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例6篇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躁狂抑郁症;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nic depression patient care effect.Methods: February 2016 - June 2017,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manic depression 84 cases as the research sample,with the draw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 = 42)and control group(n = 42)and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And the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quality ratings and dependence.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care quality ratings and dependenc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namely,P < 0.05.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nic depression patient care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Manic depression.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01

躁狂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同时具有躁狂症和抑郁症的特点,发病具有间歇性、交替性、反复性、周期性,患者清醒时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不存在人格缺损状况,发病时意识会存在严重障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时间:2016年2月-2017年6月,研究样本:84例我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1,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1.5±1.7)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25±0.5)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3,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1.5±1.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3)年。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显著(P>0.05),一致性较佳。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为(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患者入院后对疾病知识、心理状况、药物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方面内容展开详细的指导;(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①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的用药史、既往史、过敏史展开评定,其次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自残、攻击他人等情况,以及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情况;②心理护理:患者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心理因素,甚至会出现自杀、自残、攻击他人等恶性事件,护理人员要及时展开疏导,使患者可以维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应对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③生活以及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要多沟通、多交流,以免造成孤独,其次要注意病室内的氛围要以温馨、和谐为主,饮食以“少量所餐、营养均衡”为原则;(3)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每天要对护理计划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更正,对临床护理路径计划随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依存性。

评价标准:

(1)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分值越高,表明越好;

(2)依存性:完全依存表示患者可按r服药,并且无不良情绪;部分依存表示患者在医生监督下可以按时服药,存在的出走、自残等情况少;不依存为患者无法按时服药,甚至存在出走、自残、攻击他人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20.0,用(±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依存性,进行 检验,将P

2.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 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显著(P

3.讨论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据临床经验显示,该疾病的发生与高强度刺激、过大压力等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患者发病时很容易出现出走、自残、自杀以及攻击他人等情况,不仅会对他人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个人健康。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并予以采纳。

参考文献

[1]S雅琴.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护理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6):913-914.

[2]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骆科璐.中国卫生产业.2017(11)

[3]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剖腹产后的应用价值[J].方芳,王琴,李芳.贵州医药.2017(05)

[4]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J].聂建英.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0)

[5]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范一平.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0)

[6]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梁明芬,林轶峰,郝军峰.齐鲁护理杂志.2017(10)

[7]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J].曲杨,姜俊凤.中国农村卫生.2017(08)

[8]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韩磊.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9)

[9]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王海霞,陈捷,程小芸,段清萍,冯爱玲,张锦锦.齐鲁护理杂志.2017(10)

[10]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用于33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J].陈维开.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

[11]赵建萍,王萌.临床路径在躁狂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4,(4):313-314.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中医;七情学说;大学生心理疾患;相关性;预防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53-02

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2.6%的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预防及治疗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措施,如何运用中医七情学说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进行干预和治疗,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深入研究中医七情学说对大学生心理疾患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指导作用,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1七情学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1.1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为主要状态的情感反应,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素问・天元纪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化气生神,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各种情绪活动,神动于内,情志现于外。《黄帝内经》指出,在正常范围内,七情对人体健康无多大影响,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正常而有节制的心理刺激可畅达气机,疏通血络,调节脏腑。

1.2七情致病的原因

突然剧烈的精神创伤或反复持久的不良情绪刺激,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阈值,便会使气血逆乱,脏腑失调,既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致使病情加重恶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指出:“或由于有所大怒、大喜、大惊,以致失神之为患也。”

1.3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致病可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七情致病不仅可引起痿证、瘰疬等表现为躯体疾患的心身疾病,还常可导致癫狂、惊悸等表现为精神失常为主的精神病。如《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另外,七情致病往往伤及心、肝、脾等脏器。伤于心,虚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实则哭笑无常,狂妄躁动。伤于肝则气机不利胸胁胀闷,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或有脘腹不适,嗳气、太息,月经不调,两乳胀痛,咽中梗塞等;伤于脾则脾失健运不欲饮食,四肢倦怠,心下痞满,大便不实。

2七情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相关性

2.1人际交往困惑

大学充满挑战和竞争,大学生对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出现交往压力与交往恐惧,表现为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等症状。甚至自我封闭、拒绝交往,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与自卑感中。这类心理问题可以认为属于中医七情的“思”“忧”“恐”等范畴,由于思虑不解,忧愁未遣,恐伤肾“志乱”,气机不畅,情绪低落,心神沮丧,易诱发抑郁症、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病等心理疾患。

