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例6篇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1

1.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在3+X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学生有两点要求:(1)能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这两点要求可知,3+X 高考只停留在“将课本知识学习好”的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现实生活为情境,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内容上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点以及课题的可实践性来确定课题内容,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选择:(1)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的研究等);(2)对自然的探秘(对矿物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等);(3)对社会的思索(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等);(4)对单科知识研究(如气体的制备实验归类等);(5)对综合知识的探究(如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姿多彩,不同学科活动方式不同。

3.研究性学习案例

3.1 选定课题。如在硬水及其软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存在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硬水软化处理问题。因此,在教学时一改以往常规,让学生自己研究学习这部分内容,又顺应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水污染的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体验,研究了“麻江县饮用水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的研究课题。

3.2 制定计划。这个研究课题计划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1)饮用水与人体健康;(2)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3)麻江饮用水的水源分布及水质分析;(4)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及改善措施。

3.2 实际调研。将有兴趣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面的探究。第一组到监测局查找饮用水的国家标准,在互联网和图书室查找饮用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物与人体健康联系的有关资料; 第二组在互联网上查饮用水消毒资料和县自来水公司实地考查水质净化和消毒技术等; 第三组在同学间互访饮用水情况,再到水电局查找相关资料,并抽样分析; 第四组根据前面的资料信息和互联网上查询国内外饮用水的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从而提出麻江饮用水的污染和改善措施。经探究可知麻江饮用水分四类:(1)地下泉水;(2)河流溪水;(3)田间渗透水;(4)生活区渗透水。这四类水源除第一类无污染外,第二类因河床乱开采河沙或发展养殖业或乱倒垃圾等杂物造成河水变浑浊水质下降,第三、四类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3.4 得出结论。从收集资料分析可知:(1)水中溶解有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及水分子团簇结构等,其中水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饮用水的水质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2)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硬水及其软化的学习内容,了解到教材介绍硬水的软化法是简单的,目的是改善水的水质。(3)麻江县饮用水污染不太严重,但有扩大势态。(4)饮用水除县城有消毒措施外,其它地域的饮用水没有消毒措施。改善饮用水资源的措施:(1)建议取缔三、四类饮用水源,多采用一、二类水源;(2)全县饮用水都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净化措施;(3)对清水江、江水桥河的资源开发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加控制,以保证水质质量。

4.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尝试,获得以下成效:

4.1 培养了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2 使学生树立了整体的、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2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已逾2.1亿。在校学生主要为青少年,横跨青春期及青年期两个时期,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及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学校卫生建设,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学校卫生现存问题及对策,旨在完善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生长发育,现报道如下。

1.学校卫生现存问题

1.1学校卫生法规不健全、卫生资源配备不足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及指南[2,然而,该条例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明确学校卫生工作法律责任、无配套细则及实施办法等,致使学校卫生工作存在执法难行、有法难依等问题。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国务院等职能部门下发了一系列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因缺乏有效法律支撑,而难以落实。

除此之外,学校卫生工作普遍存在资源配备问题,如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医学药品不齐全,人员配备不足等,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进行。

1.2学校卫生隐患

学校是学生长期学习及生活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大,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然而,学校卫生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其中以生活饮用水卫生隐患(饮水机未定期进行清洗及消毒,饮水杯具不卫生等)、食品卫生隐患(食堂工作人员无证上岗,食品储存环境差,卫生管理不合格)最为显着。如何杜这些隐患,也是学校卫生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3学生体质及健康问题突出

据报道,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如视力、肺活量、体重等)逐年恶化“桶形’、“梨形’、“豆芽菜”等体型学生日益增多;近视、肥胖、营养不良、心理问题、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已经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

1.4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2008教育部的《中小学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小学及初中应开设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每学期应保证6?7课时。据报道,在接受调查的32所中、小学中,仅有1所小学专门设立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1学时,其开课率仅为3.1%,与纲要要求相去甚远H。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其现状不容乐观。

