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例6篇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1

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与医疗实践已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推出“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提议在2016财年中向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以推动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其希望通过此项计划,引领一个新的医学时代。

当今,临床上用药几乎都是“一刀切”,由于个体差异,用同样的药,有的患者有效,有的患者则无效,而“精准医学”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病情的复杂成因,从而更准确地找出最有效的用药方案,这对于病人,对于国家都是有益的。因此,“精准医学”应当引起全球的关注,“精准医学”就是寻找病人的患病机制,实现个性化诊疗,“精准医学”将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需要“精准医学” 我国每年由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约有250万例,药物所致死亡约有20万例,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高达31868.95亿元,医保基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超过30%,其中医保支付药费超过5000亿元,因常规药品治疗的有效率不高,估计约有1000亿元药费是被浪费了。我国人口众多,国家还不富裕,尽早实现个性化治疗,可节约大量经费,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精准医学”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学意义。

“精准医学”正遂步具备条件 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发展,通过大量人群的基因组、代谢组等组学数据(包括转录组、表观组、蛋白质组等数据),分析疾病表型特征,在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发现诊疗的靶点,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这在当今是越来越具备条件了。美国在2011年就发表了“迈向精准医疗”的报告,按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重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症用药”,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既简单又有效。我们需要精准医疗,它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它是一场医学革命。

未来的发展 我国科学家也早已重视“精准医学”,中科院于军在2013年发表了从基因组到精准医学的文章,我国已成立了基因组与精准医学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建立了中国精准医学数据库,制订了我国精准医学或疾病诊疗标准、疾病预防和阻断标准,以提高医疗的均等性、可及性和先进性,从而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今后,我国研制新药,也要在说明书上标明人体的基因差异与药品疗效或不良反应的关系,根据基因信息治疗,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开展精准医疗,提高疗效,也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目前,该计划从肿瘤入手,开展了相关研究,寻找肿瘤防治新途径,以后肯定会拓展到其他疾病。美国已组织了阵容豪华的研究团队,有着巨额的研究经费支持,“精准医学”在未来若干年将成为重点研究领域,我国医学界也会急起直追,为人类防治疾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2

关键词: 医学保障;模式;体系

0 引言

遵循国际一流医院发展的规律,顺应建设研究型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本着为医院临床和管理提供一流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的任务和使命,为在创新中追求卓越,在保障中追求精益,以精确、及时、到位、合格的保障能力,使现代医学保障模式成为创建研究型智慧医院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现就医学保障体系建设论述如下:

1 适应竞争环境,打造转化医学大平台

医学保障部打破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各自独立运行系统,解决“两层皮”问题。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快速推进临床医学的发展。积极搭建基础科研平台,促进了学科和科研机构间的交叉融合。

1.1 打造公用性基础研究共享平台 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内部资源,开展外部协作,建立科研共享平台,发挥我院动物手术服务的优势和临床营养学支持技术,对于具有基础性、公用性的实验室加大了管理和开放力度,建立了实验室24开放和为临床服务的具体措施,使临床实验仪器大平台成为科研中心,为临床科研提供技术支持。

1.2 加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建设 打破科室界限,实行项目与课题组负责制,形成含有基础研究人员、医生、信息处理人员与专职统计学人员的团队。以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并存的特色和优势,重点开展药品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新型药物释放系统、临床组织工程、植入式电子医学、临床影像医学、生物医学信息学、中医工程等研究项目,建设成一批有特色的新兴学科和研究方向。

1.3 形成以转化医学为牵引的生命科学研究平台 围绕预防、诊断和治疗,开展基础研究及其向临床转化的创新性研究。依托生命科学院,建立转化医学构架体系,形成基础研究发现结构板块,临床前研究结构体系和GLP体系;同时依托部级重点课题,建设以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干细胞应用、战创伤救治、老年医学、肿瘤发病机制为优势科研平台,形成了跨学科、跨部门科研攻关与成果共享机制。

