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例6篇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业转型;环保;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

1 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钢铁工业自1949年开始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2006年,我国钢铁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现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出口国。我国在世界钢铁市场的贸易份额明显提升。不过,近年来作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重工产业,其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愈加尖锐。

2 钢铁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1 国外钢铁市场环境恶化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回暖,不过世界经济仍处于经济危机过后的疲软状态中,并且这种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经济状态下各国对钢铁需求降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我国钢铁出口状态低迷。2013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为我国钢铁出口产业增加了很大阻力。

2014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贸易部分案例

品种 时间 发起国家、机构或组织 结果或后续

不锈钢产品 2014-1-25 越南 对来自台湾部分不锈钢产品进行反倾销

2014-2-24 欧亚经济委员会 对中国输关税同盟不锈钢厨具餐具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4-3-18 澳大利亚 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深水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4-6-20 澳大利亚 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深水槽反倾销和反补贴案重要事实公告的最后期限由2014年7月7日延至2014年10月5日

2.2 民营钢企地位尴尬,产业集中度低

在钢铁这样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民营钢企处于复杂的境地。一方面,民企的进入是导致钢铁行业集中度不足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民企又往往代表着管理和成本控制上的先进生产力,但其发展又受到诸多歧视。如何正确评价民营钢企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采取何种政策来对待,将是影响中国钢铁行业长远发展的问题。

2.3 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污染问题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仅为76%,过剩产能已经达到1.8亿~2.4亿吨,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3.29亿元,同比减少56.04亿元;销售利润率-0.27%,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累计亏损45.45%,同比增加14.77个百分点。钢铁产业产能问题目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所以这种局面很可能还要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

“高端不足,低端过剩”已经成为现今我国钢铁业的真实写照,我国是目前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一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大,导致低端、粗加工的领域产能过剩,大量消耗着资源,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高端、高附加值的领域产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使我国钢铁业出现大而不精的发展局面,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3 对于钢铁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

3.1 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企业集群优势

我国目前存在大量民营钢铁企业,由于其在经营,营销等方面的种种优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产量,同时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不断降低钢铁产业准入门槛,因此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之中。但是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民营企业的生产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低端钢铁制品,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钢铁企业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监管的力度同样也有待提高。

由于大量民营钢企的存在,我国钢铁产业集群优势无法发挥,在产业集群度上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当加强对于钢铁市场的管理,使市场竞争走向规范,正常化。同时,政府还可以倡导一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合并,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产业集群度,发挥集群优势,改变目前钢铁企业大而不精的现状,提高我国在世界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

3.2 提升企业实力 加强控制力

除了鼓励以民营钢企为主导的企业并购,还应鼓励企业参与上游产业矿山和下游产业的纵向并购。同时,政府可以适当的调整低附加值钢产品的出口关税,以此来限制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使钢企的发展重点由现在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并使其成为一条钢企发展进步的高效通道。

为了保持国内钢企的主流地位,加强市场控制力,应限制外企入股国内钢铁市场,提高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大型钢铁企业对于国外铁矿石的进口,政府可进行间接的补贴,以此举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对于铁矿石等原材料资源的控制力。除此之外,也应当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提高矿石的利用率,降低对于矿石的依赖度。

3.3 改善产业环境 推广技术创新

政府在当下应该加强对于国内国外钢铁贸易市场的协调和管理,协调好区域之间,企业、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减少国际贸易间产生的摩擦与纠纷,解决国际贸易市场恶化的问题。为国内钢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还要督促企业推广对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开发新技术新手段,以此降低产业能耗和生产成本,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4 对于对策研究的总结

当前形势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国外钢铁贸易市场环境恶化,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产业转型需要政府与企业双方的努力。政府应加强市场干预,通过调整钢产品进出口关税,促进钢铁企业横向纵向的重组整合,对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补贴,加强对于世界范围内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控制力度等手段振兴钢铁产业。另外,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速企业间并购重组,尽快加强企业集群优势,以开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技术新手段为发展重点,降低能耗以及生产成本。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转型对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斌.企业全球化能力的锻造[J].现代营销,2013(2).

[2] 周俊生.钢铁行业频繁遭遇贸易摩擦[J].新京报,2013(1).

