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例6篇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动,全部开展,全员培训,全力以赴,确保区实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各项工作标准。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街两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区财政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2、坚持全面、规范的原则。全面设计,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3、坚持社区康复的原则。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康复上,重视社区康复,形成“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管理完善、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

4、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5、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区、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投入,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扩大残疾人康复的服务面和受益面。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街道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明晶担任,副主任由杜东担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创建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2、成立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办公室

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副区长、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谷孝红负责审评工作。成立由区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和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审评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残联副理事长杜东担任,副组长由区残联综合科科长陈亚文、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刘玫、区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科长封贺才担任。

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关要求,参与审评工作,做好日常督导检查。

区审评办公室在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审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评,并承担审评工作培训及审评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与保存。

3、成立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

由区卫生局和残联负责成立由康复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承担本区相关工作。

各街道亦应依据上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四、工作目标

到年第四季度,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服务,首批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提前实现我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使9274名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服务。

五、标准与条件

(一)标准

1、工作标准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实施;

2、审评标准

依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年)》确定的14大项21分项指标,逐项评价计分,不得漏项,总分为100分,最小分值差为0.5分。审评总分≥80分为“实现目标”;60至80分(不含80分)为“基本实现目标”;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未实现目标”。21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为“0”分的,也视为未实现目标。

(二)条件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区、示范街道,应具备以下条件:

1、强化责任。各街道、各有关部门重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区、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

2、机构健全。建立并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健全,街道配备社区康复指导员,社区普遍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残疾人康复站

3、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开展。区所辖社区100%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站(室、点)设置和康复协调员服务水平能满足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

4、康复人员全员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各级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5%。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及家庭康复知识普及率达100%。

5、服务内容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残疾人总数的60%,社区康复人员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转介服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和省、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县(市)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由区残联牵头,区民政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区创建工作方案,完成时间为年9月21日。

(二)动员部署

由分管副区长、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对参与创建活动的相关部门和街道作动员部署。

(三)组织实施

年9月15日至年11月30日,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各街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制定开展创建工作的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在年9月底,将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区民政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指导街道、社区做好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区卫生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按照中国残联卫生部[]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的要求和创建工作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区残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区残疾人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对街道、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3、区内挂牌的各康复机构,要依据本次创建工作的要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康复机构对社区康复的带动、示范、指导和培训作用。

4、参与创建工作的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5、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相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一把手为本次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力亲为,组织落实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四)检查督导

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参与创建工作的各街道、各社区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检查指导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自查总结

年10月30日前,参与创建工作的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目标、责任分解表》、《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指标、任务检查表》,完成自查总结工作,接受区领导小组的检查,区领导小组将于11月中旬完成检查和自查工作,并写出自查报告。

(六)申报验收

年11月20日前,向省、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达标区市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做好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评工作办公室、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严格履行职能,形成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三个工作网络。一是组织管理网络。(1)各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2)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将此次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区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康复站、点,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训练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并进行康复工作的统计检查。(4)街道理事长负责创建培育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5)社区设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须持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证),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信息采集,建立康复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社区有关机构、相关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二是技术指导网络。(1)建立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各类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整合和有效利用我区在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建立的10个康复机构的资源优势,培训技术骨干,深入社区指导,参与检查评估验收。各级康复机构要面向基层开展康复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衔接顺畅和效果明显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网络。(2)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履行“六位一体”职能。明确经培训考核取得任职资格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康复指导员(可以兼职精神病防治医生)1名。配置30平米以上康复训练场地并挂牌,同时匹配一套康复器材。其主要职责是在自身开展康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指导。三是训练服务网络。(1)建立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为基地,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一个分工合作、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便、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2)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实行创建工作责任制,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明确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由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2、搞好培训。采取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机构多级培训的形式,提高康复从业人员和残疾人对康复工作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一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区康复办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的重点是:康复工作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服务记录的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具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事参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记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是: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评估,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以及训练器材的应用等。康复指导员的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记录。三是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的使用以及康复表格的填写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需持证上岗。四是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经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主要的培训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同时要保持基层残职干部队伍、从事康复工作管理、技术人员和社区专干的稳定性,确保康复工作保证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社区是开展本次创建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此,必须做到:(1)街道、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根据创建要求,配备和调整好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社区内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器械和活动的场所;(3)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4)开展康复服务,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5)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整改工作。

