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例6篇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1

2005年版的《国际评估准则――企业价值评估》、美国评估师协会的《企业价值评估规范》和《欧洲价值评估规范》中,均明确了收益现值法是企业价值评估项目最恰当、最理想的评估方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却很少,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就是企业收益的科学预测。企业收益的预测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较多的方法,国内各种评估机构和评估师一般均是依据执业判断能力来选择的,所得出的预测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益相关者对评估结果的质疑很多源于企业收益预测的准确性。

一、企业收益预测方法的选择

(一)我国企业收益预测方法的现状

为了深入研究收益现值法中企业收益预测的基本现状,笔者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国内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调查对象,问卷采用邮寄的方式或直接送发的方式,多数问卷以邮件形式寄回。全国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涉及到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陕西省、上海市、深圳市、辽宁省、新疆等十个省市,回收问卷230份。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各种收益预测方法的选用有很大的区别。问卷所列六种预测方法中,选时间趋势预测法的157位,占68.26%;选综合调整法的119位,占51.74%;选回归预测法的97位,占42.17%;选专家预测法的79位,占34.34%;选产品周期法的65位,占28.26%;选模型预测法的43位,占18.70%。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要依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和收益的变动趋势而定,哪一种方法适合就采用哪一种。当然,这也与评估师对预测方法的理解程度有直接关系。

在收益预测的计算工具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在调查问卷的回函中,选Excel的171位,占74.35%;选计算器的24位,占10.43%;选TSP的8位;选SPSS的6位;选SAS的1位;无人选用E-view软件。Excel是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人员对Excel比较熟悉;而有少部分的评估人员直接用计算器计算。TSP、SPSS、SAS软件比Excel的功能要强得多,而选用的却比较少。

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具体的企业收益统计预测方法(数学方法)并不是制约收益法应用的首要问题。在企业收益预测方法中,评估人员考虑的重点是收益具体项目的预测难度,影响企业收益的各个项目预测适用哪一种方法,如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各项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等。

(二)企业收益预测方法选择的策略与原则

在国外评估准则中,没有任何预测方法的限定。在国外评估理论研究文献中,对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属少数。近几年,我国评估理论和实务界也有部分学术文章讨论收益的预测方法,如:曲线模型法、模糊预测、灰色预测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等。

企业收益预测方法分析研究表明,时间趋势预测与各种简单的平均预测相比,得出的预测值相对更接近实际;各种曲线预测技术方法与直线回归预测方法相比,得出的预测值更准确、可靠;多因素预测与单因素预测相比,得出的预测值更接近实际或误差更小。然而,相对复杂的预测模型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1.模型越复杂需要的数据越多,包括数据的变量个数和时间序列的长度;

2.随着预测期间的延长,预测结果的优越性却逐渐降低;

3.研究表明,在进行收益预测时,即使是最好的预测结果,最终也要服从专业分析师的主观判断。

可以说,相对复杂的预测技术需要更多的可靠数据,并且要应用更多的数学计算公式和计算机软件,这些条件实质上又制约着预测方法的应用。如果被评估企业有较长期的历史收益数据,如果相应的模型参数在长时期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得出较好的预测结果。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于大多数企业和评估机构来说,应用复杂数学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其收益很可能会超过其代价和成本,在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从理论上讲,经济预测技术与方法均能应用于收益预测,在众多的预测方法中,要选出哪一个方法最科学、最理想是没有意义的,不同的方法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只要企业经营状况适合,最简单的方法也能得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值。

目前,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相关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可靠性来看,最现实的预测方法仍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将企业收益或现金流量分解为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最后归结为净现金流量。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和做出单项预测,同一个企业的收入与费用可能会遵循不同的变动规律,可以采用不同的预测技术与方法。

二、企业收益预测期的划分

目前国内评估理论与实务界认可的收益现值法公式为,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分阶段收益模型的方法,也就是前期收益现值加后期收益额递增增长的收益现值,公式如下:

