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例6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1

今年以来,区委网信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深挖优化营商环境新闻题材,不断扩大网上正面宣传,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网上监控、舆论引导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纵深推进,营造了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加强正面宣传 凝聚网上正能量。积极收集各单位优化网络环境工作的信息,充分利用“**”等新媒体平台向外推送。利用“**”微信公众号、“**”企鹅号等网络新媒体《**:“双创双服”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环保分局助力**营商环境》《@**人,环保问题举报请打这个电话》等相关信息60余条。信息后,被搜狐、今日头条等市级以上媒体广发转载、刊发。同时,在“**”新媒体上开设“稳定、公平、透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开承诺专栏,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坚定的表态发言,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凝聚了网络正能量。

加强网上监控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区网信办将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负面舆情信息作为日常监控的重点,组织广大网评员及网络志愿者在新闻网站、百度贴吧、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知识付费、手机客户端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网上巡查,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截止目前监控出相关负面信息80余条,组织网评员引导性帖文50余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汇总、分析、研判,筛选出重要的舆情共撰写《**网络动态》4期上报区主要领导,为领导有效处置舆情提供依据。督促互联网企业及新媒体运营者,严格履行自身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防、转载与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的不良信息,从源头遏制舆情的扩散传播。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2

(2020年10月24日)

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6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研究解决举措,全面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现将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汇报如下:

一是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将房管、税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窗口统一整合到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

二是不断压缩办结时限。将抵押登记压至2个工作日、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压至3个工作日、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即时办结;

三是强化信息共享。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完善交易、税收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实现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四是落实便民举措。实行联办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推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为复工复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3

为着力营造更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刻认识推进改革、优化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优化营商环境为关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助力企业发展、便利群众办事、规范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市场主体不断发展

(一)市场主体增速大幅提高。从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至今,全市共新设市场主体40.59万户,注册资本(金)17969.46亿元,其中企业12.84万户,注册资本(金)11027.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98%、296.25%、161.64%和148.82%,增量数字已接近现有市场主体存量的四分之三,月均诞生市场主体6443户,对比改革前已经翻倍。

(二)市场主体总量取得突破。从2017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50万户大关,再到2018年3月底总量突破56万户,达56.04万户,注册资本(金)18832.84亿元,其中企业19.57万户,18709.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2%、13.32%、9.82%和13.12%。

二、以改革目标为引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各项指标均上新台阶。数据显示:“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改革以来,全市共新设内资企业4.96万户,户均办结时间从改革前的2.87个工作日缩短至1.89个工作日,截至3月底,企业设立平均用时已在全省实现排名并列第一。企业开办环节从改革前的6个压缩至4个,企业提交材料从改革前的14件减少至6件,企业设立实现最短办结用时4.5小时。其中:原工商流程(包含名称核准与设立登记)1.5日办结率由99.2%提升至100%;公章刻制(备案)0.5日办结率由90.7%提升至99.4%;税务开户0.5日办结率由65.1%提升至99.9%;银行开户0.5日办结率由91.2%提升至100%。

(二)加快推行“不见面审批”。一是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APP自助式办理等智能化登记模式,全力打造全景式网上登记服务链,共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4396户;二是提高名称自主申报率,深入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工作。全市共自主申报企业名称1.58万件,名称自主申报率超过80%;三是在江苏政务“一张网”上开设常州综合服务旗舰店,开通“3个工作日企业设立”业务系统,有效整合“名称核准、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请”四个模块。

(三)不断创新“便利化登记举措”。一是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实现“三十证”合一。全市共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0.85万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营业执照30.25万份;二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内资企业登记“一城通办”。在市属、天宁 、钟楼三地打造“一体化”登记注册服务体系,实现“跨区申请”、“跨区审核”、“就近办理”,全市共办理41户;三是外资企业实行“一口办理”,实现开办登记和商务备案的全程网上办理,全市共办理313户;四是深化“证照联办”改革,目前第二批“证照联办”目录已整理完成,第三批目录正在筹备中;五是深化政银合作。共与12家银行签订了“e注册”工商注册合作协议,通过银行网点“帮办+代办”服务,为更多企业提供线下“一站式”登记服务。

