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1

日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了东四平台卫星第二期责任人例会。会上东四平台卫星总指挥、总师周志成首先介绍了东四平台“鑫诺2号”和“尼星”两卫星的研制情况,而后由研制单位的主管领导、指挥和技术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两星的研制情况,院领导对其中质量、技术、节点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党委书记王永汉在发言中谈到:本次会议是对型号研制工作效率、管理、质量的一次考核。他指出:“鑫诺2号”和“尼星”的成功,将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持续健康的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于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院长袁家军指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初衷是要下大决心,加强管理,提高卫星研制的履约能力,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适应未来发展、创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他希望,“鑫诺2号”和“尼星”的研制要精心策划,认真部署,工作要严慎细实,理清关键问题,确保万无一失,首发成功。

第四届国际卫星通信( ISCe 2005)年度会议暨博览会在美召开

5月31日-6月2日,第四届国际卫星通信年度会议暨博览会在美国加州长滩召开。会议对快速发展的卫星工业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小组辩论、研讨及特别事务讨论。与会者包括军方高层、政府及企业代表。SpaceX 公司建立者艾伦・马斯克强调了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的需求,以确保卫星工业持续及长期发展。该公司打算以低于当前卫星市场价30%的价格,提供有成本效益、可靠的卫星发射(平均每次发射约650万美元)。

会议代表认为对于服务供应商而言,需要提供的是终端对终端的解决方案。其它小组还强调了拥有恰当的合作关系的重要,认为企业方案是teleport商业发展最快的部分之一。代表们还讨论了VoIP与交互数据、新型基于IP的卫星-地面混合平台的问题,认为基于卫星的IP能够满足多数交互式及广播IP业务的交互需求。基于卫星的IP技术的战略优势之一是向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的灵活性。美国通信委员会代表表示,美国通信委员会已经认识到卫星通信在国家安全及危急情况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以及优化频谱分配的重要。会议还讨论了军用卫星系统的未来,政府卫星通信的使用,以及“卫星娱乐/DBS―――第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授牌

6月1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宣布为第二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授牌,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动画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无锡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6家机构成为新的国家动画基地,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在会上指出,希望动画产业基地能建设成全国大型动画企业的旗舰,带动国产动画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据了解,首批动画产业基地于2004年12月6日经国家广电总局宣布授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三辰卡通集团、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常州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9家单位成为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4所高等院校成为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亚洲宽带世界论坛讨论三网合一解决方案

5月30日,由NTT主办的亚洲宽带世界论坛在日本横滨开幕,这次会议吸引了包括中国网通、上海媒体娱乐公司、SBC、荷兰电信、PCCW等世界各地的运营商,以及阿尔卡特、西门子、AVICI、Packefront、富士通、NEC、日立、思科、UT斯达康等众多厂商的关注。阿尔卡特在现场演示了全套三网合一解决方案。阿尔卡特表示,亚太地区运营商对三网合一的要求尤其迫切,但运营商都已经认识到三网合一不是简单的设备堆叠,他们需要的是能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短时间内整合起来的供应商。西门子通信公司也在亚洲宽带世界论坛上展示了自己的PON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表示,他们的宽带解决方案综合了DSL和PON技术,将随时和亚洲的宽带市场发展保持同步。

卫星导航电子地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成果展示会举行

近日,由国家测绘局举办的“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化应用―――卫星导航电子地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成果展示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展示了导航电子地图业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导航电子地图曾经是制约我国导航产业发展和导航技术在中国应用的瓶颈。业界认为,实现电子地图的产业化需要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包括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导航电子地图、如何构筑覆盖全国的导航地图生产更新体制、如何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导航地图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如何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建立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为此,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卫星导航电子地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玉国介绍,目前他们开发的导航电子地图的数据范围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约200多个城市;导航电子地图的网络化动态更新体系已经建立,并形成了完整的导航电子地图核心技术,而所有道路和大量POI(兴趣点)信息都通过了实施验证,保证了地图数据的现实性和精准性。此外,四维还建立了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海南建卫星发射基地大有作为

日前,海南省科技活动月的第二场院士报告会在海南大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府科技顾问张彦仲做了题为《工程科技的几个前沿问题》的报告。张彦仲在报告中介绍了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可行性及优越性。他说,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如果在海南文昌发射卫星,附加速度是438米/秒,而在酒泉是358米/秒,西昌是410米/秒,从载重量来说,同等条件下发射卫星,在文昌发射可以比在酒泉发射多载重150多公斤。所以,在海南建设卫星发射基地,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电视列入“十一五”规划

日前,信息产业部召开了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座谈会,会上宣布今年底前完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任“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未来5-10年,信息产业首先是要继续做大产业规模。另外,电子和电信将是信息产业强国战略的两个核心,是新世纪前2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娄勤俭还透露,按照入世承诺,“十一五”期间还将积极有序地开放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同时,信息产业企业也要“走出去”,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国际型企业。

