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调研报告范例6篇

功能调研报告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结合×实际,区委组织部成立6个调研组于9月上旬,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方式,紧扣“5个2”,就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党建基本情况

(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建基础巩固提升筑基础。

是建立例会制度。建立党建基础巩固提升工作例会制度,明确每月第一周召开工作例会并建立例会工作台账,通过一月一主题,赛进度亮成绩,查问题找原因,交任务抓落实,有效推动了党建基础在×的落实。

二是建立承诺责任。为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区、区属党(工)委、基层党组织三级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并对区属党(工)委实行了 “三单制”管理。同时,在×个区属党(工)委、×个社区和×个区直机关单位建立了书记抓党建工作台账,实行每季度上报任务清单完成情况,把督促指导、跟踪问效、严格考核贯穿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

三是建立联系点制度。结合区级领导联系办事处和社区情况,建立区委常委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和联系点任务清单,每位常委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四是建立保障制度。从区财政列支不低于×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阵地建设、功能提升、教育培训等。同时,将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单独列支,足额保障。进一步加大对示范点建设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投入×余万元对现有党建示范点实施再提升。

(二)示范引领带动,为党建基础巩固提升亮标准。按照“建点连线成片、形成区(带)”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学校等不同类型党建示范点为依托,着力打造×广场中部党建示范区、×党建示范带和×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一区一带一圈”党建示范格局。一

是社区典型带动促提升。按照党建基础巩固提升年要求,2020年在机关、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教育等领域精心培育×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并且每个示范点都特色鲜明,如×社区打造的以“×驿站”和“×服务联盟”为支撑的“1+1+1”联动便民服务平台,×社区推行的“七彩党建”服务模式,××党支部创建的“党群先锋,聚爱和乐”服务品牌等,深受辖区居民欢迎,取得了“看得见、评价好、居民满意”的实效,充分发挥了党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发挥党员作用促提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身份、当先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亮出身份,践行履职承诺。为全区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余名党员统一配发新党徽,通过张贴或摆放“党员群像图”“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标识的办法,亮明党员身份,同时围绕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明确承诺并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如基层党建基本情况社区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制度;基层党建基本情况社区在党员大会上为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位党员代表现场佩戴党徽,让党员感受“身份一亮、做出榜样,牌子一挂、责任重大”的意义等,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两新”星级创评促提升。深化“两新”党组织“星级评定、分类定级”工作,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企业标兵、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职工创名优品牌、党组织带领企业创更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创”活动。

对2019年度在党组织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成效明显、社会影响较好的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个星级“两新”组织党组织进行了表彰,并给予党建经费奖励,进一步激发了“两新”党组织干事创业的热情。如基层党建基本情况公司党委作为“五星级”党组织,率先在全区“两新”组织中建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四星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基本情况党支部也正立足实际,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基地,全区“两新”党建活力不断增强。

(三)深化区域化党建,为党建基础巩固提升添动力。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协调议事、共驻共建和联抓联管机制,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会议和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共同研究确定共驻共建方案、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目前,×区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个街道成立“大党工委”,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个社区成立区域化党建,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个,吸纳兼职委员基层党建基本情况名,2020年三季度以来,研究解决共驻共建问题基层党建基本情况个。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聚焦服务作用,与辖区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党组织签订社区服务合作协议,通过构建“1+3”服务网络、组建“1+3”服务团队和开展“1+3”特色服务,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工程,探索出了一批符合社区实际、群众满意率高的服务管理载体。基层党建基本情况社区“党旗下的邻里情”、基层党建基本情况社区“红色套餐服务”等特色品牌被《××日报》宣传报道,×社区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由社区区域化党建牵头,充分利用社区、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人才、场地、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共建单位资源和社区服务共享,共明确承诺共建事项×项,共享场地、物资等×个(处),实现了“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建设共管、成效共评”。

(四)创新工作载体,为党建基础巩固提升强抓手。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

一是搭建实体服务平台。依托社区“三社联动、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建立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社会管理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各社区共受理服务事项×项,办结×项,群众满意率达×%。

二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市×党建平台和区党员数据库、“三社联动 四位一体”综合信息平台、党建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信息化,志愿互助服务制度化。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各种平台党建、服务信息×万余条。

