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例6篇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1

关键词:减排 必要性 方式 GDP 影响

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当人类正在享受着工业革命的成果,过着与以前相比极端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此时的地球,有多少冰川在融化,有多少岛屿被淹没,有多少动物被迫迁徙,又有多少物种正在灭绝的边缘挣扎。而这种种,都将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上历史进程,已经刻不容缓。

1、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透光、阻热的气体。当太阳光能量以光线形态射进地球时,因为二氧化碳会透光,便透过二氧化碳射到地球表面;当地球表面吸收光线产生热能时,因为二氧化碳会阻热,便无法将热散到太空中。如果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太多,地球就变成一个大温室,温度会因为二氧化碳的效应而升高,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发生会导致海平面升高,预计从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将介于0.09米至0.88米之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全球变暖的发生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增加。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另外,全球变暖还会造成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人们若连生存环境都失去了,还谈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2、大国的责任,哥本哈根会议的承诺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国务院总理在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中国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如此一来,从国际责任与义务的角度来看,中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必须的。

3、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并逐渐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调整产业结构,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是如今与中国经济形势相适应的一种发展方式。

二、适应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减排方式

当我们意识到肆无忌惮地排放二氧化碳将会给整个地球和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的时候,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携手并进,能够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减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若是方式选择不当,比如操之过急或是持一种科学决定论(认为人类陷入生态灾难时,科学大军将会及时解救我们),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会使我国GDP的增长陷入窘境,甚至倒退。相反,若是选择了科学、合理的减排方式,不仅能够遏制过多的二氧化碳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威胁,而且还会给我国GDP增长带来契机。

1、“循序渐进式”减排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如果片面强调减排的绝对数量,将会给正在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使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更为明智的做法,便正如中国政府于哥本哈根会议上所作出的承诺:争取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单位GDP”意味着减排质的提高而非单纯依靠绝对量的增长,这便为中国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发展相关低碳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2、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能源利用率低的企业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两方面:第一,工业结构内部存在重工业发展速度很快,重工业比重也很高,加快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调整主要都是重工业领域;第二,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比重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服务业比重都是偏低的。而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巡视员陈世海2月26日介绍说,目前中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有效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2

关键词:碳税 必要性 可行性 征管制度

随着党的十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环境税将在我国开征的信号越来越强。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我国以一个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减排40%到45%的目标,开始担负起发展中国家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责任,这也预示着碳税革命在我国即将到来。本文主要讨论我国通过开征碳税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期能够根据现实具体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碳税征收管理制度。

一、我国征收碳税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有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巨大,二是碳强度高。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1780.36097(百万吨),而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 。

(二)征收碳税对我国的预期影响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不同,能源资源秉性不同。碳税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参照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选择以下部分省份的数据分析碳税实行的预期影响。

表1 征收碳税对各省(直辖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统计表

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表中能源正负值表示碳税的实施对各地能源消耗的影响,如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的负值说明在保持其他税收大体不变时,征收碳税将减少当地能源的消耗。而像河北、辽宁、山东、四川为正值则说明在保持其他税收大体不变时,征收碳税增加当地能源的消耗。结合这些地方的能源储备、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征收碳税对能源消耗起抑制地区一般含碳燃料储量少、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能耗低。对这些地区征收碳税,政策促使企业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寻找替代能源、增加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替代能源要素,资金支持当地政府调整高科技、低能耗、服务型的产业结构。而征收碳税对能源消耗起拉动作用的地区一般含碳燃料储量丰富、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增长能耗高。对这些地区征收碳税,企业也会节约能源,但当地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将把大量的税收收入回投到高能耗产业,后者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前者。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征收碳税对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但对少数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明显。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碳税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对具有经济显性的地区可直接征收碳税;对负效应占主导的地区在征收碳税时,可适当减免企业其他税负。

二、征收碳税在我国的可行性

(一)征收碳税的理论基础

首先,环境在市场经济中存在负外部性。环境的负外部性体现在市场经济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其次,“污染者承担原则”理论确定了污染者的责任问题,即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由谁负担。污染者付费,就是污染者承担其生产消费过程中污染所引起的损失及治理费用。二氧化碳的排放者为获得自身的利益和效益,增加了社会环境治理的成本,必然应该为其行为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大小以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来衡量。最后,公共产品理论指出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只要在技术上不能将非付费者排除在受益人之外或者将其排除在外的成本明显过高,搭便车现象就普遍存在。结果是由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明显不足,需要通过非市场力量,即由政府负责提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自征税,用税收收入来生产或购买公共产品。

