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例6篇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5-0058-05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发展中职教育离不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而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国家对中职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逐步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考核中等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系[1]。本文选取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标准:面向11~18岁左右学生的教师》(NBPT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tandards:The Teacher of for 11-18 Years Old Students),与中国的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比较。

一、中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构架

(一)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构架

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大维度,从整体上概括了中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然后将3大维度分为15大领域和60条基本要求,15大领域旨在明确从哪些重点方面实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60条基本要求指出了中职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详见图1。

(二)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构架

美国的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从文本看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教师的专业行为分为4大类,即“建立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过渡到工作场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4类专业行为的基础上设置13条一级标准,囊括了中职教师职业伦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专业发展要求等内容;最后,将13条一级标准分解为41条具体的二级标准,主要明确中职教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2],详见图2。

此外,在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中,其一级标准“科目知识”的设置不同于其他一级标准,该一级标准的4个二级标准均设有“二级标准描述”,且除了二级标准“掌握行业知识”外,其余3项二级标准“了解职场基本技能、生涯与技术教育知识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特定行业知识”均设置了较为详细的“三级标准”,详见图3。

二、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比较

(一)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共性

1.内容构架的共性

从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构架来看,两国标准均体现出全面性、条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全面性特点指教师专业标准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叶澜指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个方面[3]。中美两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基本都涵盖了这三方面的教师专业素养。中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其15大领域和60条基本要求也是对3大维度的具体阐释,全面涵盖了中职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由4大类专业行为、13种专业能力及41条具体要求构成。其4大类专业行为的13种专业能力也都是对中职教师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提出的要求,也全面阐释了中职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

条理性特点指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呈现具有条理性。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首先从3大维度着手,从整体上说明中职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然后将3大维度分为15大领域,明确实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重点;接着将15大领域细分为60条基本要求,用来详细说明中职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同样,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首先从4大类专业行为着手,从宏观上说明了中职教师应坚持的专业理念;然后在4大专业行为的基础上,设置13条一级标准,对中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最后将13条一级标准分解为41条二级标准,与中国的60条基本要求一样,旨在明确中职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的问题[4]。总之,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这种从面到点的呈现方式,使标准的内容非常清晰,极具“条理性”。

可操作性特点是指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都明确了中职教师具体“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如在教学实施方面,我国的“60条基本要求”中提到,中职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运用工学结合、讲练结合等方式实施教学”等;美国的“41条二级标准”中提到,中职教师应“建立情境学习环境、民主及参与性学习环境”,“运用多样的材料与资源实施教学”等。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60条基本要求与美国的41条二级标准都明确说明了中职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实践,加强了专业标准的可操作性。

2.具体内容的共性

从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内容来看,两国标准均对中职教师的职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发展作出了要求。首先,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均体现全面的职业伦理要求,不仅包括中职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的要求、“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要求,还包括中职教师“对自我的要求”;其次,两国标准均体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求,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及“通识性知识”等方面要求;再次,两国标准均体现了严格的专业技能要求,包括“教学实施技能”“环境创设技能”“沟通合作技能”“职业指导技能”等方面要求;最后,两国标准都体现了明确的专业发展要求,要求中职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进行反思与实践。

(二)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差异

1. 秉持的基本理念不同

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有所不同。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教师师德,诸多教育活动都秉持“师德为先”的理念。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中职教师应“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等,要求中职教师要能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同时,标准中教师的“个人行为与修养”也是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体现,如要求中职教师应“富有爱心、责任心”,“乐观向上,衣着得体,举止文明”等。

美国的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中处处体现“全纳教育”理念,如标准中所描述的“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建立参与性较强的学习活动”等。要求教师接受并认可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自信心的树立及人格的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等,都是“全纳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此外,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构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逻辑主线。作为美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一级指标的四大类专业行为――“为学生建立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过渡到工作场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都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主题,紧扣学生发展,秉持“全纳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2. 实践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同