2.2学业期望不理想

有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过强,急于取得成就并超过他人,所树立的抱负与期望大大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特别企盼成功,非常害怕失败,欲速则不达,给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这类心理问题可以认为属于中医七情的“忧”“悲”“恐”“惊”等范畴,悲忧则气机调节失调,肺失清肃,恐惊则易致肾失所藏,坐卧不宁,心神沮丧,易诱发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病等心理疾患[1]。

2.3 恋爱心理困惑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爱和被爱缺乏正确理解。一旦失恋或情感受挫,便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关资料表明,大学生中自杀的75%以上是由于失恋或情感受挫造成的,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大学生的这类心理疾患可以认为属于中医七情的“喜”“悲”“思”“忧”“怒”等范畴,过喜则易心气涣散,心神不安,神志恍惚,悲忧皆因所思不遂,易致气机调节失常,情绪低落,暴怒则疏泄太过,肝气上逆扰动心神,甚或气机郁闭阻滞,常易诱发抑郁症、癫狂、自杀倾向、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4抑郁自卑心理

部分大学生家境一般或贫困,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重,与人交往时总觉得低人一等,对别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和猜疑;有的甚至走向极端,以伤害自己和他人来平衡自己痛苦的内心,若不及时疏导和干预,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个人也易由一般的心理问题发展成精神疾病。这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属于中医七情的“忧”“悲”“怒”等范畴,悲忧则气机失常,情绪低沉,怒则疏泄太过,肝气上逆扰动心神,甚或气机郁闭阻滞,常易诱发抑郁症、自杀倾向、暴力犯罪、偏执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5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甚至走上歧途[2]。大学生的这类心理问题可以认为属于中医七情的“喜”“忧”“思”等范畴,过喜易致心气涣散,忧则伤肺,致气积聚,心神沮丧,所思不遂则致气结,气机郁结不畅,常易诱发强迫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癫狂等心理疾患。

2.6自我认识失调

极少数大学生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抑郁、苦闷、消沉颓废等不良心理,或耽于玩乐、放纵,以此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这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认为属于中医七情的“忧”“悲”等范畴,悲忧易致气消沉,精神涣散沮丧,忧郁烦躁、心情沮丧,常易诱发抑郁症、自杀倾向、失眠、偏执性精神病等心理疾患。

2.7就业择业困难导致的心理焦虑、抑郁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对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成了他们心头的一座大山。日益增加的压力造成了他们的恐惧与焦虑,由此导致这部分人对处境感到无能为力,对生活失去信心。这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中医七情的“恐”“忧”“悲”等范畴,悲忧皆因所思不遂,压力倍增,而致气机调节失常,精神沮丧;恐则气下,肾失所藏,心神不宁,惊慌失措,常易诱发抑郁症、自杀倾向、失眠、脏躁、癔病等心理疾患[3]。

3七情致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3.1以情胜情,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胜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4]。可见,“情志相胜”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识的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调节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运用“以情胜情”疗法治疗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刺激的强度。即治疗情志刺激要超过致病的情志因素,或采取突然的强大刺激,或采用不断的强大刺激。后者要超过前者,否则就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但若用于治疗的情志刺激太过,又会引起新的疾病。二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刺激方法,情志相胜法的理论依据是: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与七情、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5]。但是,情志相胜疗法不能简单的按五行相克规律机械照搬,而是要以病理生理作为基础,灵活巧妙地加以运用。

3.2宽怀开导,调畅气机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把七情与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乱、气结等联系起来,指明气机逆乱是境遇情志致病的中介性病机。这类学生心理患者只有将内心隐讳之情倾吐出来,才能使其气机得以舒展。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治疗均要重视对他们的抚慰开导,宽其情怀,以达到调畅气机、病自愈之的目的。

3.3消除忧思,解除疑虑

惊吓、羞愧、怀疑、思虑等都是情志致病的主要根源,必须用消除忧思,解除忧虑的办法来治疗。可以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暗示,《素问・调经论》说:“按摩勿释,出针示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自乱。”这是暗示疗法的较早记载。暗示有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作为医疗上的暗示仅指有利于疾病痊愈的积极暗示。暗示既可来源于人,也可来自周围的环境。此外,对大学生患者的治疗应尽量避免由于言行不慎给他们带来的悲观消极的暗示。

3.4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

七情致病往往不是单纯引起情志本身的症状,而是会造成相应器官的损伤,这就必须将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学在辨证施治心身疾病方面,同样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调理气机脏腑是治疗心身疾病的基本法则。早期宜疏肝理气,调达心脾,如抑郁症、脏躁、失眠、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病等都可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归脾汤、甘麦大枣汤、安神定志丸、越鞠丸等药。疾病迁延日久,由气及血,从而影响五脏,则须辨其病位、病性与虚实,根据其在气在血,偏寒偏热,及病及何脏而辨证施治,选方用药,方可奏效。

《黄帝内经》蕴涵的七情学说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了一套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与养生的系统体系,密切指导着临床实践。研究七情致病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相关性及治疗,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进行主动的心理干预与中医药治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秀.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与对策[J]. 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5):932-934.