2 适应药学服务转型,建立全方位一体化保障模式

医学保障在保障模式上迈开了“两个转变”的步伐,即药品供应由以病区为单元到以病人为单元的转变、药学服务由单纯的物质保障向技术服务的转变。实现了临床用药“供应保障型”向“归口管理、主动服务”的技术服务型转变,个性化和自动化保障模式正在形成。

2.1 建立专职临床药师制度 形成了专职临床药师团队,被纳入每周80%的时间用于临床工作,对所在科室住院患者医嘱监测与评价达100%。

2.2 建立了以经济高效为目标的物流模式 依托ERP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与HIS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药品供应物流保障信息系统,以单品种为单位,实现随用随补。形成了物流、信息流一体化的网络供应链,达到了药品全程精细化管理。减少了药品库存,提升资金和人员的使用效率。确保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管理更高效。

2.3 建立闭环式药学保障系统 实现全品种单剂量自动化调剂、GMP标准静脉配置中心、常规药品下送到科室、临时用药气道传输的全方位一体化住院患者用药保障系统,既实现了药房面积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又确保了药品供应管理的精细准确。同时全方位提供药品、制剂的相关检验,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开展军队医院多中心用药安全监测与合理用药综合评价工作,实施军特药和重点品种监测的评价实践,强化我院在全军药物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3 适应保障核心要求,实现医疗设备综合保障技术型转变

建立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基于台帐的医疗技术平台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

3.1 以标准控制为基点做到保障专业化 建立数字化医学工程保障体系,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度化,将保障任务精细化、数字化,通过信息反馈实现。

3.2 以满足需求为核心做到保障个性化 根据临床科室对设备的临床需求,制定单台设备保障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自修率,降低维修成本如:单机,并跟踪统计设备的质量状况,实施缺陷考评。

3.3 以缩短响应时间为目标做到保障快捷化 建立急救设备供应管理机制,实行365×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保障的信息系统,全面下修下送。对每台设备实行双人负责制,保证及时跟踪响应。建立医用气体视频监控系统,对供气源、主管线、供气终端三级流量、压力进行了监控和检测,确保医用气体动态、可视监控。

3.4 开展全寿命周期质控做到保障创新化 对7类急救医疗设备和5类大型设备开展了质量控制,对手术室和各监护病房设备实行周期检测制度化,实施预防性维护和巡检,修订了《呼吸机、麻醉机、高频电刀、除颤器、监护仪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使设备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制度化、常规化,质控做法在全军范围推广使用。

4 适应信息化要求,搭建了网络及环境支撑下的综合技术平台

以引进和联合研发并重的发展战略,开拓性提出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3

关键词: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精准医学

Abstract:Modern surger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30 years under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MIM).The writer studied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MIM,and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M is the mirr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Precision medicin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It should be an intact system,and it should b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IM.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M;Precision medicine

精准医学是2015年的热门词汇。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发展战略,计划于2016年投入2.15亿美元来推动其发展[1]之后,中国也迅速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都是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对某一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寻找到疾病产生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同时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更精确的亚分类,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精确的和个性化的治疗。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推动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来提出,笔者认为目前的理念还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外科学在近30年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我们对"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内涵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对精准医学的未来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

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于1985年第一次使用"minimally invasion procedure"这个词汇[2]。这个词汇被认为是今天微创外科这个概念的最早来源。事实上,微创外科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是继德国医生(1986)和法国医生(1987)完成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并应用了"minimally invasion surgery,MIS"这个词汇之后。当时的微创外科的概念比较狭隘,它特指腔镜技术,而像超声介入技术、X线介入技术和纤维内镜技术都不属于微创外科;另外它在内容上强调的是技术,缺乏一个完善、系统的理念。虽然微创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以当时微创外科的概念和内涵并不能构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2004年,王永光[3]提出微创医学的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微创医学的建立。

