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泡沫经济的概念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理性投机泡沫 噪音交易者模型 非理性 投机泡沫的混合理性

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

1926年出版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任何高度投机的不良商业行为”。1978年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指出投机促成泡沫形成,泡沫可能导致金融危机。1993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指出,“泡沫”一般来讲是指资产价格大幅度偏离经济基础条件而上升的过程。1989年,布兰查德和费希尔(blanchard and fischer)定义:理性泡沫即市场价格超过其基本价值的部分。1988年,迪巴和格鲁斯曼(diba and grossman)将理性泡沫描述为价格中除去内在价值的那一部分价格。总之,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泡沫概念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二、泡沫研究的发展阶段

从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有重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对泡沫的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到80年代末,泡沫研究进入数理模型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非线性理论的引入使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描述和定性分析阶段

1688年,约瑟夫.德.拉.维佳(joseph de la vega)出版了经典之作《困惑之惑》,从投机角度提出了类似于当代“博傻理论”(great fool theory)的思想。1841年,苏格兰学者查尔斯.马凯(charles markey)在《惊人的幻觉与大众的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书中首次对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1719-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1994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泡沫的故事》艺术中描述了包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垃圾债券热以及1987年的股市崩溃等金融事件。

四、数学模型的运用和新理论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起,数量方法的引入标志着泡沫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前,1967年哈恩(hahn)、萨缪尔森(samuelson)和希尔.斯蒂格利茨(stiglitz)已经从理性预期出发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系统可能出现泡沫。1979年,布兰查德和沃森(blanchard and watson)证明,在投资者理性预期下,资产价格方程的解中仍有可能出现泡沫成分,并将其命名为“理性投机泡沫”(rational speculative bubbles)并在1982年提出的爆炸性泡沫模型。1987年,桑托尼(santoni)认为理性泡沫至少具有连续性、膨胀性和不可能出现负值。此后,格兰杰和斯沃森(granger and swanson)在1994年用“一般化随机鞅”的概念给出了理性泡沫解的集合,几乎可以囊括目前学术文献中常见的所有理性泡沫解。特别地,在部分均衡下,迪巴和格罗斯曼(diba and grossman)在1988年证明了,对于有限责任的资产而言,从来不肯能存在负的理性泡沫。夫鲁特和奥博斯特菲尔德(froot and obstfeld)1991年证明,一种特殊理性泡沫(内生泡沫)的存在性,因为这种泡沫的产生仅仅与基本经济变量(如红利)的变动有关而不依赖于其他别的因素。在一般均衡下,蒂罗尔(tirole,1985)和韦尔(weil,1985)证明了,在计划期无限、市场参加者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泡沫。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泡沫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噪音交易者理论(black,1986)。在这个理论中,布莱克提出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概念。1990年,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提出了著名的dssw(1990a)噪音交易者模型,指出当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存在认知偏差时,风险资产价格将偏离其基本价值。1989年,camerer提出信息泡沫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交易者有不同的信息或者用不同的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使得价格没有反映所有信息,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偏离其基本价值,出现泡沫。在1990年出现了正反馈交易模型(dssw3)。指交易者在股价出现上涨后买入,或在股价下跌后抛出,即“追涨杀跌”造成价格波动。1984年,shiller指出,投资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投资者的行为也会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引发金融市场上的“时尚”现象,从而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west(1986)将时尚称为“近似泡沫”(near bubble)。1988年,kraus和smith证明了“太阳黑子理论”,即使投资者对资产都有完全相同的信念,那么,关于信念的信念(belief on beliefs)称为一种类似太阳黑子的不确定性,造成价格对价值的长期偏离,他们称之为“伪泡沫”。另外,关于泡沫的检验与测定,最为著名的检验方法是希勒(shiller,1981)以及勒鲁瓦和波特(leroy and porter,1981)提出超常易变性检验(excess volatility test),常用的方法还有,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 and granger,1987)的协整检验,韦斯特(west,1987)的euler方程检验法,怀特的市盈率比较法等。此外,夫卢德和嘉伯(flood and garber,1980)通过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分析,首次给出了确定性泡沫直接检验法,而弗如特和奥布斯菲尔德(froot and obsfeld,1991)则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的分析,进行了一种内在性泡沫的直接检验。

