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例6篇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1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物的多样性和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4人为一组,并让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到纸上,然后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组长统计一共列举多少种生物,然后各组以组长为代表,展示和交流本组统计的情况,并大概说明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手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各小组讨论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为什么生物会多种多样,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回答问题。这种小组合作?W习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机械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不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管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生物,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一节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然后再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师先布置学生在白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熟悉细胞的具体形态。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BBC关于《细胞》纪录片与课程相关的节选部分,用动态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创设细胞学习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准备的,是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它可以突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巧用导学案,不能盲目地使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导学案,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95-01

为了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及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护理伦理学》教学自2002级学生以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这几年的护理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对于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原则和规范十分有益。

1 案例分析法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取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给出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中,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对象

护理本科2002级、2003级、2004级、2005级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普招生。《护理伦理学》课程2002级、2003级、2004级安排在第六学期,36学时;2005级安排在第五学期,18学时。

3 教学实施

3.1 课前展示案例,引出讲授主题

在讲授新内容前,安排与本内容相关的案例,既引出问题,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时,先展示案例。患者,女,29岁。曾因幻想型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1年前出院回家。患者已怀孕7周,其丈夫和母亲都担心怀孕和分娩的痛苦会给她的精神状态带来不良影响,都劝她到医院流产,但她坚决要求继续妊娠。作为护士,你会给她提供什么样的咨询?由此,引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3.2 课中引入案例,使学生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护理伦理学用特定规范来规范护士的具体行为,但在护理实践中如何应用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伦理规范,影响学生将来的护理行为。例如:在讲授第七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原则时,展示案例。两个病人需要肝移植。患者Z,45岁,男性,因多年酗酒患严重肝硬化。另一患者L,25岁,男性,待业青年,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病情危重。正好医院有一个可供移植的肝脏,且检查两者的组织配型均符合。Z有钱,能付全部费用,但 L付不起移植费用。假如你是这个医院的护士,由你分配这个肝脏,你会给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Z,因为他有钱,能够支付起移植费用;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移植给病人L,因为Z需要肝移植,是由于多年酗酒而造成严重肝硬化,是自身因素造成的;而患者L,虽然他支付不起移植费用,但是在购物时因协助捉拿歹徒,被歹徒刺伤,肝脏破裂,他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通过讨论后,加深了对公正原则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中作用的理解。

3.3 课后讨论案例,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课后讨论案例,一方面,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对一些护理伦理学难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较准确把握其实质。例如:一女患者,12岁,精神状态正常,因车祸需要行截肢手术,手术前其父母要求医务人员勿告诉实情。此时,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认为怎么处置是最适当的?依据什么伦理原则?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困惑或许谁也无法给出明确合理的答案,但是发言中所涉及的广泛的伦理问题,无疑有助于使学生对行使病人的知情同意时所涉及的家属意见、病人承受能力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4 教学效果

课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9份,调查显示:认为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占85%,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60%,可提高医德认识的占40%。

5 讨论

5.1 促进群体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中,多采用“填鸭式”,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案例教学法是给定特殊情景,让学生自己在这种情景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背景,运用智慧,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2]。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把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促进学生群体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增强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吸取个案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实践中正确地处理护理伦理问题。可见,知识是在分析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对医德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李峰.《社区护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603.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新课改

七年级刚进班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道德志趣、思维方式、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班级刚刚组建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再者,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单靠学生自发的形成一种优秀文化,也是不现实的。这时,班主任的正确导向和行为指南,学科老师的密切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学生刚入学时,就教育学生树立“七(1)班,我的世界我的家”的思想观念,开展了学生在一周里思考、讨论并创作一句言简意赅、思想深刻,或有一定哲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话,作为我们班级文化建设主题词的有奖征集活动。一周后的班会课由班长主持,组织讨论,并决定主题词。先由每一个样本的创作者解读样本,再由大家讨论,发表意见,最终确定李文浩创作的“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和你”获最佳奖,全班讨论后,略加修改,定为七(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词。

李文浩同学解读并发表感言:“我们的班级虽然小,但它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相处的大世界,把这个世界当作我们自己的家去建设和发展,这个家一定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团结向上、积极进步的班级。这个家的每个成员一定都是有理想、有朝气、讲道德、讲文明的人,那时,当我们走出教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七(1)班的学生。于是我根据歌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采用仿词的方法创作了‘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和你’作为主题词。今天能有幸获得最佳奖,也算是我为七(1)班的建设献上的第一份礼吧。”