2.学校卫生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法规

(1)从组织层面保障学校卫生体系的人员配备,定期组织学校卫生人员参加系统化培训,通过文献检索、会议讨论、专家咨询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细化学校卫生规章及制度,如青春期教育及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饮用水技术标准;厕所配备标准;课桌椅配备标准;教室采光标准;营养不良、肥胖、近视评估及干预标准;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标准等;以达到规范学校卫生工作,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有法可依的目的。(2)从管理层面明确卫生工作人员职责,定期及不定期进行卫生工作检查,定期进行卫生工作人员考核,切实做到奖优罚劣,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蓬勃发展。

2.2卫生隐患干预

对于主要卫生隐患,应进行重点干预。(1)饮用水卫生管理干预。要求每天进行饮水机清洗,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加强学生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2)食品卫生干预。认真落实、贯彻《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及《食品卫生法》[5,,定期组织食堂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要求双证上岗(需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以及健康合格证),加强餐具消毒,以杜绝食物中毒隐患。

2.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质监测

(1)加大科研力度。定期组织学校卫生人员学习前沿资讯,鼓励学校卫生人员进行科研攻关,立足主要学校卫生问题(如肥胖、近视、营养不良及意外伤害等),以期研究出解决学生健康问题的适宜技术。(2)加强宣教力度。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健康教育需求(如10岁以下学生应主要针对个人卫生、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宣教;10岁以上学生应主要针对青春期知识及生殖知识进行宣教),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大纲,由教师与卫生工作人员共同教学,保证健康教育课时,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06-02

一、引言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一般指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在外务工而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杨威20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对农村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加上其可观的工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且逐年递增。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超过5800万,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57.2%,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42.8%;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为79.7%,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的为13%,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为7.3%(鞠九江,王桂兰2012)。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养,由临时监督人看管;然而,绝大多数临时监督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于隔代抚养中监督人年龄、价值观、文化程度、体力等差异,对孩子学校教育、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关注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去年我系社会实践团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跟进对当地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进行调研,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检索,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以及干预办法进行探究,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满足物质生活的改善,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健康已成为判断人民生活水平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保健康,奔小康”已成为广泛民众的共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低,健康意识差,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上留守儿童亲情的严重缺失,严重阻碍了当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学校和当地村委的支持下和在去年支教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花垣县吉卫镇机司村小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共有64人(从学前班至初三)报名上课,留守儿童约占90%。随机抽取15名小学班学生(四至六年级)和12名初中班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对以上27名受调查者进行家访;回收调查问卷共27份,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同时我们团队对当地人文地理、经济来源、风俗习惯等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

1.留守儿童和家长健康知识匮乏。据粗略统计,现机司村共728人,153户人家,位平均每户5人,小孩中约90%的为留守儿童。在受调查的27位学生中,22位学生家长不在家,留守儿童约占总人数的81%,绝大多数学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调查显示,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11%家长为文盲。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知识淡薄;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文盲,凭经验抚养孩子。司村小学共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班,学校现有教室三间,陈旧的双人桌椅刚好能容纳该村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机司村小学现有教师四名,其中三名是代课老师,且老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每位老师上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下表为获得健康知识途径的比例分布表:

孩子们主要从课本上获得健康知识,然而落后的教学环境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本上的健康知识少之又少,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几乎空白。孩子们通过电视、课外书籍、相关的宣传人员等渠道获取健康知识较少。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匮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留守儿童生活习惯不良。我们团队对当地水源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地人主要以饮用井水为主,少数人饮用自来水。然而,井水多为硬水,容易引发肾结石、胃部感染的疾病。在支教期间,学生主要到学校厕所旁水龙头处饮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学校也没有任何健康饮水装置,学生常年饮用生水。另外,据调查,3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主要为熟食等垃圾食品。尽管该校已经推广了营养午餐,但整体的营养力度仍然加强。支教期间烈日炎炎,每天正常的洗澡换洗衣服是必要的,然而,在对学前班孩子每日洗澡换洗衣服做调查时,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洗澡和换洗衣服。男生情况更加严重,身上、衣服上的污垢黑白分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她(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本次支教的重中之重。

