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范例6篇

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1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39-06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ZHOU Xue-rong1,WU M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ng 210046,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value of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concluded that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ly seeing though the trend, correctly judging the reality, and scientifically predicting the future. The New Strategies for Global Health put forward that the 21st century is a century for mankind to pursue health; the putting forward of the concepts of “Chinese dream” and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 and national fitness, are policies making nationals strong and China powerful; uplifting national fitness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ctive response to the coming of the human health era, also the realistic need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fit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cy, socie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national fitness can promote political stability, consolidate the governing party’s status, boost social development,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oos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duce national burdens and increase national benefits, boos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national soft power, having important strategic value.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national fitness;national strategy

“国家战略是综合一国之力而行之方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1]。2014年10月,国务院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这是建国以来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明确将全民健身定性为国家战略,将全民健身战略从体育系统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民健身战略层次的一次跃升,其蕴含之意一定是重大且值得研究的。为此,刘永国[3]在2014年全民健身报告会上提出:“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要把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分析清楚、研究透彻。”刘鹏[1]在2015年全国群体育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全面理解和具体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全国体育工作者特别是群众体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入思考和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显然,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重视全民健身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把全民健身何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问题分析清、研究透。

1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

1.1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

20世纪末,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纽约,他们一致认为21世纪人类最需要健康[4]。如今,这一认识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199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全球健康发展政策――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该战略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全面阐述21世纪健康战略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成为指导国际、区域、国家健康行动的战略性文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使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这一指导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5]。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一项《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6]。这项《全球健康新战略》提出的背景源于《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该报告指出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非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发病和残疾,目前约占所有死亡的60%和全球疾病负担的47%,预计到2020年这些数字将分别上升至73%和60%,可见数字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而缺乏运动则是引起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全球健康新战略》强调:“身体活动是改善个人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一个基本手段,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相结合,将成为遏制非传染病增长威胁的有效战略。”因此,它“鼓励各国制定国家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鼓励身体活动以保护健康”,并建议“国家战略应包括与全球战略所包含的那些相类似的特定目的、目标和行动。最为重要的是实施行动计划所必需的要素,即国家身体活动准则”[6]。显然,21世纪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迫切、最重要的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将全民健身确立为国家战略,着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这本身也是对世界发展、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展的需要,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发展趋势准确判断所做出的积极应答,也是为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望、增强国家影响力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1.2 全民健身是强民之策和强国之基

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需要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也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体育是强民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强健体魄、振奋精神,促进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所产生的效益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强健体魄可有效开发人的智力与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耐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体力、智力支持;其二,体育培育的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等精神与品质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可见体育与中国梦实现高度相关,中国政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如总书记所阐述: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7]有高度才有远度,中国政府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体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回顾历史,古今中外世界强国崛起,其兴盛都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古希腊因有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大英帝国则以获得“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出生地”美誉而载入史册;超级大国美国则是后来居上,跃居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相反,国力衰败与体育衰败却是孪生兄弟,旧中国“东亚病夫”的耻辱给国人留下痛苦的记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历史启示:“没有体育甚至轻视体育,其民族不是衰老,就是丧失生命力。中国欲强,中华民族必须在体质上屹立于世”[8]。体育强是一个国家富强兴盛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体育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国兴体育兴,国败体育败。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是强民之策、强国之基。

1.3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国体育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迅即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提出新时期“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但全民健身无疑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部分。2015年《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群众体育工作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9]刘鹏[10]针对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特别做了阐释,指出“重中之重仍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是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走向强国以群体为本”的重要思想。无疑,将全民健身定位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及抓手的意义重大。首先,这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任何国家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都需要以发展全民体育为基石,一个全民体育薄弱国家是没有资格称之为体育强国的,体育强国须全民体育强,这是体育强国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其二,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方针的最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既定的体育发展方针,为人民健康服务、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我国发展体育的宗旨和任务,也是体育的本质追求。因此,体育发展坚持以群体为本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我国体育方针的必然需要。

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当前“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11]。如供需矛盾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投入总量不足,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能够提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较大差距;体育部门对群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均衡,重竞体轻群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不新、措施不实、人员不足、经费不够等方面;群众体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工作机制,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主导缺位或不到位,大群体的格局还没有真正落地。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和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环境尚未在大范围内形成,新机制有待建立[12]。全民健身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目的就是要着力加强体育强国的薄弱环节,改变全民健身落后的现状,给全民健身提档升级,加快全民健身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必然需要。

