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例6篇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1

《教育》编辑部

宁夏医科大学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医学高等学府,担负着为宁夏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合格医学人才,为回汉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主动顺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着解决“办什么学、怎么办学,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突出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两个一流”(西部一流、有国内一流学科)和建设西部地区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医科大学,助力“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建设。日前,就宁夏医科大学如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学校党委书记吴世彩接受《教育》旬刊记者的专访。

开门纳谏,征求群众意见

《教育》旬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贵校在活动调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师生有何反响?

吴世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学校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核心,广开言路,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面对面”征求意见。班子成员分别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外人士、后勤服务人员以及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班团干部等多个层面10场、500余人次的座谈会。二是“背靠背”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情况”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电子信箱、专线电话和接受来信来函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建议。三是“接地气”纳言问计。班子成员和督导组几十次深入教学科研医疗一线,主动下到基层,到群众中谈认识、摆问题、查原因,通过几上几下,确保了问题找得准、原因查得透,让师生看到学校搞好活动的真心和决心。

征求到的师生建议意见很多是高校的共性问题,涉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福利待遇、管理体制等。当然,个性问题也不少。近几年,宁夏医科大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获批了4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目前已有8个专业实现了一本招生,本科新生一本生源达到60%,就业率每年稳中有增,2013年达到了90.87%;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科研项目数量与层次均大幅提升;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制约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部级研究成果缺乏,科研层次不高,成果转化较差;领军人员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缺乏;管理体制改革不深入,公共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师生们心系学校发展,针对这些不足,就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其中包括:为实现学校提出的“两个一流”目标规划,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对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后的高层次教育培养,要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规划;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制定长远规划;大学医院系统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充分表达了师生意愿,说明师生们寄希望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得以整改和完善。

真听真改,回应师生关切

《教育》旬刊:对征询到的意见建议,贵校是如何回应的?

吴世彩:针对师生员工反映突出的问题和建议,学校党委不回避,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汇总,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和部门,明确了学校领导负总责、承办部门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坚持边查边改、立说立改,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场拍板解决,不能解决或者需要长期规划解决的,明确答复。截止目前,涉及到学校、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学院四个层面的意见建议470条,已办结342条,有待落实的128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例如,学生反映双怡校区校园停车多,占用了学生活动场地。分管校领导现场办公,责成后勤管理处在校区内划定了固定停车位,加强对车辆停放的管理,并安装了车辆门禁系统,禁止外单位车辆进入校园,把应该属于学生的空间第一时间还给学生。

面对学校的发展问题,2014年,学校将以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为新起点,以争取获批“省部共建高校”为突破,紧紧围绕“提升层次、深化内涵”的工作主题,狠抓条件和装备保障支撑,为学校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坚持中西医并重、文理科兼融的思路,实现医学、理学、管理学等三大学科门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树立“大学科”建设的理念,大胆探索临床与基础医学、中医与回医药、理学与数字化、医政与管理、人文医学与社会科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体育与文化、职业与成人教育等方面的学科融合和学术整合,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扎实推进“两个一流”和西部地区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综合性医科大学建设。

聚焦“四风”,抓好整改落实

《教育》旬刊:解决“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贵校针对查摆的“四风”问题是如何开展作风整顿的?

吴世彩:学校结合查摆剖析出来的“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来的问题,将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在反对形式主义方面,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下,研究明确学校的具体发展目标和配套措施,修订《宁夏医科大学发展与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宁夏医科大学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加大督查督办和指导力度,严格落实学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转变文风会风、简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提升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坚持为民服务、重点整改,不断改进调查研究,密切与师生的直接联系。积极推进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宁夏医科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落实二级职代会制度,全面落实教代会各项职权;关注和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增进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接受师生监督;加强对窗口部门的服务评价,提高密切关系师生利益事项的办理效率。

在反对享乐主义方面,坚持真抓实干,切实提高班子的治校理教水平。勇于开拓创新,逐步解决学校改革建设中的重点矛盾;加强校风政风教风学风建设;有效破解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对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邀请校内外专家就提升干部学术素养、沟通协调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解,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坚持节俭清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化管理措施,修订学校关于公务接待、领导干部外出开会、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对公务用车进行全面改革。加强经费监管,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强化党风廉政纪律约束。

通过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到学校提内涵、强校风、促发展上,让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凝练经验,务求取得实效

《教育》旬刊: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贵校作为第一批参加的单位,您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分享?