3.留守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下表是当地留守儿童三餐表:从此表可以看出,当地留守儿童的饮食状况不容乐观,有以下几大问题:①饮食结构单一。表中显示当地留守儿童饮食主要以谷物和蔬菜为主,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等食物摄入量不足。②饮食次数不合理。营养餐在学校推广后,还未推广到家庭。放假期间,学生饮食次数以一日两餐为主,入学,回归正常,回家,又无三餐合理饮食。③饮食不均衡。伙食改善主要集中在赶集、假日,平常主要是粗茶淡饭。

4.留守儿童健康保障体系不健全。①学校体育教学处于空白状态。机司村小学仅限于一二三年级教学,体育课主要是代课老师引导跑步,然后自由活动,学生缺乏体育运动教学。小学有两个被赠送的篮球架,加上一小块水泥坪,构成了学校的运动场。运动器材多为支教队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多为体育课上玩玩,没有教学意义;②学校学生体质监测体系不完善。学生除了当地毕业考做一次体质测试外,没有体检。身高标准体重法是我们本次对当地学生身体健康调研的一个项目,然而,学校没有测量工具,以前也并未测量,因而这个项目未能实施。毕业考的体质测试,这一次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对健康的成长是没有实质意义的;③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健康教育。在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的第一点中,限于家长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留守儿童获取健康知识渠道较少且量不多,孩子缺乏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的干预措施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面临的以上问题,我就增强留守儿童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建立健全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以下四点可行干预措施。

1.加大当地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途径。机司村与去年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机司村小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乡间道路的不断贯通,村民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从麻校长那得知,花垣县实行城乡同建同治政策,县委县政府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与监管力度,会定期的派人检查,不合格将会受到严肃处理(卫生评比纳入当地官员的年终考核项目,多次排名靠后,将会受到免职处分)。在一定程度上,城乡同建同治政策增强了当地的卫生意识,但要真正改善当地健康知识匮乏的现状,必须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2.临时监管人、学校、政府协同合作加大对留守儿童监管力度。上学期间,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关留守儿童管理部门(为减少学校负荷,班主任协同宿管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管理方案),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绪等方面加强监督。然而,留守儿童沉溺与娱乐场所现象也较普遍,在一次网吧的暗查中发现,网吧内近七成是未成年的留守儿童,且几乎都沉浸于网络游戏当中(杨赟2012)。针对以上现象,当地政府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设施排查力度不够,因而对留守儿童的监管缺失。

3.调整留守儿童饮食结构,制定出营养可行的饮食方案。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所患大部分疾病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适当摄入动物性食品,多吃豆类,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儿童患肺炎、麻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危险,营养缺乏导致疾病多发、食物利用效率降低、成长发育不良、劳动时间不足和劳动效率降低(范志红2011)。学龄儿童、青春发育期青少年的每日膳食构成可参照儿童少年每日膳食各类食物的参考摄入量(克/日)表。

4.建立健全当地留守儿童健康保障体系。教育部门应统筹乡镇教育资源,尽可能使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力求学生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不断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当地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力求学生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使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临时监管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监督,无论小病大病,及时就医。

四、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健康知识匮乏、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健康保障,留守儿童的不乐观的身体健康现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会影响心理上的发展异常,家庭的和睦生活,同时我们对此提出可行干预措施,希望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2).

[2]鞠九江,王桂兰.乡村小学牵动联合国[J].人权,2012,(2).

[3]杨赟.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2013,(05).

[4]范志红.中国大学生村官丛书[Z].中国农村生活科技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5]米光明,林琳.中小学生营养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运动活动;健康教育;体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66-02

大学时期既是学生获取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时期,也是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改善体型、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笔者在对某校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型的女大学生实施16周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为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按照整群抽样方法从4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女生216人,以216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均为住宿生),年龄18~20岁。

1.2 方法 本课题的设计、实施由作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216名女大学生进行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根据体型分组实施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16周。

1.2.1 营养、运动和体型调查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连续7d调查,以表格形式记录每日3餐及摄入零食的品种和数量、饮食习惯等;运动问卷调查运动目的、运动形式、近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测量身高和体重(分别精确至0.1kg,0.1cm),将资料输入HBF-306体脂测定仪测出BMI=体重(kg)/身高(m)2、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和体型。

