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例6篇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1

(一)环境教育立法理念超前,法规配套及时,体系完善

台湾推动环境教育近30年,在环境教育立法的理念上相当超前。在历经10年立法实践,于2010年出台《环境教育法》之后,台湾及时出台了《环境教育法施行细则》、《环境教育机构认证及管理办法》、《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认证及管理办法》、《环境教育人员认证及管理办法》、《环境教育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辅导奖励办法》、《国家环境教育奖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体系完善,保障了《环境教育法》的顺利实施。

(二)环境教育立法内容严谨,法律实施有序,成效显著

台湾《环境教育法》从专家立法开始,经过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民间团体、公众等10年多的磋商磨合,反复论证,形成严谨的法律体系,且实施有序。其特点:一是环境教育目标明确,通过环境教育过程提高环境意识,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产生;二是环境教育对象明确,即全体国民、各类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构)及学校;三是环境教育涵盖领域广泛,包括学校及社会环境教育、气候变迁、灾害防救、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环境及资源管理、文化保存以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专业领域;四是成立环境教育审议会,审议、协调及咨询本市环境教育行动方案以及年度执行成果报告;五是各级主管机构成立环境教育基金管理会,设立环境教育基金,用于办理环境讲习、环境教育宣传活动、编制环境教育教材、环境教育培训等;六是实行环境教育认证制度,包括环境教育人员认证、环境教育机构认证、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及奖励办法,使环境教育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七是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事业机构、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计超过50%的财团法人,每年接受环境教育4小时,使环境教育实现了定量化;八是环境教育形式多元化,包括参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学习、演讲、户外学习、参观访问、影片观赏、习作及其他活动;九是先后在学校推出绿色学校伙伴网络计划、九年一贯课程环境教育重大议题计划、永续校园计划、能源学校计划、防灾校园计划、绿色大学计划、气候变迁计划、学校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计划等,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生态园,每一个学生都会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十是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亲近大自然、体验生命,关怀生态等环境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志工培训及教学工作坊,将环境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十一是执法严格,处罚严厉,如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处以停工、停业及罚款5千元以上;违法者,除原有之处分外将令其接受1至8小时的环境讲习,使其提高环境意识,减少违法行为。

《环境教育法》于2011年6月5日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民间团体、公众等均认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接受教育,就连总统都亲自参加了环境教育4小时课程,环境教育普及率很高。2012年,共有7347个单位,约407万人(占台湾1/5人口)参加4小时以上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基隆市为例,全年完成办理6场次环境讲习(违反环保法强制教育),累计待排课件数615件,完成563件,累计完成率达91.5%。应到课件数581件,实际到课件数563件,到课率达96.9%。

(三)环境教育立法实践丰富,经验教训深刻,值得借鉴

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我们更加认识到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来影响并提升全民的环境意识及环境伦理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台湾主张环境教育是政府主导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重视“环境的整体性”、“价值教育”和“科际整合的教育”,更强调环境教育是“环境行动及问题解决”。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台湾《环境教育法》实施2年后显现的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教育机构认证和环境教育人员认证上:一是台湾各级环保部门疲于应付认证工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成效不理想,降低了环境管理行政效率;二是鼓励参与机制流于形式,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许多教育机构、企业等提出申请,使环保部门应接不暇;三是某些通过认证的环境教育教学人员具有功利心态,素质不够高,获得认证并不是以从事环境教育为目的;四是认证具有两面性,没有通过认证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环境教育的热情会打折扣,甚至激发社会矛盾。以上这些教训对于我们环境教育立法具有警示作用,我们应及时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二、以环境教育立法为载体,推动两岸环保交流合作上新台阶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十报告也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两岸环保交流,加快环境教育立法步伐就是落实十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行动。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求“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深化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这是两岸环保交流合作的基础。2010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签署《共同推进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协议书》给两岸环保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为此建议将《福建省环境教育条例法》列入福建省人大2014年的立法计划,争取尽快出台,以此推动美丽福建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新台阶。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确环境教育立法目的。

通过推动环境教育,促进公众了解个人及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增进全民环境伦理与责任,进而维护生态平衡、尊重生命、促进社会正义,培养爱护环境的公民和环境学习社群,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界定环境教育定义。

指运用教育方法,培育民众了解与环境之伦理关系,增进民众保护环境之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促进民众重视环境,采取行动,以达永续发展之公民教育过程。环境教育的对象包括全体市民、各类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构)及学校。

