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瘤表现症状范例6篇

肺部瘤表现症状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1

关键词:充气支气管征;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影像诊断价值

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是一种亚型,与粘膜组织相关并且属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肿瘤性的疾病。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一般产生于胃肠道,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是比较不多见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发病率很低,没有办法收集到大量的病症,所以,就没有办法认识到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已经通过病理证实过的1例影像诊断,1例女性患者,体力劳动者,临床症状为胸痛3年以上,咳血痰,伴有发热现象。使用过抗炎和抗结核治疗,经过长时间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没有发生任何改善情况。后期诊断怀疑为肺癌合并转移,使用CT导引下进行皮肺穿刺活检,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判定为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1.2检查方法 使用CT扫描机,从患者的胸廓入口肋膈到脚下缘进行扫描,使用常规扫描的参数为10mm层距,10 mm的层厚,1.4mm的螺距,300mm的视野,100Ms,120KV。使用标准算法进行重建,静脉高压注射100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加强扫描,3ml/s的流速,患者经过注射药物后30S内进行扫描[2]。

2 结果

结合2005~2013年的文献进行复习,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已经通过病理证实过的12例影像资料以及我院目前的病例资料1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7例,年龄为31岁~66岁,平均年龄为53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均为0.5个月~72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其中12例都是发现症状进行住院就诊,1例没有任何症状,进行体检时发现此病,进行入院治疗,12例中,胸部疼痛4例,咳嗽9例,血痰5例,发热4例,患者体重出现减轻的有3例。

3 影像学分析

所有患者中,有4例为单侧肺部病灶,有9例为双侧肺部病灶。其中,10例为多发病灶,3例为单发病灶。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进行分析,没有任何特征性,无法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经过CT图像扫描检验,有25例检出为肺内病灶,3例为单侧,10例为双侧,有20例为肺实变证象,14例为充气支气管症,有6个肿瘤块阴影,影像大小不一样,有3例为充气支气管症[3]。

4 体会

使用CT影像进行检验支气管充气症具有特殊意义,这种病症的出现率不是很低,本次研究中占到46%,国外文献占到50%。使用影像表现有助于鉴别疾病。在现代临床充气支气管征的显示过程中,人体的支气管周围的肺部组织出现积液现象,支气管肺部组织实变或者是不张,就会导致增加密度,支气管内部含有气体密度比较低所形成。按照不同特点的充气支气管症分为4个类型,i枝型为Ⅰ型,扩张型为Ⅱ型,枯枝型为Ⅲ型,复合型为Ⅳ型。支气管充气症是用来诊断人体的肺部炎性病变组织。支气管症对于诊断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也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意义[4]。

5 讨论

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是一种亚型,与粘膜组织相关并且属于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肿瘤性的疾病。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一般产生于胃肠道,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是比较不多见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发病率很低,约达0.4%~1.0%,没有办法收集到大量的病症。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由于发病率低。所以,就没有办法认识到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误诊情况时有发生[5]。

本次研究,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已经通过病理证实过的1例影像诊断,结合这些年的文献进行复习,分析对比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影像资料。经过检查确诊,接近一半的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都拥有充气支气管症[6]。

诊断要点:肺MALT型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淋巴瘤的特点的是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临床表现比影像更加严重。肺MALT型T巴瘤患者初诊时各项症状均不明显,初期常容易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实际肺部通过影像检查会显得更重。肺MALT淋巴瘤CT表现可为磨玻璃影、结节、斑片影、实变、团块等多种病变,影像表现即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在实变及团块中支气管充气征较为常见,病灶可较长时间没有影像学变化。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肿瘤性疾病中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式比较少见的,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发展较为缓慢,恶性度也比较低。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和临床表现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现代的医疗诊断较为困难。使用充气支气管症对于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以及其他的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其鉴定具有重要医学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Harris N L,Jaffe E S,DieboldJ,et al.Lymphomacl assifica-tion-from controversy to consensus:the REAL and WHO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J].Ann Oncol,2010,11(l1):3-10.