在微创医学的理论体系下,微创的理念向着诊断微创化,治疗微创化,人文社会微创化延伸。①诊断微创化:胃镜在传统基础上缩小了外径,由原来的9.8~12mm降至5.6mm。检查的途径也由从口腔插入改为从鼻腔插入,使患者的咽喉反射程度降到最低[4]。目前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不久的将来将被手持式血液分析所取代,这种分析仪所需的血液标本仅约0.2 mL,检测过程只需2 min。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微创诊断技术和设备将出现,造福于人类。②治疗微创化包括治疗技术微创化和治疗策略微创化。微创治疗技术除了腹腔镜技术,还包括内镜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的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及肠镜下结肠梗阻内支架减压导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或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胆囊引流术(PTGD)和腹腔脓肿引流术等等。微创治疗策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微创医学的理念之上的。1993年,损伤控制手术概念的提出催生了"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和推广,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对急腹症的传统治疗进行反思,进而助推了多种急腹症治疗策略的转变,在严重急腹症及其并发症处理方面尤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5]。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是另一微创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各种处理,减少手术及其相关的创伤和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③人文社会微创化: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创医学的理念是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服务的同时,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心理、精神创伤降到最低,经济负担降到最低。

所以,微创医学理念丰富了微创外科的内涵,赋予了微创外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当今的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是,①多元技术的组合应用,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肠镜或胃镜等. 手术适应症的逐渐扩大。如腹腔镜技术由原来的择期胆囊切除术扩到急诊胆囊切除,由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治疗扩展到肿瘤的治疗。由简单的手术迈向复杂的手术,如目前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越来越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逐渐走向规范化。④技术与理念并行发展。微创外科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2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

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外科学的发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理念和技术是一个学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理念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是理念发展的手段。理念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学科,我们要善于发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理念和技术两者之间选择相对滞后的一个去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学科更好、更快的走向成熟。

3精准医学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精准医学的提出是建立在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之上的。与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相比,目前的精准医学理念比较狭隘。精准医学的精髓不外乎是追求最佳的诊断、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精准医学与微创医学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应该是微创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不应该被简单的认为是个体化医疗。他同样应该是从诊断到治疗,从技术到策略,从疾病到人文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精准医学中的精准不但是诊断上的精准,更有治疗上的精准;不但是医疗技术的精准,也要有医疗策略的精准;不但要有疾病管理的精准,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精准。

在精准医学时代,疾病的诊治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首先行基因组检测,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特点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将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胜任更复杂的操作,同时也将得到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可能会成为精准外科的时代先锋。机器人手术在精准外科时代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机器人手术系统向更小、更轻便、更方便移动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实现多方面的技术优化[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正在迅速崛起[7,8],在精准外科时代将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术中诊疗中。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现代医生具备超于常人的一切优良精神品质:仁爱、利他、热心、周到、尊重、谦虚、果断、沉着,科学而不迷信、冷静而不盲目、进取而不保守[9]。而在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不但要具有上述一般的品质,还要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而给与更精准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把精准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来发展,才能依托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当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必将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2]PAYNE S R,FORD T F,WICKHAM J E.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J].Br J Surg,1985,72:822-824.

[3]王永光.微创医学--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4,25(11):1-4.

[4]Haga Y,Esashi M.Biomedical microsystem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4,92(1):98-114.

[5]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2.

[6]唐鲁,李翠,李晓芳,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1932-1934.

[7]Venugopal V,Park M,Ashitate Y,et al.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ptimized simultaneous color an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rigid endoscopic imaging system[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3,18(12):126018.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4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医德; 思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社会阶段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医学实用型人才。传统的医学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改革后的人才需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为培养新世纪高水平的专业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对而言,医德教育的滞后是影响医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妇产科学具有比其它临床学科更多的特殊性和隐私性,良好的医德教育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目前的医学教育学改革,多建议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这是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教学方法。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而学习相关知识。PBL模式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表达能力均有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教学方式[1-2]。笔者在妇产科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医德思维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探讨如下。

1 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医德认知度

说理教育是医德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谕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3]。由于我国正处于各种体制的“转型期”,也是人们对道德认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期,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观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医患矛盾、医疗竞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冲突加上种种行业不正之风,先进的医学伦理也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诠释,造成了医学生对医德和社会现实的差异产生困惑。说教性的医德教育很难使医学生信服,甚至可能造成医学生的逆反心理。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医德核心内容,在教学改革中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例如在学习妇产科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在PBL学习中引入了循证医学内容,对妇产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应用方法、应用时间等进行了循证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应用抗生素的原因,也掌握了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应用方法,学会了合理应用抗生素。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也看到了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副反应、医疗成本增加、追求医药回扣等医疗背后的医德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淡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痕迹,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愉快而民主的学习环境,晓之于理,以理服人,注重说理的逻辑,做到有理有据。容易被医学生的认知结构同化,形成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现在其医德实践中[4]。

