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启蒙教育范例6篇

小朋友启蒙教育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1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源于父母成功教育孩子的现象,从孩子在父母教育下学习说话、走路的教育现象中总结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的内涵在于尊重生命规律,以“花苞心态”取代了“功利心态”,以“先骄傲,后成功”等诸多先进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育事业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赏识教育并非表扬与鼓励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赏识幼儿的行为结果来强化其行为,通过赏识幼儿的行为过程来激发其兴趣与动机,通过创造环境来指明幼儿的成长方向,通过适当提醒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只有运用赏识教育才能取得接近于父母教育孩子那般高水准的教育成果,幼儿教师只有用心关爱、尊重、理解每个幼儿,才能帮助幼儿在尊重与鼓励下不断进步。

二、赏识教育方式的应用

1.营造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在尊重、关爱幼儿的基础上,多多了解幼儿,多与家长沟通。放下身段,耐心倾听,平等协商,真诚沟通,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和支持。为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每一个幼儿,不失时机地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并采用艺术性、启发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热爱、真诚与信任。

有一次笔者教幼儿认识苹果,在经历看、摸、闻后,笔者将苹果竖切分给小朋友们品尝,这时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苹果应该这样切,能够看到小星哟!”一边说,她一边做出横切的工作。按照她的方法横切苹果后果然发现了“小星星”,笔者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她“××真聪明,老师要谢谢你,你的细心发现让我也看到了小星星。”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能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引导幼儿以更加积极、自信、上进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3.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的成长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师必须走进幼儿的心田,放下身段做幼儿的知心朋友,与幼儿平等沟通,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安慰、鼓励,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一位没有将事情做好而自责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让幼儿重新树立起信心,然后再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对幼儿的能力表示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再将自己小时犯错的“糗事”与“小朋友”秘密地分享,或是列举名人幼年时的典型事例,帮助幼儿重树信心,加深对教师的感情,认识到生活中难免出现困难,只要坚定信心、积极努力,终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4.创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条件。每个幼儿都渴望受到赏识,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甚至自卑的幼儿对赏识的渴望更加强烈。教师不仅要发现每个幼儿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还需要主动创造有利于幼儿受到赏识、得到成长的环境条件。例如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画展、故事会等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5.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幼儿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尽力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向家长传授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方法,通过父母讲座、家访、父母专栏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启蒙教育相关的知识,正确关爱、教育孩子,掌握幼儿启蒙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三、对赏识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欣赏与鉴识。赏识教育不仅要有“赏”,还有体现出“识”,即不仅要欣赏、表扬幼儿表现出的闪光点,肯定、鼓励幼儿的进步,还要鉴识幼儿的行为与思想,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欣赏、纵容,在初现苗头时便要加以引导、纠正,避免赏识教育成为不良意识、行为的保护伞。

2.赏识教育的手段在于激励与法度。赏识教育离不开宽容和激励,同时也离不开约束与批评,即不仅要让幼儿在“蜜罐”中成长,还需要在幼儿出错时体验到“黄连”的味道,以免过度的宽容与激励助长了自大等不良苗头的形成。合理利用挫折教育、抑制批评能够锤炼幼儿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长。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2

——试论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文章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关键词:情感共鸣养成教育德育网络道德主体

