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例6篇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1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抗震构造措施;改造设计

相应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0引言

医疗建筑属于防灾救灾重点建筑,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属于乙类建筑。要求在遇到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对大连某医院的砖混门诊楼进行抗震鉴定和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1 原建筑结构概况

大连某医院门诊楼修建于1984年并投入使用。主体为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3000?,至今未进行过加固改造。当初设计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89)大连地区属于7度抗震设防地区,但并未按照提高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门诊楼主体长33.9米,宽12.0米,高19.8米,层高3.3米(建筑平面见图1),局部有出屋面楼梯间。承重墙均采用烧结普通页岩实心砖,外墙为370mm,内墙均为240mm。墙体在楼层标高处隔层设置圈梁,主体四角,楼梯间四角,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隔开间设置构造柱。房屋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下采用毛石条形基础,设有地圈梁,地面粗糙度为c,场地类别ⅱ类。

2 房屋抗震鉴定

工程采用b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按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4.0.3.2条款规定:医疗建筑属于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因此,应该按照设防烈度8度要求核查抗震构造措施,并按7度,0.15g验算其主体的地震作用。

第一级鉴定:本工程为5层建筑,高度为19.8米,满足《抗规》7.1.2条规定。由于本建筑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米的房间面积占本层总面积的40%以上,属于横墙较少房屋。因此根据《抗规》7.3.1-3条对本建筑按增加一层要求设置构造柱。基础和地基经检测未发现问题。虽然纵横墙对称均匀布置,沿轴线平面内对齐,且沿竖向上下连续,未有局部退台的布局,但不符合“房屋的端部和转角处不宜设置楼梯间”的要求,房屋的整体性连接局部不符合要求,加强整体性的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不合格。

经现场观察检查发现,房屋存在以下几点损坏情况:1.外墙皮破损脱落;2.女儿墙与屋面板间有明显的缝隙;3.墙体存在竖向裂缝、斜裂缝、窗口墙体裂缝的现象;4.砂浆有松动现象。

房屋按图纸施工,现场情况与原图纸完全相符。对主体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分析,平面荷载按房屋改造后要求重新输入。采用pkpm2010进行计算。经验算,根据计算数据得出房屋主体满足抗震要求,局部存在不满足抗震要求的现象。

综合抗震第一、二级鉴定和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该房屋整体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局部存在不满足抗震承载力《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简称鉴定标准)要求的现象,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3.房屋抗震加固及改造

根据计算结果和房屋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加固处理:1.将原有女儿墙进行拆除,采取植筋的方法重新制作混凝土女儿墙;2.将原外墙皮全部铲除,采用40mm厚、强度为m15的砂浆面层,采用直径为6mm的钢筋网@400x400加固外墙;3.对不涉及结构安全的裂缝,根据情况采用灌浆法、填缝封闭修补法等方式进行修补。4.对局部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墙垛采用双面混凝土墙加固方法。同时采用拉结筋,将两侧混凝土墙收紧,对原有砖墙体起到箍的作用,提高承载力。对不方便采用双面混凝土墙加固的位置采取增加构造柱的做法,留出马牙槎整体浇筑混凝土,同时从构造柱伸出钢筋插入原墙垛内。

4.结论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2

摘要:根据升板结构房屋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该类房屋进行现场调查、构造分析和结构复算,对房屋的检测和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使升板结构房屋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进而推广升板结构形式的应用。

引言

升板结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乡昭些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为现场湿作业少、构件统一、易于预制、板底平整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当时施工技术等原因,所以建设了较多的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在当前城市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这类房屋。其主要缺点为水平刚度较小,柱板连接节点较弱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这类房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一、工程概况

某商场为一幢4层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面积8000时。房屋结构形式为柱板结构,柱形式为角钢劲性柱;1层,2层采用密肋楼板升板结构,3层,4层采用平板升板结构。柱设计截面尺寸为350x350,内配4艺80x8等边角钢。密肋板的肋梁截面尺寸为120*250,柱边肋梁负弯矩处配2小18,跨中正弯矩配2似5,箍筋为双肢怀@150;跨中肋梁负弯矩配砷18,正弯矩配125,拉结筋为S形拓@150。后浇方形柱帽,柱帽尺寸为1500x1500x400。平板设计板厚为200,内配X14)150钢筋双层双向配置,板底、板顶钢筋的断开位置均在跨中1/3处。后浇锥形柱帽,柱帽尺寸为1800x1800x300。混凝土设计标号为300号。升板与柱之间的连接采用型钢承重销、型钢与提升环中的预埋型钢焊接。房屋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000m,电梯井及楼梯间位置的基础为筏片基础,基础埋深为2.000m,混凝土设计标号为200号。

