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例6篇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1

20*年以来,在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的领导下,我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以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优势品种为重点,全面加快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至20*年底,全市申报产地认证养殖基地40个(其中瘦肉型猪养殖基地30个,肉鸡养殖基地1个,肉鸭养殖基地1个,鳖类养殖基地2个,白鸽养殖基地3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乌鳢养殖基地1个,草鱼、鲤鱼养殖基地1个),申报产品认证30项。全市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165万头,无公害肉牛养殖2万头,无公害肉鸡养殖1235万羽,无公害肉鸽养殖295万羽;无公害水产品放养面积11.10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量4.95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我市养殖业健康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水产畜牧部门把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首要任务

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领导,20*年全市水产畜牧工作会议后,市委副市长宾能松亲自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水产畜牧局局长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并成立了全市无公害养殖产品领导小组,成员由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我局成立了“贵港市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办公室”,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20*年-20*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资金达560多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有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市各级水产畜牧部门把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工作作为己任,并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不管是否属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有无项目经费,都要求全面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抓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如港北、覃塘两个区非项目区,两年共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示范基地32个,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10个,产品认定6项。二是市水产畜牧局无公害产品领导小组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县市区、各养殖基地、养殖大户指导开展无公害标准化工作,把无公害标准化技术要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早部署、早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每年春节过后3月份,我市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无公害标准化工作,制订各项措施,确定重点无公害建设基地。如20*年5月份,我市便组织申报无公害养殖地6个,至12月底,全年共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31个,产品认证27项,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二、以优势养殖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瘦肉型肉猪和仔猪、肉牛、黄沙鳖、白鸽等是我市优势养殖产品,在我市养殖业中占了81.50%的比重,优势产品养殖20*年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47.30元,优势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市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与发展优势产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作为提升我市优势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年,全市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瘦肉型猪养殖基地86个,养殖小区47个,申报产地认定30个,推广无公害瘦肉型猪养殖16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率的52.82%,项目县(市、区)占生猪出栏率的63.2%,。桂平通过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使黄沙鳖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占全市养殖量的93.5%。白鸽养殖我市居全区首位,港南区是我市养殖白鸽最多的县(区),通过两年时间推广,无公害白鸽养殖占港南区白鸽养殖的96.5%,占全市白鸽养殖的91.3%。通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力地促进我市优势产品养殖的发展,优势产品养殖占全市养殖业的比重也提高到87.60%,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确保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养殖企业对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20*年至20*年,我市组织了65个养殖单位到自治区参加无公害培训班学习。我局20*年内编制了2500多份技术标准资料和法律法规文件摘要,分发到各有关养殖单位;组织举办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请自治区等有关专家讲授有关养殖业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养殖业生产技术标准等。同时,与各县市区水产畜牧局一起组织工作组,深入养各殖企业、乡镇、村屯举办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知识讲座167期,讲授、宣传无公害生产的内容、意义和生产技术规范,受训人数达12000人次,使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了解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和培训,营造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良好氛围,全市绝大多数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主动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了无公害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源头监管,净化养殖业投入品市场

为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源头上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保障,我局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兽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配合上级部门定期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和猪尿样,严历打击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20*年我市先后对85多个饲料店、兽药经营店、167个猪场进行抽检,共抽检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猪尿样1500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净化投入品市场,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广大养殖户逐步形成了使用高效、低残留的优质安全养殖投入品的良好习惯,所申报的养殖基地没有检出使用违禁药品的现象。

五、强化无公害基地薄弱环节,完善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

疫病监测制度、档案记录制度往往是无公害养殖基地、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在无公害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是无公害基地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充分利用水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有利条件,为养殖场(企业)、养殖户制订疫病监测方案,并定期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肺疫、伪狂犬、细小病毒、鸡瘟、鱼常见病等进行疫病监测,确保养殖安全。二是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做好或完善档案记录制度,并使之形成制度化,保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质量有可追溯性。

六、继续做好已取得无公害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的监督,确保无公害水产畜禽产品质量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2

1.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广东省海丰县渔业生产从业者众多,由于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法制和道德诚信教育缺乏,渔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仍然淡薄[1]。

1.1.1健康养殖理念宣传推广不够

由于政府部门宣传引导不够,一些渔民仍局限于传统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安全、健康的养殖理念。

