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模式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轨

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或多或少的有几篇英语阅读文章,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也占据着极大的分数比例。但是,教师在讲解英语阅读文章时,只会逐字逐句地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勾划出重点内容,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直接去背诵阅读理解内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停留在表面,重视语言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运用知识,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发生了偏离,忽略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涵,单调的讲解语法和词汇,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1.2阅读习惯比较差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良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习惯也是受到老师的教学影响,教师在教导初学英语的学生时,习惯运用中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理解英语语言知识,适应英语阅读环境。但是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养成了不良阅读习惯,习惯运用中文的方式去阅读英语,心中默读或者低声指字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积累英语阅读词汇,无法把中文内涵和英语句子联系起来,容易混淆不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当学生遇到生涩的词汇和句子时,还需要逐字查字典翻译,从而让学生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1_3英语词汇量比较匮乏,过于重视应试能力考核

榱颂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必须掌握充足的英语词汇,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才能正确理解英语句子意思。但是高中教师和学生过于重视应试考核,也就是英语测试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积累与考试相关的词汇,却忽视了常用词汇的积累,导致学生的词汇量严重不足,影响学生阅读文章,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只能了解个大概,为了课后习题去阅读文章,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有时会曲解文章意思。受到应试考试的压力影响,学生逐渐丧失了英语阅读的兴趣。

2.跨学科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分析

2.1凝练教学主题

在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应用中,为了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必须凝练教学主体,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英语阅读学习,使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集中起来。在跨学科教学模式中涉及了多个学科相互协作,而高中英语阅读中也涉及了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历史、语文、数学、地理等多个学科,如果把这些学科分散学习,那么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英语阅读知识。只有把这些学科串联起来,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制定教学策略,各个学科的老师相互合作,把英语阅读理解训练贯穿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不仅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可以利用其它课外书籍上的英语内容,使课堂精读和课外泛读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英语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学生在不断阅读和感悟中逐渐提升了理解能力。

2.2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组建多学科学习团队

由于教学主题是多个学科老师共同设计完善的,所以必须组建多学科学习团队,学习团队共同确定一个学习方向,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研究,通过英文内容来展现文艺复兴的历史,让历史学科的教师提前对文艺复兴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由英语教师对其中的一些语法和句式进行阐述,这样学生结合不同学科进行理解,更加容易,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全文的精髓,学生在掌握文章要领之后进行理解,能够快速找出重要语言知识点。学生在全面理解之后,小组内进行探讨,请教不同学科的老师,了解文化内涵,从文章的本质出发,能够快速突破材料语言的障碍,准确把握全文内容。

2.3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跨学科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授课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各个学科教师相互协同合作,转换授课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再由学生惯性接受知识点,而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之后,能够快速弥补学科教学中的思维差异,转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丰富了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点,而且能够让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教师的教学思维变成了一种动态思维。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一、以情促学,为所有学生打好英语基础

这里所说的“情”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之情。

老师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差异,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理解、信任、宽容的良好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内外英语学习氛围,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良好效果。

(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的态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兴趣内化为学习英语的稳定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强化与磨炼学生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养成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三)学生的学情和潜能。

教师要善于了解和把握所教学生的学情基础与优势潜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步骤,组织形式多样的有效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合作、展示等方式学习、运用英语,为学生多创设语言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其在英语学习上持续发展,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英少汉,创设适合学生的英语环境

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印度等),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强,这就是得益于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的英语语言环境。而在我国,学生是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接触和运用英语的环境与机会都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教英语,为学生创设尽可能丰富、鲜活的英语环境,以弥补英语环境的先天缺失,进而促进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交流与表达思想及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用英语教英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遵循由少至多、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渐实现用英语组织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目标;二是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英语,要让学生听得懂,能理解;三是在老师没有把握用英语准确表达的情况下,可使用汉语教学,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表达对学生造成的误导。

另外,教师还可以加强教室英语环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室张贴配有彩图的英语学习卡片;上课、下课前播放三分钟左右的英文歌曲、歌谣或卡通片;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月左右“出版”一份英语小报,并张贴在教学墙壁的固定位置。以上喜闻乐见的方式也能使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的英语。

三、精讲多用,不断促进学生用英语做事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可见运用英语是英语学习的首要目标,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更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更注重语言实践活动。当然,必要时,教师可对相关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进行适度讲解与说明,要杜绝单纯讲解英语知识和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的传授。