(三)健全环境教育执行体系。

规范政府职责,明确环境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及指定专责单位或人员;拟订区域内环境教育纲领、环境教育行动方案,并成立环境教育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及咨询等事项。

(四)建立环境教育基金。

设置环境教育基金,明文规定环境教育经费来源,建议从排污收费中列支一定比例,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物价指数浮动。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慈善资助,不断充实经费。如台湾环境教育经费来源:一是环境保护基金、废弃物清理法之执行机关变卖废弃物所得、违反环保法律之罚款收入都要拨入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推动环境教育工作之用;二是是基金孳息;三是人民、事业或团体之捐助;四是其他收入。

(五)建立环境教育登记制度。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优势,将环境教育课程列入日常教学内容;对环境教育教学人员、环境教育机构及环境教育设施、场所实行办理登记制度及补贴奖励制度,以提高其质量并加强管理;鼓励民间运用空置空间、建筑物设置环境教育基地,协助开展环境教育。

(六)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等已有环境教育资源,以“小手拉大手”影响家庭、辐射社区、带动社会,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进一步将环境教育导引到多元化、精致化、创新化与专业化发展上。各政府机关(构)、各类团体、企事业单位、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每年必须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安排所有员工参加4小时以上环境教育课程或活动,包括环境保护相关之课程、演讲、户外学习、参观访问、影片观赏、习作及其他活动。教师、学生在目前已有的教育部要求的小学、初中12个课时,高中8个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时。

(七)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

学习借鉴台湾经验,将环保概念及环境议题逐步变成一种信念,内化成行为,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环保实践,共同缔造美丽中国。台湾已有15万多人义务自发性地进行环保服务工作,辅助环保团体共同推进环保工作,如环境清洁维护、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以及发展生态保育、环保产业或环境文化等。

(八)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基地”作用。

在已有环境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创建活动,推动环境学习普及化,使之成为全民参与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市民从事终身学习、生态休闲活动体验的第一选择。建议加强两岸环境教育基地的交流与合作,设立较为稳定的对口联系基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九)加大开展绿色创建力度。

继续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不断加大力度。在此基础上,树立更多两岸环保交流对接的典型项目,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保夏令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循环经济”、“全民低碳行动”等。

(十)推行环境教育奖惩制度。

各级主管机关对于从事环境教育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违法必须接受环境教育,尤其是国家、省、市重点监控排污企业、新建企业和环境违法受处罚企业的法人代表人及负责人应当接受政府组织的强制环境教育,拒不接受环境教育的企业应受到处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社会责任感,从而避免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

(十一)环境教育立法分步实施和分类管理。

借鉴台湾10多年的环境教育立法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建议环境教育立法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如可以先制定《福建省环境教育若干规定》或《福建省环境教育暂行办法》,待条件成熟时再制定完整的《福建省环境教育条例》,使环境教育立法内容严谨,法律实施有序。实施惩戒和教育分类管理,对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除原有的处分外将令其接受1至8小时的环境讲习;鼓励倡导各政府机关(构)、每年制定环境教育计划,安排所有员工参加4小时以上环境教育课程或活动,实施一定时间后再循序渐进推广到各类团体、企事业单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

(十二)以“环境学习中心”为载体促进交流对接。

所谓环境学习中心,是指拥有环境特色的地区提供适当的场所和设施,开展展示、教育活动,在优美环境中学习。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学习中心”,结合“环境教育”及“终身学习”,推动环境学习中心成为市民从事终身学习、生态休闲活动体验的第一选择。在此基础上,树立更多两岸环保交流对接的典型项目,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保夏令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等。

(十三)继续加强两岸环境教育交流与合作。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2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倡议书,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1尊敬的校长∶

在您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同学们在你们的教导下,都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然而,我们发现学校中有不少同学不但不保护环境,还乱扔垃圾、纸屑;随地吐痰;随意践踏花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净化、美化环境,恢复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我建议∶

1、对同学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各班派代表,协同值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巡视,及时制止、教育破坏环境的行为。

3、增设环保标志牌和理、垃圾箱,方便广大师生。

4、利用一个休息日,全校同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起来,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捡塑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希望我的建议,你能认真考虑。恢复校园昔日的面貌,为我们创设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2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学校里的一名普通学生,我在学校里生活五年多了,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是老师、同学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我每天都可以闻到新鲜的空气,我为我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而感到高兴。但是,我却发现有些同学在破坏我们的'“家”。你瞧,走廊上的塑料袋纸片在那“翩翩起舞”。但是,路过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会捡起来的。为了学校有更好的环境,所以,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用红领巾广播和宣传栏来告诉同学们关于环保的小知识。