1.1.2安全知识和法制教育缺失,质量安全意识淡泊

一是对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认识不够。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外来污染,加上养殖自身污染,造成养殖水体重金属、石油类、挥发性酚和药物残留等指标严重超标,海洋赤潮频发,造成养殖病虫害多发。当病害发生时,为迅速控制疫情,养殖户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损失而滥施违禁药和使用不合格饲料,全然不考虑投入品是否安全、是否会造成药物残留,致使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二是部分渔药和饲料生产商道德诚信缺失。由于利益驱动,部分渔药(饲料)厂家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和行业、地方有关标准,渔业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滥用抗生素和添加剂,造成养殖水产品品质下降、养殖水体污染,通过养殖水产品的富集,进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并导致贸易摩擦、出口受阻。

1.2监管合力不强

由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上,县渔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能狭窄,仅负责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渔药、饲料等投入物使用环节的监管,而整个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渔药(饲料)生产、销售环节则归口县农业(兽药管理)部门跨行业管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客观上造成渔业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的混乱。一方面,渔药生产、销售仅靠兽药管理部门跨行业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为人员少、力度薄弱等,因此实际操作中往往力不从心,造成渔药生产、销售秩序较为混乱,冒号生产、无证经营、生产出售禁用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直接或间接地误导了渔民群众的用药行为;另一方面,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多头管理,导致监管难以到位,管理效能低下。

1.3管理机构及执法条件落后

1.3.1机构及队伍建设滞后

海丰县水产品生产经营分散,涉及千家万户,监督检查点多面广。由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县一级渔业主管部门内部还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日常的检查执法队伍都是临时抽调人员搭建,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不高,监管队伍建设明显滞后,难以适应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的需要。

1.3.2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设施薄弱

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海丰县在水产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投入不足,造成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日常监督检查只能对养殖池塘投入品进行现场检查,水生动物产品和水产种苗的检验检疫工作仍无法正常开展,为疫病防控和水产品安全监管带来一定困难[2,3]。

1.4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滞后

1.4.1渔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缺乏科学的养殖规划。部分地区养殖区域布局不合理,容量失控,池塘交叉感染,养殖自身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是渔业基础管理工作落后。《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水产种苗许可管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建设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进展缓慢,全县水产养殖的基础管理数据库不全面,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以普及到位。

1.4.2渔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渔业水质环境质量、水产种苗、健康养殖生产及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地方适用标准制订及推广示范工作滞后;标准的宣传、执行力度不足,很多养殖生产者根本不重视标准生产,部分生产标准形同虚设。

1.4.3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薄弱

广大渔业从业者对水产品品牌、包装、标识等现代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养殖企业原产地环境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仍处于空白。

1.4.4可追溯系统不完善

可追溯系统是指通过最终产品携带的信息来追溯产品的源头—水产养殖场或海上捕捞区域。

1.4.5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进入市场或超市的水产品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

2广东省加强海丰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要健全和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尽快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促进渔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地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4]。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产品安全意识

政府要加强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借助报刊、网络等平台多渠道广泛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进一步增强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渔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安全责任感,提高广大渔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水产品药物残留危害性的认识,使抵制生产、经销和消费有质量安全隐患的水产品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2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水产品安全监管合力

2.2.1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渔业主管部门作为渔用药物、渔用饲料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使之切实担当起养殖投入物从生产、销售到投入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责任。

2.2.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建议从政府层面,对目前分散在农业(兽药管理)、渔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进行全面梳理,理顺并完善渔药(饲料)生产经营、初级水产品生产、水产品加工及市场流通各环节监管的责任权限,做到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抓出成效。搞好各个环节部门之间管理的衔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能力,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和责任空白区,增强监督管理效果。

2.2.3建立有效的举报投诉运行机制

建议设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系统,落实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互相监督,鼓励群众投诉举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工作氛围。

2.2.4整合基层监管资源,增强监管实效

探索建立有效的乡镇、村、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站质量安全联络员机制,切实发挥基层监管作用。鼓励和支持建立水产专业协会和合作社,通过行业合作组织,推进行业自律。

2.3加强渔业部门队伍建设,提高水产品安全执法管理水平

政府要加大机构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的支持力度,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齐抓严打做好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检验测试机构、队伍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执法监管水平[5]。另外,要加强基层检测监控点建设,可根据海丰县水产品生产的区域特点,在西片的小漠镇、东片的赤坑镇、北片的平东镇分别建立水产品安全检测监控点,配备水产品检测监控硬件系统,能对常见的水生动物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进行初步诊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能力。

2.4加强专项整治执法,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4.1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和渔用物资市场整治力度

强化海洋(渔业)生产环境监测与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禁用药物的行为;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2.4.2加强产地监督抽查

