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认识范例6篇

对药理学的认识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用药知识 解决方案 误区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在校大学生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用药知识匮乏,他们在用药知识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会影响着他们合理选药、用药,轻则影响治疗效果,贻误病情,重者则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因而,对在校大学生的用药知识误区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建立合理的用药模式十分必要。

1 用药知识误区

(1)选择药物的随意性。部分大学生在身体不适时,并不是去校医院看病拿药,而是看到别的同学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有的学生根据广告及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擅自使用以前残留的药物,或让别的同学去药店随便买点药物进行服用,而自行购药时,只看药物大类,而不具体细分同类但不同种药物的治疗对象,不关心不同制剂的成分、含量、适应症及用量限制等,选择药物时盲目性较大。

(2)抵触用药及药到病除。部分大学生自恃年轻、身体抵抗力强,认为即使生病,也无需服药,靠自身体抗力就能病愈;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药物,认为一旦身体稍有不适,就应该立马用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药到病除,而一旦没有立竿见影起效果,马上怨天尤人,认为所用药物没有用,要求更换用药。

(3)服药周期、方式、剂量的随意性。药品的半衰期决定了其服药周期,药效浓度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但许多学生对此并不知晓,服药周期、方式、剂量随意性较大,认为延长或缩短服药周期、增加或减少服药次数无所谓,可以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服药次数或停止服药;而部分学生认为口服药物时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无关紧要,牛奶、果汁、茶水、菜汤等一切流质都认为可以用来服药,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服用药物时完全可以不用流质,直接吞咽。有些学生不在乎饭前或饭后服药的

医嘱。

(4)大剂量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部分学生治病心切,错误认为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疗效比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好,认为服药种类越多,就犹如打歼灭战,病情好转的就越快,或通过加大药物的剂量可以加快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的疗程。

(5)迷信某些药品的治疗效果 部分学生认为同一类型的药物,新药的效果肯定比老药好,价格昂贵的药物的效果比价格便宜的好,注射药物的效果比口服药物好;有些学生认为西药的效果比中(成)药好,一味地迷信西药,而也有学生则一味地排斥西药而迷信中(成)药。

(6)过小或过大地看待药物的毒副作用 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药品有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些学生认为只有西药才有副作用,中成药没有副作用,特别是一些媒体广告的导向性宣传,使得部分学生产生错误的药学知识;而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药物具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清楚具体会出现什么样的不良反应及这些不良反应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伤害,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药品上市前均经过了临床试验,因此并不在乎药物的副作用,而过分依赖药物对健康的保护作用,还有的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担心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或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在服药之前反复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禁忌证、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十分关注,以为采用小剂量比较安全,甚至从心里上排斥使用药物。

2 对策

合理用药是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基础,而合理用药的前提是患者具有基本的用药知识,在用药知识方面存在误区无疑将影响在校大学生对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因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用药误区十分必要。为此,高校管理层及医务人员应多途径多方式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用药知识普及教育。具体地说,可采用以下对策。

(1)选派经验丰富的药师或医师对大学生进行用药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可以将用药知识作为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的部分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融知识普及于课堂教学中,并通过考试、考查等方式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相关的用药知识。

(2)将在校大学生用药方面最易产生的误区及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制作成宣传册,或编印到学生手册中,在新生入学时即人手一册发放给他们,或将宣传册放在宿舍楼、食堂、图书馆、教室、医院等公共场所,供学生随时取用浏览,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合理用药知识方面的教育。

(3)在校报、校园网以及学校其他学生可能浏览的媒体上开辟专栏,或出黑板报,不定期地向学生介绍用药常识;为了提高宣传效果,各专栏、黑板报等所用的用药知识科普材料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查阅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交由相关部门统一排版、印刷,使参与的学生在为大家准备材料、教育他人的过程中已不自觉地接受了一次用药知识的教育。

(4)充分发挥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让红十字会等学生组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有关用药知识方面的竞赛,竞赛题目应在校医院药师或医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去自己寻找,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在竞赛过程中,药师或医师可以担当评委,并对相关答案进行现场点评,帮助部分学生走出用药知识的误区。

(5)在校医院开设专门的药学咨询窗口,由具有主管药剂师以上技术职称、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咨询员,回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用药方面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药物问题,向学生普及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预防、药品的保存等方面的知识。

(6)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及业务知识培训,使校医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更丰富的药学知识,在学生就诊时,除对症下药外,还应利用专业优势,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学生对用药知识方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向学生患者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乱用、 滥用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选用、合理使用、妥善保管药物,提醒学生相关药物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等