通读《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有关语言技能分级标准的描述,我们会发现这些标准多以“能”字开头,这就是明确要求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呈现语言知识,并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进行符合学生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四、宽严相济,正确对待学生的英语错误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失误与错误,如同婴儿学走路不可能不摔跤一样,学生没有出错的学习经历,就不可能说出准确流利的英语。因此,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或者“Don't be shy, just try!”教师对于交流中不影响理解的语法错误,可以采取暂时忽略,延后纠正的策略,以便使学生能有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过程,同时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纠错时,可采用将正确的词句重复给学生的做法来代替“You are wrong.” “No, it's not right.”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句,以促进学生自我修正、完善语言。另外,在进行领读、跟读、学生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决不轻易放过一个错误,特别是要让学生做到准确发音,规范书写,语句合乎语法常识。

五、创新教法,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充分考量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确定好合适、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过程,灵活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适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提高与发展。

教师在运用英语教学方法时要善于创造与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选择形象直观法、趣味游戏法、试误学习法、暗示学习法、自由语言法、替换练习法、角角互换法、分解法、情境法、整体法、体态教学法、录音跟读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可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改进某种或某些教学方法,做到教法恰当、新颖,实现高效英语教学。

六、尝试调整,帮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目标。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其把握学习的正确方向和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更能帮助学生不断发展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持续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最佳途径是把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示范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策略,更要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具体来说,一要“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经验和认识发展要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如模仿发音、有效记忆、理解结构、获取信息、语境交流、反思调控等;二要“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师介绍、示范的基础上,不断尝试、调控各种学习策略,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的有效学习策略。

七、关注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它既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而,英语教学既要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形成,要让学生理解外国(特别是西方英语国家)文化,同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一是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呈现和渗透外国文化;三是利用感恩节、圣诞节、母亲节、万圣节等西方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进行跨文化教育;四是创设适合学生情况的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八、重视阅读,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来源,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巩固、扩展词汇、促进听力和说写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由于受到不科学、不全面的终结性评价甚至是应试教育急功近利以及阅读资源欠缺的不利影响,而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一是运用课堂精读积累语言知识、发展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二是开发利用适合学生的英语资源,让学生有读的材料和内容,如英语报刊、《春天》《书虫》等分级英语有声(带Mp3)读物及校内外英语环境资源都是不错的阅读对象;三是以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和形式活泼的阅读活动结合阅读过程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持续阅读,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收获。

九、活用教材,广用资源与活动拓展英语

对于英语教材,我们要善于科学灵活地运用,既要把握教材特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语言运用特征,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语境,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教学,又要敢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学情,适当取舍和调整教材。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通常包括补充、删减内容、替换内容或活动、添加活动步骤、调整编排顺序和其他方面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要以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也要避免为满足考试需要而取舍教材。

教师在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辅助英语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的需要,结合学校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利用好传统教学资源与媒体,如白板、黑板、卡片、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其次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如录音机、投影仪、DVD、摄像机、多媒体及互联网等硬件设施及配套的软件资源;最后,要积极开发课件,特别提倡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如照像机、摄像机、录音机等拍摄、录制、编辑鲜活、生动的音像资源,用于英语教学。

对于中学生,可侧重引导他们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资源来拓展其自主学习渠道与空间。对于小学生,教师应侧重根据儿童认识特点,尽量多运用能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形象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师生的生活、学习经历、经验、实例等都是真实而鲜活的教学资源,要善于充分利用。另外,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师生的交流互动与思维碰撞。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能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但因受时间、师资、经费、观念等因素的限制与影响,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往往不够理想。基于此,英语教师要善于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为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争取时空条件,使英语课外活动在班队及学校大型活动中占有一定比例。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应多样,内容要丰富,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英语角、英语墙报、班级或校园英语刊物、英语演讲、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社区英语活动、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等。老师在组织和管理英语课外活动时要着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关注活动过程和学生表现,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十、科学评价,持续激励学生的英语发展

在英语课程实施中,要运用科学、合理、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内容、多维化的评价目标,采用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网络英语阅读;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28-01

