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例6篇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1

2017年上半年残联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1】 今年,办公室按照省和xx市残联的重点工作要求,结合市残联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作用,把强化服务职能,搞好联系、协调作为重点,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半年来,办公室作为残联的重要窗口,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

(一)片区联系工作制度得到完善。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作风建设年要求,为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加强与镇(街道)残联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残疾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上半年,对已有的片区联系制度进行完善,对各镇(街道)残联重新划分片区,建立由残联理事长为总负责人,副理事长为各片区主要负责人,各中层干部为小组成员的新型片区联系网络工作制度。该制定明确由各片区主要负责人联系各片区的残疾人工作,充实新增片区联系工作的主要内容,创新联系工作的方式方法。该制度的建立,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动态和进展,更加优化了对镇(街道)残联残疾人工作服务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为xx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机关中层副职竞岗工作有力推进。为进一步深化我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成长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会首次对中层副职5个岗位在工作人员中进行公开竞聘。为保证竞岗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竞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竞岗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竞岗报名、演讲培训、评委评分培训、民主测评、竞聘演讲、考察公示等环节工作。全体符合竞岗条件的职工踊跃报名,精心准备,积极参与竞岗演讲,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自己为残疾人工作献计献策的聪明才智,涌现出一些德才兼备的人员,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基础。目前,该工作进入组织考察阶段。

(三)专门协会工作规范正常开展。工作中,我们注重调动各专门协会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按照工作制度和职责,规范有序开展各类活动。注重发挥盲协自身主观能动性,组织其参加第二届中国盲协工作创先争优--创新奖评选活动,从实现盲人就业为目的,进行集思广益、充分酝酿后,制定了操作性强、符合盲人特点,具有影响力、参与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特点的以帮盲帮到位盲人推拿扶助就业活动为主题的活动方案上报至xx市和江苏省残联;在第2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聋协首次开展活动,以生活美摄影梦为主题的摄影培训班受到了聋人朋友们的热烈欢迎,特邀江苏省和xx市摄影家协会的的两位老师进行技巧讲解、现场拍摄和作品点评,在提高摄影水平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其满怀信心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摄影梦和中国梦。

(四)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严格落实残联理事长每周工作例会、中层半月工作例会、基层片会、重点工作推进会制度,合同工绩效考核制度、机关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卫生包干责任制等各项制度。通过定期交流,统一思想,明确问题,找准努力方向,形成工作合力,保证了残联机关正常运转。

(五)志愿者助残工作全面启动。根据共青团江苏省江苏省残联关于《实施全省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精神要求,对全市范围内14至35周岁的现有残疾青少年基本情况和个性需求,以各镇(街道)为落脚点,分别进行了摸底调查。据统计,我市现有有各类需求的残疾青少年1781人,其中有日常照料需求的487人,有就业帮扶需求的723人,有支教助学需求的87人,有文体活动需求的293人,有爱心捐赠(特困青少年)需求的301人。为启动实施好该项工作,我会派1名工作人员专程到南京参加为期4天的全省助残志愿者培训。下阶段,将结合培训要求,及时将各类需求提供给共青团市委,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有效对接,使残疾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加大基层残联和市残联各部门(科室)的工作考核力度

(一)加大对乡镇残联目标管理任务考核。3月初,按照上级残联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结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加大了对各镇(街道)残疾人工作目标的管理与考核,把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镇(街道)残联在残疾人组织建设、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与扶贫、康复、残疾人证管理、信访维权、信息宣传和文体事业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与考核目标。目标任务的细化考核让残疾人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具可比性,必将更好地激发残疾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与事业心,不断提升市镇两级残联代表、服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为提高残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打造一流残疾人工作者团队,在实施《xx市残联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完善考核方案,将科室(部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实行科室(部门)科长(主任)负责制和末尾淘汰制,强化日常工作考核内容,制定科室每月重点工作目标,每月明确各个工作人员详细工作内容,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通报考勤结果来加大出勤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人员聘用、薪酬结合起来。通过上述工作考核办法来增加科室(部门)和个人责任意识,营造人人有事干、个个比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加强市残联门户网站和xx市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市残联门户网站建设方面,由专人负责,与网站技术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关注江苏省和xx市残联网站的动态,把精华内容吸收到市残联网站中,充实市残联网站内容。落实网站建设责任制,针对各个板块的要求,及时更新内容,半年来,网站共计更新各类记录133条,其中动态信息刊登记录123条,使门户网站成为良好的对外展示窗口。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用,落实办公室专人负责制,职能科室业务扎口负责制,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由信息专职人员对基层残联信息进行录入、更新、维护,并随时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基层残联修改。根据xx市每季度通报情况,由专人对各项信息薄弱点进行专项检查,对时效性强的重点项目(义务教育年龄段残疾学生情况以及在校学生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在每季最后一天检查后通知乡镇专干做好修改工作。从上级通报情况看,信息维护正确率在逐次提高。