(二)征收碳税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上不断倾斜。中国政府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拟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手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激励政策”。开征碳税不仅符合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发展目标,也符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制定有效政策机制的要求,是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技术操作有保证。较硫税、污水税等其他环境税相比,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税基是碳的排放量,各种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所以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再考虑减排技术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计量碳净排放量,所以碳税计量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对税收征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

(三)我国碳税税收要素的初步设计

1、征税对象和纳税人。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为因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消耗含碳燃料而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包括氮氧化物、氟化物、甲烷和臭氧,如果从运用税收政策来应对气候变暖的角度看,应该对所有温室气体征税,这只是中长期且针对集中排放温室气体对象的做法。而短期来看,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且征收相对易行。由于二氧化碳是燃烧煤炭、天然气、柴油、汽油等化石产品产生的,因此消耗以上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就是碳税的纳税义务人。

2、计税依据。碳税的征税对象是二氧化碳,本应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但由于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涉及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问题,技术上很难控制,征管成本也将很高。因而应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即根据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燃料的含碳量,推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基准方法,含碳燃料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含碳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量×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其中,含碳燃料消耗量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产生二氧化碳燃料(煤炭、天然气、汽油、柴油等),将企业生产成本账目记录为征收依据。

3、税率。碳税的税率与计税依据密切相关,一是采用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二是二氧化碳排放对生态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关联,需要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采用定额税率形式。

碳税税率的设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税率应该量化反映减排二氧化碳边际成本。税率水平要鼓励纳税人对碳税政策积极响应,即税负能够影响其排放行为或进行减排技术革新,故其税负应高于为减排所使用替代能源或采取技术措施的边际成本。其次,考虑税率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如果税率水平过高,势必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的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确定税率。既要遵循新税种征收力度循序渐进的经验,又要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源密集型企业给予一定税收补偿。再次,税率水平的设计应该考虑燃料差别因素。为鼓励企业及个人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对污染型产品进行替代,并减轻其过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含碳燃料需求价格弹性和能源效率水平,有选择地对煤炭、天然气、汽油及柴油不同含碳燃料实行差别税率。此外,碳税税率水平还受其他税种、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国际碳税协调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是在确定我国碳税税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构想我国碳税的征管制度

(一)明晰碳税征收阶段特点

开征碳税会增加企业特别是能源、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突如其来的税负将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甚至降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经济发展大局。我国应当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引入碳税时实施预告和渐进时序策略。通过对企业进行预告,税率逐年提高,直到预期水平。

(二)提高企业碳消耗统计水平

对企业排碳的统计工作属于提高碳税征管的配套能力。碳税的征收依据是企业含碳燃料的消耗数量,这些数据主要通过企业生产成本账目中获得。税务部门应加强企业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建立专门的碳消耗申报和核算账目。同时加强对税收人员和企业会计的专项培训,使其掌握碳申报的相关工作。

(三)协调相关政策

环境税收体系中不仅包括碳税,其实也有污染产品消费税、资源税等税种。有必要将新旧环境税结合起来,使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税收节能减排上的调控作用。

(四)落实各项碳税优惠制度

借鉴外国碳税征收经验,如要碳税真正发挥二氧化碳减排功效,税率就会很高,而较高的碳税税率水平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出现影响国际竞争力、不利本国经济增长等负面效应。我国在开征碳税时也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对整个税制结构进行必要调整,按照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思路,以其他税种改革所形成的税负空间来容纳碳税,基本保持税收收入中性。

参考文献:

[1]汪曾涛.“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理论探索》.2009年第四期。

[2]王晶.“关于我国开征二氧化碳税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9年第五期。

[3]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财政研究》.2009年第十期。

[4]刘惠荣,杨凡.“《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碳税制度的影响”.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6年10月(北京)。

[5]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2005年第五期。

[6]熊剑锋.“专家争议碳税:中国能否承受之重”.《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0月16日。

[7]何建坤,柴麒敏.“关于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的探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四期。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3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SAS方程拟合;正交试验设计;计量经济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77-03

引言

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9)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此,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使得中国竭力优化碳排放结构,实现未来碳排放的目标。

本文以二氧化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和经济两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分析。人口方面选取了人口数量、人均GDP两个因素;经济方面选取了煤炭比重、城市化程度、工业增加值比重三个因素。对所选数据,先用SAS软件进行方程拟合,并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再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以确定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最优组合。

一、SAS方程拟合

(一)模型建立

1.建立模型

本文采用对数模型:

lnY=lnX1+lnX2+lnX3+lnX4+lnX5

其中,Y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X1代表煤炭比重,X2代表人口数量,X3代表城市化程度,X4代表人均GDP,X5代表工业增加值比重。

