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例6篇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129-02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名脑卒中,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是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城市居民死因中脑卒中居首位,农村居于第二位[1]。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院前实施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与安全转运,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本院急诊科2009年4月~2012年1月院前急救护理10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2年1月本院急诊科共出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5例,男63例,女42例,年龄36~97岁,平均67岁。因患者突发头痛、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晕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而要求出诊,接到“120”呼叫电话,1~3 min内出车,5~10 min内到达现场。意识清楚49例,昏迷56例,合并高血压78例、冠心病3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糖尿病42例。院前初步诊断脑梗死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类型不明急性脑血管意外41例。

1.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2.1 现场救护措施

1.2.1.1 快速准确评估病情 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医护配合询问发病原因、病史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有无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等脑疝体征,快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监测血糖,以观察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有无低血糖、高血糖,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护措施。

1.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吸氧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由于意识水平有所降低,伴随咽反射消失,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阻塞气道,故要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意识清楚患者嘱其平卧,头部略抬高或半坐位,以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而减轻脑水肿。对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利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松解衣领裤带,开放气道,取下活动性义齿,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必要时吸痰,立即使用鼻导管充分给氧,避免脑组织因缺氧而受到进一步的损害。有舌根后坠或呼吸抑制时,可使用口咽通气管,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3]。

1.2.1.3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根据病情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保证急救药物及时使用。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患者躁动、改变和转运中针头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而致药液外渗。应选择粗而直的静脉血管,利于液体进入血液循环,同时注意避开关节,利于固定[2]。

1.2.1.4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快速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心电波图形、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数据的变化,观察有无心率和心律的异常,识别常见异常心电图。严密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是否加深,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度,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要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误吸而导致窒息。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4]。

1.2.1.5 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抢救 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30 min内输完或呋塞米20~40 mg、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以上药物遵医嘱单用或配合使用,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避免脑疝形成危及生命。脑卒中时颅内高压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若患者收缩压超过200 mm Hg或舒张压超过110 mm Hg,及时控制血压过高,以免加重病情,院前血压调控应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可适当选用缓和的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至160/90 mm Hg左右,如呋塞米20~4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卡托普利25 mg舌下含化等。若院前血压过低或骤降表示病情严重,应选用缓和的升压药以保证足够的脑血液供应。由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未做CT检查,难区分具体类型,一般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以免加重病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及时转送医院。

1.2.2 转运与途中监护措施

经过现场救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使患者快速得到专科的治疗及护理,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争取早期溶栓治疗。决定患者能否转运的基本条件是搬运和转运途中不会使病情恶化和危及生命[5]。遵循就地、就近、就好的转送原则,立即电话通知接诊医院,以最短时间送患者入院抢救。

1.2.2.1 搬运过程中重视搬运技术 采取安全轻巧的搬运,使用帆布或铲式担架妥善固定,用约束带约束患者四肢,头部要制动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搬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安全平稳地将患者搬上救护车,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注意保暖,避免并发症发生。

1.2.2.2 转运途中做好持续监护 转运途中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以期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或其他问题,即时处理。保持患者各种管道固定、畅通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或机械通气,维持SpO2在96%~100%,若SpO2下降,是供氧不足或呼吸道被堵塞所致,立即给予吸痰,加大供氧浓度等对症处理;保持静脉通路有效给药;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头痛、呕吐,应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呕吐的性质及呕吐物的性状。途中若出现明显病情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应停车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协助医生气管插管等就地抢救。转运过程中必须遵守迅速和安全的原则,叮嘱驾驶员注意患者的安全转运,避免突然刹车,防止车辆颠簸,以免加重病情。转运过程中病情稳定是转运成功的关键。

1.2.3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①做好院前抢救记录,为院内抢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②执行院前急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一遍,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时坚持严格的查对制度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核对。③重视心理护理,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以熟练的动作、精湛的抢救技术等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④转运前应将病情的危险性及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6],并签署《院前患者转运同意书》,对执意拒绝转入医院的患者,应要求患者或家属书面注明,以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2 结果

10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经过院前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入医院96例,占91.43%;转运途中病情加重7例,经维持生命体征与对症治疗,病情暂时稳定后快速转入医院,成功接受院内后续抢救、治疗与护理,占6.67%;拒绝转入医院2例,占1.90%;途中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1],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包括TIA、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等,除TIA外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梗死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本组资料也显示脑梗死居多,因此院前救护中稳定病情、快速安全转运非常重要,能够为脑梗死患者争取到早期溶栓治疗的机会。

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多伴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在院前救护中,针对高血压应遵医嘱适度降压;对合并心脏病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控制滴速不宜太快,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对合并糖尿病者,血糖值未确定前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溶液,以免病情加重。

院前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7.