[3] 魏建新.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J].经济管理,2007(3).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经济 发展

引言

在我国,民营企业(Private Enterprises)已是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不同的看法。单成繁先生给出的定义是:“民营企业是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为解决当时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国家对当时的民营企业采取了减轻税收负担、协商解决劳资矛盾、发动工人提高劳动效率等帮扶措施,这些措施使当时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历史教训证明,脱离生产力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首先是支持农民家庭承包,允许其自谋职业,提倡个体户的发展,后来慢慢允许私人办工厂。这正是中国新的民营企业产生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里,鞍山的民营企业还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在鞍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家家民营企业踏上了这条光荣崎岖的发展之路。他们披霜露、斩荆棘,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爬滚打,民营企业已支撑起鞍山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拉动本地经济、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鞍山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鞍山雄厚的制造产业基础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往,鞍山的制造业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其体制单一使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势头受到制约和影响。而民营企业依靠灵活的体制、机制,通过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替代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规模化发展,迅速占领了国内和国际的市场。 鞍山的民营企业呈现出“一快四多” 即发展壮大快,吸纳下岗职工多、安置失业人员多、税收贡献多、社会奉献多的发展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鞍山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鞍山装备制造业的新生力量。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大批名牌产品的陆续诞生,提高了我市民营企业的市场的占有率;衡业、森远、科大聚龙、海诺、荣信、宝德等企业已迅速发展为国内各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附加值产品被淘汰的现实,鞍山的民营企业意识到创品牌的重要性,开始走上开创品牌之路。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成立于鞍山高新区的科大聚龙集团,创业之初,只是一家生产尼龙制品的小企业,固定资产50万元。2006年,聚龙集团参加了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商贸交易会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展”。在会展中,聚龙集团生产的纸币清分机、扎把机、捆钞机、点钞机、多国外币鉴伪仪、ATM自动提款机6大系列34种产品,吸引了众多国际大品牌制造商和经销商。 聚龙集团还设立了自己的研究所,聘请中外专家研究世界高端金融机具和预测行业的发展未来,目前已获得2项国际专利、20多项国内专利,在技术上已达到与世界同行业并行的水平。

鞍山的民营企业创办时大都比较弱小,特别是在资金和设备方面。最先打破鞍山国家863计划项目零的历史记录的,是于1998年8月成立的森远集团。他们发现尚无专门企业生产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后,果断投资办起了国内第一家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开发生产企业。以后的几年里,森远集团坚持技术先进性、功能适用性、性能科学性,他们与国内多家大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共同发展之路,很快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专、精、特、新”的特点。森远集团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功研发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研究及企业信息化”和 “沥青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2个项目,成为鞍山惟一一家连续两年被列入国家863 计划的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增加国家税收、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异于国有企业经营的特点,与国有企业的鞍钢形成互补支撑的态势,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一个是“中流砥柱”,一个是“生力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找到各自方位,发挥着独特作用。坚持科技创新、拓展新兴产业、融入产业集群、创新经营模式、培育自主品牌——正是依靠这些不懈努力,一大批民营企业不但成功度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展。

鞍山海诺集团的发展就是鞍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集中体现。 20世纪90年代初,该企业首先确定了“海诺”的产品品牌,设计了清新、充满活力的企业标识,赋予其“情深似海,诺比千金”的深刻内涵,简洁地表达出企业的核心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海诺”品牌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企业徽标特别金奖。他们将“海诺”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名称统一起来,开始全面建设和规范企业识别系统,让产品品质、企业标志、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甚至决策人的举止风范所表达的信息都相互吻合,形成连贯的、相关的、相辅相成的良性品牌效应。

随着中国GDP的与日俱增,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的,经过30多年的锻造、锤炼,民营企业具有奋发向上、不畏艰难的韧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有活力的风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亮点。

二、鞍山市民营企业的成就与贡献

2.1 鞍山市民营钢铁企业创新理念育真品

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以求得企业持续的发展;更应该在产权、人才、管理、技术、文化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孕育出强势的民营企业。

鞍山的民营钢铁企业对鞍山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对国家冶金业发展的补充作用。鞍山的民营钢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最大的民营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仅为50万吨。其余厂家大多数为购坯轧材的单一轧钢企业,品种为单一的棒材和型材产品,暂时能够生存主要是依靠一些中频炉炼钢提供的连铸坯。2005年后,中频炉将全部被淘汰,这些企业也将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在一段时间内,不少民营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规格和国企生产的完全一样,价格略低于国企,产品颇为畅销。鞍山民营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使鞍钢的进一步发展有了较充足的原料保证。

鞍山市千山区积极引导民营钢铁企业按大局要求,加快高起点的全面调整,迅速构建新的优势。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基本建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发展居省内前列的钢铁强区。在了解到鞍钢要把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板、管等品种作为重点开发目标而不再对中型钢材投入后,这个区就引导扶持宝得、三特等较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发挥机制、资金方面的优势,坚决淘汰了眼下虽有利可图、但没有发展前景的小型材轧制线,高起点进行符合国家要求的技术改造,集中进行国家鼓励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中型钢材和普通结构用钢的攻关,采取根本措施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环节。在巩固提高产量的同时,以规模和竞争优势,牢牢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个区还多方支持一些民营企业,利用资金、场地及交通方面的优势,陆续建设一批钢材改制加工和配送交易服务项目,以更具市场化特色的形式延长了鞍钢的产业链条,缩短了生产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距离。