二、现场调查

由于房屋使用历史较长,在平时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原设计荷载要求进行使用,曾多次对房屋进行改造,楼层面装饰层厚度达到300~,远远大于原始设计荷载。在现场将所有楼层装饰层全部拆除后,发现原有平板呈现明显的凹凸现象,与无梁楼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完全一致,说明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楼板已经出现了永久变形。1层大部分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较差,钢筋锈蚀较严重,混凝土表面已经发现有部分保护层剥落,2层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略好于1层框架柱。角钢劲性柱由于保护层厚度较薄,钢材表面已经锈蚀,锈蚀量不大,楼板的钢筋锈蚀情况不明显。1层的混凝土标号比原设计200号混凝土低,1层可评定为C15,2层可评定为C25;3层,4层的混凝土标号离散性较大,可以评定为C25。

升板结构现场发现部分外露型钢承重销出现较为严重的锈蚀现象,个别构件锈蚀量已经大于5mm,严重影响了承重销的承载能力。

三、构造分析

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标准,房屋为丙类建筑,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对结构体系的要求: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对板柱一抗震墙结构而言,规范要求:房屋的周边和楼、电梯洞口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房屋的屋盖和地下1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部分应满足计算要求,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0%。显然本工程的结构体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四、结构复算

1)根据计算结果,大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以及配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其中最大值为1.75,远远大于规范规定的0.85。地基基础承载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要求。2)层间位移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楼层集中质量较大,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弱,层间位移最大值为1/397,是规范规定的2倍多。3)框架柱的箍筋设置亦不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五、小结

1)从整个结构来看,本房屋结构体系均为板柱结构。原结构设计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柱板连接节点构造、框架柱的抗震构造措施等均不能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结构的承载力达不到7度抗震设防要求。因此房屋整体抗震性能不符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2)层间位移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侧向刚度明显较弱,层间位移均超过规范规定限值。

六、加固方法研究

根据验算结果并依据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建议对整个建筑结构采取如下加固措施:

1)由于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层间位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当在适当的位置增设抗侧力构件,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减小层间位移。结构层间位移和动力特性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增加抗侧力构件(抗震墙)后,房屋的结构体系由原来的板柱体系转化为板柱一抗震墙体系。层间位移计算明显减小,房屋振动周期缩短,结构整体水平刚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结构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合理,且满足了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2)楼板应当全面凿除装修层,减轻结构的恒载。

3)对于密肋楼板应当进行结构加固。密肋楼板的加固方法可采用加固密肋的方法,在板肋正负弯矩区粘贴高强片材,如钢板或碳纤维材料。

4)混凝土柱,应首先凿除混凝土柱表面已经碳化、酥裂部分,采用扩大截面法进行加固。为了保证框架柱的连续性,柱钢筋应穿楼板至屋面,并增设箍筋加密区。关键词:升板结构抗震性能加固

摘要:根据升板结构房屋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该类房屋进行现场调查、构造分析和结构复算,对房屋的检测和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使升板结构房屋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进而推广升板结构形式的应用。

引言

升板结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乡昭些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为现场湿作业少、构件统一、易于预制、板底平整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和当时施工技术等原因,所以建设了较多的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在当前城市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这类房屋。其主要缺点为水平刚度较小,柱板连接节点较弱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这类房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一、工程概况

某商场为一幢4层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面积8000时。房屋结构形式为柱板结构,柱形式为角钢劲性柱;1层,2层采用密肋楼板升板结构,3层,4层采用平板升板结构。柱设计截面尺寸为350x350,内配4艺80x8等边角钢。密肋板的肋梁截面尺寸为120x250@615,柱边肋梁负弯矩处配2小18,跨中正弯矩配2似5,箍筋为双肢怀@150;跨中肋梁负弯矩配砷18,正弯矩配125,拉结筋为S形拓@150。后浇方形柱帽,柱帽尺寸为1500x1500x400。平板设计板厚为200,内配X14)150钢筋双层双向配置,板底、板顶钢筋的断开位置均在跨中1/3处。后浇锥形柱帽,柱帽尺寸为1800x1800x300。混凝土设计标号为300号。升板与柱之间的连接采用型钢承重销、型钢与提升环中的预埋型钢焊接。房屋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000m,电梯井及楼梯间位置的基础为筏片基础,基础埋深为2.000m,混凝土设计标号为200号。