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创始人谢庆总爱讲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幼儿园阶段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步没迈好,后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就会陷入被动的“纠错”泥潭。健全的基本人格品质和健康地体格同等重要,是幼教工作者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同志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使我越来越深地感觉到,德育要从幼儿抓起,做好幼儿的德育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现实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神圣尊严、有丰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的人。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讲《大姑与小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如:激发幼儿给生病的孩子搬椅子,帮助年龄小的伙伴穿衣服,关心植物生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生日的时候自己做手工表示祝贺,给老师端水……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点点滴滴浸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使幼儿深受感染的同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因为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要占去一半时间,这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机。并且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 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的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小朋友梳完头,她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就连伙房叔叔给我们班送饭添菜,孩子们也会主动地说:“谢谢叔叔!”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我们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有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这其中,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强,老爱和别人对着干。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特别倔,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开展“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搬到游戏中,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家长显得特别激动开心。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老师帮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体验家长的爱意,并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与老师共同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启蒙教育。此外,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而且,目标的实现有其场合、时间的特定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以便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便一致性、侧重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例如,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后,一次为了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家长们告诉我:“我的孩子现在一扔东西就要找果皮箱,还时时监督大人呢!家里喝过的一些奶瓶、空盒子,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成手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还潜在进行了德育教育,真好!”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教师协调、沟通,教师与家长协调、沟通。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些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的、有序的进行。

四、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外因主要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忽视幼儿地位与作用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会使德育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状态,从而极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幼儿道德学习是在成人的指导下的自主行为,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例如,为了引导幼儿认识国旗并培养幼儿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我没有采取枯燥讲述的教育方式,因为那样一来幼儿无法真正理解,而且也不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引导孩子亲手制作粘贴国旗,在剪剪贴贴中,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兴奋、主动探索的状态,另外还带着孩子们学习升国旗、学习唱一些国旗的歌……既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又在玩中进行了爱国启蒙教育。

总之,幼儿德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从情感入手,以幼儿为中心,创设各种德育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行,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冯永刚《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方法探析》《幼儿教育》20__年3A版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情感共鸣;教育德育;道德主体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的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注重幼儿情感教育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

(一)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千万不要小看讲故事的作用,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打动幼儿并能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在带班组织幼儿时,每天我都会利用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而每次讲完故事,我都要和幼儿分享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如给幼儿讲《青蛙王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公主与织布女》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勤俭节约;在国庆节、清明节、还给幼儿讲些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听故事时,幼儿是全神贯注的,他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此时也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外显,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使他们用心去体会什么是真善美,用心去感悟什么是正义与勇敢。在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都会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说一说,通过故事情节对幼儿的德育熏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行动,这样既帮助幼儿走出故事角色又非常巧妙的教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接人待物、与人相处,也是对幼儿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

(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调动幼儿情绪情感

记得一次,我组织幼儿做户外采集时,有一个孩子手突然被树枝划破,当时我和保育员都没带任何医疗救助物品,其他的孩子看到受伤小朋友痛苦的神情,看到老师焦急的神态,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有手绢,用我的手绢给小朋友包伤口。”好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小手绢,情景非常感人,后来那块为小朋友包伤口的手绢,被我们班誉为“最漂亮的手帕”!此外,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环节也可以利用起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从小事入手,培养幼儿道德情感。

二、注重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 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因为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吃饭、入厕、洗手、睡觉、整理日常用品等要占去一半时间,这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良机。并且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的说“谢谢”,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的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协作。因为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则较高,反之亦然。我们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有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

(一)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德育目标,并让家长尝到家园合作的快乐。如:以前带班时班里有位孩子“个性”特别强,老爱和别人对着干。家长告诉我他在家里总是不听话,特别倔,早晨起来不吃饭,为了喂他吃饭,害得孩子的妈妈每天都顾不上吃早饭。针对这个孩子,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妈妈真辛苦”的谈话活动,首先,专门把孩子母亲一天的工作概况录制下来,让孩子们看,并请每个孩子讲一讲自己妈妈的每日工作有多么辛苦。再开展“上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搬到游戏中,让她亲自体会做母亲的辛苦,又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帮妈妈做事情,让她体会大人的辛劳。几天下来,孩子真的变了,变的懂事了,能体谅大人尊敬老人,家长显得特别激动开心。这个孩子的转变,其实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努力的结果。作为幼儿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德育目标应有一致性。家长和教师应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所侧重,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网络道德启蒙教育。

