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呼吸道方法范例6篇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气流冲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科住院的1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气流冲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2周后复查胸片,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情况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流冲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提高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的治愈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气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气流冲击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20

近几年来,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已逐渐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1],其可能与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后导致局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含量明显降低,从而减少诱发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关。本研究通过对120例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表明气流冲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在预防和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4例,女46例。年龄41~91岁,平均(60.81±13.12)岁。39例患者有支气管肺炎既往史。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当气囊上有明显的滞留物时,给予清除,并将患者床头太高45°,并给予适当的吸痰和胸部理疗。

1.2.2试验组每2 h对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冲洗1次。先充盈气囊,抽吸滞留物后注入生理盐水4~5 ml至气囊上间隙,反复冲洗,直至肉眼观察冲洗干净为止。气流冲击的操作方法:在呼吸机气囊放气的一瞬间,将较大的潮气量采取人工气道的方式通过呼吸机的呼吸囊,达到清洁气囊的目的。作用原理是在呼吸机较为塌陷的气囊周围构建一个潜在的有效的正压作用,该操作方法最终目的是既可以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同时还又可以快速的清除呼吸机装备气囊上的分泌物,此种临床操作方法既简便,同时对患者非常安全。临床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SpO2的变化情况,在上述操作后2 min内,给予患者纯氧治疗,防止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当患者血气分析显示SpO2已经达到95%以上时,可以重复上述的操作。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2周后复查胸片,比较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的治愈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在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常规护理中,将患者气管切开或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换气供氧,而及时清除气囊分泌物不仅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胃内容物反流以及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的机会,而且可以很好地保证有效通气量[2]。

应用简易呼吸器需要断开呼吸机,要求护理人员与呼吸治疗师或医师医师的密切配合,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的变化,操作前要给予患者吸2~3 min左右的纯氧,以增加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直至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5%以上时,再次对气囊上的滞留物进行清除[2-4]。表1显示,试验组相关性肺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结果与以前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符[5],由此可以看出,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在预防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起相关性肺炎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俊波,方晓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机衰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56-257.

[2]李卫民,姚建辉.呼吸机管道处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19):2539-2540.

[3]吴华容,明莫瑜.经气管插管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昏迷患者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3,15(11):225.

[4]赵晓平,徐圣君.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54-4055.

[5]钟秀君,顾克菊,王雪文,等.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监测分析与呼吸机管路更换周期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88-290.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2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发生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首次窒息的程度、羊水污染的程度、再次复苏的效果,分析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与窒息程度及羊水污染的关系,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结果 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羊水污染严重的患儿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清的患儿。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后喉镜下清除呼吸道的成功率为90.6%。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吸入粘稠污染的羊水或者窒息情况严重时,呼吸道深部的黏液或窒息物不易吸出,很容易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故对于羊水污染严重以及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复苏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防止再次发生窒息。对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应立即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清理后呼吸困难症状未改善,应考虑其他原因,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再次呼吸道阻塞,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胎儿呼吸的改变,继而引起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改变[1],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多数窒息患儿经抢救能恢复呼吸,部分患儿在复苏后再次出现呼吸道阻塞,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了相关临床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发生新生儿窒息183例,胎龄在37~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92周;体重在2 700~4 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3806.95g;发生重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144例;伴有羊水污染46例,无羊水污染137例;183例患儿经初次复苏均成功,有32例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发生再次呼吸道阻塞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喉镜下可见咽喉部及气管内泡沫样分泌物。

1.2 抢救方法 : 新生窒息经复苏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加快、鼻翼扇动、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时注意轻轻转动并上下提拉吸痰管,并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5秒,两次间隔不能少于3分钟。并保证插管和间歇时输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在6~8L/分,注意严密监护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寻找病因并立即处理。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 32例发生窒息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经喉镜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9例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成功率为90.6%;3例症状未改善,经儿科医师会诊,转入儿科治疗。

2.2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关系: 3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患儿, 28例伴有羊水污染,4例无羊水污染。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重度窒息的患儿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3],如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巨大的影响。大多数窒息患儿经复苏抢救可恢复呼吸,部分患儿窒息程度较重时羊水被吸入细支气管或肺泡内,复苏时不能被吸出,或者因羊水污染,污染的羊水粘稠,黏附在呼吸道粘膜上不宜吸出,正常情况下,当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吸入的羊水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如羊水粘稠则肺的清除功能不能完全将吸入的羊水排出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的再次阻塞。而由于呼吸道再阻塞的症状不明显,大多无口唇紫绀等症状,如复苏后观察病情不及时,则容易被忽略[4],所以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对患儿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肌张力及神经系统的情况进行严密监护。本文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与窒息的程度及有无羊水污染的关系密切,所以,如胎儿娩出后有羊水污染或窒息严重,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观察呼吸音有无异常,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防止再次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喉镜下负压吸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较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对患儿呼吸道刺激性小,且成功率较高,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再次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复苏成功后立即吸氧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另外,由于新生儿窒息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应注意抗生素的应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16~118.