2、组建一支环保小队,让同学们自愿参加,环保小队的同学每天定时去各层走廊检查,如果看见有垃圾,就马上捡起并扔进垃圾桶。

如果看见是哪位同学扔的,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并给发现的同学给予奖励。

3、号召同学们做一期关于环保的手抄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4、设立一个“环保流动红旗”的评比栏。

让环保小队的同学每天下午两点半到各班检查卫生情况,督促同学们注意卫生。

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议,希望您能采纳,把我们的学校打造成一个更美丽的大花园。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3敬爱的校长:

我在小学里已经度过了六年了,快要小学毕业了。我对母校真是依依不舍啊!为了我对母校的热爱,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信赖学校,我向您提一点儿建议。

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课外知识,我希望学校能增加一节自习课,让同学们可以再这节课里看一些课外书,增长课外知识。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有了这节课,同学们就有充足的时间看课外书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

以前,我们学校安排的课程中没有自习课。如今,我们学校应该开展一节自习课,我还想到了一些具体办法。

首先,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同学各自捐几本课外书,越捐越多,图书角就形成了。同学们可以互看别人的课外书。

其次,教室内还要安排一位老师,负责保持室内秩序,让同学们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认真阅读。

第三,在自习课结束前十分钟,可以让同学们讲一讲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以上便是我的建议,望校长能够采纳。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4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是九年级_班的___,时间过的真快呀!我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真舍不得,在我走之前,出于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也希望母校能越来越好,特此给母校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班

建议从今年九月份初中不要分实验班和平行班,因为学校的学生多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自身素质本身就有待提高,如果把这些学生分到一个班里,那么这个班的,班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好的班风哪有好的学习氛围,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好的升学率,如果分平行班,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可以让好学生用他们的行为,来影响其它学生,我个人认为这才是一个好班。

二、值周

建议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值周教师考勤制度,本制度与教师工资挂钩,建议让学生会干部、少先队干部与值周教师互相监督,每周上报一次,德育处将值周情况和监督结果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

三、学生会工作

建议学校德育处、校团委指导学生会工作,学生会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做到一人一班,不得随意换班,卫生检查要彻底,学生会主席要领导好,学生会工作并经常向德育处、校团委汇报工作,配合学校各部门迎接各项检查。

建议学校应该配合、支持学生会工作,建议学校德育副校长听取学生会的工作并做出指示,为更好的了解学校的情况,建议学生会主席参加学校部分会议。

四、班级建设、团队建设

建议学校德育处、校团委、大队部对各班(支部、中队)的工作进行监督、考评,到学期末评选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工作优秀的班级、支部、中队进行表彰并加以宣传,对不合格的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尊敬的校领导,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建议,供校领导参考,这也是我为母校做的唯一能做的事。

校领导们,我非常感谢您们和老师们,对我的照顾和支持,在此我谢谢学校给了我一次读书的机会,领导们,母校不但教会我知识而且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在母校这九年里使我终身受益,母校对我有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校,领导们,我在这做出承诺,不管我以后在哪,只要学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回来!

最后祝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写给校领导的倡议书5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即将毕业,离开自己的母校,步入中学的殿堂。四年前,刚从本部来到天华时,我对毕业之事满不在乎,觉得还很遥远。事过境迁,我马上就要离开我的母校了,难免有些不舍。

在离开前,我仍想为母校的发展尽我最后的一份力。每年夏天,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习和饮水问题。天气炎热,而没有水喝,实在难受。其实,饮水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为。炎热时,很多同学直接打开龙头喝水,不用水瓶接。造成了浪费的水明显比真正被引用的水多几倍的情况。生命的源泉流失,不免让我有些伤感。浪费水的同学全部都报着图方便和认为水不用他们出钱,浪费就浪费的心理。如果要纠正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水的匮乏,相信各位校领导比我清楚多了。为此,我想了个解决的方法,但治标不治本,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教育。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党的十以来,以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人民群众新期待,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成败。面对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不高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使他们将生态保护的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生态发展观,这对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教育进行研究成为近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和新内容。不断丰富和补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不仅对其自身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一、当前关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的状况