近10年我国体育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年增速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落后、差距很大。我国体育产业对GDP贡献率仅为0.56%,国家财政支出远远大于体育税收。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的税收贡献为90亿元左右,但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体育支出为272.49亿元,体育税收不足财政支出的1/3。2008年至2013年,国家财政对体育财政支出逐年增长,2013年国家对体育财政的支出较2008年增加了50%,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15]。究其原因,主要与全民健身直接相关,全民健身发展滞后导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动力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全民健身发展得好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一定比较高,而全民健身发展落后,体育产业一定是落后的。当今体育产业发展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体育产业分别占本国GDP的3%、2.85%、2.54%、2.00%、1.99%,与此相对应体育人口比例也大大高于一般国家,分别达到49%、43%、46%、48%[15]。而我国体育产业为GDP的0.56%,经常参与体育的人口比例仅为28%(全国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显然,体育产业发展必须依托全民健身发展,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在于全民健身的发展,全民健身发展水平决定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只有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愿意花钱买健康、愿意参与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发展才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活力。

全民健身间接、隐性的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降低医疗费用,二是提高生产力水平。首先,体育运动增进了健康,就可减少疾病,降低疾病费用,减轻国家负担。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状况,医疗费用的增长超出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给各国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也面临同样问题,每年卫生资源消耗高达6 100亿元,因疾病、伤病造成的损失约7 800亿元,合计14 000亿。而体育是疾病防治与干预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健康新战略》中体育被认为是非传染病(慢性病)的克星,在《加拿大体育》报告中,体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本最低的增进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的手段”。报告还指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每年将减少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10.3亿美元,减少结肠癌治疗M用40.7万美元,体育产生的隐性经济效益是巨大的[16]。其二,运动强健了体魄,就可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强社会生产力。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健康可使人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人的智力与体力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证明:“体育参与者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精力、耐力与决策能力。体育参与者的生产力高于非参与者平均水平的12.5%”[16]。显然,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GDP,但健康不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呵护培植,而体育是获取健康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手段。

从未来人类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民健身与经济发展关系也会日趋紧密。有未来学家预测,未来财富的五大趋势是――生命经济、永生经济、娱乐经济、人本经济、宇宙经济[17]。前4种经济都与人的生命健康、与全民健身高度关联。显然,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未来,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这既是发展体育产业根本之策,也是减低医疗费用,提高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为国减负增利目标的需要,同时全民健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值得开发与利用。因此,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4 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18]。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发展摆在国家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见平也强调其重要性,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9]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必定要繁荣、兴盛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全民健身是一项惠及全民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精神世界的文化活动。首先,全民健身高扬的是人文精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全民健身的经典口号,也是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健康为本,彰显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是全民健身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终极关怀的重要体现。其二,全民健身倡导的是科学精神。全民健身引导人们崇尚科学,摒弃落后与愚昧,帮助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延长人的生命。其三,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公平正义、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协作、志愿奉献、顽强拼搏、乐观进取、人与自然和谐等。因此,体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锤炼国民精神品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重要手段”[20]。体育精神更是获得了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的赞赏与高度评价,称其“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与发展的基本精神”[8]。显然,全民健身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过去由于受传统体育观影响,人们对全民健身价值认识肤浅,仅滞留在“健身”工具的层面,而缺乏从文化视角对其价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人类社会对体育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丰富的精神文化得到了深度挖掘与充分肯定,成为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如2007年欧盟首次发表《体育白皮书》,就全面阐述欧洲政府的体育观点,认定体育具有“培养积极向上的公民”“促进社会包容、整合与平等”“分享欧洲的价值观”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功能。英国认为“体育是突破社会壁垒的一个最佳方式,须充分发挥其潜力”;澳大利亚强调“体育有助于传播重要的澳大利亚价值:志愿服务、合作、领导力、团队合作、迎接挑战、战胜逆境、追求卓越。体育在构建健康社区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日本在2010年提出《体育立国战略》,其总体目标就是“确立新的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软实力阐释的最为到位的,是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他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21]我国2011 年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给予全民健身价值定位,“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更是对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专题阐述,“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软实力。通过体育促进并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2]。全民健身文化倡导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体育精神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普适性、永恒性,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可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文化价值功能,繁荣中华文化,优化国民精神品质,这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伟大世纪。全民健身事业关乎到人类发展、国家发展、体育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需要。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国之力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提档升级,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繁荣发展,使全民健身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得以充分释放,在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及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做出更大献。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 刘鹏. 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EB/OL]. [2015-12-20]. http:///zhengce/ con.