专业理论知识是我国中职教师专业知识标准的核心要素,标准中对教师实践知识的要求,主要侧重于对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企业等相关就业信息的了解。而具体的职业技能、职场文化、行业知识等实践知识在中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中并没有充分体现。美国比较重视对中职教师实践知识的要求。要求中职教师应“掌握行业基本知识”“掌握特定行业知识”“精通8大职业集群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知识和技能”等。美国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知识及职场技能,要求中职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职场技能,如“了解人际交往能力、资源分配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职场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等。美国对实践知识的重视还体现在其内容构架上,其一级标准“科目知识”比其他一级标准多出了更为详细的“二级标准描述”及“三级标准”,且“科目知识”的内容仅仅围绕“行业知识、职场文化、职场技能”,足见美国对中职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视。

3. 专业技能要求各有侧重

中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关于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各有所侧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成长管理,我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美国重视培养学生创作与冒险的热情。我国关于中职教师对“学生成长管理”的要求更多停留在对学生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的保护上。而美国更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二是学习环境创设,我国要求中职教师基于职业岗位设计教学过程,美国要求中职教师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验以及模拟的工作环境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三是职业指导,我国重视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掌握岗位技能,而美国除了关注学生就业技能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竞争意识,重视学生对职场文化的认识和学习。

4. 专业发展要求有所不同

专业发展要求的差异性表现在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教学反思的方向性上。关于教学评价,中美两国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和教师评价,但美国更为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要求中职教师应“关注评价结果”,并及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关于教学反思,我国重视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美国重视通过自我检查、学习及系统反思来提升教学实践。美国关于教学反思的要求体现了其反思方式多样化,且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相对而言,我国关于中职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还存在反思方式单一、缺少自我反思和批判性反思等问题。

三、启示

(一)树立全纳教育理念

1.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全纳教育”主张平等,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权,且受教育者身份地位平等。美国的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全纳教育平等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独特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特长及学习需求。这些不同不应成为被歧视、被排斥的理由,而应受到尊重。“全纳教育”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设置也应体现“平等”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职业伦理要求及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等内容上应重点体现平等的教育观。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全纳教育的重要体现,全纳教育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以传统的教师“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参与课程计划的机会很少。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5]。所以,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应体现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民主观”,在对中职教师关于教学实施技能、环境创设技能的要求上,应突出强调学生的民主参与。

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全纳教育”一方面接纳全体学生,另一方面接纳学生个体的全部个性,倡导“因材施教”。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完善应借鉴美国经验,突出“个性化”教学理念,要求中职教师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多种类的教学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和方法上应因人而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总之,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应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在对中职教师职业伦理、教学实施、学生成长管理等内容的要求上,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4. 倡导沟通与合作

关注“合作”是全纳教育的重要要求。沟通合作对中职教育意义重大。中职教师与家庭的合作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中职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帮助学生相互接纳、理解,共同学习、生活,并互相帮助,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企业、社区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应强调合作式教育理念,细化并明确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中有关沟通合作技能的要求。

(二)重视行业知识和职场知识

1. 突出行业知识

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行业知识”的要求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职业背景知识。鉴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革,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重视对中职教师“行业知识”的要求,要让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及时更新知识,能够与行业发展始终保持同步。在关于中职教师专业知识标准的内容中,应对中职教师所应具备的行业知识提出更为明确和全面的要求。

2. 增设职场知识

重视职业指导是中美两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共性特征,契合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但是,职业指导的开展离不开职场知识的指导。

我国应重视对中职教师的职场知识要求,使中职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职场基本技能,让学生提早认识和学习职场文化,树立学生的职场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性。所以,完善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应增设包括职场技能、职场文化、责任感及竞争意识等在内的相关职场知识要求。

(三)关注专业技能与专业发展

1. 创设情境学习环境

中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职教育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展开,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应体现中职教师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技能的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掌握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的相关知识,掌握所授专业基本的岗位技能,模拟环境下的授课方式、演示技巧、创设方法等。总之,我国应借鉴美国关于中职教师环境创设的技能要求和理念,对我国中职教师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的技能提出要求。让中职教师不仅能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而且能兼顾环境的多样性,能将情境化学习环境与合作式学习环境融合,营造民主开放、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2. 提升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式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评估能力。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应提高对中职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要求。首先,标准应让教师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记录学生的“好”与“不好”,不是为学生贴上“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签,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思考学生各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6]。其次,标准应对中职教师的评价方式作出要求,中职教师应和家长、同事建立合作关系,一起观察和评价学生。最后,关于评价结果也应有明确要求,对教学评价结果的跟踪和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作出改进。

