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康复范例6篇

脑血栓康复

脑血栓康复范文1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通常来讲脑血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病症,该种病症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脑血管病症中的一种,人们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则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因而该种病症也因此成为了现今临床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有效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存在脑血栓病症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际研究对象。该77例中有47例女性患者以及30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在年龄方面则集中在44~72岁。在患病时间方面:其中病程9~45 d。其中3例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状况,33例患者存在中等面积脑梗状况,还有41例患者则存在小面积脑梗状况。在并发症方面:其中52例患者存在并发高血压病症,还有25例患者则存在并发糖尿病病症。上述77例患者均存在肢体以及语言方面的一定障碍,部分患者还存在偏瘫状况。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及时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症良好恢复,因而本次研究对77例患者在其发病之后均给与了药物方面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等方面的良好康复治疗。

1.2方法 对于该种脑血栓病症实施的治疗方式目前来讲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即对患者血管中血栓进行良好溶解,医护人员通过利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实际给药。一般来讲越早实施溶栓治疗患者病症控制也就越有效,相应病症恢复也会更快。此外由于该种病症实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而患者在患病的同时也会出现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病症,因而医护人员就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状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如具有糖尿病合并病症患者就需要在溶栓治疗同时进行降糖治疗。再比如具有高血压合并病症患者则需要进行溶栓与降压的双重治疗[1]。

1.3康复训练 对于患有脑血栓病症的患者在实际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康复锻炼,主要是集中在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两方面锻炼上。首先从肢体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①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手臂放下与抬起训练以及手指握拳与伸展训练,进而通过这些训练实际促进上肢的血液的良好循环。②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座位锻炼,即患者通过自身力量来维持坐姿35~50 min。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即帮助患者保持手臂下垂两脚分开姿势,可以借助一定的拐杖保持站立稳定。④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即患者在借助外力的基础上进行屈膝动作以及前倾动作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慢慢独自训练,并最终独自走路[2]。其次从语言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日常用语的良好沟通,从最基本的发音进行时时练习,提供患者讲话的机会,鼓励患者一定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醒患者家属和患者多多进行语言沟通,进而帮助患者逐渐将语言功能恢复起来[3]。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通过利用统计SPSS 17.0软件对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的实际治疗数据进行了严格有效的统计分析[4]。

2 结果

本研究中对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在经过良好的康复治疗之后其中70例患者康复治疗显效,显效占比90.1%。6例患者康复治疗有效,有效占比7.7%。还有1例患者康复治疗无效,无效占比为1.3%。实际治疗显效率是90.1%;此外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在经过良好的康复治疗之后其中74例患者对康复治疗实际效果较为满意,治疗实际满意度为96.1%。由此说明对于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尽早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实际治疗效果。

3 探析

通常来讲脑血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病症,该种病症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脑血管病症中的一种[5]。现今对于脑血栓病症采取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集中在药物方面治疗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方面的治疗。从以往的研究理论上来讲尽早实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后续病症康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6]。因为康复治疗能够对患者中枢神经给与有效刺激并促进其功能恢复,此外通过良好的肢体锻炼还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加之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还可以将患者语言功能给与良好恢复[7]。据相关研究显示基本上85%的该病症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实现基本生活的自理[8]。而康复治疗最好是集中在患者初次发病之后的3个月之内进行效果最佳。而实际实施康复治疗环节中还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状况严格按照由易到难以及由慢过渡到快的原则具体展开[9]。整个的康复训练都需要配合相关药物治疗,例如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与血糖以及血脂和血压三方面的药物治疗,此外还可以配合一定的中医疗法,进而综合提高患者实际康复速度[10]。从本研究数据能够较为明显看出早期及时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总结来讲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最大化降低患者关节畸形以及肌肉萎缩产生率,同时还能较好的提高患者实际运动能力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的自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将患者后续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将该种康复治疗实际的应用在后续脑血栓病症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而使更多的脑血栓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喜春.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6:139-140.

[2]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4191-4194.

[3]马玉姗.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67.

[4]陈玉明.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36-37.

[5]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86-3787.

[6]揭凤英,何平.康复锻炼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36:53-54.

[7]张远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康复期7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05:837-838.

[8]白玉霞.脑血栓护理中应用优质服务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37-238.