[2]牟向东,王广发,刁小莉,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9(4):346-350.

[3]姚成才,张义,姜杰.肺MALT淋巴瘤并腮腺淋巴上皮病1例及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6):1206-1209.

[4]孙希文,陈淑珍,范艳芬,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8(11):68-70.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2

【关键词】结核;肉芽肿;浆细胞;肺;误诊;肺肿瘤;错构瘤

肺部良性孤立性球形病灶临床上常误诊为肺癌。现收集本院1995~2006年间术前误诊为肺癌的肺部良性孤立性球形病灶23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结核球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0~67岁;炎性假瘤9例,其中男5 例,女4 例,年龄15~53岁;错构瘤2例,女2例,年龄19~7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23例症状多无特异性,咳嗽13例,反复发热9例,胸痛10例,痰血3例、胸闷2例。有6例在入院前曾有呼吸道感染史,有2例曾有肺结核病史。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肺结核球误诊12例,肺炎性假瘤误诊9例,错构瘤误诊2例。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X线检查,12例行断层胸片检查,16例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节均为孤立性,直径0.7~3 cm,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分布:12例结核球中右肺7例,左肺5例,其中两肺上叶尖后段6例,前段1例,下叶背段位5例;9例炎性假瘤中右肺 7例,左肺 2例,其中右上肺叶4例,中叶1例,下叶2例,左肺2例均为上叶;2例错构瘤均位于右肺,其中右肺上叶和右肺下叶各1例。病灶的边缘轮廓:12例结核球中,8例边缘光滑,4例边缘毛糙有较长的毛刺影,其中3例可见棘状突起;9例炎性假瘤中,4例边缘模糊,3例边缘清楚光整,1例边缘毛糙不规则,1例周边有毛刺。出现“桃尖征”1例,“扫帚征”1例,“胸膜凹陷征”1例;2例错构瘤边界清晰。病灶内部结构:12例结核球中,钙化灶7例,空泡征1例,空洞2例。病灶CT增强扫描表现12例结核球中7例无强化,2例呈边缘环状或包壳状强化;9例炎性假瘤中密度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4例,其内见斑点状钙化1例,病灶内见小空洞或小泡影1例,余2例示病灶内有略低密度而不均匀;2例错构瘤中有“爆米花样”钙化1例,在同一病灶中存在脂肪和钙化的密度值。

2.3 病理报告 12例肺结核球镜下见结核性干酪样坏死伴部份液化及周围结核性肉芽肿;9例肺炎性假瘤包块呈类圆形,其中6例病变与肺组织分界清楚,3例病变较弥漫,与肺组织分界不清。镜下可见部分肺泡结构消失,大量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的区域液化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并散在组织细胞、泡沫细胞;2例错构瘤镜下见肿瘤由软骨、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平滑肌等组成。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 c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致密影,且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1]。往往临床上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感到棘手,而正确区分良恶病灶对于临床治疗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例临床诊断为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和错构瘤的肺部良性孤立性结节。依据肺部孤立性结节的病理基础,就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所见,提出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以期提高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

3.1 病史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肺内良性球形病变病程相对较长,而肺癌一般病程短,症状进行性加重。虽然仅凭临床症状不易鉴别肺内良恶性肿块,但有些肺内良性肿块也有其特殊的病史及症状。例如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反复低热且病史较长,本组1例41岁男性,出现反复低热、咳嗽、胸痛5个月,因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前段,两次纤支镜检查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刷检、活检及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均为阴性,因考虑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病变发生在肺上叶前段,由此诊断为肺癌,行肺癌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球,由于术前没有经过系统规则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结核性脓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教训惨痛。因此,年龄和病变部位不能作为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的唯一依据,而应结合病史综合考虑。