(一)国外对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研究简况

从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论著看: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最早提出人应该对所有生物负有个人责任。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的环保先驱利奥波德在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主张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要扩大到人与自然界,包括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和对自然界实物持续存在的权利,这部著作被称为“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一本新圣经”。20 世纪中期,英国哲学家莱昂波特在《大地伦理学》中提出人类应当把自己的权利观、善恶观、道德观、价值观、推广到自然界中去。20 世纪 60 年代,生态道德教育首先在西方兴起,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唤醒了全社会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1975 年,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在《存在生态伦理学吗?》中,从生态规律转换为道德义务的必要性论证了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性。他的两本著作《哲学走向荒野》、《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和人对大自然的义务》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环境理论思想,并建构了生态环境保护伦理学的理论框架。

从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会议所议定的相关文件和章程的内容看:197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美国召开学校课程中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际会议,会议正式提出了生态环境教育的定义。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由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方法和对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国际环境专家会议以及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了世界政府间生态环境教育会议,分别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和《第比利斯宣言》,前者用的方式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后者则对生态教育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甚至教材、教具、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均作了具体的规定。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大会并制定了国际生态教育和培训计划,这项计划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美学等角度全面阐述了生态教育的内涵。

(二)国内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实践的研究简况

首先,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论著看: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人陈寿朋教授认为,生态危机是文化缺失造成的,而支配人们行为习惯的就是道德素养,归根结底我国生态危机的症结就是国民生态道德的缺失。至此,“生态道德问题”作为一个全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陈寿朋教授还指出:“道德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对自然仅仅尊重是不够的,要建立生态道德规范,用生态道德来教育人们,规范人与自然的行为。”在他的多篇文章里特别强调要对全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发展不过十多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学者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这主要体现在周进珍的《论大学生态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杨林的《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俞白桦的《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等极具代表性的文章中。

其次,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会议所议定的相关文件和章程的内容看: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使得中国生态环境教育开始走上了制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97年1月,原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1996-2010)》第一次正式指出,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生态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等各个方面。1999年5月和2000年5月,大学绿色教育国际研讨会主要探讨在大学开展绿色教育的推动的方案,特别是大学生生态环境素质的教育结构,指出:中国绿色大学教育包涵了绿色大学和绿色教育两个方面的主题。前者主要指校园环境的绿化,资源共享及合理利用等情况;后者主要指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所有课内和课外的教育活动中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消费意识的教育。2009年10月16日,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会议特别就“生态学专业发展战略”、“生态学专业规范”和“生态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工作进展情况作了说明。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

当前,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实践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善:

(一)就研究格局而言,相关研究虽在开展,研究层次有待提升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国的生态建设已经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对大学生生态素养教育的研究地位也必须尽快地进行与之匹配的提升。这种提升和与时俱进应当在多方面切实地体现出来,例如,应该将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研究提高到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研究同样重要的高度上来;又如,大生生态素养培育的研究应当被放置到与大学生“两课”教育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再如,在实施机构的探讨方面,应当着力研究如何在校、院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组织以及班委中设置专门负责校园生态建设、督促生态素养提高的生态部或生态委员,并且,生态部(委员)与学生组织中的其他部门(委员)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就研究取向而言,顶层设计研究较多,基层参与研究不够国内外极具代表性学者的论著以及各项生态环境教育相关会议的章程和文件往往注重研究宏观的顶层设计,在研究基层师生的广泛参与方面往往是“短板”。实际上,基层一线师生的参与对于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育是无可取代的,如果没有基层社会参与,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育就必然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首先,缺少开展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行动主体,难以将高层次的生态素养教育活动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一线活动中来,进而使得生态素养培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高层与基层缺少及时的沟通,难以把基层师生有关生态素养培育的最新状况、紧要诉求畅通及时地传达给高层次生态环境教育研讨者,进而难以保障高层的有效决策。面对这一情况,首先应当对加强基层师生的参与能力的重要性拥有足够的认识。其次,需组建多方协商、沟通的平台,确保大学生生态素养培养方案的切实可行。最后,还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广大基层师生能够真正参与到相应的决策中来。

(三)就研究内容而言,实践蓝图日臻完备,执行系统亟需构建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4