参考文献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2

摘要:为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提供依据。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卫生职业学校1-4 年级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在药物认知方面存在着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等问题;在自我用药行为方面存在着用药期间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目前卫生职业学生对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总体尚可,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意识,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

关键词 :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自我用药行为;调查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竞争,公众媒体对药品广告的大量传播,加上公众对药物知识的缺乏,使我国仍然处在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①,频发的药品事件使药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既是药物的直接应用者,也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宣传者、执行者,他们对药物的认知能力以及正确的用药行为习惯都将对患者、对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现状,笔者在2014 年10 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专题调查,以探寻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的方法,为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眼视光技术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1-4年级学生,共53个班级(每班随机调查10人)530名,女生520名,男生10名;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2.调查方式

由调查人员将调查问卷直接发送给调查对象,并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答卷要求,1周后收回。发放调查问卷530份,收回530 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99.8%。

3.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专业、年级、健康状况);②安全用药知识;③自我用药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

⑴用药知识来源。A.电视及报刊广告74人(13.8%);B.父母及家人275(52.0%);C.朋友或同学9人(1.7%);D.教科书或科普书籍124人(23.4%);E.其他48人(9.1%)。从电视及报刊广告了解用药知识来源与许钧报导的某校大学生的72.85%要偏低②;从父母及家人了解用药知识来源高于李新文报导的太原地区居民的37.47%③。

⑵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A.认为有471人(89.0%);B.认为无15人(2.8%);C.不知道43人(8.1%),说明大部分学生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

⑶了解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A.认为会262人(49.5%);B.认为不会156人(29.5%);C.不清楚111人(21.0%),显示学生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足。

⑷购买药品时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A.会454 人(85.8%);B.不会75 人(14.2%),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注意药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意识。

⑸认为药品注射效果比口服安全有效。A. 是82 人(15.5% );B. 不是53 人(10.0%);C.不一定333 人(85.8%);D.不清楚61人(85.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给药途径一定是注射效果好的说法。

⑹认为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A.是31 人(5.9%);B.不是155 人(29.3%);C.不一定343人(64.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的说法。

⑺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A.知道419 人(79.2%);B.不知道110 人(20.8%),提示有近1/5的学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

⑻选用药品的途径。A.医院178 人(33.6%);B.药店316 人(59.7%);C.家中自备35人(6.6%),显示学生选用药品主要是医院和药店的途径。

⑼有些药物合用有禁忌。A.知道407人(76.9%);B.不知道62人(11.7%);C.不清楚60人(11.3%),说明仍有部分学生未认识到药物合用有禁忌的结果。

⑽影响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因素。A.学校的作息时间197人(37.2%);B.个人的服药习惯(常忘记服药)267 人(50.5%);C.受他人影响(家人、朋友、媒体等)65人(12.3%),说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其中个人的服药习惯约占1/2。

⑾对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形式的建议。A.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309 人(58.4% );B. 课后开设专题讲座71 人(13.4% );C. 开展专题知识竞赛66 人(12.5% );D. 校园橱窗开设专栏49 人(9.3%);E.学校网站开设专栏34人(6.4%),提示要通过多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指导,尤其是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

2.学生的自我用药行为

⑴用药期间有忘记服药情况。A.从未88人(16.6%);B.经常121人(22.9%);C.偶尔320人(60.5%),显示虽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期间仅偶尔有忘记服药,但仍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

⑵患病后用药选择。A.到医院就诊257人(48.6%);B.自行买药155人(29.3%);C.忍受,等身体自行恢复117 人(22.1%),提示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不足1/2,比例偏少。

⑶疾病症状改变(好转/加重)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A.停用96人(18.1%);B.减量或增量288 人(54.4%);C.不变145 人(27.4%),显示疾病症状改变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的占1/2左右。

⑷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A.所患病情较轻367人(69.4%);B.患过类似的疾病130人(24.6%);C.省钱8人(1.5%);D.购药方便17人(3.5%),E.其他7人(1.3%),显示学生患病时选择自行买药的原因位居前3的分别是所患病情较轻、患过类似疾病、购药方便,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自我药疗行为中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相符,但由于所患病情较轻选择买药治疗的原因比例明显高于范媛媛的报导(43.3%)4。

⑸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的依据。A.医生处方278人(52.6%);B.药店营业员的建议149人(28.2%);C.根据自己的经验42人(7.9% );D. 家人朋友的建议60 人(11.4%),显示学生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仍以医生处方为多,占1/2以上。

⑹患病后用药剂量的选择。A.遵医嘱243 人(45.9%);B.参照药品说明书266人(50.3%);C.家人或朋友的建议17 人(3.2%);D.随意增加3人(0.6%),说明大部分学生能遵医嘱或参照药品说明书选择用药量。

