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范例6篇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记忆;城市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2-0078-04

1、规划背景

1.1 杭州主城区有机更新的发展趋势

杭州作为生活品质之域,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消费内需近年来不断提升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城市建设上,经历新区开发建设热潮后,旧城的有机更新也逐渐成为发展焦点,城市整体形成了旧城有机更新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的发展特点。城市消费业品质需求的增长带来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改造的需求,主城区中的老城区成为更新发展的内核,推动城市更新由内向外逐渐拓展。在空间上,主城区、滨湖地区、乃至运河沿岸地区纷纷成为城市发展的内核片区,因此,对于主城老城区而言,城市建设空间的拓展方式已经转化到对城市内部现有功能片区的更新改造上。

1.2 高校整合升级的发展诉求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后,杭州高校普遍存在招生数量和用地不足的矛盾。在此背景之下,随着杭州区划调整、市区面积扩大,处于西湖文教区的众多院校纷纷从主城搬迁到城市的大学城,以集聚规模化整合强化自身教育资源。现状已经形成小和山大学城、紫金港大学城、下沙大学城、滨江高教区4个大学园区、未来远景将在余杭新建余杭仓前大学园区。

本项目为杭州师范大学的文一路校区,目前杭师大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四个校区,主校区在下沙校区,其余校区分散在主城区内,主城区内校区用地面积均在十几公顷之间,规模相对偏小。现状校区分散、用地不足,严重制约该校实现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因此,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杭师大计划整体搬迁,在余杭仓前高教园区建设新校区,用于杭师大建设的整合和发展,以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而文一路校区将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新改造为以商务商业功能为主导的地区。

针对高校旧址城市更新的特点,本项目通过对杭州老城区高校与城市更新发展的案例研究,认为由于基地地处城市核心商业区、用地规模偏小(10hm2左右),高校人文氛围易于被外部商业环境所影响;同时,基地独立、封闭的办学模式难以与周边社区互动共享,因此原杭州师范大学校园改造后,在功能上可保留部分原有继续教育等功能,同时综合其他设施,增加强化其服务城市的职能。同时对校园主要的空间和重要的建筑应予以保留,以维持片区整体空间架构,延续地区历史记忆。

1.3 小结

片区高校外迁是地区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提升和跨越发展城市高等教育的同时,对搬迁后遗留的高校建筑及空间环境应保留历史记忆,延续空间特色,应结合原有教育设施延续文化教育功能,丰富城市综合性文化生活。

2、分析研判

2.1 基地人文历史特征分析

基地位于杭州传统的文教区,该区有以浙江大学为首的十数个高校,整体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中片区东面的浙江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校、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等多为省部属高校;片区西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财校、杭州钱塘外语学校、浙江运动学校、浙江科技学院等多为市属高校。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西面的市属高校大多数已经搬迁,高校原址,在高校搬迁后多转变为居住和商业功能。

基周边有信义坊、墅园、省自然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和基地直接联系的则是余杭塘河和基地内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2.2 规划策略

2.2.1 功能整合策略

在功能布局的整合上,强调片区与周边城市

功能的关系,整合周边城市功能。整体上以南侧黄龙商务中心、文三路电子商业街的商业商务功能为核心,延续发展以教工路、学院路为主的北向商业发展轴;在功能选择通过错位竞争,主要发展服务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商业功能。在此基础上,综合文一路商业发展态势和地周边的居住、教育科研等用地布局特点,将大型商业商务设施沿文一路设置,北部滨临余杭塘河应结合水系特点布置休闲文化功能,基地中间部分则可以结合任务书要求设置居住文化功能。

2.2.2 公共开放空间

公共空间系统强调设置绿色走廊连接城市周边主要公共空间,同时形成连续的滨水空间。在基地北侧布置滨水公园,强调亲水特色,以弥补城市公共活动与余杭塘河水体缺乏直接联系的不足。基地内部保留杭师大园林作为绿化核心,结合原有绿化林荫道,打通南北公共空间的步行走廊。

2.2.3 历史文脉延续

本次设计强调有机更新的旧城区改造方式,以避免城市历史文脉的割断、城市传统风貌的破坏,设计强调充分挖掘本区特征,体现地区历史和相应的风貌。通过文脉肌理的梳理,展现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人性化空间。

2.2.3.1 空间记忆:城市记忆的一个方面在于城市肌理和空间类型的保留,杭州师范大学校园入口空间具有我国传统高校礼仪空间类型的特点,如清华、复旦、浙大都具有这类型的空间特点。本次规划希望通过保留这种空间格局特点,以达到保留高校人文记忆的目的。基地内部保留杭师大园林作为绿化核心,未来作为规划区内部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核心和记忆延续的载体。

2.2.3.2 路网肌理:杭师大原有的方格网肌理特征,规划应结合利用,通过向东北滨水的延续,局部打通通过性的通道,使其方格状的特色更为突出。

2.2.3.3 建筑改造:新旧建筑的关系在更新改造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对基地内建筑质量较好,功能转化延续可能性大的建筑,通过结合规划方案的深入探讨,都积极予以保留。

