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护理范例6篇

心肺康复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 肺胀 ;康复锻炼 ;心理护理 ;活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00-01

肺胀相当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由于病情容易反复,机体抵抗力低下,致使病人身心受损。及时掌握病人心理变化和需要,给予适当的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5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人,男90例、女55例,年龄40-86岁、平均63.2岁,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2例、肺源性心脏病41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住院时间最短13-29 天、平均21 天。

1.2 方法

1.2.1 分组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45例病人分为对照组71例、观察组74例。两组性别、年龄、治疗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锻炼和相应的心理护理。

1.2.2 康复锻炼

1.2.2.1 寒锻耐炼。一是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二是尽量延迟穿棉衣戴口罩的时间,但应注意防止感冒。三是用浸有凉水的毛巾反复擦洗脸部、颈部和双上肢,擦到发热为止。

1.2.2.2 呼吸锻炼。端坐或直立,先深吸气,同时鼓腹,接着收腹提胸,然后缩唇(鱼口状)缓慢呼气,胸廓自然下降,如此反复,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1.2.2.3 放松锻炼。指导患者将颈、肩和上胸部肌肉先尽可能地收缩 ,然后放松,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1.2.2.4 饮食指导。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水果、蔬菜等 ,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提高机体耐受力。出现心衰的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 ,食盐限制在 2~ 3g/d以内。

1.2.3 心理类型及护理措施

1.2.3.1 恐惧心理43例,占29.7%。病人往往急躁、恐惧,常因咳不出痰而发生窒息、心情紧张、病情加重。

措施:制定多项预防措施,如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切忌汗出当风,以免受凉感冒,外出必要时戴口罩,以防吸入冷空气而加重病情。通过交流,消除病人过分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2 埋怨心理36例,占24.8%。长期患病,产生不满情绪,埋怨医护人员医术不精,埋怨家人、亲友、同事对他不关心。

措施:一是耐心向病人解释,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二是要态度和蔼地出现在病人面前与其谈心,使病人消除心理偏见,积极配合治疗。

1.2.3.3 悲观心理34例,占23.4%。经过长期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的病人,易产生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措施:一是尽快控制其症状,告之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及有效治愈的例子,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病人得到认知后,能主动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增强其信心。二是加强巡视,尤其在夜间要多关注他们,防止发生意外。

1.2.3.4 焦虑与求救心理17例,占11.7%。此类病人总是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坐卧不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旦住院,求治迫切,表现为院外焦虑,院内求救的心理。

措施:要耐心、细致、及时给患者讲解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提示心情的好坏与本病的关系,如果情绪不佳,会加重病情,要尽量劝导病人,缓解精神压力,让病人尽量舒心,使其感到温暖,消除顾虑,最终战胜疾病。

1.2.3.5 怀疑心理9例,占6.2%。总怀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有问题,在诊疗过程中不按医嘱行事,这样会贻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

措施:一是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熟悉医院环境。二是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让病人看到护士工作的严谨,不会出错,可以放心接受治疗。

1.2.3.6 病人角色减退心理6例,占4.1%。对疾病满不在乎,在发作过后往往急于任意活动,不听从医嘱,擅自增加活动量。

措施:向病人恰当的介绍病情,解释活动不能一次到位的原因及危害,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有人关心,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确保病人顺利、安全的康复。

1.3 评价标准

1.3.1 活动耐力正常

不需吸氧、呼吸正常、活动量正常(可从事常规的生活和工作)、睡眠良好为活动耐力正常。

1.3.2 活动耐力下降

出现需要吸氧、呼吸不正常(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说话费力)、活动量减少(不能从事常规的生活和工作,稍活动则呼吸困难或喘息不适)、睡眠不良一项以上的,为活动耐力下降。 上述指标均在病人出院前1d 进行评价。