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透露,由信产部直接牵头的10项专项规划均已进入编制阶段,计划今年中完成分行业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形成基本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完成信息产业全行业规划纲要;今年底、明年初定稿后按要求上报国家发改委。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电视和电信普遍服务被列为信息产业“十一五” 的十大规划之一,这显示出数字电视将是未来彩电业及相关产业的一个方向。有业内专业报告估计,就价格而言,预计数字电视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间约在2006年,一旦成为大众化产品,其市场规模将超越手机或内存,并成为电子产业的主力产品。到2008年,数字电视市场可望达到高峰,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到1132亿美元(1.5亿台),并超越预期,届时手机市场规模将可达1070亿美元。

卫星多媒体传输技术实现突破

日前,上海广电集团《卫星多媒体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经委验收。此项目于2002年由上海广电集团牵头申请立项,并获上海市经委技术创新研究资金资助,广电通讯和中央研究院共同负责具体实施研发。由上海市经委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审查了各项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各项技术应用工作汇报,并观看了卫星基地DTH实验网及AVS终端样机现场演示。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2

商务拓展更加务实

在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期间,一场题为“如何与中国航天合作”的全球网络论坛吸引了“八方来客”,他们嗅到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市场无限的商机,“未来的世界,不与中国做生意还真不行。”一位德国的参会代表打趣地说。

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累计为国际用户提供了37次发射服务和8次搭载服务,发射了43颗卫星。中国航天也在本届大会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展会上,中国航天不仅展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的东四增强型平台模型等展品参展,该平台将对我国通信卫星能力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受到参会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

“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前景非常广阔,未来五年内,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对产品的需求、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将更加苛刻。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谈及国际商业通信卫星的发展,新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的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坦言。通信卫星事业部曾因总体设计水平、研制周期等因素丢失过一部分市场。在国际项目竞标中曾于亚太七号卫星等项目失之交臂的经历,这更加坚定了该部提升总体设计水平,赢得国际成熟运营商市场的决心。

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坦言,此次参加大会的感受便是“国外有些宇航公司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要更快、更扎实,我们距离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他认为,要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中国航天必须要转变观念,在战略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下,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大会期间,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共同签订了《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将促进中巴两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深入合作,加速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化进程。

在大会展览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的圆形地球模型前,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国内外成功建设的多颗陆地观测卫星及多个地面接收站,很多参观的专家学者表示出极大兴趣。这些展品都来自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2007年我国加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CHARTER)组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自2007年起在机制内承担紧急事务官(ECO)国际值班以及空间资源机构等职责,六年来,我国正式执行30个时间段的ECO国际值班,响应与处理国际重大自然灾害请求28次,为世界范围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援助。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自身的软肋,产品服务还略显单一。”某位专家说,“延长服务链是一条好路子。”近年来,中国航天正致力于提供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在提供发射服务和卫星在轨交付业务的同时,还向客户提供技术培训、地面设施建设等一条龙服务。

发出载人航天邀请函

本届大会伊始,中国航天高层就不断释放出“未来将更加开放,携手国际同行推动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积极信号,引起国际航天界关注和热议。

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型号总师杨宏给出了这样的解读:“中国在圆满完成三次交会对接任务后,让世界刮目相看,也宣告中国在全球载人航天俱乐部中有了稳定的一席之地和更大的话语权。”

刚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载人航天专家杨宏,大会一开幕,就和他的团队成员“兴奋”地参与到国际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广泛讨论中。他提交的论文《关于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载荷接口方案的研究》,在大会上被列为口头陈述“对象”,这也证明了中国已经在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张开臂膀”欢迎国际同行做着积极准备。

对此,国际同行的反应如何?“有一些国家立即就表示了浓厚兴趣,他们希望在我国空间站上应用一些技术,所以很关心我们空间站的技术指标、接口、飞行轨道等。”杨宏说,虽然合作还处在初步阶段,但这显现了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信心与实力。

大会上,中国航天人与国际同行“切磋”,让中国的声音传得“更远”的同时也扩展了眼界。以杨宏的团队为例,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了大会,同时也把“取到的经”带回五院,发起更深层次的交流研讨。

9月24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若飞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了详细解读,据他介绍,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支持下,已设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正积极推进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合作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平台技术合作,可以是单项设备与部组件研制的技术合作,也可以是分系统甚至舱段研制的合作;二是开展空间合作应用,可采用联合研究、搭载实验等方式,在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进行合作;三是开展航天员选拔训练合作,可与各国在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适当时机为他国选拔培训航天员,并与中国航天员进行联合飞行;四是开展技术成果推广,积极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广载人航天技术成果。

技术合作开辟新领域

虽然没有在大会上作报告发言,但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的身影也出现在北斗亮点报告会上。他笑称自己“英语不过关”,但还是不想错过一个这么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中国航天人可以与国际同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学习了解国际航天的发展趋势、动态,以及在一些前沿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据他介绍,北斗卫星全球组网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面对任务中大量中国人以前没有干过的技术,五院要第一个去‘趟水’。此外,卫星将采用的新平台也让人放心。”