2.2 鞍山市民营钢铁企业缩步历史造文化

在人类社会全面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整个社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企业而言,经过新技术革命浪潮洗礼,速度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创新成为竞争的永恒主题,这些都表现出知识和文化的力量,使文化在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扩大。今天,企业文化不只是管理理念和方式,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组织、企业行为、企业生产、企业产品及其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各个领域。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不同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不同的反应,使企业对自身的使命、目标和社会责任有不同的定位,使企业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同时也体现在企业之间各种各样与当今环境相适应的组织联系。

一个企业当它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只有文化能够挽救它。可口可乐之所以成为巨人,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的产品的口味或营销方式等内容,而是因为可口可乐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对于全球的消费者来说,可口可乐就是美国文化和精神的代言人;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可口可乐是一种愈久弥新的情感体验。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大而持久,没有文化的依托是不可想象的。每个成功的企业后面都有一套完整、持续的理念。 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使新的企业文化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环节。

2.3 助推地方经济 拉动鞍山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政策环境不断改进、民营企业不断加快发展的30年。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一直在提高,其贡献也越来越大。1990 年以来,我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在GDP 中的比重已占1/3 。2009 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全国的1/4 以上,2005 年占17.8%;加上股份制企业中的私营控股工业,全部私营工业超过40%;再加上集体、股份合作制工业,民营工业已占50%以上。2009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7.68 万亿元,除国有企业1.5万亿元,占19.8%外,其余为民营企业创造。交通运输业的一半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和旅游业的2/3 以上、其它普通服务业一半以上均为民营企业。总体看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近一半为民营企业创造。总体估计,我国GDP 50%以上为民营企业创造。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优势下,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增长10%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增长25%以上,为民营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使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向钢铁行业投资是一种好现象,它不仅拉动了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还增加了我国的就业人口,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鞍山市许多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鞍山经济的发展,并解决了诸多就业问题。

2.4 鞍山民营钢铁企业风光无限、前程似锦

“十二五”时期,民营企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对经济贡献的绝对量不断增长,相对比重进一步提升,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已由过去的普材优势向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迈进。所以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正在按照市场需求,向着节能、环保、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鞍山民营钢铁企业近几年发展快的原因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所谓地利就是广阔的市场和强烈的需求,所谓人和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的支持,给了一些优惠的政策。其中,鞍山市的几家民营钢铁企业是顺应国家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趋势的。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作为民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实现设备大型化的目标,现在创新和产品升级在逐渐加快,并且励志把企业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钢铁企业,对鞍山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后英集团,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时代。铸就了中国驰名的大品牌,其涉及的各个大型的行业的辉煌开创出了传奇的后英发展之路。该集团以行业领跑者的姿态,以发展事业、振兴经济为己任的精神,对鞍山市其他的民营钢铁企业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鞍山是钢铁生产的基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其阶段与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一致,作为中国的钢铁之都,鞍山市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鞍山市的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些民营资本进入钢铁产业,民营钢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20余家,形成了以鞍钢为龙头,民营企业采选矿、轧钢和钢构为两翼的,集采矿、选矿、烧结、冶炼、轧钢为一体的,销售、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的钢铁企业集群。鞍山钢铁工业今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规模、效益、品种、质量、产品功能和成本问题,还要考虑与社会、人类、自然等方面而协调发展的问题,充分合理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排放与社会协调的生态要求,促进企业与城市环境友好相处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 聂广睿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民营经济大发展[J] . 经济研究导刊 . 2009年第25期:177

[2] 张海丰,赵培 .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与前景探析[J] . 市场论坛. 2006年第8期:37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钢铁产业;复杂网络;投入产出表;产业地位;演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8

[中图分类号]F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3

1996年以后,我国钢铁产业逐步快速发展起来,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也日渐扩大。同时,钢铁的产能也随之提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开始奠定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1977年之前,我国钢铁产业仍旧处于落后低产低效的阶段。而在1977年之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开始持续发展并且逐渐占据世界的重要地位。1996年时,中国的钢铁产量高达1亿吨,并超过其他钢铁产业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至2013年,我国仍然保持着第一的水平,超过日本(第二)和美国(第三)。

1 研究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地位演化的背景

从广义上来说,我国的钢铁产业包括铁矿的采选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等。钢铁产业作为中间产业,既消耗上游的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原材料,同时也为下游的汽车行业、制造业、工业等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因此,钢铁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桥梁,连接上下游产业,也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复杂的网络方法和投入产出表方法进行了结合,以此来构建我国产业结构的有向复杂网络,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分析随着时间和整体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钢铁产业的地位会受到何种影响及产生什么变化,为我国制定钢铁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