3.2 影像学的诊断价值

3.2.1 结核球大多边缘光滑,多有空洞和钙化。本组12例结核球中,8例边缘光滑,4例边缘毛糙有较长的毛刺影,其中3例可见棘状突起。钙化灶7例,空泡征1例,空洞2例。12例结核球CT增强扫描表现为7例无强化,2例呈边缘环状或环状强化。由于绝大部分结核球中央是无血供干酪坏死组织,周边为包膜组织,包膜的内层为含血管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组织,增强时中央干酪坏死无强化,而周边肉芽组织强化,故病灶呈环状强化。Yamashita等[2]研究结节的强化模式,认为肺癌多为不均质强化,结核球为不强化或周边强化,炎性结节可为不均质或均质强化。沈比先等[3]研究CT动态扫描提出,当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无明显强化或环行包膜样强化时孤立性肺结核球诊断即可成立。

3.2.2 肺炎性假瘤当处于早期或急性阶段时,肺内病灶大部分浸润,形态尚无完整包膜,则X线显示边缘可有模糊的毛刺样改变;病程处于慢性阶段时,肿块包膜完整,显示阴影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有时少数可出现类似周围性肺癌的放射样表现,此为炎症吸收不完整的表现。假瘤在多次并发急性炎症时,可造成病体在短期迅速增大。本组误诊的肺炎性假瘤9例中,4例边缘模糊,3例边缘清楚光整,1例边缘毛糙不规则,1例周边有毛刺。“桃尖征”(即表现为局部胸膜增厚粘连的线状及尖角状阴影)是良性肿块的一个特征。回顾本组9例误诊的肺炎性假瘤,1例出现“桃尖征”,1例“扫帚征”,1例“胸膜凹陷征”,由于当时不认识这些征象而至误诊。刘立志等提出,发现以下征象对于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①桃尖征:其病理基础可能是一种肿瘤包膜粘连,对良恶性肺肿块的鉴别有重要意义;②部分边缘平直征:表现为肿块的某部分边缘平直,似如刀切,可能为病灶肺段或肺叶的边界,该征象在肺癌中未见报告;③空洞或囊性低密度,特别是多囊或蜂窝状者,该征象在肺癌中少见,对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CT扫描能更好显示该征象;④胸膜肥厚:假瘤邻近胸膜增厚较多见,CT能更敏感显示胸膜改变,肺癌也可见邻近胸膜增厚,但肺癌胸膜改变多局限于病灶局部,假瘤胸膜改变较广泛,可作为鉴别参考。

3.2.3 肺错构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块影,边界清楚,可伴钙化,无短毛刺及胸膜牵引征,典型的X线特点“爆米花样”钙化不多见。肺错构瘤CT值常同时存在脂肪和钙化密度。

综上所述,肺炎性假瘤、结核球、肺错构瘤和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基础不一样,但在影像学表现上有许多近似之处,笔者在诊断时要重视病史、仔细全面的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Viggiano RW,Swensen SJ,Rosenow EC.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litary and 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Clin Chest Med,1992,13(1):83 95.

[2] Yamashita K,Mstsunobe S,Tsuda T,et al.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preliminary study of evaluation with incremental dynamic CT.Radiology,1995,194(2):399 405.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36―02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肺实质内一种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肺炎性似瘤又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或增生,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属良性病变。本病根据其主要细胞及间质成分不同,可分为浆细胞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假性淋巴瘤等。国外文献显示患者平均年龄29岁,而国内报道平均年龄为48岁左右,这可能和国外经常体检制度有关,也可能与处于肺癌好发年龄段时发病,误诊率较高而选择手术有关。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下就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1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

假瘤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以右肺下叶居多,病变多位于肺的较表浅部位,靠近斜裂、横裂或纵隔旁,呈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直径大多为2~4cm,边缘多清楚而光滑。但有报道少数肿块巨大,直径可达三十几厘米,还有的呈不规则形,少数可毛糙或有毛刺样改变,以及伴粗大血管纹理者,这与肺炎性假瘤的周边病理变化有关,边缘光整者多有假包膜形成,而无假包膜的病灶周边有增殖性炎症或渗出性炎症,表现为边缘毛糙、不规则。“桃尖征”由炎症在吸收与局限过程中邻近肺组织或胸膜与炎性假瘤的假膜粘连牵拉所致,被认为是肺炎性假瘤的特征性表现。