其中,Rt――第t年的收益额

i――资产的折现率

n――前期收益期间,常取5年

Rn+1――第n+1年当年的收益额,以后每年收益额将以g的速率递增

按照这个基本理论分析公式,可将企业价值分为两个部分:

企业价值=明确的预测期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对于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企业价值,以企业持续稳定的效绩假设为前提,完全可以用简化的公式预测和计算。这种持续稳定的效绩假设就是要保持所有新投资都能取得稳定的收益率;企业投入的资本能取得稳定的收益率;企业能保持稳定的增长率,每年能拿出一定比例的营业利润作为再投资的资本。

明确的预测期间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长度,以便企业能够在此期间末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这个足够的时间长度到底应是多少,是评估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在国外的各种评估模式中,一般确定明确的预测期间为10-15年。在具体项目评估时一般很难做到这么长时期的预测,为了方便预测,并使预测误差更小,可将10-15年分为两个阶段。3-5年的详细预测阶段,制定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尽量使之与单位产量和单位成本相关;其余年份为简单预测年份,只预测几个重点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成本费用、资本周转率等。

在国内企业价值评估中,企业收益的预测一般分为近期预测(短期)与长期预测。近期预测的时限是由企业收益的变化趋势决定的,如果收益稳定,预测3-5年就可以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如果收益变化具有周期性,那么变化周期的长度就决定了预测的时限。预测时间越长误差越大,一般应为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而长期预测指对企业长远发展趋势的预测。在这里,近期预测就是明确的预测期间收益预测,而长期预测就是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收益预测。

在明确预测期间的具体时间段划分上,国内国外的看法基本一致。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明确的预测期间越长,对企业价值的估价越准确。许多评估人员在收益预测中利用了这样的隐含假设,在明确的预测期之后,新资本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而明确的预测期间,新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因此,延长预测期间就等于延长了新资本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的时间段,也就导致了企业价值的增加。

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明确的预测期间足够长,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能在预测期末达到稳定状态。美国麦肯锡公司通过各种行业的企业资本收益率和增长率研究表明,公司极少能长期超过竞争对手,在投资资本收益率方面,能连续10年超过竞争对手的公司不到25%,能连续15年超过竞争对手的公司不到10%;行业的平均投资资本收益率和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状况直接相关。汤姆・科普兰对某企业的价值评估后发现,不管明确的预测期间有多长,企业价值总是8.93亿美元,在预测期为5年的情况下,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占企业总价值的79%;在预测期为10年的情况下,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占企业总价值的60%。

从评估理论和评估实践来看,3-5年的详细预测期完全可以满足企业价值的估价需要,没有必要进行过长时间的预测,而且预测的时间越长,预测的误差就越大。

三、利用损益表综合调整进行预测

企业收益预测一般以前5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经营业绩为基础。虽然可以不通过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就可以直接求得现金流量,但如果不建立资产负债表,就很容易忽略构成现金流量的各种不同项目,有可能以历年的数据预测得出未来的销售收入与筹资的数量有矛盾。资产负债表有助于平衡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均衡一个项目的变动与其他项目变动的关系。当然,建立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要进行前期的数据调整,也就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收益界定进行调整,只有调整后的损益表才能用于收益预测。

在国内外评估领域,均以销售收入预测作为企业收益预测的出发点,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体现,需求驱动预测从销售收入预测着手,而其他的指标和变量(成本、费用、流动资金等)都以销售预测为前提进行。预测一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预测销售收入

预测销售收入应该以销售额的增长和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化为基础,选用适用的预测数学模型。销售收入预测是企业收益预测的关键,以前述的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为基础,并要注意与企业的以往表现、行业的历史情况相符合。从统计分析来看,很少有企业能较长期地在增长率上超过竞争者,并且大多数企业在较长期后销售增长率与行业增长率相接近。如果企业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很多,持续时间较长,就要注意进行合理性检验。这些既是预测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也是在检查核对时的基本要点或出发点。