2 研究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地位演化的方法

本文的网络包含了所有产业,以单个产业为节点,产业间的关联为边,资金流动的数额为权重。通过对节点、点强度、平均加权集聚系数以及中介中心性分析网络的拓扑特征,来分析和了解我国钢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变动。本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四个阶段(分别为2012年、2007年、2002年和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了更好地构建网络,并清晰明确我国钢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本文将对钢铁生产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几个产业进行合并。其中整合了的产业数据包括黑色金属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和钢压延加工业的数据,并构建了我国产业结构有向网络。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度值

依据复杂网络理论,度值(Degree)指的是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边的数量。在有向网络中,度值依据方向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出度和入度。出度指的是该产业节点向其他产业输出的连接边数,同理,入度指的是该产业节点接受到的其他产业输入的连接边数。出度的公式为:

(1)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业的出度值从1997年的117,2002年的115,2007年的126,到2012年的130。出度值的排名从1997年第66名到2012年的第68名。2002年到2007年出现了明显的跨越。而到2012年我国钢铁产业的出度值呈现平缓的态势。这是因为,2002年到2007年,我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同时还扩大了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也为消耗钢铁资源提供了市场,使该阶段的出度值大幅度上升,其排名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说明,我国钢铁产业向越来越多的产业提供原材料,即有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需要钢铁制品作为生产要素。尽管,钢铁产业所供给的部门越来越多,其在产业中的排名基本都稳定在比较中间的位置。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逐步发展成熟,其产业链的下游行业也基本稳定,因此出度值开始走向平缓。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业的入度值处于一个比较平稳上升的态势。其从1997年的96,2002年的97,2007年的111,到2012年的117。相反的,我国钢铁产业的入度值排名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式前进,从1997年的第35名,2002年的第36名,2007年的第14名,到2012年的第9名。根计算结果得出,钢铁产业的入度值与第一名的产业分别相差:19(1997)、15(2002)、8(2007)、 4(2012)。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它需要更多的产业部门在资源上对它提供生产资料的支持,而这个覆盖面逐步向全产业扩张。

3.2 点强度

点强度即点权,指的是从节点出发连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所有边权的和,分为入强度和出强度。在本文的网络中,入强度是指某一部门直接消耗其他部门的资金额,出强度是指某部门直接投入到其他部门的资金额。出强度公式为:

(2)

由表1和图3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业向其他产业所投入的产品的资金量明显增加,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强度在1997年处于第3名的位置。这说明,钢铁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然而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就一直位居第一。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例如建筑、交通、电器、传播与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的,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出强度的增加,出强度的排名稳定在了第一名。

由表2和图4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的入强度在1997年处于第4名的位置。然而从2002年开始,到2012年就一直位居第2位。这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作为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消耗其他部门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在快速的增加。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入强度的增加,入强度的排名却稳定在了第2名,第1名始终是建筑业。

3.3 介数中心性

介数中心性是用来测量该节点在网络中作为产业对之间节点的能力的指标。同时,也可以说是用来测量该节点对资源流动控制的程度。如果介数中心性高,则表示通过该节点的产业关联关系就越多,那么它就在产业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从图5中可以看出,1997年,我国钢铁产业的介数中心性为0.002 679,排名为27。2002年,介数中心性增长到0.008 709,排名为24。2007年,下降到0.003 322,排名为19。2012年,介数中心性回升为0.003 551,排名为15。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连接产业间关系的媒介。

4 结 语

通过以上的结果和分析表明,我国钢铁产业从1997年开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说明,我国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稳定。我国钢铁行业出度值和入度值的排名明显低于出强度和入强度的排名。这说明我国钢铁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量非常大,不仅消耗了其他产业,同时也供给了其他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L Price,J Sinton,E Worrell,et al.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Steel Production in China[J].Energy,2002(1).

[2]B Lin,X Wang.Explor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 Energy Policy,2014,72.

[3]GM Olmez G M,FB Dilek,T Karanfil,et al.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Stud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0.

[4]SH Ma,ZG Wen,JN Chen,et al. Mode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 Case Study in Wu’an Cit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64.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钢铁企业;并购动因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048-04

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历程较短,从1997年开始,至今只有14年的时间。而这期间,正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制度背景不同,企业并购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并购动因作为引起并购行为的原动力,与时代背景和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而它还决定着并购后的整合方式和最终的并购效果。研究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动因既要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又要体现我国的国情和行业特征,还要体现并购动因的多元性。本文结合国内钢铁企业并购实践,从环境、政府、企业和决策者四个层面构建了经济转型期中国钢铁企业并购动因的一般框架。