二、现场调查

由于房屋使用历史较长,在平时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原设计荷载要求进行使用,曾多次对房屋进行改造,楼层面装饰层厚度达到300~,远远大于原始设计荷载。在现场将所有楼层装饰层全部拆除后,发现原有平板呈现明显的凹凸现象,与无梁楼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完全一致,说明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楼板已经出现了永久变形。1层大部分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较差,钢筋锈蚀较严重,混凝土表面已经发现有部分保护层剥落,2层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略好于1层框架柱。角钢劲性柱由于保护层厚度较薄,钢材表面已经锈蚀,锈蚀量不大,楼板的钢筋锈蚀情况不明显。1层的混凝土标号比原设计200号混凝土低,1层可评定为C15,2层可评定为C25;3层,4层的混凝土标号离散性较大,可以评定为C25。

升板结构现场发现部分外露型钢承重销出现较为严重的锈蚀现象,个别构件锈蚀量已经大于5mm,严重影响了承重销的承载能力。

三、构造分析

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标准,房屋为丙类建筑,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对结构体系的要求: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有多道抗震防线;2)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对板柱一抗震墙结构而言,规范要求:房屋的周边和楼、电梯洞口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房屋的屋盖和地下1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部分应满足计算要求,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0%。显然本工程的结构体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四、结构复算

1)根据计算结果,大部分框架柱的轴压比以及配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其中最大值为1.75,远远大于规范规定的0.85。地基基础承载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要求。2)层间位移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楼层集中质量较大,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弱,层间位移最大值为1/397,是规范规定的2倍多。3)框架柱的箍筋设置亦不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五、小结

1)从整个结构来看,本房屋结构体系均为板柱结构。原结构设计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柱板连接节点构造、框架柱的抗震构造措施等均不能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结构的承载力达不到7度抗震设防要求。因此房屋整体抗震性能不符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2)层间位移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侧向刚度明显较弱,层间位移均超过规范规定限值。

六、加固方法研究

根据验算结果并依据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建议对整个建筑结构采取如下加固措施:

1)由于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层间位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应当在适当的位置增设抗侧力构件,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减小层间位移。结构层间位移和动力特性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增加抗侧力构件(抗震墙)后,房屋的结构体系由原来的板柱体系转化为板柱一抗震墙体系。层间位移计算明显减小,房屋振动周期缩短,结构整体水平刚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结构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合理,且满足了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2)楼板应当全面凿除装修层,减轻结构的恒载。

3)对于密肋楼板应当进行结构加固。密肋楼板的加固方法可采用加固密肋的方法,在板肋正负弯矩区粘贴高强片材,如钢板或碳纤维材料。

4)混凝土柱,应首先凿除混凝土柱表面已经碳化、酥裂部分,采用扩大截面法进行加固。为了保证框架柱的连续性,柱钢筋应穿楼板至屋面,并增设箍筋加密区。

5)对于升板结构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应增浇柱帽,提高楼板的抗冲切能力。

七、结语

房屋按照上述建议进行全面整修加固后,将房屋改造成为仓储式大卖场,目前房屋运行情况良好。升板结构的缺点是层间水平刚度较小,大多数没有设置抗震墙和周边框架梁。在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对原有房屋进行全面的加固改造后,房屋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在现场检测时应重点对柱板连接节点进行检测。

5)对于升板结构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应增浇柱帽,提高楼板的抗冲切能力。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3

【关键词】:校安工程;抗震能力;工程设计;抗震加固;结构特征

Abstract: School safety engineering design ha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school safety project, it is fundamental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safely escape in the earthquake source-directed measures, but the reality Lt. Col. An engineering design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ontent will Haikou City school safety engineering design.Key words: school safety projects; seismic capacity; engineering design; seismic reinforcement; structural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实施背景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

校安工程设计对于校安工程的抗震能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其是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抗震中能安全逃生的源头措施。2009年海口市各地人民政府组织对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栋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在抗震排查中,发现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因此,政府部署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开始,用四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但是现实中校安工程设计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海口市校安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2、在海口市开展校安工程的必要性