[2] 舒为清,董强,曾琳.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江西煤炭科技,2008,30(1):6-7.

[3] 杨容青. 中医七情致病若干心理学因素探析[J]. 现代中医药远程教育,2006,4(4):206-208.

[4] 危玲.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浅析[J]. 现代中医药,2003,23(1):7-8.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精神疾病;优势

1 目前现状:精神病患者日趋增多,治疗上以西药为主,副作用较大,忽略了中医药的优势。

现代社会,疾病谱不断变化,精神疾病的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约30%的人存在心理疾病隐患,我从事精神科临床10余年,结累了一些经验,在精神病治疗上,国际主流基本仍以西药治疗为主,在精神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西药控制症状快,阳性症状一至二周控制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但一旦疾病转入慢性期,单纯西药治疗不仅会产生依赖性,治疗副作用大、时间长、容易出现戒断症状甚至出现一系列副反应(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肥胖症、嗜睡、粒细胞减少、糖尿病甚至导致其它精神障碍。),而且复发率也高,只有不断地加药或另服他药,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又加害自身形成恶性循环,故而很多病人长期大量服药,却难治愈。有的甚至终身服药,严重损伤各脏器功能甚至生活质量。

2 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药治疗不仅仅是单纯控制症状,中医药治疗是以人为本辩证论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气、血、津、液运行,精气神上升于脑,修复脑神经,排出脑毒素,从而调理和恢复大脑神经功能,中医药是从精神疾病的病因和根本治疗,会起到根治的效果。

古代的精神病专家已经总结了郁证、癫狂、不寐等证型诊治,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筛选出了很多效果很好的单方、验方。现代精神病专家认为中医治疗特别是对精神病的治疗更有其独到之处。近年来全国中医药治疗精神病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些精神病专家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等,总的治则以五脏为中心,强调心主神明,肝调畅气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针对不同病人辨证施治,治予清热泻火、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涤痰开窍、滋阴润躁、交通心肾等,调整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稳定。目前电针、电抽搐治疗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方法

2.1清热泻火

《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阐明了狂症是由火热过亢而起,相当于西医的以精神运动性兴奋的主要症状的各种精神病。在治疗的方药中,多数医家用大剂量的寒凉药物,认为非常人药量倍数不能见效。

适应证:狂症伴阳明实热征象者,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的不能用安定剂的器质性疾病者。骨折或骨关节病或年老及年幼不宜用电休克、电针等治疗的精神疾病。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四黄栀子汤。

注意事项:因清热泻火所用药尽苦寒之晶,久服可影响食欲,损伤脾胃。待病情好转后,就必须用安神养胃之剂,以减轻不良反应并巩固疗效。

2.2活血化瘀

《内经》中早就有关于血瘀与精神病关系的论述,在治疗方略上则少论述。明确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精神病的则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清代名医王清任又创拟了癫狂梦醒汤治疗各种精神病,他也是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近年来许多精神病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在临床有较好的效果。

适应证:精神分裂症周期性发作加剧者;病期短的妄想型、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对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产后精神病及癔症性精神病有效。症状表现为烦扰不安,恼怒多言,妄见妄闻,思维离奇,行为紊乱等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桃核承气汤、癫狂梦醒汤为主,可加服大黄廑虫丸。

注意事项: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精神病,对症下药后显效率为40%~90%,临床上未见有明显副作用。由于活血化瘀方剂中破血攻逐类药物较多,所以凡是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可采用此方剂治疗。气血两亏、体弱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

2.3涤痰开窍

治疗狂症宜下其痰的治疗方法还是首见于《内经》。用此法的系统治疗精神病则较晚。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最先推出三圣散,到了明清以后就成了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方剂,并广泛流传。涤痰开窍法的主方依据就是癫狂是痰迷心窍所致。