三是搭建共享服务平台。本着联建联管联用原则,通过整合机关、办事处、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资源,着力打造基础型、红色型、公益型、科技型等不同类型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有力支撑。自去年11月份基地开放以来,先后有×批×余名党员到基地开展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

四是搭建地企党建交流平台。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要求,立足×实际,成立×国有企业党建联系会(×分会),并召开党建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了《议事规则》《成员单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以“十联十共”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驻×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党建工作交流,深化驻×央企、省企、科研院所党组织与地方以及其他企业党组织合作,推动国企党建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一)“两新”党组织作用发挥有待提升。“两新”组织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得不到有效保证,开展党员活动的载体需进一步丰富,活动成效需进一步提升。

(二)机关党建工作载体有待丰富。尽管在机关党建创新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革新和探索,但总体上视野还不够开阔,党建工作的活动方法、表现手段等不多,一定程度上束缚、影响了党建载体的创新,迟滞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显现。

(三)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待强化。×部分基层党支部党员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在开展组织生活时缺少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多少无法直观认定,但在年终民主评议时又存在邻里情面,对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的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挖掘机关党建潜力。一是要创新思维。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模式,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谋划,着力探索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方式。二是要创新载体。有效结合工作业务特点,开展贴近机关实际、富有实际成效的党建主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要创新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党建网、《××要闻》、××组工微信等平台开展党建活动,建立党建工作信息传播、服务党员干部的新模式。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2

什么是调研报告?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3

一、什么是调研报告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 +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论证和评估。

二、调研报告的组成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

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职工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职工、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4

一、人大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价

就调查研究成果的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自身的研究价值。每一项调查研究活动都有它明确的目的性。自身研究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是一项工作成果,或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或是具体问题的调查。因此,工作上是否有新意,认识上是否有新观点,是衡量调查研究价值的主要方面。二是调研成果的两个转化。即向工作实践的转化、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向工作实践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和运用;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领导层的决策,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提供实践依据和实践支持,为人大制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调查研究成果的几种类型:

(一)情况汇总型。是对一般工作现状、动态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后,汇总整理的反映基本工作情况类的调查报告。这类调研报告是为了便于常委会或有关领导对全局情况的总体了解、掌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经验总结型。是工作经验类的调查研究报告。一般是对典型的问题、典型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即通过对典型单位的做法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教训,用以推动和指导工作的开展或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借鉴。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示范性。

(三)探讨研究型。这一类调查研究成果是指对人大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在理论上需要研究、讨论,实践中有待于完善、改进和发展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论证它的可行性,并且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预见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有价值的调查结论。这一类调研报告具有探索性、预见性、论证性和咨询性,相对来说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

二、人大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途径

调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人大进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把它束之高阁,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调查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整个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研成果体现价值的重要阶段。

调研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途径:

(一)报告调研成果。将调研情况和调查当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整理成调研报告,并向组织调研的部门报告。报告时,一般应先向主任会议报告;常委会要求听取汇报的,要向常委会会议汇报;属于上下级人大联合调研的,要向上级人大汇报。同时要根据情况,请示领导同意后抄报有关部门和方面。供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决策时参考,从而被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所采用。

(二)为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依据和参考。将详实的数据和可靠的一手资料、有价值的结论、成功的经验等,体现在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工作中。

(三)将调研成果吸收到人大领导讲话中去,用以指导工作。可以以“送阅材料”等形式,向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反映。也可以通过起草领导的讲话、报告,推广调研中获得的新理念和成功的经验,用来指导工作。

(四)宣传调研成果。各级人大机关都办有内部刊物,是发表优秀调研报告和开展理论研讨的首选载体,也可以在社科类理论刊物或有关报纸的专栏上发表。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5

专题调研是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个别事关本行政区域科学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开展得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专门的调查研究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是对人大工作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不仅丰富了人大工作的方式,还进一步夯实了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开展过专题调研,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所不同[1]。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了3次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无论是实体内容的效果还是程序方法的创新,都十分显著。这些专题调研不仅积累了有益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试述如下。

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开展专题调研情况回顾

始于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证市委关于“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要决策部署和本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保证和推动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常委会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常委会审时度势,着眼于首都科学发展的全局,立足于人大工作的职能和特点,首次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2]。

