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例6篇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 门诊; 高热患儿; 采血; 规范管理; 安全隐患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 ℃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鲁米那10~15 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 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 ℃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419,P

3 讨论

3.1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 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 ℃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 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9]王昕,刘迅,董健.儿童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9,7(17):1566.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Analysis of pediatric clinical nursing points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and nursing effect.Methods:Choose our hospital 7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in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5),i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the control group of 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re,experimental group based on 3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high fever relief time,recovery rate and the length of time in a week.Results:Recovery rate(77.7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 week group(94.44%),an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used by high fever high fever relief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Conclusion:In view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f children with high fever caused by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中D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病情较轻者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症状较重者会出现高热症状,属于重症范畴[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高热惊厥的出现,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我院针对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至12岁,年龄均值为(6.52±2.13)岁;实验组3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1至11岁,年龄均值为(6.50±2.10)岁。

对两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后发现,统计学无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36例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身体护理及常规降温护理等;实验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体温护理、环境护理、优质身体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等,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帮助患儿迅速降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为患儿家属减轻医疗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高热缓解时间、一周内恢复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一周内恢复率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高热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高热缓解时间、一周内恢复率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儿出现高热症状,高热会导致患儿身体机能严重受损,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体温护理:主要为物理降温,用浸过冷水的毛巾拧干后(冰块)敷于患儿额头,将患儿小腿、手及双前臂浸泡在40度左右的热水中,一次20分钟,每天3次,降温期间多给予温水进行服用;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遵循医嘱给予适量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或小儿布洛芬栓直肠给药进行降温[2]。

(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左右[3],对患儿家属讲述室内温度、湿度对降温的重要性,让患儿家属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降温工作。

(3)优质身体护理:患儿高热时,口腔粘膜较为干燥,极易受损引起细菌感染现象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儿家属喂饭或喂奶后立即为患儿喂适量白开水,必要时可给予生理盐水擦拭患儿口腔;在降温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皮肤的护理,将降温时湿透的衣服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出现着凉等病症[4]。

(4)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家属给予心理疏导,告知其高热儆诔<病症之一,解答患儿家属的疑问,倾听其内心想法,缓解其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针对患儿,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多与患儿互动,进行小游戏或小问答,给予患儿一定的奖励及鼓励,缓解其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恐惧感。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特别是夜间巡视,严密观察或采用一对一的专人护理进行监测,在护理服务台准备好急救物品,患儿一旦出现惊厥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医师。

(6)生活护理:患儿在高热时,极易大量流失体内水分,因此及时补充水分能防止患儿发生脱水现象,给予患儿食用富含营养、蛋白质等食物,禁食油腻、上火食物,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及免疫力,保持患儿身体清洁与卫生,告知患儿家属遵医嘱给患儿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减药。

优质护理能有效帮助患儿快速降温,减轻患儿的不适及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恢复率。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中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儿一周内恢复率比对照组高出16.66%,说明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恢复率,促进患儿预后;且实验组住院时间及高热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的护理效果高于基础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能缩短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岐芳.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41-142.

[2]李莉.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70.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重症预后因素;护理对策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多数患儿由于病情严重,发展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危重,危及生命健康[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身体机能较弱,在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为了提高护理的有效性,促进患儿良好预后,本文对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根据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年龄8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5.1±1.1)岁,病程2~6d,平均病程(3.1±1.0)d。50例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对50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及临床治疗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因素包括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惊厥、意识障碍时间越短,患儿预后越好;而发热、惊厥、意识障碍时间越长,患儿预后就越差。这是由于患儿在感染病毒后,自身免疫系统会与病毒进行对抗,导致内环境稳定性被破坏,患儿的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等。时间越长,说明患儿的神经系统影响越严重,直接影响患儿治疗及预后。