2 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医德判断力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四大要素,其中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而其核心因素就是提升道德判断能力。PBL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理愈辨愈明,在学习中加入医德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教育意义在于经过集体讨论的道德准则有助于医学生个体态度的转变,而且讨论的过程也会影响其道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德判断能力[5]。

笔者用道德两难的案例作为PBL讨论的切入点,在不孕症及计划生育部分的学习中围绕医学进展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如人工授精中非丈夫供精产生的婴儿其目的是治疗不孕的人道主义行为,但是其合理性、合法性、由此引发医学伦理及社会问题,人的生命开始、结束的标准及生命过程能否干预等。现代医学高科技的出现及应用,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以生命神圣和医学人道主义伦理观发生冲突而产生的许多伦理道德问题,让医学生针对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的责任、义务进行思考及讨论,同时教师参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引导。由于接触了高于学生原有的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可以触动学生的道德经验结构,使其产生不满足感,“准生命”等理论的提出,也揭示了医学哲学的思维创新[6],向学生灌输这些进展,从而达到改变学生道德经验结构、提高思辩能力及道德判断力的目的。

3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医德敏感性

从古至今医患关系都是医学伦理的主题,现代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医生权利的绝对化,使医生成为了医疗实践的主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患者则由于专业的隔膜及知识的欠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被客体化,其权利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是医生和患者都是主体,主张患者有知情权,有权利为自己作出决定。笔者在教学改革中为了增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利用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又称模拟患者(simulated Patient),或者患者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进行临床学习,经过培训后,能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

例如在学习异位妊娠的内容时采用SP让学生进行问诊后在模型上进行妇科检查,给出妇科检查情况让学生思考诊断及所需的辅助检查,再给出辅助检查结果让学生制定治疗方案并与患者沟通。由于涉及是否婚后妊娠、妇科检查等隐私问题,在教学中笔者着重强调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人格,应采用保护性医疗制度,问及妊娠史时应避免单刀直入,教会学生委婉地倾听并注意问诊的场所,妇科检查时要注意语言的态度并且必须有第三者在场。通过医患沟通使学生感受患者面对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培养他们对患者处境、需要、利益的敏感性以及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的移情能力,防止形成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医生家长式作风,引导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品格。运用这种教学改革方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形成医学生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借助这些形成正确的解决医患关系的态度和技能[7]。

4 通过教学改革增强医德实践力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其特殊性决定了医生必须具有崇高的医德境界,才能对患者奉献出真正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亲人感。医疗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还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技术是否精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长期刻苦、虚心学习、认真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才能用精湛的艺术实践自己的道德责任。医德的教育方法可以采用实际锻炼法[8]。通过见习、实习及实验室操作这些实际锻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更可以帮助他们把医学伦理道德知识、观念、信念、情感转化为道德践行,增加道德意识,丰富道德情感,不断提高道德认识。

例如,在正常分娩的学习中,通过图解、分娩机转模型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正常分娩的过程,还可以通过模型让学生学会正常的接生操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也让学生了解患者不是学生学习的“练兵场”,使学生知道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训练是为患者服务的前提。良好的医德不仅体现在医患之间,也反映在医务人员的相互关系之中。而手术操作的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协助精神,手术的顺利完成是全体手术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也正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

5 通过教学改革形成医德终身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在1983年汉堡召开的国际终身教育会议上强调,终身教育是“当前社会绝对必要的,是全体人民在未来得到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更新劳动力知识技能的战略性投资”,其根本点就是指教育应该与人终生相伴。这种思想已被许多国家作为教育改革的总政策、总原则写入法令。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更是决定了现代医学教育是终身的自我教育。

