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例6篇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1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第二课堂

[作者简介]唐志伟(1964- ),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四川 成都 61173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76-02

审美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职场呼吁职业素养的今天,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第二课堂是培养和塑造高职生健全人格,提高职业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的教学生涯和管理经验,使我深深感到,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审美教育,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生的精神境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就其本性而言是关于人的教育,也就是关于人的人性的陶冶、人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指引的教育。一个人在大学阶段完成其社会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建立,所以,大学阶段是培养人格的关键时期。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认识人生、追求理想方面更是显得随意而散漫。大学生活的重心出现了偏移,一些诱惑和短暂的利益获取使一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审美价值受到歪曲。社会的不公平带给学生错误的理念。实质上,“人的行为不是来自对传统习俗的粗劣模仿,而是源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美的天性;人在自由显现中敢于以天性的质朴和优雅来应付任何错综复杂的关系,人既无须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去伤害别人的自由,更不必为了显示优美去抛弃自己的尊严。”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尤其是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全和高尚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缺乏审美教育的内涵

当今的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十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作为健全人应该具有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养成。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虽能达到要求,但就业的质量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够满意,学生缺乏甘于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难就辞职。这种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就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实践。第二课堂的教育正好可以弥补第一课堂的缺憾,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价值观,把欣赏美、创造美作为自身的道德财富,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作为一种美来追求,并且赋予它深厚的情感,让学生在自我肯定和欣赏中完成道德的升华。一个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坚定信念的学生必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体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三、第二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感的必要手段,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优点,能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学校在塑造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塑造人的心理结构而努力。人要获得一种结构,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不只是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是死的,而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或能量。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结构不仅表现于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表现于他们内心情感世界的能量。这种能量的聚集,来自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获得人文知识,更能深刻地认识、体会到人之为人,即人的本质,而且可以确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最终塑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当一个高职高专学生拥有了令人肯定和赞赏的职业人文素质,那他就有了别人没有的能力和素养,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则更具竞争力。

四、第二课堂在学生审美教育中的实践

(一)在“学雷锋”活动中树立助人为乐的审美意识

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在以积极的心态助人为乐时,其内心也得到满足和快乐。我们在这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学生细细地感受这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在诗书画作品比赛和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中感受艺术之美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融入诗书画作品比赛与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的普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文化等知识,诗书画作品的比赛使学生心灵得到诗意的点染,因为作品的创作来自学生,学生在创作中会涌动着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这种生动鲜活的审美情感体验,能激发起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无论对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有着搭建知识结构和心灵净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是一个有益的提升。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3

【关键词】美育;融入;职业院校;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68-01

有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职业教育,没有美育的职业院校不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职业院校。”人的一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渡过.职业院校是一个人审美观形成和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职业院校在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工作, 开展审美教育。

1 将美育融入职业院校教育的必要性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美育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着重指出:“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教育全过程。”近年来,由于重视美育,学校的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和谐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纵观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践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教育措施在内容上可以各有侧重,操作形式可以各具特色,改革的切入点可以各具标准,然而主题的体现却是殊途同归。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以“美育的学科渗透研究”为题,探索学科课堂教学美育的渗透方式、活动课美育的渗透方式和校园文化美育的渗透方式。广州市109中学实施“以美育人教育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以美为尚,促进各育,追求和谐,完美人生”作为教育思想,具有时代创意。这些研究多数已有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少数已经构建出初具形态的教育模式。

由于强调了审美教育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将美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因素向审美方向转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师生都获得了身心的愉悦,从而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职业院校的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不例外。职业院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劳动技术教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与院校特点相结合,探索出适应美育发展的新道路

2.1 与教学特点相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介于中小学和大学之间,既要讲理论,又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学多以加强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于日后职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因此,职业院校的美育,应当重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审美和创美能力培养,且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在职业院校的各类教学过程中,将美育化教学建设融入一些课程(或专业),把美的观念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得到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有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审美、爱美的角度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各种美育化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呆板、枯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的情趣, 提高文化品位及其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2.2 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目前,各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尚不具备太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因此,职业院校中的美育教育,应当要在结合本职校学生特点的前提下,体现出美育的人文性,并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美的情操。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应当要改变认为美育只是单纯的宣传教育这个错误的观念,而应引导学生把美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以实现能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一定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通过抓住学生的特点而开展美育教育,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美育的教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其审美的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未来职业的美感所在。