⑺自行服用抗生素。A.用过55 人(10.4%);B.没用过383 人(72.4%);C.不清楚91人(17.2%),说明大部分学生做到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但仍有部分学生滥用。

⑻用药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后处理。A.立即停药,换其他同类药40人(7.6%);B.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481 人(90.9%);C.继续服用8人(1.5%),说明大部分学生处理正确。

⑼用药时是否会注意药品有无说明书。A.经常注意343人(64.8%);B.有时注意171人(32.3%);C.从不注意15人(2.8%),说明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时会注意药品说明书。

⑽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A 完全理解83 人(15.7%);B.部分理解434 人(82.0%);C.完全不理解12人(2.3%),提示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

⑾自我用药治疗时所用的药品主要是。A.感冒类药473人(89.4%);B.抗溃疡药13人(2.5%);C.止痛药19人(3.6%);D.抗消化不良药6 人(1.1%);E.镇咳药8 人(1.5%);F.其他10人(1.9%),提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用药治疗主要限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

⑿自我用药治疗的频率。A.经常121人(22.9%);B.偶尔394 人(74.5%);C.从不14 人(2.6%),提示尚有超过1/5 的学生会经常选择自我用药治疗。

⒀购买药品的途径主要来自。A.社会药房(连锁或者个体)353人(66.7%);B.医院162 人(30.6% );C. 网上商城3 人(0.6%);D.就近诊所10人(1.9%);E.其他1人(0.2%),说明大部分学生购买药品的途径正常,选择了社会药房和医院。

⒁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A. 很了解85 人(16.1%);B.一般了解409 人(77.3%);C.不了解35人(6.6%),提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

⒂送服药品的主要方式。A.热开水147 人(27.8%);B.温开水或凉开水362 人(68.4%);C.茶水、牛奶、饮料8人(1.5%);D.干吞9人(1.7%);E.其他3人(0.6%),说明有近70%的学生能选择正确的送服药品方式,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相一致。

⒃停药时间。A.自觉病情好转373人(70.5%);B.药物吃完38 人(7.2%);C.按疗程服药59人(11.2%);D.听医生或药师的指导53人(10.0%);E.其他6人(1.1%),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自觉病情好转时就停药,略高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61.2%④。

⒄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A.完全缓解187 人(35.3%);B.部分缓解330 人(62.4%);C.无效9 人(1.7%);D.加重3 人(0.6%),提示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完全缓解的约为1/3,接近2/3的学生仅是部分缓解。

三、讨论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使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治愈疾病,但使用不当,既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将有损健康。通过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调查,发现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及自我用药行为存在一定偏差,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1.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生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药物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期间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相当于高中生年龄),看电视及报刊广告的时间较少,独立生活和自制能力较差,社会阅历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其二,学生性别以女生为主,对父母及家人的依赖性强、用药时听从父母的意见较多。

2.提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程度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的举措

由于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的认知能力和用药行为习惯将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形式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以提高对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认识,使之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好地执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将合理用药的意识贯穿于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课程教育中,只要涉及合理用药的内容,老师就应提醒学生注意,强调合理用药、正确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合理用药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合理用药行为。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开设《药物与健康》《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配伍用药与安全用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法规及指导原则》等讲座,提高学生对药物的认知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③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创立安全用药学生社团,开展以安全用药为主题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安全用药知识演讲”“珍爱生命合理用药征文比赛”等;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安全用药报纸、宣传资料,利用网站安全用药科普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安全用药知识。④组织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药学和护理等专业学生到医院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医院的实际用药情况,增加合理用药的感性认识。

由于非处方药具有购买方便、易于储存且相对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目前我国民众使用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自我保健的方式之一,但非处方也具有药品的双重性,除了治疗作用外,将不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尚存在许多问题,加上今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习惯,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社会民众正确合理用药。

引文注释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风险尚处于高发期[EB/OL].http://sina.com.cn,2007-05-18.

②许钧.某校大学生用药知识和自我药疗行为态度调查[J].天津药学,2010,22(2):44-45.

