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重要性范例6篇

节约资源重要性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1

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和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2

今天这个启动仪式,是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其目的就是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扎实有效的节能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贯彻落实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关精神,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主要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资源节约的认识,增强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必然要求。”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当前存在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严重问题,提出要“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五个统筹”的一切,号召全党全国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

首先,搞好资源节约工作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防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工业强市,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利润79.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分别增长45.1%和2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达到0.8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5.98%,节约能源87.7万吨标准煤,重点考核的23项单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70%;推广散装水泥500万吨;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5.06%;万元产值取水量15.07立方米,同比降低37.83%,实现节约价值10.2亿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99%。环保产品形成五大门类。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了济钢、炼油、山水等一大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企业,在推进我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资源、能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能耗比先进水平高40%;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的能耗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能耗偏高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突破**工业,发展省会经济,对开展资源节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做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我市工业生产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造成三废排放量巨大,**年全市年产生固体废物716万吨,排放废气近1000亿标准立方米,废水5000万吨,一些危害性较大的工业废渣缺乏有效利用,大量的废气废水利用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压力巨大。从我们的发展规划看,冶金、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发展也将相应的增加工业三废的产生量,预计2010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可达到900万吨以上。要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实现本世纪前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解决因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的状况。

第三、搞好资源节约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根据市政府的要求,我们政治研究制定**市2010年怀疑发展纲要,实施“65111”工程,即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00家,其中过10企业100家,过百元企业达到10家;年实现利税过亿元企业100家;创建100个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工业布局集中建设“一带三区”,即:东部产业带、西部工业区、黄河以北工业区和二环路以内工业区。2010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实施钢铁、汽车、石化化纤、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链。创造条件培育机械装备、食品医药两大产业群。到2010年,四大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6%以上。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大局看,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要有坚实的资源保障基础,而目前资源的瓶颈约束却越来越明显。去年,我国石油进口已经达到1.23亿吨,国内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从我市当前情况看,煤电油运水的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耗煤炭1230多万吨,而我市煤炭产量为444万吨,仅为用量的三分之一;石油、铁矿石等基本依靠外购;生产电力74.5亿千瓦时,仅为全市用电量的56%。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情况看,我市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后备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73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我市的煤矿按照现在的开采规模,30年后多数矿井将因资源枯竭而报废。如果不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以现在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实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将需要煤炭2500万吨以上,石油800万吨,电力300多亿千瓦时,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

分析我市的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资源节约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先进经验,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破解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二、广泛发动,全面落实,切实提高宣传效果

今年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家、省市节能宣传周的部署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动员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学校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等“五节”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性节约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学校,形成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宣传先进企业、个人在节约资源方面的典型经验,曝光和处罚严重浪费资源的行为,形成强大的节能宣传声势,使节能宣传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真正取得提高节能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效果,达到提高用能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全民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

一是搞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宣传,推动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能源占全市的70%以上,是能源、资源的消费的主体,也是节约资源的工作重点。广大企业要发挥自己在修辞学方面的优势,通过张贴资源节约条幅、印发企业资源知识的宣传单、在职工中开展“我为节约资源献计献策”活动和资源节约知识竞赛,对员工进行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的培训,开展创建节约型车间、班组活动等,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节约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是要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广泛宣传,推行政府带头节能。**是省会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比较多,他们在电力、水资源消耗方面占有较大比重。搞好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节能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消耗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机关节能,带动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源节约宣传应当通过机关宣传栏、座谈会、形势报告会、节约手册等方式,宣传我国及我市面临的能源形势和环境状况,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做到随手关灯关水,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7—28度,减少空调、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设备的待机时间,鼓励大家开展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文具,纸张正反面使用等。

三是向广大学生开展节约资源宣传,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和社会的节约。要在中小学、大专院校开展“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主题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影响父母等家庭成员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

四是资源节约宣传要进入社区,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重点是宣传日常节能节水知识、小窍门,科学使用家用电器,合理降低能源消耗。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3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要:建设节约型学校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校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其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硬件设备节能环保功能的强化,建设绿色高校。再者,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其包含着思想观念的传承和对硬件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建设节约型学校的任务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这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必须通过全体师生职工的积极参与、努力坚持、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关键词 :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36-03