随着研究的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两种因素的融合使理论的解释能力大大增强。

五、进入90年代之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以分形和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部分非线性理论的引入,泡沫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状态,泡沫理论的研究处于第二阶段尚未结束、第三阶段刚刚开始的状态。

六、小结

以上梳理让我们对泡沫理论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肆虐,我们期待泡沫理论研究能够以此为契机,在实践中有更大的飞跃,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泡沫经济理论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2

两大超级泡沫已经启动

20世纪50~80年代,是日本城市化过程最快和经济腾飞的40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两大泡沫。一个是股市泡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股市泡沫一直吹到了90年代。在4万点之上崩裂之后,一路下滑到1万点以下,从此一蹶不振。另一个超级泡沫是房地产。伴随日本城市化从35%达到60%以上,房价暴涨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巅峰,当时东京的房价,一个东京可以买两个美国。但之后破灭并至今不起。

中国的两大超级泡也在启动,也即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资产价格膨胀。中国经济如此迅速地走出了衰退,股市强劲反弹,楼市飞涨,而这很可能仅仅是开始。中国经济能够领先全球复苏,是因为在20国中,我们的货币增长速度领先其他20国。事实上我们已经处在通胀之中,但由于把大量的货币引向了资产价格市场,造成“投资性膨胀”――经济下滑而资产价格膨胀。刺激经济的过程中,货币不可能全部流入实体经济,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至少是20%以上流人了虚拟经济。

泡沫蕴含财富效应

如果说实体经济的财富是金木,虚拟经济的财富就是水火,为什么股市、楼市的泡沫会出现蒸发?一定是水碰到了火,先是沸腾、泡沫,然后蒸发。蒸发完后,去了哪里呢?化为尘埃。这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价值属性的差异。实体经济的价值是金木,金木有缘,你可以长期持有,因为它的本源是土地和劳动。但虚拟经济的财富是水火,流动性不就是水吗?资金流动性即是资金面的水。什么是火呢?激情如火的情绪面即火。资金面和情绪面决定着虚拟经济的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木有缘,水火无情,投资如赴汤蹈火。于是我们看到在真实的财富世界当中,玩水的人会越来越多,虚拟经济的财富会膨胀。在膨胀的过程当中,还会传递出财富效应,让更多的人去追求虚拟经济的财富。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分离,带来了一个结果。如果把交易驱动的价格上升解读为资产泡沫,就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绝大部分财富,就是泡沫。我们是在泡沫的生成、破灭、再生成的过程中生活的。股市和楼市的互动循环会形成一个超级泡沫,其中会经常看到非理性的繁荣。非理性繁荣,也就是从任何一个理性的估值标准去评估股市、楼市和各种投资品,都找不到它合理估值的依据。在这个阶段,驱动股市上升的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情绪和资金。

房市泡沫 政策使然

全球资金在移动。中国的投资在为未来的城市化构建基础框架,于是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在看不到实体经济利润的时候,也会向城市积聚。此时,我们正处在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早期阶段,也就是下一个大泡泡开始吹起的阶段。不仅股市高估了,楼市也高估了,但同时告诉大家,它还要涨,而且涨得可能超出可预见的任何水平。

整个金融海啸就是以房产泡沫破灭为前提,但北京、上海的楼市几乎没有受到实质性的触及,意味着这个超级泡沫只是中途被打断,现在以更大的力量在反弹。短期内市场会出现非理性上升,但这种非理性上升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某一个时点会引发非常惨烈的崩盘,这个概念主要发生在房市。

这个超级泡沫的源头来源于政策。我们的房地产研究员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双重最:从1949年到今天,货币发行量最高是第一最,第二是利率,现在的房贷利率7折后是4,18,比历史的最低水平低了0.71。最快的货币供给,同时最低的房贷利率――“双重最”推动房市泡沫。房价上升最终的源头是货币政策的结果。