一、环境层面动因

(一)市场竞争

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使一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或主动放弃而被淘汰,为有并购意向的优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我国,旺盛的需求、软化的预算约束及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导致钢铁产业进入的经济壁垒和行政壁垒失效,促使各地区纷纷上马钢铁项目,使钢铁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部分钢企因铁矿石等资源供应问题或产品销售问题,陷入经营困境,为并购提供了对象。另外,相对于上游的铁矿石供应商(世界三大铁矿供应商占市场总额的70%~75%)、下游的汽车和造船等用户(世界六大汽车制造商占市场总额的70%)来说,2009年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仅为24.5%,导致国内钢铁产业实力与产业效率居于劣势,而改善的途径是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集中度,增强产业前后向竞争力。

(二)国际形势

上世纪,国外钢铁企业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分别确立了美、日、欧的钢铁强国及地区地位和一批世界级的巨型钢铁企业集团。进入本世纪以来,由“米塔尔”掀起的第四次全球性并购重组浪潮,改变了整个国际产业竞争格局,钢铁业进入了由超强、超大企业集团主宰业界发展的时代。因此,顺应世界钢铁业并购浪潮,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是国内钢企开展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另外,在这股全球化并购浪潮下,跨国钢铁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国内,虽然我国对外资并购国内钢企有严格限制,但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外资并购的机会将越来越大,这使国内大型钢企意识到,只有加快并购重组,提高行业内重点企业的发展主导权和控制权,才能对外资并购形成牵制。

(三)宏观政策

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政府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并购重组。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要通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并购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为进一步落实该政策,2006、2007年国家发改委又陆续出台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政策,即通过控制新项目的审批、实行关闭落后产能和新建项目挂钩的“产能等量置换”政策,促进并购整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又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和《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提出通过并购重组等实现促发展、保增长,但“行政主导”、“扶大限小”的倾向较为明显。

二、政府层面动因

(一)降低国企亏损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长期受到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的困扰,它们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还造成对优势企业的支持不足,但简单的宣布破产,将问题推向社会又是不现实的,而并购成为替代企业破产的重要方式。这种并购动因虽然能够起到减少亏损企业数量、减少因破产而带来的社会问题,但限制了企业并购市场的规模,使并购局限于“拉郎配”式的强弱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并企业的绩效。在这种并购动机下,许多主并钢铁企业的绩效在并购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优化产业结构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27亿吨,占世界产量的44.3%,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国和钢材消费市场,但却一直面临产品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而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产存量流动重组的机制,可使资本存量从经营效率低的企业流向经营效率高的企业,从而改变要素存量在各企业间的质量分布和数量组合,使资源存量在能得到更有效利用的企业中得到集中。我国政府出于这种动因,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使社会资源向优势钢铁企业集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发挥大企业在产业中的先导地位,集中优势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三)深化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形式是对大中型国企进行公司制改革,对中小型国企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或出售等。对中小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关键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而民营和外资的参股可减少行政机制对国企的制约、提高国企竞争力,如,钢铁行业内的复兴集团并购南钢以及米塔尔并购华菱管线等,就是这种动因下的产物;中小国有企业股份制合作,关键是为这些经营不善或发展不足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寻找出路,实现扭亏为盈和振兴地方经济,为此,地方政府通过引入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或国企来重组这些企业,如攀钢并购成都无缝钢管等。

三、企业层面动因

(一)财务效应

1.实现规模经济。钢铁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规模经济是钢铁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国际经验和钢铁工业生产实践来看,钢铁企业最低经济规模是300~500万吨,较为经济合理的规模是1000万吨以上,而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约800余家,千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3家,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因此,追求规模经济是钢铁企业并购的基本动力之一。企业规模扩大后,钢企可通过使用大型生产设备,提高产量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可通过联合采购和销售降低原燃料采购、运输、销售和管理费用等;可借助资产规模扩大提高资信度,降低筹资成本等。

2.降低交易费用。由于现实市场经济中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和市场不完全等因素,使企业为了获得自己所缺的关键要素,如原材料、关键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往往要支付包括搜寻、讨价还价、监督和履约等高昂的交易成本,而实现交易“内部化”可大幅降低交易费用,

即著名的“科斯定律”。出于这种动因,钢铁企业可借助并购,实现技术和市场开发等成果共享,并通过建立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体系,减少中间产品环节,把一部分本来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内部化,节约交易费用,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二)要素获取

1.借壳上市。我国上市公司的“壳”是一种稀缺资源,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有机会获得上市资格,买壳上市成为这些企业实施并购的主要动因。一般来讲,成为主并企业的是一些业绩好、前景好的民营企业,成为收购对象的是一些主营业务发生困难的上市公司,主并企业通过将优质资源注入壳公司,实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和进入证券市场开展融资的双重目的。