吴世彩:谈到经验,我觉得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认识到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校院二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五个率先”,即率先开展学习调研,深刻领会活动精神和学校党委部署,掌握了解干部职工和师生的所思所盼;率先征求各方意见,真正做到把问题找准;率先做好对照检查,从思想根源入手,深入分析问题背后原因;率先抓好整改落实,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率先加强联系指导,深入师生一线,指导活动开展,推动工作落实。

第二,敞开大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认真落实“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的要求,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面对面、背靠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广开言路、广纳群谏,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师生参与,让师生提意见、来监督、作评判,传导改进作风压力、激发自我完善动力。在制订活动方案时,积极向师生问计、请师生参加;在听取意见时,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整改方案,向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公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在查摆问题时,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议;在整改落实时,向群众承诺、让群众监督,活动成效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检验。采取会议通报、专题网络公布等形式,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真正请广大师生检验和评判活动效果,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落实从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坚持严字当头、从严到底,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每个环节把好关,每项任务抓落实。在学习教育上,坚持“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在征求意见上,坚持“广泛听与主动找”“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在开展批评上,做到“不回避、不掩饰、敢揭短”,民主生活会严格坚持“问题找不准不开、交心谈心不够不开、对照检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开”;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及专项整治方案,抓好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督检查。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派出了5个督导小组,全程督导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检查。通过一环扣一环、一锤钉一锤,真正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嵌入到了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活动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

服务地方,满足群众需要

《教育》旬刊:发挥自身人才资源优势,贵校在服务基层发展、扶持地方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

吴世彩:高校的生命力就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宁夏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学府,学校积极探索深化校、地合作的有效途径,早在2010年就与宁夏下辖的5个地级市政府签订了加强医疗卫生合作的协议,表明了学校为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决心。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于2013年12月6日,与宁夏固原市政府签订了医疗卫生教育合作协议。众所周知,固原市是中央确定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根据协议规定,学校将每年为固原市培训100名医疗卫生人员,免费提供10名至20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年为固原市“送医送药送技术”下乡3次以上,开展对口支援固原市基层医院的帮扶援助项目;每月学校总医院将选派4名至8名专家根据专业需要在固原市人民医院坐诊,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利用3年时间,帮助固原市18家医疗机构开通远程医疗会诊技术应用业务等。通过这些具体翔实的举措,为固原地区155万回汉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把它作为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农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由我校牵头、其他有关兄弟院校配合,开展了立项课题其中一个子课题———现行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及内容。基于对不同层次医学教育培养定位的考虑,本研究中,“农村医学教育”的概念限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此,研究范围为国内开设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学院或大学。结合此类院校的分布情况,选择42所院校进行典型调查。这些院校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研究内容包括:(1)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现状;(2)课程设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类型分布;(3)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4)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学时分布情况;(5)其他有关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收集相关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含课程设置),进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分3类问卷进行调查:(1)对开办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院校,主要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学时及其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等。(2)对基层医院(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医生,主要调查农村卫生岗位的需求和特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其改进意见等。(3)对近三年毕业的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本校及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调查岗位满意度、工作适应力、从职感受、对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3.现场调查。选择5-10所医学院校,前往进行实地考察,就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

4.专家咨询。专访全国知名医学教育专家若干名,就有关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求问咨询,聆听指导和建议。*通讯作者

5.召开座谈会。召集100多家豫健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此集团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漯河医专牵头)成员单位,广泛听取对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课程设置总体现状。

1.课程分部。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部分;从特性上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两种;从类型上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各院校基本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

2.课程学时数。课程总学时数平均为3393学时(见表1)。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平均为8.731。理论与实践比为0.771。3.课程门数。平均课程总门数39门,其中必修课30门,选修课9门。

(二)课程分布特点。

1.各院校总学时数相差较大。如,总学时最多为4188学时,最少为277时,相差140时。

2.各院校部分课程教学时数相差较大。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课,校际之间最大相差114学时、英语课相差167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如:人体解剖学,最多为144学时,最少51学时,相差93学时;专业课程存在类似情况,如:全科医学概论,最多为68学时,最少为18学时,相差50学时;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都存在学时数相差亦较大的情况。

3.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门类相差较大,选修课类型复杂多样。必修课开设门数,最多为39门,最少为18门,相差21门;选修课开设门数,最多者为17门,最少者为4门。