2 结果

两组病人活动耐力比较见表1。

两组比较X2=5.49,P<0.05,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肺胀病人活动耐力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慢阻肺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且久治不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皆较高,近些年来,该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55岁以上年龄群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8%~12%[2-3]。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2.62±5.67)岁。其中,2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标准,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患者,已经剔除沟通交流障碍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②观察组提供常规康复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康复教育指导。主要内容包含:①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引发因素,普及疾病的治疗知识,建立互信关系;②劝诫患者戒烟,防止病情恶化;③嘱咐患者多进食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食用,多补充蛋白质和糖类,日常多食水果;④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操练习,2次/d;⑤合理用药指导,每日进行长达8h的家庭氧疗。

1.3疗效判定 ①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②生活能力:0级为无气短临床症状,身体机能正常。1级指患者劳动易出现气短症状;2级指患者在运动量稍大易出现气短。3级为日常散步便有气短;4级为日常穿衣、讲话等都会出现气短,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级为患者稳坐不动时也会出现气短,已经难以平卧休眠。以0-1级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

3 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迁移不愈,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患者病情一般难以根治,治疗也较为困难[4]。现阶段,医学界还没有发现一种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且改变其病情发展趋势的药物[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第6位,而于10年之后,其致死率可能会跃至第3位[6]。随着当前我国该类病症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龄人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堪忧。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教育指导办法,对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修正,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用药,以此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病情继续发展。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不一,对比差异,P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护理加康复教育指导方式有助于延缓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复发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启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5.

[2]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3]刘畅君,盛芳,刘漫时,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15-116.

[4]王艳.慢阻肺的护理新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4-55.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3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 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心脏病。根据该种疾病的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的发展较为缓慢,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外,还伴有肺部、心功能衰竭以及目标器官受损征象。由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程较长,所有临床中要采用呼吸机给予辅助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这样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院选取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患者50例,对其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是由支气管、肺或肺动脉引起的。根据疾病的发病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肺、胸、肺、心衰竭及靶器官损害的各种症状。由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病程较长,所有呼吸机均给予辅助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针对这一现状,本院从5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年龄均在56-77岁之间,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一般护理和综合护理,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同时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

1.2方法

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位;护理人员还需要控制患者日常饮食,保证饮食营养的供给,尽量食用一些易消化和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患者出现水肿情况,应给予少量的盐分食物,如存在低蛋白血症,需要采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白蛋白。

2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较为特殊,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不畅等症状,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心理上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正常反应,并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控制该症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做好呼吸道护理,使患者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对患者康复治疗造成影响。

3综合护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痰液较为粘稠且咳痰难,需要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扣背护理,同时可以采取雾化的方法来稀释痰液,以此保证患者排痰顺畅。对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痰液有效排除,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疾病得到缓解后,需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和空气,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湿度要适宜。日常饮食中,要禁食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合理调节营养膳食,充分保证身体营养摄取量。同时,还要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如发生感染,需及时入院治疗。

4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可以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固定好患者的气管插管,呼吸机各管道的连接要正确,保证患者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如存在呼吸对抗的患者,需遵医嘱对患者使用镇静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几率大大提升。经治疗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7.5%,很多患者均提前康复。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3讨论

肺心病是是老年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易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等症状,如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会出现精神失常,冷漠的症状,嗜睡等;如果病人有二氧化碳潴留,混乱,昏迷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和实施护理措施。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患者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保证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采取康复治疗的机会提供保护,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选取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综合护理后,患者积极治疗的概率提高,治疗后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护理,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为97.5%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康复出院的时间提前,生活质量提高。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安平,李岸芳.序贯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10期.