[2] 刘云荣.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2,10.9(10):958.

[3] 尚萍.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0.18(10):74~75.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3

人体呼吸道黏膜对人可以起一个保护作用:可以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有毒的其他颗粒以及含细菌的尘埃颗粒等异物吸附在湿润的支气管壁上。这些异物会通过人体气道的天然防御机制之一――黏液纤毛清除系统来清除,从而起到了保护肺脏的作用。

黏液纤毛清除系统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的重要保障。黏液覆盖在支气管上皮的纤毛上,当异物进入呼吸道,被黏液吸附、包裹,纤毛通过有规律的摆动,将包裹着异物的痰液从肺部推向上呼吸道,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

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致病细菌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痰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可以由黏痰变成黄脓痰,比如:在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空洞形成时,肺化脓性炎症时,黄脓痰的量就会增加,而且里面可以含大量的致病菌。

所以说痰液是含有大量异物和致病菌的黏液,并不卫生,需要及时咳出或用别的方法去清除。

有痰咳不出,会把呼吸都“黏”住

当黏液纤毛系统遭到破坏,痰液就不能顺利排出,痰液瘀滞在呼吸道,气道就变得狭窄或堵塞,造成呼吸不畅,还会缺氧:或者当呼吸系统发生炎症时,炎症会刺激呼吸道中的黏液大大增加、黏稠度增大,纤毛摆动的速度就会降低,痰就很难被排出,淤积在呼吸道中,同样使气管变得狭窄或堵塞,呼吸就像被痰“粘”住了一样。

而且,痰液长时间停留在呼吸道,其中的病菌会大量繁殖,引发呼吸道炎症。炎症又会使呼吸道中的痰液大大增加,更加重气道的堵塞。缺氧进一步加重,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呼气不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痰液瘀滞在呼吸道会刺激咳嗽反应,反复咳嗽会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抗原性,可引发过敏性哮喘。因此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

把痰咳出来,呼吸才能顺了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4

关键词: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肺部感染是患者在术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而引起的一系列肺实质性炎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外均居高不下。肺部感染同时又是胸外科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防治胸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特将我科护理人员对2013年1月~3月165 例术后患者的精心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65 例,女性 49例,男性116 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肺叶切除114 例,食管癌根治35例,贲门癌根治4例,贲门成形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3 例,胸壁肿瘤切除5例,自发性气胸2例,胸部外伤1 例。 术后 使用呼吸机12例。

2预防和护理

2.1术前教育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有烟酒嗜好,劝导其在2w内戒烟。因为吸烟和喝酒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给细菌和真菌的感染造成机会,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 加强呼吸肌锻炼,教会患者做缩唇式呼吸和深而缓的腹式呼吸[1]。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进行深呼吸5~6次,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然后浅咳嗽,将痰液咳至咽喉部,再迅速将痰咳出[2]。鼓励患者多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提高其免疫力。

2.2术后护理

2.2.1病室环境的清洁 患者术后的病房应保持干净清洁,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0~24 °C,湿度50~60%为宜,病房消毒3次/d,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并规定探访时间和人数,减少院外感染的机率。

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看有无呼吸困难,看患者有无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平卧、肺膨胀不良、喘鸣、紫绀、呼吸困难等现象。呼吸道管理是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为了保证安全吸痰,由2 名护士协助完成,动作轻柔,吸引负压不超过0.4kpa,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引起气道黏膜出血或缺氧窒息。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清醒,循环稳定,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对称,胸部X片示正常,拔除气管插管,给予低流量吸氧,给予30°半卧位,监测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病情。