“从你的解读中,我认为把两个‘了’字改为‘着’,‘也’字改为‘将’字是不是更能表达你的意思呢?事实上,改了后,更能从时间上准确表达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你试着品味一下。”我适时的略加点拨,同学们一边念也一边思量着,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把“我们改变着世界,世界将改变着我和你”确定为七(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词。

我们改变着世界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布置学生思考、讨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划方案,同样在一周内向全班同学征集。一周后的班会课上,全班同学一致评出王欣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另十名同学的设计也不错,均评为优胜奖。经讨论,归纳后,确定了策划方案。

①通过《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一日行为公约》、《卫生公约》、《奋斗口号》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班级“纲领”。

②课桌的摆放设计打破了过去横竖规范、间距相等的“秧田”模式。整体上看,摆成师生合作的“马蹄”模式,局部来看,摆成生生合作的“面面”模式。

③正面墙壁布置班级的“纲领”内容,由志愿者完成,另有三个墙面,每小组负责设计并布置完成半面墙的任务,要求形式新、内容丰、思想深,一周后,评出创意奖。

【案例二】刘琪同学邀请我为她们写栏目大字。我有意让她们自己办,就鼓励她说:“我的字太呆板,有活力,我就是喜欢看你们的字。”她很努力的用泡模板制成一个个卡通字,贴在墙上,既美观又大方,很有个性,后来评上了创意奖。一周里,除正面墙外,其它三面墙上出现了“七嘴八舌”、“名言警句”、“文艺长廊”、“书法角”、“展示自我”、“竞争对手”、“我的坏习惯”、“科普长廊”、“身边的榜样”、“名人画像”、“你扔我捡”等丰富多彩、风格活泼的栏目,一时间,我们的墙壁真的在说话了。

【案例解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强迫不得的”。“不强迫”就意味着“不违背意愿”,遵循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规律,尊重个性,认清主体。我们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学生自成个性,主体是学生,新课改正是要求教育者解去对学生“强迫性”的内容,强调平等对话,把过去班主任说了算的“班主任意识”改变为符合学生主观要求的“学生意识”。把过去班主任全责布置教室的“班主任文化”改变为学生自主创建氛围的“学生文化”。我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在班级活动中,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地位平等了,才有对话的基础。此外,还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课桌摆放),交流的阵地(墙面的各个栏目),交流的方式(老师的“导”是指导、疏导、点拨、引导,不是过去的武断性、粗暴性的教导、指示)。这样个体意识才能得到表达,集体的意识形态才有普遍的影响力。有一个学生家长曾对我说:“我的孩子跟你很玩得来,什么都跟你说,我们以前读书怕班主任怕得要命,更不说相互交流了。”

世界将改变着我和你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士

【案例三】案例一中谈到班级文化墙建成了,各个栏目的内容由全班成员自主更新,不定时、不定人,如“你扔我捡”栏目中,扔者名单黑字,捡者名单红字,开始的时候更新很快,板面几乎每天都填满,往后日渐减少。

【案例四】“七嘴八舌”栏目中,同学们在课外积累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填在栏目中。如大家较熟的一则求职故事:某大学生随着求职的人群在场外排着队,见到一个个从考官那里落榜而归,他对这场招聘也就没抱什么希望,他来到考场见地上有一纸团,拾起来正要往垃圾桶扔的时候,考官对他说:“先生,你不想看一下您拾的是什么东西吗?”这位大学生拆开一看,是一张录用通知单。

又如某校一寝室住了六个人。有一天,一位同学回寝室时带来六个苹果,其余的室友都想:这大概是安排一个人吃一个苹果吧。没想到这个同学把苹果放进抽屉里,准备一天吃一个,其他同学都很失望。毕业后,这个“苹果”同学闹得很不好,可是没有一个人去帮他。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的用图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P35图“大陆的漂移”一共包括三幅图,分别展现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及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我让学生在第三幅图(目前的海陆分布)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据此依次填写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图、2亿年前海陆分布图,提示学生会在填图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2亿年前地球上仅有的那个大洋是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小的结论。同时他们会好奇地发现亚欧大陆在两亿年前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由于大陆漂移而组成了一整块。此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小的哪一块是现在的哪里?这样不仅与之后的板块运动学说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入。

