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例6篇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21-02

桑园是一个独特的、以多年生桑树为主体结构的、以优质高产桑叶产出为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一样,桑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常受自然因素(如生态系统组成、气候变化、病虫害发生)和人为因素(如管理不当、过度掠夺)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使得桑园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破坏桑园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何开展桑树病虫害的科学合理防治问题已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与应用问题。

1 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

桑毛虫、桑螟、艾尺蠖、桑尺蠖、野蚕等主要鳞翅目害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这可能由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秋蚕收获结束后,农户对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有所松懈;二是冬季气温逐年升高,害虫越冬死亡较少,存活基数高[1]。

1.2 枝干病虫害呈上升趋势

由于养蚕周期较长,导致桑园郁闭,田间湿度大,病菌繁衍较快,种类增多,尤其桑膏药病、桑白蚧发病率超过10%。

1.3 桑花叶型萎缩病局部上升

桑树病害多发,出现一些新情况,近2年绩溪县上庄、长安等乡镇相继发生桑花叶型萎缩病,发生较严重的桑园约有26.67 hm2,株发生率达70%,桑叶减产60%以上。

1.4 桑疫病发生较为普遍

桑疫病以缩叶型为主,约占80%,黑枯型也较常见,约占20%,发病重的春叶产量下降50%以上。

1.5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增加收入,蚕农常在桑园内套种多种农作物或蔬菜,利于杂食性害虫遮蔽、取食、繁衍,从而使原为次要害虫的艾尺蠖、斜纹夜蛾等成为间作桑园的重要食叶害虫。此外,卷叶蛾、稀点白灯蛾等次要害虫在局部地区上升为主要害虫。

2 桑树病虫的发生原因

2.1 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现等无规律性的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难以预见的影响,也增加了人类认识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难度;气候、土壤、桑园生态环境及周边作物布局也对桑园病虫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人为因素

影响桑园病虫害发生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木调运。桑苗桑籽的调运检疫工作因近年蚕茧市场而有所弱化,根结线虫病、萎缩病等检疫性病害在新蚕区蔓延;二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受养蚕收益的影响,蚕农对桑园的管理粗放,不施肥不除草,杂草丛生,为越冬害虫提供了有利的温床与寄生场所。有时为了追求桑叶产量偏施氮肥,导致桑树抵抗力严重下降,病虫害严重发生;三是采叶不当。晚秋采叶不当或过重不留叶,会导致树势减弱,树体受伤,枝干病害得以流行;四是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及时。桑树病虫害迫切性较差,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些病虫若错过防治关键期,再加以控制就较为困难;五是防治体系不健全。目前,桑树种植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形式进行,治虫防病的时间、技术、药剂等有所差异,造成防治失时、失效[2-3]。

3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目的与意义

桑树病原微生物和桑树害虫是桑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和植食性昆虫从寄主植物中取得能量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满足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从生物生存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如果它们的生存不足以造成作物的严重损失,即它们的种群和数量能保持在经济为害水平之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不是要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昆虫,而是要学会与这些生物的相处之道,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农业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等,经济有效地将它们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与这些有害生物相处之道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采取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必须坚持3个基本观点,即生态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观点,把握3个层次,即以单一防治对象为内容的综合防治;以桑树为主体的多种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以作物生态区域为基本单位的多种作物、多种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在制订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搞清当地桑树和主要作物田间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病虫害种类及数量,以明确主要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以及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二是研究不同防治对象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对其发生消长的影响作用,与作物物候关系等生物学、生态学问题,以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防治的有利时期;三是研究不同防治对象与寄主作物、天敌生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害虫种群密度与危害损失程度的关系,结合防治成本、作物产值等经济、社会因素,制订科学的经济阈值或防治指标;四是在对各种防治对象的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按照综合防治的策略原则,协调组建成系统防治措施;五是方案的实施采取试验、示范、检验、推广的程序,并对其反馈信息加以分析总结再行改进。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从桑园及农田生态系的总体观念出发,对桑树整个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通盘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抑制因素,协调地使用必要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副作用,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达到桑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桑、蚕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高产、优质、低成本、无污染、少公害。