4、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1)对所辖社区残疾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和应用,通过残疾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及时了解社区内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和康复需求;(2)做好各类残疾预、检测和跟踪服务;(3)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心理疏导、基本保健知道介绍、康复方法传授和转介等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康复效果评估。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任务目标,使残疾人在社区得到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价廉质优的康复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根据中国残联、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依托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康复体系,按照康复示范社区建设的要求,推广适宜康复技术,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强化康复服务能力,满足残疾人享有社区康复的基本需求。

(二)具体目标

到2012年末,在全市首批建设16个残疾人康复站(室),以后逐年增加。

三、建设内容

(一)设施配备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站”,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活动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室”,要保证有方便残疾人出入的固定的无障碍训练场所,面积不少30m2。

2、配备经济实用、符合残疾人需求、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宣传康复知识的视听设备以及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3、配备用于保存残疾人康复档案的文件柜和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其他办公设备。

(二)人员配备

1、每站(室)必须有经过康复专业训练的医师,兼任残疾人康复员。

2、残疾人康复站(室)服务辐射到的社区,要确定康复协调员(已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由专职委员兼任,未配备的由街道、社居委安排人员兼任)配合残疾人康复员开展工作。

(三)站(室)职责

1、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规范的健康(康复)档案,建档率不低于90%。

2、对辖区内残疾人进行筛查、分类、诊断并提供康复服务或转介。

3、为各类残疾人提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

4、指导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开展日常监护。

5、开展各类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

6、承办残联、卫生部门安排的辖区外其他残疾人康复服务与指导业务。

7、指导、培训基层医疗技术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训练。

(四)人员职责

1、残疾人康复员

(1)负责辖区内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康复训练记录,动态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2)进行残疾人功能评定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

(3)适时对残疾人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4)对配发的设备、器具进行登记造册、维护保养。

2、残疾人康复协调员

(1)协助残疾人康复员工作,在残疾人康复员的指导下,进行残疾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等其他工作。

(2)随时掌握辖区残疾人康复动态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残疾人康复员,根据工作安排,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四、资金来源和管理

(一)资金筹集与使用

1、资金筹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室)建设经费由县(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安排,市对县(区)给予适当补助,建设标准为每个站(室)4万元,其中市对县(区)补助2万元。

2、资金使用。市级安排的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站(室)康复训练器材等设备的配置;县区安排的配套经费主要用于辖区内残疾人康复状况评估、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特殊康复器械的配置及适应性改造等业务经费。

(二)资金管理

1、市级补助的经费,由市残联通过政府招标统一采购康复训练器具。各县区按照当年下达的指标数,在完成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室)建设点优选推荐、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报市残联、卫生局实地考察确认后配发。

2、县区安排的配套专项经费,由县区残联根据各站(室)开展残疾人康复状况评估、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等业务的工作进度和评估情况分期划拨。

(三)资金监管

1、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市、县区残联,卫生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做好残疾人康务站(室)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管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监管办法对经费筹措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审计。

3、承担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任务的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将资金使用明细表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配合做好残联、卫生、财政等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市社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各县区要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密切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计划地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各县区残联牵头负责,会同县区卫生局负责本地区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的选点申报工作;市残联会同市卫生局负责对各县区申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考察、审核,对条件具备承担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报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为残疾人康复站(室)。

各级财政会同残联、卫生部门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和运转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办法,及时拨付资金,以保障残残疾人康复站(室)的顺利建成和正常运转。

六、考核和评估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项目的领导和支持,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适时地组织工作组开展实施情况检查,并对建设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验收。合格、达标站(室)准许挂牌。建在卫生专业机构的康复站(室)挂“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室)”标识牌,建在社区(村)居委会的康复室挂“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室”标识牌(有条件可中英文对照)。对建设不合格站(室)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收回设备和资金。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县区残联和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要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完成残疾人康复站(室)的选点工作(项目指标分配见附件一);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严格督导,加强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完成本年度的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室)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营。

(二)规范实施,专款专用。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经费不得用于项目实施办法规定以外的用途。对弄虚作假、违反项目实施原则或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限期收回资金和设备。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3

据了解,目前乳山市农村共有脑瘫、偏瘫患者840多人,其中有很多患者可以通过锻炼康复,但由于受居住偏远、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农村残疾人康复难的问题,使残疾人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给残疾人家庭和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为了让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乳山市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特点,探索出一条以市残联为指导、各镇卫生院为中心、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康复之路。