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实现自己的医德责任,还包括对医学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PBL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运用基础和临床知识,建立有效地临床推理过程,发展自学能力。因此,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PBL可以激发学生识别他们的学习问题,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9]。在教学中尽早向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医学文献,学会文献检索的方法及技巧和网络医学资源的利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PBL学习,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在医疗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医德的教育贯穿了一名医师成长的全部过程,包括医德理论学习期、医德萌芽期、医德成长期、医德社会化前期、医德成熟和持续发展期几个阶段。与医学教育一样,也是终身性的教育。医德决定了一个人的医学人文素质,而后者看似无形,实则价值无限。其可以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0]。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原则,从纵深中寻找教育的连续性,从横向中寻求教育的统一性。通过PBL结合EBM学会自我教育方式,掌握正确地阅读、评价医学文献和快速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技巧,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这也是促进医德思维形成医德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PBL结合EBM的临床教育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2] Oneill P A. 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ulum[J].Med Education, 2000,34(8):608-613.

[3] 高袅.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2):143-144.

[4] 魏贤超.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 杨志文.论PBL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2):27-28.

[6] 刘虹.论医学哲学范畴[J].医学与哲学,2007,28(5):1-5.

[7]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0-35.

[8] 李芳.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7(4):54-55.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5

一、当前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深刻全面

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深刻全面,重医疗业务发展,轻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意识到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管理水平的相关性。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公益性公立医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院为自身的生存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医疗业务为核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少数领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党委、工会的工作范围,与医院行政管理关系不密切,未能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部分公立医院重经济利益,轻思想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矛盾。

2、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不精准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象是人。部分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不精准到位,工作走过场,未能做到教育引导及转变人的思想,未能加强人的形势任务教育以及爱岗敬业教育,未能用先进的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医务人员思想使之统一到医院的中心工作当中。虽然大多数医务人员道德高尚,在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恪尽职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医院的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贡献。但也不可否认存在部分医务人员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出现吃回扣、收受病人红包等现象。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牢牢以人为本,找准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定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推动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公立医院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简单陈旧

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方式方法陈旧,机制手段落后,不适应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社会在发展,信息技术在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媒体也在日新月异。我们还在用组织医务人员专题大讨论,集中学习书面材料,召开职工思想研讨会, 邀请专家讲解形势教育,开办职业道德学习班,开展院内“宣讲团”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这种说教灌输的陈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必然使人对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平淡,对要求学习和领会的思想理论采取左耳进右耳出,必然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4、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建设需强化提升

公立医院以临床医疗为主,政工人员基本不是专业出身,甚至不少人还是兼职,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由于不能掌握系统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技能不高,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部分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得过且过,维持现状,或者出现问题时才救火,被动应对。甚至部分政工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做对待上级检查的应付手段,造成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开展不扎实,不能对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二、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2009年新医改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公立医院作为新医改的主体,在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大大的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状。但由于新医改会影响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因而有部分医务人员对新医改有抵触情绪,不能正确处理好“医疗公益性”与“自身效益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极少数医生仍然存在着吃药品回扣和收患者红包的现象,虽然是少数,但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紧跟形势,紧密围绕新医改的核心任务,将新医改的目的、方法、政策等向医务人员讲清楚,讲透彻,彻底打消医务人员对新医改的疑虑,激发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热情,确保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2、有利于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缓解,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医患纠纷后,不仅影响病人的及时准确治疗,也对医院的社会声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公立医院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要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的职业道德水准,促进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

3、有利于推进公立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

公立医院文化强调以医院价值体系为中心,把人的思想观念作为主体,把医院管理哲学和管理行为作为出发点。良好的医院文化建设,能更有效的凝聚、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树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形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立医院文化的根本保证,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支持、引导医院文化建设,引领医院文化建设正确方向。医院文化建设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和文化内涵健康向上的的医院文化,可以有效的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地方。

4、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公立医院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搞好医院自身建设、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公立医院要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方向,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深入的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精准定位 扎实有效开展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医院领导能否高度重视,能否在“做好做优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下真功夫,摸准新医改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脉搏,为新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药效显著的良方。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精准定位,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持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扎实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教育引导人、转变人的思想,使之统一到医院的中心工作当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任务定位是开拓创新,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程看,正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措施看,正在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监测看,正在由定性型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转变。总之,只有精准定位,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合适,效果更显著。