开展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彻底改变病虫害防治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桑园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和自身调节能力,有效保证桑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蚕桑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优质、低成本、少公害。开展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必将为环境友好型蚕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4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防治关键期,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确保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4]。

4.1 农业防治

4.1.1 加强检疫。按照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对桑苗、穗条等产品调运进行严格检疫,禁止带病虫的苗木等产品相互调运,这是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4.1.2 加强栽培管理。通过改善桑园的环境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选育抗性较强的桑树品种,如湖桑、嘉陵20号;二是培育无病苗木,以无病菌、少虫的地块作育苗繁殖基地,防止通过种苗进行传播;三是培土翻耕,破坏病虫的栖息场所,使越冬的虫体暴露于土表,减少来年的虫口密度;四是科学栽植,合理管护,桑树栽植时要科学规划,使桑园通风透光良好,合理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促进桑树生长发育健壮,增强树势及抗病虫害的能力。

4.2 物理防治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线、声波、电力及人力、器械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该法成本低,取材方便,不污染环境,简便易行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人工器械捕杀,手工摘除虫叶、捏死桑螟幼虫;二是食料诱杀,将杀虫剂添加到毒饵中诱杀蝼蛄、地老虎等;三是阻隔法,将树穴、蛀孔、裂缝等用石灰与黏土进行封口;四是温热法,用温水浸渍苗根一定时间,对部分桑树病虫害有抑制作用。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方式。目前,利用寄生蜂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取得良好的效果。

4.4 化学防治

4.4.1 加大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力度。农业植保部门应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的检测和预报,通过信息互通平台及时准确地病虫发生情况,对蚕农的防治工作进行指导。

4.4.2 改革病虫害防治体系,开展联防联治。这是开展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组织保障,在组织和实施必要的化学防治工作时,要实行4个统一,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配制浓度和用药量,统一喷药方法和质量进度。

4.4.3 化学防治注意事项。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病虫害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应急能力表现出色,但如果应用不当,容易污染环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生态环保。因此,化学防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症施药。根据不同药剂的防治对象,在认真侦查病虫种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施药防治;二是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以减少药害的发生,增加天敌的抑害能力;三是注意药剂的交替和混合使用,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但注意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四是施药方法要得当,施药时要均匀周到,以保证防治效果;五是根据天气情况巧用药,由于药效与多种气象因素如光照、温度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不适宜喷药的时候尽量不进行施药。

5 参考文献

[1] 赵芬,刘春隔.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9):1050.

[2] 许伟超,何振水,胡坤文,等.浅议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32(6):44.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2

目前,我省连续多年集中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去建设等工程,林业资源得到空前的增长。在http://当前的形势下,加强资源保护,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应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尽快树立起生态观念,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问题。在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中,要从维护生态平衡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同意。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迅速丰产的目的。

一、发生原因

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二、防治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落实好林业措施。林业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考虑到病虫害的治理问题。首先,要从育苗抓起,要选择抗病虫的苗木。造林时,要更适地适树;选用抗性强活免疫性树种,进行合力搭配,营造混交林,以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造林后,及时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做好森林病虫害调查。认真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和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

转贴于 http://

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

5、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http://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6、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7、根据林木生长状况,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的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8、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面临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强。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果园病虫害;发生现状;特点;问题;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4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果品需求及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绿色安全无公害果品生产及消费成为新时期果品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近年来,果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果园的病虫经多年传入、繁殖,种类繁多,成灾率高;果园病虫害的结构和发生特点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之受果园病虫防控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综合防控技术等众多因素影响,果园病虫害防控已成为发展高品质果品的突出问题。

为此,果园病虫害防治应以监测预警为重点,检疫御灾为基础,应急控灾为关键,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本文通过调查当前果园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果园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科学综合防控对策。