为确切了解国内网络英语阅读研究现状,本文选取了1999~2009年间刊登于国内10种主要外语教学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这10种期刊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及《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由于在2004年创刊发行,因此不在本调查范围之内。我们首先以上述期刊名为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然后以“计算机英语阅读”、“网络英语阅读”、“多媒体英语阅读”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并通过人工检查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章,再人工检索近两年没有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期刊。我们共检索出和本研究相关的文章共计10篇,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4个类别。

一 网络英语学习的可行性研究

此类研究将可理解性输入和网络技术运用相结合,指出基于网络资源的可理解性自主阅读的可行性。邓跃平认为可理解性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者已知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增强语感。他指出“大学英语习得模式应该是课堂教学结合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课后自主阅读”。

二 词汇和阅读研究

高照基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网络传播模式、Day和Bamford的十大泛读教学原则,提出英语词汇习得的网络自主泛读模式。该模式虽然主要关注词汇习得,但由于词汇和阅读紧密相连,因此对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 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郑玉琪(2005:15)提出《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其核心是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习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其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李绍宠、潘志宇、康晓秋等、张华和张少雄等也提出相关的阅读课程设计以提高学习者阅读量,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组和构建知识结构。

四 理论应用研究

国内有关语言学或跨学科理论在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匮乏。杨志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结合多媒体技术说明了该理论在多媒体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要“努力使教学设计呈现多维性、多向性特征,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从目前国内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内容不难看出,有关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阅读的研究还停留在探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优势等层面。虽然有研究者将语言学相关理论或跨学科理论,如建构主义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但是把语言学新理论以及跨学科新理论应用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如果我们比较传统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和网络英语阅读,不难看出教师通过课堂活动也是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和意义。网络英语阅读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却被多数研究者忽略了。谈言玲、严华曾经统计了1996~2006年10年间国内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通过对239篇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发现国内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呈上升趋势,但是研究课题滞后、有重复性,“有关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此外,这10篇文章没有涉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技术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不管是英语精读还是英语泛读,阅读策略都至关重要。阅读策略运用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为解决阅读理解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网络英语阅读中,教师要明确哪些策略是学习者需要但不善于使用的,并采取诸如视频演示等有效手段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网络英语阅读学习过程还不能忽略评估和反馈学习效果。虽然高照提到了网络阅读中的反馈,但她所指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仅仅局限于词汇推荐和阅读文章推荐,似乎对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的力量认识不足。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上真实语料的同时,让学习者发挥自身的语言创造性以及互相激励、反馈,也是网络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监控反馈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到他们学习的效果和程度,让学习者思考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Murphy在日本某大学进行的第二语言阅读习得研究中发现,学生之间在线交互活动可以促进阅读理解:被试被分为两组,一组两两搭档学习,另外一组独自学习,定量统计结果显示两两学习而且进行复杂反馈的学生在后续理解练习中表现得更好,学习者的文本交互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复杂反馈有助于提高交互质量。

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网络英语阅读是一个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前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以及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我们应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明确学习者在使用网络阅读资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语言系统的发展趋势。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动态系统理论认为语言系统及其众多子系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重组和调整发展具有个性的语言系统。在自组织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及其与协作伙伴互动反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者在输入、互动、输出、反馈这个循环中,不断接近语言习得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有可能发生退步。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今天的学习影响到明天的状态。

综上所述,网络英语阅读研究要采用一个新的模式,才能进一步推进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网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Canada: Heinle& Heinle Publishes, 1999

[2]邓跃平.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阅读与大学英语习得可行性研究[J].外语学刊, 2009

[3]高照.构建英语词汇习得的网络阅读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环五步教学法日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校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卜3十X"的高效教学模式,“1”即导学,教师要编写导学案。"3”即“自主”“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它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与亲身感受,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Xm即在统一使用导学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堂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课型,如探究课、习题课、实验课等。本节课是在学校倡导的“1十3十x"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进行的阅读课。具体到本节课,笔者采用“四环五步教学法”,四环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交流学习、当堂总结评估反馈和课后适当拓展延伸四个环节,五步即新课导人—阅读理解—情境表演—想象创造—总结评估,下面具体进行阐述。新课标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到阅读课,新课标要求能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并处理信息;培养阅读策略,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利用获得信息进行清楚表达,进行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本课是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庆祝”。具体设计“节日”“聚会”“婚礼”“圣诞节”等等。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熟悉并了解我国和英语国家的节假日活动、印度尼西亚及希腊的婚礼、英语国家的个人庆祝活动以及圣诞节的庆祝活动风俗及社交礼仪等等。本单元的目的在于通过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各项练习,让学生们体验探索异域文化之精彩,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其更加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节课是阅读课,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为西方节日庆祝做准备。挖掘教材当然非常重要,但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备课中一定要将其当作重要目标来考虑。笔者所教的学生是高一新生,他们有一定的阅读技巧,但不熟练,并且不能把读和说即语言输人和语言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但作为高一新生,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比较活跃,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因此通过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会学有所获。基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关于课文提及节日的单词及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以及不同活动安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不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合作精神,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学习重点为学会用不同阅读策略,高效阅读,难点为把有效信息用于日常交际中,把语言输人变为语言输出。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学案导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学生的学法为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本节课的具体流程