病灶在肺窗及纵隔窗所显示形态大小比较一致,密度比较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少数有空洞,但其内壁较光滑;少数可有斑点状钙化;较大的病变内可有空气支气管征,此为肺部炎性病变的另一重要特征。

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部分病人肿块胸膜缘可见尖角样改变,出现肥厚、粘连。,病灶周围的炎性反应、邻近胸膜增厚、粘连在肺癌中表现显著,这也是诊断炎性假瘤的有力佐证。

CT增强扫描与肿块的组织结构内血管成分不同可出现均匀强化,肿块周围部强化或肿块无强化,有学者认为肿块周围增强程度高于中心部是炎性假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Murata等认为净增值常大于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往往呈迅速上升型。

2 CT诊断及病理基础

肺炎性假瘤根据病变成分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炎性纤维组织细胞型及浆细胞肉芽肿型。镜下所见病变肺组织结构完全消失,代以梭形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其中梭形细胞缺乏明显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病变内可伴小的液化坏死灶及囊肿形成,液化坏死物排出形成空洞或空泡。因不呈急性坏死,而多无气液平面。肺炎性假瘤各型的细胞虽然增生,但分化良好,无恶性肿瘤证据。炎性假瘤对邻近组织只有压迫作用,而无浸润破坏现象,这有别于真性肿瘤。病灶边缘多清晰、规整,密度可均匀,少部分病灶内伴有小空泡及液化坏死区。肺炎性假瘤因邻近段支气管开口受压变窄,可造成阻塞性肺气肿或邻近段代偿性肺气肿。肺炎性假瘤可以呈慢性肺炎吸收后的改变。病灶本身的机化纤维化收缩过程可造成病灶的边缘呈特征性的向心性“弓形凹陷征”,肺癌肿瘤间质纤维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和强力纤维,其细胞膜下可见平滑肌微丝,既有收缩功能又能分泌胶原。肺癌向周围生长时首先沿毛细血管、肺小间隔及淋巴管浸润,使其变僵硬,在瘤内收缩功能牵拉的作用下,受侵犯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及肺小间隔变直、变尖,呈“毛刺征”。由于生长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及阻力不同即产生“分叶征”,这两种征象可造成病灶的外形饱满呈“膨胀形态”。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停止原始炎症的发展,转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机化过程,或转为病因不明的良性瘤样变的另一种状态的慢性发展过程。病变反复变化,造成其特有的“收缩形态”的CT表现。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各种细胞类型的特点下快速或缓慢生长、增大,病变发展单纯,呈特有的“膨胀形态”的CT表现。段钰认为,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和CT结合,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92.8%,准确性为85.9%。