体型判定标准(体脂百分比和BMI相结合):本次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用亚洲成年人(女)BMI[1]和体脂百分比正常范围分别为(18.5~22.9)kg/m2,20%~30%。(1)消瘦:BMI

1.2.2 干预情况 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日-6月21日,为保证干预效果,将体型相同者调整到相同宿舍,同学间互相鼓励、监督,增强健康意识、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采用营养学、运动学和健康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基于“知信行”理论,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结合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计划等具体方案。健康教育内容编制成宣传册,重点内容为促进健康行为、合理营养、科学运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体型问题,集中在课堂讲解,使每个学生熟知宣传册内容并付诸行动。

营养、运动干预与实施监控:课题组根据各组同学的情况制定营养和运动方案,每周班长组织、宿舍长负责反馈同学的情况,每2周调整1次方案,分适应阶段(1~2周)、加强阶段(3~6周)和维持阶段(6~16周) 3个阶段。

营养、运动方案根据体型分组:(1)消瘦组。营养(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45~60min/次, 1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2)标准组。营养(均衡的正常饮食);运动(5次/周,时间60min/次,1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1次/周)。(3)隐性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运动(5次/周,时间 60min/次,2套低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2次/周)。(4)肥胖组。营养(正常饮食,负能836 kJ/d,注意少吃纯能量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和淀粉类食物);运动(6次/周,时间 60min/次,3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器械训练,教师带教3次/周)。除教师带教运动外,其他由班长负责,教师指导。

运动时间、地点和形式:每天16:00-18:00,学校操场或室内综合操厅,由班长负责组织。有氧运动形式:搏击、健美操、球类活动、跳绳、快步走、倒走跑、慢长跑等。器械练习:哑铃、垫上运动等,主要安排上肢、下肢、腰腹肌训练。

1.2.3 仪器 RGT-140型身高体重计(无锡市衡器厂),OMRON HBF-306型体脂肪测量器,由欧姆龙(中国大连)公司生产。

1.2.4 观察指标 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脂肪构成比等指标,每周称体重1次、饮食、运动、心理及行为做简要记录。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营养、运动和体型的基线调查

2.1.1 营养调查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蛋白质摄入为(64.3±5.8)g/d、无机盐(钙、铁)、B族维生素摄入量低于正常[2];每天吃牛/酸/豆奶的女生占42.1%,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占60.61%,每天睡前2 h内进食者的占39.8%;每天吃水果的占14.35%,每天吃甜食、油炸食品、坚果类的女生占12.96%,37.04%的女生有偏食习惯;每天吃冷饮的女生占12.03%。可见有部分女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2.1.2 运动调查 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为保持身体健康(47.69%)、获得好体型(34.1%)、放松心情(7.40%);有92.59%的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近1周时间内,进行过锻炼的占30.01%;每周锻炼超过3次的有9.72%;每次锻炼时间超过40 min的占6.94%;女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为跑步(63.89%)、步行(56.02%)、羽毛球(46.75%)、跳绳(33.8%)、呼拉圈(31.94%)等。

2.1.3 体型判定 调查显示,216名女生体型标准组有120人,占55.56%。不良体型中,消瘦22人,占10.19%;隐性肥胖36人,占16.67%;肥胖38人,占17.59%。

2.2 综合干预前后体型构成及各种指标的变化

2.2.1 干预前后体型构成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女生的体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

2.2.2 综合干预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性 消瘦组干预后BMI和脂肪构成比的数值上升,但干预前后脂肪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干预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脂肪构成比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基线调查显示,女大学生营养知识贫乏,没有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睡前2 h内进食、3餐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选择仅靠个人喜好、油煎、油炸食品摄入过多,相反奶类、水果摄入过少;运动次数、运动量较少,运动目标不明确。体型标准的仅占55.56%,低于同类调查结果[3-4]。

良好的体型与合理营养、适当运动、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本次干预结合基线调查结果从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女大学生们开展健康教育,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改善体型的长期性,熟知各种体型的成因、潜在危害,针对不同体型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提高了从事体育锻炼积极性,饮食上提倡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5]。另外同宿舍同学的鼓励和监督无形中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变阶段性的干预为养成终身有益的习惯,建立保持良好、科学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干预16周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坚持得很好,各组学生的BMI与脂肪构成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效果达到预期目的;95%的学生表示这次干预增强了自信心并愿意长期坚持下去。

4 参考文献

[1] 张爱珍.临床营养学.2版.北京:卫生出版社,2006:6-53.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12.

