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例6篇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危害;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88

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为打造的,园林植物极易受到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园林植物栽种过程中较为密集,园林植物的通风、阳光直射效果不好。有些城市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致使园林植物下杂草丛生,再加上受路灯的影响,经常招来一些有害病虫,这些都打破了园林植物生产系统,极易发生病虫危害。

1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主要有:安全原则,即在保证人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农药等进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消灭原则,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特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将病虫危害扼杀在摇篮中。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时应将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生态、社会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经济的方法进行防治。

2 园林植物管护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管理与病虫危害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方位地加强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病虫危害。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2.1 定期清理园圃

园圃长期不清理就会出现大量杂草、各种病虫害残体、枯叶等,这些都会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产,甚至会发生病虫害。因此应定期进行园圃清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在清理园圃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一些带有病虫害的土壤等必须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防治微小病虫害的人为传染。

2.2 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措施

在加强园林植物管护时应从肥水管理、修剪管理、除草、翻土培土等方面入手。

肥水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施肥和浇水管理,这是园林植物管护中最重要的环节。园林植物要想安全、快速生长,就必须要加强施肥和浇水管理,在施肥时应注意使用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地进行浇水,要保证园林植物点观赏价值,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园林植物主要是用于观赏,因此有些植物不需要长得太过茂盛和粗大,否则不仅影响观赏价值,而且容易产生病虫危害。所以平时管护中需要勤修剪。但修剪时并不是随便修剪,需要合理修剪,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也能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除草也是园林植物管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除草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杂草中一般聚集着各种病虫害虫如草履蚧等,因此除草也是拔除病虫害根源地的主要措施,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翻土培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但翻土培土时应在合适的季节进行。如很多花卉植物可选择在冬季时进行一次深入翻土,将藏于土壤中的病虫害幼体等翻到地表上,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在培土时也要注意覆土的厚度,不给害虫进行孵化或产卵的机会。

2.3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通常所说的农药防治措施,利用化学药品中的毒性来治理病虫害。常见到的农药有杀虫剂等,这种防治措施在园林植物管护中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效果较好。但化学防治措施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在使用这种防治措施时应合理、规范。

2.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对病虫害有抗性的生物如虫、鸟等来防治病虫害。病虫害虽然来源广泛,危害较大,但再厉害的病虫害都有天敌,如飞蛾、蚱蜢等的天敌是青蛙。因此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很多地方都会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方法。生物防治措施具有无污染的优点,而这一优点正是非生物防治措施中所缺少的。

2.5 物理机械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在物理因子或机械等外力帮助下防治病虫害。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高频电、微波等防治病虫害也在不断研究中。不同病虫害其生长阶段中对电磁能、热效应等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利用不同剂量的高频电、微波等产生不同的电磁热,并利用其产生的热效率直接杀死病虫的幼虫、虫卵等。

3 结语

p少园林植物景观有利于调节气温,净化空气,优化环境,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各地都在加快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步伐,使之为城市发展增添绿色。病虫害的困扰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使其无法发挥出功能性作用,因此就需要加大园林植物管护力度,合理地将多种防治措施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2

1.1病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叶及花蕾。主要受害植物有:紫薇、红叶李等。

⑵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对幼嫩组织危害最大,主要寄主有:牡丹、芍药等。

⑶黑斑病。该病初期叶片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四周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成小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等。

⑷枯叶病。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圆形淡褐色小斑,不断向内扩展,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桂花、红花槐等。

⑸基腐病。主要危害支柱的鳞茎和基部。病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叶片自上部失绿。主要受害植物有:水仙、海棠等。

1.2虫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蚜虫。主要寄生吸取花蕾、花朵汁液,使叶片萎缩,影响开花。主要受害植物有:木槿、红叶李、大丽花、海棠等。

⑵斑叶蝉。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⑶疥虫。多居于新梢、叶背主脉两侧、阴面、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诱导多种疾病。主要受害植物有:黄杨、金叶帧、月季等。

⑷星天牛成虫啃噬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等。

⑸金龟子主要啃食植物的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主要危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和球茎。主要受害植物有:侧柏、云杉、柳树等。

⑹舞毒蛾幼虫取食叶、芽,可将树芽食光。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碧桃等。

⑺大袋蛾。取食输液、嫩枝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杆,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油松、核桃等。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措施

2.1病虫害防治原则

2.1.1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1.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2.1.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3.2病虫害防治措施

2.2.1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2.2.2栽培措施: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合理施肥和灌水、防止病虫传播。

2.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病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2.4物理防治: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