全面细致的社区康复工程

社区康复是一项牵扯面广、精力投入大的利民工程,为了把好事办好,乳山市成立市、镇两级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担任,镇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从而为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提供了领导保障。

为了让每一个脑瘫、偏瘫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乳山市以镇为单位,组织全市601村的乡村医生,对全市脑瘫、偏瘫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对 460名需要康复的残疾群众建立了康复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

在此基础上,乳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牵头成立了康复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康复员的培训、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以及全市农村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工作。在全市15处镇(街道)卫生院设立了康复指导站,聘请了15名熟悉农村情况,与群众接触较多的防疫医生担任康复指导员,聘请369名农村医生担任康复员。经过培训考核后,发给《康复员上岗证》、《初级康复结业证书》。

康复医生的“一对一”家庭训练

今年秋天,在乳山市冯家镇南汉村偏瘫农民姜可忠家里,镇卫生院防疫科医生兼康复员的孙敬国正在教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进行运动训练,一遍遍地耐心指导。一个小时后,姜可忠逐渐掌握了运动技巧,小孙认真记录着病人的康复情况,姜可忠的大儿子非常满意地在记录本上签上名字,并高兴地说:“我家里有5亩地,由于农活较多,平时都很忙,小孙便每个月到俺家两趟,教俺如何给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真是太方便啦!”

考虑到脑瘫、偏瘫患者行动不方便,康复员根据训练计划每月两次上门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必须一个小时以上,同时做到病人家属同训,训练结束后,康复员填写康复记录,陪训的家属在记录上签名确认。每月月底,由市残疾、市卫生局等部门对康复员康训记录进行检查,对残疾农户进行走访,最终确定康复员的工资报酬,从而调动了康复员服务残疾人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搞好康复指导

脑瘫、偏瘫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照料,给家人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由于治疗费用给家里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些家庭存在生活贫困的实际情况,乳山市不仅实行无偿康复指导,而且每年从社会福利基金中拿出20多万元,设立了专项康复基金。由市残联统一管理,采取康复指导站申请的方式,严格资金的使用。近年来,乳山市先后投入40多万元,免费为脑瘫、偏瘫患者配备了160把轮椅,240个伸指板,160个平衡活动训练器等,满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要。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4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05]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5

关键词:肢体残疾 现代康复医学 社区方案 回归社会

The community extremity remnant recovery at the beginning of plan searches

Wu Zhiguo

Abstract:This article application moder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dea proposed the body disability should take enhance the integrated func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s a goal; Advocated the extremity remnant recovery plan should include to the body disability patient carries on the function barrier the appraisal.Prevents the complication to the body disability patient nursing, the surviving function training instruction.The assistance and the instruction life takes care of oneself nursing and the ADL train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medicine massag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is the body disability clinical recovery direction.

Keywords:The body disability Moder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Community plan Return society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3-01

现代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是以提高机体生存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社会行为为宗旨;在方法上以临床治疗学为本,以物理治疗为主,以工程技术、社会、心理、教育等多种措施为辅;在治疗方向上着重于人体功能(包括认知和感觉)的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通过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来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状况。WHO总干事布伦特博士(Dr.G.H.Brundtland)说过:21世纪人类卫生问题最大的挑战将是改善生存质量,健康将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前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前沿,特别在肢体残疾恢复期。肢体残疾是指四肢器质性疾患和损伤引起的残疾。肢体残疾患者常有情绪反应,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悲观厌世的心理,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要积极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病室的环境对肢残患者心理也可以产生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病人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适当的配合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看电视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心情愉快,做好心理护理才能实现心理康复,在心理康复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理想的康复效果。

社区康复治疗的理念和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特和读者探讨如下:

1 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功能障碍的评价

首先观察与评价肢体残疾者失去了哪些机能,尚残存哪些机能,这是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康复方案的制定和正确指导功能训练的基础,功能康复的评价要贯穿康复服务工作的始终,以检验功能康复的成效。

2 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对于消化系统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给营养非富,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还要注意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