1.2.2护理对策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发热、惊厥、意识障碍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此,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干预。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教育。比如当患儿出现长时间发热、惊厥、意识障碍时,必须提高重视,立即带孩子就医。发热护理。如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25℃左右,湿度55%左右。保持室内通风,利于患儿降温。为了更好地帮助患儿降温,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如盐水冰袋降温、温水擦拭降温等。如患儿高热不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患儿发热时间过长。惊厥护理。为缩短患儿惊厥时间,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惊厥诱因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如患儿惊厥诱因为脑水肿,需及时进行脱水治疗;如惊厥诱因为呼吸道痰梗阻,则需要立即进行吸氧排痰处理。意识障碍护理。当患儿发生意识障碍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给予患儿吸氧护理,并保持患儿口腔、皮肤、眼睛的清洁和湿润。为促进患儿意识恢复,护理人员可以加强对患儿的按摩护理,以此来改善患儿血液循环。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儿被动活动,以此来促进患儿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观察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采用运动能力评定量表(FAM)对患儿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能力越好,肢体神经损伤越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

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见表1。

2.2观察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

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危重,患儿年龄较小,治疗较为复杂,且预后较差。对此,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2]。本次研究发现,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都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据此,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护理效果良好。护理对策包括家属健康教育、发热护理、惊厥护理、意识障碍护理。其中家属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家属对病毒性脑炎的认知度,在患儿发病后能够正确处理,并第一时间带患儿就医;发热护理在于通过各种护理措施缓解发热症状,缩短患儿发热时间;惊厥护理在于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来缓解患儿惊厥症状,缩短患儿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护理在于通过护理尽快促进患儿恢复意识。当患儿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缩短后,患儿的预后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相与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有关。苗蕊[3]在既往研究中也指出发热、惊厥、意识障碍时间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患儿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相关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此提高患儿护理效果[4]。护理对策主要为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等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目的在于缩短发病时间,减轻疾病对患儿的影响,进而更有利于患儿预后。综上所述,在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因素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志晓,陈国洪,王媛.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61-63.

[2]胡文静,杨理明,廖红梅,等.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3):241-246.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4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热性惊厥中门诊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发热患儿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热性惊厥发生情况、家长健康教育合格情况,评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热性惊厥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11.9%;观察组家长教育合格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9.1%;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态度评分(96.8±2.5)分、护理操作(97.5±2.1)分、健康教育(94.8±3.4)分、应急处理(97.9±3.1)分,高于对照组(91.4±2.7)分、(92.2±2.3)分、(88.9±3.2)分、(91.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门诊护理干预;小儿热性惊厥;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c)-0147-03

Application of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dicting the Febrile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ZHANG Yan-hua

Fengl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Paediatric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dicting the febrile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34 cases of fever childre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7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febrile convulsions and qualified sit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f children’s paren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febrile convulsions and education qualified rate of children’s parents, nursing attitudes of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nursing oper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emergency hand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0%, 92.5%, (96.8±2.5)scores, (97.5±2.1)scores, (94.8±3.4)scores, (97.9±3.1)scores vs 11.9%, 79.1%, (91.4±2.7)scores,(92.2±2.3)scores,(88.9±3.2)scores,(91.8±2.8)]score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utpati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Febrile convulsions in children; Prediction