3. 加强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能力的提升,我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应加强对教师反思能力的要求。首先,应对中职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提出要求,让中职教师养成善于自我反思的习惯。其次,应对中职教师自我反思实践提出要求,让中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再次,应对中职教师总结反思经验的能力提出要求。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隙的经验,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7]。中职教师应定期对反思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总之,反思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中职教师的成长,我国应对中职教师反思能力从培养反思意识、加强反思实践、总结反思经验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以俄亥俄州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1):90-96.

[2]NBPTS. Early Adolescence through Young Adulthood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orfolio Instructions[EB/OL].[2012-11-30].http:///for candidates/the portfolio? ID=12&x=38&y=10.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

[4]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Schools Agency(TDA).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 Why Sit Still in Your Career?[EB/OL].[2011-12-30].http:// tda.gov.uk/teacher/developing-career/professionalstandards-guidance/downloads.aspx.

[5]朱欣欣,张丽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45-50.

[6]查吉德.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制度有效性的视角[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7]NCAT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stitutions[EB/OL].[2012-12-6].http:///Standards/NCATE Unit- Standards/ tabid/123/Default.aspx.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Xie Mingrong, Zhao Siyi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d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content framework and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y comparative study, the inspiration of completing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of China as well as implementing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rial)” from the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of America can be concluded as: first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e. equally treat each student,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implement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advocate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secondly, place weight on industrial and vocational knowledge; las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apability of environment creation, improve the abilities for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eaching.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美术专业;职业能力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以其独特的活力绽放着新时代的气息,美术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对美术人才的综和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职业教育中开设美术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对美术史以及理论本身有知识系统框架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认识、理解生话中美的形式和内涵,通过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健个学生的心理结构,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美术专业教学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就职业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有关方而,谈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要对美术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认清学生自身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对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理论知识的修养较低,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了解不够个面,欠缺文化功底。在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美术技巧,一味地让学生临摹其他人的作品,忽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文化课占的比例极小,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经常不尽如人意。总之,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吸取教训,构建出适和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美术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明确本专业的方向,职业教育中不应该仅仅是就业教育,而应该是能力教育,专业美术的教育不仅要掌握有关专业的技能,也要掌握美术专业职业能力,例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社会需求,并针对社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和素质。

(二)加强专业美术实践,探索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转变而来的,在教学理念上普遍偏向理论的方向,轻实践,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特别是在专业美术课程上,要们重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目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探索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摸索过程中,探索出一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定任务区探索学习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会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性、灵活性,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

时代是不断变迁更替,教学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具有时事性、灵活性。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更加灵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言传教学模式,在言传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身教,因为美术是一门操作性、直观性极强的视觉艺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扎实的动手技能训练才能学有所成。授课时教师不能只讲解理论知识,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示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信息,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成绩。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端正的行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关注美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对本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更新调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知识汲取不断的创造条件。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审美品质与品位,美术专业也越来越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与此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技能教学的文化含量,增强品位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3

美术设计类专业是当代高校艺术类一级学科范畴下的重点发展分支,也是各综合性院校及美术专业型院校重点学科。有效合理的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是该专业学生学习质量有效保障,同时,它也反映有关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本文结合该专业在当代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常见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对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现状的总结为广大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美术设计类学科。

关键词:

美术设计;教学方法;发展现状

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以下简称“设计类专业”)是高校美术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设计看做一种通过构想或计划,以及把这种构想或计划通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使其视觉化、形象化的创作过程进行专业学习的分支学科。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科设置一方面体现了美术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设计类专业更具有实用性,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即将抽象的美术表达形式具体化、实用化、功能化,这一特征使得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到的是一种实用技能。结合上述内容以及当代我国高校设计类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常见教学方法也恰恰迎合了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特征和功能,经过笔者总结,现将当代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常见方法和其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一、理论教学为基础保障