这次专题调研从2009年5月开展,常委会用近2个月的时间,组织13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分5个小组,围绕政府投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5个调研报告,并综合提出了9个方面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正确把握首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防止经济下滑的应急性措施与促进新阶段首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上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和完善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建设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服务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抢占新一轮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等。调研形成的综合性意见以人大财经委员会的意见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审议,后以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的形式书面送交市政府[3]。

这些意见也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刘淇批示将5个调研报告印发市委、市政府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市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新兴产业规划、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民生等方面的工作,为北京市有效应对危机、促进首都经济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

这次专题调研的实践,不仅有效汇集、表达和转化了民意,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还探索了专题调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和方法,为今后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

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开展专题调研情况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筹备制订“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可以说,制订好“十二五”规划关系到未来一个时期首都科学发展的大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在制订“十二五”规划中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有序表达人民群众意愿,确保规划制订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为此,常委会将为制订“十二五”规划提出意见建议确定为专题调研的主题。

在调研中,常委会坚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着眼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组织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央关于首都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推进科技创新、基本住房保障、生活垃圾处理、城乡统筹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人口规模调控6个问题,成立6个调研组,组织10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经验,形成了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6个专题报告和1个综合报告。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同时,还结合审议有关议题、代表集中视察等方式,对制订“十二五”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5]。最后,常委会审议了以财经委员会名义提交的调查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常委会广泛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分别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制定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几个重要问题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政府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情况评估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书》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汇总报告》。对编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坚持首都城市的性质和功能。走服务全国、发展自己的路子,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坚持发展首都经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服务和辐射全国为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首都经济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立足北京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独特优势,面向引领和服务全国的功能,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及其相关产业,使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强大动力。四是加强宜居城市建设。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规范、约束作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一致,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五是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和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土地、资产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六是高度重视和合理调控人口规模。着力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传统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严格企业市场准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需求,遏制人口的无序过快增长,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6]。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和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郭金龙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认真研究吸纳人大提出的建议。市委规划建议起草组和市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门到人大听取意见。市政府及部门负责同志还与参加集中视察的人大代表座谈,当面听取意见。在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市政府提请本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充分吸收了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通过人大制度有序进入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提交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扩大了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也使“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有了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7]。

这次专题调研活动主题更加突出,人员和时间投入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因而效果也更加显著。专题调研不仅汇集了民意,还使之直接进入党委决策,并为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审议好规划创造了条件,成为在人大工作中贯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开展专题调研情况回顾

经过前两年的专题调研,常委会更加深切地意识到,要保持首都北京的科学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是什么”、“北京干什么”和“北京怎么干”的问题,概而言之,是如何坚持北京的城市性质与功能的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已经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如何贯彻好批复精神,坚持这一性质功能定位?常委会站在战略全局角度,确定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2011年专题调研的主题。

应当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现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转型,是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常委会于2011年3月开始,组织200多位人大代表分成11个专题调研组,并委托16个区县人大常委会和部分科研单位协同,用半年时间,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深入进行专题研讨和综合论证,提出了一个综合建议和10个专项调研报告,并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8]。这次调研根据中央关于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首都城市的性质和功能,特别是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如何通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现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转型,着重就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些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应用性对策和思路性建议[9]。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首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0];二是提出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布局;三是明确了首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首要任务;四是强调了首都文化科学发展和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五是提出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形式。

市委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调研工作,市委书记刘淇先后听取了这次调研工作安排和成果的汇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充分吸纳了专题调研的成果。市政府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密切协同专题调研工作,及时吸收调研成果,提出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七个方面的任务。这次调研形成的主要成果还进入了人大常委会给代表大会的报告,并在《北京日报》理论版全文刊发,综合报告和10个分报告也已结集正式出版。可以预见,这次专题调研将对首都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1]。

与前两次相比,这次专题调研投入精力之巨、组织规模之大、专题调研之深、调研影响之广、成果应用之多,都是空前的,它是一次人民群众意愿的广泛汇集和集中表达,是三者有机统一的典型实践。调研工作和调研成果有利于深化对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自觉,有利于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和首都的科学发展[12]。