在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一就是资源短缺。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重视的资源问题逐渐演变为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危机。因此,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形态取向理念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从一个资源大国渐渐地成为了资源消耗大国,发展消耗了资源,资源短缺又制约了发展,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就此形势展开了深入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在当代社会的确实表现。

作为社会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资源自当承担起节约、节俭的责任,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自然离不开节约型学校的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是高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投送21世纪新型合格人才,践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求。

一、节约型校园的含义和建设节约型高校的要求

在创建节约型高校的过程中,要做到以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的节约型管理运行制度为手段,以培养具有节俭品德的高素质、高素养合格高级专业人才为工具,落实各项节约资源举措,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创建节约文化,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气,进而达到创建节约型、绿色型高校的目的。此“节约”二字主要有两个释义:一是资源的节约,即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做到不铺张、不奢侈、不浪费,爱护资源,珍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以谋求节约资源和发展的双赢。二是对节约意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以及节约习惯的培养,即树立节约荣辱观,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形成节约新风气。这样,节约型高校的建设才能有内在的动力,才能长久地进行下去。

建设节约型校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校园软件和硬件的建设。硬件建设包括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用于教学和科研及师生生活所需的各项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包括节约理念、节约机制、节约思想、节约意识等有关节约文化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过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的方针,即两手抓的方针,而且,两手都要硬。我们要坚持两抓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建设节约型高校中来。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为了让全体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对硬件设施节能环保功能的强化,构建绿色生态校园,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首要任务。以以人为本、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标志的绿色校园符合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举措,应当作为落实建设节约型学校政策的又一重点。现今环境恶化,资源消耗日益增长,人口密集的高校成为一大资源消耗重地,浪费现象经常发生。水龙头没拧紧、冲厕用水不合理造成的水资源流失浪费,教室、楼道照明灯应用不合理造成电资源浪费,食堂剩饭剩菜造成的粮食浪费,教室中纸张的浪费等等都有悖于节约型高校建设的目的,必须着手加大力度整治,将节能环保、建设节约型学校提到日程上来。首先,设计并安装上节能环保设备,动用科技手段加大力度对校园中因设备老化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行及时的更新,应用节能低耗照明设备,为建设节约型高校做铺垫。再有,加强学校管理,对校园中存在的浪费水、电资源,浪费纸张、粮食资源的情况进行整治,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环境。大力开展节约文化活动,增强节约意识,提高节约素养,培养节约习惯,普及节约常识。

创建节约型高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它的实现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让节约型高校长期持续发展。而可持续性包含思想观念的传承和对硬件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从中可看出,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仅需要硬件的建设,更需要意识、思想、制度等精神层面的文化来维持其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学校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利用、优化环境、生态文明联系密切,追究创建生态节约型高校的根本是为社会培养、投送高素质人才。要把创建节约型绿色生态高校工作做好,就必须把节约资源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传达到校园建设的每个管理层面,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行为,落实并贯彻到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设施建设的每个细节。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随时随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对全体师生进行督促检查,宣传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全体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借此监督机制,使教师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成立专人节约知识、文化教师组,给学生授予节约常识,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加强勤俭节约意识,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学生从自己做起,用行动影响他人。全体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出表率,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将节约意识传出校园影响社会人士,借此达到创建节约型高校、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准则

对学生来说,校园是展现自己的舞台,是让自己成长的跳板,是自己另一个温暖的家;对老师来说,校园是工作的地方,是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是自己收获桃李的园地;对学校来说校园就是脸面,是直观的学校形象。因此建设好校园是全体师生领导人的共同的愿望。而一所学校的建立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造、装饰、美化、园林化等多项工程,所以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从建校初期开始,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建校环节中去。创建节约型校园有如下几条准则须遵守:

一是保护环境不被破坏,节省资源。创建节约型校园不但需要科学选择,而且思想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创建节约型高校伊始至整个过程中,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意识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作为指导方针,坚持以化解资源与发展的矛盾为目的,将节约资源与高速发展结合起来。要做到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使得发展不再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反过来,因为科学飞速发展,高科技更加节约资源,更加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达到资源节约和科学发展的新双赢,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继承和创新统一,互不相悖。一所好的高校的形成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下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办学目的、培养方式、校园风格、环境特色。这些经过历史积淀的精神物质是珍贵的。所以,创建节约型校园不是一股脑的除旧立新,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再大胆进行创新,彰显新时代新精神。这种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才是最科学、和谐的发展。