所以中国目前正处在日本当年低利率加高投放货币的阶段,如果一旦政策急刹车或发生逆转,泡沫会出现突发性的破灭。而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热点板块和热点区域,同时中国又是从城市化率40%商歌向60%以上挺进,在这个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政策,会驱动泡沫的加速。超级泡沫预警已经来临。

聪明人利用泡沫赚钱

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崇尚储蓄,天道酬勤,节俭持家。但我想大家应该接受一个概念,我们的绝大多数财富不是因为我们勤劳,而是因为我们聪明。政府现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把钱往股市、楼市里边一抛,你们谁拿着算谁的,这就是给聪明人发工资的方法。于是它一边吹泡泡,一边让聪明人到股市楼市里赚钱,然后带动消费。

虚拟经济的复苏压抑了实体经济复苏的血脉,很可能使得复苏一波三折。所以经济走势V型、U型都不是,而是会出现波浪型,在波浪的过程当中半虚半实,未来一段时间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确定性的状态当中,全球正在从政策性复苏,也就是从发票票的复苏,转向基本面复苏,也就是吹泡泡的复苏。发票票阶段完成了,现在开始进入吹泡泡,现在还没有找到吹泡泡的吹口,我感觉中国的城市化,可能就构成下一个大泡泡的吹口。

机会已经摆在面前,风险在提高,这一阶段无论在股市和房市,都必须严格控制风险。要知道机会会不断地来,它只给聪明人,暴利永远存在,它只给活着的人。所以建议大家活得聪明一点,机会就在你身边。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3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通过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经济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地存在一些泡沫,对于促进经济活跃和繁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经济中存在过多的泡沫,并进一步形成泡沫经济,那么这种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必然会有破裂、崩溃的一天,最终造成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泡沫问题主要表现为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谓股票泡沫,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与泡沫绝对额、经济总量、金融资产总量之间的关系有关。同时,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一旦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市场,那么股价与公司未来业绩就会形成较大差距,盈率也会出现太高态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泡沫。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4

对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5月可以称之为“红五月”,投资人的热捧曾一度让人人网(NYSE:RENN)市盈率高达440倍,市值74.82亿美元,超越了老牌互联网公司搜狐、网易、新浪,在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百度。然而,仿佛过山车,“红五月”尚未结束,中国互联网公司就开始了集体跳水,截至6月16日,人人网相比发行价已跌幅51.57%,其它新上市网企也同样“跌跌不休”。6月6日至10日,美股中概30指数单周累计暴跌13.95%,中概股TMT即科技、媒体、通讯概念指数暴跌15.39%。

这次转折如此突然,交易大厅里投资人追捧中国概念股的热情似乎还未消散, IPO成功的笑靥似乎还在眉头,互联网泡沫就破了,热情和笑靥似乎都僵住了。

泡沫轮回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互联网两次泡沫的警告,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可能随着购买热潮促使价值脱离现实,而形成泡沫。英国《卫报》也发文讨论新一轮互联网经济泡沫问题,并引用了名为远见(Broadsight)科技咨询公司的创办人Alan Patrick的话,“一个泡沫已被吹起”。

中国概念股扎堆上市,自然引起不少人对其泡沫的担忧。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股市高歌猛进,纳斯达克指数两年内从2000点猛涨到5000点。2000年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成功,国内由此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中国互联网企业再度赴美上市是4年以后。2004至2005年期间,盛大、百度、空中网、九城等网游与无线业务公司异军突起,百度和腾讯两巨头上市成功。2007年,以巨人网络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又一批互联网公司挂牌交易。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价总市值膨胀到近700亿美元。

最近一波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潮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麦考林、当当、优酷等成功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又刮起“中国风”,“中国概念”受到资本前所未有的热烈追捧,到6月9日淘米网上市,这波已经有9家互联网公司登陆美国股市,此时还有迅雷、土豆、凡客等也在排队IPO。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淘米网、世纪佳缘和网秦,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优酷、奇虎、世纪互联、人人网、凤凰新媒体则都上涨了25%以上,奇虎360首日收盘较发行价大涨134.45%,市值超过老牌互联网公司搜狐。

扎堆上市和超高估值以及市场人士的盲目热捧,都与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相似,那次泡沫破灭后,由新浪、搜狐、网易等引发的中国网企赴美上市热潮戛然而止,归于沉寂。

11年前亲历了那场泡沫全过程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4月份曾说,现在中国概念股的火热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中国互联网已处于泡沫中。当时张朝阳称:“现在的情况是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这明显是泡沫!”