海口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历史上1605年曾经发生了7.5级的地震,海南岛及近海平均几十年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海口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一旦出现地震,其破坏性将非常之大。而且教学楼的建筑设计是根据教学使用要求来设计的,大多数教学楼都是大开间教室,实验室、阶梯大教室、大会议室等等。而且海口市的大部分校舍建筑多数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主要结构体系为砖混结构;既使是框架结构也是单垮,所以无法满足抗震设计规定要求的。校舍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多为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 这些特定的使用功能必定造成建筑体型多为长条状、外廊式、大开间、大采光窗等,因而造成建筑体型长宽比、高宽比、抗震横墙间距、窗间墙宽度等超限, 使得房屋的抗震承载力即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除此之外, 这类建筑结构还存在构造柱和圈梁设置不到位, 特别是建筑的转角处和楼梯间的四角等关键部位不设构造柱, 造成房屋整体性较差。同时由于这些建筑使用年限较长, 缺乏有效的维护, 加上当时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差距, 材料强度偏低等原因, 部分还出现保护层剥落、露筋锈蚀、楼板和墙体出现裂缝、非结构构件掉落等现象。

另外,在汶川地震中,一些学校的教学楼的粉碎性倒塌破坏严重危害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也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故海口市很有必要加大对校安工程的改造力度。

3、校安工程建筑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在海口市校安工程设计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新建校舍必须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淤池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第二,中小学校设计应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及传统相适应。第三,校园的安全设计是学校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特别应关注普通教室与各种专用教室之间的通道、教室与厕所及开水间之间的通道、教室内从座位到门口的通道。从教室门口到楼梯口的通道(走道)、楼梯间以及从楼梯间到楼门(建筑出入口)的通道等疏散途径必须安全通畅。第四,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规定,中小学校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应按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进行抗震计算,并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第五,学校建筑属重点抗震设防类建筑,且其各种教室、风雨操场空间较大,并有开敞的体育场地,通常可被选定为城乡“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作为人员较长时间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场所。为此应在学校的体育用地处设置各种生命保障设施的固定接口。日本阪神大地震时,生还者中有百分之八十受益于学校的避难设施,这一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避灾疏散场所必须具备有保障的生命线系统,包括应急照明、应急水源、应急厕所、食品备用库、应急通信系统及避难空间的通风换气系统。第六,各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m。前端侧窗窗端墙长度达到1.OOm时可避免黑板眩光。过宽的窗间墙会形成从相邻窗进入的光线都无法照射的暗角。暗角处的课桌面亮度过低,学生视读困难。第七,学生宿舍宜分层设置公共盥洗室、卫生间和浴室。盥洗室门、卫生间门与居室门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OOm。当每层寄宿学生较多时可分组设置。

对于已严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且不能通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的部位应予以拆除;对于通过加固改造无法达到乙类抗震设防时, 可以考虑改变其建筑的使用功能, 降低加固设防标准。第二,目前既有的校舍建筑一般都在使用中, 从现在大量的鉴定结果统计表明建筑物的沉降趋于稳定, 房屋的倾斜也均在规定内, 同时地基承载力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已稳定并有所提高, 而加固改造增加的荷载有限, 除双面板墙加固需对增加的荷载验算基础及已经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外, 一般情况避免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第三,注重抗震概念设计, 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防止大震作用下发生连续倒塌为出发点, 充分结合施工的可能性, 材料的适用性, 以及工期、造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第四,墙体加固的位置要均匀布置, 兼顾使用功能及建筑的实际状况, 尽可能减少对外立面的破坏, 以减少工程造价。