[2] 彭芸.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6):2409-2410.

[3] 刘玲珍,周琼.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急诊护理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113-114.

[4] 谢谊春.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0):4234-4235.

[5] 李明凤,叶磊.急诊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1.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对于脑出血来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脑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1],脑出血的院前救治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关系,除积极地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外,恰当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院前救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院前急救脑出血患者84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7~79岁,平均(55.8±18.7)岁。其中既往高血压病史52例,现场血压升高63例,发病时间30~60 min为41例,1~5 h为31例,>5 h为12例。以上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而确诊。

1.2  院前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72例,头晕63例,恶心呕吐60例,言语不清34例,眩晕27例,单侧肢体瘫痪43例、四肢瘫痪7例,小便失禁51例、血压升高>180/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63例、双侧瞳孔不等大19例,有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其中昏迷39例,嗜睡24例,抽搐21例。

1.3  院前临床急救措施:在急救中,急诊科医生、急诊科护士及救护车司机组成急诊救护小组,急诊时间为5~38 min。在急救室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吸痰,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适当摆放患者体位,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患者舌后坠,防治窒息发生;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控制患者高血压,让血压维持在适当水平,舒张压不低于100 mm Hg;根据患者呼吸等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可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呋塞米等;在转运中,搬运患者时,要做到轻、慢、稳,避免剧烈震动;如果在搬运中患者出现躁动,可给予适当镇静剂;路途中要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等变化;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给予球囊加压辅助呼吸;如果出现心跳骤停要立即行心肺脑复苏。

1.4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4.1 急救前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措施:由于脑出血患者多为病情危重,且并发症多,如果现场不能及时救治,患者极有可能被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或者由于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而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在途中通过电话等通讯措施,简单询问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家人如何对患者做初步处理,同时告知家属防止不当搬运而引起生命危险,

1.4.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院前救护来说,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开始实施急救的重点。由于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很容易失去抢救最佳时机。在急救护理中,使患者平卧,头稍抬高,松开患者衣领,同时头偏向一侧,清理患者口腔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等;如果患者佩戴有活动性义齿,要及时取下;对于舌后坠患者,可事实口咽通气管;对于牙关紧闭或者出现抽搐的患者应用开口器;及时实施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给氧;对于呼吸微弱患者可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1.4.3 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特别是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瞳孔的变化;由于意识变化可以反映脑水肿以及颅内压升高的程度,所以需要护理人员特别注意,所以在急救护理中,要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否加重,如果发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有脑疝的形成,此时要立即报告急救医生并协助临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在运送途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心衰、心律失常等表现;对患者的头痛及头痛部位、头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要严加注意;记录患者的呕吐情况;根据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1.4.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在急诊救护中,要迅速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使用套管针,连接三通管,快速成功建立静脉通道,为临床给药治疗提供便利条件。应用套管针可避免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输液针头扎破患者血管,再者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同时应用急救药物,在静脉输液通道通畅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保证穿刺点牢固固定,防止在运送中针头移位或者脱出。对于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医嘱下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对于有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给予速尿;对于有抽搐或者躁动患者,可在医嘱下给予镇静剂;给以降压药适当控制患者血压。

1.4.5 做好转运护理:转运时要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危重性,在转运时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在转运时要使患者者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线,持脊柱轴线水平稳定,而后使患者平稳的平移到担架车上。在护理协助下,患者取半卧位或者平卧位,头部可适当抬高,且头偏向一侧,可预防患者误吸或者窒息。患者入救护车后,使患者头朝前,可减少运送途中颠簸。患者下被抬下救护车时,救护人员要控制好担架车的滑行速度,保持担架平稳。

1.4.6 做好途中监护:护理人员对氧气吸人或机械通气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幅度,要时刻注意患者口唇、甲床等其他部位的循环情况;对患者的神志变化、脉搏变化等做好观察;对施行心电监护患者的心电图要注意心电图中波形的变化,了解有无心肌缺血、心理失常等;在运送途中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等要做好记录,使用药物前,要核对医生的口头医嘱,防止错误用药。