设计类专业是依托美术学科发展来的分支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就离不开教育者针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当代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在学科课程设置的编排上也反映了这一要求,而设计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美术理论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设计类专业教师通过对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从更为深刻的角度去用心理解美术,从现实意义上讲,学生学习中外传统美术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主流文化,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形势有宏观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与美术理论相呼应的则是针对性更强的设计理论知识,相比美术理论知识,设计理论其实更为抽象,特别是教师在对某些设计元素,设计思想进行讲解时,学生并不都完全能心领神会,不过,也正是这些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元素才起到的了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作用,这部分理论知识也更为关注设计中的技巧运用,如何掌握和谐的、能反应美的、立美宜人的设计思路才是学习的重点。综上,设计类专业教师通过理论的教学是设计类学生学习的基础保障。

二、实践性教学为知识巩固

本文引言部分指出,设计类专业在研究事物美的属性同时也更多地体现了美术的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呼吁学生关注设计类专业的艺术实践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而使学生对设计的意义进行再认识以达到对理论知识所学的巩固。举例来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深入,大学授课中实用多媒体设备已不是新鲜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演示某一设计作品,条件更为丰富的还可以利用更为生动的实物教具进行授课,例如参观博物馆、具有鲜明特点的建筑、景观等设施。教师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设计的目标作品更为直接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同时,实践性教学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这就真正做到了“艺术理论引导艺术实践,艺术实践丰富艺术理论”。

三、互动教学确保学科活力

设计本身就是极具创作性的一个概念,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符合这一学科的特点,因此互动式教学就显示出了其优势。当前,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师主要教学发展的另一方向就是互动性教学。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在传授完基本知识后会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具体的形式包括问答、辩论、讨论等。当代设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在互动的形式上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上述课堂上可以使用的互动方式以外,很多院校以及专业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高校间、省市以及部级的各种艺术类作品比赛,这些竞赛类活动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展评,但是从教育学的理论来看,其本质也起到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通过竞赛活动,学生与不同地域的同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上的切磋,比赛成绩的优劣本身可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并激发更浓厚的热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参赛者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比较和学习是也潜移默化地能使自身的创作能力大大提升,而这恰恰呼应了前文所述的“设计的特征”。专业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而互动学习的功能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更佳的同时也保持了美术设计类学科的活力。

四、学科交叉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设计作为美术的分支学科,必然要依托美术的有关知识作为基础。但是无论是设计还是美术都与哲学、宗教、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概念紧闭相连,教师仅单一的传授设计的相关概念是不现实的,很多设计思想、理论基础、灵感来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这是所有艺术类学科的共通特征,因此设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本身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予以考量,一些知识可能与其他学科互补,而一些则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美术设计课程的这一特征,使得教师在关注其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时就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目前,高校设计类教师在这一点上十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延伸了其他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自身也不断吸取更多的知识,扩大个人的知识面,以保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课题知识环境。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极为锻炼学生的辨别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必然从中扩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创新能力。

作者:张潇予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德].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4

2011年,美国对其专利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引起了世界知识产权界人士的共同关注。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势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应加强对美国专利制度改革的了解,尽早制定应对措施。

旨在提升创新推动力

美国是建立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最早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加,对美国专利制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截止2011年7月,美国专利商标局积压的专利达120万件,其中近70万件还从未进行过审查。积压如山的专利已经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层出不穷的专利诉讼也阻碍了美国创新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奥巴马政府提议对现有专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并积极执行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的“2010—2015战略计划”,使美国的专利制度重新成为创新的得力助手。

“2010—2015战略计划”是美国专利商标局制定的工作规划,旨在提高审查效率,减少专利积压。在“2010—2015战略计划”中,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三大战略目标:缩短专利和商标的审查时间,提高专利和商标的质量以及领导和推动国内外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保护和执法工作。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美国专利商标局计划实行多项举措:针对专利和商标的积压问题,美国专利商标局将采取包括重新规划专利审查过程、增加审查员数量并提高审查员的专利审查能力、增加国际合作和工作共享等八项措施;针对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等问题则采取领导国内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领导和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政策保护和执法工作两项措施。