三是节约资源与安全相统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每一名学生都可能在未来创造巨大的价值,而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学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节约资源偷省材料,造成人员的伤害,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纵观考虑地上结构与地下建筑,设计合理,设备、设施安排妥当、科学,还要建立突发事件应用机制、结构、建筑。创建节约型校园是为了给师生更好的生活,所以,整个校园要做到既符合了节省资源的主题,又安全可靠,设施合理美观,充满青春与活力。

三、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具体措施

建设节约型学校的任务是繁重、长期、艰巨的,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参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小事上的节约意识和对高校节约型的建设意识,才能逐渐地在高校中将节约的风气带动、流行起来,才能在未来将建设节约型高校的任务圆满地完成。所以,要想实现建设节约型高校的美好愿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任何一项举措在第一次实行时都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专人去克服与解决,不能简单地因为一点困难和问题的产生就随便否决,这种行为是鲁莽的,也是不明智的。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否与领导对这件的事的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有直接关系,究竟要不要实行或者是要不要终止这个决策,其决定权在领导手里,所以只要领导重视起来,上述情况就会很难发生。在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初期,创建节约型高校建设领导小组,可以直接由校长或主要的学校领导人任组长,下属成立专人小组研究讨论,并且设立节约型高效建设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全面动员,分工明确;还得成立监督办公室,及时发现问题并讨论修正路线,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下,节约型校园的建成将不会久远。

第二,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工作,加强节约意识。当今校园浪费资源已成恶习,大肆盛行,原因在于节约意识淡薄,没有继承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传统美德。在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初期,对校园的维护、利用和校园管理方面的宣传要加强力度,而且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员工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对节约型高校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建设节约型高校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不仅仅只需要建设,还需要长期的维护,全体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对节约型高校的建设和维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宣传时,要动员全体师生并号召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明确全体师生及员工在创建节约型高校中所担负的光荣任务和当今的义务。在创建过程中积极创建节约文化,营造节约气氛。在宣传过程中可以大力借助校报、校园网、广播台、橱窗、专栏、横幅、专栏等学校传媒工具,大力度的对全体在校师生及员工宣传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要性、时代性、紧迫性、必要性。通过大力宣传普及节约基本常识,积极营造节约氛围,培养节约习惯,由此形成节俭和节约的校风。

第三,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工程,在探索中完善,在寻找中发展,在摸索中成长,由此探索出的节约型高校建设才具有可行性。

首先,制度是前提和根本,管理是制度的实施和实现。在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最大的浪费就是由决策的失误造成盲目的建设和重复的建设,有时因此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所以创建节约型高校要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坚持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制度就要求分明的奖罚制度,正确、果断的决策,明确的责任人负责,最大程度地鼓舞激励人的才智和创新精神。领导是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第一负责人,对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全面领导、全面策划、全面组织、全面指挥和总监的责任,只有领导在全过程积极认真地负责,那么创建节约型高校才有可能进行得好。

其次,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真感情的投人,民主,实诚,自主管理。也只有将明确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使建立的健全的制度不流于形式和成为口头谈而虚与实现。所以,人在整个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谁能合理、科学的运用科学技术,就能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在创建节约型高校的过程中,注重人才的使用和高科技的运用,倡导人们为建设节约型高校提出自己的建议,发表意见,使得节约型高校建设快速、高效地进行下去。

再次,协调避免浪费和提高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通常以避免浪费来显示节约。这种意识是正确的,但是也是有局限的,节约不光体现在避免浪费上,提高工程效率,保证质量也是一种隐性节约。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整合并统筹各种各类资源,发掘资源使用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人的工作效率,将避免浪费和提高效率的观念渗透进创建节约型高校的整个过程中。

节约型高校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繁冗、长期而又系统的全方位工程,它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它的建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高校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在发展中节约资源,而发展又能为节约资源提供技术保证,达到了节约与发展的双赢。以节约型高校为点,以点带面,通过创建节约型高校来带动创建节约型社会,将节约资源的习惯由高校延展至社会,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国乃至全人类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夏祖国,高庆龙,吴燕华,夏飞.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节俭型环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举措[J].价值工程,2012(6):196~197.