小菏逼冢常见急症之一即为热性惊厥,出生后6个月至3岁间均有可能首次发病,热性疾病初期为主要的诱发原因,且在体温突然升高至39℃时极易复发,但患儿5岁以后基本不会再复发。热性疾病患儿治疗期间,一旦出现热性惊厥,会引来部分患儿家长的抱怨,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儿科临床中一直十分重视热性惊厥的预防工作。护理为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手段之一,但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预防效果,该研究以该院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发热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门诊护理干预方法,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134例,随机抽取67例作为观察组,男41例,女2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1±1.2)岁;发热原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感冒19例,支气管炎1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入院体温37.7~40.8℃,平均(38.6±0.8)℃。剩余67例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28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3.3±1.3)岁;发热原因:上呼吸道感染24例,感冒20例,支气管炎1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入院体温37.9~40.5℃,平均(38.9±0.9)℃。纳入标准:①患儿就诊原因均为发热;②患儿及家长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热性疾病对症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吸氧护理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患儿因发热在门诊中就诊后,护理人员可以在其家长候诊期间展开调查,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家长健康教育,增强患儿家长的预防意识及预防能力。在实施之前,先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调查相关情况,如患儿年龄、既往病史、发热情况、家长对发热后果的认识等,调查之后,护理人员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给予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提升患儿家长对发热相关知识、预防热性惊厥知识的掌握程度。首先,让患儿家长了解到在小儿热性惊厥发生征兆中,最为明显的一项即为发热,且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风险更高,与此同时,不明显表现也同时存在,告知家长在家期间要对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密切监测,发现升高时立即做出处理;将小儿热性惊厥发生时的其他预兆详细的介绍给患儿家长,如呼吸急促、体温突然升高、烦躁不安等,便于患儿家长及时的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并能够正确处理,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可能[1]。需保证患儿休息充足,保温工作适当开展,患儿出汗后,衣服应立即更换。

1.2.2 病情监测 医生诊治患儿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作出严密的观察与监测,对患儿的体温、脉搏定时测量,掌握变化情况,并对患儿的意识、精神状态变化情况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患儿如不足10岁,治疗时无法使用退烧药物,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将患儿衣服适当松懈、调控室内温度等。护理人员在进行物理降温操作时,应将操作要点、具体方法等讲解给家长,便于家长实施。患儿发热时,具体的降温措施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注意指导患儿家长,保证患儿家长学会正确的降温措施,如患儿患有四肢冰冷,并表现出畏寒时,可给予患儿擦浴,擦浴液体为30%温乙醇,或30~35℃温水,患儿皮肤发红后,即可停止擦浴,护理人员进行擦浴操作时,还应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如控制擦浴时间不超过20 min、注意给患儿保暖等[2]。

1.2.3 预见性处理 患儿治疗期间,如出现热性惊厥的征兆,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患儿降温措施,先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让家长协助,增加患儿的饮水量,必要时,给予患儿地西泮针剂0.30~0.52 mg/kg,肌肉注射[3]。一旦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护理人员立即给予患儿地西泮针剂,剂量0.30~0.52 mg/kg,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热性惊厥的发生情况,判断标准为单纯性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合格情况,合格标准为占患儿陪伴总数85%以上[4]。患儿末次治疗时,利用门诊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应急处理,各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热性惊厥发生率及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热性惊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及应急处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属于内科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小儿发生热性惊厥后,经过治疗,大部分能够良好的恢复,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儿预后较差,会发展为癫痫。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患儿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异常与其发生密切相关[5]。小儿尚不具备完全的大脑皮质功能,即使是极弱的刺激,小儿大脑在刺激下的兴奋性也非常强,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突然发生且放量比较大,引发热性惊厥,通常为短时间发作,并不会影响大脑[6]。

不过,高复发率为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特点之一,反复发作会极大的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因此,儿科临床中治疗发热患儿时,非常重视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以保证患儿的智力、生理等健康成长。研究指出,医院外为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发生地,如患儿家长能够及时的发现并给予恰当的处理,可保证患儿安全,但实际情况时绝大多数患儿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在患儿发生热性惊厥时无法恰当的实施处理,增加分泌物阻塞气道、咬舌等症状的发生风险,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7]。

医院门诊治疗因发热就诊的患儿时,为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护理人员会以口头宣传的方式给予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但从实际的护理工作实践发现,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式中,规范性比较差,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家长并不具备护理患儿、预防热性惊厥的良好能力,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而且患儿一旦发生热性惊厥,部分患儿家长会将全部的原因归结为医护人员,产生埋怨等情绪,甚至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8]。近年来,临床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时,开始采用门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病情监测等手段,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并提高患儿家长的预防能力,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据一项调查研究[9]显示,发热小儿在门诊就诊期间,护理人员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可增强患儿家长对预防知识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可达到94.2%,而具有良好健康知识的家庭中,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低至2.8%,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后,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率3.0%,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92.5%,符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表示该研究中的门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极强的临床实践意义。