[2]杨晓容.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夜间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20期.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4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是由支气管、肺或肺动脉引起的。根据疾病的发病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肺、胸、肺、心衰竭及靶器官损害的各种症状。由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病程较长,所有呼吸机均给予辅助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针对这一现状,本院从5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年龄均在56-77岁之间,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一般护理和综合护理,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同时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

1.2方法

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位;护理人员还需要控制患者日常饮食,保证饮食营养的供给,尽量食用一些易消化和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患者出现水肿情况,应给予少量的盐分食物,如存在低蛋白血症,需要采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白蛋白。

2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较为特殊,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不畅等症状,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心理上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正常反应,并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控制该症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做好呼吸道护理,使患者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对患者康复治疗造成影响。

3综合护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痰液较为粘稠且咳痰难,需要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扣背护理,同时可以采取雾化的方法来稀释痰液,以此保证患者排痰顺畅。对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痰液有效排除,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疾病得到缓解后,需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和空气,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湿度要适宜。日常饮食中,要禁食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合理调节营养膳食,充分保证身体营养摄取量。同时,还要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如发生感染,需及时入院治疗。

4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可以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固定好患者的气管插管,呼吸机各管道的连接要正确,保证患者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如存在呼吸对抗的患者,需遵医嘱对患者使用镇静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几率大大提升。经治疗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7.5%,很多患者均提前康复。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3讨论

肺心病是是老年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易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等症状,如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会出现精神失常,冷漠的症状,嗜睡等;如果病人有二氧化碳潴留,混乱,昏迷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和实施护理措施。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应用;健康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制约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相继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院开展本次的护理试验,来探究常规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的临床医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96例,通过随机抽号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8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护理干预,称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共32例,女性患者16例,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85±2.34)岁。

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对比,称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共31例,女性患者17例,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06±2.12)岁。

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本次入组临床护理试验的患者,均符合国际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患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严重血液疾病患者、严重传染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手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即严格按照规定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药物给予治疗,并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的监测,如遇并发症以及异常突况,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段[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健康教育四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帮助患者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紧张、焦虑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谈,引导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知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发病应急技巧;治疗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手段,并叮嘱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配合治疗的相应锻炼;日常健康教育则是帮助患者养成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并叮嘱患者进行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通过自制的评分系统,对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为掌握、基本掌握以及掌握较差三类,其中80~100分为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0~60分则为掌握较差[3]。

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以及基本掌握例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当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越高时,则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数据处理

文中两组护理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各项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概率类数值以“%”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则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当求得P小于0.05时,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率高达91.67%(4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35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对比数据

3.讨论

通过对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详细统计,可以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近几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气体受限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反复性、不可逆性以及进行性的特点[4]。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并不能对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完全的治愈,因此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手段。

常规的护理手段,在整个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仅限于对患者疾病本身进行干预,较少对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引导,因此,常规护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实现患者的自预,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加用的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健康教育四方面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1)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时,由于病情反复,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态。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树立健康、乐观的就医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2)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需对患者的理解能力与文化程度进行相应的区分,可根据患者的知识接受程度,适当选用集体授课或是一对一的模式进行疾病内容的讲解[5]。讲解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如何在发病时,做好有效的自我护理。

(3)治疗健康教育。针对于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用药指导,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根据治疗健康教育,自主进行约束,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意外发生[6]。

(4)日常健康教育。日常健康教育则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相应的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戒烟,饮食则忌辛辣与偏咸,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适度的进行呼吸锻炼,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深化记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病症的缓解与治疗。

参考文献:

[1]何良爱,栾晓嵘.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51-54.

[2]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等.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3]罗晓华,马宇,张静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4]余书兰.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511-511.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 肺切除术后 呼吸功能维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13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8年8月收治行肺切除术患者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65~81岁。肺癌87例,气管扩张1例,肺大泡16例。肺血管瘤1例,肺错构瘤1例。全肺切除10例,肺叶切除84例。肺叶切除+气管切开术4例,肺叶楔状切除8例。吸烟69例,为600~1200支/年,术前高血压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肺心病3例,慢支肺气肿9例。肺功能均出现轻,中度减退。106例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中1例肺部感染、2例高碳酸血症,3例低氧血症。术后全部康复出院。出院后能正常工作生活。