〔2〕杨旻.节约型校园建设视野下的高校后勤改革——以中山大学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2):92~94.

〔3〕谭洪卫.管理节能、科技节能、行为节能——《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解读[J].建设科技,2008(15):22~25.

〔4〕余翰武,赵文武,隆万容.资源节约型校园规划的有益尝试——以湖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7~259.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4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期和转型期的关键时刻,中央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符合我国国情。全市上下必需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基于我市市情的迫切选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肯定要求,保证经济平安的重大举措。

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特殊市情所决定的肯定选择。市区域范围偏小,3人均占有水资源2323m3居全省倒数第二。资源总量有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7亩,低于世界公认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43亩的53.8%。市也是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乡村,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5.3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2323m3居全省倒数第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水资源、电力、煤炭、矿产、林业等资源也很紧张。这样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必需走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市作为省典型的工业乡村,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水泥为主的大型工业企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排放的废弃物又给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近年来,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广先进技术、资源节约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总体上,市资源短缺和浪费状况仍然严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殊途同归。

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市正处于工业加速发展期,也处在资源高需求、高消耗期。推进工业500亿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和乡村化将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能。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到维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和永续利用资源,既是当前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节约意识,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㈡总体目标今明两年力争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六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政府机关综合节约率达到5%全市万元GDP能耗指标降低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年底,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机制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的相关制度和规范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节约综合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电、土地、煤、油及各种矿产等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节约意识和措施明显增强;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主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点工作

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

全市各级机关要全面树立节约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好表率,带头厉行节约。机关工作人员要立足本职,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的良好习惯,机关内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强化照明节电。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禁跑冒滴漏。努力节约办公支出,减少办公耗材使用量。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提倡节约用纸,文档双面打印,双面印刷。积极推进公务用车节油,降低燃油消耗。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倡集中乘车。

切实规范公务行为,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控制各种会议、大型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严禁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努力减少节日和庆典用品的一次耗费。

各级机关要树立节约意识,把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节约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任务,确保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实效。

㈡积极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企业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任务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经常性节能示范活动,全力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工作,逐步建立节能技术体系。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能耗3000吨规范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制定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目标及节能措施,加强跟踪指导,检查落实能耗限额和能耗定额执行情况。鼓励支持企业增加节能投入,实施一批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支持冶炼节能降耗的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开发,引导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蓄冷、蓄热等节电技术和产品,淘汰低效风机、电机等落后设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生产本钱。

2积极引导民用节能。组织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开展节能检测、节能建筑认定,规范参与建筑节能工程项目各方主体的行为。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先进技术和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工程。

3积极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省柴节煤灶,城镇推广太阳能利用和高效节电照明产品。

㈢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切实降低水资源消耗

1提高农业用水节水效率。从优化配置水源、提高输配水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三个环节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引进节水型栽培、灌溉先进技术和设施,有效控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维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2推进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电力、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八个行业,推进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和推广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回用水系统和蒸汽冷凝水回用技术等一系列节水技术和工艺,发展推广高效换热技术和设备。重点实施废水循环利用和沉淀物回收利用深加工项目及钢轧水的循环利用项目。

3加强城镇生活节水。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加快乡村供水和污水处置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阶梯水价。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逐步减少草坪配置比例,不时提高以大规格乔木、亚乔木和灌木等为主的造林绿化比例,推行绿地中水灌溉。整合分散的小规模洗车点,改变激进洗车方式。运用价格杠杆,加大对桑拿、洗车等特殊行业的节水力度。

4加快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加强对地下水源的维护,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关闭自备水源的实施计划,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质性缺水。

㈣大力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减少原材料消耗。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规范和资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资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延长资料使用寿命、节约包装使用资料。

积极推进墙体资料的革新应用,加快新型墙材生产,重点利用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生产新型墙材。加大粘土实心砖转换的改造力度,要按照《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资料条例》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乡村规划区范围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通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我市乡村规划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墙体资料革新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促进墙材革新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推广散装水泥,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设施设备能力和技术,不时提高重点工程使用散装水泥的比例,提倡重点工程使用散装水泥。加强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