另一项内容——新修订的美国专利法则是此次专利制度改革的核心。该法案对现有专利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涉及多项争议条款。这些修改的条款主要包括专利申请、专利授后程序、美国专利商标局财政制度以及专利诉讼四个方面。这些修改可能对美国及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事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专利授后程序方面,新专利法创立了授权后重审程序和双方重审程序。其中,授权后重审程序规定在专利授权日起的九个月内,除发明人和专利所有人外的第三人可向美国专利商标局对专利提出异议,挑战专利的有效性。而双方重审程序则规定在专利授权日的九个月后或者授权后重审程序终止之后,只能以专利的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为由提出异议。除此之外,新专利法还设立了补充审查制度,专利权人可主动要求美国商标专利局进行补充审查,重新考虑或者更正与专利相关的信息。又如在专利诉讼方面,新专利法对涉及专利诉讼的一些条款进行了修订,包括将现有技术的范围从美国扩大到整个世界;把宽限期条款中不构成现有技术的公开行为修改为限于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自己进行的公开行为,或者直接、间接源自发明人的公开行为;规定最佳模式不再是在诉讼中提起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的理由等。

对中国影响喜忧参半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赴美申请专利的中国企业和个人也越来越多。此次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有利的方面看,美国专利制度改革有助于中国企业尽快将专利成果转化成商品投入市场。新专利法简化了专利的申请程序,预计一项专利申请所需时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尽快将专利成果转化为具有专利权的产品,利用专利权的独占性开拓美国市场。此外,相关改革降低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专利诉讼风险。专利法改革之前,挑战已经授权的专利主要是向法院提讼,成本较高。新专利法对专利诉讼和授后程序进行很大调整,授权后重审程序和双方重审程序均由美国专利商标局审理,通过行政程序裁决专利纷争,有助于提高专利质量并减少司法诉讼,更好维护专利权人利益。如对裁决有异议,可再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上诉。除此之外,新专利法对最佳模式、分别诉讼、先用权原则等条款的修改使故意侵权门槛提高,减少了“专利流氓”利用法律漏洞敲诈勒索中国企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对我国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中小型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新专利法生效后,递交专利申请的时间将成为衡量专利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发明持有者将会更倾向于尽快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专利。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由于财力和人力相对不足,将在专利申请竞争中处于劣势。

对中国申请的专利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新专利法建立的授权后重审和双方复审程序允许任何人挑战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的有效性。中国企业一直是美国的重点观察对象,近几年频遭美国337条款调查。预计未来针对中国企业专利有效性的挑战会大大增多。一旦挑战成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的专利权将被视为无效。

有可能成为批评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和执法工作的工具。美国明确提出要主导世界知识产权政策、保护和执法工作,并优先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与美国利益密切相关或者对美国产生重大执法挑战的国家进行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渗透。美国专利商标局将针对这些国家制定国家战略计划或特别行动计划。目前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节节攀升,美国政府为转移舆论压力,很有可能将知识产权问题作为“敲打”中国的新手段。

几点应对建议

鉴于美国专利改革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可能产生的影响,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中国企业应根据美国专利制度的变化部署更适合的专利战略。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关注此次美国专利法改革,对新专利法的内容更是知之甚少,这无疑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申请专利。此外,修订过后的条款生效日期不同,中国企业需要注意不同条款的生效日期,以免因错过日期而影响专利申请。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全面性教学工作推进,尤其是对美术艺术内容的知识融入,对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及儿童沟通能力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关键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前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掌握美术课程教学关键性节点,从通俗易懂的美术表达形式塑造,到声情并茂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均应充分发挥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的导向优势,使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意义得以进一步展现。

(一)通俗易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美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幼儿美术教育能力,运用美术艺术图像传递,更好加强幼儿教育人才培养。因此,美术课程教学通俗易懂,不仅对高职院校提高其综合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同时亦是推动幼儿教育工作实施的核心关键。图像信息的传递准确性相对较高,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也便于理解,通俗易懂的美术课程教学运用,将直接对学前教育学生未来阶段的幼儿教学方式产生影响,使其更重视对幼儿教育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采用美术绘画教学弥补幼儿教育信息沟通不足,一方面能为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自我提升提供实际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岗位工作做进一步铺垫。