如果企业有新的开发项目,则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如企业能成功开发新产品,就使企业有了新的增长点,企业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企业新产品开发失败,就会降低销售增长率,也可能被淘汰出该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设计出每种状态的可能性及其概率,综合估计企业的销售收入。

(二)预测营业项目

预测营业项目,如企业的营业成本、流动资金、土地、厂房和设备等。把这些项目与销售收系起来。销售收入的预测是其他营业项目预测的前提,因为其他流量都与销售量有关或依赖于销售量。比如,如果没有显著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的大幅度增加,销售量的高速增长通常是难以实现的。成本的变化也和销售量的增长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目前的企业经营中,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单位产品的成本就随之下降的趋势假设并不见得正确,除非评估人员确实发现了有说服力的证据。在销售量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品的成本相同比例的下降,多数属于评估人员的假设或空想。通过企业经营情况的长期考察,评估人员会发现,土地、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是比较稳定的,从销售增长率完全可以推测土地、厂房和设备的净额。

(三)预测非营业项目

预测非营业项目,如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对非关联企业投资和利润。

(四)预测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应等于上一年的所有者权益加上净利润和发行的新股减去股利分配数额。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2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自由现金流

一、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涵义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收益法中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收益资本化法是将评估对象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除以适当的资本化率或者乘以适当的收益乘数转换为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资本化率=未来某一年的预期收益x收益乘数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收益资本化法只要求测算企业某一年的数据,收益乘数形成的基础也依赖市场发生数据,这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未来收益折现法也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是预测企业未来各期收益,选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算到评估基准日后再累加求和。我国在企业价值评估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二、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存在的问题

1.预期收益额确定。预期收益额受诸如企业背景、政策因素等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预期收益的确定主要依赖企业客户提供的资料,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存在某种利益动机,往往有意拔高或降低、甚至提供虚假盈利预测值而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作为盈利预测本身也有自身的弱点,盈利预测的复杂性、预测方法的局限性、由于预测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包含盈利预测在内的各种预测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毕竟不同于现实,而且,这种盈利预测的时间越长,其准确性也越差。

2.收益期限选择。收益期限是企业的全部资产发挥作用取得收益的年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状况,一般将企业的收益期限划分为有限期限和无限期限。无限期限适合于预期收益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而对于生产经营有限或预期收益高低不等且没有明显稳定增长趋势的企业,则要采用有限期限。目前在我国资产评估的理论上和实务中对于有限期限的确定,都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从而导致了收益期限确定的随意性。

3.折现率选取。折现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股权投资回报率和全投资回报率。折现率是企业价值的敏感因素,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折现率的微弱差异,就会带来评估结果的较大偏差。由于各种估价模型所采用的折旧率的性质各不相同,无法给定一个统一的确定标准。

三、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1.合理预测企业未来收益。企业预期未来收益额的确定,首先离不开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同时,未来经济情况的确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现时法律、法规、信贷、税率等制度下,这是决定企业收益额大小的客观条件。要本着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分析过往的业绩,去推导未来,可以说,这种分析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恰当地推知预期收益额净现金流量不受资产计价方法与折旧方法的影响,而且考虑了收益取得的时间,更能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使用所带来的附加值。因此,采用净现金流量作为评估企业价值的标准,可以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和真实收益,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接受所以,在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建议使用净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折现率的选取应与收益额的选取口径一致。