[3] 鲍婷. 促进全民健身 建设体育强国――2014 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发论坛暨全民健身优秀论文报告会综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15(3):3.

[4] 万承奎. 21世纪健康新概念[EB/OL]. [2015-12-20]. http:// /p-398101.

[5] 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p-554301.

[6] 全球健康新战略――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EB/OL]. [2015-12-20]. http:// /chinese/esa.

[7] 薛原. 建构体育发展大局观[N]. 人民日报,2014-01-10.

[8] 李力研. 野蛮与文明[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71-269.

[9] 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意见[EB/OL]. [2015-12-20]. http://.

[10] 刘鹏. 新周期体育强国的命题[EB/OL]. [2015-12-20]. http:///ty/2.

[11] 体育局长会刘鹏讲话解读:科学规划 改革创新 [EB/OL]. [2015-12-20]. http:// /n16/n.

[12] 刘鹏. 2014总局系统全民健身工作会上的讲话[EB/OL]. [2015-12-20]. http:///n16/n.

[13] 林祖华. 论民生的内涵和特点[J]. 理论与改革,2012(3):15.

[14] 刘鹏. 政策解读: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N]. 人民日报,2014-10-22.

[15]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EB/OL]. [2015-12-20]. http:///news/cha.

[16] 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C].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1998:34-37.

[17] 王小平. 第二次宣言[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5:576.

[18] 汪宗田.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 江汉大学学报,2014(1):6.

[19] 慎海雄. 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N]. 文汇报,2014-01-01.

[20] 刘鹏. 一项面向民生的体育健身工程[J]. 求实,2011(10):51.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2

【关键词】公共服务;全民健身;网络;体系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consul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content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network service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of jiangmen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construction part to alleviate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of fitness facilit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fitness funds invested by the single government invested gradually forme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o raise money, money is mainly used for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Basic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fitness system at all level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he overall shortage.

【Key words】Public service; National fitness; Network; System

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基本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1]。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服务体系构建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011-2015年)的主要创新措施,是推动全民健身体系健身的有效载体。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第一侨乡,2015年是江门市文化强市的启动年,全民健身日、百姓健康舞、全民健步走等带有侨文化的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侨都品牌,江门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依托全民健身,以“十分钟文化体育圈”与“周边三区四市”的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构建是地域体育发展的重点,群众参与锻炼和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人民群众体质不断增强。因此在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江门市全民健身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广东省全民健身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为全民健身实践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公共服务背景下江门市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光盘检索和查阅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通过江门市体育局群体科统计历史年鉴、江门市文化局、江门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收集了几年来江门市有关全民健身网络服务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而全面的文献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征求体育教育专家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服务网络构建的宝贵意见,发放专家问卷 20 份,收回20份,回收率100%。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可靠性,请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了检验,平均分值为9.2。对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的16―75岁市民抽取2060人,其中男1520人,女540人。

1.2.3 专家访谈法

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 5 位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江门市体育局群体处 5 位管理干部以及 4 个市(区)群体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1.2.4 数理统计法

数据资料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江门市全民健身及服务现状

2.1.1 对体育健身服务的基本需求为了详尽了解江门市市民对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在进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江门市三区四市的市民进行了调查( 表 1 )。

从表1可以看出,有38.3%的人主要以自己练习为主,有33.7%的人主要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社会体育协会组织、参加网络自发的分别仅占1.4%、0.9%。这说明,目前江门市多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并存,并被群众广泛接受,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的局面。

从排第一位的统计结果来看,江门市群众体育活动的主流形式是个人自发的体育活动与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相交融,而带有较高消费性质的体育活动形式还不被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同时“家庭体育”的建设需要加强。

2.1.2 江门市民在全民健身人群中,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占31.6%,没有指导的占49.6%,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占5.6%。这说明江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还比较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重要人力基础,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物质体系保障。