2.2.3减轻疼痛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对于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使患者能够有良好的休息和进行早期活动,有利于咳嗽排痰,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胸科手术范围大,术后疼痛剧烈。来自各方面的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深呼吸和咳嗽,使潮气量减少,血氧下降,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肺膨胀不好,导致一系列的肺部并发症,不利于术后的康复。因此,术后镇痛是很有必要的。

2.2.4做好心理护理 胸科手术后用呼吸机十分重要,但患者清醒后往往难以忍受,躁动不安。

2 .2 .5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格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③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气管切开应设置为:呼吸频率12~15次/min,呼吸比为1:1.5-2,氧浓度设定为45%,潮气量设定为8~12ml/kg。④观察患者状态。随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

2.2.6引流管管理术后根据病情决定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了解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引流管要正确衔接、妥善固定。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更换前要洗手。

2.2.7鼓励早期活动患者术后如无禁忌,应早期活动,以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3讨论

患者开胸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是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胸外术后患者因其长期卧床,体质弱,全身防御机制减弱而至细菌真菌感染,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本组通过责任护士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165 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因此护理人员既要给患者讲解肺部感染的相关知识,又要积极协助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正确的护理措施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机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5

[关键词]肺切除术;排痰;护理

肺切除术后有效的排痰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促使余肺迅速扩张,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为制订肺切除术后有效排痰护理干预,提高排痰效果,我们对131例肺切除术后病人实施了有效排痰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的病人l21例,男76例,女45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2.5岁。其中肺结核54例,肺癌40例,支气管扩张症24例,肺脓肿3例。均无心脏病史,心功能良好。均在全麻下行肺切除术,其中袖式肺叶切除术9例,肺叶切除术85例,肺楔形切除术10例,肺段切除术1例。术后l例病人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辅助时间为l9 h。

2有效排痰护理干预实践

2.1雾化吸入降低痰液黏弹性

选用最能降低痰液黏弹性的雾化吸入液,即生理盐水20 ml加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0 000 U及地塞米松5 mg进行雾化吸入。病人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即开始做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30 min。护士注意观察雾化吸入后痰液黏弹性及咳痰的情况,必要时增加雾化吸人次数。本组有23例病人咳痰费力,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给予增加雾化吸人次数,每日4~5次,痰液黏弹性下降,病人能顺利咳出痰液。

2.2增强病人气遵纤毛清除功能

2.2.1指导病人用力呼气技术

让病人开放声门,吹气(用力呼气),然后放松,用膈肌呼吸,再次重复,直至黏液清除。肺切除术后,护士一对一指导病人实施用力呼气技术,直至病人完全掌握。特别在雾化吸入之后。痰液黏弹性下降,结合翻身、扣背等肺部体疗,使附着小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实施用力呼气技术,将痰液咳出。

2.2.2指导病人进行呼吸操锻炼;

术前5 d开始呼吸操锻炼,包括:①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腹部鼓起,同时注意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屏气l~2 s,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 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l:2。

2.2.3对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致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丧失病人的护理干预

带人工气道的病人经常规的翻身、叩背、吸痰,仅能排出气管分支的分泌物,而细小支气管末梢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对此例病人我们采用膨肺技术,同时配合气管滴生理盐水、叩背、引流后进行有效吸痰。病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为了减少早期呼吸肌作功,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带气管插管回病房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此时,病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丧失,不能自行咳痰,我们及时做好排痰护理,每小时监听1次肺呼吸音,主要根据肺部痰鸣音或X线胸片情况决定膨肺吸痰。本例病人听诊左上肺有痰鸣音,x线胸片显示左肺上叶有大片致密影,提示呼吸道内有痰,即给膨肺、吸痰。由2名护士操作,A护士先向气管内注入3~5 ml生理盐水;B护士以带储氧装置的皮囊,一端接氧气管,流量l0 L/min,皮囊的接口端与病人的气管插管连接,然后均匀挤压呼吸皮囊,挤压呼吸皮囊的开始时间与病人的吸气动作同步,潮气量约为病人平时潮气量的l.5倍(750 ml左右),频率10~12次/min。A护士给病人翻身右侧卧位,将床头摇高l50,使左上肺叶处于高位、支气管开口朝下的位置进行膨肺、叩背、吸痰,使左上肺细小支气管的痰液松动流向大支气管而易于吸出。经过两次膨肺吸痰后听诊左上肺呼吸音清,X线胸片显示左肺上叶大片致密影消失。膨肺是给予正常潮气量l.5倍的正压通气,有使心输出量降低危险,引流对循环也有影响,因此我们在膨肺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SpO2变化。本例膨肺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3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有痰能自行咳出110例,为自行排痰顺利。有痰不能自行咳出ll例,其中1例为带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给予膨肺配合支气管滴生理盐水、叩背、体为袖式肺叶切除术后病人,因此种术式有,不能盲目用鼻导管吸痰以免损伤吻合口。我们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8例病人配合肺部体疗,在雾化吸入后用吸痰管经鼻腔插至气管内,刺激病人咳嗽,使积于小支气管的痰液咳出并吸出,即鼻导管吸痰法》经上述处理后排痰顺利。全组病人均未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4讨论