2.响应政府政策。通过并购来响应政府政策,以获取银行优惠贷款、政府税收减免以及财政补贴等,是国内钢铁企业并购的又一个动因。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明显表现为:保护和扶持大型企业、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本地企业被政策边缘化,也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策扶植,倾向于将本地钢铁企业拼凑在一起;民营钢铁企业也为了避免被淘汰、享有大企业的政策优惠,开展联合重组,如新武安钢铁集团和唐山渤海钢铁集团的成立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本着“多并购,少破产”的原则,往往会给出许多并购优惠政策,主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得原本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有的政策支持。

3.获得多种资源。钢铁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大进大出是钢铁企业组织生产的显著特点。因此,获取铁矿石等原燃材料、开拓区域市场以及获得临海港口等资源成为我国钢企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如,宝钢并购新疆八钢,就是由于八钢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以及它处在西北市场、亚欧大陆桥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位置;武钢并购昆钢,也是由于昆钢在西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以及它作为打通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地缘优势;而山东钢铁集团并购日照钢铁,是由于日照钢铁拥有极为优越的港口资源,不仅能大幅降低进口铁矿石等原料的运输成本,还可降低产品海外销售的运输成本。

(三)实现长远发展

1.获得协同效应。并购的增值效益主要来自于并购后企业协同效应的发挥,它与规模经济、纵向一体化或较好的技术有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前者主要是指主并企业将其剩余管理能力转移到被并企业,最后提高被并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宝钢并购新疆八钢为例,宝钢借助其管理优势,通过管理和资本的输出,使八钢的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后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合理避税,即当被并企业是亏损企业时,不但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它的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余,企业根据抵消后的盈余交纳所得税,使主并企业获得其税收优惠;二是股票预期效应,并购可以使被并企业的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产生财务协同效应。

2.实现多元化经营。在技术变迁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多元化战略,可实现:通过经营若干种不同但相关的产品,产生由范围经济带来的节约;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多元投资的综合效益;寻求企业成长的新空间等。如,上世纪末,在钢铁业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首钢通过大量的混合并购,成为横跨电子、机械、建筑、有色金属、轻纺、化学、造船、酒店等10多个部门的大型混合联合企业集团,但受芯片项目的打击,2004年后开始回归钢铁主业。事实上,实施适度多元化,在不弱化钢铁主业的前提下,选择与钢铁业有一定联系且具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如钢铁物流、金融服务、化工等,不仅可适度分散风险,而且可与主业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3.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场势力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增大企业规模、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2005年以后,以宝钢、鞍钢、武钢为首的央企开展区域内、外整合,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代表的地方国企进行区域内整合,以唐山渤海钢铁集团为特点的民企进行联合重组,在实现企业自身规模扩大和实力增强的同时,减少了竞争对手、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河北钢铁集团成立后,一跃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其粗钢产量占河北省的30%、全国的7%(2009年),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牌号齐全的专业化精品板材生产基地。

四、决策者层面动因

1.股东方面。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由原有国企改制而成,其股权结构中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这种制度安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股权分散情况下小股东在监督公司经理时的“搭便车”行为,却也增强了大股东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能力。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于并购前业绩优良的公司来说,表现出较强的“掏空”动机,从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控股股东为了“保壳”或保“配”,会向其注入优质资产或转让部分盈利性的股权,表现为一种“支持”动机。在国内上市的钢铁企业并购中,上述两种动机也同时存在。

2.企业管理者方面。企业管理者的并购动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加货币薪酬。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经理报酬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经理报酬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追求报酬增加成为管理者推进并购的动因之一,他们通过营造“公司帝国”在直接增加报酬的同时,也利用其所增加的控制资源间接增加报酬。二是增加政治晋升等替代性补偿。在我国企业规模与行政级别相联系的制度下,国有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并购来迅速扩大公司规模,进而提高相应的行政级别,而在部分地方国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其政治前途有限,转为寻求在职消费以及和投资扩张有关的租金等。三是其他方面,如经理感兴趣的还有与大公司规模相称的个人声望、公众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等。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5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一)钢铁销售状况

2011年以来,钢材需求旺盛,产业销售情况乐观,库存量虽已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降幅呈减少趋势。约半年,随着国内外矿价的下降(如印度粉矿的现货报价已从国庆节前每吨180美元跌至134美元)钢价下滑明显。

1.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现状

生产集中度衡量着企业规模结构,清楚表达垄断程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会趋于集约化,出现行业寡头。然而,我国钢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低。虽然我国的钢铁企业较多,但大多规模小,同国外钢铁企业相比无法达到发挥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在2013世界钢铁企业排名中河北钢铁位列第二,但产量与第一比差距明显。此外,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我国雇佣人数却远远高于国外,这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并没有实现资本密集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所要求达到的最低点。

(二)产业“三力”