4、海口市校安工程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在上一节介绍可以了解到海口市需加固改造的这些校舍建筑, 多为砖混结构, 按建筑类型、特征和结构形式以及鉴定报告提出的损坏形态, 最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抗震性能不足。因此采用的主要加固改造措施, 是提高承重构件的抗震承载力, 增强房屋整体性, 加强房屋易倒塌部分构件的连接。下面将简要介绍对于海口市校安工程改造设计应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强易倒塌部分构件的连接,对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宜根据实际功能采用面层或外加柱等措施加固, 超高女儿墙宜拆矮或用型钢、钢拉杆加固。 混凝土套加固法, 由于既有校舍建筑建设年代的实际情况, 普遍存在窗间墙宽度偏小, 甚至有的才240mm, 造成地震时极易倒塌, 可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墙框加固, 也就是在原有的砌体外包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套, 从而提高构件的刚度。第二,增设墙体拉结筋,结合新增构造柱或墙体加固面层沿墙体竖向一定间距增设拉结筋。增设墙段,当墙体在平面内不闭合时, 可增设墙段形成闭合, 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增设构造柱和圈梁, 既有的校舍建筑普遍存在构造柱和圈梁设置不到位现象, 因此, 在有效部位( 如纵横墙交界处,梯间四角等处) 增设构造柱, ( 各楼层标高) 增设圈梁, 并且让构造柱、圈梁、墙体通过拉结筋有效的可靠连接, 是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性非常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第三,在原构件外包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套, 对于独立砖柱、砖壁柱、窗间墙和其他承重墙的承载力不足时,均可采用此法加固, 目的是加大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 以便达到提高相应的承载力。对于部分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因配筋量不足出现抗弯承载力不足时, 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加固。在墙体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使构造柱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 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 可增强结构的局部抗压承载力。提高承重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在墙体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其优点就是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 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砖墙的承载力、抗弯刚度及墙体延性, 施工工艺简单, 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是目前最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对已开裂的墙体, 可采用压力灌注修补,对砌体砂浆饱满度差或砌体砂浆强度低的墙体可将粘合剂灌入墙体裂缝内, 将开裂墙体重新粘合在一起, 由于粘合剂的强度远大于砌筑砖墙的强度, 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且较为经济。第四,建议在所有受地震灾害威胁使用中的教学楼(大礼堂)增设消震、避震、隔震、减震装置。该项技术采用动态平衡原理,在建筑物的地基与立柱之间安装一套“减震装置”。这个装置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可以滑动,从而切断了地震通过地基破坏上部建筑的传力通道;同时,在建筑的加装具有很大弹性的消震装置,它们能随地震波的振动而伸缩,有效抵挡地震波的破坏力。这些装置改变了地震破坏力的传递途径,由直接传递转变为间接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被大大弱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能力。这种隔震消震方式改变了传统房屋“硬抗式”的抗震设计,展示了新理念,提供了新方向。该创新科技不但能大大有效的保护了教学楼的安全使用,而且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完成的,其投资至少比靠现行上部结构加固,节省投资30-50%。

5、结尾

海口市的校安工程设计,要针对海口市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在进行校安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汲取失败工程的教训,并且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为海口市校安工程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4

[关键词]结构改造结构加固

城市的各类建筑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保护和维修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建筑,有其历史意义,并可保持一个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建筑在历经多年的风吹日晒的情况下,房屋的使用寿命从抗震能力上还是承载力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样结构加固与改造在当今社会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改造加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结构加固与改造,由于涉及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构件,所以对于不同的结构构件也有不同的加固方法。一般情况下,对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梁柱板构件破坏,经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混凝土结构加固法RC)、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等。对由于住宅老化、施工不良、内部应力不均匀或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常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进行墙体加固;对由于局部承载力不足或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经常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法。对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加固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混凝土加固法、托墙换基法、压密注浆法和换填法等。对新旧结构连接常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总的来说结构加固的方法很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