2、以人为本 努力建设和谐的职工队伍

新医改会影响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加上当前较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少医务人员工作身心疲惫,因此,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建设和谐的职工队伍,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新医改与自身利益之间的矛盾。医院领导干部首先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自己要做到心里有组织、眼里有群众、办事有规矩、工作有激情;要改变过去只强调精神奉献或说教僵硬的教育方式,和职工平等对话,帮助解决职工碰到的困难,积极帮助职工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加强新医改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改革意识,使职工工作有岗位、干事有舞台、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提高。通过建设和谐的职工队伍,使新医改形势下的职工能够正确调整心态,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同时,也能营造医院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干群关系,保证新医改的顺利推进和医院的科学发展。

3、营造氛围 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公立医院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的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已任,打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队伍,用优质诚信的服务态度,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要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凝聚激励作用,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医疗水平,树立公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公立医院快速科学发展。医院文化建设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医院思想文化,树立职工队伍正确理想信念;建设医院物质文化,适应满足社会高速发展需求;建设医院制度文化,实现医院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建设医院品牌文化,持续提高竞争力提升吸引力;建设医院廉政文化,筑起思想防线更好为民服务。

4、管理创新 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新医改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范文6

【摘要】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医药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挑战仍然是管理问题,思想作为行为的向导,可以很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医院管理理念的实践应用对于医院转变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既是医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对于一个医院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管理理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关键词】医院管理 理念 实践 应用

【Abstract】With more and more intense medical market competition and increasing health service demand of peopl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of hospitals are changing and at present, the management problem is still the most major problem and challenge in ou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of the behaviors, thoughts can guide practice well.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of hospital management concept including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mode,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efficiency, is the requirement of hospit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and search of several managenent concept when a hospital is carrying out the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Hospital management,Concept, Practive, Application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ng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37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给医院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改革作为医院改革最关键的一环,理念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结果[1],医院管理理念的实践应用也就成了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对在进行医院管理时,需要引入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考,拟为医院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强化医院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1医院管理理念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2013年11月18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2]。而在上述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深化改革的领域,医院改革尤其是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医院改好了,理念转变了,才能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2];才能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体系,以促进优质资源的合理流动;才能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道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以上几个方面做到了,深化医改也将不是难题。

1.2医院管理理念是适应医院管理变化的需要[1]

国家关于“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政策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集中于如何办好医院,而是如何管好医院,因此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由经验型和粗放型向科学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1],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

1.3医院管理理念是医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居民疾病谱的变化、人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等变化,使得医院“因循守旧”,完全延续过去固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要想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创新的引领下,促进医院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院管理理念

2.1医院治理理念

创新治理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整个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2]。笔者认为,医院作为整个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创新医院治理理念和治理体制,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医院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了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本理念”也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得到运用。医院作为一个处处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人本理念”的运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医疗工作的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因此“人”的内涵首先是指病人,其次是医务人员。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根本目的[3]。在医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其目的为了促进医院与人的双赢发展。

2.3医院管理伦理理念

伦理从道德责任与义务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的行为规范。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就是倡导员工行善——救死扶伤[4],并要求医务人员对自己的每位病人负责,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因此,作为医院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扬善惩恶[4]。因为医务人员在同患者发生医疗行为时,因为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利益的驱动等可能会出现不正当的、不合道德的不合理用药或检查等行为,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引入伦理理念,引导上到医院高层管理者,下到一线医务人员使其自觉地去按“应当”进行服务,不去做违背“应当”及“不应当”的事,使医院提供的服务工作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及人文性要求[4]。

2.4医院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5]。在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医院管理者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科学化、精确化、数据化、合理化,从而促进各个环节质量的可控与可测量,提高医院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某些医院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采取临床路径、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等,都属于精细化理念的运用。