4.基层(社区)实习环节相对薄弱。通科轮转实习平均41周,其中,基层(社区)平均实习周数仅2周。

(三)主要课程学时分布。就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主要课程和一般课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把开设院校在8所以上的某一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来处理。分析可见,共有主要课程33门,其中:公共基础课13门,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医用化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基础课9门,包括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专业课11门,包括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

(四)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有关课程开设情况。此类课程,共有18门,仅有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为多数院校普遍开设,开设率为88.10%;其次是全科医学概论,开设率为35.71%。其他有关课程,如卫生法规、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健康教育技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开设院校数均在五所以下,说明这些与全科医学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重庆医专、浙江医专、天津医专、赣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医科大学,这七所学校以培养“全科医生”、“社区或乡村医生”为方向,制订了课程设置方案,凸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五)现行课程设置的特点。

1.选修课比重增加。说明各院校都重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2.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普遍开设。这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3.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这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门类日渐增加和扩展有关。

4.课程设置标准不一,差别进一步扩大。这与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自的扩大有关,各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凸显自身优势和灵活性、自主性。

三、关于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以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为起点,合理设置主要课程,发挥骨架支撑作用[2],同时,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3]。加强全科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开设全科医学课程[4]。

(二)加强课程管理,统一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农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那么,课程设置的标准也应该具有一致性。因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在门类、学时、比例等各元素上一致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活动围绕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对于培养农村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姚黎英,杨帆,许晓晴,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79-80.

[2]白咸勇,赵明东,秦国民,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28-29.

[3]崔明辰,刘畅,王福青.医学专科学校促使毕业生“下得去”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6):833-835.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3

精选议题,持续推动本区“医改”

普陀区十五届人大履新伊始,就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期间,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将话题集中到医改等关键词上,提出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审议意见及“缓解就医候诊时间过长的建议”等多份书面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民生改善、百姓福祉,群众期盼,代表关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督内容。2012年,常委会围绕代表关注度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开展监督,注重纵横比较,力求用数据说明问题,针对部分岗位同工不同酬、非编比重较大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府积极吸纳常委会的意见建议,采取改进措施。截至2012年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非编专业技术人员被纳入政府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做到同工同酬;全区增加360余个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符合条件的30名非沪籍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入编。为进一步推动本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常委会选择了群众呼声较高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开展重点监督。

多措并举,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围绕监督工作举办代表学习会,是普陀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改进监督方式、拓展履职学习内容的新探索,旨在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今年上半年已举办了两场。其中以“上海医改进展和展望”为主题的代表学习会,吸引了来自全区各行业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代表们表示,学习会主题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更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参加学习会既能了解市、区有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和重点难点,又能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在学习会之前,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走访多家区属医院,实地查看场地设施配置、医务人员配备、门急诊总量等情况。分层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座谈会,组织代表全程参加,协助代表在观点碰撞、意见交锋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召开三次专题会议,邀请分管区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为代表搭建交流平台,就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坦诚交流、出谋划策。代表们提出的加强人才引进、注重规划设计、均衡资源配置等意见建议都被吸纳入常委会专项工作调研报告。

认真审议,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4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近几年,我市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与岗位要求表现出一定差距。通过本次调查,目的是找出中职卫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安排与临床实际需求的差距,以改进课程设置结构,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研对象、内容及方法

以潍坊市14家承担实习教学任务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分管学生实习工作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并以医院为单元进行统计分析。本调查采用我校教务科自行设计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跟踪调查表》,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调查教学医院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中16个方面表现的评价;第二部分调查教学医院对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建议,第三部分调查所在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其他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收回合格问卷261份。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评价最高,评价最差的是“应变能力”和“专科护理操作水平”;“主动学习精神”、“病人安全保护意识”评价也较差。二级医院对学生评价各项指标均好于三级医院,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各教学医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基本一致,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人文素养、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临床专科护理操作能力、急救护理、护理安全教育、护理管理、心理护理知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此外,还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认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需求基本相适应;“在校期间对护士进行分方向培养”方面得到了医院的普遍欢迎。