③李新文.太原地区居民自我药疗认知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药房,2008,19(19):1518-1520.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基层医院;门诊;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50-03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多次强调了医疗机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责任,使医疗机构的职责不再局限于看病救人,而是要开展药学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培训[1]。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结果,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合理用药一直是临床上被特别关注的问题[2-3]。药学服务指的是药师应用其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和药品使用相关的服务,以促进合理用药,目的是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本研究通过在基层医院门诊部开展药学服务,探讨其对公众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1月前门诊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通常是门诊医生根据所开的药品向患者阐述该药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自2016年1月后,我院在门诊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医院宣传栏张贴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在门诊发放安全用药的宣传手册及设立专门的安全用药咨询处等方式来开展药学服务。以2016年1月为时间节点,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过的500例患者发放合理用药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423份。在2016年6月,向此前接受调查问卷调查并在2016年1月后二次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再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188份。以接受过两次问卷调查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门诊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后对患者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

1.2“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

我院自2016年1月后在门诊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医院宣传栏张贴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在门诊发放安全用药的宣传手册及设立专门的安全用药咨询处等方式来开展药学服务,具体为:①临床医生参与到临床用药的咨询和决策过程;②以药品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作为依据,再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选择药物、用药剂量、剂型;③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④告知患者整个药物治疗计划及药品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⑤监测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效果,开展药学咨询和评估,确保合理用药,并达到预防的治疗效果。

1.3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包括基本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学历,另包括合理用药的调查内容。合理用药的调查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决定对这4个部分进行调查是因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在本院所设咨询处对此4个部分的内容咨询最多,具体如下。①个人日常用药认知情况:例如:“您生病时通常是到药店自行配药”“您吃药时一般不看说明书”;②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情况:例如:“您感冒了通常是买抗生素吃”“身体一发热,您认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③用药时间及用药量的认知情况:例如:“您不知道常用药的最佳服用时间”“您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药量”;④其他用药知识的认知情况:例如:“您认为偏方是有效的”“您不知道什么是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4个部分中,每个部分分6个小题,由同一调查者提问,被调查者回答,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选择相应的分数,非常符合所调查问题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5分,以此类推选择相应的分数,满分12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文档确认无误后,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P

2结果

从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虽有人在某个项目上得分为满分,但188例研究对象总体得分的平均分仅为12.42分,提示很多人对合理用药并无很深刻的认识,整体情况堪忧。从第二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188例研究对象中4个项目所得最低分均≥18分,总体得分的平均分达到24.75分,提示在门诊进行药学服务后,人们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已有了长足的进步。188例研究对象在个人日常用药认知情况、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情况、用药时间及用药量的认知情况及其他用药知识的认知情况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第一次问卷调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因疾病死亡的患者中,33.33%是不合理用药导致[4]。从目前我国的合理用药情况来看,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占到了所有用药中的12%~35%[5],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250多万人由于药源性疾病而住院,有19.2万住院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6],尤其w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上。据统计,在我国2000万听力残疾人群中,60%~80%都是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中毒所致[7]。不合理用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出现的超级细菌也是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所导致。针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开展药学服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错误用药导致的医疗事故已是迫在眉睫[8-9]。

3.1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

开展药学服务对整个医疗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生跟患者共同的需要:在医疗实践中,患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判断医生用药是否合理,是否安全有效,其所有药物治疗全赖于医务人员的服务。开展药学服务后,一方面医生能够及时给患者提供用药信息、疗效、不良反应等,指导其按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正确用药,进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减少药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提高药疗的有效性,并在开展药学服务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药学服务来了解合理用药的相关事项,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合理用药的观念[10]。②医院发展的需要: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私立医院不断增多,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11],谁的服务项目周全,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谁就能赢得患者。医院在努力抓好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就有可能通过差异服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开展药学服务一方面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患者了解基本的医药知识,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帮助医院健康发展[12-13]。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原卫生部在评定医院等级时的规定,三级甲等医院应有能提供药物信息(DI)服务的临床药学室,提示国家已经把药学服务的具体项目提到了议题上,体现了政府对人生命的关注。医院药学由目前以供应药品和保证药品质量为主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转换,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前文中已提到,每年有几百万人因不合理用药而遭受了本可以避免的痛苦,而在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后,通过宣传、设立咨询处等方式来普及药物知识,能够让非医药专业的群众也掌握基本的药物知识,有助于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14-15]。

3.2开展药学服务对提高合理用药的影响

我院所设的患者咨询处常有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日常的用药等不甚清楚,所以笔者所设调查问卷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从我院开展药学服务后调查的结果来看,所调查的对象在个人日常用药认知情况、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情况、用药时间、用药量的认知情况及其他用药知识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门诊开展药学服务可以显著提高人们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钟波,王艳宁.我院门诊药学服务切入点及实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17):2429-2432.

[2]熊光宗.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2-1514.

[3]魏红光.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189-191.

[4]王丽芹,削匝贞,贺小娟.住院老年人门服用药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8(3):47-48.

[5]陈美玲,尚丹婷,关焯梅,等.我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药房,2015,26(18):2465-2467.

[6]魏传峰,郑羡艳.我院儿科门诊药房处方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4-5.

[7]翟瑞,谭清枝.对基层医院儿科临床药学服务的思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416-418.