(四)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护航”。一是实施阳光执法。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雷霆”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18年共处理知识产权案件1019件,其中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342件;二是积极推进“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和行业建设。美凯龙国际电脑、莱蒙都会、新北万达、上河城购物等4家分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称号,入选数全省第一。常州装饰材料协会成为全市首家荣获省知识产权“正版正货”示范行业称号的单位;三是构建维权综合援助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工作中心、知识产权保护警务工作站和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2018年以来,共受理调解请求117件,其中调解成功89件,调解成功率76%。

(五)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细则,加大信用监管和数据应用管理,落实双随机抽查和联合惩戒工作,按计划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018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企业“双随机”抽查两次,抽查对象共计1.02万户(定向任务276户,不定向任务9891户),抽查结果全部录入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六)深化落实“清费减负助企”。一是不断规范涉企收费。围绕“减收费、降成本”工作目标,组织各类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公平审查和日常巡查。2018年以来,共处罚对涉企违规收费单位13家;二是实行挂钩结对服务。选择部分重点建设投资项目和市级重点企业进行结对走访;三是开展争先评优活动。组织开展“2017-2018年度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评选工作,挑选了25家单位作为行业典型。

(七)归集共享“数据信息资源”。一是开发“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数据分析软件”。有效实现原工商和公安、银行、税务等单位之间的数据整合、信息贯通,该软件被评为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数据应用十大创新成果”;二是推动涉企信息归集。立足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加强企业共享信息归集和信息公示。2018年,全市85个部门共向平台归集涉企数据44.62万条,平台涉企信息归集市级部门数28个,部门覆盖率达74%。

三、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不断发现堵点难点

对照世界银行营商评价体系和2018年全省营商环境测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企业开办周期大幅缩短、开办成本大幅降低、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市场秩序大幅规范,各项改革举措推进也有条不紊,但是在理念普及、“隐性”壁垒、法律支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软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是企业认知度还需加强。虽然我们为实现简政放权、提质升效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服务举措,工作人员也做到了积极引导、耐心讲解、细致服务,但是部分企业对于最新政策、改革红利的解读还不够透彻,存在资本“认缴”等于“不缴”等错误观点,或是将并联办理、一窗办理同政府垄断、搭车收费相挂钩,带有负面情绪和抵触情绪,不愿配合进行改革试水;二是电子化登记步伐还需加快。目前,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数量占比还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全程电子化登记对申请者技术要求较高,本着企业自愿的原则,部分企业受到人才缺乏、技术短缺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电子化操作,仍倾向于选择传统申报方式。

(二)从制度层面来看。一是考评体系还需健全。我们推行“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改革主要采取夯实基础工作、协调稳步推进的方法,但从2018年度营商环境考评体系来看,上级仍然是采用以抽取案例评定为主的方式,因为人工抽选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所以无法详尽、科学的反映出真实营商环境水平,既不利于挖掘具有学习价值、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也容易导致“成绩再好不如人为造景好”的消极思想;二是支撑体系还需完善。以企业简易注销为例,虽然有国务院、国家总局下发的指导性文件作为支撑,但是存在与现行法律法规(公司法)冲突的风险,在当前的制度框架内,登记人员仍有面临败诉风险和问责追责压力。

(三)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是隐形壁垒还需打通。在2018年我局开展的企业调查问卷中发现,有企业反映在申请企业资信证明过程中,存在着部门多头、手续繁琐的问题,并且各部门都有着不同的申请流程和操作规范,本来资信证明在企业扩大规模、融资担保、股改上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形中反而耗时耗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顶层设计还需加强。部分改革举措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孤军奋战”的隐忧,以“证照联办”为例,从国家到省局层面都未出台指导性文件或统一规范,使得对于哪些事项适宜纳入改革范畴、制度性成本要压缩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方向不明,并且因为都是各自“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有限,更多要依靠独立探索和尝试;三是部门职责还需理顺。从全市情况来看,目前核发营业执照的有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甚至是开发区管委会,核发机关呈现乱像。同时,行政审批局在职能划转后,又采用了反向委托的方式,委托市场监管局受理、审核,最后加盖行政审批局印章,将原来一个部门履行的职责变成两个部门履行,遇到新类型新情况,两个部门认识不统一,容易导致推诿和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四、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勇于开拓。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对照市场监督管理局既有职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做好必答题。一是深化“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改革。通过“一站受理”、“一表填报”、“实时共享”等举措,打通集成办理通道,争取实现开办用时、涉企环节、申报材料的“再挤水”; 二是推行企业开办“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办理平台,实现“一点接入、一次认证、全网通行”的一条龙办理,有效实现部门数据共享、系统无缝对接,各涉企部门的办件效率、办件时间、办件质量等信息均为可共享、可查询、可追溯;三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难题,争取实现第一批百余项涉企审批事项的“照后减证”;四是探索“一窗式”登记模式。开设“一窗受理”专窗,实现一窗提交、一表申请、一次采集,企业在办理工商设立登记的同时,可以同时进行后续业务申请,相关部门并行启动信息共享、预审预核、业务办理等相关工作,实现涉企登记多环节办理“大并联”;五是推行“企业登记注册身份验证系统”。对业务申请相关自然人进行实名验证,实现身份信息管理全国联网;六是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简化注销手续,通过部门信息推送,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用再提供清税证明。