本节课课堂流程:新课导人—阅读理解—情境表演—想象创造—总结评估。具体如下: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然后谈论不同季节的中国传统节日,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在头脑风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很自然把学生引人新课。首先让学生通过看标题图片等线索推测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练习推测的阅读技能。然后快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细读课文,获取文章细节信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如推理判断题、细枝末节题,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既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又获取了重要信息,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接下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听录音,划出相关信息,三个节日的时间、典型活动及食物、特殊意义,这样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服务,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接下来,学生进人情境表演阶段,假设一个是外国人,一个是中国人,正在庆祝某一中国节日的中国人向外国人介绍其节日,充分利用课文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交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变语言输人为语言输出,学以致用,另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宣传本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紧接着进人更具挑战的阶段—模仿课文,利用自己的想象,通过小组合作,创设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包括节日名字、庆祝时间、节日意义、怎样庆祝,最后选出最有创造性和意义的节日,这样既让学生注意到模仿在学习英语中的重要性,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估,根据检测,课下完善提高自己。课后作业多读课文,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句型,上网了解更多中西方节日,通过导学案完成下一节课预习。这样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本节课的总结与反思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能力及英语学习现状;英语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69-04

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1],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提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进一步将英语应用能力具体化为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语言文学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本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现状,并提出了英语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及影响原因,提出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调查对象

被试为四川旅游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210名大学生,以及8名担任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

(三)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问卷根据《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能力的描述、谈慧娟的《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调查表》[2],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而成,问卷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译5个维度,了解被试在这5个维度方面的学习现状及学习能力现状。

访谈法针对教师和部分学生。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6名教师及目的抽样的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及英语能力的因素。

文献法是在调查和访谈结果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以结合实际提出提升英语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英语听的能力方面,仅33%的学生表示能听懂四级难度的短篇文章,有57%表示只能听懂一些日常基本内容,还有3%表示基本听不懂。但就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时,仅有5.7%表示课外会经常进行听力练习,课外偶尔进行听力练习的占绝大多数(68.6%),还有25.7%表示课外基本不会进行听力练习。

在英语说的能力方面,能用英语与人简单交流的仅占21.4%,50%表示能表达,但不够流畅,不能与人交流,甚至还有8.6%表示基本属于“哑巴英语”水平。但表示课外经常进行口语练习活动的仅占1.4%,有60%表示课外基本不进行口语练习。

在阅读能力方面,“借助词典,能读懂英文小说,或英文期刊、网站的信息”的仅占32.9%,有20%表示有词典也不能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还有8.6%表示阅读上有很大困难,基本读不懂英语文章。但却没有人表示课外会经常进行英文的阅读,课外偶尔阅读英文期刊、网站、简写小说等的仅占25.7%,有47.1%表示只进行与过级考试有关的阅读,还有27.2%的学生表示课外基本无阅读。

在写作能力方面,表示写出的文章有一定语法错误的只有40%,有50%表示写出的英语文章错误很多,表示基本不会写的有7.1%。在对课外写作练习进行调查时,无人表示课外会经常进行英语写作练习,有71.4%表示“课外较少进行写作练习”,课外从不写作的有28.6%。

在翻译能力方面,对于“借助词典能进行句子、短语英汉互译”表示“比较熟练”的仅有31.4%,表示“基本能”的有44.3%,有22.9%表示“不熟悉中英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不能进行中英文互译”。而对于课外的翻译练习,60%的学生表示较少做翻译练习,且仅做与过级考试有关的翻译练习,有40%的学生表示课外基本不做翻译练习。