制定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抽检计划,以初级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及激素等禁用药物为主要监测指标,加强产地水产品及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保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建立和完善初级水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2.4.3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列入渔业主管部门日常工作日程,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违法单位的查处,杜绝无证生产和非法使用违禁药物行为,严防违禁药物残留超标的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管台账、卷宗,落实违规行为整改结果验收制度。

2.4.4加强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管理,把好养殖产品源头质量关

水产品质量,首要环节在于苗种质量。对全县辖内的苗种生产单位开展地毯式执法检查,严格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和种苗出场检疫制度,对具备有生产条件、但还未领取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要限期领取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逾期未办理的按非法生产处理;对无证生产、违法用药和生产日志不全等行为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进一步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把好质量安全源头关[6]。

2.4.5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和监管体系

以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强化制度和网络建设,不断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体系和监管体系,坚持监管与服务同行,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和品牌渔业建设步伐,努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产品。

2.5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水产品安全服务水平

2.5.1加强渔业管理体系建设

在对养殖容量开展广泛调查基础上,加强养殖的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养殖布局,实施“环境友好型养殖”,避免因高容量养殖而可能导致的对渔业环境的破坏,预防养殖品种大规模疾病的流行爆发及水产品质量的下降。依法加快《养殖使用证》等的发放进度,完善养殖基础管理。加强养殖设施的标准化改造,组织实施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行动计划,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加强养殖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建立渔需物资的索票要票、生产活动记录、用药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台账制度。

2.5.2加强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大力推广应用各类质量标准,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普及标准化知识,建立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渔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扶持渔业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按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要求,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池塘的标准化改造。

2.5.3加强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认证,把认证范围由以往的水产加工行业逐步向水产加工和养殖并举的方向发展,使水产养殖企业实施产地环境和产品双认证。培育一批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使其做到有企业化经营、有注册品牌、环境检测达标、有标准或生产操作规程以及有完善的塘口档案。实现“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使海丰县出产的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明显提高。要规范认证行为,严格标识管理,完善名牌水产品的培育、认定和质量跟踪机制。

2.5.4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3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水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组织机构

成立局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活动内容

依托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集美大学水产专家、教授和区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开展以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合作、科普下乡、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基地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等为内容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1、围绕我区南美白对虾、青蟹等的养殖,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对全区海洋与渔业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主要海域和渔业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推广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对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管,指导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行为,保障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3、专家现场指导。开展科技下乡、现场咨询等活动,邀请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专家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专家、教授对本地区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指导,促进养殖单位落实好《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投入品管理制度》、《渔药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制度。

4、科技培训。全区计划举办5期培训班,重点培训基层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放水产养殖技术和科普等资料。

进度安排:

3月份:制定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

3至12月份: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镇(街)活动开展情况。

1、水产养殖技术、病害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等的指导。

2、落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技下乡、现场咨询及全区渔业科技知识培训等。

12月份: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经验及所取得的成就。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渔业科技对我区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要将本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渔业科学技术能更好地服务渔村、服务渔民。

2、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要紧紧围绕广大渔民群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欢迎的科技促进年活动。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中华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工作措施;成效;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50-02

嘉兴市秀洲区的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历史比较悠久,而中华鳖则是本地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品种,截至2016年全区共有生态鳖养殖面积近266.7 hm2。在发展中华鳖养殖推广过程中,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始终坚持以“品质好、质量优”为宗旨,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与改进,以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安全的理念示范推广中华鳖标准化养殖技术。技术推广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主要工作措施

1.1 选好示范基地,做好配套设施建设

乘着浙江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东风,秀洲区遴选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产业园作为核心示范区。投入资金310万元,建设完成秀洲区杨溪虾鳖主导产业示范区,重点开展中华鳖保种和良种选育,标准化无公害养殖,鳖品牌、营销网络建设,通过利用北部低洼湿地的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扩大鱼鳖混养、虾鳖套养等生态养殖基地,提高池塘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核心区养殖面积40.1 hm2,培训中心建设逾950 m2、底部增氧设施19套。硬件设施齐全,达到了实施方案中基地硬件设施的要求。

1.2 农业投入品实行有效管理

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应渔药、统一饲料品牌,严把各生产环节质量关,坚持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要求。一是统一供应用药。秀洲区水产行业协会指导养殖基地制定了渔药的管理制度,按要求养殖的投入购买记录,以掌握每个养殖户和养殖基地的用药品种,使用频度、使用数量。二是统一供应饲料。秀洲区水产行业协会通过对品牌饲料厂家的考察、质量对比,统一供应饲料[1]。三是示范区中华鳖苗种由指定单位提供。