除了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等领域,“中国航天在前沿探索领域也发出了越来越强的声音。”本届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航天科技五院副院长李明在空间太阳能全体会议结束后如是说。

早在1992年就参与空间太阳能前沿探索的李明介绍,面对能源并不充裕的现实国情,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积极推进空间太阳能的相关研发工作:五院正在研究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组装、姿态控制等;航天科技一院也在做相关的可重复发射系统的研究工作。

据悉,五院的相关研究项目已在去年正式得到国家国防科工局的经费支持,并在努力推动“发展空间太阳能”成为下一个国家重大专项。“三四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人参加国际上的空间太阳能会议,而在这届大会上,唯一一个关于空间太阳能的主题报告就是五院的。”李明说。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3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RSCC)今年2月7日的消息,RSCC预计2013年和2014年发射Express AM5/AM6/AM7/AM8等多颗新一代高性能的通信卫星。这几颗新卫星升空并投入运行后,不仅可以缓解目前俄罗斯充满活力的广播和通信市场上卫星容量的短缺,而且将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格式的下一代卫星电视广播和高速卫星宽带服务,比如Ka波段高清电视和宽带互联网连接,以及超高清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继续

主导德国电视市场发展

2013年2月19日,全球排名第二的固定卫星服务运营商SES公司在慕尼黑发表了《2012Astra电视检视报告》关于德国电视市场的研究结果。据称,依照惯例,这份最新研究报告是SES公司委托独立的市场调研公司TNS Infratest,并通过与德国联邦各州广播机构合作,在2012年底对德国电视市场的关键数据进行抽样调查后所撰写。这次市场调查TNS Infratest公司在德国各地共进行了6000次采访。

卫星继续成为德国电视广播领先的基础设施

基于传统上等方面的原因,德国大部分家庭接收Asira卫星传输的DTH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只有少数家庭接收地面数字电视和IPTV。

这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德国电视家庭从2011年12月底3790万户增加到3816万户。报告指出,德国卫星电视市场2012年持续增长,直接从卫星接收电视的家庭继续增加,在2012年底达到约1810万户,比2011年底增加了52.4万户,增长率为3%,卫星电视占电视市场的份额也从2011年底46.2%提升为47%。分析家称,这是基于2012年4月关闭模拟卫星电视信号后消费者对来自卫星的高品质及大量的电视节目的需求持续强劲的结果。

相比之下,在关闭模拟电视广播后德国有线电视家庭用户2012年继续减少,在2012年底减少到1670万户,比2011年底减少了57万户,增长率为-3%,有线电视占电视市场的份额也从2011年底45.6%降低为44%。这是德国有线电视家庭在2011年底首次少于卫星电视家庭后再次少于卫星电视家庭,而且两者的差距也从20万户进一步扩大为140万户。此外,得益于模拟电视广播的数字化转换,以DVB-T标准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家庭在2012年底增加到约210万户,比2011年底增加了22万户,增长率为12%,占电视市场约5.5%的份额;而IPTV家庭在2012年底为126万户,比2011年底微增1万户,增长率为1%,占电视市场约3.5%的份额。

卫星电视占有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再次反映了消费者认为卫星在德国是最具吸引力的电视接收方式和电视广播领先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表明卫星进一步扩大其被选择作为电视接收基础设施的领导地位。

HDTV继续是电视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份德国电视市场最新的研究报告称,收看HDTV的卫星家庭在2012年底达到790万户,比2011年底多了近200万户,增长率高达33%,所占卫星家庭总数的比例也从34%提升为44%;而收看HDTV的有线电视家庭在2012年底大幅增加到453万户,比2011年底多了326万户,增长率也高达39%,占德国有线电视家庭约27%。总体而言,2012年德国HDTV家庭从2011年约1000万户增加到1310万户,其所占德国电视家庭总数的比例从2011年底26%提升到35%;而卫星HDTV频道也从2011年底20个增加到63个。相关数据再次显示,如同英美等国家,HDTV继续成为德国电视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德国卫星HDTV服务主要由德国付费电视运营商Sky Delltschland公司和SES公司的全资子公司HD Plus GmbH透过19.2°E多 颗Astra卫星建立的两个DTH电视平台提供。前者为订户提供48个HD频道,而后者于2009年11月推出的HD+平台专门服务于德国市 场,为用户传输15个免费的HD频道,用户购置一台HD+机顶盒还可以接收另外22个不须额外付费的频道。据介绍,HD+平台推出不足40个月,至2012年底共拥有约287万用户,包括交付50欧元年服务费的94.5万用户和192.6万免费试看12个月的用户,其中付费用户比上年度约增加54万户,增长率高达133%,已成为驱动HDTV在德国强劲增长的一个重要平台。

SES公司表示,HD+平台的出色表现反映了消费者对优质电视的高需求依然强劲,这将进一步推动对最高广播质量的硬件和内容的需求。我们将联手硬件行业、零售商和广播公司,继续推动市场的成长。