(二)做强选择题。一是深化便利化登记改革。平稳推进“名称自主申报”、“全程电子化”、“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外资一口办理”、“一城通办” 等各项举措;二是会同市发改委组织涉企收费和减免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三是专利行政执法结案率90%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4

2019年智能转变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近日,xx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委托人李曼,来到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办理公司注册登记手续。因为之前已在网上自助办理了核名等手续,所需提交材料也已准备齐全,李曼当天就领取了营业执照。

近年来,x开发区不断深化“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他们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实现行政审批更简、收费项目更少、透明度更高、服务质量更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营商环境好,已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来企业才会想来创业。”x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王金忠说,让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开发区才能担当起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任。

精准制定政策,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

近日,x开发区万福路一家公司附近的监控杆被一辆路过的大货车撞倒,公司负责人通过政企服务直通微信群反映了此事。接到企业反映后,开发区经发局立即行动,一面联系交警部门追逃大货车,一面协调相关部门抢修损坏设施,办理进度和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了企业。

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想解决问题却力所不及,这是很多企业最头疼的事。针对企业痛点、难点问题,x开发区创新政企服务直通机制,建立了x开发区“政企服务直通”和“政企联络员直通”两个微信群,推进政企面对面服务常态化。

“两个微信群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线服务。”各职能部门对企业诉求,确保24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并第一时间答复。两个微信群运行以来,共收到企业反映7类问题51件,件件有反馈。

除了建立微信群,开发区还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出台了政企面对面、政银企对接、产学研用对接等服务企业五大机制和外商投资、新增“四上”奖补、产业转型升级等八大专项促进办法,全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9日,《x开发区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奖励五条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该政策从鼓励企业聚集、支持骨干和规上高新工业企业领先发展、激发招商引资活力等5个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奖励措施。“有了这些好政策,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企业家们纷纷为开发区的精准服务点赞。

一系列精准政策的制定实施,让开发区企业大大受益。今年以来,开发区为65家企业696名高层次人才和3个创新项目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新扶持等资金696万元,为228家次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补助资金737万元。

精细服务有温度,用心用力用情当好企业“服务员”

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期间,有些企业按要求停限产,但开发区内不少企业订单多、生产任务重,难以承受长时间停限产。在确保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转、企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开发区积极帮扶企业申请生产绿色通道,帮助更多优质实体企业进入环保“白名单”,化解生产经营难题。

波森尾气系统(x)有限公司是x奔驰汽车公司的配套供应商,独家为其供应E级、C级、GLC级排气系统。x奔驰汽车公司作为主机厂和高端制造企业,不在x应急响应停限产企业范围内,若对波森公司采取停产措施,将严重影响其生产进度,甚至造成供应链厂家全线停产,企业将承担巨额违约赔偿。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结合该企业环保达标排放情况,x开发区积极申请,为波森公司在应急响应期间正常生产开辟了绿色通道。今年10月,两次应急响应,波森公司均实现了正常生产。

用真心真情服务好企业,开发区从政务服务、市场发展、投资贸易、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营商环境评价、服务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帮扶企业,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实行领导包联帮扶,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对区内359家重点企业、项目进行分包帮扶,并为每一家企业配备了1名帮扶专员,对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按照企业自愿委托、帮扶专员无偿代办的原则,提供全程代办跑办服务。