2.1.3 江门市民在全民健身中获取体育信息途径的百分比(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江门市民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书刊、报纸,电视(DVD,录像)、广播,分别占14%,57.6%,从不关注体育信息的占11.5%。这说明江门市民对建设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较关注,构建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是江门市民的希望。

2.1.4 江门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目的(图2)及运动场所(表3)

从图2可以看出,江门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及消遣娱乐,分别占38.3%、19.5%。从表3可以看出,江门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体育馆及健身路径,分别占31%、18.2%。这说明自从国家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江门市民与其他民众一样,体育健身的理念得到提升,对体育健身的服务质量、终身体育观念得到加强。

3 江门市全民健身体育服务网络构件的确定

江门市全民健身网络服务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主要在政府公共服务的背景下,以“服务”为主线,贯穿整个全民健身体系的主干,以此衍生出以政府部门主导的管理网络,主要制定政策、法规、购买政府公共服务,同时起到监督、策划、协调服务体系。以社会社团、体育协会组织、群体组织为主的实施网络服务体系组织。以协调市民与公共体育资源管理者合作交流服务的协调网络服务系统。以指导市民健身的社会指导员为主的人才网络系统。以及运营管理、接受投诉的监督系统。以保证市民全民健身体系顺利进行、制定运动处方的卫生服务系统,以互联网+为主知识更新、系统服务、系统检修、全民体侧为主的科技创新系统(图3)。

3.1 构建江门市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依据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及正在研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整体工作方案,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事关系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和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2 江门市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构建

在进行专家访谈和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江门市地域性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了江门市全民健身网络服务组织管理的结构图(图4)。

在调查中,93.6%的江门市民认为,政府领导部门的管理是必要的。政府领导部门在全民健身体系中起着组织、协调、监督作用,同时也是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实施者。没有政府领导部门的管理、支持、监督及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开展全民健身就难以得到保障。政府领导机构在构建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要加强体育工作机构建设,把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完善体育组织建设,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基层体育站点,要加强协调联动,强化监督检查,悉心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各社团、社会组织、各运动项目协会及卫生监督部门在政府领导部门的指引下,成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下设三个小组,分别负责研究和拟定江门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配合政府、各项目协会、各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研制每位市民的运动处方、运动后的身体监测、体育健康知识宣传等。根据文献资料、调查统计和专家咨询结果,江门市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构建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因素。我们据此构建了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的内容框架结构图(图5)。

3.3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的场地设施体系

利用和创造良好的健身设施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措施之一。抓好公 益金援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需求把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在全国探索示范性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作为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 4 种基本模式,这 4 种模式使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体育健身设施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格局已经显现出来。同时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民健身工程开始由城市社区向农村乡镇、村庄扩展。

4 结论与建议

1)构建江门市全民健身的网络服务体系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及正在研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整体工作方案等政策法规。2)江门市全民健身的网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健身导航、健身活动、健康组织、健身场地、健康知识的宣传、体质监测、监督管理。3)政府领导部门在构建市民全民健身网络服务体系中期主导作用。4)建议政府领导部门更加重视全民健身的网络服务的各项工作,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霍兴彦,林元华.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组织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4).

[2]平杰,郭修金.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3]任春香,李红卫.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05).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3

摘 要 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民健身运动与田径运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高校就要对根据全民健身提出的要求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为其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后备人才和资源。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田径运动 教学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与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的伟大实践当中,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无疑是提供一个发展的大好契机。田径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田径项目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因此,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高校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促使高校要根据全民健身运动的特点和需要来改革田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全民健身服务。

二、田径健身的优越性

(一)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项目有四十多项,国际田联承认的田径世界纪录有六十多项。作为锻炼身体的练习方法则更多。如:散步、慢跑、掷垒球,各种跳跃练习,跨越障碍等等。其中仅跑步一项就有几十种锻炼方法。比如:慢跑、快跑、加速跑、变速跑、行进间跑、让距跑、追逐跑、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定时跑、越野跑、接力跑、往返跑、蛇形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锻炼项目多,选择余地大,这就能够吸引众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青少年可选择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接力比赛等运动较为剧烈、精彩刺激、趣味性浓的项目。老年人和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选用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康长跑等活动。