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三种定位法中,按难易程度排列的话依次是: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我的教学内容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安排。在学习经纬网定向法时,先让学生熟悉并总结在方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的办法,然后再展示圆弧形经纬网,最后展示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圆弧形经纬网。这样一来由浅入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命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86-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使学生领悟书本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新授七年级《生命最宝贵》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突出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导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生命最宝贵》中"珍爱生命"这一框时,我用案例引入,通过播放视频:《生命的短暂》和数据的例举,提问: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数据地球的45.5亿年;人类出现的时间距今500-700万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3.5岁;按平均寿命和365天计算生活26827.5天;如果按分数计算你已度过了几分之几(约1/7)。学生结合视频和数据感受到生命的短暂。通过这个案例导入课题,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感悟到:这样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学生很快投入到新课探究中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分析案例,体验感悟生物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道德观念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的社会经历有限,缺乏体验,往往理解不深。我就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保护生命的多样性》中,我就引用了"野味餐馆里的对话"案例:

星期天,小敏和叔叔一家去郊游,叔叔带大家去一家野味餐馆吃饭,叔叔说:"这里有山羊鹿肉,弄两斤尝尝怎么样?"嫂嫂就说:"好啊,听说吃野味营养好,长得快!"

然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1、野生动物该不该吃?你是小敏,面对此情,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2、这件事让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让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朋友。滥烹、滥吃野生动物,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会助长乱捕乱猎、走私贩运野生动物行为。"也有同学说:"小敏应该主动地把学到的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讲给叔叔一家人听,使他们一家人认识到:山羊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不但不吃山羊鹿,还要揭露"野味餐馆"销售野生的事。对于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还有的同学说:"吃野生动物不仅违法,而且也不利于健康,因此,说吃野生动物营养好,长得快是没有道理的。"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受到极大地启示: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是美德,不仅不能吃,还应该对这些不良行为制止和举报,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己的生存。

3评价案例,认识生命的价值

3.1面对生命每个人都有价值一节时,提供材料;

3.3.1我的价值:展示以我为中心的一个同心圆。

3.3.2有孕妇、老人、罪犯、学生、领导、民工、科学家、医生、影星一些人遇到了灾难等着你去救助。

3.3.3出示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灾难始终强调救人是第一位的图片,和为遇难者降半旗致哀的图片。

3.3.4他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3.3.5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

3.2问题:

3.2.1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2.2新出生的你有价值吗?

3.3.3现在的你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3.3.4你的价值还会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3.3.5如果你只有一次救人的机会,你愿意先救谁?为什么?

3.3.6分析一下,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选择的?

我让学生通过视频和数据的感官感受,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通过学生选择最想救的人,了解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的原始经验,在原始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但生命的价值却因不同角度体现的价值不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个生命都是值得肯定、尊重、善待的。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案例的展示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语言文字、多媒体演示,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分析案例师生要互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准案例与学科理论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思考,进行讨论、引起争论,从而辨别是非。案例法运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分析案例和思考中获得真知,升华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多摸索多改进,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晓江. 略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生命观[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6)

[2] 李高峰. 论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建构维度[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07)

[3] 苏海针. 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3)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6

2020年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对于切实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和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2020年普法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城管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机制,稳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法治宣传工作新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促进城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市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正当利益,依法履行义务。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普法依法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

(三)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局党组学法制度。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党组每月学习法律知识1次。建立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学法。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对普法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注重普法的“新鲜度”,强化新法的传播普及。建立城管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完善执法人员、法制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庆市城市管理条例》、《安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切实履行法治宣传的社会责任。

(四)多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利用“3.5” 雷锋日、“12.4”法治宣传日、“城管开放日”、“江淮普法行”及“机关集中学法月”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法律“六进”方式,送法律到乡村、企业、社区、学校。主动与宣传对象联系,开展法治讲座、实施法律咨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进行法律宣传,对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专题培训。

(五)做好行政相对人普法宣教工作。全面提升普法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商店经营户开展《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的宣教工作;对建筑开发商、市民开展《城乡规划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的宣教工作;对渣土运输企业开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

(六)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机制。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结合部门职能职责,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大力推进普法与执法有机融合。认真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的学习与宣传,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普法,把典型案例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七)坚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安徽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试行)》,采取互评互查、座谈讨论、集中点评的方式,从案卷的执法主体、处罚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对城管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程序,提升全市城管行政执法能力和案卷制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成立局依法行政(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局长何卫华同志,副组长为总工程师王慧明同志、成员为局办公室负责人、局执法监督股负责人、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环卫处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执法监督股,负责日常工作。

(二)落实任务 扎实推进。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七五”普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部署,确定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进度,突出工作重点,分解细化责任,分步实施。建立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把“七五”普法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查 严格考评。各单位要将“七五”普法的各项任务目标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把“七五”普法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年度述职报告的基本内容,把法律知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和日常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基本内容。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