2.合理预测企业收益期限。应将企业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资产的收益期限作为整体企业的收益期限,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企业资产的盈利状况,跟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为一致,盈利状况良好且收益稳步上升,说明企业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盈利状况趋于平稳,说明企业已进入成熟期;盈利状况日趋下降,说明企业开始步入衰退期。从整个受益年度出发,可以分为有限期与无限期。有期限者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选用营业执照的期限、经营合同规定的期限、租赁期限、整个经济寿命周期等。收益期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主要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经营者的素质、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竞争对手的变化、国家投资政策的变化等。确定方法可以考察一项资产的收益期限,一般有自然寿命期限、经济寿命期限、法律寿命期限三种。自然寿命期限是指一项资产从形成到被第二代资产取代之前的时间,其终结标志着资产使用价值的结束。经济寿命期限是从资产形成,使用到最后丧失经济价值的时间,经济寿命终结后,资产虽还有使用价值,却已无交换价值。法律寿命期限是指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有效期,一般来讲,在确定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企业资产的收益期限时,应遵循以上三个期限孰短的原则。

3.科学选择折现率。预期收益每年都发生变化,折现率也会因银行利率、社会经济的变化、通货膨胀、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现金流与折现率的匹配原则为一定的现金流对应一定的折现率,现金流趋于稳定后,对应永续现金流的是永续折现率。折现率可以不断变化,最终等于永续折现率。利用变动的折现率对整体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和风险大小,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价值,故对折现率的确定,要考虑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风险报酬原则,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无风险报酬,还要认识到追求风险报酬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一大原动力。在进行企业资产价值评估时,必须承认和考虑风险报酬因素的存在确定风险报酬率主要考虑委托方的经营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因素,在分析委托方的经营现状发展态势等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基本特性,适当借鉴同行业特别是同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等情况的基础上最后加以确定。

参考文献:

[1]刘伍堂.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资产评估,2004,(5).

[2]全国注册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3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净现金流量

企业价值评估就是专业人员基于特定的目的,遵循相应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价值、股东的权益价值进行测算、评估和判断的过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目的主要是衡量企业或者其内部的一些经营单位的市场价值,为投资人和企业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相关依据。近些年,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一直是财务界的焦点,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收益法、比较法、期权法等。根据可持续增长理论的观点,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不是过去的收益,也不是现在的资产价值,而是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未来持续获利,才能一直经营下去,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产生效用,进而成为企业自身的价值。收益法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一种评估方法,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广泛应用。

1.收益法的定义

收益法又被称为收益现值法或还原法,是指对被评估对象在未来也就是在资产的剩余寿命时间内所能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评估,将这些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以此来作为被评估对象的价值,从而确定企业价值。利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必须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第一,企业必须是持续经营的,即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能一直延续下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进行清算;第二,企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预期收益应该是正值,如果是负值则不能采用此种方法;第三,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是能够衡量的。

2.收益法的基本公式

收益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收益资本化法,另一种是未来收益折现法。其中第一种方法是将被评估资产在未来某年的预期收益除以相应的资本化率或者乘以相应的收益乘数,转化成价值的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未来某年的预期收益/资本化率

=未来某年的预期收益×收益乘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收益资本化法只需要测算出企业未来某年的预期收益,收益乘数的大小也是通过市场的具体数据而确定的,这就要求资本市场必须足够成熟,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此种方法运用相对比较困难。第二种方法未来收益折现法,又称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将预期收益除以相应的折现率折现得到现在的价值后然后进行累加,此种方法比较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未来的获益能力,因此较为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为未来收益折现法。具体公式为:

3.收益法的具体应用

3.1对未来收益进行合理预测

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通常包括生产、技术以及市场层面的。同时,要确定企业未来的经济状况还必须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率等。在预测时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过去,预测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计算不会因资产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净现金流量需要考虑受益获得的时间,因此更能反映出资产的使用为企业带来的附加值。所以,用净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的价值更能够真实体现企业的受益能力和盈利能力,这样既符合国际规定,又容易操作。故利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一般都会采用净现金流量来预测其未来收益。

3.2对收益期限进行合理预测

在预测收益期限时应重点考虑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的收益期限,将此作为企业的收益期限,因为这类资产的盈利状况一般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比较一致。除此之外,在确定收益期时还要考虑企业固定资产的期限、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动等。具体的确定方式可预测一项资产的收益期限,主要包括自然寿命、经济寿命和法律寿命期限。在实际运用中,通常根据以上三个期限孰短来确定整体的收益期限。