他的预言是:“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感觉,两年内,这轮互联网泡沫就会破灭。”

没人想到,泡沫的破灭会来的这么快,其实那层炫目的光环是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

青萍之末

这次吹破互联网大气泡的风,可以说是起于青萍之末。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调查机构对中国一家非互联网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质疑,恰又逢上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阿里巴巴与雅虎、软银关于支付宝的股权之争。

随着媒体对这类消息的放大,财务造假、企业不诚信成为了中国概念股的集体标签,引发了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法律架构的质疑,投资人在恐慌中纷纷用脚投票。一个月前还被追捧的中国互联网股票,转眼成了弃儿。据imeigu网站统计,中国概念股30指数已经从4月底最高的1289.78点下跌到6月17日的927.99点,跌幅约38.9%。另有大量中国概念股被腰斩,或仅剩4月底高值时的1/3或1/4。

6月8日,美国券商盈透证券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当日起已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132家中国公司被列入黑名单,包括麦考林、当当、搜狐等知名企业。美国证交会(SEC)首次对投资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进行风险提示。中国概念股在美正遭遇最艰难时刻。

此次中国概念股的集体跳水,有多种原因,比如财务假账、估值超高、商业模式不坚实、看衰中国经济走势等,但有一点业内人士看法一致――中国概念股被一些做空投资者围猎了。

其实围猎者的目标主要是那些借壳上市的中国传统企业。国内投资者所称的借壳上市就是反向并购,由于在美国买壳不需要门槛,任何公司只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报告就可买壳交易。对于许多习惯造假上市圈钱的中国公司来说,这一制度无疑是天赐良机,它们便通过反向并购上市。

可通过这种方式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奔着圈钱而去,其急功近利的操作留下的破绽被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捕捉,反成了被围猎的目标。Muddy Waters(浑水公司)和Citron正是此次围猎的始作俑者,他们是两家很小的研究机构,前者网站的首页称: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浑水摸鱼”,是说在浑浊不清的环境里更容易抓住鱼,换言之,浑浊可以创造挣钱的机会。此前他们已成功“猎杀”大连绿诺和中国高速频道(CCME)等公司,4月26日盯上东南融通之后,5月17日东南融通被临时停牌。

而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遭遇了中国两大著名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事件和新浪管理层清空MBO股票的消息,于是在这次围猎中,中国互联网企业成为失火城池里的鱼。

这两家研究机构毫不避讳他们“做局”的手法:先做空股票,然后负面消息,再然后抛出研究报告,随着股价的不断腰斩,卖出股票,获利出局。这样的标榜无疑吸引了更多牟利者的加入。华尔街投资人士介绍说,“做空操作方式也正被资本圈人士看好,原本在上市产业链中掌握中国企业问题的机构们,开始闻腥转入做空局。或者靠出售信息获利,或者干脆随着上市业务的渐渐搁浅转行成为专职做空者。”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的后端――律师也正在不断获得新的机会,事实上,今年2月初,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圣弗朗西斯科办公室合伙人Matthew Close就提醒中国企业说:“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要警惕做空潮后的证券集体诉讼。” 据美迈斯统计,近期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仅今年已发生近20起,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绞杀”。

无缝的蛋

还是中国的那句老话: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正是企业本身有问题,被逐臭的苍蝇找到了下嘴的缝。