2.2.5化学防治:化学方法简单、见效快。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化学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用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3.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认识重视不够且产生偏差

多数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远考虑,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3.2近郊绿化病虫害防治有待加强

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3.3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

3.4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由于苗木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许多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3.5园林绿化人员素质较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绿化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农药、操作技术欠缺、防治方法单一的现象,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城市生态植保。

4.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

4.1树立病虫害防治观念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4.2增加检疫人员,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将检疫工作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增加检疫人员和配备检疫设备,扩大检疫范围,在苗木调运中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方方面面的苗木调运做到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检疫漏洞,坚决杜绝有害病虫的传入。

4.3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常对绿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外地专家来本地区讲课,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

4.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监测点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长期监控,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的预测预报,提早拿出防治方案,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4.5加强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同时加强指导,多种措施并用,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结论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黑龙江北安

北安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困扰着粮豆生产全过程,遇暴发流行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虽然近年来,北安市防治病虫草害的种类逐年增加,防治手段逐步改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落实的多,发挥农业、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较少;二是防治策略,从单一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考虑的多,而从作物的生物防治出发,统筹安排不同生长期各种病虫草综合治理体现的少;三是防治效益,过去强调增加产量最多,忽视对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的研究,讲究提高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之大效益少。因此,北安市农作物病虫草的整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1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1 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北安市作物生产地域广、区型多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1.2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1.3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2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2.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2防治策略

鉴于北安市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2]。

3防治对策

3.1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二是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是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四是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五是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六是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2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3]。

3.3综合治理草害

杂草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草害对农作物尤为必要。着重从药剂筛选、施药时期、杂草防治指标、施药技术改进及农业措施配合等5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对农作物杂草的进行综合防治[4]。

4 毕玉昌,杨萍.金安区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陈其志.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

张玲,戴奋奋,赵刚.江苏省主要农作事病虫草害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机化,():-.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字:营林措施;森林;病虫害防治

行进在林木间,你一定不愿意看到栖息在树干上的“毛毛虫”之类的。当然森林昆虫也是森林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有益种群的同时,害虫的防治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前森林系统的完善和扩展,让更多的新兴虫害涌入林业经济体中,引入树种和现有林木立地条件间的矛盾很容易给病虫害提供入侵的空间,因此,本提出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分析有重要意义。

一、森林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和扩散速度逐年上升,对林业资源和森林景观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据了解,我国林木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1950年就已达到100万平方千米,1960年达140万平方千米,1990年上升到1100万平方千米,平均年增长率为25%,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林木损失达50多亿元。全国林木病虫害损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2%,占人工林木面积的23.7%,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平原地区为例,病虫类型主要以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为主,其次,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也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

二、生态学角度审视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也处在林木生态系统当中,病虫种群也会受到生态变化规律的制约,而合理利用生态学基础知识,可以很好的控制昆虫种群的自然格调,剔除有害病虫根源,提升自然生态调整的效力。森林生态系统内各物种在数量上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的,物种间既会相互依存又能够相互制约,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不会存在某些昆虫在种类或者数量上猖獗为害的状况。

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平原地区,病虫类型主要以松毛虫、美国白蛾、天牛为主。以美国白蛾为例,现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吉林等地。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

三、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准则

在人工营林病虫害防治中最合适的防治方针应当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调整为“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预防为主就是要在营林过程中注重初期预防的措施设置,对各树种的可能病虫害做好防护措施预案,以便遇到问题时能抓住时机,采取有效防护,要做到对树种的成长过程要常监测,做好长期与病虫害斗争的准备,对于各类病虫害首先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对于森林资源的损害。科学防控思想的体现在于对于森林病虫害在展开防控及治理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问题,并且以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与防治相比,防控工作也是对防治工作的升级,防控措施既遵循了自然变化规律,也减少了治理工作的数量,给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当然生态学理论的指导是科学管理的基础,防控方法和治理措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控制非法经营模式的扩散,以促进森林管理的健康发展。

四、营林措施对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构建科学的防虫害检测制度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要有章可循,建立科学的测报流程和制度,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健康检测预报机制的形成,确保能及时洞察病虫害的发生、扩散和危害规律;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森林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有害情况和趋势时可以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利用天敌资源进行防止

利用天敌资源进行防治其实是最为科学也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防治对策。生态系统自身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论上各物种间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能够一定程度引进或者增加有害物种的天敌,这不仅对于有害昆虫能够发挥很好的遏制作用,对于促进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与效果。