[论文摘 要]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一门重要实践课,应分析新形势下生产实习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的探讨。 由此提出加强校内外实习,结合多媒体教学,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然就业压力大、应用能力不强,这不仅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还因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笔者认为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初,学时为2 周。而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学期,实习期间,有的专业课教学计划还没完成,甚至有的课程还没开始授课,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学生对环保治理设施工艺原理还不了解,使得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时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讲解,但这样做效率低,好多知识学生似懂非懂。最佳的生产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计划结束后,此时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渴望通过实际工艺设备实习来巩固和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符。安排实习单位时没有事先沟通,学生对实习内容事先没有接触过,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深入给学生讲解,甚至有的带队教师并未讲授过环境主要专业课知识,学生实习不能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不稳定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是根据实习基地是否满足实习要求、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因素来考虑的。目前我校校外实习基地有已签协议和未签协议两种,基本能满足实习要求,与生产实习内容一致。我校生产实习基地大部分是实习带队教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的,目前未签协议的实习基地占大多数。由于实习带队教师与校外企业联系不多,还有实习经费问题,使得我校能提供学生长期稳定实习的基地不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两者之间并无硬性约束,实习单位的例行检修情况与学生实习时间有所冲突,且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实习单位领导更换,造成带队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困难,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确定。另外,由于扩招,实习人数增多,安排生产实习环节计划时实习小组人数增多,但实习基地的现场讲解人员以及指导教师人数不变,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

(三)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内容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但我校多年来实习经费仍按学生数每人100元下拨。实习经费包括租车费、实习联系费和讲课费等,由于实习地点较多,实际实习费用超出计划经费,讲课费偏少,实习单位不够热情,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内容的需要,难以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实习质量和效果。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上进行改革,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

在做专业计划时,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提前,一部分放在第6学期,一部分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生产实习和对一些选修专业课或与实习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放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实习教师和单位就能灵活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使生产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优化生产实习效果。

最好由有一定威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事先沟通,协商好实习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经费问题等。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学校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企业提升了社会声誉,这对双方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实习内容和要求都符合教学计划的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保持相互的利益和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在职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的便利,以及进行科研实验和开发的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实习,提供工程技术并进行讲解;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企业挂牌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相关未签协议的环保企业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组织联谊赛等形式加强沟通,培养校企双方感情,在条件成熟时鉴定协议,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探讨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1.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实习方式。校外生产实习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跟班操作等模式,尽量争取实现跟班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工艺操作,了解新工艺、原理、方法。建立校内实习环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校外取水、气、固废样品,利用校内现有的试验模型、教师科研项目等资源,进行测试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省实习费用,提高实习效果。

2.实行多媒体专题片教学与模型结合的方式。利用以往实习拍摄的实习照片和搜集的工艺模型结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量的工艺模型图片及动画模拟对学生来说既能接收大量的知识,又能对环保工艺、原理生动的演示过程加深理解。现场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多媒体详细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实习的不足。例如,学生在现场只能看到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外部形状,如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表面,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其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内部构造,演示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加深对工艺原理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队老师可以通过每年生产实习的拍照、摄像,搜集企业本身的宣传、培训资料,然后利用实习期间某个时间进行播放,与生产实习现场互为补充,达到巩固加深实习效果的目的。

3.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一些带有参观性质的工艺较集中的环保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节省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也便于实习老师集中讲解,提高实习效率。针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联系多个实习单位,采用小分队轮流调换实习单位的做法,让每个学生跟班实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实习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必须联系更多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并建立校企关系。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安排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便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加深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习模式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探讨更加合理的实习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元元, 高俊敏,赵春平等.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

郭新超.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66-69.

阚连宝,段庆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7,187 (1):36-37 .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5

一、 将“活动建议”与“标准”相对照,挖掘“活动建议”的三维内涵

每一个“活动建议”都对应一定的“标准”。“标准”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美术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利于多角度地建构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达到这个目标,取决于美术教师的工作,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美术教学只能引领学生达到“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学生的能力、情感等素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美术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美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实现“标准”的三维内涵。而“活动建议”则是帮助美术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活动教学转变的有效途径。

“活动建议”是课程专家精心设计的,大多数“活动建议”都包括有“标准”要求的三维内涵。如“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美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并从美术家和民间艺人身上学到“发现、探索、坚韧、严谨”等艺术品质。再如“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这个活动以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不同的特点和差别,并进一步探讨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不仅再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美术思维,而且引发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的形成。

三维目标观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的一元目标体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有利于学生知、能、情、意、行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活动”。广大美术教师必须从观念上重视“活动建议”,充分吃透“活动建议”与“标准”的关系,真正理解“活动育人”的价值。

二、 将“活动建议”与教材相对照,把握“活动”的切入点

教材是根据“标准”编写的,有些“活动建议”被直接编入教材,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与“活动建议”是实现“标准”的两翼,体现了课程和教法的关系。教材侧重教学内容,既注重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强调形式新颖活泼,具有可读性。“活动建议”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活动”,不仅有助于教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切入,时机选择十分重要。一般有三种方式,即课前切入式、课中切入式和课后切入式。