调查结果对调整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向有重要参考意义。

表1为各教学医院级别及收回合格问卷数,其中三级医院5家,收回合格问卷92份,占35.25%;二级医院9家,收回合格问卷169份,占64.75%。统计是各教学医院对实习学生16个方面表现的评价,分别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劳动纪律、仪容仪表、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医患沟通、关爱病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专科护理操作水平、病人安全保护意识、护士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主动学习精神。其中“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评价最高,“很好”、“较好”合计占93.87%;评价最差的是“应变能力”和“专科护理操作水平”,“很好”、“较好”两项合计均不足60%;“主动学习精神”方面,“较差”“很差”的比例达到了7.28%,“应变能力”“专科护理操作水平”“病人安全保护意识”评价“一般”“较差”“很差”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2.53%、40.61%、36.4%。二级医院对学生评价各项指标均好于三级医院,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统计各教学医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各教学医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基本一致,对所列出的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人文素养(含沟通、礼仪)、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临床专科护理操作能力、急救护理、护理安全教育、护理管理、心理护理知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12个方面,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的均超过60%,其中急救护理的比例达到88.89%。

其他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达到100%,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达到24.9%,“全国英语等级证书”的达到22.2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需求相适应情况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合计达到87.36%;护理专业实习生集中学习到课率“除请假外全勤”的达到61.3%,“少数学生偶有旷课”的达到35.63%;“在校期间对护士进行分方向培养”方面得到了医院的普遍欢迎,选择“有用,会优先考虑”的达81.99%。

四、对策与建议

1、我市中职护理专业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中护士承担多种角色的需要。

2、加强护理专业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加强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要保障足够的学时,不可过度删减,并强调任课教师要重视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效率,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

4、加强“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提高考出率,毕业时就能持证上岗;加强计算机和英语教学,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适应国际化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深入。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5

一、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32个单位的近80位代表。代表中不仅有学校的人,还有川人单位的人;有来自高等医学院校的,也有来白中等卫生学校的;各校代表中有院、系级教学管理干部,也有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会议期间代表们以大胆改革的精神,就如何办好公共卫生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大家认为会议开得很有特点,譬如:在会议的形式上打破了过去的惯例,以小组研究讨论为j三,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

二、扭离对饭防医学,要性的认识,努力办好公共卫生教育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系,从解放初期所建的6个,增加到了23个,培养出高级卫生医师2.4万.人,中等卫校培养了中级卫生人员4.5万人,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在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保降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总体看来,我们公共卫生教育还是一个短线,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现在的公共卫生队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适应国家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加速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确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少、民主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要求身心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对环境保护、劳动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级卫生医师和检验师对危害群休健康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有效地进行监测、监督和管理。因此,公共卫生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代表们一致认为,我们卫生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重视智力投资,从各个方面创造必要的办学条件,加速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三、关于培养目标问题

代表们认为,我们应当明确高、中、初级各类公卫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规格要求,不搞“全国统一粮票制”。在讨论中大家提出r一些带有共同性的意见,例如: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当前要以普及为主。大多数公共卫生院校主要是培养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第一线的公卫人才。部分老卫生系和将要建立的公共卫生学院主要培养高质量的防疫人才,在预防医学战线还能搞科研、教学。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大学有本科、专科,学制有六年、五年、四年和三年,有学校教育,研究生教育,有毕业后教育,有全日制,有夜大学,有脱产的和在职的;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卫生防疫人员的构成是分为高、中、初三级。高、中、初的比例从人才培养上一般为l:2一2.5:1。中级公卫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加强‘各类卫生防疫机构使用人才可有不同的比例。卫生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家都认为卫生教育必须有必要的医学墓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各占多大比例可有所不同,但都应当有。“治”指的是对要防的病,能够提供咨询与服务。尤其县以下卫生防疫站的工作更需要防治结合。

四、关于裸程设里、学制及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大家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在大会卜北京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志提出的改革设想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医学院的同志认为,卫生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打破现行的基础、临床与专业课程明显分界的三段式教学体系,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卫生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专业课程,接触社会。在课程设里上加强墓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外语、化学、统计计算等,适当调整或压缩临床课。在五年的时间里,普通基础课约占1/3,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墓础课约占l邝,专业课约占1/3,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为1.5~2年。哈医大的同志认为,公共卫生是医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卫生专业人才属于高级专门人才,要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现行的教学计划涉及的内容面面俱到,又都不深不透,毕业生没有专长,不能适应工作条件较差的县级卫生防疫站的需要。他们设想,在卫生系设卫生管理、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四个专业,其中卫生管理和卫生检验专业学制为4年,对于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业现行的兹础、临床课墓本不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侧重,同时把专业教学时间延长1年。学制为6年。会上多数同志的意见倾向于卫生令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基础知识厚一点、专业面宽一点、毕业后的适应性强一点、后劲大一点的通才教育为主。认为大学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应放到毕业后进行。学制为5年。基础、临床与专业的教学时间比例为2:1:2。主张卫生专业的学生要早期接触专业,接触社会,使其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志认为培养‘一专才”也是必要的,特别是用人部门希望分配来的人一来就能解决问题。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人文科学的内容,逐渐由现行的生物医半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有些同志还主张加强妇幼卫生的教育,并组织编写相应的教材。中等卫校可设儿保医士专业和助产士兼做妇女保健工作,将现行的妇幼医士分开设立。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加强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同志们要求卫生部给各校“松绑”,扩大自,允许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卫生部不必再制定、编写和学计划和教材。同时也提出学校制定教学计划,一经实施,即要保持相对稳定,至少使用一个教学周期,不得朝令夕改,随意变动。对于成功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提高,失败的也要分析原因,找出教训,再不能一哄而起,又一刀砍掉。