[8]谢小菊,徐姗.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小组工作的体会[J].江苏医药,2015,41(15):1839-1840.

[9]陈阳华,何暖坚,刘应波,等.用药指南联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呼吸道感染者合理用药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6, 32(5):852-854.

[10]Touchette DR,Doloresco F,Suda K J,et al.Economic evaluations of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2006-2010[J].Pharmacotherapy,2014,34(8):771-793.

[11]徐星娥,翔,王跃胜,等.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740-2742.

[12]孙刚,卢祖洵.新医改前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服务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25(4):223-225.

[13]秘明堂,解彩霞.2013-2014年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门诊西药房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0):1345-1347.

[14]邢园,张俊,张海霞,等.五城市7家三甲综合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过程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8):613-616.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中草药 认知程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68-03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国粹之一。中草药自神农尝百草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是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近代,随着西方医药技术的传入,中草药的应用和传承受到冲击。为了了解患者对中草药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本课题组从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入手,在我校附属医院门诊随机调查了患者或家属。通过统计分析,了解患者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的总体认知情况,然后深入分析各因素对认知程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中草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对象与资料

调查对象是在我校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或家属。调查对象的选取是随机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中草药有无毒副作用、是否可以用作保健品而经常服用、大量服用、煎煮时用什么器具最好、是否需要清洗、包煎与否、包煎用布、火候、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下、熔化药、另炖药、服用、冲服药和忌口等16个问题。这16个问题涵盖了人们在使用中草药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够充分反映患者对中草药的认知程度。

2方法与结果

2.1 问卷的发放和录入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独立答题;对有填写困难的(如视力不好的老年人等),采用问答的方式,帮助其完成问卷的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当天判定正误,对问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的不得分,并录入计算机。共发放问卷408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93份,有效率96.3%。

2.2总体认知情况

在16个问题中,被调查者平均了解11.23个;其中对问卷内容了解3/4(即12个问题)及以上有18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8%;对问卷内容了解1/2(即8个问题)及以下有46人,占总人数的11.7%。民众对中草药具体知识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表1)。

2.3 不同因素对认知度影响分析

2.3.1 统计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0.32和u-检验[1]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

2.3.2 性别对认知度影响的分析 u-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认知度有显著性差异(p

2.3.3 年龄对认知度影响的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及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0.32,在α=0.0500水准,该资料方差齐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不能认为各年龄段的人群对中草药知识的认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0岁及以下年龄段人群和31―40岁年龄段人群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认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4 城乡差别对认知度影响分析u-检验结果显示,城市人群和农村人群对中草药毒副作用、方法煎煮和服用知识认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5 学历对认知度影响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包及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0.32,在α=0.0100水准,该资料方差齐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学历人群总体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认知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从结果分析

患者对中草药知识的认知度水平整体不高,平均每人了解11.23个,低于3/4的水平,而了解3/4及以上的比例不到一半(47.8%)。对于具体问题的了解,如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的认识,一些患者认为中草药是天然的,可以多吃,经常吃。忽略了其毒副作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再如对中草药的先煎后下和服用时的忌口问题了解更少,这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⑴随医药技术的发展,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患者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其他种类的药品占据了中草药原有的市场。⑵西药应用的方便快捷,中草药的应用较繁锁,不能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使患者疏远了中草药。⑶中草药经过煎煮后仅有一种剂型即汤剂,使其携带和服用多有不便。以上三条都使患者对中草药的应用减少,应用的减少导致中草药煎煮和服用知识的匮乏,知识的匮乏又使患者不愿意服用中草药,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2社会因素对认知度的影响

患者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认知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课题主要通过分析性别、年龄、城乡差别和学历对认知度的影响来说明问题。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女性人群、城市人群、31―40岁人群和学历较高的人群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煎煮方法和服用知识的认知度较高。城市人群、31―40岁人群、高学历人群的认知度高都和教育实践有很大关系,这部分人群的教育层次都普遍高,即使没有接受正规的医药学教育,但高层次教育使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女性人群的认知度较男性人群高,应该与女性人群的实践有关,学历因素方面认知度的波折也应和实践经验有关。

3.3医院因素

徐灵胎亦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现代研究也表明,在煎煮中草药的过程中,中草药所含的复杂化学成分容易受到煎药容器、溶剂、温度和配伍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动态的变化,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因助溶、增溶、吸附、沉淀等作用而改变某种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亦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聚合、解离、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某种新物质,进而影响疗效。因此,在煎煮中草药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显得非常重要[2]。 中药方剂众多,变化灵活,服药方法的合理与否,对临床疗效影响甚大[3]。中草药的煎煮和服用如果不当,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效果不好就会使病人丧失继续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信心。医院对病人的用药指导大多仅限于中药袋上一些简单文字,使病人和家属很难准确理解。这也是患者对中草药知识认知度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3.4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使中医中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建议:⑴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全面认知能力,使患者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达到能够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应用。使中草药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⑵创新和改进中草药煎煮的新方法和新工艺。积极研究新剂型,使中草药的使用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祝国强,刘庆欧,等.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34―135.