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消费种类分为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煤油、燃料油、原油、电力和焦炭等九类。能源的消费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可以根据历年能源消费量来测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公式如下:

Yt=∑(Eti*ηi)

其中,Yt为第t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ti为第t年第i种能源消费量,η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查询资料可知,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煤炭为0.7476t碳/t标准煤、汽油为0.5532t碳/t标准煤、柴油为0.5913t碳/t标准煤、天然气为0.4779t碳/t标准煤、煤油为0.3416t碳/t标准煤、燃料油为0.6176t碳/t标准煤、原油为0.5854t碳/t标准煤、电力为2.2132t碳/t标准煤、焦炭为0.1228t碳/t标准煤。

由于测算碳排放需要转化为标准统计量,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给出具体换算方法为:煤炭为0.7143kg标煤/kg、焦炭为0.9714kg标煤/kg、原油为1.4286kg标煤/kg、燃料油为1.4286kg标煤/kg、汽油味1.4714kg标煤/kg、煤油为1.4714kg标煤/kg、柴油为1.4571kg标煤/kg、天然气为13.300t标煤/万立方米、电力为1.229t标煤/万kWh。

3.数据搜集

通过参阅2001―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搜集到五个解释变量从2000―2012年的的时间序列数据,部分数据需要通过一些运算才能得到。

(二)方程拟合与计量经济学检验

1.方程拟合

应用SAS软件进行方程拟合,拟合结果如下:

lnY=1.93482lnX1+19.60461lnX2-0.85549lnX3+0.17548lnX4-

0.21170lnX5-90.50714

F=200.99,R2=0.9931,R2=0.9881

由拟合结果可知,模型拟合是成功的,但是解释变量都没有通过t检验,所以需要进行进一步提取,应用逐步回归法拟合方程可以消除多重共线性。选取R2最大的那个,方程如下:

lnY=2.07965lnX1+14.71320lnX2+0.17365lnX4-73.55598

F=428.43,R2=0.9930,R2=0.9907

由F与R2可知,再次拟合的方程拟合很成功,并且每个指标都通过了t检验。同时可知: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有煤炭比重、人口数量与人均GDP决定,而与城市化程度、工业增加值比重关系不大。

从实际意义上出发,在煤炭消费中,工业消费占主要部分,工业增加也就意味中煤炭比重上升,所以煤炭比重上升中包括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时,人均GDP上升的直接结果就是国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条件、设备等等,最直接的就是城市移民,造成城市化程度的上升。

2.异方差性检验

本文采用怀特检验,SAS运行结果如下:

lnY=-0.33283lnX1+0.17767lnX2-0.43005lnX4+0.00724(lnX4)2+

0.0779lnX1lnX4

F=0.59,R2=0.2953,R2=-0.2081

可知,因素都没有通过t检验,F值与R2值很小,所以,方程拟合不成立,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3.序列相关性检验

本文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1阶滞后残差项的辅助回归方程为:

lnY=-0.51026lnX1+10.47830lnX2-0.40298lnX4+0.47223et_1-44.0.388

F=1.74,R2=0.4990,R2=0.2128

由方程的拟合程度来看。F值与R2值很小,同时因素都没有通过t检验,所以方程拟合不成立,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综上,可知再次拟合的方程成立,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有煤炭比重、人口数量与人均GDP决定。其中,人口数量影响程度最大,煤炭比重次之,人均GDP最小。

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

1.直观分析

煤炭比重、人口数量与人均GDP具体数据可以由表1可知。选取最近三年的数据作为因素的水平,用正交表处理,应用正交设计助手,直观分析结果如下:

可知,因素X2的极差最大,因素X1的极差次之,因素X4的极差最小,所以影响程度X2最大,X4最小,这个结果与SAS运行的结果分析一致,也佐证了SAS运行的正确性。最优组合为:X1的三水平,X2的一水平,X4的一水平。

2.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助手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可知,三个因素X1、X2与X4的F值都大于临界值,所以对作为因变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由F比可知,455.514最大,51.783最小,所以,因素X2的影响最大,因素X1次之,因素X4的影响最小,这个结果与上面直观分析的结果、SAS运行结果都一致,将相关数值带入拟合的方程,可以得到最优组合对应的实验结果为负值,并且通过了指标的预估计,所以最优组合为X13X21X41。

本部分主要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分别用SAS软件和正交设计助手软件进行拟合和相关检验,最终确定最优方程,继而确定最优组合。

结论

论文主要分三步:(1)确定因变量和解释变量,测算因变量的值,搜集解释变量的数值,建立模型,为分析做准备。(2)应用SAS软件,先拟合方程,再利用计量经济学检验确定最终方程。(3)应用正交设计助手软件,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最终确定最优组合。

从本论文的结果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有煤炭比重、人口数量与人均GDP决定。并且煤炭比重保持2012年的数值,人口数量保持2010年的数值,人均GDP保持2010年的数值,可以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7-144.