1 果园病虫害发生现状

1.1 果园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差别大,危害严重

据《中国果树病虫志》中记载的苹果害虫就有348种,病害有90种,近年来,经常发生且能造成一定危害的种类也不少于50种。各种病虫的发生规律各不相同,每种病虫害都不是由一种生物引起的,病虫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需要以各种病虫的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为基础。然而,目前对于许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尤其是病害的发生规律尚不十分明确,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只是被动、应对性的防控。

1.2 果园病虫害的种群稳定,难以彻底根治

落叶果树生育期一般长达数十年,以至100年以上,一些病虫在这种稳定的生态下,就形成了优势种群和潜在种群,世代延续,年年危害。而且这些病虫大多在园内越冬,很难根治。有些病虫使树势衰弱,难以恢复,有的甚至会造成毁园,损失严重。

1.3 果园病虫害发生与流行随机性强,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式

因受生态环境与管理措施的影响,病菌及害虫个体小,生长发育速度快,繁殖量大,一旦遇上适宜的生态条件,能大量繁殖,短时间内暴发或流行。而当环境不适宜其发生时,处于潜伏或低水平发生状态,等待有利时机。

1.4 果园病虫害发生变化大

随栽植面积、树种、地理位置变化以及栽培模式变革、品种更替、防控技术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病虫害对寄主和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寄主、栽培模式发生变化后,果园主要病虫害也发生变化,相应的病虫防控技术也要不断更新。

2 发生特点

伴随着果树栽培面积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栽培制度的改变、气候和检疫制度不严格,农药使用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使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

2.1 次生性和偶发性病虫害暴发,危害日趋严重

一是苹果锈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由于各地绿化树种的种植,锈病孢子的中间寄主桧柏行道林的使用,以及秋季雨水多,空气湿度较大,多风天气等原因造成。二是苹果潜叶蛾发生明显加重。过去不作为防治对象的苹果潜叶蛾,已成为苹果生产的主要害虫。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拟虫菊酯类农药在果园内广泛应用,大量杀伤天敌,使其大量繁殖,积少成多。三是斑点落叶病、褐斑病上升为主要病害。四是蚧壳类害虫在套袋果园日趋严重。由于套袋后袋内环境趋暗、阴湿,为蚧壳类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五是苹果霉心病难以控制。元帅系品种较重,缺乏有效防治方法。

2.2 危险性病虫成为果园潜在威胁

一是苹果棉蚜危害面积逐步扩大。已蔓延到几乎整个苹果主产区,且疫区仍在不断扩大。二是苹果蠹蛾不可忽视,危害树种多。其危害苹果、梨、桃、杏等,全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等地,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些地方尚未发现。目前,要严密监控,控制疫情传入,积极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将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生理病害和病毒害日趋严重

新的病虫害如苹果黑(红)点病、葡萄双棘长蠹、樱桃果蝇等的出现提出新的挑战。生理病害和病毒害如黄花病、小叶病、裂果病、日灼病、汽灼病、霜环病、苦豆病、生理性烂根、花脸病(锈果病)、花叶病等日趋严重。

2.4 果园病虫害有累积效应

苹果病毒病、枝干根部病虫具有积年发生或流行的特点,枝干与根部的病菌和虫源能在树体周围逐年累积,积累到一定量后造成严重发生危害,且难以根治,如腐烂病、枝干轮纹病、炭疽病、根癌病、棉蚜等。果园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时期相对固定,病虫害越冬场所相对单一。

3 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检疫体系缺乏或不健全

防治减灾体系、检疫御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对一些常见和次生性病虫害发生动态缺乏必要监测及检疫,病虫害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3.2 群防群治机制不顺畅,防治工作未得到全社会的共识

果园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防治技术普及推广不力,群众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人工防治技术没有得到普及,责任制难以落实,依赖思想严重,防治市场和社会化体系尚需完善。

3.3 基础工作及设施薄弱,防控能力差,协调机制不健全,人员不稳定

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防控应急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基层森防人员缺乏、调动频繁;专业知识老化,对病虫害和天敌的研究不够;切合实际的防治经验不足,严重制约着果园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开展。