四、关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的思考

下面,我们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开展专题调研的实践,就这种工作方式作些探讨。

1.关于专题调研的定位

我们先来看专题调研的特点。专题调研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专题选择的主动性。就是人大常委会在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专题调研的内容方面,有很强的主动空间。即它可以选择在它看来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主动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有所建言。当然,在选题确定的过程中,人大常委会需要跟同级党委、政府进行沟通,以便得到支持和协助。但是,这并不构成对它在这个问题上所具有的主动性的妨碍,就如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这3个专题调研的选择都是自己提出的,而同时又跟同级党委、政府进行了充分沟通一样。二是专题选择的重大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这3个专题调研所涉及的问题都是重大问题。2009年的专题调研不仅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性举措是否得当,更关系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2010年的专题调研更是关乎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制订一个什么样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的专题调研则是2010年专题调研的逻辑延伸,是要把“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的回归首都功能定位、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大事进一步落到实处。这些显然都是北京发展中非常重大的问题。由此看来,非重大问题是不宜这样大动干戈的,是不宜采用专题调研这种方式的。三是专题调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这3个专题调研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的,或者说是带着问题调研、力图通过调研来解决问题的。在这里,无的放矢是不被认可的。四是党政决策之前的介入性。也正是由于专题调研在选题方面的重大性、针对性,以及调研所提对策建议的价值性,加上调研时间又是在党政进行相关决策之前,所以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就具有了介入决策的现实可能性。应当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这3个专题调研都对党政决策发挥了重要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是专题调研具有解决问题的实效性。也正是由于调研意见容易进入决策范围,所以它对解决所针对的问题就具有很大的效果。至少上述五个方面可以说是专题调研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专题调研的功能。应当说,人大进行的调研与党政领导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是有所区别的。一般说来,党政领导进行调研,一是了解情况,二是进行决策。人大进行调研也要了解情况,但并不进行即时的决策,其主要功能是汇集民意,表达民意(形成意见建议)。人大常委会一般性的工作调研是很多的,而且几乎是每一件工作都要以调研为基础才能展开,才能完成。因为,对于人大来说,是特别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意为己意的。不调研,则无法汇集民意,更无法代表民意。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人大,可以说是无调研则无工作。当然,专题调研又与人大的一般工作调研不同,它是在一定时期里、针对一定问题、采取一定组织形式、集中进行的大型调查研究。因此,人大的专题调研,从它的功能上说,是针对一定问题的民意汇集和集中表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在谈到2011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时说,“这是一次人民群众意志的广泛汇集和集中表达。”这句话,不仅是对这次文化专题调研的准确概括,而且也是对专题调研本身功能的准确定位。据此,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的功能定位,就是在特定问题上对民意的广泛汇聚和集中表达。

说到这里,我们觉得可以为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给出一个性质规定了。专题调研是与本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当前重大工作紧密相联的,可以与其他工作方式相结合但又不同于其他履职类型的,也不同于一般工作调研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工作方式,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这里需要做点解释:(1)专题调研一定是和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和当前重大工作紧密联系的,不是孤立进行的,更不是某个领导的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2)专题调研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单独进行,如2009年的专题调研基本上是单独进行的。也可以与人大常委会的其他工作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如2010年的专题调研是结合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报告进行的;2011年的专题调研是结合办理代表议案和听取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进行的。但是,不管是单独进行还是和其他工作方式结合进行,专题调研都不同于人大常委会的其他履职方式。(3)专题调研不同于党政领导的调研,属于人大调查研究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人大配合其他工作进行的一般工作性调研,是可以独立运用的一种工作方式。(4)专题调研这种方式是由其特定的组织形式、特定的展开形式、特定的成果形式、特定的功能形式、特定的价值形式共同组合起来的人大常委会的一种工作方式,同时具备这样完整要素的专题调研在其他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方式中,尚不多见。就其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发挥作用的功能性和最终产生的实效性来说,可以认为这种专题调研应是人大常委会工作方式领域的一种创新。

还有一个专题调研结果的法律效力问题。专题调研所产生的调研报告或意见建议,如果经过人大常委会法定程序审议通过后,以“人大常委会建议”的文本方式送达政府,它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定文书,毫无疑问政府是应当予以重视的。

2.关于专题调研的做法

我们回过头来,再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3年的专题调研为例,说说专题调研的具体做法问题。