前段时间,有部分企业反映了供电闪断的问题。在了解情况后,开发区经发局协调供电公司加强检修,减少供电不稳定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着眼长远发展,决定启动10千伏用电线路改造工程,全面保障开发区企业用电需求。

每个季度,开发区都会举办工委、管委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出席,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与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

阿克苏诺贝尔粉末涂料(x)有限公司准备扩大产能,但增值扩产面临一系列难题。经座谈会的多方交流协调后,难题迎刃而解。“我们开始还在增资扩产和择址另建间犹豫,开发区的贴心服务让我们下定决心增资扩产。”公司负责人对x开发区营商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行政审批有速度,让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办事更便利

作为5·18经洽会的主办地、主会场,每年的大会筹备情况,都检验着开发区的行政审批效率和“放管服”改革力度。

今年5·18经洽会,由于参会客商踊跃,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培训中心2号楼承接了200人住宿任务。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当培训中心2号楼终于在会前一天准备就绪时,《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时间已所剩无几。

为了保证接待工作顺利进行,5月17日,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主动赶到培训中心2号楼,手把手指导企业填写申报材料,并对后厨进行现场整改后,18日上午,培训中心2号楼及时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确保了培训中心能顺利完成接待任务。

让行政审批更有速度,开发区创新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将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查及现场检查结合一体,捆绑操作;进一步减并商事登记流程,企业开办时间从7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时间由22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由开发区住建局负责,今年9月刚刚实施的审批政策,针对棚改和省市重点项目,在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可先期申请土方、护坡、降水等施工作业,待资料齐全后再办理主体工程施工许可证。据介绍,这项审批新政实施以后,对于无地下室、土方量较少的工程,可缩短项目建设周期15天左右,对于有地下室或土方量较大的项目,可缩短项目建设周期2至3个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核心是创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让他们在这里发展的安心、顺心、暖心,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此,我镇积极围绕《县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创建了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大厅,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便民为目的、以满意为标准”工作目标,提出了“便民、利民、惠民、为民”的工作理念,树立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勤务员的思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代表政府形象,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深刻诠释了“便民用心、有爱”的使命初心。

(二)招商引资破解发展难题。作为开发区主阵地,作为全县商贸重镇,要发展首先得有项目做支撑。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紧盯产业转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丰汇新能源热电联产和山东贝隆公司杜仲种植等多个项目,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项目审批建设上,我镇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日常持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存在困难,并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保驾护航。

(三)重拳出击、规范治理,打造一流商业环境。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展现全镇镇风镇貌。针对多年来镇区道路拥堵问题,今年以来,我镇联合交警中队、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对镇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了集中专项整治,重新设置了停车位,规范了交通标线,全镇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得到进一步改善,镇区面貌焕然一新,为各类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镇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尚需久久为功。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大;二是政企沟通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服务群众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紧盯企业实际需求和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精简和规范审批流程,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效能,切实把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形象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范文6

【关键词】对外投资;并购收购;主要措施;规避风险

国家近几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我国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矿产资源开发粗放,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供需失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铜、铅、锌、铝、稀土、原煤等矿产相对冶炼能力缺口大,非金属矿产相对于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开发明显滞后。在产业结构上存在重开采、轻加工,重金属能源矿产、轻非金属矿产的状况,不能充分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矿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二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已发现的中小型金属矿床及大多数非金属矿床地质工作程度低,可供矿山建设的基础储量少,不能满足矿山设计需要。三是国内外“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勘查开发机制不完善。对国外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加之有的国家投资环境差,对外投融资渠道不畅,使得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将遇到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可充分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持政策、信贷支持政策、保险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外汇支持政策。近几年企业对外投资投资和合作业务发展迅速,领域日益拓宽,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截至2010年底,境外中资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1.6万亿美元,雇用员工130万人,其中外方人员60万人,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通过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可利用财政支持政策。主要资助境外投资包括境外矿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等。资助重点包括境外投资合作类:以跨国并购方式开展的对外投资、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境外加工贸易、进入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实施项目;对外承包工程类等承包项目。资助范围为项目前期费用、资源回运、“走出去”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境外突发事件处置费用、境外研发中心专利注册费用、贷款贴息、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国家给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包括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费;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宣传材料翻译制作费、企业网站设计开发费、境外广告费等。

(二)可利用信贷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商业信贷、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信贷形式。目前,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都正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三)可利用税收支持政策。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避免双重征税等优惠政策,并规定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因驻在国(地区)发生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失较大的,可对其境外所得给予一年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照顾。