一、加大截面法

加大截面法(也称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梁柱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增大截面面积使其承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难度也比较大。中百一店老大楼改建工程就使用了这种加固方法。中百一店老大楼为上部九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在中百一店老大楼改造工程时,由房屋检测报告得知,该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梁底保护层大部分脱落,钢筋外露,钢筋腐蚀严重。许多梁和柱的配筋都无法满足现有设计要求,再加上该房屋使用功能的不断改变,比如:根据业主要求,将在原有建筑屋面上增设钢结构网架,并对六层、七层进行结构局部补缺,并增设两部自动扶梯。根据该房屋质量检测报告,再结合业主要求重新考虑荷载的情况下,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重新进行承载力验算,并结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抗震原则进行结构设计,结果发现局部框架柱配筋不满足设计要求,框架梁支座负弯矩不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房屋的安全使用,根据专家评审的要求,设计时采用了加大截面法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加固后的部分柱截面由原来开的600mm增大为900mm。这种加固法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处理好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因为混凝土为粗骨料分散在水泥浆机体中的一种复合材料,它的组成是不均匀的,有的局部还有空隙,老的混凝土经过较长的时间已经硬化,而新的混凝土还处于最初状态,所以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是一种薄弱环节。设计时首先考虑把原有混凝土表面凿毛,表面清理干净,刷界面剂,然后采用HY-150种植钢筋的方法使种植的钢筋与原有混凝土连接,最后在原有梁柱表面再刷性能优异的界面剂,再浇新的混凝土。实践证明这种加固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二、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加固法是采用一种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的新兴高强材料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它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也称碳纤维增强塑料)由改性环氧树脂粘聚高抗拉强度的碳纤维束组成。它有碳纤维板和碳纤维布两种方式。采用碳纤维加固具有自重轻(约200g/m2)、施工方便(不需大型施工机构及周转材料,没有湿作业,易于操作)、强度高(抗拉强度约为二级钢的十几倍)、能灵活用于抗弯抗剪加固,柔韧性好,能包裹复杂外形构件,具有融变性和易溶性,抗腐蚀性,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可直接用于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表面,主要用来提高结构强度加固(由于漏放钢筋加固,加层抗震加固,剪力墙开门洞加固等),提高楼面荷载加固(梁柱断裂补强加固,高架、桥梁维修加固,阳台根部断裂加固),木结构加固(木梁承载力不足的加固,内部功能改变,承载力不足加固)。上海市展览中心改建工程绝大部分梁柱板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法。

三、粘钢法

粘钢法是一种粘贴钢板加进行固法的比较快速的加固方法,它是在通过良好的粘结性的高强度结构胶,把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粘在一起共同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方法始于60年代,具有坚固耐用,施工快速,简洁轻巧,灵活多样,经济合理的特点,适用于建筑结构,公路桥梁,结构老化,房屋功能改变造成结构承载力不足等方面,施工较为方便,不影响结构外形,施工时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在国际上它是一种适用面较广的先进的加固方法。不仅在建筑上使用,而且在公路桥梁也普遍采用。外包钢加固法也是一种使用面较广的传统加固方法,分湿式与干式两种情况。两者相比,干式外包钢施工更为简便,但承载力提高量、整体工作性能及受力特点也不如湿式外包钢有效,湿式外包钢加固施工较为复杂。上海市档案馆改建工程采用干式粘钢加固。上海市档案馆始建于1937年,大楼为上部十层,地下设半地下室的框架结构。应业主要求,对十层部分拆除后重建,并增设两部自动客梯。根据房屋质量检测报告发现该房屋大部分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轴压比超限和层间位移不满足规范要求,经过专家评审,加固时对支座处负筋不满足要求的采用了粘钢加固法。

四、植筋加固法

植筋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黏合剂,是钢筋螺杆产生握紧力,从而达到予埋效果的一种加固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固定,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加固等钢筋锚定,钢结构、机械设备、支架、玻璃幕墙等锚杆锚定,主要适用于需要固定,生根之处(新旧混凝土的连接)。这种加固方法具有密着良好的特点,因为它是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更适合间距、边距较小的部位施工,而且对结构有补强结构,能增加混凝土的抗弯抗折的性能。西郊庄园会所改建工程新旧建筑结构的连接全部植筋连接。这种性能目前是植筋唯一所具有的。西郊庄园会所扩建工程采用了这种加固方法。

五、结构胶灌浆加固法

结构胶灌浆加固法是一种用来修补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裂缝的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持续施加压力,将药水推往裂缝的缝隙,直到灌满溢出为止。墙面局部承载力不足或不满足抗震要求的,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进行墙体加固,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单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墙体加固,当其加固面层厚度为40mm,面层砂浆强度等级为M10,钢筋规格为Φ6@300,被加固的墙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其单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可达到2.16。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墙体加固,当其加固面层厚度为40mm,面层砂浆强度等级为M10,钢筋规格为Φ6@300,被加固的墙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其单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可达到3.12。这些被加固的墙体可以极大地吸收地震作用能量,现在由于抗震规范的要求,1999年1月以前建造的房子,由于没有考虑地震作用,所以如需改造就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来对房屋进行结构加固。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5