学生认为英语听、说、读、写、译几项能力最难的依次是:听力32.5%、口语表达31.3%、翻译13.8%、写作12%、阅读理解7.5%;最想提升的分别是:口语表达44.2%、听力25.6%、翻译能力10.5%、写作能力10.5%、阅读能力9.3%;学生认为现在影响其英语能力提高的最大因素依次是英语基础32.8%、兴趣30%、没有好的方法21.4%、目标不明确8.6%、老师4.3%、其他2.9%。

从学生的英语能力及学习现状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英语能力总体偏低,但同时学生在课外付出的努力总体较少,并未因为英语能力偏低而增加。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现状及学习现状调查结果,我们对担任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8名教师及目的抽样的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试图更好地解释调查结果,分析出影响大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偏低。大多学生反映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做题为重点的英语学习方式,原因在于初、高中英语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分数,因此学习英语的重点就是能做题,这种方式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严重不足,很多学生表示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很难开口。这解释了为何学生迫切地想要提升听、说能力,也解释了为何21.4%的学生认为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影响了英语能力的提升,还部分解释了为何学生课后没有进行听、说、读、写、译练习尤其是听、说练习的习惯,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得分,所以原本就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2.“非英语专业”导致能力、兴趣差异大,英语总体重视度不够。一是一个自然班里学生英语能力及兴趣差异极大。由于英语不是专业,所以英语成绩并非大学录取时考查的重点,从而导致同一个自然班的学生英语能力差异极大,而总体而言,英语能力偏低。也是同样的原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学生非常喜爱,而有些则对英语毫无兴趣,总体而言,对英语的兴趣偏低。学生的基础和对英语的兴趣是影响其英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二是对英语总体重视度不够。尤其对非英语专业的理科大学生而言,普遍错误地认为学学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CET4或CET6,对英语课程重视度不够,尤其是越往后,学生陆续通过CET4或CET6后,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减弱,导致英语能力的提升更加困难。另外,理科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需要花大量时间,不少学生在访谈时表示为了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晚上熬夜到12点是常事。由于认识偏差,学生不愿意在英语上花更多功夫,且由于专业学科任务重,学生也无力重视英语的学习,因此总体而言,对英语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3.大学英语教师的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影响巨大。通过访谈师生了解到,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对英语的兴趣会发生变化:有的英语能力会有显著提高,有的可能会有退步;对英语原本没有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会大增,而原本自以为有兴趣的学生后来逐渐丧失了兴趣。访谈结果显示,教师的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是英语能力、兴趣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能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中西方知识丰富、能结合课程给予学生英语专业知识及人生引导的老师更能激发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能将英语语言点、篇章教学与文化结合进行讲解的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并能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4.课外努力程度是英语能力提升的最重要保障。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课外经常进行听、说、读、写、译练习的学生相应的其英语能力也更高,而课外完全不进行英语练习的其英语能力往往处在最低的水平。访谈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从师生的访谈中分析得知,课外努力是英语能力得以提升的最重要的保障。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练习的时间也有限,想仅靠上课的时间就能提升英语能力是不现实的,课外是英语能力提升的最广阔的天地。根据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到,课外努力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种:

(1)真正的兴趣。真正的兴趣会激发学生课外花功夫进行英语练习,而兴趣与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前对英语的兴趣、现在教师的理念、课堂教学方式均都有密切关系。英语基础好的、一直就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其兴趣往往能持续;有先进理念、课堂教学有吸引力的教师,往往能促使学生兴趣的变化。针对部分以前对英语有兴趣后来反而丧失了兴趣的学生的深入调查更说明了真正兴趣的重要性。这部分学生反映之前在高考压力下被迫拼命学习英语,考出了较好的成绩就误认为自己喜欢英语,到大学里这种压力消失时才发现其实并非真的喜欢英语,反而因为以前被迫学习使现在对英语没有了好感,即使老师努力也无法挽回颓势。

(2)好的英语自学方法。访谈中师生都反映这极大地影响着课外的英语学习。接受访谈的教师力荐学生多浏览英文报刊和网站,多听英语广播,认为多听、多说、广泛阅读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好方式。但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课外都习惯按照原有的方式学习英语:背单词短语、做题、偶尔听力。另外,学生知识面狭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学生反映英语广播、报刊、网站中涉及的文化、历史等的内容看不懂,所以不愿意看。