脑血栓康复范文2

  1 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情绪发展快,恢复期较慢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首先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患者希望能被医务人员尊重和重视,期待安全可靠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给予这方面的满足,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就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与沮丧,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

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1 按摩

  从入院开始,患者就促于功能位置,按摩可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每日2 次,每次15~20 分钟,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安抚性按摩使期限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给予按摩或揉捏。

2.2 在床上活动瘫肢

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2.2.1 运动训练

首先要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运动训练由简到难。

2.2.2 肩关节活动

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2.2.3 肘关节活动

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

2.2.4 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以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等动作训练手指。

2.2.5 关节的运动

反复屈伸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指关节,逐渐达到上抬瘫痪肢体。

2.2.6 健肢的主动运动

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

3 站、立、走的指导

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4 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5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素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忌烟、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6 康复训练方式

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的保持,患肢主动活动能力的诱发,被动活动患肢保持其肌张力,坐位平衡,立位平衡的训练,移乘训练,adl,训练等;如病人的翻身问题,我们教会病人bobath 撞手,让病人学会两侧翻身,双手握紧尽量上举,健手带患手把患侧上臂放到健侧床面上,病人上身就完成了翻身动作,下肢屈曲腰部向健侧旋转,病人可以独立完成床上翻身动作,根据康复治疗师的训练要求,在病房中可以指导病人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病人自己穿衣服,吃饭等。总之循环康复护理的原则,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7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训练与休息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预防并发症,加强保护,防止受伤。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再逐渐脱离现场。

8 病人出院指导

病人的出院指导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康复效果,促进病人进一步康复,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详细的出院指导很重要,给病人一份出院 康复训练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和家属取得沟通,得到家属的配合,及时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康复计划。

脑血栓康复范文3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脑血栓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 脑血栓发病率逐年提高。怎样降低脑血栓发病率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 已成为广大医患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80例患者中, 女38例, 男42例;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0.3±5.9)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30例, 大专及以上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服用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症状, 服用降压药物降血压, 同时给予活血化瘀、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根据实际病情, 制定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计划, 内容主要有:①心理康复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心声, 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加深和患者的情感交流, 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 展开对应的心理疏导, 让患者逐渐信任医护人员;并且向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病例, 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②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展开口腔锻炼, 如龇牙、鼓腮、叩齿、弹舌等, 每个动作进行5~10次;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发音锻炼, 在患者掌握简单发音之后, 逐渐增加难度, 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功能。③床边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卧位等训练, 并且指导患者进行高抬腿、踏步、下蹲等训练, 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④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肌力增强训练, 并且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一直到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功能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1.1)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76.1±7.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1.8)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54.6±4.5)分,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912、16.3402, P

3 讨论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的特点[1],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急性脑血栓的康复治疗, 特别是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对患者的心理、语言、肢体功能等功能恢复有着显著疗效, 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有关研究[3]表明,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 促进病灶周围或者健侧脑组织予以新生与代偿, 可以充分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所以, 通过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了以往相对无效或急性脑血栓后新形成的通路效率[4];②通过外周刺激,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促使患者尽快康复;③进行反复、连续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加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 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着显著作用[5]。

总之,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玉明.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栓的作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4 (25):44-45.

[2] 钟志强, 王坤, 孙伟, 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6):73-74.

[3] 边忠民. 31例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3):1102-1103.

[4] 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5):158-159.

脑血栓康复范文4

【关键词】 脑血栓;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62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 , 老年人患病率较高[1],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易出现精神功能障碍和上下肢体运动障碍 , 且部分患者可出现偏瘫或残疾 ,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 本院选取 60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年 8月 ~2015年 4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的临床诊断标准[2], 经实验室和彩超检查确诊;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0例。对照组中男 20例 ,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2.5±6.3)岁。观察组中男 19例, 女 11例 , 平均年龄 (62.2±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 均给予其抗凝、降压以及溶栓等常规药物治疗 , 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 如脑血栓健康教育、口腔护理、用药护理等。于此基础上 ,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 ,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护理。及时帮患者更换 , 可选择左右侧卧位与平卧位相结合的调整方法 , 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组织 , 预防长期受压导致褥疮;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 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 鼓励患者多与人沟通 , 并详细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辅以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康复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痊愈信心 , 获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③语言障碍康复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用适当语言训练方法 , 指导患者先从简单的张口、鼓腮、伸缩舌等简易动作训练患者口腔和面部肌肉 , 之后可教导患者发音 , 由单音节向复杂的短句和问答转变 , 可重复训练;④肌力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 循序渐进 , 由简单的抬臂、昂首、坐起等锻炼方法 , 逐渐加大运动量 , 辅助患者站立或缓慢行走, 增强其平衡力, 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别采用Fegl-Meyer和 Barthel指数评定护理前后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评分越低,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越低。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 肌力恢复≥Ⅳ级 , 生活可自理 , 自主行走;显著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 肌力恢复≥Ⅱ级 , 可自主行走;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改善 , 肌力恢复≥Ⅰ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 上下肢肌力无变化。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 +显著好转 +好转 )/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基本治愈8例, 显著好转12例, 好转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基本治愈3例, 显著好转9例, 好转10例, 无效 8例 , 总有效率为 73.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2. 2 两组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 , 观察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为 (61.2±6.3)分 , Barthel指数评分为 (41.5±7.7)分 , 对照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为 (62.2±