2 结果

本组84例脑出血患者,77例在救护下安全转移,7例因病情危重而死亡。77例患者均经现场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而转送医院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继续治疗。

3 讨论

对于脑出血来说,多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多数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变性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血压骤然升高导致动脉破裂而出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病,病情变化快,常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特征,有的患者可能迅速出现昏迷,失语、失明、肢 体瘫痪等严重表现,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2]。

脑出血的院前急救目的是为了抢救患者生命以及减少患者的伤残。在急救工作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而又恰当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患者的转运、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生病体征、在医嘱下降低颅内压及控制患者血压、做好运送途中监护[4-5],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暂时的稳定和缓解,为患者院内治疗创造条件,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最佳时间。

在本文中,在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中,处理院前临床救治外,给予急救前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转运护理及途中监护等护理措施,除7例患者病情危重而死亡外,77例患者均被安全转移到相关科室继续接受治疗,院前急救护理效果良好。在脑出血院前急救中,恰当正确的护理对脑出血的救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丽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84.

[2] 李怀恩.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8):755.

[3] 姬社阁.急性脑出血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4):372.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急诊;脑外伤;临床护理

我院急诊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急诊脑外伤患者87例,对患者急救、病情观察、术前准备进行了全程护理,患者提供迅速有效、明确到位的医疗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5~73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车祸等撞击伤58例,高处坠落伤9例,钝器伤12例,房屋倒塌石块等重物砸伤5例,挤压伤3例。颅脑损伤情况:单纯颅脑损伤61例,多发伤2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给予清创、缝合开放性伤口、头颅CT检查、急诊留观注意病情变化、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急诊手术治疗。

1.3 治疗结果 经过积极急救与精心治疗护理,完全康复出院者61例,占70.11%;经手术治疗后生活能自理,但尚遗留轻、中度残疾者9例,占14.75%;长期昏迷、植物性生存3例,占4.92%;外伤性痴呆8例,占13.11%;死亡6例,占9.84%。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妥善处理伤口,是颅脑损伤早期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也是我们的急救处理原则。

2.2 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 h 巡视1 次,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2.3 患者有急诊手术治疗指征者,积极配合急诊外科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如配血、导尿。剃头时尽量少搬动头部,防止增加颅内出血,忌损伤头皮,减少感染机会。

2.4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脑损伤患者事发突然,患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及恐惧之中,我们在采取措施,迅速救治的同时,应注意安慰、体贴患者,向他们说明病情,减轻他们的恐惧,稳定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更好地取得患者的合作。

2.5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的变化 通过患者睁眼、言语和运动的反应,了解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的变化常能提示颅脑损伤的病情发展状况。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变化。对有瞳孔改变的患者,要注意多次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了有效、及时、充足的证据。尤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低血压的患者,要及时全面检查患者是否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所致的出血性休克或四肢骨折等引发的创伤性休克,尽早查明原因以利于早期进一步治疗。

2.6 颅内血肿与脑疝的病情观察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脑损害。若血肿不断增大,未及时发现处理,就将引起颅内压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并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护理过程中观察到患者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是颅内血肿形成的重要依据;在观察中如出现脉搏缓慢有力(<60次/min),呼吸深慢,收缩压高而脉压大,则提示颅内血肿存在或继续增大。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处理,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如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改变,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昏睡,进一步发生频繁惊厥、瞳孔出现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呼吸节律不整,是脑疝形成的早期标志[1]。

2.7 供氧及吸痰 脑外伤后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部血流的改变,颅内血肿及颅内高压的形成,再加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因素,极易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加重患者脑细胞的继发性损害,影响预后。因此,应给予吸氧,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吸痰前应充分给氧,每次吸痰时间<15 s,吸痰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

3 护理体会

急性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超扎实的护理技术,及时有效地配合医生救治。通过本研究得出,本组87例急诊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的外伤情况,对患者急救、病情观察、术前准备进行了全程护理,患者提供迅速有效、明确到位的医疗护理措施,完全康复痊愈出院者61例,占70.11%。由此可见,尽早对脑外伤患者实施处理与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急诊 昏迷 内科