五、关千非卫生专业的镇防医学教育问题

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是整个卫生系统的事。卫生专业的学生数占整个医学院校学生数的4.72%,如何组织医学系、口腔系、儿科系等非卫生专业的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是个重要的课题。由于各种原因,非卫生专业的(特别是有卫生系的)院校教学现状不够理想。会上南京医学院的同志介绍了情况,大多数同志反映比较好。他们的经验是:1.领导重视。这是关键,只要院系两级领导重视,现状就会有所改变。2.成立专门教研室教研组。在科研、学街、职称及各种待遇上与卫生专业的各教研组一视同仁。3.非专业的卫生单课程有它自身的侧市,不应是卫牛专业各卫生学科的压缩本。4.编写教材时注意到非卫生专业的特点。大家都认为医学院校各专业都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还有一些同志建议,在非卫主专业实习中要有半个月一一个月的基层卫生学实习。建议在医学专业统考中列入预防医学内容。

对中医养生学的意见和建议范文6

一些地方对社区卫生人才的开发工作还没有提高到“第一资源’的高度来认识,对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者队伍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人才不足,高素质卫生人才严重匮乏,仍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的因素。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作风建设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人才。

――高强部长在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强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时间不长,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已经有了提高,但在总体上仍然处于初建阶段,无论总量、结构、素质都有一个进一步适应群众需求的问题。一些同志反映,在他们那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就医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有多种因素影响。从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来说,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还不足以赢得群众的信赖,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要改善房屋、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条件,更要改善人力资源队伍这个软件设施的条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千头万绪,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个方面的问题

那么,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呢?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培训进展缓慢等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数量不足 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近日在海峡两岸四地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学术大会上介绍说,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和86%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万个,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但从目前情况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尤其是社区全科医生,他们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有资料显示,由于长期以来对全科医学的偏见,我国全科医生或社区医生相对不足。在澳大利亚,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70名全科医生;英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63名全科医生;德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35名全科医生。据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介绍,目前我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186万人,而全科医师队伍还只是这庞大群体的―小部分。若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计算,全国5亿城市居民至少需要10万名全科医师。

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与国外全科医生有很大的差距,全科医生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孟群说,我国目前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不到4000人,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导致了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培训进展缓慢 按照卫生部规划目标,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大中城市的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蒋作君说,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过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学师资严重匮乏、社区护士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至少有60%~70%的社区医师尚未接受过培训,这将严重影响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为什么我国全科医师培训进展会如此缓慢呢?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认为,主要是全科医师的服务模式问题没有解决。

孟群指出,我国在校本科生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滞后。目前,全国99所高等医学院校中只有20多所开设了全科医学选修课,使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并且,由于教育培训经费严重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制定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使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人员在上岗、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卫生部在日前公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存在对城市杜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培养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高强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定要站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研究加强卫生人才建设问题,从人民群众最需要、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人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群众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队伍。

五个方面的对策

据了解,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卫生改革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国将采取五大对策与措施。

(1)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倾斜政策和相应支持,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制定本地区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等。

(2)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中央政府提供专项补助经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人员培训,包括部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培训标准制订和培训教材开发等项目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社区中医药人才培训等,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政策,完善制度,规范和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使用和管理。①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②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④在研究生学位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加全科医学专业,将全科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加以发展。

(4)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健全和完善城市杜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①高等医学教育。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主动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②岗位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对合格者发放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等。⑧毕业后医学教育。积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承担培训任务。④继续医学教育。有关部门要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等。⑤加强基层医疗服务队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规范诊疗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培训师资,建设基地,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在全国每个地、市遴选认定至少1~2个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建设一支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