首先,专题调研要充分发动代表,充分反映民意,充分进行审议。既然人大专题调研的功能是对特定问题民意的广泛汇集和集中表达,那么在做法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动代表的规模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这几次专题调研,发动代表(包括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委会组成人员)的数量都在100到200位以上,组成各个分调查组,同时还聘请了较多数量的专家顾问。接下来就是广泛的群众意见、建议、诉求、呼声的汇集和梳理。各个调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既重视“田野调查”,也重视文本调查,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听取民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形成报告草稿,几经修改完善,最后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充分吸收审议意见,形成正式文本。与此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吸收媒体、网络、等各个渠道的声音,把民意汇集工作做到“仁至义尽”。

其次,专题调研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其他工作方式相结合。这一点上面已经说过。还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其他工作方式进行的专题调研,在工作过程中既不要以专题调研妨碍其他工作方式的完整性,如议案办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都必须按照其固有的完整工作程序进行,只是调查研究这个环节及其成果可以由互相结合的几个工作共做、共享。

再次,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对于调研结果的表述,因为考虑到希望提前进入党政决策的范围,所以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一是民意立场。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和发声音。二是人大角度。应该从反映民意代表民意的人大角度对意见建议进行表述。三是留足空间。因为人大常委会不能代替党政进行决策,所以不要说得太直接、太具体,应该为决策留下空间。四是因为以调研报告形式出现的意见建议这种文体的内容含量比较大,可以比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书有更充分和更系统的意见表达,必要时也可以有理论观点的论述。五是可以根据不同用途,进行不同版本的表达,也即一个报告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第四,专题调研结果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反映。一是可以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同级党委进行汇报并提出书面建议;二是可以经由人大常委会审议,以人大常委会建议的方式送交政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这3个专题调研报告,都是经由人大常委会法定程序进行审议、然后形成具有法律效力文件的。同时,调研的内容也向党委进行了报告。对2009年的专题调研报告市委书记刘淇作出批示,并列为市委、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参考材料。2010年,刘淇专门就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的建议报告作出批示,要求起草规划要认真研究吸纳人大提出的建议;市委规划建议起草组也专门到常委会听取调研意见。2011年,刘淇专门听取人大专题调研所形成的建议,之后人大常委会又以党组名义向党委送交了报告。这样,人大汇集的民意在党政决策之前就进入了决策范围,显然其效果就好得多,其价值也就大得多。

3.关于专题调研的运用

专题调研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种特殊方式,运用这种方式要有理(与当前重大问题和重大工作相联系,有开展此项专题调研的逻辑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有利(对所开展的专题调研有社会需要、有群众基础、有领导共识等)、有节(不宜经常性、连续性使用)。北京市人大本届之中连续3年使用,有其特殊性,是由于北京奥运后面临城市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对其进行认识、把握和破解,尤其是需要民意作为支撑,所以,它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开展专题调研还需要人大常委会与党委之间、与政府之间具有良好融洽的关系,需要党政主要领导具有民主的意识和从善如流的风格,比较愿意倾听群众的呼声,比较乐于接受来自民间的意见。专题调研结果如何使用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使用能够取得最佳效果为宜。比如,专题调研的报告通过何种途径提交,提交的时间、提交的方式、文本的区别也应该妥为考虑。

注释:

[1]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国家投入巨额专项资金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组织过一次专题调研。这次专题调研,针对的是重大问题,调研的规模很大,形成的调研报告有16项之多,并以专题调研组的专题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审议。吴邦国委员长认为这次专题调研既是人大常委会提高监督工作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在监督方式方法上的有所创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次专题调研开了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调研的先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可以说是仿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而来的。而且,就其涉及的问题重大、调查规模较大、调查成果丰富而言,也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类似。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又有所不同。主要在于:一是它没有把专题调研列为监督形式的一种;二是它是以相关专门委员会的名义向人大常委会提交意见建议的形式,将专题调研报告转化为常委会给政府的建议的;三是在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也将建议报告呈交给党委供决策参考;四是它是在党政作出相关重大决策之前进行的。

[2][3][4][5][6][7]杜德印:《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载《北京日报》2012年2月8日。

功能调研报告范文6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调查和建议性调查。理论性调查的特征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或补充或否定某一 教育理论。建议性调查则是通过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作参考,教育调查报告以此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