(二)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适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特别是部分不发达地区缺少正规的训练和比赛场馆,设施缺乏。在这些地区,大部分运动项目如果缺少最基本的器材和场地,就无法开展。如:参加排球运动锻炼最少应该有一个球,参加乒乓球运动要有球、球拍、球台。在这种情况下,田径运动锻炼在简易条件下就可以开展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有一块长十米的空地就可以进行二十五米往返跑、迎面接力跑、加速跑。在小路上能练长跑;在公园内可以散步;石块可用来练投掷;有一个沙坑就能做跳跃练习;草原上的牧童跳越羊圈、栅栏进行“跨栏”比赛;远洋舰上的官兵推掷炮弹壳;工厂的工人投掷铁锤,进行“投掷”比赛等等。总之,可利用的场地、器材随处可寻。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学校、机关、工厂、农村、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三)田径运动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

在田径健身运动中,不需要特殊的运动技艺的训练,只需要发挥身体的运动系统的功能即可。经常参加田径健身活动,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在进行跳、跃等田径项目时,还可以增强骨骼的硬度,促进骨质增长;同时肌肉作用于骨关节,有利于增强关节的固定作用,减少关节损伤。因此,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

三、田径教学的改革和调整

(一)加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力度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以全民健身理念为发展导向,用以引领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使得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取向、目标定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高校田径教学传统的内容体系具有明显的单一性与狭隘性,即过于注重对学生田径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大多在强迫意识的高压下,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因而教学效果较为低下。因此,依据全民健身理念,对高校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整合,使之成为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系,是高校田径教学走出困境,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全民健身运动强调对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旨在于形成持久性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的实践中去,因此,其自身的体育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参与行为的成效。这对于高校田径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对其自身田径理论与技能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田径教学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促进其适应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宗旨,通过对自身教学体系的重组与优化,使之形成科学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为学生田径技能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4

关键词:锅庄舞全民健身经济因素 职称论文

锅庄舞作为一项具备强身健体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些年逐渐受到更多的追捧,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前提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经济方面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在经济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锅庄舞在人们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的基础上被推崇。

在先进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休闲时间的增多是人们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的良好催化剂。社会中大的企业由于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因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有了很大的物质性的保障;工时制度的变革,依赖于现代工业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社会公众的休闲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跟上大自然的周期和规律是建立在现代化企业所提供的现代生活设施的基础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必然发生着很大的改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底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有高层次需求的追求。但是,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双刃剑”的效果,在经济飞速增长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文明病”的蔓延,让人们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且逐渐明白了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如此一来,由于藏族锅庄舞的不少特性都和社会公众锻炼身心的意识和目的有着诸多的契合,因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2.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锅庄舞成为了良好选择。

中国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范说明。确实,如果物质生活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那么精神生活的追求只能是一种空想。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意义上的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背景下使得身体健康的意识被广泛传播,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

迄今为止,人类已从木棒、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子时代进入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时代。人们使用的劳动工具的不同也就映衬着时代的不同,人们的身心健康指数必然也存在着差别。在高强度以及纯体力的劳动时代下,肢体的疲劳才是对人们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最大因素,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就可以使其很快恢复。而在机械化的劳动密集型的时代,社会分工的日益详细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乏味和单调而产生局部性的疲劳。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的增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高级神经系统的疲劳。所以,在劳动方式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舒缓身心、放松压力、强身健体成为人们追求卓越的精神生活的主要目标之一。而锅庄舞所具备的良好特性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为人们派遣压力,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促使人们追求良好品质生活的媒介事实。

3.在民族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锅庄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度假以及旅游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所喜爱的放松身心的方式,随之而带来旅游业的大发展。而民族地区以此为契机,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业使我们全都全球化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演绎着我们自己设定好的剧目和生活。”由此可见,在旅游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民族文化逐步变成社会中的商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锅庄舞也没有成为例外。为了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游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满足诸多游客为了体验民族风情的心理特征,很多民族旅游景点所推出的旅游观光项目包括民族古乐、民族舞蹈以及民族娱乐等。而锅庄舞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被千千万万的游客所宣传,逐渐成为旅游活动中的必备娱乐因素之一,这中社会基础是锅庄舞成为一项大众性的健身活动的重要催化剂。

因此,锅庄舞成为一项被广大群众所推崇的大众健身运动,究其原因,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也促进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因此锅庄舞被推崇、被选择。而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锅庄舞被广泛传播。锅庄舞在流传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使其长久存在并被广泛应用于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最重要原因。

注释:

1 《管子·牧民》。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5

关键词:谁是球王;足球;预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8日

一项赛事成功开展的背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同样,成功的赛事举办也少不了赛事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特点,结合这两点,对“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的举办进行理论浅层面的讨论,根据背景资料分析,试得出“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的预期效益。

一、“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背景探析

(一)“谁是球王”――乒乓球、羽毛球的成功开展。“谁是球王”系列赛自开播以来,因其“接地气、贴民心、冠军梦”,大受民间乒乓球、羽毛球爱好者的拥护与好评。前两季争霸赛的成功开展,为业余选手搭建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展示了选手风采,传播了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无形中,吹响了了第三季“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筹备、开展的号角。

(二)根据现阶段国内足球发展背景,敲定足球项目。现阶段,国内足球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恰逢世界杯年,为普及足球运动,引导大众关注足球、参与足球,第三季比赛敲定足球比赛项目顺应现实情况。足球项目的敲定也在另一方面体现了足球运动的全民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也将开启全民足球运动新的篇章。

二、“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新特色

(一)开启群众体育路线模式新篇章。作为前两季“谁是球王”争霸赛的延续,第三季将继续围绕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体育的理念进行打造。刚刚结束的世界杯给足球带来了极高的热度和影响力,当下举办“谁是球王”足球赛事,显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民众对于足球运动的关注,有利于中国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赛制引人关注。据足协官方公告,此次争霸赛采取五人制形式,比赛规则与正式五人制足球赛大致相同,但不同于单人项目,此次赛事仅按年龄段划分“娃娃组”、“青少年组”和“社会组”。值得关注的是娃娃组的开设,必将吸引众多儿童眼球,将为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电视媒体全方位跟踪报道。从第一季“谁是球王”乒乓球民间争霸赛开始,各地在选拔赛中对节目播出报道给予了有力支持。据央视官方公告:本次赛事除CCTV5、CCTV5+两个频道转播海选赛和大区赛之外,CCTV1综合频道将直播最终总决赛。据公告得知,央视、各地新闻媒体将全面利用媒体平台,打造选手和观众的互动平台,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群众体育选拔活动。

三、“谁是球王――足球”开展预期效益分析

“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有机集合,无形中拓宽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面。这种无形的结合,在前两季的比赛中,已取得丰硕成果,对于即将开始的“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它的开展势必带来更深层次的效益。

(一)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赛事开展的预期效益。“谁是球王”赛事的开展一方面活跃了体育消费、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广告等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对于赞助商来说,通过对该赛事进行赞助,无形中扩大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自身经济价值在赞助过程中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对于活跃体育市场、赞助商来说,“谁是球王――足球”民间争霸赛的经济效益愈发明显。

(二)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赛事开展的预期效益。前两季争霸赛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群众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热潮。这股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在一定层面上提高了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相信“谁是球王”第三季势必有力推动足球运动在全民中的开展,势必拓宽群众健身路径,,也势必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三)从体育竞赛效益角度看赛事开展的预期效益。在前两赛季的比赛中,赛事不仅得到了国内乒乓球、羽毛球爱好者的热捧,同时还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球迷的关注,相信这对于第三季的比赛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相信第三季赛事的成功开展对于一直处于落寞状况的足球来说,应该不失为一个有力的促进。同时,国内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此次赛事相信会对群众足球运动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国内足球运动夯实了基础。

四、结语

本文结合前两季“谁是球王”民间争霸赛的成功举办,对第三季足球篇开展的背景、特点及预期效益进行了相关阐述,但这种阐述仅局限于理论意义下,仅通过理论论证第三季足球篇,在开展背景、特点及预期效益方面做出浅层次的表述。后续赛事效益的评判仍需进一步的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1]曾藕元,唐东阳.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

[2]宋颖,于瑞东.民间争霸赛“谁是球王”开展意义的研究[J].综述,2014.18.