四、内外协调做好机关服务工作

办公室作为市残联的重要窗口,既要当好参谋助手,搞好服务协调,又要发挥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半年来,一是主动与市政府办联系工作。定期参加由市政府副市长吴青峰分管部门的办公室主任会议,通过汇报和交流工作,密切与政府办、其他横向部门的沟通联系;平时遇有市级层面会议时,事先主动与市政府办沟通,取得工作关注支持。二是注重与各科室、下属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与各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半年来,完成了残联机关内部大小会议组织通知工作,配合做好市残联大型会议的会务工作(市政协领导来残联视察、机关党建工作现场观摩、省残联来宜调研、爱德陶艺社揭牌仪式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正常调资,公务员信息的采集和更新,联合财务科进行固定资产的核查,车辆安排等工作。做好后勤服务,规范食堂管理。三是主动与基层残联联系沟通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2017年上半年残联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2】 20xx年是中国残疾人第一个十一五计划实施最后一年,根据中残联的总体工作部署和本地政府与残联的要求。福安街残联在街道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年初开始,就对以往工作做了深刻的总结,吸取了过去工作中的精华,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从总体的工作效果中不难看出,整体工作思路是对的,也是正确的。尽管这一年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与成绩,但是回头看看所走过的工作足迹,还有一定的不足,有待于去修正。为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把我街道的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现对20xx年本街道残疾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组联 宣文工作

一项工作开展的如何,向何处发展,没有一个强硬的领导组织,是难以担负起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也难以满足辖区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实际需求。在街道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了由一名主任亲自主管辖区残疾人工作,民政助理任街道残联理事长,另有残疾人专职协调员主抓辖区残疾人工作,各村、屯还配备了一批有素质的联络员。在这些同志的勤奋努力下,才使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为使我辖区残疾人在各方面的素质,在今年能够提高,街道残联组织本辖区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知识竞赛(20xx年12月7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举行了全市各乡、镇、街、区首届残疾人知识竞赛。在此次竞赛的26个代表队中,我福安街代表队以1800分入围,以XX分的成绩获得了此次竞赛的第一名)、采用开座谈会、聘用专业人士向大家宣传讲解残疾人政策,使得广大残疾人朋友,对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情感,激发了残疾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二、康复 就业工作

说起残疾人工作,康复、就业应该是非常主要的两项工作,在今年工作中,我们着重加大这两方面的力度。

1、在今年的爱眼日、爱耳日,街道残联组织残疾人参加专业性的知识讲座,使大家懂得了早预防、早发现、早医治的三早康复知识。

2、在三月到四月份中,街道残联还有步骤的完成了0---7岁残疾儿童的专项调查,并建立相关档案。

3、为了能使残疾人得到更好、更快的康复,我们采用形式多样的康复手段,两次协调本辖区32名有做白内障愿望的人,到市残联指定医院进行白内障复明筛查。协调七个顶子村残疾人孙珍石、双发村残疾人蔡忠义、蚂蚁村残疾人贾书芳、红土村残疾人李忠祥等多名,有更换假肢愿望的肢体残疾人,到市残联康复活动中心做更换前筛查。协调本辖区脑瘫患儿朱培元的家属到吉林市儿童医院做康复手术的筛查。对本街7名精神残疾人,做定期的跟踪服务。多次组织有康复需求的本辖区残疾人参加各种各样的康复知识讲座,去争取更佳的康复效果。