6.0)分 , Barthel指数评分为 (41.6±7.2)分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护理后 , 观察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 (89.9±7.5)分和 (79.8±8.3)分 , 对照组患者为 (67.3±7.4)分和 (55.1±7.6)分 ,两组患者 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 ,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中脑梗死的最常见类型 , 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 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患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 患者常伴有高血压 , 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 , 除此之外 , 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痉挛等同样也可引起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多在患者睡眠或安静时发病 ,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偏侧上下肢肢体麻木无力、口歪眼斜以及言语不清等症状, 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由于脑血栓患者发病较急、病程较长 , 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较慢 , 所以现阶段临床多于患者接受对症治疗的同时 , 给予患者康复护理 , 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本院选取 6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 ,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Fegl-Meyer评分和 Barthel

指数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综上所述, 于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 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效果显著, 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范瑞雪 .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12, 9(6):158-159.

脑血栓康复范文5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血栓;康复护理

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神经缺损度,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的准确性,文章对我院39例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0年11月~2013年6月这段时间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抽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5~78岁,平均年龄(60.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1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6~81岁,平均年龄(61.2±3.9)岁,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临床表现: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19例。选取标准:①所选对象均符合临床上对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相关影像学检查证实;②两组患者均为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发性疾病;③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1.2.1常规护理

1.2.1.1舒适度护理 为患者取舒适并减少对患者的搬运或移动次数,保持病室干净整洁,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1.2.1.2病情监护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内容的观察,巡视患者1次/h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1]。

1.2.1.3用药护理 在配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现用现配原则,并注意药物的搭配禁忌。在对患者用药时严格遵医嘱执行,并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和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汇报医师。

1.2.1.4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1.2.1.5健康宣教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护理配合事项等内容的宣教。

1.2.2康复护理 在充分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呼吸训练,以防止呛咳。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内容以"翻身-坐起-站立-慢走"为主。

1.3判定依据 选择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效果判定标准[2]。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述,采用χ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显著学水准设定为a=0.05,当P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29.51±1.53)分,护理后为(16.12±1.3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神经缺损度评分为(30.06±1.47)分,护理后为(22.89±1.57)分。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3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何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效果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内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脑部血管栓塞的部位不同而变化,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病灶对应侧的肢体偏瘫、偏盲、脑疝等。

康复护理能是针对患者肢体恢复、视力恢复、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开展的综合性护理方式,对脑血栓患者开展这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本研究中的39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神经缺损度评分显著下降,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护理效果明显更好。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时,要注意对其眼球运动的变化、呼吸节律的变化、瞳孔意识的变化以及肢体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这些指标都能反应患者脑损伤的情况,对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重要的意义[3]。同时,在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和护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并充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每次康复训练的时间足够充分。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开展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平.脑梗死患者70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103-104.

脑血栓康复范文6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08-01

急性脑血栓形成是近年来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采用康复护理配合口服通络汤,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活血通络之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维脑通注射液静滴,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治疗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选择我院近年脑血栓急性期住院病例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50~72岁。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组重型(31~45分)42例,中型(16~30分)43例,轻型(0~15分)35例。均经脑CT或脑MRI确诊。开始治疗时间均在发病1周以内,大多为发病3~7 d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康复锻炼并配合通络汤口服,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康复锻炼包括:①舌肌的锻炼:要求患者将舌伸出,分别做上下左右旋转动作,每日锻炼50次。②面肌的锻炼:训练病人每日做哭笑鼓腮等动作,教病人发a、o、e等音调,逐渐过度到简单的字、简短的词语,反复训练。③咽部训练:对吞咽困难,呛咳病人尽可能让病人自己动手,坐起进食,小口慢食,每一口单一性质食物,稍稠一点的糊状液体,可减少呛咳。④肢体功能锻炼:分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要求病人应由被动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如有进步则加以赞赏。首先应教会病人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动手吃饭,教患者怎样用健侧肢体辅助患肢做各种动作,如双手十指交叉前伸、上抬、左右移动,健肢帮助患肢做肩、肘、腕、指关节的运动等。透过评估患者的能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达到他们可以自行负责日常的个人清洁,如梳洗、口腔清洁、更换衣服等。下肢锻炼应多走动,或在上肢的帮助下做各个关节的运动。⑤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若患者不能正确发音,不理解别人的讯息,或理解后不能依从对方指示,都会增加患者与别人沟通的困难。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有耐心和多加鼓励,可以用简单的字句、手势及一些辅助工具如实物、图片等帮助沟通。自拟通络汤组成为黄芪60 g、当归12 g、地龙15 g、川芎12 g,水蛭12 g,全蝎12 g,蜈蚣2条。水煎500 ml,分2次口服,根据病人服药后的反应调整黄芪和水蛭的用量。1个月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评分,计算出治疗后评分减少的百分数,并根据减少的百分数将疗效分为4级,即基本痊愈(改善达80%以上),明显恢复(改善60%~80%),好转(改善20%~60%),无效(改善不足20%或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9例,明显恢复61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3%。

3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