所谓产业“三力”即指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及产业创新力。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大增,利润年增长率超过40%。随着企业数目的增多,竞争力明显增强,从而使得钢铁产量逐年增加,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负转正,各大企业同时也加大了技术投资,其所占收入比例由原来不足1%增加至接近2%,可见,技术竞争力正在加强。

中国铁矿资源现状

丰而不富形容我国的铁矿资源非常形象。我国铁矿资源丰富,总量大,但占世界比例很小,不足9%。同时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储量不足,贫矿和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故而中国对铁矿的需求依赖于进口,但目前最大问题在于,国际铁矿石市场上,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一旦国际上铁矿石原料价格发生波动,即对我国国内钢材市场造成冲击。这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且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我国消费的铁矿石资源约65%来自于现货市场,依赖程度高。几年现货价和长期协议价存在较大的差价,成为铁矿石生产商每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压制我国钢铁企业的重要砝码。当前我国仍然缺乏足够的进口资源控制能力。

铁矿进口状态

(一)进口现状

每年我国都要进口大量铁矿石,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34亿t,平均到岸价160.88美元/t,比2010年平均到岸价涨25.32%,有数据表明,国外矿石公司所获利润率是我国钢铁产业所获利润率的14.6倍。预测2020年我国铁矿石需求量为5.34亿t,而未来几年又是我国部分大中型矿山闭坑和接头的紧张时期,更加加剧矿石资源供给的紧张程度。

(二)主要进口国家

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由于澳大利亚铁矿石高品位,埋藏浅,采选成本低,运费低,并且中澳两国关系好,享受“最惠国”待遇,故而成为中国购矿首选地区。

(三)进口必要性及合理性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发展,像建筑业这样的关联产业更是蓬勃,加上自身竞争效力,我国对矿产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了高能耗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推断,类似发达国家30年代,在发展的基础上,矿产资源的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持在较高水平,而由于我国铁矿资源的现状,必须进口。

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周期性及规模经济特性

由于钢铁行业与其他如能源、交通、汽车、建筑业、制造业等有着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而这些产业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例如建筑业等具有顺周期性的行业,故钢铁产业也具有周期性。随经济周期的繁荣,带动钢铁行业需求旺盛,而经济周期的衰退则使钢铁行业需求减弱。前文说,钢铁企业发展体现规模经济特性,但中国钢铁企业由于规模、投资等问题没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虽然无法感受到规模经济特性的弊端但更重要的是也无法享有规模经济特性所带来的益处。

(二)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前世界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我国钢铁行业而言,存在着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年间同月份产量超过消费量200―500万吨之间。严重的产能过剩毫无疑问将会带来钢铁市场持续寒冬,即钢铁价格的持续走低。但现实的情况是企业仍然继续增大产能,这十分可怕。

(三)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

虽然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心得专利诞生,但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超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得中国无法靠购买接触核心技术产品。

问题的对策和结论

(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利用

就国际环境来说,钢铁产业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 2000年以后。新兴市场崛起,以中国印度为标志,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发展高峰。全球粗钢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6%。这一时期,随着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城市化进展加快,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产量从1.2亿吨增长到5亿吨以上。而由于全球钢铁发展的不平衡,从产量来看,则导致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欧洲和北美洲份额缩减,必须好好把握机会。

(二)加快实现行业规模经济

在钢铁产业众多的中国,要想实现行业的规模经济,必须对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企业的进入壁垒,加强产业的集中度。从企业内部来说,为使产业工作高效化需对企业组织的结构进行优化,并要求更高的企业管理水平,加快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对技术的要求应更加严格,加大对技术的投资,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拥有国际先进的技术。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钢铁行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转型阶段。在面临着种种重大威胁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冷静的分析形势;在充满机遇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思考怎样充分的利用这些机会,使自己的本国利益达到最大化。并且还能够解决好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6

1.提高联合重组企业的认同性

河北钢铁集团联合重组民营钢铁企业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持续保持集团在河北省钢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的规模优势地位;与联合重组企业构建起合作共赢机制,深度挖掘整合后形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全省钢铁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与民营钢铁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协同,进而通过深化整合,从根本上优化河北省钢铁产业布局和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全省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而当初各民营钢铁企业积极参加河北钢铁集团整合的最主要目的则是:“想借助河北钢铁集团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庇护,规避相关政策风险,获得有别于其他未参与联合重组企业的政策待遇,期待在河北钢铁集团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相关项目合法化。”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河北钢铁集团与民营钢铁企业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逐步交流合作、融合发展过程中,彼此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生产技术、管理经营、资源配置等多方面成功经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以适应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所以,联合重组各方应充分发挥各企业之间的积极性,提高各重组企业与河北钢铁集团的整体认同性,加强真诚合作,为后续进行实质性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2.实现协同创效的一致性