4、除了采用医疗康复手段外,在今年元旦、三.八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内,我们都组织和客串了残疾人进行各种联欢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使许多残疾人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扩大了大家的生活领域,开阔了大家的生活视野,增添了热爱生活的指数,许多康复效果是用医疗手段是换不来的,特别是一些残疾人的家属与监护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对他们所监护的对象,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可以说我们的康复工作是无所不在。

5、再就业方面,街道残联尤为注重这方面,多次寻找契机协调机会,为本辖区七个顶子村姜波、双发村刘晓丹等残疾人协调上岗再就业。5月11日在市残联、劳动局、就业局举办了,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我辖区的残疾人魏连秋、陈敏新、李庆明、杨凤英等参加了此次培训,并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

6、就是针对一些有责任田的残疾人,街道也没有放弃他们的培训。街道残联在今年农活空闲时间,组织大批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参加,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举办的科学种田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学员们学会了种植、养殖技术,主讲老师就耕种、种子、化肥的科学使用,给予了很耐心很细致的讲解。

三、维权 救助工作

维护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合法权益,是许多残疾人工作者的天职,同时教育广大残疾人遵纪守法,同样也是残疾人工作者的责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街道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者及残疾人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使大家掌握和懂得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常识,在日后解决土地纷争、房屋拆迁等许多实际维权事件中,都得心应手地维护了残疾人自己的根本利益。

残疾人的各种帮扶、救助活动在我街可以说是有着光荣的传统。今年通过具体的入户走访,我们了解到红土村东屯的残疾人徐长凤、新立屯的残疾人郭付荣家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街道残联的协调在助残日前夕,分别给予了500元人民币的救助,使困难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同样在我们的协调下,对辖区的江涛、王忠等8名困难残疾人分别给予了200元的临时救助。

20xx年仲夏季节,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水灾,街道残联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灾情,及时上报市残联,并为受灾的残疾人家属于世君协调了XX元的救济款,资助他灾后重建。

通过协调在20xx年11月17日,磐石市佛学协会捐赠了3000元钱的米、面、油等生活品,对我辖区的10户特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

在阳光家园专项救助中,通过我们的仔细调查走访,对我街区的王玉坤、郑立财、欧阳平、郭付荣、卜凤英、王桂芳等6位重度残疾人,送去了800元钱的居家人员救助款,致使他们不住的感激政府和残联对他们的关心。

我们依托政策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光辉村的残疾人王德成家境特别困难,通过我们与市民政局的协调,把他的低保由每年700元提高的目前的每年1300元的标准。

cbm项目培训时,我街道有李发等10名残疾人参加,我街道残联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其每人报销了30元钱的往返路费。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2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五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 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公益宣传。

国家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捐助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兴建相关公益设施。

第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高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鼓励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 对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残疾预防

第十条 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开展下列残疾预防工作:

(一)实施残疾监测,定期调查残疾状况,分析致残原因,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等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

(二)制定并实施残疾预防工作计划,针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重点预防,对致残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行业、单位实施优先干预;

(三)做好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残疾预防知识。

第十二条 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在开展孕前和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导等工作时,应当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残风险,加强临床早期康复介入,减少残疾的发生。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部门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时,应当针对事故、环境污染、灾害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

第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履行职责时应当收集、汇总残疾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 承担新生儿疾病和未成年人残疾筛查、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残疾和患有致残性疾病的未成年人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与残疾人联合会共享,并共同组织开展早期干预。

第十五条 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保证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疾病和残疾筛查,努力使有出生缺陷或者致残性疾病的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服务。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监护人或者家庭成员应当增强残疾预防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残疾预防措施。

第三章 康复服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民政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整合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以下称康复机构)、设施和人员等资源,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行康复与教育相结合。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举办公益性康复机构,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的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执行相同的政策。

第十九条 康复机构应当具有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的服务场所以及与所提供康复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等条件,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管理制度。