保持关节功能位,要指导患者在休息,坐位时,使残肢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时膝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而上肢静止时,肘关节应维持在屈曲45度位置,这样可以预防止关节挛缩。在康复训练中,还要注意维持和发挥健全肢的功能,保持健壮的体魄,以获得最佳的功能。对于比较软弱、力量较差的肌肉,要采用有选择性的肌肉训练的方法,对某一块肌肉或某一肌群进行专门的训练,护士要对不同的肢体残疾采取不同的训练指导方法,对于上肢残疾的患者,除了要保持好下肢的正常功能训练外,对上肢的训练,指导患者做肩胛骨内收、前伸,肩部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肘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旋前,腕屈曲训练,增强手指的屈曲、抓握、对掌及拇指的内收的训练,可用捏皮球的方法来训练手指的功能,每一项做20次,动作要缓慢、用力,每一动作历时3-4秒,如果肌力微弱或关节活动度很小,不能有效的抓握,可用海绵块代替。如果上肢正常,对于下肢的训练,护士要训练下肢的屈伸,髋关节屈曲、外展、处旋、内收、内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踝背伸和内翻,踝跖屈和内翻,足趾背伸,每项做20次,时间、次数要因人而异如果患者自已不能完成训练,护士要协助患者做被运动训练,防止废用性萎缩。

4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护理及ADL的训练

在进行训练时,有目的进行,要针对患者的职业和日常和活的功能的需要及其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增强治疗的目的性,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兴趣和信心,加快康复训练的速度,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饮食、排泄、清洁、更衣,移动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础动作,加强肢体残疾的机能训练,护士要将功能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中,护士要训练患者自已坐起,扶助坐起或床头拉绳坐起,然后训练站立、床头站立,原地左右移动重心,练习移动。对不能独立做的,可借助平衡木训练上述动作。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机能及自助具学会吃饭、清洁、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至轮椅,众轮椅至厕所的移动动作,从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5 现代康复技术和中医传统医术推拿针灸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6

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

6月18日至7月2日,我参加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2国为期15天的残疾人工作考察。期间考察了墨尔本残疾人活动中心、堪培拉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高嘉华市政府、布里斯本残疾人资源中心、奥克兰残疾人生活服务中心等,圆满地完成了对康复和无障碍设施等社会福利制度的考察任务。

一、基本情况

1、澳大利亚是国际上公认的开展福利事业的先驱,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澳大利亚社会福利种类多而齐全,居民和公民享有一流的社会福利,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网已覆盖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澳大利亚拥有社会安全网络,它为经济拮据的人提供资助和其它各种支援。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病人、失业者和多子女家庭解决困难。

澳大利亚现有2XXX万人口,其中残疾人XXX万,约占总人口的10,澳大利亚的残疾类别多、范围广,因此残疾人比例相对国内要高。澳大利亚的慈善机构很多,社会捐赠活动非常频繁,所有捐款一律免去所得税。政府鼓励社会兴办福利机构,投入一定的经费,那些因伤残而领取抚恤金的人和因患病而领取临时补贴的人可以接受免费的康复治疗和培训,以便观察他们是否能重返工作岗位。父母或监护人因孩子身体、智力或心理伤残而需要在家里得到高水平护理和照顾的,可领取补贴。那些已经就业或正在接受培训但是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伤残者可以领取交通费补贴,需要长期在家照顾严重伤残的养老金领取者或领取其他补助者的可以得到护理者补贴。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残疾人资源中心是布里斯本最大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资讯中心,成立于1981年,是由社会集资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它向全体民众提供服务,尤其是对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伤残评估,并向残疾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协助、优化残疾人士的独立能力,同时就残疾、资金等事宜向政府部门提供策略性建议。

新西兰有70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20,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指那些被评估为存在身体、精神、神经、智力、感觉方面的残疾,并且有可能持续至少六个月,导致独立能力降低,需要得到持久照顾的人。奥克兰生活服务中心是全市最大的残疾人辅助用具供应站,归属于政府的社区管理部门,政府补贴是中心资金的主要来源。服务中心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品种齐全的残疾人用品用具,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办公设备,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厨房、浴室等生活用具,还有为残疾人外出活动准备的车辆等设备,并派专家培训使用。服务中心还可以根据残疾人的需要向残疾人提供信息,同时设计、定制更多的产品给残疾人使用,社区中的残疾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资金购买自己需要的辅助用具。