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往往因为病因不详,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不能及时确诊,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常见病因有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外伤、代谢性疾病等[1]。如何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确诊及正确的治疗是对昏迷患者救治的关键因素。笔者总结223例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针对病因采取抢救措施的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Glasgow评分量表,Glasgow评分3~8分确诊为昏迷患者,本组223例,年龄12~90岁,男120例,女10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因、危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急诊抢救措施 首先抓住危及患者生命的关键问题,同时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生化、心电图、超声、x线等,评估病情,病情许可可搬动行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洗胃、透析等治疗。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开通气道,行基本生命支持及进一步行高级生命支持,生命体征平稳可转运至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或转运至相关科室病房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我院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常见以下3种情况:①急性中毒占47.9%,包括急性酒精中毒(7.9%)、地西泮中毒(11.8%)、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3%)、煤气中毒(18.9%),年龄以22~39岁的青壮年为主,该年龄段病例数占总病例的87.0%以上;②脑血管意外占26%,包括脑出血、脑梗死。二者发病率基本相同年龄以60~80岁老年患者为主;③严重创伤占13.4%,包括脑外伤和多发伤,年龄以25~40岁的中青年为主;④其他因素:代谢性因素占8.6%,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各占1.6%、2.4%。⑤其他创伤:如电击伤、溺水等占4.3%。

临床结果:本组223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抢救成功者196例,占85.45%;死亡者例,27占14.55%。

3 讨论

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极度抑制后,陷入无意识状态,不能被唤醒,对外界刺激或内部需求没有任何心理学上可理解的反应,患者表现为睡眠状态,只能对肢体屈曲或伸展以及疼痛刺激引起偶尔反应,对其余任何外界刺激没有正常的反应。昏迷是由脑功能衰竭引起的,致死原因与血压过高或过低、缺氧、脑干受压等因素有关。有上述不良因素者大多预后不良,如能早期去除危险因素,防止发生脑部或全身的缺血缺氧、颅内高压、血压过高或过低、呼吸道阻塞等继发性伤害,尽可能早期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达到抢救患者生命的目的[2]。对昏迷患者的抢救,除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症状采取一般及对症紧急抢救措施外,还应该详细查体及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和系统专业的治疗,以去除病因,这是患者治愈疾病和康复的保证。

3.1一般及对症紧急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抽取静脉血做必要的生化检查和毒物分析,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尿量。对症抢救措施:呕吐、偏瘫等颅内高压症者,应用脱水利尿剂,减轻脑水肿;口服中毒者,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处理,应用解毒剂;抽搐频繁者,应用解痉药,给予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安全;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2针对病因抢救:给予相关实验室监测和影像学检查,针对昏迷的病因采取系统专业的抢救措施。颅内出血者,转脑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心源性昏迷患者急查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情况给予改善心功能和心脏供血、纠正心律失常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心律失常难以纠正者,在给予药物纠正心律的同时,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酮症酸中毒者,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缓慢滴注,随时监测血糖变化,同时纠正脱水;低血糖昏迷休克者,应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血糖恢复后进行糖尿病专科治疗;肝昏迷患者,立即给予弱醋酸保留灌肠,同时静脉给予降低血氨药物;肺性脑病给予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治疗等。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常提示后果严重。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昏迷患者的认识,在急诊工作中。对昏迷患者处理必须急中有急,抓住疾病的本质,处理关键问题。强调急诊医生在接诊昏迷患者时,既要考虑临床常见病,也要考虑少见病。总之,迅速抢救,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

参 考 文 献

[1] 辛正宏,梅林.96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救治体会[J].成都医学,2004,30(2):89.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急诊;昏迷患者;急救措施;急救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aid measures and effect of emergency coma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7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February 2016.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auses,first aid measures and first aid were summarized.Results Among the 79 cases of emergency coma patients,64 cases were successful,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81.01%.Among them,the success rate of hypoglycemia,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alcoholism coma was the highest,100.00%.Followed b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ble poisoning,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ardiac arrest and rescue the lowest success rate is 50.00%.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ma,rapid follow-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aid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aid.

Key words:Emergency;Coma patients;First aid measures;First aid effect

昏迷,是急诊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其中以心脑血管事件、急性中毒、脑外伤等伴况最为多见。据统计,5%昏迷患者进入医院时,伴有意识障碍,且昏迷患者死亡率在急救不力死亡人群中占20%[1]。这是因为昏迷患者致病原因涉及多个学科,加上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提供准确病因、病史,不能配合临床检查,增加了临床诊断、分诊以及治疗难度。临床医师仅能经送诊人员分析患者病因,存在片面性缺陷,因此只能根据其典型临床症状予以鉴别诊断,并据此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急诊昏迷患者致病原因,综述其相应治疗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9例急诊昏迷患者均为2015年5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41.74±1.76)岁;自昏迷至入院时间是23~190 min,平均昏迷至入院时间是(91.45±2.72)min;昏迷程度:浅昏迷36例,中度昏迷22例,重度昏迷21例;经患者家属或者送诊人员的主诉,初次发作54例,多次发作25例;存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者15例,排除精神病以及癫痫等所致假性昏迷、昏迷者。