[2]王华.谈煎煮中药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2005,7(19):12.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中药材认识实习教学方法问题

《中药材认识实习》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学完《中兽医学》、《中药学》课程后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由于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学识药、采药的方法,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因此中药材认识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们多年来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进行中药材认识实习的教学方法简介如下。

1.采药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掌握中草药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药用价值、入药部位、采集时节和自然分布;并制作成浸泡标本和原色腊叶标本,供教学及科研使用。

2.采药方案及采药步骤

2.1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时间综合考虑课程安排时间和植被生长情况定于每年的6月中旬,地点选择植物资源丰富,生长较繁茂,品种多样化的崂山北九水地区。

2.2实习前技术培训。

2.2.1实习前动员。出发前召开全体学生动员大会,强调必带物品、相互协作、安全及保护药源等注意事项;编排小组,分发采药工具,落实负责人员,要求学生们在本组成员间、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2.2.2采药方法。为便于鉴别分类,采集带有花、果的标本。草本植物标本连根挖出(珍稀品种特殊对待),木本植物选取花、果及完整枝条剪下,雌雄异株者分开采集。

2.3标本制作。

标本采集之后,就地压制,先修剪理平,夹入吸水纸中,外用标本夹子捆好,同时对标本进行记录并挂好牌号标签。回校后要登记整理,换纸,保护叶子形态,适当整平,不使其折叠,过多叶子可稀疏摘去。及时换纸,以免标本闷热变色霉烂,做到一天换1—2次。4—5天之后将标本上台纸,装订并予以展览、保存。

3.采药实习教学方法

3.1教师讲解阶段。

每位指导老师带领30—40名学生,根据不同中药的生长环境兵分三路,分头行动,沿途采集,边鉴定边讲解、采集。按规定时间返回事先商定的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把采集的样本进行集中归类,讲解方法如下。

3.1.1准确描述每种中草药的植物形态。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无误地、通俗易懂地讲解每种中草药的生长环境、识别特征、入药部位、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感官作用,快速地记住许多中草药的典型识别特征。如蕨菜,别名拳头菜;三桠乌药刮破根皮后让学生闻闻,有很浓的生姜味,然后讲解,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紫参,别名山虾,因其根部似虾而得名。又如马尾莲等一尝便知其味很苦,蛇莓是甜的,酢浆草是酸的,鱼腥草有鱼腥味,等等。这些植物都有典型的识别特征,同学们按老师的指导去实践,就能够很快地记住它们。

3.1.2把植物形态相似的进行对比讲解。中草药种类繁多,很多植物形态非常相似,我就把易混淆的几种植物放在一起对比起来讲解,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各种植物的识别特征。如玉竹、黄精和鹿药的鉴别,三种中药放在一起的确较难辨认,玉竹叶互生,一般向一侧生长;黄精叶轮生,直立生长;鹿药在顶端开花。又如车前草与平车前,一个是直根,一个是须根。这样一比较,同学们就不会弄错了。再让同学们观察其他方面的差异,他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植物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3.2学生独立采集、制作标本阶段。

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标本采集,就地压制标本,并做好标签以备考核。对于一些一时不能确定其品种者,特殊对待,返回集中地后,再通过核查资料,进一步鉴定疑难品种,力求保证质量。当晚及第二天,翻动标本,晾晒吸水纸,教师轮换督促,强调其利害,勤翻勤换,做好善后工作,若不然,则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精选标本,修剪植株,讲究造型,固定于台纸之上。并进行绿叶标本形态鉴定考试,叙述其科属、名称、药用部位及其功用。

4.实习考核

4.1考核内容。

4.1.1中药材的识别。在学生进行独立标本采集的同时,指导老师尽可能多地采集中草药样本并做好标号,集中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对学生进行随机抽签考核,要求对所抽到的中草药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入药部位、采集时节、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逐一写在答题纸上。

4.1.2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记录全面,对中草药的识别特征描述准确,书写整齐认真。

4.2考核标准。

4.2.1识别中药材的评分标准。能识别中草药的名称、入药部位及采集时节;生活习性及植物识别特征;功效主治;临床应用。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评分依据:凡能熟练地识别10种中草药,并正确地回答四个指标的内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4.2.2压制标本的数量与质量的评分标准。能熟练应用采药工具,掌握原色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压制的标本植物识别特征完整、清晰,品种数量每人10种以上。考查压制标本的质量及数量,每个指标10分,共计20分。