(3)学生做事的恒心、学习生活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的课外引导。根据访谈,发现:①英语能力的提升实际还与学生自身恒心、意志力等品质有关系。有了兴趣、好的学习方法还不够,有的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课后采用老师推荐的方法学习,但只是三分钟热情,很多学生在访谈中谈到坚持是很大的问题,而通过访问一些坚持较好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也表现出毅力和恒心。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还与自身对课外学习、生活的调节能力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了学生课外时间紧的客观事实,但通过访谈了解到,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学生仍能挤出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能坚持课外进行英语练习的学生面临的压力往往比一直声称“没有时间”的学生更大,因为这些学生往往也会在其他学科上会花更多功夫。③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适当地引导,比如利用课堂时间对课外活动进行一些检查、督促和鼓励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英语练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课外的引导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升不可缺少。

三、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策略

根据调查分析,英语能力的提升绝非简单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练习,还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因素,只有全方位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结合调查及访谈分析结果,我们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教学经验,试图找出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采用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跨文化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一方面,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或者单纯的技能训练容易使学生厌倦。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仅有语言技能,不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障碍重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刺激了学习者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外语语言教学……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既满足了语言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了外语教学的潜力”。[3]可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使语言在不同环境中有效运用。我国学者张红玲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中初步构建了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模式,对跨文化外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材的编写、测试与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3]陈桂琴也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教材编写特色与内容蕴含以及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运用。[4]

(二)课内外结合是学生有效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必经之道

课内可以创设一个英语语境,提供针对性的练习,给予直接指导,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同时有吸引力的课堂也是学生课外愿意进行练习的源动力。但是仅有课堂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加强练习,并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目标。课内外有机结合的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外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自学非常重要。掌握好的自学方法是第一步。通过文献阅读及教学实践,“原典英语自学法”[5]是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的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方法。“原典英语自学法”吸收了普通语言学理论、心理学与语言习得理论、学习理论等理论的合理成分,旨在“激活、培养和发展个体与生俱来的语言自学潜能,以此为基础实现英语成为学习者个体有效交流工具的目标;优先重点发展聆听技能,在此基础上,融入‘说、读、写的训练和发展’,达到娴熟掌握四项交流能力;强调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技能支持英语自学活动;强调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比较、鉴赏紧密结合,将语言文化学习融入个人终身发展;强调语言学习方法体系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强调语言学习教材和素材建设的真实性、开放性和经典性。同时,该方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违背”,[5]在现实实践中[5]以及在我校其他一些专业教学实践运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原典英语自学法”可简单地概括为321x法,即“闭目专注聆听不少于3遍,之后认真阅读听力文本不少于2遍,再欣赏聆听不少于1遍,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听、说、读、写、译’的扩展提高训练”。[5]

教师的跟进指导同样重要。有了好的方法,学生并不一定会实施或者坚持实施,就如调查反映出来的,能否很好地进行课外学习还与学生的恒心、毅力、生活学习的调节能力等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鼓励和帮助,需要教师随时关心学生课外的练习进展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调节学习工作时间,这些工作是帮助学生学会课外自学的有力保障。

2.课外多种方式配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自学,学校还可以创设更多的平台及其他方式配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一是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活动、英语文化墙、英语知识相关讲座、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或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为学生推荐书籍以及优秀的英文报刊、网站等,英文报刊、网站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VOA,BBC等,为不同学生提供自学的多种选择。

3.使课内课外产生联系。课堂内外如果能够有机结合,则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课内教学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使课内外产生联系的方法如下:一是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二是课内适时对学生课外的自学活动进行检测、督促、鼓励和指导,以督促并帮助学生课外有效自学。三是课内适时结合单元主题及时事进行讨论,讨论前让学生阅读各英语网站上的相关文章及评论。四是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课堂所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同学间的矛盾等,让学生真正体会英语的作用,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英语自学的主动性。