3医院管理理念的实践与应用

3.1医院治理理念的应用

3.1.1改进医院治理方式

将系统理论引入医院治理过程中,将全院上下看成一个整体,促进全院职工参与医院治理方式改革,实现医院自我调节,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坚持医院综合治理,加强道德的约束力量,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规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理念,在医院实施网格化管理,遵循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

3.1.2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的体制机制

健全医院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解、权益保障机制,使医患之间的沟通畅通有序,使人民群众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医患矛盾能及时化解、医患双方的权益均得到有效保障。

3.2医院人本理念的应用

3.2.1突出医务人员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人才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医院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被管理对象,也就是医务人员的诉求,寻求与其的合作,将医院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自我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医务人员把共同价值看作高于个人价值,在服从共同价值的同时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愿意主动将个人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到对医院的贡献上来,促进个人与医院共同发展,使管理效果达到最优,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

3.2.2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促进医务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建立一套能够持续性地激发职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的环境和机制[6]。例如:实施能够极大的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业绩考核和评价机制;建立能够激励医务人员不断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医务人员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建立一套灵活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用人机制,永葆医院内部的创造活力和工作激情。帮助员工从被动的学习和管理转为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状态,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新挑战,从而实现新目标,使医院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6]。

3.2.3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实现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6]。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患者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属性。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仅仅要看到患者所患疾病的情况,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和诉求,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中国自古以来就将医学视为“仁术”,要求医者对病人怀有一颗“仁心”,现如今,“仁心仁术”发展为“医德医风”,并作为一种医院发展的内生性资源,是确保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3]。医院管理者在进行医疗环境、设施的建设时,要将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放在首要地位。例如电梯的设计;残疾人通道的畅通、方便;门诊等候座椅的舒适程度等等,从细微处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帮助和强化其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

3.3医院管理伦理理念的应用

3.3.1运用管理伦理原则进行医院工作的开展与评价医院管理者要根据伦理原则制定“应当”、“禁止”、“不应当”的日常行为守则与规范,引导全体医务人员“向善”,而非“向恶”。例如,在应用和引进高新技术时,要依据患者自身经济条件和病情需要而定,而不应该单纯为了增加收入,盲目给患者试用;在开展医疗诊查和侵入性检查时,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并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时,将医务人员伦理原则的运用和使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等。通过上述类似措施的规范,促进高新科技的引进与应用、行医与护理、日常医学科研与医疗工作的开展等都具有相应的伦理规范。

3.3.2培养全院职工履行伦理原则的能力“心有余而力不”,“好心办坏事”等体现了如果单纯的只有一颗行善的心,但是却没有行善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医院管理者要注重医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冷静思考的能力、准确判断病情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以减少病人痛苦的能力等等行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提高每位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则是履行救死扶伤责任和医务的基本能力。医院管理者也要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判断和行为预测能力,能够准确评定自己的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是“应当”的,还是“不应当”的,促进医务人员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医疗行为,从而使医务人员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加快医院发展。

3.4医院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

3.4.1优化岗位及流程要求医院管理者撤销不必要的岗位,集中精力改进和完善有需要岗位。并建立相应的规范,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行其位。简化管理流程,加强流程各环节的衔接和匹配管理,提高办事质量效率,方便患者需求的上传下达,减轻患者负担和医院管理成本。

3.4.2管理标准化在医院内部实施标准化管理也就意味着要加强医院的组织性、纪律性,克服散漫性、随意性等。例如,制定一套医院的标准化体系,从具体措施的实施到考核都有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并且各类标准之间是协调统一的,使全院都对这套标准有准确的理解与认知,对员工的考核过程也是标准的,可以校准的。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医疗行为的规范、医疗质量的保证。

3.4.3管理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管理的标准化类似,管理制度化要求医院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维持它的运转,例如医院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都是适应于医院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与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制度不规范的部门和领域,存在问题的制度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与补救,并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制度的执行力,促进权责明确,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谭天林,陈昌远,李雪,等.医院管理理念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38-3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3-11-15). http://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

[3]郑大喜.基于人文精神的医院管理伦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7(6):29-33.

[4]肖先福,刘援增,崔晓东,等.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院管理伦理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2004(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