3.4 对一些常见和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与规律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

生产上出现“疑难杂症”后,不能科学有效地应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梨小食心病、苹果黑星病、果实上的各类斑点等。

3.5 综合防治观念淡薄,重化学防治,未兼顾果树本身固有的抵抗性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意识不强,观念淡薄;防治措施单一,不重视生态防治,重农药防治;用药不科学不合理,反复使用单一农药;盲目加大农药浓度,盲目使用剧毒农药;农药混用不当;抓不住关键防治时机;忽视了果树本身的抗虫、抗病能力的增强,对果树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危害了天敌,也间接增强了病虫的抗药性。病虫害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对果品本身天敌以及果园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6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现有的工作力度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依靠“谁经营、谁防治”的方针,国家经费有限,一些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无法及时防治,或者防治一片、留一片,形成恶性循环,往往是事倍功半。

4 综合防控对策

果树病虫防治应加强监 测、检疫力度,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有选择性地使用化学农药和次数。

4.1 加强目标管理及监测预报、检疫监管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及应急防控能力

应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责任,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协调机制及设施建设,强化科研推广,提高科学防御控灾能力[1]。加强监测预报、检疫监管力度,提高应急防控能力。完善防治减灾体系、检疫御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危险有害生物入侵[2]。

4.2 加强农业防治,预防控制病虫害

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健壮的条件,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但要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一是合理建园,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及健壮无病虫苗木,把好检疫关。二是清园,清除病虫残体,深耕除草。三是科学管理,增强果树抗体。施肥、浇水、松土除草、合理密植、修剪及间作,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果实套袋,创造出不利于有害生物滋生但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四是定期观察,搞好测报[3]。

4.3 提高生物防治技术

一是利用生物农药及生化农药放线菌、病毒、真菌、细菌、线虫等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果树病虫;二是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或在果园大量释放天敌,以虫治虫;三是利用昆虫激素诱杀昆虫等[4]。

4.4 开展物理、人工机械防治

根据病虫的某种生物学特性,辅以较简单的机械或措施直接将病虫害消灭,最常用的有射线处理、高温处理、诱杀、糖醋液、黑光灯、捕杀、阻隔、性诱剂、涤白、果实套袋等方法[5]。

4.5 科学安全规范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一是合理用药。使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允许实用的高效、低毒、污染小或无污染的农药。二是对症用药。准确识别有害生物种类及药剂特性后用药。三是适时用药。应把握好防治时期,最好在病虫害发生前用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同时忌在暴雨前施药。四是适量用药。使用时要根据病虫情况、果树状况及农药特点,采用常用浓度。五是专性用药。一些杀螨剂杀蚜剂仅对螨、蚜有毒杀作用,却对有益生物无害或毒性小。六是混合用药。同一时期发生几种病害或虫害,科学采用2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可兼治几种病虫,又能抑制或延缓病虫抗药性。七是轮换用药。可防止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八是选择用药。利用有害生物与天敌在生物学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使用药剂只杀伤有害生物而不影响天敌。九是创新用药。改进农药使用性能,以提高药效,如在农药中加入展养剂、渗透剂、缓解剂等,既节省农药又提高药效。十是规范用药。尽可能地采用低容量细雾喷洒技术,淘汰大水量粗雾喷洒机械[6]。

5 参考文献

[1] 翟富民,张世军,王闯.庆城县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及防治策略[EB/OL ].(2010-03-25)[2013-03-25].http:///qykj/detail.php?n_no=105765.

[2] 陈兰贵.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治途径[J].河北果树,2013(1):31,33.

[3] 刘小娟,陈颖,裴晓平,等.平舆县几种果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园艺,2012(12):156.