患儿及家长就诊后,候诊期间,护理人员主动调查患儿家长对小儿发热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其健康宣教,增加家长对小儿发热的认知,促使患儿家长形成主动预防的意识[10]。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让患儿家长准确的掌握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征兆,如高热、呼吸困难等,有助于在家时有效的观察患儿,及时的发现发生征兆,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此外,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将物理降温的措施详细的讲解、演示给患儿家属,使患儿家长能够准确的掌握降温方法,便于在家监测患儿体温时实施,实现家庭中及医院中均能有效的预防[11]。患儿在门诊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对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意识变化情况等严密的观察,预防性的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可能,并在患儿出现体温升高时,及时的实施物理降温,降温无效后给予患儿相应的药物,而患儿一旦发生热性惊厥,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针剂,促使患儿疾病能够更为快速的恢复,尽早痊愈[12]。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中,护理态度(96.8±2.5)分、护理操作(97.5±2.1)分、健康教育(94.8±3.4)分、应急处理(97.9±3.1)分,高于对照组的(91.4±2.7)分、(92.2±2.3)分、(88.9±3.2)分、(91.8±2.8)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热性惊厥属于临床常见病,开展预防该疾病发生工作时,应用门诊护理干预后,可增强患儿家长的预防意识,提升患儿家长的预防能力,使患儿家长参与到热性惊厥的预防工作中,提升预防效果,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率,避免热性惊厥对患儿疾病恢复及健康生长的影响,利于患儿预后的恢复,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伟中.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15):3070-3072.

[2] 翟明媚,邱爽,周红艳.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2(10):134-135.

[3] 鞠淑美.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A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76-277.

[4] 唐恒愿.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190-191.

[5] 蔡槿.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55-256.

[6] 付珊珊,弓少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270,265.

[7] 田晶.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8(3):250-251.

[8] 罗尚珍.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4):206-207.

[9] 王凤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36-338.

[10] 李步云.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3,8(21):85-86.

[11] 姚小娜.护理干预在防治小儿高热惊厥复发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61-162.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处理; 护理措施

doi:10.14033/ki.cfmr.2017.8.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92-02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高热及肌肉强制性收缩等,小儿高热惊厥通常伴有面色灰暗,以及四肢冰凉等症状,其起病急且较为迅速,如患者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导致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人群的年龄跨度较大,其中,年龄6个月~4岁的患儿人数居多[2]。近年来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随之而呈增长趋势,如患儿反复发病或者长期处于高热,则较易导致患儿出现脑损伤,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及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影[3]。本文选取7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资料,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6.36±1.21)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6.47±1.22)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发生惊厥,均立即取平躺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鼻内、咽喉内异物,避免阻塞导致患儿窒息,同时将患儿下颚抬起,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压舌板避免咬伤舌头,辅助患儿排痰。必要时使用鼻导管或面罩辅助患儿吸氧,给予患儿药物治疗。使用稀释的10%水合氯醛灌肠,保持药物药效持续1 h以上,立即给予患儿注射0.1 mg/kg的安定注射液,注意观察患儿情况。若患儿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注射。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积极配合医生为患儿实施降温,指导家属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为患儿营造安静、温馨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做好安全护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在病床上增加护栏,同时,对患儿的体温、皮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保持患儿的皮肤干燥。(2)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措施,获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用玩具、故事书等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3)高热干预:指导患儿家属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并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密切观察。(4)增加饮水量,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5)出院指导:出院后家长为患儿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定时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强患儿的体抗力,强健身体。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患儿的体温超过38.5 ℃以上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复发。对患儿家属实施小儿高热惊厥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降温方法,避免家属慌张处理不当而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诊断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显效:患儿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体温正常;有效:患儿的疾病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疾病体征、体温均无明显变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6.32%。经统计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发病原因为患儿的体温骤然升高,受到年龄的影响,患儿对高热的耐受性较差,在此情况下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惊厥[5]。尤其是针对发育尚未完全的新生儿而言,高热惊厥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医护人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6]。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护理人员首先需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并给予吸氧、降温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儿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瞳孔及体温等情况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7]。在患儿接受急诊抢救后,可从住院环境、心理干预、高热干预等方面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稳定患儿及家属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紧急有效的急诊处理措施,并增加综合护理是提升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周子花,吴爱华.护理干预在小焊呷染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561.