1.3 初步建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养殖区域内一直以高标准要求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生产,设计养殖日志让其填写,要求记载产前池塘、水体准备以及产中幼鳖稚鳖、饲料、渔药等投入品,而产后的销售则要求有具体销售记录,从而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记录体系。

1.4 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

围绕《无公害中华鳖》(DB33/T 332―2004)标准,建好标准体系。一是建立养殖生产的管理标准。开展生产都需要良好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制度管理。二是形成可行的操作标准。以无公害中华鳖标准内的池塘要求、清塘消毒、投入品管理制度、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技术等程序作为操作标准。三是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根据水产品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措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中华鳖》(DB33/T 332―2004)及《渔药物使用准则》《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养殖技术规范[2]。四是建立养殖生产的工作标准。制定水质管理计划、水质监控程序、污染预防管理计划、养殖设施保养程序、基地安全生产制度等作为中华鳖养殖的工作标准。五是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要求出售的商品鳖必须由指定委托检测机构检测后符合无公害标准方可出售。

1.5 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完善自律和约束机制

规定水产养殖户必须及时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记录生产过程的生产档案,如养殖面积、苗种来源和放养数量、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渔药使用情况、水质和中华鳖生长情况等,对于记录完整规范的养殖户予以奖励。同时,与养殖户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定期进行基地健康养殖的检查工作。

1.6 定期开展示范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检测

除了对养殖的水质环境定期进行检测,也定时对产品进行自我检测,开展产品药残抽检。为了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核心基地一直重视无公害中华鳖的产品质量与安全。一是委托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农检中心等法定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二是将基地列入政府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主要基地,至今无论是委托检验还是监督检验均未发生质量事故,综合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1.7 开展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与推广

在养殖区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养殖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借助开展“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投入品使用专项检查”“水产品药残抽检”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科普下乡、现场会、宣传资料发放、设立宣传栏信息等多种渠道在中华鳖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开展多层面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在中华鳖标准化示范基地树立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质量管理制度等宣传板块,在水产养殖基地营造浓厚的标准化生产氛围[3]。同时加强了渔民的技术培训,从而有效提高示范及辐射区养殖户的养殖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其病害防治能力。

2 工作成效

2.1 效益显著

通过实施中华鳖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示范区域内的中华鳖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都一定幅度提高。核心示范区实现中华鳖总产量89.74 t,总产值987.2万元,产值24.6万元/hm2,总效益336.44万元,效益83 970元/hm2,核心基地每年可提供无公害中华鳖89.74 t,每年创造渔业产值逾987.2万元,满足了城乡消费者对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广大养殖户找到一种高效的渔业养殖方式,全面提高了中华鳖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4]。

2.2 农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

在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通过宣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营造了标准化生产氛围,提高了中华鳖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使养殖户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对渔业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有了明显增强,不仅按标生产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而且形成了养殖户之间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

2.3 质量安全达标

目前,技术核心示范区内通过中华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以及有机认证。多次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其中“杨溪”牌生态鳖先后获得嘉兴市名牌产品、嘉兴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渔博会及农博会金奖等殊荣。核心区内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是秀洲区中华鳖健康养殖的领头雁。

3 参考文献

[1] 王秀菊.中A鳖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 法,卜伟绍,黄富友,等.三段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3):417-420.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5

1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1·1养殖方式

柳江县水产养殖面积1822hm2,其中水库大水面养殖占69·48%,主要施有机肥养殖,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易造成污染;池塘养殖占28·16%,主要以施肥兼投饵养殖,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池塘老化、养殖技术薄弱等情况,不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网箱养殖约4×104m2,分布全县各中小河流中,以投饵养殖为主,存在问题:一是养殖区域网箱较为集中、密集,不利于水体自净;二是部分网箱养殖区域受生活、工业污水影响,生产效率低下。

1·2水产品产量

近年来,柳江县水产品产量年均以7%以上速度增长,2007年产量突破万吨,达11102,t其中水库、池塘、网箱产量分别占33·47%、40·95%、21·62%,但产品仍以鲢、鳙、鲮等低效益品种占较大部分,结构不尽合理。另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产品产量比例小,仅为7%,有待进一步提高。

1·3生产管理

柳江县水产生产经营以户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者多以传统渔业经验和思维组织生产,从业观念陈旧,加之养殖技术水平不高,过分追求产量效益,生产管理模式粗放。