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齐全,新的建筑全部有无障碍设施,老的建筑专门进行改建,增加设施。如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还将停车场最好的位置提供给残疾人停放车辆,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安装了升降式电梯,每个建筑都铺设了坡道和盲道,残疾人的专用轮椅车在每个街区都畅通无阻,从而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

二、几点体会

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1、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构筑了一个社会福利种类齐全、覆盖面全的安全网络,使残疾人能够享受到较高的福利。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没有经济实力像澳大利亚、新西兰那样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培训、护理费补贴,甚至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买汽车等,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将残疾人康复、养护、辅助用具配置等需求向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等建议,向残疾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小件的用品用具配发,重残养护部分经费补贴向配发的品种、范围、全额配发补贴逐步延伸,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渠道和领域,让残疾人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2、公民整体素质较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意识强,非政府

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第2页

社会福利机构和义工队伍资源丰富,形成的以政府机构主导,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作补充的残疾人扶助格局是主要模式。因此,我们要动员社会、依靠各有关部门,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如卫生部门的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卫生室的医疗优势,民政部门的敬老院、老年人活动室的硬件设施,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更好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3、全社会的人文意识和街区畅通的无障碍交通环境,使残疾人能够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需要我们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全民助残意识,加大对道路、建筑物、交通等无障碍设施的改造,特别是对村(居)委会的三室一点即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健身点,要加大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信息和无障碍的环境。

三、借鉴先进的康复工作理念,推进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向社会化拓展。

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化的康复理念上不断创新思路,在康复服务内容、内涵、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推进我区社会化康复中具体要做到: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残疾人康复工作。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从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部门相关的业务范围;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和落实残疾人康复工作所需经费,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和落实各项措施。要以区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明确区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听取各部门工作情况,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有目标,有分工,有落实,保证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是做到二个依靠,保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落实。

1、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政策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既有愿望也有能力帮助残疾人康复。国家、市、区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康复事业捐款、捐物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有关单位向残疾人事业捐款、捐物,在全社会形成帮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经费的支持。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全区经济发展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要求,区财政应按照本地区人口数量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拨付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每年递增50,到“十X五”末达人均5元的标准。

2、紧紧依靠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要注意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达到资源共享。发展计划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协调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的有关工作;卫生部门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医疗、康复、疾病预防及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服务,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卫生部门目标考核内容;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社区建设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利用社会福利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康复服务,加强对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财政部门要根据有关政策、政府职责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为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指标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教育部门要根据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教育康复需求的重度残障儿童进行送教上门,并将送教上门的学生纳入当地教育机构的常规管理。

三是建立三支队伍,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推进提供技术人员队伍保障。

1、建立一支康复推拿医生队伍。要发挥盲人推拿师的作用(现全区有6家推拿店),在新建的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康复站、康复点的设置推拿康复项目,采取定点、定时、定人的提供服务,对外营业收费,为区残联、基层残联认可的康复对象进行免费康复推拿服务,费用由各级残联承担。

2、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是专业康复志愿者,组织社区中有技术职称、经验丰富,又热心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二是康复志愿者联络员,由街镇、居(村)委会、助残员等人员组成,协助做好康复工作的组织、宣传、实施等工作,为特困和重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生活救助等方面的帮助,为自理困难的残疾人开设邻里求助电铃,代购生活用品用具等。

3、建立一支社区医疗工作者队伍。组织医院从事康复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以家庭病床的形式,深入社区,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偏瘫残疾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训练。

以社会化工作方式建立的康复工作三支队伍,既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我区康复工作的有效推进有了人员准备。

四是实现四个依托,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1、依托区残疾人技术专家指导组。要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方塔医院、乐都医院、疾控中心等各类专家组织区级康复技术指导组,对残疾人康复中的涉及到医疗、康复、残疾预防、特殊教育等内容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参与到社区为康复对象进行康复筛查、康复评估,培训康复业务骨干,为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2、依托乐都医院中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中风病人、截肢患者开展集中康复训练。可举办康复训练班,组织专家医生为基层康复员、康复对象和家属上课,采取集体培训、个别辅导、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康复员掌握康复知识、训练方法。还可利用乐都医院的体检中心的医疗优势为全区残疾人开展健康体检,争取每名残疾人二年体检一次。

3、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上门训练服务,利用康复站、点地点分散,贴近残疾人的特点,以上门康复训练的方法,开展每月一次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形成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以街镇康复站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