护士还应了解现阶段使用药物或者补品对患者饮食情况的影响。护士应注意患者进食方式的变化,如胃肠造瘘、静脉营养及鼻饲等对饮食的特殊要求等。

1.2.3 饮食护理 过敏性皮炎患者入院后,护士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过敏性皮炎的密切关系,告知患者食疗对疾病康复及治疗的重要作用,以增进患者依从性。①禁食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叮嘱患者不可食用酒类、花椒、生蒜、海鲜、辣椒、生葱等食物。②限制多脂多糖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和甜品等。③鼓励患者多饮水。皮肤损伤过大的患者,渗出液较多,体液丢失较多,多饮水,不仅利于体液的补充,也利于有害物质的排出。④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等。保证患者每天摄入(3 000~4 000) kcal的热量。⑤密切观察患者食疗效果,并做好记录。

1.2.4 生活护理 日产生活中我们会不注意的接触到很多具有化学性质的物质,而导致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绝大多数接触性皮炎均系化学刺激物引起、如药物、染料、洗涤剂、化工原料、避孕用具、表带、染甲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应注意各种动物皮毛,某些动物如蜂类、蝶、蛾等昆虫而引发的过敏。发现自己对化妆品有敏感反应,应停止使用,切勿因一时贪靓而使肌肤恶化。如一定要上妆,可利用重点化妆法,画上眼线,涂点睫毛液,再涂上自然而亮泽的唇膏,同样能塑造出极具神采的妆容。平时患者不要用手频繁的触摸患处,这样很容易受到感染。烟、酒会使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症状加重。所以,过敏性皮炎患者应该戒烟戒酒。过敏性皮炎患者,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更不能用香皂,其中的碱会加重过敏性皮炎的症状。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不涂任何护肤品,可降低发炎的危险。

1.3 效果评价

痊愈: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或者仅留有色素沉着;患者脱皮、瘙痒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皮损消退>60%,偶有结痂和瘙痒。好转:患者皮损消退范围为30%~59%,但仍然伴瘙痒症状。无效:患者皮损消退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过敏性皮炎属临床常见皮肤病[5-6]。它属Ⅰ型超敏反应。过敏性皮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常以脱皮,风团,发痒,皮疹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过敏性皮炎是与先天过敏体质密切相关的皮肤病(炎症性),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史。某些内在或者外在的致敏物质(如虾、蛋、奶等)可诱发过敏性皮炎。此外,精神因素、寒冷因子、预防接种、消化不良及过度营养等也可诱发该病。相关研究显示[7],常规疗法联合常规护理治疗过敏性皮炎,临床效果不佳(总有效率78.33%)。过敏性皮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数患者未能发现明确病因),且缺少有效治疗药物,饮食护理及营养教育对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8],饮食护理可降低过敏性皮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该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合理处理伤口,基础护理及药物护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即饮食资料的收集及饮食指导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与相关研究一致。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可改善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应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郑进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 49 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报,2010,11(5):34-35.

[2] 贾洁.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7):146-147.

[3] 郝冰,刘平辉,田青,等.药物过敏致小儿剥脱性皮炎药疹4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31-1532.

[4] 连秀华,石宏英,田柳. 10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16):1340-1341.

[5] 李晓天,巫毅,李彦,等.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探讨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6,8(6):3-4.

[6] 曹海波,赵芳.针灸治疗皮肤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17.

[7] 张丽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皮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4):64-65.

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混合变应原;皮试阴性;脱敏治疗;变应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60-02

脱敏治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方法。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肯定了使用经标化的变应原对变应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效果,并指出SIT是唯一可以影响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病因治疗[1]。我们对62例出现典型变应性疾病症状而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为阴性的患者,采用MIA经过6个月的脱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过敏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变态反应室,经过变应原皮内检测试验阴性的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5~70岁,病程0.5~40年。既往均接受不同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均有典型的变应性疾病症状,以皮肤病为主,呼吸道病次之。

1.2方法

1.2.1药物来源变应原由北京协医诊断试剂厂生产,其溶媒由山西恒大有限公司提供,MIA的组成:屋尘195.0 g、尘螨5.0 g,按1∶5比例,共加入1 000 ml碳酸氢盐-盐水提取液[2]。