(二)声情并茂幼儿阶段儿童对具象、抽象图画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学前教育,在学前专业教师培养阶段,要以意象美术艺术形式为主体,开展拓展性的美术课程教学,从而保障教学工作安排合理性,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对更深入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理解,以便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绘画与鉴赏能力。声情并茂,并不单指幼儿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同时也指在教学方面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良好的多元性特征,以美术育儿方法提升教育信息传递能力,以此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性,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学前教育能力稳步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核心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学习,主要分为文化学习及艺术教育两个方面。文化学习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艺术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美术艺术内涵,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艺术、文化素养,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为学前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围绕美术文化教学推进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计,必须围绕美术文化教学进行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美术课程教学虽在短期内,即可有效掌握绘画要点内容,但如何运用美术绘画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方才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文化功底,将改变学生美术绘画文化内容表达不足,从根本上提高绘画的环境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美术绘画,与幼儿教育群体展开心灵沟通。第二,美术课程内容涉及多项教学标准,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美术表述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对此,必须以文化推动教学的方式,将美术文化内涵充分在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面展现,在提升美术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美术文化底蕴夯实基础。

(二)以美术艺术教育为中心设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课程美术艺术不同于美术文化,文化的根本在于对内涵的展现,艺术的关键则是对意境的呈现。因而,美术艺术与美术文化应相辅相成,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美术艺术分析与欣赏水平的提高,弥补学前专业学生多元层次空间不足。传统意义上的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多以彩绘、素描画等为主,课程设置目的是由于幼儿儿童不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分析能力,对艺术的理解也受年龄的限制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但随着近年来儿童对知识内容的接触愈发丰富,学前教育也应不断做好教育革新。例如,对美术课程教学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将在不同层次与阶段,丰富学生意象空间,使其在未来的岗位工作方面,能充分地针对不同幼儿儿童教育需求,制定科学的工作策略,以此利用美术艺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内涵的间接影响,提高幼儿阶段的儿童教育水平。

三、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美术课程教学虽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在教学工作推进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差异、教育针对性不足问题,是现阶段困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根本,也是美术课程教学推进的主要阻碍,需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逐步地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为学生更好地接触美术课程专业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一)高职院校学生美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生源问题,始终是困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由于受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个体美术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对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美术艺术专业招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其绘画水平自然相比于专业调剂学生而言基础更为扎实,在美术学习方面也更具有实际优势。而高职院校的本质,则是做好专业化人才教育培养,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教育工作。所以,对于统一美术教学工作的进行,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自然有所差异,使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为困难,也不利于美术教师统一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由于长期背负教育能力不足、教育专业化水平差的恶名,使其在开展针对性教育工作方面,容易造成一定的学生误解与家长曲解,并不利于专业教育沟通,周而复始,高职院校即便具备良好的教育专业素质,也难以被外界公众良好认知。受此影响,类似美术类教学科目,便长期无法得到充分重视,使美术教学工作常被其他专业课程所替代,无法从根本上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美术教育保障,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始终未能针对教育个体开展教学布局,导致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最终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用越发受到实际关注,为更好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必须从细节角度出发,做好教育细节优化,并积极地进行教学策略改进,适应多种美术教学环境,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解读能力培养为根本,不断拓展美术课程教育专业范围,实现多项教学内容的有效互通,为后续阶段的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创新提供多层次教育帮助。

(一)加强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细节控制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细节控制,使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更便于理解,通过教学知识的细致化分析,避免学生出现美术学习无从下手的情况。细节控制要求教师能从不同的维度、知识层次,对美术绘画进行进一步解析。例如,在对某幅画作的分析方面,教师应从绘画的细节上进行分析,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心理意境、画作的艺术内涵等,帮助学生从自己喜好的角度更深入地进行美术学习,一方面可有效地引起高职院校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美术课程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际教学意义,提供切实的教育保障。另外,加强专业教育细节,也是一种现代化教学应用形式,在美术绘画教学方面,长期的细致化教学工作开展,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充分学习细致化教学的精髓,为其未来岗位工作做有效助推。