适应证: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为肝郁痰结者。

常用方剂:轻者用解郁化痰汤、解郁温胆汤、顺气导痰汤。木僵呆滞、神思迷惘者可加菖莆、柴胡、郁金,也可先服苏合香丸开窍。胸膈烦闷而又身体壮实的患者可用三圣散。如胸肋胀痛者可加龙骨、钩藤、牡蛎。如单服三圣散无效者,可合用逍遥散,还可单用龙虎丸。

2.4养血安神

宋代王怀隐所著的《太平圣惠方》中对用养血安神法治疗精神病早有记载。明代李挺指出,用经期以及产后精神病都是耗血过多、阴虚血少所致。而虞博也认为癫是心血不足,治疗就要以养血安神为主。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以补气养血的药物,治疗阴虚血少,血虚神耗所致的精神病实为药症相符。

适应证:老年性和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精神分裂症兼精神不振,怔忡健忘,面色无华,饮食衰少,舌质淡,脉沉细弱。

常用方剂:养血安神汤、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化裁。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等。胃寒肢冷加补骨脂、肉苁蓉。心惊妄想者加琥珀养心丹,也可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

2.5温阳兴奋

传统医学还没有用温阳兴奋药大剂量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中医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不良,西医对此类患者治疗上更是力不从心。有人根据古方中的“地黄饮子”能治“暗痱肾虚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的精神病症状,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紧张型精神分裂取得了较好效果。

适应证: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反应性精神病,表现为情感冷漠,懒散退缩,呆滞少神,面色苍白,舌质淡,舌体胖少苔,脉沉缓细弱。

常用方剂:地黄饮子加减,温阳兴奋汤等。

注意事项:火热过亢者忌用。

2.6疏肝理气

疏肝理气是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本草选择多为人肝、胆、脾、胃经的本草组成。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临床适应证为胸胁、、少腹、胀痛、痛经、月经紊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疏肝理气与辛开苦降法合用,更能斡旋气机,全方位治疗。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临床中我通过对部分病人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参考病人的精神症状,八纲辩证,拟定以上方药,随症加减,根据病情把握剂量,疗效显著,病人的阴性症状(主要是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等)改善明显,社会功能有很大的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

3 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虽然中医药对某些类型的精神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中药处方剂型投能很好改进,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便,缺乏对用药过程中的内外环境的调查指标及各项数据,只知按病下药,按成方加减用药;缺乏对治疗精神病的实践研究,这都是需要尽快改进的问题。加强古方效方的研究,改进剂型,找出各型相应的客观指标,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新路。目前已研制了许多抗精神病的中药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这些年的实践,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与病人对症的中药治疗取得非常好的反应,针灸治疗在精神科治疗中也很广泛和实用;对顽固性又极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治疗效果也很明显。因此,开展中医药、针灸、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必然有广阔的前景。我们需要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月21卷5期《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2] 王薪全《中医药辨证治疗精神分裂症》通化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4

治肺痈(肺脓肿)合欢皮15克,鱼腥草12克(后下),薏苡仁20克,桃仁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治跌打损伤合欢皮30克,土牛膝12克。水煎服。

治风火所致两目作痒合欢花10克,鸡肝一具或猪肝50克。水煎服。

冶痈肿合欢皮15克,犁头草20克,野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冶心烦不寐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鲜景天三七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治小儿多动症合欢花10克或合欢皮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治心神不宁、失眠合欢皮12克,柏子仁、酸枣仁各6克,白芍9克。水煎服。

冶健忘多梦合欢米9克,夜交藤24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

更年期抑郁症请服柴胡龙骨牡蛎汤 周仙仕 赵崇智

笔者曾接诊一女患者,52岁,两年前绝经后突然出现精神疲惫,烘热汗出,心悸健忘,纳差倦怠,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半年前又因家中变故忧伤过度,逐渐精神抑郁,忧愁寡言。近来症状加重,喜怒无常,不能自控,频频自寻短见,家人疲于应付。就诊时自诉自觉烘热阵作,不能自己,烦躁抑郁,汗出疲惫,耳鸣,腰酸,纳差,小便黄,大便已2天未解,舌略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笔者诊断其患更年期抑郁症,证属脾虚肝郁,痰火郁结。治以疏肝化痰、泻火宁心为法,处方柴胡龙骨牡蛎汤与六味地黄丸。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齿12克,煅牡蛎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半夏9克,莒蒲6克,知母12克,黄柏9克,远志12克,麻子仁12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2克,生姜9克,大枣9克,炙甘草6克,温水煎服。10剂后,患者精神症状大为好转。20剂后复诊时欣然告知精神症状已基本消失,体重增加,睡眠、饮食亦如往常。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5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民间俗称为疯子,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混乱(如语言凌乱、逻辑倒错、反穿衣服等)、情感反应不协调甚至倒错(如笑着诉说自己的痛苦事件,而听到高兴之事却痛哭流涕)、意志减退或缺乏(如生活懒散,不讲卫生,吃一些草木、石头等不能吃的东西,呆坐或卧床不起等)。