3 鉴别诊断

3.1 肺炎性假瘤与肺癌鉴别 肺部CT上大多表现为单个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影,可发生于两肺各叶及肺段内,好发于两肺上叶、下叶背段及舌叶,与肺部炎症、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相似,不能根据部位作出鉴别诊断。我们将中央型肺癌结节视为“癌头”,由肺癌结节侵犯阻塞段支气管而引起的肺段阻寒性肺炎或肺不张视为“癌尾”,其综合形态为“癌头尾”征。肺炎性假瘤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瘤体增长缓慢,病史较长,可有小空洞、充气支气管征,病灶周围一般无卫星灶,病灶增强显著均匀,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但无胸水及胸痛,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这些均可提示肺炎性假瘤的诊断。肺炎性假瘤的密度同周围型肺癌相比偏低,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其原因为病灶内仍有未完全机化的炎性渗出物,而且多数病灶内部因出现钙化、空洞、空泡及充气支气管征而表现密度不均匀,如果在结节内发现钙化,并结合其形状、含量及分布等特点,对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文献报道,CT增强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肺癌小病灶内肿瘤血管的特征性表现:“异性血管强化征”,而肺炎性假瘤和结核球病灶内不出现该种血管病理征象,认为此征象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3.2 肺炎性假瘤与结核球的鉴别结核球边缘清楚,密度较高,可见斑点样钙化或边缘性小空洞,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边缘强化,周围可见“卫星灶”,胸膜钙化、(1)结核球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2)肺炎性假瘤胸膜增厚较为广泛,而结核多出现胸膜钙化、胸水征象;(3)增强扫描肺炎性假瘤多呈均匀性强化,很少病例呈厚薄不均的周围环状强化,强化程度高;结核球的强化方式往往为包膜样强化,少数无强化。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到肺部炎性假瘤的可能:(1)病史中多有呼吸道感染史,病程较长。(2)肿块生长缓慢,可长时间无特殊变化。(3)影像学表现:肺野内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多发于肺叶周边,有胸膜粘连征象而无胸膜凹陷征,有桃尖征,无钙化,纵隔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或无肿大等。(4)无周围器官受侵及转移征象。(5)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大多数为慢性炎症。由于肺炎性假瘤虽是肺部良性病变,但术前很难与肺癌鉴别,少数有恶变倾向,故对于肺炎性假瘤及肺部不明性质的肿块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治疗上仍依靠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明确病因及确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屈大望,张熙曾,苏延军,等,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附178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6):455―457

[2]崔允峰,任德印,武乐斌,桃尖征对肺炎性假瘤的x线诊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1):10

[3]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03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4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外科手术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血管增生明显且富硬化趋势的肿瘤,根据免疫组化和基因学的研究,被确认为来源于上皮类的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易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球、错构瘤等其他肺良性肿瘤。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10年1月,共手术治疗1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例,女9例,年龄32~56岁,平均44岁;其中年龄>40岁7例。临床症状:咳嗽4例,咳血丝痰3例,间断低热1例,有7例患者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肿物。所有患者胸部查体均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CT示:肿块位于肺周边者10例,近肺门处1例;病灶直径2~5 cm;均呈结节、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其中有分叶状或浅分叶状者2例,大多数患者未见有明显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变部位:①左侧6例,其中左肺下叶3例,左上叶3例;右侧5例,其中上叶2例,中叶1例,下叶2例;②肿块最小2.0 cm×2.2 cm,最大4.5 cm×5.0 cm;③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1例;边缘光整10例,不整1例。有8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呈阴性,3例未查支气管镜。术前均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球、错构瘤等其他肺良性肿瘤,无一例确诊。从发现肺部病变至手术切除的时间为4 d~1个月。

1.2 方法 11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10例,肺楔形切除术1例。术中见病变多位于肺周边或脏层胸膜下,为孤立性结节,质地中等,大部分病变直径≤4 cm。有2例患者术中对切除的肿块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后给予重症监护、抗感染等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死亡或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随访9例,随访时间半年~6年,8例患者复查胸部X线片或CT检查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生活质量好。