康复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鼓励康复机构为所在区域的社区、学校、家庭提供康复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及时汇总、康复机构信息,为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残疾人联合会接受政府委托对康复机构及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利用社区资源,根据社区残疾人数量、类型和康复需求等设立康复场所,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康复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辅助器具配置、信息咨询、知识普及和转介等社区康复工作。

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参加社区康复活动,融入社区生活。

第二十一条 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应当针对残疾人的健康、日常活动、社会参与等需求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制定、实施康复方案,应当充分听取、尊重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告知康复措施的详细信息。

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应当保护残疾人隐私,不得歧视、侮辱残疾人。

第二十二条 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人道主义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取得相应资格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

第二十三条 康复机构应当对其工作人员开展在岗培训,组织学习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康复机构等应当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学习掌握康复知识和技能提供便利条件,引导残疾人主动参与康复活动,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应当予以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费用予以支付;按照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补贴,并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的给予医疗救助。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

国家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实施高于国家规定水平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机构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机构给予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十八条 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知识、技能纳入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

第三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辅助器具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单位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的待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在培训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予以倾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形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执业活动,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残疾预防义务,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用人单位还应当依法承担救治、保障等义务。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3

我自从去年5月份任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在社区残联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残联所有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取,认真工作,充分发挥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在任职以来,我与其它专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残疾居民家庭,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切实照顾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做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工作。我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激励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积极走访,关心残疾人生活状况

今年,我与社区***、***等两名同志积极走方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朋友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通过主动走访社区***户残疾人家庭,对**社区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做了认真的记录,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产部门进行了汇报,确实的解决了**社区残疾人朋友遇到的问题。像**社区里残疾人***、***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工作,面且身体上还是**级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了他的困难,后来通过联系塑料花外加工工作给他本人和家人做,增加了家庭的收入,解决了生活问题。通过开展走访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二、加强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在今年**月,我们接受了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有效的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了我们这些专职委员的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朋友,我们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使残疾人就地就便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对自己所管辖区的***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了深入调查工作,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多种康复服务,我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为他(她)们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同时还对残疾人的亲友进行培训与训练指导,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在平时的康复工作中,我根据社区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肢体残疾成年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脑瘫儿童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适时选配辅助器具,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四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逐步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生活护理等综合康复训练服务。开展盲人在日常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的行走导向训练服务。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等。同时积极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管理

今年,我所管理的社区残疾人中,有**名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残疾人朋友因为身体伤残情况严重找不到工作,以及工资待遇过低等两个主要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工作措施来帮助残疾人朋友解决工作问题。

1、加强残疾人文化素质培训。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素质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举办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加强就业前培训;又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企业内残疾人在职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创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我还为社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帮助。

2、加强分散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动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福利企业政策,对现有福利企业切实搞好服务,为福利企业巩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4

《残疾人证》是残疾人残疾身份的唯一合法证明,是残疾人享受各项服务和国家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近年,随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优惠政策不断增多,我县残疾人证申办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要求下乡上门评残的人数增多,给办证及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并凸显出下乡评残办证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我会聚焦残疾人证办理这一残联主业,展开调研,组织召开多次专题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从办证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健全完善,最大限度修补制度漏洞,并在监督、执行上下真功夫,以期营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办证环境。

一、问题

目前我县残疾人评残办证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下乡上门评残工作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入户办证需求。

2、无理要求升级的残疾人增多,对下乡评残工作人员造成人身安全危害。由于一二级残疾证能享受“两项补贴”等优惠政策,残疾人都想办一二级高级别的残疾证,有的为达到升级目的采取无理取闹、威胁、缠访等方式,村干部不愿得罪当地群众,甚至怂恿残疾人纠缠、无理取闹、谩骂、扣留评残医生,不帮评一二级,就不准走的现象,对评残工作人员造成人身安全危害。

3、视力、听力、智力、言语等残疾人无法下乡当场评残。

4、精神残疾下乡评残不能经常开展,对无明显症状的、无住院治疗记录的精神残疾人,不能当场作出残疾等级鉴定,在下乡评残时,医生不能当场作出评残鉴定,不能及时办理残疾证。