“课前切入式”是课前把活动要求、活动目标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超前进入学习角色,熟悉即将学习的课程,对新课产生兴趣,对“活动”产生期望心理,在新课导入阶段就切入“活动”的方式。以“活动导课”可激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合作探究的良好学风,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新授课内容奠定较好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适合于课前切入式的活动主要有美术阅读视听活动、美术信息收集交流活动、美术专题讨论等,如“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和形式感”,就可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导入时让学生畅谈感受,使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时,可在新课导入时安排“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活动,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广告设计有感官上的认识,产生学习渴望。

“课中切入式”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而切入“活动”的方式。这种“活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和组织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活动的管理和节奏的调节,使活动松紧有度,富有成效。一般适合于美术制作活动、美术情境模拟活动等类型。如在学习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体验印刷的乐趣”后,开展“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活动。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皮影”内容时,运用“计算机、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边看边讲;在学习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面具设计与制作”时,组织“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活动。课中切入式是课堂活动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对于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习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都有重要价值。

“课后切入式”指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巩固所学美术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组织实施的课外活动或课内外衔接的活动方式,它是课堂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美术课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等活动建议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三、 将“活动建议”与学生相对照,寻找“活动”的突破口

活动是学生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活动的成效关键是看学生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因此,美术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与活动的“对接”,使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美术教师要综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或再加工,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美术课堂。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活动”也应该千差万别。比如城市学生往往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准备较充分,他们对美术情境模拟、美术设计创作等活动兴趣盎然,可多开展“活动建议”中的如“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等。

乡村学生受条件限制,一般知识储备不足,思路也不够开阔,但他们肯吃苦、有钻劲,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更加适宜开展美术阅读视听、美术制作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观看录象)”、“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等。

另外,还应将“活动建议”与环境相对照,营造适合活动开展的各种情境,创造满足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条件,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当代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理解《美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在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把“活动”引入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内容活动化,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参考文献

对教学环境的建议范文6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评议 齐心协力共建温馨家园 一、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夯实评议活动工作基础。 二、实施“一三五”工程,道德评议树新风。 莲峰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蕉城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社区。由于社区建立时间短,一段时间来,社区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给居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社区针对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扎实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努力实施“一三五”工程,即“抓好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开展五项评议”。 2、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抓好社区居民道德教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抓好社区居民的道德教育。评议会组织师专学生分成五个队,深入社区各家各户,发放以“社情民意调查”和“环保伴童行”为专题的宣传单,使社区居民知道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和教育居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他们对公民道德评议工作的认同感,共同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评议工作献计献策。二是积极探索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新方式,建立社区家教辅导中心,聘请学校教师、心理医生、青年志愿者和离退休干部任辅导员,举办家教讲座,与未成年人结对交友,开展良好道德行为的习惯养成辅导,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通过集中宣讲、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三是开展“社区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环境治理活动,在评议会的努力倡导下,组织城南中学、师专学生到社区开展清理城市牛皮癣、卫生保洁等服务,驻区单位的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三、巩固公民道德评议结果,齐心协力共建温馨家园。 半年来,莲峰社区在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中,取得巨大成效,他们将治理脏、乱、差引向创“三优”,用优美环境解决脏的问题,用优良秩序解决乱的问题,用创优质服务解决差的问题,使精神文明建设由“治”到“建”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人新事新风尚层出不穷。

3、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区风尚焕然一新。在道德评议过程中,经过道德评议员现场评议与道德宣传,不仅使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也提升了居民的公德意识,树立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涌现出许多新人新事新风尚。如:在评议乱占道经营现象时,经营户彭金凤看到评议员耐心地宣传和客观的进行现场评议时,十分感动,主动充当讲解员和劝说员,劝说占道经营的经营户不再占道经营,还居民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蕉城公安分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大队、宁德烟草公司、立业房地产公司关心社区建设,捐助经费或捐送电脑、打印机、油印机等办公设备,城南供电所为社区路灯建设出谋献策,居民刘昌干无偿提供临时摊点经营用地,部分立业小区和后岗小区居民无偿提供沙石支持社区建设临时摊点。评议会将这些新人新事新风尚在道德评议栏的“光荣榜”上予以公布和表扬。 总之,在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中,莲峰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搞好两个结合,一是与创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城市相结合,推进整体工作上水平;二是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系统、文明行业、文明村居活动相结合,切实推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城南镇莲峰社区 二00四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