俄罗斯规划

下一代卫星广播和通信服务

2013年1月29至3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5届俄罗斯国际广播卫星通信展(CSTB2013)上,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和Eutelsat通信公司联合参展,现场演示卫星传输的4K超高清电视,聚焦下一代数字卫星电视技术和格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出席CSTB2013开幕当天讨论俄罗斯电视发展热点问题的圆桌会议的RSCC总裁尤里・普罗霍罗夫在其简短的报告中称,RSCC卫星星座承担着将俄联邦政府提供的内容数字包传输到横垮俄罗斯联邦领土的俄罗斯电视和广播网络地区发射中心的任务。根据俄罗斯广播电视发展计划的安排,RSCC今明两年将发射多颗新一代高性能的通信卫星,包括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预计2013年下半年发射 的Express AM5(140°E)和Express AM6(53°E)卫星,以及预计2014年发射的Express AM7(40°E)和Express AM8(14°W )卫星等。这几颗新卫星支持俄罗斯将采用新技术和新格式的下一代卫星电视服务所需的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

据称,这些新的卫星资源投入使用后,将提供在俄联邦任何地方都可以提供的先进的数字广播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机会,例如,在Ka波段使用标准的HDTV格式提供下一代数字卫星广播服务。圆桌会议讨论了未来卫星电视广播的格式,与会者一致认为,超高清 电视(UHDTV)格式将很快成为全世界由卫星支持的电视的主要载体。而预计在2013年至2014年发射的RSCC新卫星,将支持以UHDTV格式提供的卫星电视广播服务。

分析家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卫星通信和广播服务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俄罗斯是航天技术及航天产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前些年或许由于国家的支持和资金的不足,民用 通信卫星产业发展较缓慢,所研制的通信卫星在容量、功率、设计寿命、多波段等方面的性能均不如欧美主要的卫星制造商建造的卫星。以RSCC目前在服役、发射于2003年12月至2009年2月的“快车AM”(Express AM)系列6颗卫星为例,每颗卫星携带的 C/Ku/L波段转发器总数最多只有20多个,卫星总功率仅6KW,在轨设计寿命也只有12年。而欧美建造的通信卫星通常携带几十个甚 至100多个转发器,卫星总功率10KW以上(最高达20KW),在轨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

RSCC卫星舰队现在9颗国产的“快车”系列通信卫星(包括Express AM22/AM33/AM44/AM1/AM2/AM3和Express MD1,以及超期服役的Express A2/A4),还有2颗租用的卫星(Eutelsat36A和DirecTV1R),其卫星星座容量及其它性能显然难以满足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这个新兴市场对各种卫星通信和广播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再加上两颗新卫星Express AM4/MD2在2011/2012年发射失败,致使RSCC服务于俄罗斯市场的卫星容量更加紧缺。为此,根据俄罗斯联邦空间计划,RSCC自2009年以来投资建造8颗新一代高性能通信卫星,计划在2013至2015年发射入轨,为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以及卫星覆盖的其它区域提供下一代卫星服务。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卫星通信;FDMA;地球站

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它综合利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和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是当前通信领域发展迅速的方向之一。卫星通信中有着众多的通信方式,其中的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是把总带宽分隔成多个正交的频道,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道。FDMA以其信道复用率高,容许复用的路数多,分路方便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卫星通信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FDMA模式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组成,并对其中的终端分系统的模块划分、功能实现进行重点研究。

1.终端分系统分析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地面通信终端设备被称为地球站(Earth Station)。典型的地球站由天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终端分系统、监控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地面接口及传输分系统等组成。

终端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地面接口线路传来的各种用户信令和卫星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之间的转换。根据其功能,主要分成信道处理模块、监控接口模块和其他设备接口模块。

信道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与网控中心(Network ControlCenter,NCC)的协议解析以及具体通信业务的具体承载。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接收来自NCC的信道选用通告,实现对控制信道发送频点的选择;向NCC发起注册或注销申请,实现终端的注册与注销;向NCC发起呼叫申请或接收NCC下发的通信检测,实现信道的链路建立、频点分配、业务类型指定等功能;向NCC发起结束申请或接收NCC下发的结束应答,实现信道的链路拆除;实现卫星通信的具体承载,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匹配。

监控接口模块主要完成与外部监控单元(MonitoringControl Unite,MCU)的协议解析,其主要功能包括上报信道的状态和参数;接受MCU的参数设置和控制等功能。

其他设备接口模块主要完成与其他设备(根据终端分系统的实际业务能力,可以是声码器、视频编解码器等设备)的协议解析,其主要功能包括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设置参数和控制等功能。

2.主要通信流程研究

2.1注册和注销流程研究

注册流程如图1所示。终端分系统启动后,读取预置的信道参数,通过读取到的广播信道(BDC)频点来设置BDC信道,等待接收NCc下发的信道选用通告信令。此时将信道状态为搜索BDC状态,同时启动BDC主备切换定时器。当超过切换时间接收不到NCC下发的信道选用通告信令时,将BDC信道的频点切换为备用BDC频点,同样当再次超过切换时间接收不到NCc下发的信道选用通告信令时,BDC信道的频点切换为主BDC频点,以此循环下去。