二、原因

1、关于入户办证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问题

一方面,护理补贴和困难生活补贴制度实施以来,以前很多瘫痪的或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亲友,认识到残疾人证能带给他们实惠,入户办证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行走方便的少数残疾人也不愿意到医院评残,也等着下乡评残办证。第三、指定医院有鉴定资质的鉴定医师都是医院骨干,平时上班还要看病,也承担残疾人来医院评残的任务,能抽出来下乡的时间很少,使入户办证不可能常态化。全县26个乡镇,范围大、地域广、路程远,完全跑不过来。近两年县残联根本没有余力做出入户办证的常规性工作安排。

2、关于无理要求残疾等级升级增多的问题

一是由于2015年以来开始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些人残疾人为了享受补贴,想方设法要求升级。二是我县对于未脱贫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在享受低保方面可以单列户口申请,村(社区)或民政工作人员在评定低保过程中,为了自身减压,不管残疾人是否该升级,都让他们先到残联来将残疾等级升级,再去申请低保,逼迫残疾人找残联和医院要求强行升级。

3、关于视力、听力、智力、言语等残疾人无法下乡当场评残的问题。

由于视力、听力、智力等残疾人在评残过程中,需要使用医疗检查设备,但下乡过程中,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全凭医生主观经验下结论,对残疾等级鉴定存在偏差。

4、关于无明显症状的、无住院治疗记录的精神残疾人,不能及时办理残疾证的问题。

目前衡阳市精神残疾评定医院只有第一精神病医院,医院门诊评残只有每周周三、周四开展,其他县市区也要下乡评残,评残医生忙不过来,组织下乡评残也受影响。

对无明显症状的、无住院治疗记录的精神残疾人,不能当场作出残疾等级鉴定,在下乡评残时,医生不能当场作出评残鉴定,要求本人到精神病医院住院观察治疗二个星期,才能评残,但本人及家属不愿意配合。

三、对策

(一)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办证政策宣传。

1、充分利用电视、“村村响”广播、手机报、横幅等各种媒体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残疾人证管理系列政策,要让残疾人准确知晓换证政策(是否需要重新评残)、时间、程序和不及时换证的后果等,对疑似残疾人且有办证意愿的残疾人要告知他们办证条件、要求和具体流程等相关政策,让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觉到医院门诊进行评残办证,减轻下乡评残的工作压力,政策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为上门评残工作打下基础。

2、制发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办证流程、指定医院、医师、残疾人工作者的纪律要求等详细内容发至各乡镇,并抄送县卫健局。同时在全县残联工作会上重点强调,要求严格执行。重新印制办证须知彩页宣传资料发至各乡镇、村(社区),方便残疾人查阅了解。及时将办证流程挂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方便残疾人及亲友查询。

(二)、加强对全县村(社区)、组干部的培训教育。一是通过召开评残办证专题培训会议,让村(社区)、组干部懂得评残办证有关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二是加强村(社区)、组干部的党性教育,提升他们的大局观念,服务残疾人的宗旨意识,让村(社区)、组干部积极配合下乡评残办证工作,做好残疾人的思想工作,自觉维护和营造公平、公正的评残办证环境。

(三)对上门评残对象进行全面认真摸底筛查、甄别。组织各乡镇残联、乡镇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进行需上门评残对象的筛查和甄别,并填报《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换(办)证上门评残申请表》,确保残疾类别等信息准确无误,特别是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二类不能混淆,不能把智力残疾作精神残疾类别上报名单,造成精神残疾评定医生下乡评残时,不能为评残对象作出鉴定,既担当残疾人评残时间,也担误评残医生的时间,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换证的残疾人和申请办证的疑似重度残疾人逐一登记造册,无遗漏,统计数据上报给县残联。对自愿放弃换证的,要本人或监护人在有关表格中签字确认。

(四)、协调县域内几个交通方便、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镇卫生院,充分利用中心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场地进行下乡集中评残办证,为听力、视力、智力、言语等需要医疗检查设备进行检查评残的残疾人开展集中下乡评残服务,方便残疾人办证。