1.2急救措施 ①对于昏迷患者实施初步处理,包括清理其呼吸道,并予以心电监护,严格控制其出血量和输血量,详细记录其尿量,并进行血糖、头颅CT检测等;②在初步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护患者脑组织,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必要情况下可切开气管实施插管操作;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并快速搭建静脉通道,通过输液维持其机体循环功能,避免其因高热、高温而诱发抽搐等不良事件,并避免其并发肺部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③对症治疗:对于因中毒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快速确定其中毒药物成分,并在短时间内予以彻底洗胃处理,中毒时间比较长者可予以导泻处理,同时实施体检、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肾脏、心脏以及肝脏等重要脏器有无中毒反应,并实施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确定其电解质、血糖以及心肌酶等水平。对于因心脑血管事件而昏迷者,医务人员应立即实施头颅CT检查;对于昏迷原因不明者,医护人员应将其排泄物、呕吐物送检,分析其致病原因后实施抢救;对于因有机磷等农药而中毒洗胃者,应使用相应解毒剂,对于因一氧化碳而中毒者,应立即使用高貉醪罩瘟疲对于酒精过量而中毒者,应立即使用纳洛酮治疗,对于颅内出血者,应予以脑外科侧脑室穿刺进行引流治疗,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对于大出血患者则需实施止血、输血治疗,对于脑水肿者应用甘露醇,以此控制其颅内压水平,低于急性心肌梗死者,应实施溶栓治疗。另外,处理酮症酸中毒者,应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予以静脉滴注治疗,对于因低血糖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取50%葡萄糖溶液实施静脉注射治疗,对于肝昏迷者应予以降低血氨治疗,对于肺性疾病而昏迷者,医护人员应立即纠正其酸碱紊乱,并实施抗感染治疗,对于血压升高者,医护人员应开展血压调控治疗,对于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处理,同时注意及时补水,避免患者发生脱水等不良事件,并应用弱酸液实施保留灌肠治疗,同时采取呼吸机予以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于抢救成功者立即予以分诊、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79例急诊昏迷患者中,抢救成功者64例,其整体抢救成功率是81.01%;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中,因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是100.00%,中毒患者中因酒精中毒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是100.00%,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因心脏呼吸骤停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最低,是50.00%,见表1。

3 讨论

昏迷属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躯体运动功能等全部丧失的一种意识障碍,对于外来疼痛、光线以及声音等刺激均存在异常现象[2-3]。因此,临床上对于昏迷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较棘手。鉴于此,急诊科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对昏迷者致病原因及其相应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提升昏迷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改善其患者预后[4]。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9例急诊昏迷患者可知,本次昏迷患者所涉及病变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中毒。上述疾病患者虽然不能主诉其病情,但存在不同体征与临床症状,比如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神经病理症阳性、瞳孔改变等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上述体征、临床症状判定患者病情,并据此制定急救方案,如脑血管疾病所导致昏迷者,多存在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体检结果提示神经病理症阳性[5];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存在有明显糖尿病病史,同时结合其血糖检测等结果即可确诊。中毒患者同样有典型体征和接触史,其中典型体征者如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导致昏迷患者的口唇颜色是樱桃红等,均便于临床诊断和分析。此外,根据既往临床数据分析可知,伴随社会进步和人们日常所面临生活压力持续增大,因安定等镇静催眠药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昏迷发生率显著提升。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的有效监管、合理使用,从而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最终降低昏迷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于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遵循"先抢救、后辨病、缩短无效救治时间"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循环功能等,同时明确其昏迷原因,并实施对症治疗,实现诊断、急救同步实施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79例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达81.01%,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是100.00%,中毒患者中因酒精中毒而昏迷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是100.00%,仅有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是50.00%,而其他系统疾病所致昏迷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均在66%~83%,可见对急诊昏迷患者实施相应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对急诊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确诊,并及时实施抢救,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提升其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伟,刘小华,黄兴.662例昏迷患者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研究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69-270.