有效的排痰是肺切除术后护理的关键。有报道痰液黏弹性和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是影响排痰效果的两大主要因素。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弹性的护理干预,然而使用雾化剂不同对降低痰液黏弹的效果有差别。有研究表明,应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能产生更好的降低痰液黏弹性的作用,肺切除术后首选以上几种药液作为雾化吸入液嘲。氏芝逆拼;兹肺切除术后病人存在气道纤毛的摆动频率减慢、呼吸肌功能减弱、肺容积和肺活量减少等因素,致使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明显受损。用力呼气技术是一种与咳嗽相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使胸腔跨壁压升高,大气道受压直径变小,局部空气流速升高,在开始的0.1 s内产生高切变率,有助于气道纤毛清除。呼吸操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吸气肌和呼气肌主动收缩,特别是与呼吸泵密切相关、占吸气功能80%的膈肌主动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本组病人通过用力呼气技术的实施和呼吸操锻炼,重新调动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促进排痰。

膨肺是以简易呼吸器与病人的人工气道连接,进行人工呼吸,吸气时深而缓慢,接着10~30 s的吸气暂停,然后快速呼气。研究表明,通过膨肺技术使肺内外产生一个压力差,促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外排出。膨肺过程配合支气管滴液,较大的潮气量使小气道充分扩张,湿化液迅速弥散在各细小支气管,再加上叩背与有效吸痰能有效排出细小支气管末梢的痰液。

参考文献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30-02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本院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 000 g的35例,体重1 000~1500 g的51例;患儿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重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分布、出生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儿按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做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电、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监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时两组患儿均选用“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直径为2.5~3.0 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管,0~24 h内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吸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致;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与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一致。

1.2.2 对照组:①患儿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时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 h自动充气再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 min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叶叩击、振动1 min,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力量均匀适合;③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清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中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 每天桡动脉穿刺采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 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24 h发绀的平均次数、24 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两组患儿治愈和死亡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其他指标的观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3。

3 讨论

极低体重儿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2]。但机械通气中导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内径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难,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改进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

3.1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极低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是仰卧位,但有学者发现健康早产儿及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均较仰卧位改善[3],可能与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有关,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4]。观察组患儿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而且在仰卧时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于背下,充气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背部,亦可使气道受到震动,黏性分泌物被击碎、松弛、脱落,进而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3.2 叩背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吸痰是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患儿痰液黏稠时,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叩背的目的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引流,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通过患者咳嗽或人为吸引排出体外。经典的叩背方法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较新生儿而言较大,定位不精确,手部的力量轻重不容易掌握,叩击力量过轻则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过重则患儿不易耐受,甚至导致患儿胸内损伤,故效果欠佳;采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背,其呈圆形,似手掌的中空状,软硬度适宜,力度均匀的持续叩击,既可振动呼吸道、肺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又不会导致胸内损伤或感到不适。

3.3 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管道系统灭菌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加重。本院传统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为手工清洗、84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由于呼吸机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纹状,管腔长,内径小,硅胶有一定的弹性等,导致清洗难度大,一般在管道的两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差且待干时间长。现使用由消毒供应中心用自动清洗机处理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最严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时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 000 mg/L消毒清洗剂,集化学浸泡法和热力消毒于一身,洗净灭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较为可靠[7]。本研究中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更换患儿、改进叩背方法和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促进气道通畅,增强机械通气效果。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发绀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说明改进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2]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395.

[3]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7,37(8):494-496.

[4]宋亚君.早产儿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6,16(3):139-141.

[5]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1-1042.

[6]王蓓,刘雪琴.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理杂志,2008,20(7):63-65.

[7]章红霞,陈乐珍.应用清洗消毒器处理呼吸机管道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