3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将美育逐渐融入于职业教育中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4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育 综合素质 教育模式 自我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美术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相关学术会议及研究项目也频频开展,美术职业人才大量满足社会需求。在看到发展势头与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反思高职美术教育中依旧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寻找对策,以此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们可以从目标、模式、方法、特色四个方面对我国高职美术教育近30年的发展加以反思。

(一)教育目标出现偏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无疑为高职美术确定了教育目标。但是,笔者在江西、湖北、广东等地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体系、课程教学大纲等文件中明确这一教育目标,而在教学实践环节往往偏离此教育目标。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高职美术专业的师资多来源于普通高校,他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往往延续自身所经历的本科或硕士教育理念;“高职美术教育”这个概念在国外很多国家不曾使用。面对这一新概念,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家及教师形成了三种不同理解:一是站在“高等教育”视角,认为高职美术教育是“高等教育”范畴中与市场结合紧密,具有职业特点、应用性的教育方向;二是站在“职业教育”视角,认为它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只是更高阶段的那一部分,不等同于高等教育;三是站在“美术教育”视角,认为它是美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

(二)教育模式往往片面。

在教育目标偏离现象的影响下,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模式常见三种片面现象:侧重技法、侧重理论、侧重市场。

侧重技法,强调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市场实践的技法,而轻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环境设计艺术方向极度强调培养学生手绘表现和电脑软件运用方面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很快适应市场中设计制图岗位的需求,但是学生的创造性和后劲不够。

侧重理论,实质上是普通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延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相对轻视实践,往往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短期内很难适应市场需求,不过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侧重市场,是片面夸大市场培养和市场导向,具体表现有:过早地让学生进入市场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企业化、公司化等。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专业相关理论、技能的时间受到影响,很多基本素养得不到培养、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市场容易走弯路。

(三)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

不同教学模式对应不同教学方法,我国高职美术教学方法中多以教师为中心,超强的技术训练和手工操作,占去了学生对美术(设计)理念的思考时间,削弱了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训练;高强度的手绘练习使学生通宵达旦,为完成作业任务常常跟在教师后面一味临摹、抄袭。学生的审美天性与创造性受到扼杀,这是“学不能用”的关键,高职素质教育和高职美术教学的目标得不到很好实现。再如,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告别升学压力的“应试教育”之后,又进入了“应赛教育”误区。有的甚至将参赛获奖视为一位教师教学效果和一个部门办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实质上是以教师、学校荣誉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四)地域特色不够鲜明。

目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盲目追赶国内热门专业,而缺乏专业设置前的市场调查。一些专业方向现在是热门,就业很好,大家纷纷开设,几年后就业市场迅速饱和。这样一方面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办学特色及定位不够鲜明。

那些暂时的冷门专业方向和体现地方文化特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及职业课程却开设不够。立足地域特色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不仅能够扩大就业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能避开与其他院校的竞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高职美术教育目标的新定位: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注重自我教育能力。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们可以将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理解为:紧扣市场,以职业技术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育“不应该培养人们终身固守在一个岗位上,而应该培养青年和成人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流动的可能性以及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欲望”。这个观点启示我们,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不能单纯定位在一个专业方向,甚至一种职业技能上,图一时短期效益,否则学生将来工作后,很难适应职业的变动。

因此,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应该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①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获得特定职业方向或职业群所需的实践能力,并具有适应职业变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弥补在校“职业教育”和“课堂教育”的短期效益不足,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面对市场的竞争和职业岗位的变换时,能够尽快适应,而不是处于被动状态。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5

关键词:职业能力;健美操教学;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一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健美操动作刚劲有力,韵律感、节奏感强,配上明快的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它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审美能力、矫正体形、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而我国的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日趋激烈的的竞争和日益严峻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健美操教学是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除了完成学习体育教育的共同任务之外,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即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1.健美操教学能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耐力,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能力.