3 讨论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1956年由Liebow等[1]首先报道,1980年命名为PSH,1999年WHO的肺和胸膜肿瘤新分类中将其列为混杂性肿瘤,是一个真性的上皮性肿瘤,而不是非特异炎症所致的肺内瘤样增生病变[2]。由于PSH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大多术前无法得到病理学诊断,故术前一般难以明确诊断,多误诊为其他肺疾病,本组中无一例确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一些认识非常重要,文献报告[3]PSH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女性占80%,且80%以上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本组9例女性,占81.82%;年龄>40岁者7例,占63.63%。PSH无症状者居多,本组7例,占63.63%。PSH临床表现同肺良性肿瘤,与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及胸痛[3],在影像学诊断方面,PSH也具有一般肺良性肿瘤的特点。结合本组病例,PSH影像学特点有:①病变可发生在任何肺叶,但常位于肺胸膜表面处,尤其是肺叶裂处。本组10例,90.91%病变位于肺周边;②胸部X线片或胸部CT表现为孤立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一般为单发结节,偶有多发,可有浅小分叶或呈分叶状,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少见有钙化灶,一般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组多数患者有此影像特点;③在CT检查时可发现病变中有高低不等的两种密度彼此间界限清楚,形状不规则。若肿瘤某一边缘呈现弧形透亮影则被称为空气半月征,被认为是PSH的特异征象。但这种征象较少见,本组患者中无一例表现空气半月征。此外有学者认为[4],动态增强CT扫描对PSH有独到诊断价值,发现PSH平扫时具有肺内良性结节的形态特征,但增强扫描后,通过病灶异常明显均匀增强特点、血管断面贴边征象并结合平扫的形态表现,基本可以明确PSH的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PSH诊断价值较小,可作为与肺癌等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外科手术是治疗 PSH的唯一有效方法,术后很少复发和转移,本组随访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虽有报道[5]巨大PSH伴多组淋巴结转移,但不影响预后。应及早手术并彻底切除,以免病灶残留导致复发,切除范围应包括:病肺组织及部分可疑受侵的肺组织和周围肿大淋巴结,并且以尽量保留健康肺组织为原则,可行肺楔形或肺段切除,对良恶性难以确定、肿块近肺门或多发肿块者应行肺叶切除。PSH的手术效果良好,以前认为术后很少发生复发和转移,近年国内外均偶有文献报道PSH术后可能复发[6,7],对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手术切除,预后仍然良好。本组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10例,占90.91%,肺楔形切除术1例。部分病例术中清扫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为慢性炎症改变,无淋巴结转移。如今腔镜外科及微创外科逐渐普及,而PSH多位于肺周边部位且肿瘤较小,尤其中老年患者,肺功能可能较差,故胸腔镜行肺楔形切除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是一好方法。因此对于肺组织中孤立性病灶,应手术病灶切除并行病理诊断,术中肿块性质不明者应同时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才能有效诊断和治疗PSH。

总之,PSH临床较为少见,且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而极易误诊,对于肺孤立性、周边性结节或肿块,应当想到此病的可能。增强CT扫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确诊还是依据组织病理学,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参 考 文 献

[1] Liebow AA,Hubbell DS.Sclerosing hemangioma(histiocytoma,xanthoma)of the lung.Cancer,1956,9(1):53-75.

[2] Travis WD,Colby TV,Corrin B,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istological typing of lung and pleural tumors.New York:Springer,1999,3:101-103.

[3] 刘树库,陈肖嘉,张海青,等.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分析.肺癌杂志,1999,2(2):109-110.

[4] 谢汝明,周新华,吕平欣,等.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7-9.

[5] Yano M,Yamakawa Y,Kiriyama M,et al.Sclerosing hemangioma with metastasis to multiple nodal stations.Ann Thorac Surg,2002,73(3):981-983.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5

患者,男, 65岁,退休工人。两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加重一周,来我院就诊。两个月前患者出现轻微的咳嗽,患者未重视,近一周咳嗽症状加重,无发热,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咯血及胸痛的症状,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胸部CT扫描:左主支气管开口处见2.2×1.0×0.8 cm左右的结节影,向管腔内突出,表面光滑,支气管壁未见明显增厚,病灶局部可见低密度区(考虑脂肪成分),内未见钙化,左肺上叶前段可见一楔形致密区,边界清楚,纵膈略向左移,纵膈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经螺旋CT3 d重建,可清楚显示病灶与支气管腔未完全堵塞,支气管未出现截断现象。初步诊断:左主支气管内占位,肺不张。图1。