3、应用推广植物药剂治虫,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

对于有些病虫害十分严重的状况,必须使用药剂来进行处理,尽量使用推广植物药剂进行治虫,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减少其对于林木可能造成的损害。目前很多推广植物药剂对于原始阔、针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有很有效作用的,它既能良好的控制有害昆虫的生长,又不会对于林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果必须使用药剂推广植物药剂应当作为首选。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针对某些病虫害十分严重的状况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在使用上一定要合理。首先,对于药物的药效要仔细分析,确保其能有效的杀灭有害昆虫,其次,对于用药剂量要控制好,在能够确保昆虫被杀死的同时也要尽量降低其对于林木的损害作用。

五、日常的管理

人工经营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离不开有效的营林措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工作可以从多方面展开,首先要确保有害昆虫的天敌在数量和种类上较为稳定,如果出现一段时间内某些有益动物急剧减少,应当立刻分析其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补救。其次,应当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对于外来物种及林木要严防细查,外来林木只有通过严格的检疫工作确认并非有害物种后才能够引进,这样才能避免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从而抑制病虫害的不利作用。

结语:森林资源是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病虫害的发展与蔓延,越来越多的林木受到影响及破坏。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营林措施,以生态学基础为指导方针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促进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效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元小兰,谢灿武.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林业经济成果[J].中国林业,2010(05).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生态控制措施;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

针对园林病虫害问题,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需要考虑园林绿化环境的生态平衡,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根据生态平衡的理论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采用人工、生物、物理等防治手段,在维持园林绿化环境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有效抵制病害对植物的威胁,尽可能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减轻危害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生态控制措施下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手段中,应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尤其杜绝一些残效期长的农药,一方面可以保护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同时也能锻炼园林绿化群落自我调节能力,以确保园林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1规范植物配置,合理构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实施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目的不是有意去打破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将病虫害消灭干净,而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考虑,需要根据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特点,通过一系列防治措施构建一个适应能力强、物种多样化的园林绿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害虫是被自己天敌消灭,而不是过于依赖人为地防治,病害没有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在这种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治才是可持续的。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以前,首先收集园林绿化环境的相关资料,并对比分析植物防治前的生长条件与防治后的生长环境,研究两者的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差异及规避方法,尽可能保证前后因素相去不大,这对保证园林绿化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园林绿化环境生态平衡的干扰。

因此,如何去营造一个可持续的病虫害自我防治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也就成了当前生态控制技术的重点问题。笔者以为,首先要熟悉当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自身特点,科学有效地配置园林系统中的物种,在保证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人为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系统,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日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呢?首先,在拿到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图纸,开始熟悉景观效果要求时,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然后,通过对相关植物、种植地点和环境的选择、调控,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搭建一个较为平衡的园林绿化植物群落,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能够贴近自然,从而在这个群落中植物能得到健康生长,同时病虫害也得到有效抑制,病虫害不会对所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该模式下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向着自我完善方向发展,植物病虫害也得到了“无为而治”。

2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病几率

加强植物养护管理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园林绿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往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栽植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工作,忽视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三分种,七分养”,要对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后的养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基于上述原因,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应熟悉并掌握园林绿化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为居民的起居生活和健康出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主要通过下述方面进行。首先,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到养护管理工作中来,并认识到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谓的养护管理,首先通过科学的养护措施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提高景观效果,同时增强树势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要科学化养护管理,充分了解园林植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针对性地防治和通过对环境的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整个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高效进行。在养护工作中,主要通过减少病虫源和除虫病两个渠道进行。病虫通常都发生在植物生长情况不佳时,需要加强养护及时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对植物实施合理修剪,确保植物拥有所需要的光照、养分和水分;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同时也使植物达到最好的生长状态,加强植物在不利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有效抵御病虫侵害。此外,经常翻树穴的土壤,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为植物根部提供一个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有助于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同时还能很好地除灭潜伏在土中的病菌、虫卵,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3合理进行生物防治,发挥自然调控的作用

应用生态控制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生物防治手段,通常可利用害虫的天敌、微生物、无公害药物、益鸟等自然因素,通过借助生物与生物的食物链间的关系,将害虫控制在对环境无害的程度之内,这种做法既尊重了自然法则,对园林环境没有任何的负面作用,同时也保护了植物的健康成长,使园林与害虫的关系达到平衡,既保证了园林环境的美化功能,也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生长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