(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改变,一定意义是为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应用,学生对美术绘画知识兴趣偏低,不利于更深层次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改变教学策略,则是指美术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并充分地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美术知识匮乏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充分与当前美术学习环境融为一体,通过美术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将有效改变高职院校教育针对性不足现状,实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的现代化推进,为学前教育的与时俱进,奠定良好根基。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解读能力美术艺术解读能力培养,是运用美术课程教学的便利,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美术艺术分析,并对关键性美术艺术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艺术解读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点内容。首先,是确保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正面理解,能充分将美术绘画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正确的美术学习方向。其次,要重视对多元化美术元素的运用,从美术作品的构成方面展开分析,强化学生美术艺术的多元素整合能力。例如,在美术课程教学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用内容色彩丰富,知识内涵充盈的画作进行分析,使学生与多元美术元素进行分析接触,继而提高学生美术艺术欣赏能力。最后,要采取导向教学策略,以学生学习导向为基础,布置具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美术学习爱好,从学习兴趣方面着手逐级递进的培养学生艺术解读能力,以此,使美术艺术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新模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育创新,是推进学前专业美术艺术学习的核心关键。从理论层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知识运用,实际上是更多维的知识表述,运用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岗位工作后,能全面地融入幼儿教育圈子,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人才,创造更好的主动性教学条件。而从实践方面进行分析,美术课程学习,综合周期较长,且多涉及专业性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环环相扣,如若未能积极地开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创新,则容易形成学生美术知识结构不完善,以及知识内容缺失的问题,不利于后续阶段开展实际的专业教育工作。因此,必须从教育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儿童培养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创新,并重视对单元性知识结构与系统化知识内容的整合,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更有利的美术课程教学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始终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更好地加强美术课程教育,利用美术课程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知识内涵尤为必要,是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细节不足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更为全面地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黎娜.浅谈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240.

〔2〕佚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与管理研究〔J〕.林产工业,2019,(2):42.

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医疗美容技术;岗位;能力培养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从事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和美容卫生保健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教育部教高[2004]3号文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通知,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其中,专业代码为630408。笔者从事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学十余年,就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谈点认识。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现状

(一)专业人才不能归属到卫生技术人员的行列

在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虽归属于普通高等院校医学类的招生专业,但毕业生却不能就职于医疗机构,不能归属到卫生技术人员的行列。

(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

美容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从业人数虽然较多,但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即经过了系统学习,具备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数较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美容从业人员医疗卫生知识欠缺,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如70%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20%是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不到6%。面对随着日益壮大的美容市场,及日新月异的美容技术,行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显得极为迫切。我院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100%,供不应求,这表明美容市场的人才需求旺盛。故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虽不能就职于医疗机构,但仍然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实施范围,认真研究了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医学和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医疗美容技能、美容皮肤治疗技能、中医美容技能,医疗美容咨询与设计等核心能力的,能胜任医疗美容技术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强调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对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分析,制定出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美容药物学、中医美容技术、医疗美容实用技术、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美容咨询与沟通,常用护理技术,美容化妆品,经络美容学,美容营养学,服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等。在教学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该专业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适时修订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

(三)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

1.突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在理论教学中,始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基础知识“必需”与“够用”的原则,重点传授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教学使教学形象生动,丰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探究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美容医学临床咨询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专业设置的要求,这几年不断完善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建成多媒体示教室、医疗美容技术实验室、美容化妆实验室、物理美容实验室、中医美容实验室等,满足学生在校内得到必要的技能锻炼。

实践教学大纲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重视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使实验教学大纲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切实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反映行业发展。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建立在做上,三者紧密结合。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则边巡视检查,边指导,使学生在不断纠错中,主动地去探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践行“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学生在实习期间顶岗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专业教育模式。按照实训的基本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为40周,实习单位有全国各地的三甲级医院及主要分布与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大型的美容行业,并与他们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要求。

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及顶岗实习,加强对学生技能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订单式”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