3.3选择合适的折现率

通常情况下,企业每年的预期收益都有所不同,折现率也会随着银行利率、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率以及整体行业的状况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企业现金流量应该与折现率相匹配。一般来说,现金流量稳定时,如果是永续现金流量,那其对应的折现率也应该是永续的折现率。虽然折现率大小可变,但最终都与永续折现率相同。运用变动的折现率来折现的话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情况以及风险的大小,更能够合理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价值。

总之,收益法在应用上既需要相关评估机构和评估者在理论上不断深入,又需要相关的评估人员加强这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未来收益、收益期限以及折现率的预测,进而提高我国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加快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行业的发展进程。(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参考文献:

[1]邹磊,陈平.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13).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4

【关键词】收益法,房地产,价值评估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为效用价值论,认为房地产的价值在于该房地产未来所带来的收益。收益法本着收益还原的思路对房地产进行评估,即把房地产未来预计收益还原为基准日的资本额或投资额。具体评估办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房地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恰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折现成基准日的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房地产评估值。

二、收益年限的确定

收益年限是估价对象自估价时点至未来可以获得收益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估价对象的收益期限为其剩余的经济寿命。对于单独土地和单独建筑物的估价,应分别根据土地使用权年限和建筑物耐用年限确定未来可收益的年限;对于房地合一的估价对象可依据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与建筑物耐用年限孰短的原则来确定未来可获利年限。但如果一宗房地产拟在持有一定年限后进行出售或其他处理,评估的收益年限则为其准备的持有期间。房地产的收益年限一般较长,一般都有几十年。因此,在评估实务中估价人员常假设估价对象经营数年后将其转让来缩短收益年限,以利于更准确地选取预期净收益和还原利率,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理论中还存在收益年限为无限年的情况,现实的房地产一般不存在。收益为无限年的情况下,房地产评估出的估价对象的价值一般会较高,在实务中可用它来验证其他年限评估出的房地产价值是否偏高。

三、预期收益的预测与确定

房地产预期收益应该是净收益,是房地产预期收入扣除预期相关费用后的净额。预测净收益要收集各种房地产市场现状、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政策规定等内外部环境信息。在确定净收益时,必须注意房地产的实际净收益和客观净收益的区别。实际净收益是指在现状下被评估房地产实际取得的净收益。实际净收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不能直接用于评估。因为在评估时点被评估对象的实际净收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些是一次性的、偶然的,若不给予扣除就容易引起收益预测失真。例如,一个交通不便利、环境不太好的宾馆,因为有特殊的关系而将一些会议活动在该宾馆举行,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但这些特殊关系可能不能随之转移。这些因素不复存在后,若仍不把房地产的评估时点的收益加以调整而直接作为预期收益的基础就会引起预测的收益不准确。所以,预测房地产净收益的基础是实际净收益中扣除属于特殊的、偶然的因素后的一般的正常净收益,即客观净收益。

在确定房地产净收益时,不同收益类型的房地产可能应考虑其收益的特性。例如,出租性房地产在测算其收入租金时,要注意到租约条款的影响。租约条款中如租赁期限、递增的租赁费用、额外的补偿费用和关于租约更新的规定等都将影响该房地产的预期收入。租金有可能是纯粹的,由承租人负责纳税、保险费以及支付维修费用等各项费用。对于租约中规定采用固定租金的房地产,一般在其租赁期内采用租约租金,其余受益年限的租金收入则可按以上介绍的思路进行测算。对于租约中规定采用浮动租金的,整个收益期的收入测算均适用以上方法。对于商业经营性房地产和生产性房地产应扣除其正常的经营利润,房地产净收益中不应包括房地产以外其他投资应分配的净收益。