随着城市改造和发展,大量工业厂区搬出了城区,原本存在于旧城市郊区的工业厂区由于城市的更新和扩建,逐渐向城市的中心靠拢,城市中的旧工业厂房或厂区成为了城市空间可再生利用的有效资源。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逐渐引起社会人群的关注,工业建筑由于自身的生产功能性而使其具有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旧工业厂房改造与再利用是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的需求,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和策略。从经济效益、环境意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旧建筑增层改造和扩建更新有着显著的意义。

二、当前加层改造建筑的技术方法

当前加层改造建筑的技术方法以是否改变建筑高度可分为两大类。1.不改变原建筑高度的加层改造形式(1)新旧建筑结构构件相连接的加层法新建建筑物与原结构相连接的加层设计是在挖掘原厂房排架结构柱的受力潜能的情况下,使之与新建柱共同承担新建建筑的加层方法。此加层方法是将原来的排架结构改变成为框架结构,改变了原厂房的结构受力体系。(2)原建筑内部直接新建框架柱的增层、隔层法此加层方法是利用原建筑作为一个框体,新建的内部加层建筑和原结构柱之间无连接或者无传力链接,原工业厂房起一个“避风港”的作用。(3)局部构件连接的加层法钢结构局部加层法是在原厂房内部局部进行加层设计,局部与原结构柱相连接,形成了错层的空间体系,有较强的空间层次感。2.增加原建筑高度的加层改造方法(1)挖潜直接加层法挖潜直接加层法是通过挖掘原建筑结构的剩余承载力,在地基变形、基础承载力、主体结构不需要加固或不需要做太多加固的情况下,在原建筑顶部直接新起建筑的加层改造方式。(2)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该加层改造是在原有建筑物基础承载力或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因加层改造后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对原结构的平立面做较大的调整,以满足现使用功能的要求,此种加层方法需要对原构件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或增设传力构件,可以改善原建筑的受力体系。(3)外套结构加层法外套结构加层法可使加层层数不受限制,充分满足平面布置上的使用要求。在加层施工过程中不影响旧房的正常使用,加固新建互不干扰。

三、旧工业建筑的加层改造实例调研分析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教学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一号二号教学楼和图书馆均由旧厂房改建而成,原厂房为单层排架结构,两栋建筑对称布置,单栋占地面积约2500m2,其中跨度为18m,柱距为6m,排架柱高9m,现功能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原厂房沿高度方向分隔成两层的框架结构,层高分别为一层4.2m,二层3.6m,上部留有1.8m的建筑空间,二层楼面采用轻质材料,借助于原厂房屋架体系,不做屋面的保温处理,加层设计的主要方式是在原厂房内部进行建筑加层,内部沿跨度方向新增设两排柱子,新建轴心柱距为12m,两边各自外伸3m,外伸部分与原结构柱无受力连接,即新建梁为外伸梁,如图1所示。从建筑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该加层改造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结构的保持传承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2)新旧结构体系的分工与共存。该厂房加层设计为厂房的内部增层设计(一变二),此加层方法是利用原建筑作为一个框体,借助原排架结构其大空间的特点,在排架内部实现加层、隔层。(3)灵活方便的布置形式。教学楼沿结构纵向为外双廊式,如此设计是因为受到了原厂房跨度的影响和教学楼开间的需要,内部楼梯设计灵活,形式简单快捷。

2.北京“798”艺术区

“798”即原国营798电子工业的老厂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其结构是由相似的单元简单重复排列而成,主要分为砌体结构单层厂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跨度和纵向长度较现阶段的工业厂房要小,尤其是建筑长度很少能达到60m以上,厂房的建筑高度集中在6~9m之间。厂房内部改造分隔为两层,局部一层,内部结构多采用钢结构体系,以此减轻结构的自重,同时也便于构件的连接,每个单元通风采光条件的一致性和空间高度为改造提供了可能性。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北京“798”艺术区的厂房改建工程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改变使用功能而未改变受力结构;拆除原有一些附加结构,使竖向空间增大;内部做局部的分隔,形成了带有阁楼气息的建筑风格。有的加层改造工程是在原厂房内部局部添加钢结构体系。“798”艺术区由于厂房内部的加层改造形成一个复式结构体系,局部构件与原厂房柱子相连接,但对原结构受力无太大的影响。厂房的改造从整体上将原有厂房内部分隔成3个层高,受力体系联系到了原排架柱,新旧结构柱形成统一的受力体系。