[2] 善起.正交表的构造方法及其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4-40.

[3] 露泉.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0.

[4] 李国志,李宗植.二氧化碳排放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70个国家(地区)面板数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4).

[5] 刘学军.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来自中国时间序列和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2,(5).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4

【关键词】碳税;国际经验;碳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之美国众议院以微弱的优势通过《美国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如果我国先在国内征收碳税,那么根据WTO协议中不可双重征税的条款,美国的碳关税则对我国无法实施。至此,中国征收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碳税促进节能减排的原理分析

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并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的温室气体,据调查研究显示,引起气候变化的气体中有至少60%是二氧化碳。因此当今控制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碳税则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从而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曾提出,应该对造成外部效应的企业增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庇古税”。碳税是“庇古税”的一种,即是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使碳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使得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转化到产品的价格上去。征收碳税对化石燃料供求的影响可以用图1表示:

在图1中,在未征收碳税的情况下的社会化石燃料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与E1,此时社会中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为Q1,价格为P1。当对于化石燃料征收碳税时,使其外部边际成本由税收的方式支付。经济主体需要考虑这部分的成本,社会中的均衡价格发生变化,价格由P1上升到P2。因而供求量由Q1减少为Q2。供给曲线S1向右移动至S2,均衡点发生变化,由E1移动至E2位置。

从理论上来讲对化石燃料按照其含碳量征收碳税,则会使得燃料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使用成本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促进资源的节约,削弱化石燃料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研发及推广,使二氧化碳污染减少到帕累托最优水平。碳税通过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促进新能源推广,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征收碳税的做法与经验

(一)国外征收碳税的基本情况

1、多国开征碳税且根据国情设计不同的税率

欧洲国家征收碳税的实践起步较早,芬兰是最早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的国家,于1990年开始征收碳税。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开始先后征收碳税。迄今为止欧盟27国已经全部开始开征环境税。并且碳税的征收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各国征收碳税根据各自实际国情实行不同的税率。例如1990年芬兰实行碳税时,税率为1.62美元/吨二氧化碳;1991年瑞典对私人家庭和工业企业征收碳税的税率为25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而1992年丹麦征收碳税时税率为100丹麦克朗/吨二氧化碳等。并且根据之后国情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升税率,已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例如芬兰1995年碳税税率调整至38.3芬兰马克/吨二氧化碳;1995年瑞典碳税普通税率为34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而工业部门税率为83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

2、各国设定多种减免税条款

碳税的征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对于企业征收碳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或者行业的竞争力,不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也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分配。

所以,各国在征收碳税的同时,设定了一系列的减免税措施,以减少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补助低收入家庭,通过对工业企业节能项目补贴,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及新能源的研发及推广。例如:丹麦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可以享受50%的税收返还,而如果二氧化碳的净税负比较重还可以享受进一步的税收优惠,电力部门给予免税优惠;荷兰,碳税的征收按能源税/碳税各占50%征收,对于能源密集型部门可以豁免能源税,但是碳税不可以豁免。并且该国开征的能源管理税,该项税种,大型能源消费者只要通过计划减排协议自愿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可以缴纳很少的税款;瑞典,首先对工业部门和私人家庭实现差异税率,并且工业企业也只需缴纳50%的税款,对于能源密集型产业还有进一步的税收减免政策。

3、碳税税款的用途及对GDP贡献率

各国收取的碳税税款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研发节能新技术,如英国;二是纳入国家的一般预算收入,如芬兰、荷兰;三是投入养老基金,如德国;四是退还给工业企业,用以补贴企业节能项目,如丹麦;五是补贴低收入家庭,减少税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

主要征收碳税国家的环境税收入占GDP比重如图2所示:

(二)国外开征碳税的特点总结

1、税率具有渐进性特点且实行差异税率

国外主要征收碳税国家的碳税税率,主要以低税率开始征收,在以后年度,逐步提高税率。有利于缓冲碳税征收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逐步深入转变人们的观念,促进节能减排。例如:芬兰1990年实行碳税时以含碳量为计税依据,当时设定的税率为1.62美元/吨二氧化碳;1994年调高税率;1995年调整至38.3芬兰马克/吨二氧化碳;2003年再度升高至26.15美元/吨二氧化碳。丹麦1992年开始对家庭和企业征收碳税,税率为100丹麦克朗/吨二氧化碳;1996年,税率不变,税基扩大到供暖能源;1999年,税率再提高了15%-20%。

对于税率实行有差异的征收,一是对不同纳税对象使用不同的税率,其目的主要是在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竞争力的削弱,提高国际竞争力。例如:瑞典在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时对工业部门和私人家庭征税税率设定为25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但工业企业只需按照50%来缴纳税款;而后,1993年工业部门税率降为8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并且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还有进一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私人家庭税率提升为32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1995年普通税率为340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而工业部门税率为83瑞典克朗/吨二氧化碳;2002年税率进一步提升,但对于工业部门的税收减免度从50%提升到70%。二是对不同的应税品实行不同的征收税率,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例如:挪威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其征收范围为矿物油、天然气、汽油。之后1992年煤和焦炭也纳入了征收范围。并且根据化石燃料的含碳量不同,征收标准也随之改变。资料显示,1995年,汽油、柴油的征税标准分别为0.83挪威克朗/升和0.415挪威克朗/升。2005年,对石油、轻油、重油征收碳税的标准分别为41欧元/吨二氧化碳、24欧元/吨二氧化碳和21欧元/吨二氧化碳。

2、征税对象以“下游”征收为主

主要征收碳税的国家的征税对象各不相同,如:丹麦的征税范围为汽油、天然气、生物燃料以外的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对象为家庭和企业;荷兰征税范围为燃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石油、电力等,征税对象主要为家庭小型能源消费者;瑞典对所有的燃料油征税,征税对象主要为进口者、生产者和储存者,虽然对私人家庭和工业部门都征收碳税但是税率有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各个国家选择征税对象不同,有的在“上游”征税,有的在“下游”征税。在“上游”征税,虽然遵守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可以及时的向生产者传导信号,促进其改变生产方式,但是不利于将价格信号传导给消费者,不利于在人们心中深入节能减排的思想。在“下游”征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价格信号更便捷的传导给消费者,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业出口的发展。

3、综合配套措施全面

各个国家在开征碳税的同时,实施多种综合配套措施,来减少碳税开征对于企业及行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及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削弱。主要措施有设置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高耗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贴,对于企业购置节能设备或者进行节能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用税收收入来投入养老保险金等,以此减少征收碳税对于经济的不利影响。

(三)国外开征碳税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积极影响

通过征收碳税,在长久的趋势上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革新。数据显示,德国截至2002年底,二氧化碳减排量达700万吨以上。根据1997年对丹麦与能源使用有关的税的实施效果进行的评估显示。如果不征这类税的话,企业将多耗费10%的能源,并且碳税的征收,对于能源替代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从1980到2002年间,丹麦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煤、焦炭和油的消耗比重降低,与此同时,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由于碳税的征收,1987-1994年间,瑞典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6-8公吨。

由此可见,碳税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手段,碳税的征收,不仅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革新,并且对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我国推行碳税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征碳税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迅猛的增加。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碳税课题组报告指出,1994年我国CO2排放量为30.7亿吨,2004年增加到50.7亿吨左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5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并且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促进节能减排,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

(二)开征碳税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对化石燃料开征碳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化石燃料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其消费量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化石燃料价格上涨会致使高耗能企业成本增加,促使高耗能企业革新生产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同时,碳税的增加,有利于企业探索节能减排的新路径,促进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会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三)开征碳税是应对国际碳关税等绿色壁垒的需要

美国国众议院以微弱的优势通过《美国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碳关税”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如果我国先开征碳税,那么双重征税则违反WTO协议。而我国征收碳税的税收收入可以用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补贴低收入家庭。并且可以应对国际碳关税等绿色壁垒。

(四)开征碳税是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的需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但是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在国际上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征收碳税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国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四、对我国征收碳税的启示

全国人大环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征收碳税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近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经过调研,表示2012年前后是我国推出碳税比较合适的时间,这表明,我国政府将在不远的将来开征碳税。那么,在我国开征碳税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国际经验,应注意考虑以下方面:

(一)应考虑税率设计的循序渐进性

在我国设计碳税征收税率时,应以低税率开始征收,对于不同的征收对象征收差异税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有区别的设计税率。这样可以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税征收对于企业和行业竞争力的减弱。同时要考虑到碳税引入的时序性,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应该在完善和改革我国的能源税体系中,逐步引入碳税。