支气管镜检查所见:声带,气管,隆突未见异常,右支气管树未见异常,于左上叶支气管开口处见新生物,表面光滑,填塞左上叶支气管开口,管腔闭塞,考虑左上叶肺癌可能。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病理所见:大体标本为18.0×8.0×5.5 cm,支气管周径3.5 cm,切开支气管其内可见一息肉样肿物,大小为2.5×1.4×1.1 cm,带蒂,表面结节状,光滑,切面实性,灰红色,质硬韧,镜下所见:瘤组织由透明软骨及间质结缔组织构成。病理诊断:左肺上叶支气管错构瘤。图2。

图1图2

2讨论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是肺错构瘤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肺错构瘤的1.4%~10%[1]。根据其主要构成组织不同将其分为:软骨性、结缔组织性、平滑肌性等类型。本病例病理以软骨成分为主,为软骨性错构瘤。本病病因尚不明了,现主要有4种观点:先天性畸形;真正肿瘤;正常组织增生;炎症演变。目前国内学者多数倾向于先天性肺组织畸形学说,来源于细支气管结缔组织的细胞巢[2]。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以40~60岁发病居多,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4):1,右侧多见[3]。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由于肿瘤呈息肉或结节状突入支气管腔内,刺激局部支气管黏膜,还可以阻塞支气管,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临床症状明显,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胸痛,发热,咯血等症状。这与肺实质型错构瘤多无症状有明显区别。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肿瘤的大小及阻塞支气管的程度有关。本病在影像诊断技术上,CT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尤其是3 dCT重建,可清楚显示病灶大小,结构及支气管阻塞程度,支气管壁是否受累等。本病在影像上应与中心型肺癌,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腺瘤,支气管异物等相鉴别。其中最重要的是与中心型肺癌的鉴别,因两者的发病年龄相近,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却有很大差别,故术前诊断对患者尤为重要。中心型肺癌病灶常边界不清,沿支气管壁生长,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和阻塞,支气管截断,且肿瘤可突破支气管向周围浸润生长形成肿块,病灶内无脂肪成分,并常见肺门肿块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候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明显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率,本病例在支气管镜下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左肺上叶支气管错构瘤。本病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近年来,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日渐成熟,有些医院已广泛应用,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4]。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圈套器切割配合Nd-YAG激光或高频电凝消融操作方便、消融速度快、视野干净、出血少,能有效控制症状,而且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开胸的危险。 但应警惕可能伴发其他部位的肿瘤,特别是伴发支气管肺癌的危险性,有报道错构瘤并发肺癌较正常人群高出6.3倍[5]。因此术后定期随访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1例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经过的分析,详细介绍本病的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Cosio BG. Villena V, Echave-Sustaeta J. et al. Endobronchial hamartoma. Chest,2002,122(1):202-205.

[2]Fletcher JA, Pinkus GS, Donovan K, et al. Clonal rearrangment of chromosome band 6p21 in the mesenchymal compouent of pulmonany chonclroid hamartoma. Cancet Res,1992,52 (22):6224.

[3]易素兰,徐大华,黎刚.肺错构瘤的临床分析.华西医学, 1998,13(4):401-402.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6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67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淋巴结外淋巴瘤, 研究报道其在全身淋巴瘤中仅占1%, 在结外淋巴瘤中仅占3%~4%[1]。而且常常和眼部、胃肠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同时发生, 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2]。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 并无特异性, 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肺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淋巴瘤, 诊断标准为[3]:①肺部病变累及单侧或者双侧肺野, 或累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②病理结果支持;③未侵犯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④无其他淋巴瘤病史;⑤无纵隔腺瘤。其中男8例, 女4例;年龄42~70岁, 中位年龄53岁;病程1.5个月~5年, 平均病程(5.8±2.8)年;6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3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 3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 2例患者出现发热, 2例患者出现盗汗症状, 1例患者痰中带血, 6例患者出现短期内体重减轻。3例患者肺部呼吸音粗, 可闻及少量干湿音;3例患者肺部叩诊呈浊音及呼吸音减弱。3例患者经支气管活检得到证实, 4例患者实施CT引导下肺穿刺, 其余5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