实行严格的土地维护制度,推进节约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建立合理调整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秩序的工作机制。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严格维护耕地。进一步完善地价管理体系,平衡土地供求关系,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土地收购贮藏和闲置地的退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㈤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1推进废物综合利用。以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率为目标,提高冶金、电力、建材、轻纺等废弃物发生量大的重点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开展粉煤灰、煤矸石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至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2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微循环和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规划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规范废旧物资经营与加工利用,规划支持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管理,促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可再生资源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日常工作,充分发挥会员的积极性、发明性和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协会的发展及我市的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3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工程,推广畜禽废弃物治理、沼气开发利用技术,鼓励发展有机肥。组织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等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

㈥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全面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指导和管理,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导企业重视清洁生产,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继续抓好清洁生产队伍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等工作。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优化生产工艺,科学核定原材物料消耗规范,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原材物料的消耗和废物的产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以抓好资源开采,资源消耗环节为重点,大力提高资源采收效率。要以抓好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废弃物发生环节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从投资、价格、资金、技术方面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四、政策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联动协调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订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指导和推动全市资源节约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明确考核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位领导干部负责资源节约工作,把资源节约工作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㈡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制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十一五”规划。组织制定《市“十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二是加大政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持力度。项目审批上把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和技术改建投资重点领域,对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与资金补助和贴息贷款支持。

㈢强化法规管理,做好节能监察和监测工作

贯彻落实《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研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对年耗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对用能严重超标的单位,要依法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

㈣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节约

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一是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市工业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技术,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二是推广节电、节水、支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结水回用、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及拖动系统调速和建筑节能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

一是通过深化政府推销制度改革,建立政府机构节能机制。市经贸委要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环保、农业、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节能实施方案以及能耗、水耗定额,将节能节水产品纳入政府推销目录,建议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

二是落实鼓励政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年根据财力多少,由政府决定予以安排资金,对进行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给予补助或贴息支持,支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工作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资源节约资金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企业节能降耗生产。

三是建立资源节约监察监督机制。加大对节能监测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监测能力和水平,依法开展节能监测,促进节能工作。

四是完善资源节约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自觉节约资源。

五是发挥土地、矿权有偿使用机制作用。全面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大力培育和不时规范矿权市场,逐步建立矿权竞价授予、资源市场配置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计划,强化对资源节约的硬约束。

六是建立资源节约奖惩机制。要制定奖惩政策,对节约效果显著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由政府给予惩处、奖励,对浪费严重的要给予批评和依法制裁。要对在节能或者节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办奖励。

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资源 节约 标准化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我国发展理念和治国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逐步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的13.6%。我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资源的稀缺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不仅仅是资源节约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1、资源的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的不足与资源需求的巨大并存、资源使用的不科学与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并存、资源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并存等都使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与资源的稀缺随之而来的是“水荒”、“电荒”、“油荒”等等,如不厉行节约,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就难忍重负,将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和经济发展受阻,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三高(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两低(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美元计算,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如果经济增长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这不仅使资源紧缺状况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而且也会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节约资源的潜力巨大

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例如,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等等。如果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率,预计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约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节约的任务虽然艰巨,但是高能耗和低能将现状说明,我国资源利用有着巨大的节约空间。

4、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节约的内容广泛,重点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仍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覆盖范围狭窄,许多方面存在空白;标准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标准制定的随意性强,仍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三、标准化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中的作用

1、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活动。标准化的产生实质是工业社会的一次节约革命,它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来促进节约。泰勒把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这也说明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损耗,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节约管理模式,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2、标准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标准化的保证。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而且还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3、标准化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1962年颁布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到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都强调“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近年来,我国也将制定节约资源标准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制定63项能源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淘汰高能耗落后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起着重要作用。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将制修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926项,这是从标准方面配合加快资源节约建设的重要工作,将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这八个重要领域建立标准体系框架。由此可见,在节约资源的实践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人类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标准化是跨越国外“绿色壁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出产率的主要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减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标准也是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标准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约束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标准化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另一方面是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两者都可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实现,逐步通过各项标准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已有资源节约标准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为节约资源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共有120多项,涵盖了基本概念、统计和计量、合理用能、能源平衡与测试、节能检测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21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则涉及了家电产品、工业设备和商业设备中的各种高能耗产品。严格有效地执行这此标准后,将会有效地节约资源。

