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

狂躁症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60例狂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阴/阳性症状)、SAS(焦虑)、AD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PANSS、SAS、ADL评分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狂躁症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狂躁症;护理;PANSS;SAS;ADL

狂躁症是临床精神类病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该病典型特征为不定性反复发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热情异常高涨、过度亢奋、情绪易被激怒等,情况严重可并发高度紧张、压抑、妄想等双向情感障碍症,对患者生理、心理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均具有严重不良影响。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等为主[1]。而因该类患者医护依从性通常较差,往往整体疗效不佳,因而为促进疗效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探析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60例狂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59(41.5±17.5)岁;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58(40.4±17.6)岁。分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给药、晨晚间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1.2.1心理护理

狂躁症患者由于难以控制情绪,易发生过于激动、高度紧张、敏感等负面情绪,医护依从性不稳定,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对实现高效治疗十分必要。应以通俗易懂、自然幽默的方式向患者科普该病的致病成因、治疗方法与依据、治疗目标等,将此作为沟通渠道,根据患者所表现言行状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护理评估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强调积极乐观、平和等正向心理对抑制病情进展及提升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疑虑及恐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治疗自信心,提高医护依从性,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有助于抑制狂躁发生。

1.2.2环境护理

根据患者个性特点,制定定时巡房时间及清洁时间。应配以专项疾病病房,保证病房及过道安静、整洁,温湿度根据患者主诉设定,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有助于抑制负面情绪的催生;可根据患者职业、兴趣爱好,为其提供相应的文娱方式,提高医护舒适度,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病房内禁止存放水果刀、活动性玻璃、镜子等锐器(并定期检查),桌椅板凳等方形设施的四角使用棉布包裹,以防止患者发生过激行为及保护患者。

1.2.3饮食指导

主张多摄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类食物,每餐配备新鲜果蔬,尤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类食物,如西红柿、鸡蛋、栗子等,每餐不可过多,可少食多餐,切不可使患者处于长期饱腹状态,若食物摄入过多,因加以摄入香蕉及轻度运动等,防止便秘。

1.2.4生活护理

在患者治疗期间的未发病时期,对患者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普及,告知相关健康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需将患者治疗过程相关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确保家属的知情权,并将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另外,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易使自身出现长时间的兴奋性,导致长期未得到充足的休息造成身体及精神的透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对患者的护理工程中还需注意对患者的营养供给,确保患者每日所需水分,合理安排时间外出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确保患者的情绪调节和充足休息时间。

1.2.5出院指导

在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可出院的标准后,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的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工作,并在后续做好回访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在出院后的情况做好把控,了解患者的日常用药情况,提高对用药的依从性。叮嘱患者家属预防患者接触诱病因素,如出现不良情况时要及时联系家属带患者前来复诊,做好护理工作,减少病情的复发。

1.3疗效标准

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改善效果,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好;采用ADL(日常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PANSS、SAS、ADL评分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狂躁症多发于青年—中年群体,其发病与患者先天性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社会压力等主客观因素具有正相关连带性[2-3]。患者发病特征较为明显且典型,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高度紧张敏感等,而患者自觉感觉良好,认为其只是性格因素,囿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核心导向是抑制患者发生一系列过激心理及行为[4]。以减轻心理负担及压力,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改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NSS、SAS、ADL评分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提示优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其作用如下。以实施健康教育作沟通渠道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科学认知自身疾病,正确对待治疗与护理,一方面可提高医护依从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狂躁症属于精神疾病,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及维持,因此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的关键措施即是从患者心理入手,积极开展心理护理措施;病房是患者居住地,环境质量可直接影响其情绪变动,因此保证整洁、安静等可从抑制负面情绪的发生。同时根据患者职业、兴趣爱好等为其提供相应的消遣方式,有助于稳定患者平和、乐观的心态。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做好对日常生活的管理,事无巨细,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预防,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发病率。在结束住院治疗后仍坚持加强出院后的回访以及护理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最新动态,增加医患联系度。从生理与心理双层面出发,切实为患者开展多层次、多维度且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符合新时代下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护模式。综合所述,为狂躁症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成龙.急性狂躁症的临床治疗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32-132.

[2]王美华,张会玲.狂躁症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4):259-260.

[3]王思高,章节.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69+171.

[4]赵晶.优质护理应用于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139+142.

作者:林洁 单位: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