当收到来自NCC下发的信道选用通告后,重置BDC主备切换定时器的r间,通过解析信道选用通告信令,可以获取NCC下发给终端分系统的主备BDC频点和控制信道(CUC)频点,并将其保存,同时发送注册申请控制信令,将信道状态设置为正在注册。当未收到NCC应答时,注册申请控制信令会重发。

当NCC通过CUC信道接收到终端分系统的注册申请控制信令,该地球站标记为在线状态,应答信令通过NCc的BDC信道发出,通过星载转发器转发到终端分系统的BDC信道。当终端分系统通过BDC信道接收到应答信令以后,将信道状态置为信道空闲,此状态为用户可进行业务操作状态,可对用户提供任何已有服务。如果重发多次后仍收不到应答信令,则将信道状态设置为注册失败。

注销流程如图2所示。NCC通过CUC信道接收终端分系统的注销申请控制信令,该地球站标记为离线状态,应答信令通过NCC的BDc信道发出,通过星载转发器转发到终端分系统的BDc信道。终端分系统通过BDC信道接收到应答信令以后,将信道状态设置为注销成功,此状态为用户只可进行注册操作状态,如果重发多次后仍收不到应答信令,则将信道状态置为注销失败。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基于FDMA模式的卫星地球站的终端分系统拥有完善注册和注销流程。通过该流程可以加强网控中心对地球站的管理,包括对地球站的身份合法性进行验证、对地球站的实时状态进行显示等功能。

2.2建链和拆链流程研究

建链的过程采取了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Allocation,DCA)策略。在DcA策略中所有波束都没有固定分配的信道,由网控中心统一分配。网控中心要根据所采用的成本函数算法计算每条信道在每个波束中使用的成本,当一个呼叫到达时,选择一条成本最低的信道来分配。

I(x):到波束x的距离小于共信道复用距离D的所有波束(即波束x的干扰波束)的集合;

(x):呼叫到达波束x时刻的可用信道的集合;

FD(k):根据完全固定分配算法(Fixed A110cationAlgorithm,FCA)预先固定分配给波束后使用的信道合集,或者说是波束k的最优标称信道集。

建链流程如图3所示。当信道状态处于信道空闲时,允许MCU发起建链。建链时通过CUC信道发送建链信令,建链信令包括对端号码、业务类型、业务速率等信息,主叫方进入建链等待状态,星载转发器转发到NCC的CUC信道上,NCC通过其BDC信道向主叫方发送建链等待信令,向被叫方发送通信检测信令。

被叫方也需要有注册的过程,且进入信道空闲状态,否则NCC直接发送拒绝建链信令,并给出原因。主叫方进入信道分配状态,NCC进入等待通信检测应答状态。

被叫方在BDC信道上收到通信检测信令,并且其在信道空闲状态下,被叫方会在它通过CUC时给出通信检测应答信令。ycc在cuc信道上收到通信检测应答信令以后,对通信双方发送信道分配信令,对通信双方的频点进行重新分配。通信终端双方收到信道分配信令以后,进入业务通信阶段。

拆链流程如图4所示。通信需求结束以后,为了资源的反复利用,要对资源进行回收,包括终端资源和星载转发器资源,特别是星载转发器资源,因而加入了拆链过程。拆链可以由通信双方终端的任何一方发起,MCU发出拆链信令以后,向对端发出拆链信令,然后切换频点,向NCC发出拆链申请信令,自身状态切换为拆链中,收到拆链应答信令或拆链申请信令发送超时后,将自身状态切换为信道空闲。对端收到拆链方的拆链信令或NCc发出的拆链应答信令后,自身状态切换为信道空闲。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基于FDMA模式的卫星地球站的终端分系统拥有完善的建链和拆链流程。DCA策略的应用使所有的信道都由网控中心进行分配,提高了系统的容量,使信道的利用率更高、无需信道预规划、可以自动适应各种通信业务需求。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GNSS component of GPS, GALILEO, GLONASS,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s well as GNSS in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raffic, public security and rescue and other fields of modern agriculture us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GNSS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we can see that, application of GNSS can bring the huge change give life or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GNSS industry with high technology, high investment, high added value, high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GNSS technology to the civil open, an important part of GNSS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et will become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hird new growth points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Through the plan and Prospect of GNS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GNSS will b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social economy a huge boost.