全民健身背景范文6

>> 论奥运经济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的提高高校效益问题探讨 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管理探析 论体育产业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 产业化背景下虚拟住宅企业构建研究 产业化背景下商业电影概念辨析 产业化背景下的文学网站景观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探析 高校体育设施产业化经营探索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模式 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甘肃民间美术的产业化策略研究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产业化策略 基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产业化研究 探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中的信息产品责任探析 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研究 公益事业和产业化:高校体育产业属性再商榷 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安全保卫机制探析 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寝室管理途径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这是高校体育首先要满足的对象,也是其主要职能。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增强体质,为以后从事各种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从参与体育活动中深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及功能决定了高校体育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遵循高校体育设置的初衷,一切的体育资源当且仅当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广大师生日常运动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营利性经营。比如,高校体育设施(如场地等)对外租赁的时间安排不能与正常的体育授课时间相冲突;开发体育表演项目要保证不占用学生正常学习时间、不损害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规定的培养方案。

(2)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这是高校体育产业应承担的自我发展社会责任(高校体育资产的数据)。

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满足高校教育和学生、教职员工的生活需求。而将高校体育产业化,一方面是为了推动高校体育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其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实现其社会职能。以产业化实现营利并非其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并实现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主要实行的公力办学的体制,绝大部分普通高校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日常运营的,正基于此,包括体育资产在内的绝大部分高校资产都可以视为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高校体育之所以要实行产业化改革,其基本目的之一也是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高校体育产业经济性质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获利性经营是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合理方式。高校体育产业的获利性经营可以补足国家财政拨款对其投入的不足,而且可以为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高校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运营机制,防范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利用国有资产充实自己的腰包,甚至掏空国有资产。

(3)高校体育产业要承担体育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

高校体育产业对促进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由高校自身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性质所决定的。高等学校在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明、引导时代潮流等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高校体育在产业化过程中也具有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其自身的社会性质和角色以及自身的优势条件决定了其必须主动为社会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而言,高校体育产业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文化特长,融入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之中,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协助、参与当地政府、社区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丰富所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从而为提高学校周围居民的健康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社会适当开放高校的体育资源。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很多高校体育资源的承载力都大于本校师生的需求,这也为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化和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具体而言,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健康需要,为所在社区居民的健康体育活动提供根据地和大本营;可以在校园内建造一定数量的老年体育设施,为社区老年人的晚年保健提供便利条件,丰富其晚年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运动指导员。高校体育人才资源丰富,据统计,如表1:

“社会体育指导员担负着直接组织和经常带领群众开展健身活动、传授锻炼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引导群众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和健身投资等重要职责。”李小燕.发挥高校优势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34-136.发展全民健身是国家的体育国策,如何实现全民参与,保障基础设施的投入很重要,但体育教育的投入亦不可忽视。我们不仅要倡导广泛参与,更要倡导科学健身。高校聚集着丰富的体育人才资源,为社会体育发展培养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才、提供科学的指导,这些都应是高校体育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4)高校体育产业要承担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体育产业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责任是其“对环境和资源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受益人所负担的一项责任”。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03.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早期,高校大都选址在城市的市中心或其他繁华地区,同时高校包括体育设施又具有占地量大的特点,其每一个建筑的建成都伴随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对日常生活环境的一种干扰,是对人们享受自然环境的一种限制。在日益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高校体育事业进行产业化要坚决避免以前走过的以损害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路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校体育设施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城市再行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以兴建新的大众健身场所,以达到节省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相关部门所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布的数据: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 不含港澳台地区) 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规模,如表2。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已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展开,参考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通知》,.我们可以预计的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项指标都将会有一个巨大变化,但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人均拥有的资源量仍将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而体育设施建设与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是相矛盾的,如何将现有的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高校体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也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3 结 论

高校体育具有其特殊属性, 在产业化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发展产业经济的思维进行指导,更不能纯粹照搬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沿理论对其予以匡正。在高校体育实行产业化改革过程中,利润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经常处于深沉的张力之中,如何使二者在相互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其各自效能的最大化,使高校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冲突得以解决,最终在目标上达致一种均衡状态,这是继续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改革进程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高校体育产业只有承担起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科研教学、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社会责任,将对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功利性认识转变到产业化的事业性认识上来,积极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建设,才能做到“超越时代和超脱社会,寻得一份内心的欣慰和安宁”。黄璐,杨淼,兰健,尹景瑞,付小春,李智,郭超.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社会责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1):138. 参考文献:

[1]何艳群,周毅敏.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71.

[2]黄璐,杨淼,兰健,尹景瑞,付小春,李智,郭超.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社会责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1):137.

[3]唐景丽,田兆峰,马骊.对高校体育产业化负面效应的分析及对策研究[C].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200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