从形式上看,健美操可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参与者互相配合、动作整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健美操是快节奏的运动,一套操在3-5分钟内完成。身体负荷大,每分钟脉搏可达180-210次左右,这种长度的练习长久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对提高学生的耐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耐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体对抗疲劳能力的强弱。它既是基本的动力素质,又是衡量人的体质状况、职业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耐力好的人能保持持久的工作能力,疲劳出现得晚。耐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职业能力的长时间发挥。在当今社会,不少职业是有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繁忙的特点。有些工作出差多或野外作业、生活规律差,要求其承担者有较好的体质基础,特别是有较高的耐力水平和身体适应能力。根据以上职业的特点及其承担者的身体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系统地安排好耐力练习,主要是有氧耐力练习,,而健美操恰恰是一项能锻炼人体有氧耐力的运动。健美操对身体各关节、韧带、各主要肌群、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耐力锻炼可以提高其大脑皮质长时间保持兴奋,抑制有节律的转换能力,改善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和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持久工作、对抗疲劳的能力。健美操教学可提高学生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学生机体的调节机能和防御机能,从而使他们的身体的适应性增强、职业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2.健美操练习能塑造学生健美的形象.

健美操是通过它特有的练习内容和方法来实现健康美这一目标。健美操的练习内容不仅能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发展,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而且对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纠正不良姿态,培养良好气质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力量素质对塑造健美体形,增强人体肌肉工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上健美操课时,教师就根据不同职业对学生的力量要求,加强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练习,静力性力量与动力性力量练习结合。

我们说,一代人的健美形象不仅表现了民族体质的增强,而且反应了一个民族手精神面貌和气概。对于涉外性、开放性的社会交往或国际交往频繁的职业,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形象如何,不仅关系个人,还会影响到企业或团体乃至国家。因此说塑造学生的健美形象,促进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健美操教师应注意利用健美操运动所蕴涵的“美”的因素向学生灌输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健美操运动研究各种身体练习对身体的影响,利用健美操运动的技术动作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促进学生身体部分匀称、协调发展。让健美操运动所塑造的美自然地体现于学生的坐、站、走、举止之间,给人以精神焕发、充满生机和活力美好形象,更有得于职业中的人际交往和职业能力的发挥。

3.通过健美操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健美操练习的方法很多,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从事相应的职业。实践证明,健美操运动对人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灵敏性和反应性练习对提高大脑皮层活动的灵活性有重要作用。在职业活动中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人,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处事灵活、活跃、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健美操练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单个动作多,瞬间造型多,动作节奏变化多,成套动作丰富多彩,这就无形中为健美操增添了新的活力。学生经常练习就会提高他们的灵敏素质和反应速度。。对于那些身体不是很灵活、基础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引导他们,改变他们那种孤僻、迟缓、单一的活动特点,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这样,通过健美操运动的锻炼,使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可塑性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在职业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4.通过健美操教学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坚毅顽强的性格,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的竞争意识.

健美操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健美操活动中来。在健美操活动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要完成动作、套路就得克服由负荷所引起的疲劳、失败等困难。这样就为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对学生施加心理上的影响,促使和帮助其遇到困难时坚忍不拔,失败时百折不挠,从而培养其沉着勇敢进取、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以及自强不息的耐挫能力。健美的身体对自己是一种良性心理剌激,会使人更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并对情绪和性格产生积极影响。而通过健美操教学会使学生的体魄强健,精力充沛,气度不凡,学生就不会再为自己形单体薄,精神萎靡而怨天尤人。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健美操教学是为培养专门职业人才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职业特色,把健美操训练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运用不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的身体趋于职业的适应性,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美业人的职业素养范文6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素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各行各业中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也成为评判人才的标准。传统美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审美素养平均水平明显偏低,不仅不能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不符合知名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教育并不重视,学生对艺术的品味鉴赏能力明显不够。因此,探讨出科学合理的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素养教育方案是大势所趋。