关键词: GNSS;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应用

Key words: GNSS;GPS;Galileo;GLONAS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develop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04-02

0 引言

GNSS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区域和增强系统,它利用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WAAS(广域增强系统)、欧洲的EGNOS(欧洲静地导航重叠系统)和日本的MSAS(多功能运输卫星增强系统)等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并同时提供卫星的完备性检验信息(Integrity Checking)和足够的导航安全性告警信息。

1 GNSS发展及现状

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给海陆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同事为了收集情报、应急通讯以及核爆检测等军事目的,海陆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到1994年经过20多年300亿美元的耗资,全球24颗GPS卫星星座已经布设完成,覆盖率高达98%。

1995年4月27日GPS宣布投入完全工作状态以后,翌年便启动GPS现代化计划,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更新。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自2003年开始发射12颗BLOCK-Ⅱ R型卫星进行星座更新。第二部发射BLOCK-Ⅱ F型卫星替换GPS星座中老旧卫星,提升系统性能,首颗卫星于2010年5月28日发射,2012年10月4日发射第三颗。第三部发射BLOCK-Ⅲ型卫星,计划2014年发射首颗星,20年内完成满星座部署。GPS现代化实现后,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GPS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1999年初欧盟提出了伽利略(GALILEO)计划,并且在2002年3月正式启动了这项计划。但是在2010年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重新调整了伽利略计划的时间节点,将计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2002-2005年为定义阶段:主要是论证计划的必须要写、可行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2005-2011年为在轨验证阶段,其任务是成功研制、实施和验证伽利略空间段及地面段设施,进行系统验证。2011-2014年为全面部署阶段,包括制造和发射正式运行卫星,建成整个地面基础设施;2014年之后为开发利用阶段,提供运营服务,按计划更新卫星并进行系统维护等。但是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的报告称伽利略系统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说法已经被,该计划在2017-2018年之前难以投入运行。

GLONASS(格洛纳斯)项目是苏联在1976年启动的项目,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遭遇了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始终没有中断过系统的研制和卫星的发射。终于1996年1月18日实现了空间满星座24颗工作卫星正常地播发导航信号。早期的GLONASS卫星只有3年的寿命,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俄罗斯由于经济窘迫而长时间没有补充而导致卫星数目不断减少并且系统的性能急剧衰退。到了1998年2月仅仅剩下12颗卫星,情况最严重的是在2000年卫星的数目仅仅只有6颗。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陆续向GLONASS星座注入了两代寿命更长的GLONASS-M卫星,GLONASS正在逐步进入恢复阶段,截止到2009年12月,在轨运行GLONASS卫星已达19颗,已满足覆盖俄罗斯全境的需求,到2010年10月俄罗斯政府已经补齐了该系统需要的24颗卫星。莫斯科时间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航天部门使用一枚“质子-M”重型运载火箭,将3颗GLONASS-M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该系统在轨卫星群有28颗卫星,达到了设计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词一般用来特指北斗卫星导航第二代系统,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1983年中国开始筹划建设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94年中国正式开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的研制,并在2000年发射了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区域性的导航功能得以实现。2003年又发射了一颗备份卫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组建。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计划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并在2007年发射一颗中地球轨道卫星,进行了大量试验。2009年起,后续卫星持续发射,并在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12月27日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并预计将于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的能力,并提供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日本现有两个相关系统,一个是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的MSAS卫星系统。MSAS系统由两颗静止卫星组成的,其中一颗作为备用。因为它发射的定位信号与GPS相同,可以作为一个GPS卫星被使用。MSAS卫星发射的导航电文能够对GPS定位进行补偿以提高精度和可靠性,是覆盖亚洲的地区性广域差分增强系统。日本计划不依赖美国GPS卫星,在2020年建立一个由7颗卫星组成的区域性定位系统――准天顶卫星系统。准天顶卫星系统则由3颗倾斜轨道卫星组成。通过轨道设计,使得从日本本土来看,在任何时间总能够有其中的一颗在接近天顶的位置,保证了在大楼林立的都市和山谷等地该卫星不会被遮挡。日本媒体号称其将GPS精度提高了300倍。

印度政府2007年9月11日批准了由美国雷神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基于GPS的星基导航系统―静地轨道增强导航(GAGAN)系统。该系统将满足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导航的需要,加强航空导航能力,定位准确性良好。2006年7月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宣布,在未来5-6年,印度将筹划研发本国卫星导航系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这将为印度提供独立于现有系统(如GPS)的卫星导航能力。该系统由7颗卫星(很可能进入静地轨道和/或椭圆轨道)和地面站组成。该项目的投资将列入印度的“十一五”计划。

2 GNSS的应用

2.1 测绘应用 GNSS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地籍测量和工程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检测以及地壳运动观测、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水下地形测量以及道路和各种线路放样等领域,最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方法在进行山区大地测绘时,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

2.2 交通应用 采用GNSS接收设备应用于空运方面可以使驾驶员能够准确的对准跑道着陆,同时还能够使飞机排列紧凑以提高机场的利用率,引导飞机安全进离机场。在水运方面应用GNSS可以实现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在陆运方面租车服务、物流配送、出租车等行业利用GNSS技术对车辆进行跟踪以及调度管理,不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驾乘车或送货请求,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而节约运输成本。今后,在城市中建立数字化交通电台,实时发播城市交通信息,车载设备通过GNSS进行精确定位,结合电子地图以及实时的交通状况,自动匹配最优路径,并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