在一个园林绿化生态系统里,植物与害虫、天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是物种竞争与进化的源头条件,这也给园林绿化病虫害生态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生物控制措施大致可以通过借助害虫天敌、益鸟、蜗牛、病原微生物等物种消灭害虫,这种方式不但没有破坏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会造成污染,技术也十分易于实施。我国很多城市通过将肿腿蜂、赤眼蜂、瓢虫等害虫天敌引用到园林虫害防治工作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学习。

4人工与物理方法并用,综合防治病虫害

通过调控有害生物的密度来实现生态控制也是常用的措施。目前,昆虫信息素和物理诱杀技术是应用较多的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每一种害虫都有它各自的生长习性与趋性,通过利用害虫的生长习性进行防治,无疑是简单有效的。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以及光电等物理技术来对害虫实施防治,比如针对蜘蛛、网蝽、粉虱、木虱等害虫可以采取潜所诱杀的方式,通过黑光灯可以把飞蛾、蝼蛄、叶蝉、金龟子、蝗虫等具有趋光习惯的害虫诱杀,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味诱等方法进行园林绿化害虫防治。

园林绿化植物的病害发生是在具备病菌和发病环境条件下才能发生,二者缺一不可。也可通过物理方法使其不具备发病条件从而达到预防病害的作用。比如病菌发病一般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通过修剪,增强植物内堂的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就可以避免一部分病害的发生;还有病害一般都是通过伤口侵害苗木,在栽植时对伤口进行包裹和涂抹,使其与空气和水隔绝开来,能达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在栽植苗木之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晾晒也可以杀死土壤里原有的虫卵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冬季通过树干涂抹黄油、缠胶带等措施都可以达到诱杀虫害的作用。

5合理使用农药,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基于生态环保方面考虑,在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一些毒性大和残效期长的农药,但是在特定时期,比如病虫灾害来势汹涌的情况下,采用生态控制措施在短时间内难以起到作用或难以控制病虫害危害程度,可适当借助农药来减少病虫害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在该环节中,应优先使用低毒、无污染、残效气短的农药,尤其是一些生物激素类制剂;避免选用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化学农药,以免对操作人员人身健康和苗木生长及土壤结构造成危害。实际园林绿化工程中,病虫害防治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笔者认为,要确保园林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不仅要重视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做好园林绿化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熟悉植物适宜种植季节,掌握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时间,选用合理防治方法提早防治,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后期养护,最终保证园林绿化植物能够达到设计的美化效果。

此外,为了排除长期施药害虫产生抗性,在防治过程中应该交替使用不同杀虫机理的农药。在施药时要防止污染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不要使用大面积喷雾的方式,多使用根施、涂茎以及注射等方式。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完善、完美的任务,需要长远考虑,时刻谨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防治方法,最终为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添砖加瓦。

6立地条件和养护管理调控

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与立地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地、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都是常用的立地调控措施,在实施时,既要考虑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也要考虑这些措施对病菌和虫害以及病虫害的天敌的影响;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另外,合理修剪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举措,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袋蛾等食叶害虫、粉虱、蚜壳虫等,枯叶病、白粉病、阔叶树的腐烂病等的防治都可以通过修剪枝叶的方式来实现,修剪完后要及时处理修剪下的枝条,避免病菌和虫害传染。在园林绿化苗木栽植时,苗木的根系受到很大的伤害,已无法满足地上枝叶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为了达到上下平衡需要修剪植物的枝叶,可降低植物移植过程中的水分消耗,避免苗木的物理死亡。平衡修剪通常在植物起挖后就开始,为了提升苗木栽植的成活率,针对阔叶树木则需要加重树冠的修剪量,把树木上交叉、下垂、内膛、出现枯叶病虫的枝叶修剪掉,对于萌芽能力较强的植物,可加大修剪量,以短截为主,减少蒸发量同时促发新枝。此外,合理安排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和时间对草坪的长势和病虫害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森林病虫害概念和类型:

1、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在储存和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2、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以及连续出现暖冬、旱灾等自然灾害,使害虫过冬时死亡率比较低,导致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

1.2 森林病虫种类进一步增多近几年,我国的病害虫种类增加速度较快,目前已发现8000多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再加之有些顽固性病害虫的特有的遗传特征,其抗药性和抗逆性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增强,就现有的国内技术而言,其引起的森林虫害根本无法根治。

1.3 森林病虫害管理方式粗放一是造林营林方式不科学。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的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存在漏洞,我国地方各级都实行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双向控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病虫的实际发生情况。

四、病虫害防治方针和措施:

1、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a、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b、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c、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d、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结语: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3):71-72.

[2] 赵静夫,.黑龙江垦区森林病虫害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