4.2.3实习报告的评分标准。内容的全面性、翔实性、准确性、见解的独特性。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评分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完整(应附实习点的中药资源名录),具有较强的分析、整理能力,并能提出较独特的见解,均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存在问题探讨

5.1由于是野外实习,边走边讲,同学们求知欲强,随时会采集身边的枝条树叶来问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认识更多的植物,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5.2由于采药实习需要在植被丰富的地域进行,加上实习学生人员太多,肯定会对生态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林业局一般不接受这样的实习队伍。这就造成实习地点的局限化。建议学校和学院加大投资,建立一处比较完善的中草药品种标本园,以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

5.3实习时间较短,给学生预留独立采药的时间较少,讲解中草药的品种较多,学生不独立实地采集较多品种,难以保证实习效果。

通过中药材认识野外实习,学生对药用植物及其科属、植物分类能深入了解,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对植物的判断中。另外,野外实习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晓平.中兽医临床教学方法探讨.中兽医学杂志,2002,(2):33-35.

[2]李孝兰.藏医药教学采药实践课之我见.青海师专学报,2002,(5):96-97.

对药理学的认识范文6

本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如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等,当代有融古今本草知识一体的大型本草巨著——《中华本草》。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目前本草学的研究有方兴未艾之势,既有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更有对本草内容的具体分析、考证、归纳等。然而,本草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草学的研究现状及笔者对本草学未来发展要求的看法分述如下。

1 本草学研究现状

1.1 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

“本草”一词的来源及含义历来有不同理解,因此关于本草学的内涵和研究范围在认识上一直也存在歧义。有认为本草学与中药学的研究范围基本相同,将本草学和中药学在概念上同等对待;也有认为,本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药学文献[1];还有学者认为,本草学的内涵主要指药物品种考证[2]。

本草学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加上现代医药工作者对本草研究的重视,本草学的内涵日趋丰富。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将本草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本草发展史及本草文献研究;②中药分类及品种演变和考证:③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④中药的资源、栽种(养殖)、采集和贮藏;⑤中药炮制、加工和制药;⑥中药材鉴定及药学成分、药理作用等[3]。

总之,本草学的内涵相当广泛,既有对本草文献著作本身的研究,也有对本草文献中有关药学发展历史、药材品种、药性理论和功效应用等内容的研究,更有现代中药学知识的融入,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药鉴定等研究成果的总结,这是与古代本草学内容的不同之处。因此,如果仅论述本草学中某个药学方面的内容者,在使用“本草”一词的同时,建议加上具体所指的内容;如研究药学文献者,使用“本草文献”一词;研究品种考证者,使用“本草考证”一词;如仅研究中药者,使用“中药”一词即可,因为中药只是本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1.2 对本草文献的整理研究

本草学首先以研究本草文献为基础,因此,本草文献研究是本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大量的关于对古代本草文献研究的报道,如对《新修本草》、《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本草汇言》、《本草述》、《本草备要》等著作的学术成就、特色、历史地位、版本、佚文及编者情况等研究,使人们对这些本草文献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对其中的学术成就、药学知识、用药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另外,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工作一直也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近年来出版了《历代本草精华丛书》、《中国本草全书》、《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汇言》等著作。

1.3 对本草学的系统研究

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历代均有对本草学内容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从唐代开始,由于政府对本草整理工作的重视,本草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唐代的《新修本草》以后,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等均反映了当时对本草学的全面认识情况。

《中华本草》对本草学的研究涉及到本草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本草文献整理、中药资源普查、中药名称的考证、中药名称的规范、中药性效的归纳与分析、中药成分与药用作用总结等工作,做到了本草学古今知识融会贯通、纲目分明、系统全面,体现了现代本草学的研究水平和特色。

1.4 本草学药物知识的研究

药物品种、药性理论、功效与应用、鉴定、炮制等是本草学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的挖掘、考订和整理工作对于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如关于本草文献中的药物品种考证方面,对天花粉、青蒿、由跋、蔓荆子、拳参、龙胆草、通草、徐长卿等数百种中药的品种演变情况进行了考证和古今应用品种比较。在本草考证研究中,近年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药物的品种调查和考证,如有关于蒙药旺拉嘎、邦孜道,藏药色珠、波棱瓜子,维吾尔药尤太石,纳西族常用药滇黄芩等品种的考证。民族药的考证对正确认识民族药物资源和品种、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民族药物具有积极的作用。