急功近利、贪婪无知、造假恶习、商业模式抄袭,成了许多中国上市企业的通病。说到底,是诚信和商业道德的缺失。优酷创始人古永锵就感慨:“中国概念股的诚信伤不起。”他认为,中国概念股的诚信危机表现主要有股权变更、修改财务报表以及擅改运营数据等行为。

用当事人马云的话来说:“这些犯事的中国企业,他们只代表大部分中的一部分。他们缺的肯定不是对法则的理解,而是对法则的尊重。缺的是对社会、客户、员工和股东的感恩,缺的是对未来、大众和事实的敬畏。对那些信奉中国只缺法和规则的人来说,我们更缺的是信仰。这是信仰危机!你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不管这是马云的自我反思还是撇清,对中国的企业主来说,都值得深思。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房价上海泡沫走势

上海房价泡沫论

从购买力角度看,泡沫现象已十分明显

要评论一种商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泡沫,我们通常有是看该商品价格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比,比例是否过于不当。有人说,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房价仅有人家的1/3或1/4,因此仍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是,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上海的人均GDP只相当于纽约的1/10,东京的1/8,人均收入只有香港的1/4。而上海的房价与家庭的收入比已经超过了10:1,大大高出4至6倍的国际惯例。

泡沫尚在安全区内,破灭的可能性不大

在评析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泡沫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已脱离安全区,处在危险的边沿。泡沫存在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严重危险区四个阶段的划分,只有处在后两个区域的泡沫具有面临破灭的可能,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安全区内的泡沫甚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防止泡沫不断膨胀,防止泡沫跨入警戒区、迈进危险区。

由于上海市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个”中心的高定位,及F1概念和世博概念,再加上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作为后盾,使得人们普遍对上海市的未来发展看好。因此其房地产也必然被投资者看好,人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了上海房价的高定位。

政府的态度:只求平抑

上海素来有“大政府、小市场”,“强政府、弱企业”之说,可见政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上海的房价。从上海市政府的角度来讲,他们并不希望出现房价下滑。这在2004年年初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局长蔡育天的公开讲话中可以看出,他表示不仅要防止房价下跌,而且要保12%的涨幅。因此,期房限转等政策措施只是政府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过热现状而采取的暂时强制性行政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平抑”,而非“打压”房价。毕竟,2003年上海市GDP总量中房地产业贡献了7.4%,而GDP数据正是评价政府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未来走势预测分析

近期走势预测:涨幅趋缓,结构性调整,总体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与2003年度相比,2004年上海市商品住房预售价格增幅回落明显趋缓。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房价整体水平已经处于很高的位置,投资风险增大,且2004年年初股票市场形势喜人,房市资金纷纷撤离流向股市;另一方面,第二季度起,上海政府开始陆续出台“期房限转”等平抑房价政策,加之10月29日央行上调基准利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价的快速攀升。

然而,供求关系仍是决定当前房价变动最根本的因素。从上海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有购房需要的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今后几年内,来上海定居的外来人口仍会稳步增加,这部分居住性需要将是支撑上海房价不下跌的主要动力。从投资性需要来看,虽然加息对投资性需求有﹁定的抑制作用,但主要针对短期投机需求,导致投资房产成本增加,减少套利空间。而对于拥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只要有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投资需求仍然强劲。未来投资性需求仍将成为推动上海楼市的主要动因。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房价近期内的涨幅必将趋缓,但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因素,房价总体性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仍然会出现局部性回调。

目前,这种房价结构性调整已初步显现。由于上海郊区的土地供给量充沛,政府又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中低价商品房,以及推出经济适用房,上海郊区的房价将出现“小幅回调”。

然而,上海中心城区由于土地稀缺等因素,房价继续上涨将是必然的趋势。虽然涨幅没有去年那么来势汹汹,但在“好地段造好房子”理念的支撑下,仍然会供不应求。

中远期走势预测:继续稳步上扬,但涨幅趋缓

从中长期来看,上海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房地产周期中的繁荣阶段,虽有泡沫,但仍处于安全区内,只要政府调控得当,破灭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笔者认为,上海房价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以前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有所趋缓,其增长率大致会与上海市人均收入的增长水平保持同步。即使期间受宏观经济影响房价也许会出现短暂回落,但总体上升趋势不变。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边华才.房地产投资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吉夏明.2003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综述[J].上海投资,2004(3)