[4] 封立芳.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果树,2012(4):55-56.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4

论文摘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既要将有害生物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又要注重调节,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分析,提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应该综合治理的建议。

赤峰市区的园林绿化工作已经进行了40多年,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有10多年的历史,期间积累了很多病虫害防治经验。如掌握了一些病虫的生活史,做到对症药等,病虫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必须看到,目前采用的多是单纯的化学防治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状谈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光肩星天牛在赤峰市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1.1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情况

1983年在赤峰市长青公园的糖槭树上首次发现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atsch,以下简称天牛),但是由于当时缺乏植保人员,人们对天牛的习性也不了解,只是采取了伐除受害木的措施,没有及时处理砍伐下来的受害木,结果人为地扩大了天牛的危害。1985年,天牛由糖槭扩展到箭杆杨、加杨、白杆杨及青柳等树种上。1986~1987年以杨柳为主要行道树的哈达街、三中街、二中街、一中街、东旱河等地段的树木先后出现枯枝以及少部分树木枯死现象,使赤峰市城区多年绿化成果遭到严重损失。这一严重后果引起了领导及园林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1.2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情况

1987~1988年由赤峰市、红山区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防治,伐除枯死木,对出现枯枝枯梢的受害木进行重度截干,成虫羽化期喷敌敌畏、D-M合剂,对部分树木采取插毒签以及对市民进行宣传、组织人工捕捉天牛等一系列措施,到1989年天牛虫口数量大幅度下降。1990年调查表明,天牛的虫口数量有了回升趋势,虽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还是逐年回升。1996年再次大发生,对整个城区的树木都构成了威胁,城区树木再次遭到损害。最后除了喷洒药物等措施之外,还动员所有单位和社区同时行动,及时处理病虫木,集中焚烧处理受害木,防与治相结合,打赢了这场天牛歼灭战,但这是以伐除大量的树木为代价的。

2光肩星天牛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采用的对天牛的防治方法没能达到长期控制天牛危害的预期效果,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园林植物的一些特点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限制了病虫防治方法的应用。

2.1园林植物归属权的多样化客观上使防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

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园林处管辖范围的园林植物容易及时治理,而其他单位管辖的园林植物以及居民庭院的植物发生病虫害很难及时进行防治,使这些地方的受害植物成为病虫害的发源地。

2.2园林植物体量的多样化给防治措施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园林植物体量差异很大,有几十米高的大树,有几寸高的草皮,因此对药械的种类和质量要求很高。比如对于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喷药高度必须超过树冠的高度,很多药械难以达到要求;又如天牛的插毒签防治,往虫口里注药等方法,由于树体高,虫口多集中在顶部(天牛多危害二年生枝条),人上下困难,受害木多,人力、物力、财力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2.3农药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园林病虫害防治上适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

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是人口集中的城市,用药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许多农林业上使用效果好、毒性强的农药,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上却不宜使用。

2.4农药对园林植物的药害也限制了其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地或绿带往往是多种植物构成的,农药使用不当也会对某些植物产生药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如馒头柳、榆叶梅对敌敌畏敏感,易造成黄叶、落花、焦叶。因此,在不了解一些新型农药对何种植物能产生药害时,不宜大面积使用。 转贴于

2.5人们对园林植物的审美要求也限制了一些防治方法的应用

比如防治天牛砍伐病枝、截干等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数量,但同时也破坏了树形,造成高矮不一,失去了整

体美和协调性,而且重度截干还容易造成树木死亡。

3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常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存在不足,急需找到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途径。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二是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储备不同种类的高效低毒的农药,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能统一行动,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避免病虫对农药产生抗性。三是加强园林植物的管理,改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增强生长势,提高园林植物的自身抗性。比如老树复壮,增强其抗性,对移植苗木适度修剪保持树势平衡,结合修剪病虫枝条,适时进行肥水管理,中耕除草,以及育苗时土壤消毒,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四是结合整体规划进行防治。一般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较固定的侵染对象,即寄主谱。寄主谱之间的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栽植树木时根据规划栽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针对本地区多发的病虫害种类,绿化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五是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园林植物保护和美化环境的认识,使人们关心爱护植物,使园林植物不再受到人为损害。六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无毒无污染的生物性农药的不断出现与更新,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人工合成昆虫内外激素的种类不断增多以及遗传不育技术的发展也为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植保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大量增加,城市的视觉得到了改善、环境得到了美化、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但是城市园林绿地却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园林植物绿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相对应的是人们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本地区园林病虫害种类与特点不了解、综合防治方法落实不够、检疫环节薄弱、管护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1.城市园林病虫害种类与特点