一、审美素养与美术教学概述

美术教学的理念和特征。美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讲授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培养其必要的美术技能来满足社会经济需求、文化价值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美术教学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需要采取特殊的感知教育方案。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之感知人文艺术的精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在一定审美素养的基础下,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活用专业知识,表现美术在当代的实用性。美术学科作为艺术学科中很重要的科目,对美术素养要求也较高,学生要在生活中、文化交流中认识美术。如果学生在创作中缺乏想象力、自我意识以及情感,那么仅凭专业知识和绘画技巧是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艺术修养高的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等都有一定造诣,能够获得艺术的享受。审美素养是人类对于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审美素养,那么便很难享受到艺术的趣味与魅力,没有活力与趣味的加持,艺术前进的道路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对艺术理论、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审美素养能够调节和缓解学习过程中的乏味情绪,起到放松心灵的作用,激发学生持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形成独立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对美术教育重要性整体认识不够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对于美术教育往往不够重视,没有注意到美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普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艺术类专业,对美学的教育更是不够重视。因此,学生们就无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职业技能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所以自然会更注重专业技能为主的学习。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以专业技能的课程教育体系就构成了学生们平时学习的主要内容,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被忽视,开展的美学课程也会减少,这时候,也就不会去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了。

(二)课程体系陈旧,美术教育资源匮乏调查近几年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可知,高职院校依旧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进行学科教育的革新,因此,也就没法彻底解决美术教育教学的难题。除了少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高职院校的美学教育大多放在公共选修课上。而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艺术专业,只能把美术教育设置成比专业课更容易被忽视的艺术选修课。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展开的教学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作为艺术选修课的美术教育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以至于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都比较少,授课时也只是简单讲一些基础理论。而像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这些课程,在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注定不会高,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造成消极影响。

(三)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审美意识淡薄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虽然以文理兼招为主,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那些对美的认知程度不足、缺少审美教育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多地是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不去注意提高审美素质,导致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事实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接受美术教育的,个人的综合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认知能力现代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各种手段从互联网、媒体、生活中认识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和现代科技结合,将知识内容更加有条理且生动地表现出来。如设计一种情境,关联实际的生活并通过当代技术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当中,增加学生的主观感受,使之享受艺术的美感,使他们的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提升,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婚礼手绘课程时,应首先讲授真实的舞台搭建风格及周围环境装饰,配合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自己想象当时的环境,在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绘制和创作,最后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同学们进行线下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老师对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历史课程,让学生感受艺术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关系,然后从美术的角度进行赏析,例如《清明上河图》,老师可指导学生从情感文化和时代背景入手,设计出一个自己的节日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二)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本身是抽象的,从生活中发现美,将其通过作品抽象地创造出来,人又能从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甚至产生一种移情作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是当前审美素养培育至关重要的一点。高职美术教学要教育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从生活中培养艺术修养。美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却不易被发现,我们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感觉,发现藏在生活中的艺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著名艺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艺术的魅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要求学生关注细节,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创作决定未来。高职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是重中之重,细节的表现和创造性往往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细节的表现会让作品变得栩栩如生,有创造性的创作会令人耳目一新,会让作品的艺术感完美地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创作,让学生抓住静物细节进行刻画,如光影、角度、质地等,同时还可加入情感进行创造性表达。然后老师挑选一些强化了不同细节和创造性展现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对细节刻画多的作品会比较细腻,富有创造性的创作会比较新颖。杰出的作品有的细腻,有的奇怪,细节的表现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好的创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表现,开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审美素养的自然性和整体性。

(四)致力于“满足需求”的人文气息的营造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层阶梯,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指出,人的动机和欲望是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越高越接近自我实现的精神境界。而高职院校想要形成良好的人文气息,正需要这种需求作为条件。师生思想观念的一致性、道德准则的共同约定、价值体系的互相认同往往体现一所学校人文气息。高职院校创造了更多人文气息营造的途径,在进行传统课堂教育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之余,还可以采用校园环境设施建设、传媒宣传等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改进、文化设施的建设,都可以让学生受到隐性课堂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气息的熏陶下强化审美素养。

(五)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利用第二课堂形成美术教育的场效应在提倡教育改革的同时,要利用改革的势头,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强化,更要对美术课程统筹安排。首先,教师可以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美术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鉴赏艺术品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进行美学的学习。其次是要求学校多多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参观艺术展览的机会,参观展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锻炼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把握向他人学习美学知识技巧的机会。这些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