[3] 高玉萍,赵乐东,姚武.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的追踪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98-500.

[4] 周丹.高校学生BMI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9-11.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5

一、学校传染病疫情高发原因探究

近年,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学校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场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容易造成相互传播。二是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

二、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现状分析

1.挑食、偏食,营养不均衡。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小胖墩”,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大量的饮料、膨化食品食用、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营养不均衡。

2.饮水量严重不足。我们的小学生每天在学校饮水量平均为300毫升。孩子的喝水问题,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如果成人没有加以重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隐患,如,泌尿系统感染、身体免疫力下降等。

3.不注重手的卫生。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只手大约附着40多万个细菌,每克指甲污垢中藏有38亿左右细菌,学生在上课期间接触书本、文具等物品,与同学做游戏、上厕所等活动接触大量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卵等,有些孩子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挖鼻孔、咬指头、揉眼睛、掏耳朵等,这些都为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埋下了隐患。

4.开窗通风执行不力。教室的空间有限,氧气浓度会逐渐降低,最终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发育。医学研究,开窗通风是最好的净化空气的办法,能够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但因担心学生受凉感冒,尤其是冬春传染病高发季节,教室的门窗常常是紧闭的。

5.课间活动缺乏。课间十分钟应当是学生休息放松的时间,可有些学生却用来写作业、看书,尤其是冬天,课间学生更不愿意出教室,活动量不足,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使病毒及细菌有机可乘。

三、健康歌诀可行性研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少年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怎样才能尽快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呢?研究表明,儿童起初是对学习活动的外部形式和学习过程感兴趣,逐渐才开始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向他们灌输理论性较强的医学知识,讲述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等对于他们行为习惯的改变效果甚微,于是我创编了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健康歌”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歌诀的内容是“每天一杯奶,课间一杯水,勤洗手、剪指甲,纸巾随身带,开窗很重要,适当要锻炼。”内容简便易行,符合小学低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四、健康歌诀实施方案

具体的实施方法: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第一节课就提出“健康口诀”要求记忆,直到每位同学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通过逐条讲解、制作不良卫生习惯造成危害的课件、周围得病同学的现身说法等方式,向学生指出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阶段,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每天必须保证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实在不能喝牛奶可以用一个鸡蛋代替;带水杯,每节课间喝一杯白开水,约200毫升左右,冬天要求带保温杯,喝温水;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洗手,每周剪指甲,防止病从口入。擦鼻涕、揉眼睛、打喷嚏、流鼻血时用纸巾,做眼保健操之前用湿纸巾擦手;天气状况允许时,教室要一直保持通风状态,冬季每节课间由靠窗坐的同学开窗,上课期间关闭,既保证了通风又兼顾了保暖的要求;要求学生除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外,每节课课间也要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舒展身体,放松心情。

第四阶段,通过多种渠道使健康歌诀得到应用,促使良好卫生习惯尽快养成。

1.利用每节健康课对健康歌诀的记忆情况、每一句歌诀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口头奖励,贴小红花,将健康歌诀的执行情况和期末考评挂钩。

2.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对健康歌诀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3.利用校园广播站加大宣传力度。

4.利用家长会和班级的网站向家长进行宣传,通过家校密切配合使良好行为习惯向家庭、校外自然延伸。

五、健康歌诀效果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健康教育

未来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大学生便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之才。现代大学生的饮食是否合理,膳食摄入是否充足,不仅影响每个人的健康,而且关系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智力和体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膳食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极为迫切。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学习效力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力的强弱、运动力的大小等与其科学合理的营养及平衡膳食有着密切关系。然而,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饮食状况和膳食水平高低还不甚了解,缺乏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饮食是大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在饮食营养健康知识的匮乏状态,本文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现代饮食工业的发展状况,就目前在高校中开设的《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通过这门课程,让大学生能够从理论到现实的角度,对自己的饮食营养状况进行剖析,从而做到合理膳食,健康成长,服务社会。