1.1病虫害主要种类

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枯叶病、基腐病等。

虫害种类主要有:蚜虫、斑叶蝉、疥虫、星天牛、金龟子、舞毒蛾、大袋蛾等。

1.2病虫害主要特点

1.2.1城市内绿化因其地理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1.2.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1.2.3城市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1.2.4城市人口密集,不适合用常规的、污染性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病虫害的症状和受害植物

2.1病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叶及花蕾。主要受害植物有:紫薇、红叶李等。

⑵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对幼嫩组织危害最大,主要寄主有:牡丹、芍药等。

⑶黑斑病。该病初期叶片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四周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成小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等。

⑷枯叶病。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圆形淡褐色小斑,不断向内扩展,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桂花、红花槐等。

⑸基腐病。主要危害支柱的鳞茎和基部。病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叶片自上部失绿。主要受害植物有:水仙、海棠等。

2.2虫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蚜虫。主要寄生吸取花蕾、花朵汁液,使叶片萎缩,影响开花。主要受害植物有:木槿、红叶李、大丽花、海棠等。

⑵斑叶蝉。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⑶疥虫。多居于新梢、叶背主脉两侧、阴面、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诱导多种疾病。主要受害植物有:黄杨、金叶帧、月季等。

⑷星天牛成虫啃噬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等。

⑸金龟子主要啃食植物的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主要危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和球茎。主要受害植物有:侧柏、云杉、柳树等。

⑹舞毒蛾幼虫取食叶、芽,可将树芽食光。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碧桃等。

⑺大袋蛾。取食输液、嫩枝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杆,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油松、核桃等。

3.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措施

3.1病虫害防治原则

3.1.1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3.1.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1.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

3.2病虫害防治措施

3.2.1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3.2.2栽培措施: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合理施肥和灌水、防止病虫传播。

3.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病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2.4物理防治: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

3.2.5化学防治:化学方法简单、见效快。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化学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用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4.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4.1认识重视不够且产生偏差

多数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远考虑,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4.3近郊绿化病虫害防治有待加强

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4.4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

4.5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由于苗木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许多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4.6园林绿化人员素质较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绿化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农药、操作技术欠缺、防治方法单一的现象,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城市生态植保。

5.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

5.1树立病虫害防治观念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5.2增加检疫人员,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将检疫工作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增加检疫人员和配备检疫设备,扩大检疫范围,在苗木调运中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方方面面的苗木调运做到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检疫漏洞,坚决杜绝有害病虫的传入。

5.3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常对绿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外地专家来本地区讲课,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

5.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监测点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长期监控,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的预测预报,提早拿出防治方案,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5.5加强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同时加强指导,多种措施并用,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6.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绿化过程中,使栽培环境尽量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要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病虫害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人类、环境、植物的和谐共存。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治早、治少、治了”,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参考文献

[1]单积文,吴生斌.园林绿化树种油松的病虫害防治.中国园艺文摘,2013-08-26

[2]陈梦如.刍议园林绿化苗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现代园艺,2013-03-25

[3]宋志钢,郭郑维.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管理策略探讨.优先出版.河南科技,2013-03-13 18:29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林果病虫害;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76-001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平泉县西南部,辖七个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358.2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有林地面积300.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0.8%。均是新中国成立后营造的人工林,按优势树种组划分为生态乔木树种组和经济果树组,生态乔木树种面积(其中包括用材树种)292.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7.3%。树种以油松、刺槐、栽培杨、柞树为主,经济果树面积8.1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2.7%;树种以苹果、梨、桃、山楂为主。