这类患者自杀倾向严重,大约有10%的病例最终死于自戕。其自杀行为与情绪抑郁或冲动以及受到幻觉妄想的支配等有关。例如他们幻听到上帝的声音,误以为上帝命令他自杀升天;或幻想自己受到他人的迫害,走投无路,只有结束生命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防治对策正确的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力争尽快控制其精神症状。在这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和家人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

1.对自杀念头较强的病人,要给予适当的约束,并予以24小时看牢。

2.将刀、剪等危险品收藏好,避免病人利用这些器械自杀。

3.镇静类药物只能限于几天的量或由家属保管,防止病人将药物作为自杀的工具。

4.多与患者谈心,尽量让他倾诉出不良情绪、自杀的冲动与念头,以产生疏导效应。

5.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也不可放松监护。有些患者虽然病情好转,但由于社会的歧视、就业的困难以及精神刺激等,仍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抑郁症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缺乏为主要特征,患病率女高男低(男性患者约为2%~3%,而女性患者可达5%~9%),引起自杀的危险性仅次于精神分裂症。研究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35倍,发病后第一年的自杀死亡率明显增高;另外,抑郁程度愈重、年龄愈大,自杀的可能性也愈大,如重度抑郁症患者约15%丧命于自己手里,而55岁以上的重度抑郁症自杀率增加到4倍之多,达到60%。

防治对策积极就医与自疗相结合。首先患者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精神抑郁;其次是热情投入生活,创造与寻找乐趣,交朋结友,扩大社交圈,勤上运动场,增强对人生的依恋感。

再次是强化营养。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与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缺乏维生素B的人,就容易发生抑郁倾向,故粗粮、鱼类等食物要适当多吃一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药片。家人方面,则要提高警觉,防止患者轻生。

躁郁症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病,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既有狂躁又有抑郁发作,故谓之躁郁症。狂躁时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语言增多;抑郁时则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患者对生活丧失兴趣、精力减退、自卑、自责、自罪,情绪低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自杀。

防治对策如果某人出现类似症状,家人要及时带他看医生,并接受药物与心理治疗。具体对策与抑郁症类似,只是在狂躁发作时需要给予氯丙嗪以及碳酸锂等锂盐治疗。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由人生挫折的累积而产生的疾病,家庭生活或工作中的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通常表现为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感觉别人在算计自己,常常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因而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常伴有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统计资料显示,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5%,女性多于男性。

防治对策以心理治疗为主,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同时辅以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如气功等。也可使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多虑平等),以稳定情绪,防止滋生自杀念头。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或是性格明显偏离正常,情感、警觉性、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难以适应周围环境,并可能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包括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等,自杀率大约在9%左右。

防治对策部分患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有改善。一般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部分患者有效。自杀行为通常发生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家人要注意防范。

链接

走出“自杀”厄运的明星

主持人崔永元

病史:崔永元当年离开《实话实说》节目组,元凶就是抑郁症。他因为常年的失眠困扰而患病,很长一段时间想法都跟正常人不太一样,甚至想到过用死来解决问题。

愈病良策:离开压力重大的岗位,接受系统和长期的治疗。

歌手庞龙

病史:由《两只蝴蝶》而让人们认识的歌手庞龙,早在18岁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在歌厅唱歌。2000年,因为倾力制作的首张专辑销售低迷、反响冷淡而深受打击,一次坐地铁竟然出现幻觉,差点跳下去。