2.3 公共安全和救援应用 在处理火灾、交通事故、犯罪现场以及交通堵塞的紧急事件中应用GNSS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件的响应效率并且把损失降到最低。救援人员在人迹罕至以及条件恶劣的环境下通过GNSS的帮助可以对失踪人员进行有效的搜救和救援。当发生危险情况以及突况的时候,装有GNSS设备的交通工具能够做的及时定位和报警,使之能够更快更及时的得到救援。如果老人、孩童以及智障人员佩戴由GNSS、GIS与GSM整合而成的协寻装置而发射协寻事件时,及时在没有GNSS定位信号的室内,协寻装置也会自动由发射器送出GNSS定位信号而得知协寻对象的位置。

2.4 农业应用 当前在发达国家很多都在实行“精准农业耕作”即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利用GNSS进行产量检测和土壤采集等对农田信息进行准确定位,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对农田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然后把产量和土壤状态的信息载入带有GNSS设备的喷施器中,从而精确地对农田进行施肥和喷药。通过采用GNSS进行精准耕作能够有效的保证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这样不仅避免的资源的浪费,更降低了因施肥和喷洒农药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3 结束语

在我国十二五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即GNSS产业,2006-2009年以来实现了4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我国的GNSS产业在未来数年内将保持至少20-30%的复合增长,并且在2020年形成一个超过5000亿元的GNSS产业圈。随着我国GNSS产业进入了持续高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做好GNSS的技术以及研究和管理,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乃至社会经济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综述与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34(3).

[2]王解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NSS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勘察,2006(3).

[3]张浩,李晓东,杜晓冬.GLONASSM卫星的研究与应用[J].遥测遥控,2007,28(3).

[4]王厚基.GLONASS和GNSS简介[J].海洋技术,1998,17(2).

[5]柴霖.GLONASS的最新进展及可用性分析[J].电讯技术,2007,47(4).

[6]徐菁.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进展[J].徐菁.中国航天,2011(08).

[7]何立居.Galileo系统及其搜救服务[J].航海技术,2008(4).

[8]张双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最新进展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工程勘察,2010(08).

卫星通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6

澳大利亚旅游统计现状、挑战与趋势①朱红兵1,2,Noel SCOTT2 

(1.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安徽黄山245021;2. Griffith Institute for Tourism, Griffith University, Gold Coast 4222,Australia) 

Doi: 10.3969 / j.issn.1002-5006.2016.04.001 

一、澳大利亚旅游统计现状 

20世纪30年代以来,政府和旅游行业组织已经开始尝试监测旅游市场规模和特征②。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统计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澳大利亚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也在收集国际和国内旅游需求的相关数据,以及旅游业供给方面的数据。例如,澳大利亚统计局1959年就开始收集海外入境和出境的系列数据,1975年开始进行旅游住宿方面的统计调查工作。这些收集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产业政策制定、政府和行业营销规划、研究和教育等方面。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旅游统计工作出现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数据收集成本的增加迫使政府部门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数据收集方案④。这最终导致了一些州政府停止了其旅游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1998年昆士兰州旅游和节事管理部门取消了昆士兰州游客调查工作。随后不久,西澳大利亚旅游机构也取消了其州一级层面的旅游数据收集工作。这就使得由各个政府部门资助的国家层面的旅游数据收集支出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如黄金海岸和凯恩斯)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不断增长,导致他们对区域层面的可靠旅游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对国际与国内游客样本调查数量的显著增长正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需求。 

当前,两个联邦政府部门负责澳大利亚旅游方面的主要数据统计工作。一个是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 Bureau Statistics, ABS),另一个是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Tourism Research Australia, TRA),他们都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如上所述,澳大利亚统计局主要负责海外入境和出境(Overseas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OAD)以及旅游住宿(Survey of Tourist Accommodation, STA)方面的调查,而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主要负责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 Survey, IVS)和国内游客(National Visitor Survey, NVS)调查工作。同时,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的调查数据成为澳大利亚旅游卫星账户的组成部分。表1描述了澳大利亚主要旅游统计工作的特点。 

当前,澳大利亚对旅游统计数据的应用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领域:第一,有大量的行业人员(如运营商),他们对旅游数据的需求通常是经常访问非常有限的一部分核心数据。许多这样的用户被公认为对研究数据应用甚至可获得性没有被很好地指导。这些用户希望能够找到相关信息,以此来帮助他们衡量业务的相对绩效(基准化分析)。第二,不同的政府部门,他们需要时时了解旅游业的增长情况。虽然他们使用旅游数据不是那么频繁,但对数据类型的要求有时可能是很广泛的。第三,一些数量不多的顾问机构和研究人员,他们对旅游研究数据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广泛性。最后,还有一些数量很少的机构对特殊旅游数据存在相应需求,如政府财政部门对游客花费数据的需求。 

二、澳大利亚旅游统计面临挑战 

任何现实的旅游统计系统都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澳大利亚现行的旅游统计体系同样也面临一些挑战: 

时效性。国际和国内游客调查的结果通常要在数据收集完成以后的8个星期左右才能公布。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在减少报告的滞后时间方面面临持续不断的压力。 