1. 2 螺旋CT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纵隔窗和肺窗扫描及重建, 其中10例患者直接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厚度1.25 mm, 视野33 cm×33 cm, 电压为120 kV, 剂量指数选择为8。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双侧肾上腺水平。增强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欧苏350)自肘正中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 剂量选择80~100 ml, 随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 流速设置为3.5 ml/s。注入造影剂后26 s开始增强扫描。

1. 3 螺旋CT结果的评价 由两位不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同时对CT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结果发生分歧时协商解决。影像学的分析包括病变分布、病灶大小、伴随征象、肺门和纵隔的淋巴结以及有无胸腔和心包积液等方面。

2 结果

有10例患者出现肺实变, 其中上叶2例, 中叶7例, 下叶1例。8例患者表现为肿块或结节, CT上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其中3例患者为单发病灶, 直径4~14 cm, 密度均匀, 边缘模糊;5例为多发, 大多沿支气管束分布。4例患者出现肺部磨玻璃样改变, 病变部位密度稍增高, 可见血管影和支气管影。7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部分患者合并肺实变。2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 4例患者表现出胸膜增厚后粘连, 2例患者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显示2例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 10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光镜下表现主要为弥漫性肺间质肿瘤细胞浸润。有6例患者在病理证实之前分别误诊:肺部结核3例, 肺部感染2例和肺结节病1例, 误诊率高达50%。

3 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好发于淋巴结的全身性疾病, 极少发生于肺组织。肺淋巴瘤临床上极为少见, 起源于肺组织内的淋巴结, 大多以B型淋巴细胞为主, T细胞型仅占不到5%[4]。肺淋巴瘤侵犯的主要对象是肺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下组织, 其临床类型主要有三种:原发性肺淋巴瘤、继发性肺淋巴瘤和免疫缺陷有关的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肺组织的极为罕见的类型, 仅占淋巴瘤不到1%, 且大多数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点[5]。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可出现多种复杂的首发症状, 如发热、消瘦、咳嗽、咳痰等症状, 首诊误诊率较高。本研究中有6例患者在病理证实之前分别误诊为肺部结核3例, 肺部感染2例和肺结节病1例, 误诊率高达50%, 因此临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要想到不典型淋巴瘤的可能。螺旋CT是临床上诊断肺部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肺淋巴瘤的患者常出现病灶部位的实变, 多以肺门为中心呈节段性分布, 也可累及整个肺叶而出现整个肺段的实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典型的支气管充气征, 进一步增强后可见血管造影征象。支气管充气征是肺淋巴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其主要由淋巴瘤沿支气管生长牵拉支气管所致[6]。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部分患者合并肺实变。作者发现肿块尤其是直径≥3cm的肺部肿块是肺淋巴瘤常见的影像学改变, 可分布在肺门或者周围组织, 可为单发或多发, 边缘模糊, 甚至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对于此类患者要格外注意。本研究中发现8例患者表现为肿块或结节, 其中3例患者为单发病灶, 直径4~14 cm, 5例为多发, 4例患者出现肺部磨玻璃样改变, 病变部位密度稍增高, 可见血管影和支气管影。部分患者因为淋巴瘤侵犯胸膜而出现一些胸膜改变, 如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等。

综上所述, 肺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但是螺旋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肺淋巴瘤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参考文献

[1] 张帆, 达瑛. CT对肺原发性淋巴瘤征象的分析探讨.医药卫生, 2013, 42(9):121-122.

[2] 李爱武, 徐建芳, 周彩存, 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断.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5):390-393.

[3] 钟涛.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特点.放射学实践, 2013, 28(4):401-404.

[4] 贾传忠.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CT学表现.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5):617-618.

[5] 田欣伦, 冯瑞娥, 施举红, 等.原发性肺淋巴瘤18例临床和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6):4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