四、还原利率的确定

还原利率对评估结果仍比较敏感,还原利率在评估实务中调整为一个恒值后,较易操作。还原利率的实质是一种投资的收益率,它应等同于获取估价对象房地产具有相同风险的资本的收益率。还原利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高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在确定还原利率时都应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韦群.房地产收益法评估计算公式运用应注意问题[J]财会月刊.2012(14)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5

【关键词】 专利资产评估; 收益法; 动态分成率; 动态折现率

专利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利资产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成为企业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合理地确定专利资产的价值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专利资产评估中评估方法是核心,鉴于专利资产成本收益非对称性及创新性的特点,专利资产评估往往采用收益法。收益法是对评估对象的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的方法,评估对象未来产生多少收益、何时产生收益、产生收益所面临的风险是收益法的核心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评估对象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和过程所决定的。即价值实现规律是收益评估思路和参数确定的基础。

目前评估实践中常用的收益法评估思路是建立在企业整体价值实现规律基础之上的,即将评估对象的未来收益分为精确预测期和固定预测期两部分,采用固定的收益分成率和折现率。然而,专利资产的价值实现规律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实现规律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现有的收益法评估思路并不适用于专利资产评估。

一、专利价值实现规律的特点

(一)价值实现的间接性

专利资产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出售、授权他人使用、质押融资、作价入股以及将其应用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中。尽管如此,专利资产的最终价值实现途径还是其应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因此,专利资产的价值实现是依附于相关产品或劳务中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产品或劳务创造了更多的超额收益,其价值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间接性。

(二)价值实现的短期性

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我国法律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均自申请日算起。然而,由于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专利的实际寿命要短得多。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发明专利平均实际维护期在5年左右,大部分发明专利的实际维护期在3—6年,超过7年的不到20%。发明专利的创新性强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后两者的寿命将更短。相对于企业整体甚至是专利所依附的产品或劳务而言,专利资产的价值实现期间较短。

(三)价值实现的阶段性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项依托新技术的产品从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一般经历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个不同阶段,其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例如,引入期将会面临技术和市场的,而这一阶段的收益却很小;然而一旦被市场所接受,便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这一阶段的风险将逐渐减少,而收益却快速增加。专利资产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或劳务的超额收益中,专利资产价值实现规律的周期性类似于产品。因此,专利资产价值实现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体现在价值量的大小和实现价值的风险大小两个方面。

二、专利资产评估收益法的改进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专利资产的价值实现规律与企业整体价值实现规律的直接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立在基于企业整体价值实现规律基础上的传统收益法评估思路并不适用于专利资产评估。整体评估思路决定了收益法的三个关键参数(收益期、未来收益和折现率)的选取。因此,评估思路的改进是整个专利资产评估收益法改进的基础。

专利资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实现的收益和面临的风险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因此,专利资产收益法评估应在明确评估目的、价值类型和评估对象的基础上,根据已有数据和资料绘制评估对象生命周期的预测曲线,判断评估基准日评估对象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剩余有效经济寿命;分阶段动态地预测评估对象的未来预期收益及实现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在上述改进中,生命周期曲线的预测是基础,动态的预测未来收益和风险是关键,本文将重点探讨动态分成率(预测未来收益)和动态折现率(风险)。

三、专利资产评估收益法改进——动态分成率

由于专利资产所创造的价值蕴含于其所依托的产品或劳务中,因此,需要根据专利资产对产品收益的贡献程度,通过一定的分成率将专利资产所创造的收益从产品整体收益中剥离出来。

(一)动态分成率的提出

基于企业整体价值实现规律的收益法评估中,专利资产的分成率采用固定不变的静态分成率。然而,根据专利资产的价值实现规律,专利资产为产品所创造的超额收益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需要动态地预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专利资产分成率,即动态分成率。

(二)动态分成率的计算

1.动态分成率的计算思路

动态分成率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可以通过专利资产自身的特点(如市场竞争程度、技术领先程度、技术适用范围等)判断专利资产的收益贡献率。但是,这种方法所涉及的因素众多,而且很难全面考虑影响专利贡献率的各种因素,也很难量化这些因素。因此,这一思路的计算难度很大。其次,可以从专利所依附的产品或劳务利润构成角度判断专利资产的利润贡献率,从而获取专利受益分成率。本文将重点探讨第二种思路的计算过程。