例如,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后,一次为了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劳动意识,我带着孩子们进行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制作环保图,引导幼儿将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消毒处理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亲自体验变废为宝、勤俭节约及体验劳动的快乐。我们要创造一些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交流与研究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模式,以便使幼儿德育工作整体的、有序的进行。

四、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幼儿道德学习是在成人的指导下的自主行为,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例如,为了引导幼儿认识国旗并培养幼儿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亲手制作粘贴国旗,在剪剪贴贴中,孩子们始终处于积极兴奋、主动探索的状态,另外还带着孩子们学习升国旗、学习唱一些国旗的歌……既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又在玩中进行了爱国启蒙教育。

总之,幼儿德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从情感入手,以幼儿为中心,创设各种德育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行,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巍.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4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此刻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希沃•2018华蒙星第三届全国幼儿篮球联赛,中山赛区的启动仪式,值此盛喜之际,我谨代广州华蒙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及咏威亚太体智能研究院中山分院中山旭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对今天莅临启动仪式的各位来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的幼儿园以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为增强幼儿体质,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是积极相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亚太特别联合华蒙星举办了此次全国幼儿篮球联赛,联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中国幼儿篮球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体验快乐,分享喜悦,为热爱篮球的孩子搭建良好的幼儿篮球交流平台。

另外对于幼儿篮球我们也特质了适合孩子的4号球,包括地板,篮板都做了适当的调整。篮球规则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在幼儿篮球赛中我们强调孩子的参与,减少孩子的对抗,将篮球场变为孩子们表演的舞台而不是激烈对抗的竞技。

最后,预祝所有参赛园的小朋友们都能赛出水平,赛出好成绩。也预祝希沃•2018华蒙星第三届全国幼儿篮球联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身心健康;提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00-02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操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唱边跳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下面我们主要就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一)儿歌

儿歌就是儿童喜欢念唱的简短的诗歌。儿歌的词句简单,内容生动,还有自然的音调,念起来很好听,很受儿童的欢迎,为一般儿童所爱好。

它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语言。例如:“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在上面这首儿歌里,我们可以指导儿童学习名词和动词。使儿童增加词汇,同时也发展了连贯性的语言。指导儿童传唱,足以引起他们对动物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二,可以增进儿童的交往能力,促进他们性格的良性发展。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小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还有很多如富于科学幻想的,计数算数的,生活能力的等等,通过儿歌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儿童性格和情感,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舞蹈(边唱边跳)

这里说的幼儿舞蹈不是纯粹的舞蹈,而是边唱边跳的舞蹈形式。首先就要看音乐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幼儿的动作与音乐合为一体。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才能被幼儿所接受,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的内容讲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幼儿表演舞蹈时创造性的表达各种舞蹈形象。

二、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下面我们主要就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为研究对象,来阐述音乐启蒙教育的特殊意义。现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利用音乐启蒙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多方面的音乐活动,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有很多,本文主要就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智力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音乐启蒙的方法对幼儿的各方面品质的培养来进行论述。儿歌和幼儿舞蹈是我们采取的基本手段,它可以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的调节情绪。一般来说 ,音乐活动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赞许的需要不希望完全来自同伴,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在幼儿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想得到郑重的表扬与肯定是不容易的,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授课中,孩子在你面前唱了一首儿歌,或许音调不是那么准,我们也应该去鼓励,对他们说,你唱的真棒!希望他们下次唱的时候能比现在更好。这样他们在下一次也许会表现的更好;反之,一味的去批评,那不但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或许他们不会再对你唱第二次了。孩子们在一个班集体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集体的概念,在上课的时候总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该做的。这不仅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人位置,而且促进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的发展,通过接受老师的教导与小朋友共同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的气氛,对幼儿的责任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不少独生孩子由于长期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他们在看见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本来他们手里已经有玩具了,他们也会去要甚至去抢过来。这样就比较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很少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严重阻碍了孩子与他人合作这一社会行为的发展。而在我们唱歌跳舞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要求幼儿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相互协调配合;要求幼儿善于自控,遵守规则,服从调配等。在跳舞的过程中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幼儿一方面要扮演好自己在舞蹈中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理解他人的动作,建立一种相互交流的游戏与学习平台,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智力的培养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过:“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的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视为劣势半球,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边唱边跳的活动中促使左右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发展。