[2]Chen J J,Cai Y L,Chen X M.Cau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Coma Patients in Medical Emergency[J].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2014,126(1):62-69(8).

[3]段小勇,吴柳春.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3(6):189-191.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Pre-hospital Rescue Experience of 12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LI Su-zhen,ZHAO Cui-mei,MEI Jing-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105-107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how to implement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hospital rescues for th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combined with 128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treatment processes.Method:Through the quick visits,on-site rescue,reasonable transfer,monitoring,emergency green channel on the way to implement standardized rescue process,implementation of pre-hospital treatment timely,accurate and effective.Result:One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the scholastic ambulance were safe transport to the hospital,81 cases recovered after hospitalization,partial recovery in 33 cases,14 cases of death,survival rate was 89.1%.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imely,accurate and effective professional pre-hospital care,to save life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prognosis,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159th Central Hospital of PLA,Zhumadian 46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50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死亡率居脑血管病首位,高血压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病因,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1]。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凶险,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据统计,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0%~70%,有23.4%的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其中50%以上在12 h内死亡,病情恶化多发生于发病1~4 h内[2],有些患者因救治不及时,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脑疝形成甚至死亡,还有一些患者在急性期因呕吐物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3]。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赢得治疗时机,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医护人员通过对院前急救各个环节实施规范化救护流程,保障急救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快捷、高效,为患者赢得生存的机会,为院内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将本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12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院前救护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35~94岁,平均63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后予以证实,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4]。其中基底节区出血71例,脑干出血12例,脑叶出血27例,小脑出血11例,其余部位7例。有高血压病史者89例,糖尿病者46例,高脂血症者36例,肥胖者30例。

1.2 方法 采取快速出诊、途中予以电话指导等方式,有效缩短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并就地抢救,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注射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高血压者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转送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呼吸衰竭者给予球囊辅助呼吸、对心跳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等,实现快捷、高效、规范化救治。

2 结果

本组的128例患者,经院前救护及院内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04例(81.3%);途中加重24例(18.8%);及时对49例呼吸道阻塞患者进行有效处理,有效控制了病情发展,避免了进一步恶化,为入院后续救治争取了时机。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取了手术治疗、微创穿刺引流术、内科保守治疗等措施,出院时达到基本痊愈(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自理,并能做一些轻微劳动)81例,部分恢复(神志、语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的恢复,可扶杖行走,生活可自理)33例,死亡14例,抢救成功率达89.1%。

3 讨论

3.1 快速出诊和电话指导 120指挥中心发出出车指令后,急救小组2 min出车,5~40 min实现现场救治。在出车途中医护工作者根据120指挥中心提供的联系电话,与患者家属或现场目击者取得联系,重点简要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如神志是否清楚;呼吸是否平稳;是否有呕吐物、分泌物或泥沙等异物堵塞呼吸道;是否伴有抽搐、呕吐等情况,根据电话所了解到的现场情况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如对神志不清的疑诊脑卒中患者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时,应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等。

3.2 现场救护 救护应争分夺秒,应在进行病情判断的同时积极进行抢救,根据现场观察,简要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在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同时,应对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作出快速有效的处理。

3.2.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对于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来说,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最紧迫的急救措施。应使患者平卧,头稍抬高并偏向一侧,注意松开患者的衣领,如果患者口腔或鼻腔有呕吐物、分泌物等,应及时进行清理;对于牙关紧闭或出现抽搐的患者,应使用开口器;如果患者佩戴有活动性义齿,要及时取出以防止异物脱落进入气管造成窒息;对于舌后坠患者,可实施口咽通气管;对本组所有患者均及时实施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改善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及由此引发的脑缺氧[5];对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微弱,出现发绀的患者可行气管插管、呼吸球囊辅助呼吸。

3.2.2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急诊院前救护中,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要注意选择大血管,并常规使用套管针。由于一部分脑出血患者躁动不安,应用套管针可避免在转运及入院后检查过程中输液针头扎破患者血管,而且套管针连接三通管后,可同时应用急救药物。在院前救护及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牢固固定穿刺点,防止套管针移位或脱出,保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救护人员应通过静脉通道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注,也可与速尿联合应用。对静脉输入脱水剂时,应注意掌握输液速度,以达到尽快降低颅内压,减轻脑出血后诱发的脑水肿,控制脑疝进程的目的[6]。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以减轻水肿,保护脑细胞。