[2]雷小丽,朱燕华,王静.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039-1041.

[3]郁林倩.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48-249.

[4] Tuncer O,Karaman S,Caksen H,et al.Lymphocytes subsets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7,117(7):919-925.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6]杜惠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18-1119.

[7] Kawada J,Kimura H,Kamachi Y,et al.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 profiles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in children with influenza[J].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06,87(3):1677-1683.

[8]罗用,何刚.小儿高热惊厥9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7-148.

[9]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发热患儿的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小儿 高热惊厥 观察 护理

惊厥俗称抽风,其中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小儿惊厥的发病率约为成人的5-10倍,尤以婴幼儿多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

1 临床资料

我儿科2004年9月-2009年8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龄为1岁-3岁,平均2.5岁。住院天数3-9天,平均6天。通过精心护理及治疗均治愈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典型的惊厥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故可有屏气甚至青紫。部分小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婴幼儿惊厥常无开始的强直性发作,只有肢体阵挛性惊厥。新生儿惊厥更不典型,以微小发作多见。

2.2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不同分为两型 单纯型高热惊厥:主要标准是:(1)首次发作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2)发热在38.5℃,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小时内。(3)呈全身性发作,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内,发作后很快清醒。次要标准是:(1)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2)脑脊液检查正常。(3)体格及智力正常。(4)有遗传倾向。复杂型高热惊厥:主要标准是(至少具有其中一项):(1)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在24小时以内惊厥1次以上。(3)惊厥形式呈部分性动作,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4)热性惊厥复发5次以上。次要标准是:(1)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以上。(2)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可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多数高热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约2%-7%转变为癫痫。

2.3一般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2.4控制惊厥

2.4.1针刺人中、合谷、百会、涌泉等。

2.4.2使用抗惊厥药物的护理 选择快速有效的抗惊厥药物,及时控制抽搐。常用药物有:地西泮。地西泮的缺点是作用短暂,过量可抑制呼吸、降低血压。用药时需观察病人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苯巴比妥钠。本药优点为抗惊厥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但也有呼吸抑制及血压降低等副作用。 转贴于

2.4.3口服泰诺林 主要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时,口服,12岁以下的儿童用滴管量取,1-3岁的小儿一次用量为1-1.5ml,4-6岁的儿童每次用量为1.5-2ml,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2.4.4温水浴 使用低于患儿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浴,可使机体的热量通过传导发散,加之擦浴时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更加促进热量的散发,水温为32-34℃。

2.4.5根据患儿的体重补足足够的液体量,以免高热导致液体量的丢失。

2.5护理措施

2.5.1预防窒息 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气道通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用品。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2.5.2预防外伤 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伤。在已长牙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避免损伤牙齿。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

2.5.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应经常巡视,注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改变,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以便采取紧急抢救措施。(2)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2.6健康教育 向家长详细交待患儿病情、解释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教给家长在患儿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演示惊厥发作时急救的方法。癫痫患儿应按时服药,不能随便停药。定期门诊随访,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锻炼。

3 小结

通过79例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护理的观察,体会物理降温是提高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效果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