2、积极利用正在审定标准的潜在作用

标准是政府进行市场引导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标准的制定来限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在制定标准的工作中,将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作为主要原则,把节约和综合利用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已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总结。

3、正确引导无形标准的导向作用

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执行、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战略宣传效果和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种类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229-02

一、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当前社会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显示,中国公车消费每年约3 000亿人民币,相当于全国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全国招待费2 000亿人民币也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公费出国考察每年花2 000亿人民币,可以再建一座三峡大坝及配套的全部设施。社会资源浪费不仅存在于消费领域,同时也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不仅是国家干部也包括一般老百姓。例如,浇地漫灌、焚烧庄稼秸秆等。

2.资源缺口太大。按人均占有资源计算,中国的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土地资源为1/3,森林是1/5,石油为1/10,天然气近1/2,铁矿石为1/2,铜为1/6,铝为1/14。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经济增长和资源供求矛盾越加突出。由于严重缺水加上水质污染严重,全国600座城市已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00座城市严重缺水,16个省市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拥有水资源1 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3.6亿农村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占全国土地30%,并且仍在增加;沙漠化土地占1.7亿公顷,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每年减少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中国的社会资源已经相当稀缺。相反,中国的钢铁、铜、煤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电力已成为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由于科技创新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保持GDP增幅不减,现阶段仍需要资源、资金的高投入。但问题是中国各种主要资源已严重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九种严重短缺,有十种短缺。到2020年,不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7%,其他铁矿石也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如此之高的依存度不仅增加国内产品的成本,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

3.寄希望国际市场不可能。中国国内资源日益紧张,世界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资料分析,世界铝土储量可采八十五年,石油为四十二年,铁矿石为五十五年,铜矿为十四年,锌为十一年。世界各国也已把资源供应和资源储备提到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世界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自1995年以来,世界钢材增加部分的60%,铝材的50%,石油的20%,大豆的30%,天然橡胶的50%,都与中国因素有关。为此美国、日本两国出现“中国资源”,认为中国对资源的大量进口已造成世界经济资源的巨大威胁。

两伊战争为石油之争。人们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因为争夺资源。世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中国资源问题的解决只能立足于国内,寄希望于世界市场不太可能。

二、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模式尚未转变的国家,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1.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中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的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现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资源浪费现象都十分严重。如果扎扎实实地搞好一个环节的节约,就会增加大量的社会财富。假如把现在煤炭回收率的30%提高到40%,中国可多采煤100亿吨,相当于多建十个大型煤田;假如把全国日常照明用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就能节约80%的照明用电,每年就省下整个三峡发电量。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就难以改变,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成为泡影。

2.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少人为此沾沾自喜。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1990年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价值为367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1%;1992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96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5%;1993年环境污染损失为1 085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16%。据1997年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每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是GDP的7%。这一数字,差不多接近这些年经济增长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千方百计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实际上被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相抵消了。现在,中国有限的资源遭到严重浪费,环境污染已是世界之最。因此说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就是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3.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几乎不复存在,13亿人口居然有1.3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国人患肝癌的数量已占世界一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王建璋教授指出:人类的病症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将不断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节约资源。如果再一味追求GDP,拼资源、争做“世界加工厂”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4.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在国内,从国外资源形势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加快,给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04年以来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90%,再上涨的话,中国炼钢行业将要整体亏损。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问题,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节约资源,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控制对国外资源的依存程度,对于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大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手段和措施,动员全国上下,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取得实质效果。

1.尽快修改《节约资源法》。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错综复杂,但其核心是资源问题。解决好节约资源问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防止环境污染。例如,用庄稼秸秆生产活性碳,每年可增加外汇兑换成人民币2 000亿元;用玉米和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变废为宝,化害为宝,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可惜以上的好做法、好典型只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要全面推广,必须有法律制度保障,因此应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但有许多地方并不够完善,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应尽快修改《资源节约法》,规范社会和公民的消费行为,其法律效力应远远超过一般政策方针。要把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有利于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实施。

2.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传统的GDP核算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社会的质疑,因为它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忽视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助长了政府和企业一味追求GDP高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中国钢筋、水泥消耗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50%以上,以这样的资源付出才换来9%的经济增长速度,才换来3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与注重软件开发和以生物工程为支柱,并且GDP增幅也达到6%的印度相比,你说哪个国家的经济质量更好一些?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