存在于本草文献中的传统药物炮制方法对于当今中药的炮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于半夏、蒲黄、地黄、葶苈子、白芍、百合、白芍、栀子、黄芩、牛蒡子、远志等报道近百篇,同时还有关于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4-5]。中药药性理论和功效主治挖掘整理对临床用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有许多临床和科研专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6-12]。

本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医籍文献和医家临床经验中总结对中药功效和应用的认识,如《本草纲目》在收集前人本草文献精华的同时,总结了明以前特别是宋《证类本草》以后医家对药物功效的认识和应用经验。近年来对药物功效和临床应用总结有不少报道[13-17],还挖掘整理了大量民间药物的功效与应用资料,大大充实了本草学中临床中药的内容。

对本草药物知识的研究还包含关于中药名称训释、中药化学成分中文名称的标准化研究以及药理作用的总结等。总之,无论是《中华本草》的系统总结,还是近几年来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均表明本草学的研究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2 对本草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尽管本草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当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有些中药古今品种不一致、药性理论的相互矛盾、对传统用药方法不重视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药临床疗效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

未来本草学研究应该根据现代中医药科研和临床的要求,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树立为中医药临床和科研服务的思想,为规范中药使用、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中医药科研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今后本草学研究应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本草文献研究水平

尽管本草文献的整理工作得到相当重视,出版了大量的古本草文献著作,但由于本草文献的整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其中的校勘和整理工作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一定的中医学、文献学和药物学知识,很难把握其中的内容,因此,本草文献的研究最好能动员具有本草文献研究基础单位的专家,寻找最佳的本草文献版本,系统整理并出版历代本草文献著作,在此基础上建立“本草文献库”,以供中医药研究和利用参考。此外,一些当代民间验方和地区药物志(手册)也值得去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现代本草文献内容。

2.2 重视本草药物品种考证

中药的品种来源是保持中药疗效的重要方面,历代药物品种存在不断演变的情况,导致中药品种的不确定性,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品种考证和药材鉴定的基础上,对500多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进行了规范,但其数量只占到中药品种的很小一部分。本草品种考证应当为更多的中药品种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应当成立专门的本草品种考证研究部门,组织全国药物品种考证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研究,完善本草品种考证理论,特别是对古今品种来源不一致的、毒性药物明显的药物进行考证,为规范现代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3 加强中药效用整理总结

从本草文献中可以了解中药的临床功效,这是本草学家对前人药物效用的总结归纳,也是本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时代限制和文献的不足,本草文献不可能对前人关于药物的效用认识非常全面,许多药物的独特功效还存于医籍方书或民间之中,因此,对中药的效用进行挖掘和整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中华本草》的内容看,一些明清至现代医家的用药经验和对药物功效的认识,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对一些民间的用药经验,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采风收集,建议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药物临床应用汇编》,将一些民间认为疗效独特而确切的药物提供给研究部门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利用。

一些通过药理研究并被临床报道所证实的药物功效应当及时补充到本草学有关功用主治的内容之中,今后如修订《中华本草》,这些资料可以作为修订的重要参考文献。

2.4 开展民族药物的系统研究

民族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较好,生长着珍贵的天然药材,这些民族药物的临床疗效可靠而确切,有着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笔者认为,对民族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承担的责任,一些有条件的研究单位也应当关注和参与这项工作,这对于提高民族医药研究水平,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药物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另外,中药的道地药材、传统炮制方法、使用方法等均是未来本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结语

因本草学内涵以及信息化研究的需要,本草学研究应当注意多学科合作,要有中医、中药、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共同参与完成这项工作,真正体现现代本草学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 靳树龄.论中国本草的研究方法[J].天津中医,1999,16(3):25.

[2] 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M].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纂委员会.中华本草(1)[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9.5.

[4] 王 喆,蒙跃龙,王 妮.黄连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沿革[J].陕西中医, 2005,26(9):962.

[5] 刘方平.试论大黄的炮制及对药物配伍的应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2):51.

[6] 梁然淑.明清前药性理论发展溯源[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80.

[7] 于培明,田智勇,林桂涛.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77.

[8] 谷建军.酸枣仁药性考[J].中医研究,2005,18(5):59.

[9] 王少莉.浅谈斑蝥药性[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6.

[10] 魏清芳.大黄的药性与临床应用初探[J].光明中医,2006,21(11):42.

[11] 陈仁寿.降糖中药的性效探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2):959.

[12] 李锦玲.仙鹤草的药性与临床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24.

[13] 陈仁寿.防风的祛风作用及其配伍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9):574.

[14] 杨红兵,詹亚华,陈科力,等.厚朴功效浅见[J].四川中医,2006,24(9):34.

[15] 林 渊.干姜功效发挥方向应用历史沿革探析[J].四川中医,2006,2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