(四)可利用保险支持政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成立,承接出口信用保险和对外投资保险等业务。目前,支持“走出去”业务的承保额超过100亿美元。

(五)可利用外汇支持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同时取消了资金汇出核准,允许境内机构在其境外项目的筹建阶段,汇出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

二、中小企业“走出去”要充分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必须还要严格遵循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规避风险和利用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促进优惠政策必须做到的。

(一)遵循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在境外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核准制度、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 、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

1.商务部下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用于规范企业行为,一是下放核准权限,商务部仅保留对少数重大的、涉及多国利益的境外投资以及在未建交国、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等,地方企业其他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部主管部门负责;二是简化核准程序和企业申报材料,缩短核准时限。企业绝大多数境外投资只须填写并提交《境外投资申请表》,中小企业一般境外投资事项不再征求意见。

2.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制度(续)。商务主管部门主要从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履行国际义务等方面进行审核,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一般境外投资经济技术可行性由企业自行负责。

3.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主要要求企业对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进行评价。此项评价结果将用于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对引导企业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特别有益。

4.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制度。由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分局负责地方企业境外投资的年检工作;其中有关外汇内容,由其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负责。

5.境外并购事前报告制度。根据商务部关于《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

6.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根据商务部2005年关于印发《境外中资企业(机构)报到登记制度》的通知要求,中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办理完毕注册登记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我驻当地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各驻外经商机构将建立中资企业档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中资企业的联系,做好协调指导服务。该项制度帮助企业在驻在国或中资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经商处 (室) 将及时预警信息,协助安排与处置,保护企业及人员的各项权益。

7.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制度。境内企业拟在境外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等经济活动的,在跟踪筹备阶段需向商务部和国土资源部办理备案。境外中资控股企业拟从事上述经济活动,由境内企业办理。商务部在“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统”上建立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备案系统”。此项工作企业一定要重视,类似于网上执照,是享受该项优惠条件的前提。

(二)企业可利用国家建立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服务体系,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投资导向、搭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间合作框架、建立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国家建立了《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国别投资障碍报告制度》,并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网站上定期《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指导企业“走出去”,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同时,国家建立“走出去”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协调小组、境外投资管理工作联系机、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部际工作机制,制订了《处置境外经济合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企业构筑了境外安全网络。

(三)国内大部分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总量比较小;二是企业实力尚有差距,主要缺理念、缺经验、缺管理、缺人才、缺资金;一些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是亏损的,投资前可行性研究或尽职调查不够深入确实,企业管理经验水平和国际化人才明显不足,也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及关键的核心技术;投资并购后的跨国整合能力不足,也会遇到工会、环保、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三是政策支持仍需完善;四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经济活动泛政治化,以公平贸易为借口,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部分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障碍,企业“走出去”的实际困难不少。五是经营秩序有待规范,企业之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无序竞争问题,境外工程承包低价竞争问题;六是开发资源现行政策措施有不足,立法滞后,监管缺位,财政和金融支持不能满足需求,公共服务尚未完善到位。总之,今后5-15年是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期,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内部条件日益具备。中小企业产业水平明显提升,“走出去”的经验日益丰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1.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早日成为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大力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公司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及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和市场的有效扩张,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2.加快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市场规则、平等互利、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体系加快自身发展。

3.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在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优先的前提下,扩大境外重要矿产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实施长期贸易战略,拓展境外资源合作的渠道和领域。积极、稳妥、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4.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对外承包工程。在做好海外矿山资源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国际通行方式,到境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小企业设备、材料、技术和服务出口。

5.稳步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巩固和拓展对外劳务合作的领域和市场。加强对外派人员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素质,提高中小企业跨国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6.推动中小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期货、物流、企业管理的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

7.优化中小企业企业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原料、冶炼、加工企业分工合作的企业梯队。

8.优化企业管理结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品牌经营型、资本经营型发展,注重主业发展,核心业务能力培育和整体优势发挥。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队伍建设,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泛实施国内外人才战略,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新机制;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凝聚力;强化质量、成本、资金、营销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完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

9.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着力推进营销创新,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注重细分市场,保有传统市场,开辟国外市场,鼓励企业在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加工产业等方面与国外开展合作,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外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