2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问题特点

2·1浪费现象普遍

首先,生产以户经营为主,其自主计划,自营生产,普遍存在节约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生产资源浪费现象普遍。主要表现在:一、用水:即求产量,增密度,盲目用水;二、饲料:即饲料在运输、存放、投喂过程中,因意识、管理及投饲方法等问题造成损失浪费;三、用药:如未能对症下药,或盲目、滥用,或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不光造成药物浪费,还会带来其它负面影响;四、设施、设备等跑、冒、滴、漏现象造成水、电、油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其次,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出售假冒伪劣饲料、渔药、种苗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造成水产生产资料的浪费损失,如渔药、饲料、种质质量低劣,鱼类极易得病或生长缓慢,结果既增加用药量又提高饲料系数。

2·2排放日益增加

主要是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大投入导致大排放。如:柳江县养殖产量2007年比2006年增长820,t若粪肥系数为15,则2007年比2006年需多施12300t粪肥;若饲料系数为1·5,得多投1230t饲料。可想而知,包括药品等其它投入品在内,大量的投入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其他层次原因有:一、减排意识淡薄:譬如,忽视环保,施未经发酵、腐熟粪肥,加大用药剂量或使用高毒药物等;二、受技术水平限制:如投饲技术不合理或用药技术缺乏,导致大量饲料或大剂量、高毒性药物投入水体造成污染等;三、养殖条件恶化:如生活、工业污水污染,池塘老化,设施简陋等问题恶化养殖条件,导致恶性循环,加大污染物排放量。

2·3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主要是水产生产经营以户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者自主计划,自营生产,往往观念落后,传统的养殖模式根深蒂固;其次,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灵,对新鲜事物感知不强,节能减排意识有待提高。

3节能减排应对措施

针对柳江县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3·1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

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

3·2搞好水产养殖污染源普查

充分了解各养殖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为制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3·3加强各养殖单位相关证件管理

重点要抓好《水产养殖使用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等证件核发工作,使之与节能减排工作挂钩。要求养殖场所必须符合区域布局规划;投入品,即投饵、施肥、用药必须合理;养殖设施如增氧、排水、供热、供电设施必须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等等。对于不符合节能减排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相关证件。

3·4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推广资源循环、生态综合养殖先进技术。如近年来柳江县实施的“草-牛-沼-鱼-蔗”、“猪-沼-果-鱼-灯”的生态养殖模式,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二是加强项目实施,搞好科技示范;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养殖者素质;四是搞好鱼病测报等工作。

3·5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加强渔业污染整治力度,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其次,加强水产饲料、渔药、种苗市场整治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坑渔害农现象发生。

3·6加强宣传、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一要提高养殖者的长效节能意识,使之将生产节约与生活节约相结合,倡导节约风尚。二要提高养殖者的节能减排知识,使之自查自检,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和整改。

对水产养殖的认识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2013年县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严格落实水产养殖污染整治措施,继续推进发展水产标准化和无公害健康养殖,不断提高健康养殖技术水平,改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完成2013年度水产养殖减排指标,促进全县水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减排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做好渔业水域污染减排工作,对促进全县污染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部门、县定的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好污染物总量的增加;要认真研究分析全县水产业的实际和水产业的现状及县辖内的水质情况,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行资源综合利用。

(二)加大减排宣传,发展健康养殖

对在全县境内进行水产养殖的渔业单位和个人,要加大水产养殖减排任务的宣传力度,取缔网箱养鱼、肥水养鱼,严禁向水库内投放化肥、农家肥、禽畜粪便,严禁向水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和违禁添加剂,调整养殖模式,推广稻田养鱼、藕鱼混养,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膨化浮性鱼饲料,发展无饵化、清水养鱼和发展滤食性鱼类、增加滤食性鱼类的增值放流数量,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加强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执法巡查,开展污染减排专项检查的监察行动,严格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以开展整治违规养殖行为手段,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对违反健康养殖的渔民予以处罚,对落后的生产养殖技术坚持予以取缔。对污染物不能达标的水产养殖企业和基地实施限期治理、整改,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叫停,直至达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完成2013年水产养殖减排任务,县水务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减排领导小组,分管水产的副局长主抓减排工作,局属单位及全县水产养殖企业为减排工作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设在水产渔政管理站,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负责落实减排计划,制定减排工作规划,及时协调解决、督促、推进减排工作,做好上传下达,加强协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