客观的说,对于河北钢铁集团通过“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对省内民营钢铁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在国内学术界、钢铁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他们认为:通过将钢铁企业重组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将钢铁企业重组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相结合、将钢铁企业重组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可以优化河北区域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河北从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华丽转变,可以建立“大市场”、“大营销”、“大物流”等协同创效机制,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融资费用等成本要素,可以提高在国内外上下游市场的谈判地位、避免无序竞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事实上,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以来,通过集团内部流程再造,实现了“七大统一”管理和“五大产业板块”运营,累计实现整合后规模经济效益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充分验证了大集团的整合效益和优势。而河北钢铁集团联合重组省内民营企业以来,已经依托采购、销售和国贸等业务资源,发挥了协同优势,正在积极推动与各重组企业之间的多方位营销合作对接,打造大集团模式下的“大市场”、“大营销”、“大物流”营运体系。随着协同创效业务的逐步发展和产生经济效益的示范效应,必定会助推并实现河北钢铁集团与各重组企业协同创效的一致性。

3.贯彻落实联合重组政策的坚决性

河北省也明确了具体的对兼并重组支持政策,如:破除制度障碍,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分配关系,财政利益问题政府妥善解决;放宽审批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被兼并重组企业完善项目立项、环评等手续;加强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等八项支持政策。但是,在推进联合重组工作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政策落实欠到位:“当初各民营钢铁企业积极参加河北钢铁集团整合的最主要目的还没有实现,没有获得有别于其他未参与联合重组企业的政策待遇等”,极大地影响了联合重组工作的积极性。整合关键看政策,只有坚决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强调贯彻落实政策的坚决性,才能对联合重组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否则,将会出现“整而不合”的尴尬局面。河北钢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行业的地位优势明显,对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吸引力、带动力很强。在兼并重组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建议首先应给予河北钢铁集团明确、具体的支持政策;其次鼓励钢铁企业参与联合重组,对已经参与联合重组的钢铁企业要大力扶持,在涉及项目、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政策支持,以形成示范效应,为河北省实现“十二五”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政策保证。

4.重视联合重组存在的风险性

在研究制定联合重组风险管控措施过程中,河北钢铁集团充分考虑了可能因产权关系、法律事务等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希望尽可能在“联合重组协议”中约定或规避;同时,也前瞻性地对其他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预判,并进行风险管控评价,目的是随时可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尽可能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管控风险事件。现通过案例对基于各重组企业能否规范使用河北钢铁集团商誉,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河北钢铁集团与各民营钢铁企业在“联合重组协议”中约定:河北钢铁集团以商誉(集团名号“河北钢铁集团”)、管理、技术咨询服务、购销渠道等资源出资到各企业,占各重组企业股份的10%,同意重组企业以合法方式使用河北钢铁集团商誉,同意重组企业在公司法定名称前冠以“河北钢铁集团”字样。在联合重组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存在着重组企业欠规范使用河北钢铁集团商誉问题,同时还存在违法使用河北钢铁集团注册商标和标识“HBIS”的情况,这些都将给河北钢铁集团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和直接的负面效应。而最直接的风险则是由于重组企业在其名称前冠以“河北钢铁集团”字样后,误导了许多与相关重组企业产生各种纠纷的市场客户和一些有爆料需求的新闻媒体,他们往往不从法律关系层面上分析事务关联的原因,只是从企业名称前冠有“河北钢铁集团”字样来分析处理问题,给河北钢铁集团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河北钢铁集团应该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着手,制定重组企业规范使用集团商誉的管控体系:首先要制定《关于重组企业使用集团商誉的管理办法》,以规范重组企业合法使用河北钢铁集团商誉行为,维护并共享“河北钢铁集团”金字招牌的社会声誉,让重组企业自律、规范使用“河北钢铁集团”;其次是河北钢铁集团应不定期对重组企业使用集团商誉“河北钢铁集团”主动进行服务、指导和检查,如果发现违规使用行为等,可视情况区别进行对待处理,直至与违规重组企业解除“联合重组协议”,追究其相关侵权的法律责任等。河北钢铁集团对联合重组进行风险管控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战略联合重组过程中,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前瞻性地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风险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的范围内,以确保和促进联合重组工作整体利益的实现及良性渐进发展。

5.审视联合重组的渐进性

河北钢铁集团整合省内民营钢铁企业之初,无论是各参与联合重组的民营钢铁企业,还是社会各界,均报以较高的期望。但是,如果认为签署了联合重组协议,就马上可以进入深度融合“蜜月”期,则未免有些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中,每一个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等,更何况在发展战略、投融资决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还没有真正开展合作,尚处于探索过程中,相互了解融合尚需一个逐步渐进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联合重组初步阶段的相互交流学习、协同创效、真诚合作,才能逐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为后续不断进行深层次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等12部委再次重申:“到2015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足见政府对钢铁业兼并重组的决心和信心。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