成本。数据收集的成本也面临不断的审查。在澳大利亚,政府基本上提供了数据收集的所有必备资金。过去20年,相关部门一直试图从用户那里进行成本回收,但带来的收入通常是很低的。当前,一些主要的调查数据信息对公众都是免费的,但一些专门研究报告也会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最近,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已经同意向学术界提供免费的专门研究报告。 

小区域数据调查。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想知道在他们本区域内的游客情况,而不是州一级层面或者国家层面的数据。然而,对于一些接收游客数量很少的区域很难使用调查方法进行对游客数量的可靠估计,因为这些数据是在游客离开偏远地区以后开始收集的(例如在他们将要离开澳大利亚的某个机场时收集)。目前,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已经尝试使用拦截调查法对偏远地区游客进行调查,但这种做法成本相对昂贵。

收集的数据类型。一方面,当前主要的数据调查通常被批评为不能收集足够的客户信息。国际和国内游客调查主要收集的游客信息包括年龄、旅行目的、旅行花费、游览的城市等。然而,如果问卷设计太多问题又会导致受访者的疲劳,从而可能产生不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数据收集类别也不够全面。如空中食宿(AirB&B)提供了一些非传统的住宿设施,由当地居民提供自己房间给游客。然而,当前旅游住宿调查只收集了15间及以上客房的商业住宿设施数据,这些类型的住宿设施并没有被纳入旅游住宿调查系统中。 

三、澳大利亚旅游统计未来发展 

使用非传统的信息来源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数据收集的机会。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电力使用数据、网络摄像头图像等方法来估计游客游览景点、停车场使用、海滩游客数量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用来实时估计旅游人数或游客行为。在黄金海岸,一个当地的旅游组织正在使用手机数据来估计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评估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此外,黄金海岸市政府正在研究开发一个新的旅游门户网站,以便收集和分析多类型化的旅游数据。澳大利亚旅游研究院最近开发了一个可以提供全天候(24×7)数据查询服务的手机移动应用软件(TRA Statistics),该软件提供了澳大利亚最新的旅游产业数据,作为一种创新的做法为用户提供了快速便利的数据获取方式。 

可以预见,澳大利亚当前的主要旅游统计工作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仍会继续保持,因为这些数据仍将作为政府政策制定的基础。然而,伴随互联网和社会媒体带来的旅游行业的不断变化,以及新的数据收集技术的发展,获取新的本地和区域的旅游数据将成为可能,这也为未来旅游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背景信息。 

(第一作者系黄山学院教师,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该研究院教授;收稿日期:2016-02-02) 

①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支持项目(201508340067)资助。 

②Leiper N. 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Towards a definition of tourism, tourist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9, 6(4): 390-407. 

③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 Technical Handbook on the Col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atistics[M]. Madrid: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981. 

④Jones B. Reforming the system? A review of Australian tourism statistics [C]. Canberra:ACT, 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15. 

强调理解国民账户体系和投入产出结构框架的重要性,将卫星账户核算方法作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全球核算标准 

Tadayuki HARA 

(Rosen College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32819, USA) 

Doi: 10.3969 / j.issn.1002-5006.2016.04.002 

酒店及旅游管理行业中的很多人都听说过旅游卫星账户(TSA),但很少有人知道投入产出(I-O)模型、社会核算矩阵(SAM)以及国民账户体系(SNA)。国民账户体系(SNA)是当前全球性的法定标准,是世界各国用于测量国家经济活动中重要基准数据的一种方法,如国民生产总值(GDP)等。国民账户体系是完全嵌入在投入产出(I-O)模型框架中的。因此,不了解投入产出(I-O)模型,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国民账户体系如何运作。 

一、国民账户体系以及卫星账户中“卫星”之称的原因 

国民账户体系是国际公认的一套标准的推荐规范,大约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主要用来测度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指标。这一体系涵盖了当时来说一些重要的产业部门,而一些当时不重要或当时并不存在的产业部门和产业活动并未包括在这一体系框架内。国民账户体系一直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统计的基础,是经济报告和经济政策制定的一项依据,因此,对于新兴产业部门而言,在国民账户体系确立多年以后的今天,要求变更其基础结构是不可能或不合理的。 

研究人员并没有否定国民账户体系,而是带着对其现状的充分尊重,通过确定这些新兴经济活动隐藏在国民账户体系现有框架中的位置,来尝试找出这些特定的经济活动,将找出这些特定经济活动的方法比作绕地卫星对地球(确立的国民账户体系SNA)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卫星账户试图测度既定的国民账户体系中未涵盖的经济活动或行业的规模。2008国民账户体系(联合国统计司的最新版的权威性材料)中提到“卫星账户分两种类型,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第一种类型也被称为内部卫星,遵循国民账户体系整套核算规则和惯例,但是会偏离标准分类和等级而关注特殊行业,例如旅游、咖啡生产和环境保护支出等。第二种类型称为外部卫星,可以加入非经济数据或改变一些核算惯例,或二者兼具。在研究中,非常适合考察新的经济领域。经济中的公益活动可以作为一个例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