(二)应注意完善减免税机制

碳税的征收,在一定时期,对于企业的竞争力,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以及一国的国际竞争力都可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碳税条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行业竞争性及社会公平分配等问题,完善的设计减免税机制,以减少征收碳税对齐的不利影响。例如使用对符合节能减排标准的低碳产业进行减免税,对于企业购置或研发节能减排方面的设备予以加计扣除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应注意保持税收中性

从国外碳税征收的实践可以看出,在碳税征收时,通过降低养老保险等其他税种的负担,来保持税收中性。我国在开征碳税时,要注意保持税收中性,对于征收的税款专款专用,可以通过将碳税收入用以减少扭曲性税收或者用于对能源密集型企业和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同时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其碳减排部分的技术开发做资金支持,并提供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苏明,傅志华等.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9(72).

[2]周剑,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8(11B).

[3]汪曾涛.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理论探索,2009(4).

[4]王淳.国外碳税政策体系及基本经验[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

[5]苏明,傅志华等.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72).

[6]EEA.Total revenues for environmental taxes include taxes on transport,energy,pollution and resources.07-April-2011.

[7]EEA.Annual European Community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1990-2005 and inventory report 2007.EEA Technical report N07/2007.Copenhagen,14 Jun 2007.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5

1.1二氧化碳排放量模型的构建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工序内容,可以将主体结构施工系统划分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和运输工程五个子系统.分别对各子系统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进而综合为整个主体施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构建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时,首先利用Vensim软件中的“Model”(模型)功能键,确定所建模型的初始运行时间、终止时间、步长及时间单位等,接着在Vensim窗口中依次选择系统中的各个变量,点击“Equation”(方程式)功能键,在出现的窗口中输入方程式或常数.完成所有变量赋值后,运用“RunaSimulation”(执行模拟)功能键运行模型.最后,利用分析工具栏中的“TableTimeDown”(直向表格)功能键,便可计算出各子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子系统.

1.2各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

1.2.1模板工程系统目前建筑行业普遍使用的模板主要是钢模板和木模板,塑料模板和铝模板也在不断的推广中.其中,钢模板的使用面积占总量不到1/4,而木模板使用面积达到75%以上[8].因为模板系统在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所以将生产模板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作为施工阶段对环境影响的考虑因素.钢模板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其中:E为二氧化碳排放量(g);Q为每千克钢材二氧化碳总排放量(g);K为钢材总重(kg);n为钢模板周转使用次数.每千克钢材二氧化碳排放量Q为410g[9],结合施工过程中模板使用的总重量K,得出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根据钢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n,将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平均,从而计算出钢模板使用一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计算木模板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因为无法计算使用木材对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可以将这一部分木材本应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作为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以考虑.木模板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为:根据模板的木材使用量,再结合木材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可计算出每年木模板本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再乘以一定的年限即可,本文取为20年,同时要考虑到木模板的周转次数,一般取8次[8].据专家测定,森林每生长1m3木材大约可以吸收1.83t二氧化碳.1.2.2钢筋工程系统钢筋工程系统包括钢筋的存储、加工、绑扎、焊接、回收利用等.钢筋加工流程为:除锈—调整调直—切断—弯曲成型.所使用到的机器有调直机、切断机和弯曲机,焊接过程需要使用电焊机,加工及焊接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为:∑,其中:E为二氧化碳排放量(kg);a为燃煤产生每千瓦时电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kg);i=1,2,3,4,分别表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和电焊机;为相应机器在整个施工阶段的工作总时长(h);为相应机器的功率(kW);表示相应机器的数量.与模板一样,将钢筋生产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入施工阶段.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时,要精确计算钢筋需求量,降低损失率,将损耗率控制在2%以下.要做好钢筋的回收使用,例如将回收中质量合格的钢筋当做马凳和墙体定位筋等.1.2.3混凝土工程系统混凝土工程包括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生产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不一样,王帅详细分析了生产六个等级的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可作为参考[10].在施工阶段,主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在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包括:混凝土输送泵、振动器.根据机械的功率、使用时长即可计算出耗电量,继而可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严格控制冲洗混凝土输送泵用水量和养护过程中用水量,并做好记录统计.根据消耗每立方米水资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便可计算总的排放量.1.2.4脚手架工程系统脚手架按照所用材料的种类可以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钢管脚手架,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钢管脚手架较为普遍,因而主要考虑使用此种脚手架对环境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同样将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计入施工阶段.计算方法为:E=,其中:L为钢管总长(m);A为钢管规格(kg/m);n为钢管、铸铁周转使用次数(取50次);为每千克钢材二氧化碳总排放量(g);M为扣件的总重量(t);为每吨铸铁的标准煤耗,根据国家铸造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铸铁业平均能耗为800kgce/t;为每千克标准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46kg.1.2.5运输工程系统运输工程系统主要考虑施工材料场内的垂直运输,统计垂直运输机械的电能消耗和原油消耗,即可得出相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实例分析

2.1案例概况

西安市某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1757m,地上1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58m,主体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期为352d,其中从地下室到主体结构完工耗时85d,近似记为6个月,材料耗用情况如表2所示.