小朋友启蒙教育范文6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人们总是把他们比作祖国的花朵和幼苗。花朵姹紫嫣红,祖国才壮丽繁荣,幼苗茁壮成长,才能发展成栋梁之才。幼儿教师正是培养这些幼苗成长的园丁,是开发幼儿智力资源的启蒙教师,是手持金钥匙为幼儿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第一代人。幼儿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暴雨和教育任务,鉴于以上情况,平时我加强自学,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发展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伟大的,从而有着一颗干幼教爱幼儿的事业心。  

二、加强对幼儿教育,培养美好的心灵

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要把爱作为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把爱作为沟通幼儿心灵的桥梁,把爱作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要与幼儿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幼儿的“好妈妈”、“好朋友”,用爱的清泉滋润幼儿的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培养美好的心灵。(例如:在一日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通过给自然角或家中的种植物浇水,给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喂食,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幼儿回家帮助家长做简单的家务。同时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入园时开展“手拉手”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八节的“我的好妈妈”“我是爸妈小帮手”“我为妈妈送礼物”的爱妈妈教育活动,加强了亲子沟通和交流,让幼儿学会感恩;五一节“劳动最光荣”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活动;六一节的好孩子教育活动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增长了社会知识,增进了幼儿与教师、父母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我认为:正因为教师真诚温暖的爱,才能使孩子们与老师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以他们童稚天真活泼得爱心来回敬老师得爱。从教十年来,我教过的幼儿离开幼儿园多年了,可还是经常返校,同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每当这时,我总会感到爱是精神的营养品,教师用心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就能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

我注重时刻观察幼儿的表现,任何小事都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说服教育,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如刚入园的小朋友们之间不够尊敬,不够团结,经常听到小朋友之间相互指责,又是小朋友摔倒了,有的竟哈哈大笑。针对这些问题,我便及时开展专题品质教育。通过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幼小的情感发生变化,懂得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时间长了,小朋友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整体。有一次,我们带着全班小朋友到操场上做游戏,大班的小朋友便主动帮助小班的小朋友们做事情,搬运游戏道具等,还有的小朋友平时还帮助本班的小朋友系鞋带、扣扣子,相互借阅图书,过去玩玩具时都是你争我抢、互不相让,通过品质教育,幼儿做到了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我还经常通过讲故事改变幼儿的思想,让幼儿走好人生路上的第一步。幼儿的心灵是一边纯洁的圣土,接受各种事物最为敏感,并能众生留下印象。所以启蒙教育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品质教育是关系到幼儿今后成长的关键。因而我们不但教育幼儿在园要互相关心、相互尊重,而且要教育幼儿在家也要尊重父母、长辈及同辈人。

三、加强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齐心协力让孩子快乐成长

由于家长认识水平和实际条件的限制,有些幼儿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认为办园只能是为了看管孩子,防止不发生大的事故而已。这样,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互不了解,影响了幼教工作的开展,那么怎样消除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的隔阂,填平这条鸿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呢?多年来,我学习魏书生、任小艾等教育战线上的模范典型人物的事迹,树立了“爱生如子、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个幼儿班主任,除争取村队、妇联、卫生等社会团体,宣传幼教工作之外,还走向家庭,搞家访,与家长联系。幼儿开始入园时,除做好必要的登记外,还召开幼儿家长会,告诉幼儿家长幼儿园的办学目的、指导思想、幼教任务、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等等,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走进课堂,了解幼儿一天的在园情况,根据幼儿具体情况与家长沟通,在家长、教师、幼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