3.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建筑馆,曾经属于该校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其加层改造将原来的废旧的单层排架结构厂房改造成局部为四层的框架结构建筑馆,内部层次错落,改造后构件的传力明确,受力合理,厂房原建筑面积为2746m2,改造后建筑面积为5960m2,改造中废旧材料占整体用材的90%以上,该厂房的加层改造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建筑造价仅为600元/m2左右,节约造价约1500元/m2。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的成功改造塑造了典型具有人文记忆的建筑品质,营造了开放交流的空间氛围,挖掘了较多的潜在资源,突出了空间优先的设计过程。在结构设计方面突出特点:(1)错层、隔层的空间阁楼体系。改造设计保留原有空间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加层、隔层的改造方式,形成了整个空间在竖向存在着错落层次感,加层改造后最高层数达到了四层,大厅的位置保留着原建筑高度,以最少的用功创造最大化的空间使用模式,如图5所示。(2)新旧结构相连接的改造形式。此次厂房加层改造设计中通过挖掘原主体排架结构柱的承载力,新建钢梁与原排架柱相连接,使得新旧体系同时受力、传力,这不但减少了新建结构柱的造价,同时新旧结构的相连也更加统一了加层改造的整体性。(3)加层加固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当对原结构进行加层改造后,由于某些构件因外加荷载的作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进行了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加层改造工程对原有的屋架体系进行钢结构的加固处理,如图7所示。同时在钢梁与柱的链接部位对原工字型截面柱作加大截面的加固处理,连接节点处将柱在上下500m距离加大截面形成矩形截面,这种加层与加固相配合进行,节约加层费用的同时整体性更加良好。

四、结语

楼房改造加固设计范文6

关键词:工业建筑;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常见存在的工业民用建筑中的楼面裂缝问题,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对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当下施工资料不全或者说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情况只有靠工程经验来进行分析和治理。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及治理效果;而其最终效果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并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由于商品砼厂家对配合比、原材料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不足,导致商品砼品质不稳定;兼之为更好地达到泵送效果,成品预拌砼的塌落度往往远超规范要求,水灰比较大的同时砼内部往往又有较多的粉煤灰等材质,最终导致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收缩较大,很难控制裂缝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厂家的质量控制统一标准、原材料采购统一标准以及质量监督的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的情况下,该项内容显得非常难以控制。

二、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工业厂房预留洞口。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应该焊接钢筋支撑马脚,,同时配合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工作,对设置的普通马脚进行修正后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工业建筑中预埋线管比之一般民用建筑更为密集,其中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材质为镀锌钢管等刚性较大的材质,房屋的开间宽度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规范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实际经验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在不容易产生裂缝的情况下,若管线材质为PVC等刚度不大的材料时,也应设计细钢筋网片等加强措施。

三、工业厂房预留洞口裂缝成因以及加强措施

工业厂房预留洞口出现裂缝的情况主要为>300mm的孔洞周边荷载发生变化和厂房技改过程中需要进行孔洞扩大的情况。

厂房楼板>300mm的孔洞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会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强钢筋布置,同时,设计过程中也会考虑周边荷载的情况,然而,工业厂房内部生产设备在建筑物使用寿命中往往会发生较多的变化。在周边不具备设置较大集中荷载的孔洞周边若长期设置较重的设备,会导致孔洞边缘出现裂缝,甚至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

而孔洞扩大的情况在工业建筑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也时有出现,该情况出现后,孔洞周边加强措施被拆除将出现悬臂板的情况,对楼面的裂缝控制非常不利。

根据以上的两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发现,一般都不会出现在最初的设计施工之中;根据经验表明,在以上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能同时提高楼面承载力与防治楼面裂缝产生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

提高孔洞周边楼面承载力最直接的办法为新浇筑依附于周边主梁的次梁,次梁锚固在主梁上的方式为化学螺栓锚固,截面尺寸与配筋需要设计进行承载力验算,混凝土浇筑强度>C30或采用高强度灌浆料为佳。保养时间必须达到胶凝材料要求的保养时间后方可交与设备安装施工。

另一种加强方式就是碳纤维加固,在以上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最适合使用碳纤维加固的方案,然而大部分的技改项目最佳的加固方案为碳纤维加固与新浇筑次梁的方式相结合。从控制裂缝的角度,本人还是推荐使用碳纤维加固的方式,然而现阶段碳纤维加固方式为一种新兴的加固方式,在使用成本上较高是该方式的一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