四、建议

(一)卫健部门增加各项评残医生的人数,每个评残项目至少另增加一名评残医生,改变现在只有一个评残医生评残的局面,并开展评残专业培训,确保下乡评残的同时,医院门诊评残正常进行。

(二)建议卫健部门在县域内增设一所符合精神残疾评定资质的精神病医院(**县恒佳康精神病医院)为评残医院,并培训评残医生,方便本县精神残疾人进行评残鉴定。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残疾人;家庭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32-01

残疾人是一类组织或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无法正常从事日常活动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每年约上千万人因各种原因而成为残疾人,因而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于减轻残疾人的身心痛苦,重返社会家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中心自2010年7月至今对118名一级残疾人进行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今,我中心负责118名一级残疾人的家庭护理与健康指导工作。其中,肢体残疾40例,智力残疾13例,精神残疾4例,视力残疾61例,已并发褥疮护理25例。

1.2方法:我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每组医护人员2-3名,每月进行1次上门服务并做好记录,与残疾人及家属签订上门护理服务协议书,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发症、慢性病、康复需求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每一次的上门服务时,将政府对残疾人每月的补助费交予残疾人或家属手中。

2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是指医护人员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根据康复治疗计划,以残疾人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其共同配合下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肢残人以康复残肢功能、阻止健肢功能退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器械使用和训练为主。

(2)精神残疾人家庭以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家庭心理支持、督促服药、精神病人护理指导、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解救关锁、转诊服务等为主。

(3)卧床和截瘫病人以压疮管理、辅助器械使用、代偿功能训练为主。

(4)伴有慢性病者以治疗慢性病、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为主。

2.1心理护理:人的心理因素对于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活动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生理活动。我中心护理的40例肢体残疾人中,大部分因车祸、疾病、先天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肢体残疾,当残疾人突然面对因伤病等致残,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肢体活动能力时,就会产生抑郁、悲观、失望、或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因而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进门服务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残疾人打招呼,不可带有歧视的眼光,舒解其心中的焦虑、抑郁,消除其孤独、自卑心理;当残疾人倾诉疾病、家庭琐事时,通过眼神、表情来显示对其充分的理解与同情,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给予安慰,保持患者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情,帮助残疾人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其次,针对部分残疾人担心拖累家人的心理,要及时开导,并与家属沟通,为残疾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2.2康复训练

2.2.1肢体康复训练:例如上肢残疾者,可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强压,待患者逐渐恢复后可增加力度与时间;医护人员协助残疾人行走、爬楼等锻炼,以残疾人轻度痛感为宜;教给患者一些康复体操,嘱咐其持续训练,可使身体肌肉恢复力量。

2.2.2行走技能训练:视力轻度残疾者,可在助视器的帮助下,不断对视力残疾患者进行“看”的康复训练;视力重度残疾者,可对其行走技能进行训练,使其依靠听力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利用边缘线、路标等来判断自己所在位置并确定行走方向,从而掌握独立、安全的行走技能,以其它感官代替视觉,使视力残疾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够实现安全、独立的行走。

2.2.3智力康复训练: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残疾人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包括感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医护人员可从语言训练着手,勤协助患者做声带运动训练,并主动与患者以读书、会话的方式进行交流,语言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还需要对智力残疾人进行平衡训练、翻身训练等。

2.2.4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医护人员依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残疾人家属的协作下,为残疾人做适量的按摩以及被动运动,如起床站立、坐、卧床、下床走动等,教会残疾人轮椅或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2.3褥疮护理:本文主要对25例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病发褥疮进行护理。对于久卧病床而出现水肿症状的患者,因皮肤抵抗能力较低,肢体受到压迫后比较容易发生褥疮情况,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叮嘱家属保持残疾人卧床的清洁、干燥,房间要朝阳、通风;定期为其更换床单、被褥;用温水为残疾人擦拭身体,做好皮肤的护理,勤换内、衣裤;若残疾人存在刀口等伤口,还要进行伤口消炎处理,以防感染。