预期收益评估方法范文6

(一)我国并购市场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放缓经济增速,提高经济质量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向产业高端升级和新兴产业转型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验,而技术改革、渠道拓展、树立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战略又将是中国企业必须抓注的战略机遇。基于这样的发展压力,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日趋活跃,并购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据报道,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交易3546宗,与2013年相比增长44.28%;交易金额达到9874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增长48.44%。[1]

总体来看,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北上广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并购规模上占有强势地位;与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相似,并购市场以制造业并购为重;信息产业,能源及矿业,房地产等在并购市场上也占有主要地位;民营企业并购数量赶超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据预测,2015年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服务、零售、消费相关以及房地产行业将是并购热点;医疗健康行业也是重点行业,但并购交易活动较今年将有所减缓;总体上中国并购市场将在2015年继续健康发展。[2]

(二)我国并购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国际上简称为M&A。并购活动的实质是一家企业通过获取另一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取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并购会导致产权变动。在各相关因素和市场的综合作用下,不同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状况,发生并购行为有多种不同的原因。企业发生并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然而,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并购失败的案例。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的并购有40%被证明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失败原因可以从并购目的、并购企业的并购能力、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和并购整合四个方面来探讨:首先,并购失败的企业的并购动机往往是非理性的,从理论出发,管理者为了讨好投资方或者处于自身业绩的考虑,盲目开展并购活动,而不考虑是否对企业有效;第二,要想达到理想的并购效果,并购方应该具备实施并购的能力,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要求并购方不仅要拥有雄厚的财务基础,更应该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将目标企业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到并购后的企业中,实现预期的协调效果;基于不同的并购战略和目的,不同的并购方对相同的目标企业可能有不同的估值。因此,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并购方要对目标企业有完整和细致的价值评估,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优劣势,考虑双方的资源互补性,对并购后企业运行作出预测计划等;最后,并购整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并购成功与否,而并购整合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的文化融合和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要增强双方企业员工对并购的认同感,对组织的承诺。企业自上而下地配合并购整合,以实现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的失败原因也正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要素。由此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可见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并购活动与企业价值评估

(一)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并购作为一项产权交易活动,交易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目标企业的定价。然而由于并购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局限,很难形成对企业价值的一致认识,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评估师对企业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双方在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议价博弈,最终达成协议。由此可见,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过程中承担着媒介的角色,沟通了并购双方的意见,提高了并购效率。

再者,企业价值评估也是保证并购双方利益的主要手段。并购方借此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购方案和整合计划,管理并购风险,实现预期并购目标;而目标企业从第三方角度上客观了解自身企业价值,确定可接受的价格底线,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价值评估就更为重要,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占有国有资产的单位发生资产转让、企业并购、企业出售、企业联营等经济行为时必须进行评估。国有资产的评估重在防止资产流失,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以上从并购过程,并购各方利益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中的关键作用。

(二)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资产评估准则中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定义,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者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等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针对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根据西方效用价值理论的观点,企业价值来源于企业为评估委托方带来的效用。效用越高,企业价值越高。所谓效用,从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来说,可以用未来盈利能力表示。由此看来,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即量度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第二,企业价值有不同的类型,它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盈利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前期,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生产经营勉强维持,此时的企业价值体现在有形资产重置成本价值;在成长期的后期和成熟期,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企业价值体现在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以及两者互相作用的价值;在衰退期,企业濒临破产,不能补偿消耗的资产价值,此时企业价值体现在破产清算价值上。因此,明确企业价值类型是了解企业价值的必要路径。

第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基于不同的角度,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也会不同。对于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的是继续“独立”经营下去的企业价值;对于并购方来说,有各自不同的并购目的,如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有的是为了多样化经营降低风险等,不同的管理整合能力,多种因素导致最终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不同。因此,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信息使用者的情况和评估目的。