1.2.2皮内试验的方法病人在受试前至少24 h停止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对抗组胺类药,在半个月内停止使用这类药品的长效制剂。用于测定的过敏原有30种,其中吸入组20种,食物组10种。即吸入组:屋尘 、夏秋花粉Ⅰ、多价真菌Ⅰ、大籽蒿花粉、春季花粉Ⅰ、豚草花粉 、多价真菌Ⅱ、尘螨、春季花粉Ⅱ、棉絮、桑蚕丝、香烟烟、荞麦壳、麻、多价真菌Ⅲ、多价昆虫 、夏秋花粉Ⅱ、多价羽毛、多价兽毛。食物组:海鱼、海虾、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鸡蛋、牛奶、淡水鱼十种。用75%酒精消毒受试者上臂皮肤,将浓度为:吸入组1∶102(豚草、大籽蒿为1∶103),食物组为1∶10的30种变应原,编号分别在双侧上臂,按由上而下、由左向右排列次序,分别皮内注射0.01~0.02 ml变应原浸液,5~20 min观察反应。

1.2.3脱敏治疗根据皮试的结果对62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阴性,出现典型变应性疾病症状的患者用MIA进行脱敏治疗,方法是从低浓度1∶106,0.1 ml皮下注射开始,每周2次,每次递增0.1 ml,直至增到1 ml为止,10次为一疗程;每进入一个新的疗程,药物浓度要增加10培,直至增到1∶102,不再增加浓度,即用该浓度药液进行维持治疗,每周2次,每次0.5 ml皮下注射;如患者经维持治疗后逐渐痊愈,可酌情减少注射次数,如每周注射1次,每2周注射1次等,直到停止治疗[2],连续治疗6~18个月。

1.3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

1.3.1局部过敏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局部过敏反应分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一般在注射变应原浸液后30 min内出现注射部位周围局部肿胀、发红和瘙痒;迟发性注射后24 h内出现弥漫的局部肿胀,常伴有中央皮肤弥漫性发红。本组病例未出现速发型局部过敏反应,有2例迟发型局部过敏反应,经积极局部对症处理后恢复。

1.3.2 全身过敏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全身长过敏反应轻、中度者,表现为眼周围发红和肿胀,或出现荨麻疹或哮喘;重度者表现为全身不适,常在注射变应原浸液后15 min内出现;更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免疫脱敏治疗室必须备齐抢救设施及急救药物。患者注射后必须观察30 min才能离开,观察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本组病例未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1.4疗效判定

痊愈:经脱敏治疗后,无症状发作,时间长达12个月以上。显效:经脱敏治疗后,偶有症状发作,不用抗组胺类药物也可控制。好转:经脱敏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自觉症状减轻,减少抗组胺药物使用。无效:常规脱敏治疗3~4个疗程以上,症状无改善。

2结果

2.1脱敏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本组62例患者经半年的脱敏治疗,其症状改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见表1,经卡方检验,χ2=10.86,P<0.05有显著差异性,表明经过半年的脱敏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2脱敏治疗3个月和半年后效果观察

3个月显效11例(17.7%),好转23例(37.1%)无效28例(45.2%),有效34例(54.8%)。6个月痊愈3例(4.8%),显效22例(35.5%),好转14例(22.6%),无效或未坚持23例(37.1%),有效39例(62.9%)。说明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临床疗效满意。见表2。

MIA:屋尘占97.5%,尘螨占2.5%。屋尘的生活习性:分布广泛,可在房舍灰尘、床上、枕头、被褥、沙发、地毯中大量滋生,以动物皮屑为食料;尘螨除生活在居室中,其他如面粉厂、毛纺厂、食品厂、仓库等的地面及家禽饲料中均可大量滋生。以大米面粉为食料。屋尘、尘螨可在室温20~30℃下生存,最适温度为(25±2)℃,相对湿度80%左右[2]。屋尘、尘螨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过敏原,不仅致敏率高,而且反应程度也较强。而我们平时在进行变应原检测时,可因患者的年龄过大或过小,提取液中变应原的效价已丧失,药物的抑制效应、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时皮肤反应减弱引起,偶尔患者的靶器官对特异变应原敏感而皮肤却对之缺乏敏感性[3]。因此皮试阴性并不能反应患者就不过敏,还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判断。采用MIA为阴性患者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注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65.

[2]乔秉善.变态反应学实验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43,63,300-301.

[3]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 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