2.2模拟结果及分析

该模型包含五个子系统,由于篇幅有限,仅以商品混凝土工程CO2排放子系统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在Vensim窗口中选择“商品砼工程CO2排放变化量”变量,用鼠标双击该变量使之成为工作变量,再点击分析工具栏中的“CausesTree”(因果树图)按钮,便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因果树图,从中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该子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再点击“Equations”(方程式)键,利用方程式编辑器来建立编辑模块方程式,如图3所示.其他变量依此操作逐步进行确定,最后点击工具列中的“RunaSimulation”(执行模拟)便可得出相应的结果.商品混凝土工程CO2排放子系统状态变量和速率变量的计算方程如下:状态变量方程:商品砼工程CO2排放量=商品砼过去时刻排放量+商品砼过去至当前时刻排放变化量(1)速率变量方程:商品砼工程CO2排放变化量=商品砼生产排放量+用水量排放量+砼浇筑过程排放量(2)本案例的持续时间为6个月,计每段时间间隔为1个月,为了便于统计最终结果,可以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将各项消耗汇总输入模型,再将商品砼工程CO2排放变化量除以六,即认为每月的输入量相等,那么商品砼工程CO2排放量就会呈现线性增长,如图4所示.将各变量的数值输入模型,得出相应子系统所排放CO2量依次为:商品混凝土工程子系统排放2824210kg,钢筋工程子系统排放538463kg,模板工程子系统排放754918kg,钢管脚手架工程子系统排放3617kg,运输工程子系统排放95220kg.各部分在CO2总排放量中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商品混凝土工程所排放的CO2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而脚手架工程和运输工程排放量所占比重较小.因而在推行绿色施工时,要特别注重商品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及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材料的投入,减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率,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材料,开发绿色替代材料,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结语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范文6

[关键词]工业行业 碳排放 影子价格 碳价格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68-04

一、影子价格理论研究综述

影子价格理论最早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特罗维奇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该方法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即如何以一种方式把工厂的现有生产资源结合起来使生产最大化,他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为线性规划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是求解一个在设定的一组线性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线性函数最大值,该值可以作为核算价格使用,康特罗维奇称为“分解乘数”,被美国经济学家T-库普曼斯(T.Koopmans)称为“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很多文献把影子价格分析应用到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分析之中。Willian Nordhaus(1982)最早提出大气中CO2的增加将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并应用影子价格模型对其进行描述。Pittman(1981)在Shephard距离函数的基础上首次通过估计距离函数来测算影子价格,随后基于这种估计方法的文献大量涌现。赵秀霞(1998)通过一个改进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模型,在考虑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被陆地森林吸收的因素下,计算了海洋森林双因子吸收的影子价格值。

涂正革(2009)采用采用非参数方法构建paneldata的方向性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以北京、甘肃和河北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典型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及其变化特点。分析发现,二氧化硫的影子价格取决于排放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低,当二氧化硫排放水平较高、生产率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低;相反,生产率水平较高、污染排放水平较低时,减少排放的代价较大。陈诗一(2010)利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估计出中国工业38个两位数行业在1980~2008年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结果显示,轻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绝对值要高于重工业行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重工业和工业全行业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绝对值都出现递增现象。袁鹏、程施(2011)认为污染物的影子价格体现了污染物的边际减排成本。他们采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和2003~2008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部门数据,对废水、SO2和烟尘等三种污染物的影子价格进行了估计。窦育民、李富有(2012)按照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并运用超越对数函数推导出环境污染物影子价格新的参数化度量公式。叶斌、唐杰、陆强(2012)构建了以系统发电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电力系统数学规划模型,利用对偶原理求解GHG排放权的影子价格。以深圳电网为案例,计算了电力系统GHG排放权的影子价格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黄文若、魏楚(2012)利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估计了中国29个省(市、区)1995~2007年间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与包含环境因素在内的生产率。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与环境生产率值都要显著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在制定碳税政策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胡民(2007)利用影子价格模型对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的初始定价及交易中的市场出清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颜蕾、巫腾飞(2010)运用运筹学理论建立了排污权初始定价模型,通过模型得到一个影子价格,即初始分配价格P=B*r,其中B为企业单位产品的平均利润,r为企业的产量与企业的污染排放量的比例系数。