愈病良策:寻求朋友的开导帮助,积极改善生活环境,重新燃起写歌热情,事业上的成绩又带来新的良性循环。

演员周迅

狂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6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而症状又复杂多样的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祖国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的专门记载,但相关论述却分散在许多古代医籍中,内容极为丰富。《内经》中与抑郁类似的描述如《灵枢·癫狂》篇“喜怒,善忘,善恐者,得之忧饥”,“先不乐,头身重,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等,并提出了灸穷骨(长强穴)的有效治疗方法。《难经·五十九难》亦有“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的描述。对于情志之郁的治疗,张景岳认为不能以疏肝解郁通治,他指出:“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兹予辨其三证,庶可无误。盖一日怒郁,二日思郁,三日忧郁。”认为怒郁和思郁为大怒及积虑所致,属于实证,而忧郁则属于虚证 “又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此其戚戚悠悠……神志不振……必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尚何邪实?”根据张景岳对三种情志之郁的症状及发病特点的描述,忧郁与抑郁症的病因及主症符合点较多。张景岳一再强调“五气之郁”与“情志之郁”不同,以及“忧郁”纯为虚证的观点,旨在提醒世人不要将郁证中的两个概念相混淆。《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言:“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体质为阳弱阴盛之人,其功能活动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肝脏气机易郁易滞,因“阳化气”,阳虚则气弱,阳气虚弱则运行无力故易于郁滞,进一步影响到血、痰、湿、食、火,进而形成症状变化多端的郁证。

现代研究表明,心理应激时交感神经及内分泌轴兴奋性增强,中医辨证为热证,长期活动增加而易疲劳,其兴奋性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阈值,由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相互抑制作用,而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逐渐增加,这种兴奋性阈值达到一定程度则形成阳虚体质甚至形成阳虚证[1],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壮火食气”一致,故情志为病虽有实证,但终属暂时现象。郑里翔等[2]用氢化可的松造模,观察肾阳虚对大脑单胺类递质和胆碱酯酶的影响,发现肾阳虚证组的大鼠大脑组织中ne、da、glu、asp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下降,ache则明显上升。认为da、ne的变化打破了大鼠的体温调节平衡,导致大鼠出现形寒肢冷等症状。单胺类递质降低可能是导致肾阳虚大鼠嗜睡的原因,而ache活性的升高,使ach水解量增加,最终使肾阳虚大鼠记忆减弱。

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异常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已证明,抑郁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皮质醇浓度增加。失去了正常人夜间自发性分泌抑制的节律,使人长期处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状态。catalan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及下丘脑外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浓度升高,与轻度或中度抑郁程度相比,重度抑郁患者血crf浓度更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3],抑郁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分泌增加,处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状态,即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功能亢进。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增生约38%,增生的程度与皮质醇浓度有关,且随着抑郁的恢复,这种增生似乎也随着皮质醇的正常化而逐步消失。内源性阿片肽可通过影响下丘脑crh释放而抑制hpa轴功能。burnett等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内源性阿片肽水平降低,这也许是抑郁患者hpa轴活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1 hpt轴的改变

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情绪方面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有情绪低落、运动减少等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hpt轴改变主要是血浆t4浓度稍增高,tsh降低,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如此。此外,约1/3患者出现促甲状腺素(tsh)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反应迟钝,原因可能为皮质醇的增高在垂体部位抑制了tsh对trh的反应[4]。musselman等[5]还发现抑郁症患者抗甲状腺激素抗体异常增多,脑脊液中trh浓度增高。抑郁症hpt轴改变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为皮质醇的增高抑制了下丘脑trh的分泌,抑制tsh的生成。临床研究发现应用适量的t3和t4可加强抗抑郁剂的效果,有效预防难治性抑郁的复发。

2 hpg轴的改变

实验室研究发现hpa轴功能亢进产生的高水平crh和皮质醇可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而使hpg轴活性下降,从而引起雌激素和睾酮水平降低,有报道称两者的减低与抑郁症的产生有关,这也许可解释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往往减低以及女性在经前期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往往增高,而适量应用雌二醇可明显改善女性病人的心境。宋继育[6]报道73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躁郁症患者血液性激素平变化发现躁狂状态抑郁状态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的浓度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相比尤为明显。抑郁状态的患者e2值无论是平均值还是绝对值均明显高于躁狂状态患者,但t值则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而躁狂状态恰好出现与抑郁状态相反的改变。贺建华等[7]研究亦发现更年期抑郁症妇女血浆fsh、lh、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上述不同的临床检验结果可能是选择病历的标准不同而出现结果上的差异,有关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3 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肾阳虚的调控枢纽定位于下丘脑[8~10],在肾阳虚动物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信使核糖核酸表达降低。肾阳虚会引起下丘脑—垂体—靶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功能的改变[11~13],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可以同时减轻三轴的受损且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明显增强作用[14,15]。钱风雷等[1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单纯服用补肾中药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及各级细胞形态均较一致,说明补肾中药对正常大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并无明显作用,但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果提示,补肾中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具有多层次、多环节的促进和保护作用,可通过对运动大鼠性腺轴调节功能的改善,增强机体对反复应激、疲劳等不利因素的适应性和耐受力,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