另外,在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时,应确定以下基本事项:评估报告使用者;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

总的来说,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在特点的评估基准日,基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估目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预期。

三、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

《国际评估准则》在谈到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时指出: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的三种方法。进行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时,应该考虑到并购活动的特点进行选用。

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本质上是在购买目标企业的未来,更强调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而成本法是基于历史成本,调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得到评估值;市场法是基于市场价值,比较当前市场上类似企业或者类似并购案例,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而收益法是考虑资产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对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从价值类型上来看,收益法更符合并购活动的特点。另外,成本法评估的企业价值是分散的资产的加和,忽略了资源间相互作用的价值增值,而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盈利能力;市场法依赖于成熟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完善,数据公允性低,这为市场法的广泛使用造成了障碍。企业发生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收益法正是立足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突出了企业在未来利用各种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综上,收益法更契合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收益法展开阐述。

(一)收益法概述

收益法是立足于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以合理的货币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以其现值之和作为企业当前时点价值。收益法包含三个要素:收益,折现率和收益年限。利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以持续经营为假设,着眼于未来。该条件限制了目标企业的状态和并购企业的目的,目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数或者破产的状况;并购企业的并购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收益,而不是为了获得短期投资收益。

再者,收益,风险的可预测性。这要求在可预见的持续经营的未来,经济环境不会有大的不可预料的变革,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实现原有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再者,目标企业当前应该有真实完整的历史资料和会计信息以支撑预测内容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收益法的使用依赖于对三个要素的预测,这三个要素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质量。

另外,收益法一般适用于实物资产较少,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成长性高和发展潜力好的新兴企业或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情况,一般不适于使用成本法,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有较大的差距,会造成评估极大的误差。另外,在市场上缺少可比企业或案例,同类企业评估价值不稳定时,我们也常选用收益法。

收益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法,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法和股权自由现流量模型主要是对股权价值的评价;而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模型是基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资本成本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因此,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最适用于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

(二)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将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得到企业的价值。

其中,表示企业第t期期末的预期自由现金流量;

V表示评估基准日目标企业的价值;r表示折现率。

一般地,未来预期的自由现金流可以通过对企业自由现金流的界定,分析历史绩效水平得到;折现率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型或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求得,折现率与企业自由现金流要在口径上保持一致;预测期t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明确预测期和其后阶段,要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行业整体稳定情况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确定。本文将重点介绍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为保持公司持续发展所需的再投资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企业资本供应者应享有的利益,是可供分配给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3]下面将具体说明如何在明确自由现金流量定义的前提下,提高自由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性。

(三)利用聚类分析确定收益相关联指标

在自由现金流量预测过程中,评估人员需要分析大量内外部信息,庞杂的信息导致评估人员难以迅速找到与收益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降低了评估的效率和可靠度。我们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迅速的财务分析,找到与企业收益联系最紧密的经济指标。

在现实情况中,各个企业由于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客户群体,所以各企业的收益创造的驱动因素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个成熟的国有企业,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此时现金比率指标对企业收益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该企业存在着大量存量资产,占用资金,还需要相应的费用支出。企业如果采取措施盘活这些存量资产,一方面可以降低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产周转,创造收益。此时存货周转率等资产管理比率与收益有较大的相关性。

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衡量企业收益和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计算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序列中,企业的各个经济计量指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距离。[4]通过观测各个时期距离的变化,就可以确定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为密切的经济指标,即企业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现金流量预测,针对性更强,可靠性更高。

四、结论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向产业高端升级和新兴产业转型的挑战,在这样的发展压力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蓬勃兴起。然而,约40%的企业并购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并购动机,企业并购能力和并购整合三个方面揭示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指出客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再者,本文又从提高并购效率,保障各方利益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活动中的重要性。提出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在特点的评估基准日,基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估目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