2.4饮食护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残疾人心情愉悦。医护人员需要为残疾人制定一套健康的饮食方案,嘱咐家属多准备清淡适宜的食物。残疾人的食物应易于消化,多食鲜菜、新鲜水果,多饮水,少食盐,忌食辛辣、油腻、肥甘,禁吸烟、饮酒,从而加快残疾人身心的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5残疾人家属的培训:残疾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对其康复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残疾人就医不方便,并且医护人员每月只能上门服务一次,大部分护理工作要家庭成员去完成。因此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例如对于上肢残疾者,教育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示范给家庭成员看,让他们学会当医护人员不在时,也可以进行护理工作。

3结论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为残疾人克服身心等障碍采取的全面护理措施,主要目的是给予残疾人心理、精神上的支持,通过进行功能指导与训练,提高残疾人的日常起居自我照顾能力,帮助残疾人减轻残疾甚至恢复健康。本文主要就残疾人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科学的治疗与护理,使残疾人摆脱身心疾苦,恢复身体健康,及早返回社会家庭。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386

残疾人日常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康复训练;残疾

社区康复(CBR)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在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种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保证残疾人和他的家庭能享有康复服务、充分参与、实现机会平等获得常规的服务和工作生活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把社区康复定义为“增进残疾人的平等和机会,减少贫困,促进融合的一种策略”。这种康复策略通过加强社区工作者、残疾人及其家庭、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来促进所有残疾人在社区平等机会和对社区生活的全方位参与。对残疾者来说,社区康复方便、快捷,而且价廉,并有利于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普及康复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2]。社区康复的实施需要患者本人、患者家属、患者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各保障部门共同努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户评估观察组的69名残疾人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14岁以下的2人,15至60岁的33人,61岁以上的34人,考评情况如下:本次评估的观察组残疾人中,致残年限超过10年的有21人,占30.4%;致残年限在5年至10年间的有24人,占34.8%;致残年限在5年以下的(含5年)有24人,占34.8%。本次评估对象中有53人既往未接受过康复训练,占76.8%,;只有16人既往曾接受过康复治疗,占23.2%。

对照组的69名残疾人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61.3岁。其中14岁以下的2人,15至60岁的31人,61岁以上的36人,考评情况如下:本次评估的对照组残疾人中,致残年限超过10年的有23人,占33.3%;致残年限在5年至10年间的有25人,占36.2%;致残年限在5年以下的(含5年)有21人,占30.4%。本次评估对象中有51人既往未接受过康复训练,占73.9%,;只有18人既往曾接受过康复治疗,占26.1%。

1.2 方法 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①鼓励患者肢体运动,根据肢体残疾程度的不同,指导患者床旁功能训练,卧位-坐位-站位-行走。可以借助拐杖的患者每天散步半小时。②适当按摩瘫痪肢体皮肤、肌肉、肌腱,并进行被动活动。③冷、热毛巾擦敷,或者热水袋和冰袋交替以刺激肢体肌肉的收缩,锻炼肌肉的收缩功能。④患者肌力只有0-1级者用适当力度手掐捏肢体,力度以皮肤下陷1-2cm为度,上下来回掐捏,3-4次/d,10-20min/次,以引起患者防御性肢体主动运动。⑤康复员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2次/周,30min/次。

对于残疾导致截肢、偏瘫或四肢瘫痪的患者,首先应该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需要制作矫形、辅助器械,使其能够起坐、翻身,借助学步器、电刺激器联系走路。采用bobath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锻炼 ①正确姿势的摆放:首先使全身关节处于正确的功能,患肢屈伸及控制运动,做跨步并行跨门槛、上下楼等动作;②平衡训练:跪位平衡、坐位-站位,重点是患肢负重及重心转移,逐渐延长坐位时间,使双足平放地面,腿与髋部成直角;③上肢功能训练;患肢主动运动,可做些手指运动,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解衣扣、用筷、洗脸、刷牙、梳头、穿衣服等;④床上锻炼:健手带动患手伸肘、上举、定位放置、分离运动;⑤转移与爬行锻炼:采用重心转移过渡到转移,由坐位到半跪位爬行运动,2次/d,5-10min/次;⑥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的站立锻炼及站立平衡锻炼:患者站立,然后逐渐让患肢负重,髋关节、膝关节控制训练对站立行走至关重要。根据病情每次站立5-10min,3-4次/d,以上训练方法由社区康复员特异性的挑选一些项目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对一训练2-3次/周;在康复员指导下,家属帮忙或督促患者每天在家或到辖区康复站进行比较安全简易的康复训练1次。康复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需要,指导安装或制作一些简易性的康复训练器具。