泡沫经济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 泡沫度量指标

一、引言

1998年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繁荣,房价一路攀升。在2003年左右,针对飞涨的房价,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呼声日高,“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成为一时焦点。最后,多数人认为,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之后,国家为控制房价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房价还是稳中有升,局部地区可能有所下降。

二、泡沫的概念

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三、房地产泡沫的研究

本文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对房地产泡沫存在、产生的原因研究,其中包括房地产泡沫的度量指标;二是房地产泡沫程度的定量研究和区域差异,其中包括各种计量模型的运用。

(一)泡沫成因。

已有文献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存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如下:

袁志刚等(2003)认为行为人预期、银行信贷以及政府政策在地产泡沫形成中重要作用。

陆磊等( 2004 ) 认为预期收人和预期价格是决定房地产投资的基本因素,理性预期下预期房产价格与即期房产投资交互作用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积累和破灭的过程。

姜春海(2005)重新定义了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并利用中国房地产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基本价值、投机泡沫和泡沫度进行了实际计算,得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而且比较严重的结论。同时认为中国房地产投机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有需求推动和供给推动型两类,当前中国主要是供给推动型。

吴航等(2007)从度量房地产泡沫通常使用两个指标,即“房价收入比”和“房价房租增速比”来分析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并阐述泡沫的危害性,最后从信息视角、市场结构视角、土地视角、供给视角以及政府监管视角,五个视角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及对策。

刘民权等(2009)认为:1.按照房价――收入比指标中国部分地区已经积聚大量的价格泡沫;2.推动地价、房价持续上升并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得自批租商业用地的财政利益;3.促使地方政府极力提高地价的深层原因在于现存的商业用地批租制度,它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机制一起构成了诱发价格泡沫的微观基础。

林跃勤(2010)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大规模的刺激内需的政策,推动房地产逆势爆发增长,使中国现阶段房价失控。其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按揭负债增长、房价上涨、房价收入比、房屋空置率、租金回报率、房地产投机六个方面说明我国的房地产业存在泡沫。

李梦玄(2013)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的不合理、信贷资金的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主体心理预期的过分乐观以及土地和财政制度的缺陷等。

(二)泡沫定量研究和区域差异研究。

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度的定量研究和区域差异化的研究主要有:

杨永华(2006)认为房价和房价收入存在地区差异,因此以此指标得出的房价泡沫,存在区域性,不具有普遍性。

况伟大(2008)从供给和需求两角度出发,构建了住房基本价值模型和住房泡沫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1996~2006年31个省份住房泡沫的大小以及泡沫破灭的条件。其得出的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较严重的住房泡沫,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住房泡沫。

曾五一等(2011)使用Pesaran (2007) 提出的CIPS面板单位根检验和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租赁价格指数序列的单整阶数不相等, 并且二者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样本期间内我国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

吕炜等(2012)基于对全国30个省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的测算,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财政因素对房价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明显的投机泡沫,且各地的泡沫均从2005年开始出现剧增的情形。

四、评述

中国绝大多数人对住房有刚性需求,这是导致中国房价能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相对中国人口基数而言商品房总量不够,中国二手房交易不足;中国大部分人消费习惯,对房子的归属感,和心理满足感,也是支持房价不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政府的非理性信任,认为政府是不会让房价下跌,即使下跌政府也会买单,这促使投机更盛。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今中国房地产面临的一些新形势,一、从今年5月份以来一直酝酿退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启动。新兴市场将立即从资本流入地区变为流出地区,资本流向的转折会直接触及中国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与影子银行和地方债务的联动会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风险。二、中国不断恶化的环境,会导致移民增加,对本国住房需求减少,最终导致房地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出现供大于求,房价不断下跌。

参考文献:

[1]袁志刚,樊潇彦.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J].经济研究,2003,(3).

[2]姜春海.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泡沫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