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对于维护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营养不足引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营养素摄入过量导致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此,许多国内学者对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饮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剖析,结果令人深思,让人警觉。就我国东部发达区域而言,周丹[1]通过对南京1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表明,学生的膳食结构存在着很多不足,仍然处于“高谷物膳食”类型。突出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较低,以粮谷类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不足,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蛋白质的摄入以动物肉类为主,水产、禽肉类摄入较少。学生中有不良饮食习惯者较多,挑食现象严重以及生活没规律,甚至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使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衡,早、中、晚餐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问题的出现,食物供应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营养知识的贫乏和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我国高校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非常必要,将营养教育纳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饮食态度,从而改变饮食行为,为成为一个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21世纪建设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现代大学生《饮食与健康》教学内容初探

目前,对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已陆续有报道,有关饮食与健康的专著和科普读物也有出版。然而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教学,也就谢海燕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专业教材稀少,且提出的相关教学内容不足。因此可以说,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饮食也不只是生存的自然需求,也不是一个仅与营养学相关的单一问题。正如谢海燕所指出的,从人本身来看,饮食涉及年龄、性别、民族、工作岗位与居住生活环境等;从物质的角度来看,饮食涉及种类、成分、原料产地、搭配加工,使用方式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饮食涉及民俗、习惯、经济、道德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饮食与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良好方式。本文将从饮食健康基础、构建平衡膳食宝塔、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走进饮食这四个板块对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索。

1.“饮食健康基础”板块内容初探。只有对饮食健康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之后,才能够学会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和平衡营养,故而这便成为《饮食与健康》这门课程首先要讲解的内容。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食物进入人体后,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呢?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元件组成呢?大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吸收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什么呢?每天所吃食物的营养价值是高是低呢?现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每天都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常见食品的卫生问题无疑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这些都属于饮食健康基础的内容。因此,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人体的消化吸收、大学生成长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常见食品卫生问题。通过这一板块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吃和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常见食物的卫生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也为之后三个板块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平衡膳食宝塔”板块内容初探。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食品工业也日新月异,出现在市场的食物产品更是琳琅满目。面对种类繁多的食物品种,大学生应该如何从中选择恰当的食物,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本板块中,将紧密结合学校食堂食物供应状况和市场食品种类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比如一日三餐该如何选择食物,该搭配什么食物满足不同季节身体的需求。另外,面对国外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在中国的崛起和国内快餐店的兴起,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将有待了解。对于市场上花色多样的饮料、零食和保健品,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呢?大学生消费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将是现代大学生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时直接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板块将由六部分内容组成,包括一日三餐、四季饮食、直视快餐、饮料消费、零食问题和保健品选择。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让学生对现代饮食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从营养学的角度剖析市场上各种食品的价值,从而得以从品种繁多的商品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食物,合理安排饮食,健康成长。

3.“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板块内容初探。食疗和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版块将针对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和钙摄入不足等问题,从现代饮食的角度出发,介绍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4.“走进饮食”板块内容初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饮食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我国的菜系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形成了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人们口中常提的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这菜系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可以说每种饮食后面都蕴藏着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精彩绚烂。这些都是大学生真正“走进饮食”时,将要触及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我国的菜系、各民族地方特色小吃、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世界饮食文化。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饮食状况和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同时对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扩大知识面。

三、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而学生饮食不平衡和其营养知识的匮乏密切相关。本文从四个板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由浅入深的使大学生了解饮食,走进饮食,并紧密结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食品学科发展的前沿,举例阐述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8):199-200.

[2]刘娟.重庆师范大学学生饮食行为与健康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4-96.

[3]韩多红,马国泰,张锐,杨小龙,唐培礼.河西学院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西部科技,2011,(2):72-83.

[4]温青娟,李建喜.《饮食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