3.2.3 适当控制血压 目前的治疗指南倾向于支持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常规降低血压,以减少继续出血及防止再出血[7]。如血压过高,收缩压>200 mm Hg或比基础血压高30%以上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选用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小的降压药,常用硝苯地平片10~20 mg舌下含服,一般保持血压维持在140~150/90~100 mm Hg,但应注意不宜低于平时的基础血压水平,以免加重脑细胞缺氧。静脉应用降压药物时,应根据监测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药液滴速。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应及时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及时排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继续出血的风险[8]。

3.3 合理转送 正确搬运患者,力求轻稳,专人扶住头部[9],多人一起平行搬运,上下楼梯应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避免滑落。上车时应使患者头部在前、脚在后,固定好担架,并置患者于半卧位或平卧位,头部适当抬高15°并偏向一侧,上车后应由专门人员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及保护,救护车辆应保持平稳驾驶,尽量避免震荡。转送途中,继续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通畅,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及尿量,判断脱水药物效果,同时应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对症处理,保证患者平稳安全转送入院。

3.4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脑疝是脑出血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院前救护尤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血压和瞳孔的变化,及时判断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脑疝的先兆症状,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10]。另外,在运送途中还要密切观察心率、呕吐物,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

3.4.1 观察意识 脑出血急性期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同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征。意识的改变多较瞳孔变化早,意识障碍分为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以及昏迷,接诊患者后,应着重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并据此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如果接诊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重,甚至出现昏迷,或者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提示可能脑出血仍在继续,出血量增加、脑水肿加重,此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进行积极处理。对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使用镇静药物让患者保持安静[11]。

3.4.2 瞳孔的观察 在脑出血时由于直接损伤或水肿压迫、刺激延髓迷走神经核与下丘脑副交感神经中枢,可呈现出不同的瞳孔变化,例如可能出现瞳孔变大或缩小,双侧瞳孔不等大或者呈现不规则形状等,这是由于出血的部位、压迫情况、刺激部位强度的不同而变化。通过对患者瞳孔改变的观察可对其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判断。当患者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一侧瞳孔扩大[12];脑干受损时常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动眼神经受损时则会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如果出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则考虑为早期脑疝;而当脑疝进行到晚期,重度脑缺氧时,则会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这同时也是患者接近死亡的表现。

3.4.3 早期留置导尿 脑出血昏迷患者前期病情危重,或排尿反射活动失去大脑皮质的控制,膀胱逼尿肌无力或出现无抑制的收缩,从而产生尿潴留或者尿失禁,因而需要留置导尿[13]。

3.4.4 情绪护理 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在院前救护中,医务工作者体会到绝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尚未出现昏迷的患者,由于突然瘫痪、失语等症状,造成强烈的心理应激,导致机体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脑耗氧量随之增加、甚至引起再次脑出血等,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救护工作的进行。因此,在院前急救有限的时间里,在做好及时准确有效救护的同时,稳定患者情绪也同样重要。应抓紧救护操作间隙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其思想负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救护操作应尽量温柔体贴,做到真正关心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救护措施。

3.5 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救治 开辟急救绿色通道,保证院前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接诊途中即根据患者病情通知相关辅助科室、病房、手术室做好救治准备,回院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或手术前准备,做好各个环节控制,尽量缩短进入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时间。院前急救人员与专科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情交接,包括患者病情、生命体征、院前救护措施、治疗用药、相关检查等情况均应交接清楚,并做好记录。

由于急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我国中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院前急救往往是脑出血患者得到救护的第一步,也是抢救患者生命以及减少患者伤残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专业化的院前急诊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施院前救护,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暂时的稳定和缓解,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最佳时间,为患者院内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于院前急救人员来说,要求不但有娴熟的急救技能,熟悉掌握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和急救护理要点,还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争分夺秒,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总而言之,实施及时、准确、有效的专业化院前救护,包括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的致命性危险进行及时处理、使用药物延缓病情进展、控制脑疝形成等,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创造后续治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病情转归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明峰.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124.

[2]郑智,李树生.猝死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28-229.

[3]王红艳,吴志平.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57.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钟灵.急性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思考[J].吉林医学,2011,32(14):2855-2856.

[6]罗焕球,李小芳.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59-60.

[7]张斌.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153-156.

[8]黄凤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43-44.

[9]张芳.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7):72-73.

[10]艾舍买提·海力力,路连祥,吐尔洪·斯地克,等.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26-127.

[11]陈云华,李华.80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58.

[12]于淑玲,王玲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康复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