(三)加强教师的跨文化培训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课堂内“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要求外语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较强的交际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特征和教学规律”。[4]课外对学生进行切合学生个体实际的引导和指导,需要教师真正具有“民主、平等、尊重、理解”、“以学生为本”等思想。课内外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灵活地进行教学组织。总之,教师是影响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关键一环。教师的理念、教师对学生及教学规律的了解和把握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否对英语继续有兴趣或产生兴趣,或者是否主观上愿意学习英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其交际能力也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有效的交际技能、灵活得当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升英语能力有强大的示范作用。“跨文化培训”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跨文化培训”可分为教师个人的文化能力培训和教师文化教学培训两部分。前者包含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3个方面;后者包含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3各方面。[3]通过对教师的跨文化培训要实现几个目标:首先,是帮助教师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并真正树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理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其次,是拓展教师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帮助教师运用跨文化的理念不断调整自身的日常交际行为。[3]近年来,反思教学和课堂教学研究这两种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发展中。[3]

四、结语

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大学生日后在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的基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在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阅读基础之上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英语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本研究是仅在普通大学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被试人数有限,且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局限性,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者从更广的范围、更多高等院校类型等角度进行研究讨论,以更好地促进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谈慧娟.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1).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14-215,254-338,349,349-354,354-358.

[4]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167-189,175.

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应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都更加重视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的讲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是提升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文化与语言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想更好地了解语言,就需要对语言的文化底蕴进行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让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本质有所了解,进而提升英语学习的水平。

一、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外语教学文献中,有关文化教学的方法虽然有较多的论述,但是显得非常凌乱,并且里面的重复内容较多。胡文仲、高一虹介绍了以下几种文化教学法:(1)文化渗透;(2)文化作品分析;(3)文化片段等。张向阳根据一些文化教学著述,对文化教学法进行了归纳,他认为文化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概况介绍;(2) 开设专门课程;(3)比较对照;(4)角色扮演。然而,这些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不多。因此,下面笔者就对文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Kramsch提出,文化不是附加在听、说、读、写能力之后的“第五技能”,而是通过语言来发现一种新的世界观。提倡学习者在解决文化冲突的过程中,要超越本土的文化束缚,达到“第三位置”。我们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时,不仅仅是包含文化知识,还应包含对文化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不是让学生顺从于欧美文化,而是要在理解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其本土文化的理解。

开展文化教学策略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网络,并且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一定就是文化方面的专家,而应与学生一起去学习英语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对英语单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英语教师重视起来。而这种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逐渐向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逐渐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以提升学生的视野。如此,也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四、文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1.加强学生对词汇文化的理解

英语单词往往有着隐含的意义,或者存在附加的意义,一个单词的内涵会与其字面的意义不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内涵,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单词附加或者隐含的意义。在英语词汇里,有许多单词发源于历史典故,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就完全可以在讲述该单词的时候,再讲述该单词的来源典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如,red-letter day,这个单词的意思是纪念日,在西方国家,通常指一些传统的节日,如圣诞节。然而,在中国,“红”代表吉祥,还代表革命。在使用英语这门语言的国家中,red代表着危险,代表着令人生气的东西。因此,在讲述red单词的时候,就可以将各个国家对“红”的认知进行讲述,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red”这个单词。

2.增强对学生进行口语文化的教育

口语有着非常显著的文化特征,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文化,让学生具备从丰富的语言材料中透视文化关系的能力,以便让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与汉语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异,如,在汉语中,小菜一碟表示的是某件事情很容易完成,非常简单,然而,在英语词汇中,这个词汇却是“a piece of cake”,与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素材的搜集,以便让学生对语言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3.加强文化差异的教学

节日与社交礼节,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是某种文化的集中反应。由于受到特有文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在节日以及社交礼节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例如,圣诞节与春节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在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几方面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时间;第二,节日食品;第三,节日色彩;第四,祝福语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个节日的特点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关于跨文化交往的资料,例如,在初次见面时,日本会通过鞠躬进行问候,英国则会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中国则是握手以示问候。这些都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社交礼节的差异。

4.对阅读教材进行挖掘

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练习,能够锻炼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有进一步的提升。由于许多英语阅读教材大多都反应了欧美国家的文化,因此,在英语阅读中,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如,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西方文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信息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5.通过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文化现象的理解

在电影、电视以及报纸等媒体中,往往都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电影里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加深对欧美文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日记或者是读后感的形式,将自己对电影中所表达的欧美文化现象进行阐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电影情节中的情境再现,加深学生对该文化现象的理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文化意识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文化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文化教学不是让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记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通过增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对学生加强口语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对其本土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妙青.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3(12).

[2]傅山云.文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06).

[3]王秀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