国内外学者计算碳排放权影子价格大多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测算出CO2的影子价格,前者是在假定市场价格为一元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该方法首先要设定函数形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且要估计的系数众多,计算量很大,在实际操作时困难极大;而非参数方法无需设定函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果更客观,且操作难度不大。

运筹中的影子价格实质上是一种边际价格,反映了在排污权得到最优利用时的生产条件下,每利用一单位的排污权进行排污时,企业受益的增量。影子价格是根据排污权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而得出的估价。影子价格以资源的有限性为出发点,以资源最佳配置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正确认识影子价格,可以为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影子价格作为企业决定是否购买排污权的价格分界线,用于排污权初始定价参考是合理的。国内已有学者提出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推导出影子价格作为排污权的初始定价参考。但是目前还未有应用此方法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运筹学的影子价格计算模型,对深圳市工业行业2008~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子价格进行了计量,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模型与方法

(一)影子价格模型

本文借鉴胡民(2007)和颜蕾、巫腾飞(2010)提出的用于排污权初始定价的影子价格模型来构建计算碳排放权初始定价的模型。并将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界定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或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在对其最优利用前提下的价格预估。

1 假设条件

假设1:某一地区根据节能减排目标等确定的当年地区碳排放总量为O,共存在i个二氧化碳排放企业(i=1,2,……,n)。

假设2:这i个企业单位产量产生的收益为Bi,年产量分别为Xi(i=1,2,……,n)。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并且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单位产值与石化燃料使用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假设其产值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ri,则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Qi=ri×Xi。

2 模型构建

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有偿配置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将二氧化碳排放权看作一种生产资料,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条件。根据以上假设,模型构建如下:

3 模型分析

拉格朗日乘子λ即单位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代表在碳排放权总量控制下实现其最优利用的单位碳排放权估价,这种估价不是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而是根据碳排放权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而作的估价。

该影子价格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单位排污量所带来的利润。当碳排放权的价格高于影子价格时,该企业使用一单位碳排放权的成本高于其收益,缩减生产规模有益于总体收益的提高;当碳排放权的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该企业使用一单位碳排放权的成本低于其收益,扩大生产规模有益于总体收益的提高。

(二)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模型

我国并未直接公布CO2排放数据,为了分析的需要,本文计算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2006),结合深圳市能源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CE为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B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单位为吨标准煤;各类实物能源消耗参照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最后所附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折算成标准煤数量;Fi(CO2)为i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吨CO2/吨标准煤;i为能源种类,i取9。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提供的CO2排放系数计算公式为:Fi(CO2)=H×Y×O,其中,H为低位发热量,Y为碳排放因子,O为碳氧化率。

三、深圳分行业碳排放影子价格计量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本文以深圳市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估算2008~2010年深圳市工业行业碳排放权初始价格,分别分为工业全行业、轻工业、重工业和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26个工业行业,数据从2009~2011年《深圳市统计年鉴》中得到。

模型中涉及到的主要变量有单位产量产生的收益为Bi和单位生产规模二氧化碳排放比例系数ri。在实际运用中用相近指标进行替代。单位产量产生的收益Bi用单位产值利润率代替,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100%。单位生产规模二氧化碳排放比例系数ri用碳排放强度代替,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表示为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由于《深圳市统计年鉴》自2009年开始统计工业行业主要能源分组消费量的数据,因此选取深圳市工业行业2008~2010年的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主要能源分组消费量的数据。

计算深圳市工业全行业、轻工业及重工业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结果分别见表1,表2,表3。

深圳市纳入碳排放交易的26个行业的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计算方法及过程与全行业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果分析

1 深圳市工业全行业、轻工业和重工业2008~2010年碳排放权影子价格的平均值分别为788.31元/吨、499.06元/吨、941.99元/吨。可见,重工业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明显大于轻工业,同时也大于工业全行业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说明重工业使用一单位碳排放权的边际效益较高,因此,重工业更可能成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买方。

2 深圳市工业行业和重工业2008~2010年碳排放权的影子价格分别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计算过程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单位产值利润率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必然导致碳排放权初始价格逐渐增大。轻工业的碳排放权影子价格在2010年有所降低,原因是轻工业2010年产值利润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