呼吸功能维护的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末梢血氧饱和度、听诊呼吸音。本组2例术后患者先后出现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至8~12次/分、呼吸逐渐变浅,继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嗜睡,听诊呼吸音减弱,无痰鸣音,经气道吸痰无痰,末梢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气分析示高碳酸血症,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后1例较轻高碳酸血症很快好转,另1例没有好转,改用简易呼吸囊过度通气、纳洛酮静推,仍无效,经用无创机械通气6小时后正常。3例全肺切除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小于90%,经加大氧流量后无效,给以机械通气后血氧饱和度正常。

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肺不张、肺炎的有效措施:本组吸烟者约65%,肺功能均出现轻、中度减退。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黏稠度高;老年人咳嗽反射低下,咳痰无力;病肺手术创伤,气管刺激,造成分泌物增加,根据以上特点,预见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

采用恰当、有效的排痰护理,注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尽早恰当鼓励和指导患者有效舒适排痰。一般麻醉清醒,生命征平稳,取半卧位或坐位排痰,体力不支,取侧卧位排痰。采取以下5种排痰方法:①护士先做有效排痰法示范:轻咳数次后深吸气用力做爆发性咳嗽时气流加大将痰排出,然后从外向内、从下往上,给病人进行叩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②护士站在患者术侧,一手轻压伤口处、另一手按压对侧腋下胸部,指导患者有效咳痰,此法用于怕痛病人;③方法②+另一护士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胸骨上窝总气管处,在吸气末刺激总气管使其产生咳嗽,此法用于怕痛不会自主咳痰病人;④对于体弱,不会做有效咳痰和支气管痉挛者,先进行5~6次深呼吸,在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然后咳嗽,将痰咳至咽喉部,再用吸痰管吸出;⑤对于咳嗽无力或反应迟钝者给予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指导患者有效排痰中,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才能让病人舒适,才能达到恰当有效排痰:扣背避免叩在伤口中,力量适度,手掌弓起,手指拢;按压气管位置要准确,力量适度,指尖不能垂直按压气管;超声雾化后半小时,或应用止痛剂15分钟后进行排痰;注意观察病人耐受情况,病人感觉痛苦适可而止;进行排痰护理时,注意保证供氧,避免排痰护理过度而缺氧引起心率失常和其他并发症。

雾化吸入:是预防肺部感染及排痰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组术后当天开始接受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痰多黏稠适当增加雾化频次,延长雾化时间,常规雾化液为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4万U,α-糜蛋白酶5mg,肾功能差者不用庆大霉素,痰多黏稠加沐舒坦15mg,支气管痉挛不用α-糜蛋白酶改用安茶碱,雾化吸入时,注意雾不能过大,用中号面罩进行雾化,避免浪费,对病情重依赖氧治疗者,边雾化边吸氧,以免造成缺氧。

呼吸康复护理:老年人由于胸部和肺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群的肌力减退,肺活量降低,气体交换减少,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手术后肺组织减少;术后切口疼痛,产生限制性呼吸困难等因素,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易至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因而积极进行呼吸康复护理对术后恢复起重要作用。①教授患者深而慢的正确呼吸运动方法,病人用鼻子深吸气,将嘴唇噘起,连续而缓慢地吐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连续深呼吸10次左右,每天做呼吸运动4次,肺不张者每1~2小时1次,二氧化碳储留者休息10分钟后再重复,通过正确呼吸运动,以矫正无效的呼吸形态,增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训练呼吸肌,延长呼吸时间,使气体能完全呼出,减少二氧化碳储留及肺不张产生。②呼吸康复训练:早期活动,术后当天病情稳定即给以翻身,四肢活动,术后第1天坐起活动,拔除引流管后床边活动,以后步行锻炼或原地做蹲起运动,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以不增快心率、呼吸,不感到心慌气短和疲劳为宜。

讨 论

老年人肺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全麻后肌松剂的作用是2例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变浅时,应积极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能有效预防高碳酸血症,因此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常规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采用恰当、有效的排痰护理,同时结合药物雾化吸入能有效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尽早进行呼吸康复护理是有效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谭爱梅.肺减容术后呼吸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2.

上一篇花艺文化

下一篇财务廉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