由于林区内人工油松纯林多,林相及生态结构单一,管理比较粗放,是各种林果病虫害的常发重灾区。为了有效地可持续地控制林区的主要林果病虫害,解决病虫害防治中的诸多问题,从2008年起,我们在七沟松毛虫万亩(666.7h)防治示范区的基础上,将七沟林区规划为林果病虫害综合治理区,对治理区内主要林果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几年来,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测报,倡导生态治理,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科学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治理区内的松毛虫发生面积由1666.7h下降到666.7h,平均虫口密度由50条下降到了20条,有虫株率由70下降到了30,受害林开始恢复生机。果品产量年均递增10万千克,好果率、好叶率和枝干完好率分别达到94、95和92,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一、宣传工作是搞好综合治理的第一步

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群众性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个森林经营者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实践证明,要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先搞好宣传不行,要搞好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不先搞好宣传工作就更不行。为此,我们在实施综合治理一开始就抓住宣传工作不放手,精心研究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制定了宣传计划,特别注重讲解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森防法规,大张旗鼓地宣传病虫害防治的法制强制性;注重算好病虫危害的损失账和防治的效益账,有理有据地宣传病虫危害的严重性,科学地宣传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

二、加强领导是搞好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

加强领导是搞好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施治理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由森防站长、林业站长、林场场长、村长参加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决策;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目标责任。为了把治理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三是根据综合治理区内国有林与民用林交叉分布的实际情况,解决国防民不防的实际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国营民营联防联治的领导,在治理过程中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治理时间,统一治理方法,统一治理标准。

三、预测预报是搞好治理工作的根本前提

预测预报是搞好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搞好综合治理,就必须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为此我们把测报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来抓,2008年在治理区内建立了松毛虫固定测报点和桃小、梨小食心虫固定测报点,森防站抽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专职测报员,负责固定测报点的测报工作,按照林业部制定的测报办法,长期坚持系统调查和详细观测,并分别建立起数学预测模型,对松毛虫上树始盛期,上树结束期,越冬幼虫3龄期和桃小、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盛期、第一代、第二生期进行准确预报,确定最佳防治时机,及时下发《林果病虫情况》信息36期1350份,为治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提高了治理成效。

在抓好固定测报点的同时,我们加大了面上病虫情调查的力度,将每个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依法确定为病虫情调查报告的直接责任者,签订病虫情调查报告责任书,定期调查定期报告。森防站与这些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共同组织以护林员为主体的病虫情调查组,以小班为最基本调查单位,进行虫情调查,调查结果制图上墙,虫情态势一目了然。

四、科学防治是搞好综合治理的关键

多年的防治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不科学地大范围地使用化学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大量地伤害了害虫的天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导致害虫年年猖獗。对此,我们加大了科学防治的力度,注重用生态的方法去解决生态问题,努力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大力提倡控制修枝、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恢复林间植被等营林措施,以便达到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害虫天敌的前提下控制害虫的成灾,促进生态平衡的前进历程。防治松毛虫重点推广以喷毒环为主的阻隔防治法,辅以人工捕杀和破坏越冬场所等防治方法,在条件适宜的林分,将喷白僵菌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使用,严格限制或禁止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或滥用。3年来累计采用阻隔法防治松毛虫2066.7h,比以前增加了60,人工捉虫摘茧1666.7h,比以前增加了55,破坏越冬场所1466.7h,比以前增加65,使用白僵菌800h,比以前增加80,治理中仅在个别天敌活动少的地块搞了喷烟防治,基本上没有采用大规模使用化学弥雾防治措施,对保护天敌有力的防治方法的应用面积由过去的1333.3h,提高了6000h,提高了78,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害虫天敌,也为害虫天敌的种群繁殖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使松毛虫幼虫期和蛹期的天敌寄生率分别由过去的15和28,提高到了23和49,松毛虫灾情明显减轻,林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结构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为可持续地控制松毛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注重以测报结果指导防治生产,减少防治的盲目性,注重农药的混用,把主治对象与兼治对象综合考虑,每年减少打药次数5次,不仅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提高了果品质量,虫果率由以前的15下降到了1,好叶率和林干完好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林学会.害虫综合管理论文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