社区康复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向患者讲解病情,鼓励患者提高应对能力,使其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心理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制订结合患者实际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努力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列举早期锻炼功能恢复良好的病例,使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做好与病人沟通中一些病人不良心理的疏导工作,鼓励病人建立适当的宣泄途径。排除残疾患者的自卑感、孤独感,主动与患者交谈,使其建立回顾社会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患肢肌力 采用Lovert6级分级法评估肌力。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为“0”,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为“Ⅰ”;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为“Ⅱ”;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为“Ⅲ”;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为“Ⅳ”;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为“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69名残疾人中“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有好转”者有31人,占44.9%;“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不明显,但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有好转”者有31人,占44.9%;“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不明显”者有7人,占10.1%。对照组的69名残疾人中,“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有好转”者有15人,占21.7%;“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不明显,但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有好转”者有13人,占18.8%;“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沟通能力均不明显”者有41人,占59.5%.两组比较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基本护理组。康复训练组中患者满意度方面,67人满意,占97.1%。继续训练需求方面,42人表示康复效果好,残疾人及家属希望继续训练,见表1。

3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意外事故在逐年攀升,肢体残疾患者也在逐年增加。残疾人是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问题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296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为2412万人。残疾人康复服务是现今残疾人最迫切需求的社会服务项目,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群体的康复需求,因此发展一种措施简单、易行的康复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康复能极大地提升残疾人的身体复原机能,社区康复服务则可以大大地延伸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主要提供残疾人和患有残疾障碍者的恢复期及后期康复服务,残疾预防,功能训练等,同时也提供教育、职业技能、心理疏导等服务。对残疾人而言,这种服务形式简品,快捷,而且经济,有利于他们融入家庭和社会,是普及康复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内容有:掌握社区资源情况,掌握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开展康复训练并建立档案,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推行协调性康复医疗,康复训练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传,辅助器具适配,养护服务等。帮助残疾人参加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

我们采用的Bobath训练法历史悠久,在国外早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主张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大大加快了功能恢复,对患者肢体能够保持正常的运动。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和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步适应,持之以恒。锻炼要缓慢进行,循序渐进[4]。

心理防护机制直接影响康复成效,能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有的患者残疾突发,存在心理方面的压力和情绪波动,难以接受现实,产生悲观心理,易造成血压不稳定而加重病情[5]。此阶段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稳定情绪,以利于有效的功能锻炼。

两组对照研究表明,经过社区康复训练的肢体残疾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沟通能力疗效优于未做康复训练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社区康复训练对肢体残疾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有提高作用。由于社区康复训练,患者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肢体锻炼,患者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得到调整,稳定的情绪也有利于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大大高于对照组。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发展,不仅要依靠残疾人自身,还要依靠残疾人的家人和朋友,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大众的关怀和照顾[6]。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因为自身的身体障碍导致生活状况不佳,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自身的素质较低,难免造成内心自卑和孤僻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等各类社区机构的作用,加强专业机构对社区康复工作的辐射和指导,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登记,建立康复档案,训练指导等工作,通过教育宣传,普及正确的康复理念,使广大残疾人得到便利,根本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穗残联【2011】65号文.

[2] 杨敏.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6):467.

[3] 江美霞,陈 赛,莫雄飞.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护理,2008,5(2):128-129.

[4] Martínez F,Rubio JA,Ramos DJ,Effects of 6-week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the reflex response of the ankle muscl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Int J Sports Phys Ther,2013 Feb,8(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