3、设计方案

3.1 规划构思

3.1.1 历史记忆的保留和延续:通过将基地内部保留杭师大园林作为未来园区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核心,并将其结合现代的商业商务功能改造改造为购物娱乐休闲的中央公园。

3.1.2 公共空间的打通与连接:结合保留的原杭师大入口处公共绿化空间,串联中央公园和北侧东西向串联体育休闲和商务居住功能的公共活动轴带,通过立体化转换节点的设置,打通南北公共空间的通廊,实现片区公共生活与周边片区的连续性。

3.1.3 城市基底的融合与转化:通过对基地现状主要空间及道路系统的肌理和特征的提炼和保留,架构在历史空间格局上的新型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实现片区基底与原有及城市周边基底的融合与转化。

3.1.4 方案推演:从现状建筑图底关系,到价值需保留的图底关系分析,最终形成规划方案图底关系。

3.2 功能布局

3.2.1 用地布局

基于周边环境的有效解读和基地内部特质的综合分析,结合规划构思,将基地构筑成以中央公园为核心、沿周边高强度宗和开发的基本结构,以绿色活动骨架为轴带,串联一系列的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功能板块。

3.2.1.1 尊重现状自然环境格局特点,保留现状园林并改造成为周边市民服务的中央公园。

3.2.1.2 从基地发展态势以及周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发,综合考虑片区商业机会水平后,将基地西南侧作为大型商业商务综合体进行整体性开发,以尽快集聚大量人气,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3.2.1.3 依托原有杭州师范大学校园部分建筑,改造成为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SOHO居住功能,形成一个在功能上延续高校文化教育功能的文化娱乐综合板块。

3.2.1.4 利用旧村改造机会,在基地内部滨河地区形成以特色餐饮、酒吧、酒店、剧场等主要内容的休闲活动区域,并预留一定的用地用以旧村拆迁安置居住用地。

具体将基地分为集中商业商务区、文化娱乐商务综合区、休闲商业区、SOHO居住区及安置居住区、保留地块片区6大功能片区。

3.2.2 建筑功能

保留的主体建筑包括:

3.2.2.1 中央公园北侧杭师大原有的体育馆主馆,未来经过适度改造后将作为城市公共的体育运动设施,并通过连廊与周边办公/SOHO居住楼便捷联系,成为综合性建筑组。

3.2.2.2 中央公园西侧的杭师大原美术成教楼,未来经过适度改造后将作为城市的继续教育综合楼和片区的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弥补周边这类设施的不足。

3.2.2.3 学院路东侧新建的杭师大原学生公寓楼,保留作为未来供园区配套的SOHO居住/小型办公建筑,有利于园区自身配套的完善和沟通的便捷。

3.2.2.4 余杭塘河西南侧杭师大原有的教工公寓楼,保留改造后作为未来供园区配套的SOHO居住建筑,有利于维持河道南侧景观历史记忆的延续和原有的功能景观格局。

3.3 空间形态

3.3.1 绿地景观

基地良好的自然景观基质为塑造多层次、富于变化的景观效果提供了可能。方案保留基地原有大量的树木,并以中心公园、步行绿化带和余杭塘河为绿化景观基本构成要素,设计中注重景观视线的营造,以林荫道作为视线引导,在视线交汇处设置绿化空间节点,渗透至基地,看与被看,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基地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将在视线设计中得以共鸣。

3.3.2 人文记忆

本次规划是在杭州师范大学校址上有机更新的开发规划,方案尊重高校现状良好的人文空间,通过对其特质提取和保留,在人文景观设计加以体现。

3.3.2.1 方案从文一路北侧园区步行主人口的景观节点人手,在主入口空间保留原高校礼仪空间类型,作为高校人文记忆的主体和商务城园区主入口的开始部分,寓意记忆与创新同步。

3.3.2.2 方案于原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的生活性入口处,设计了东西向的公共步行活动空间,结合保留下来的教育、体育馆建筑和改造的宿舍区,在该空间内设置了相应的小品等活动设施,形成具有高校生活空间入口特征的东西人文空间。

边城教案范文2

关键词:内聚式空间组合;城市界面;逐层退台

中图分类号:Y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Ningbo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 & D center is a contains that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moder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latform, rich peripheral interface base city project. Therefor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n the one hand, the relatively closed external interface integrat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n surrounding buildings of the cas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with rich smart interior space for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ife.

Key words: cohesive type space composition; city interface layer by layer from Taiwan;

1 项目概况

宁波市教育科技研发中心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教园区,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研发平台。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91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9000平方米。

教育产业研发中心拥有丰富的功能和产业形态,包括研究及再教育、教育外包、科技产业研发等。多样的功能要求建筑拥有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形态,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2 区位及现状分析

本案基地位于宁波市鄞州南高教园区内,东临鄞州大学园区图书馆,南邻某高层居住小区,西邻鄞州南部商务区,北临鄞州区科信息园。周边地块功能各异,建筑形态多样,拥有体育馆、图书馆、高层办公楼等多个地标性建筑。周边建筑的多样化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界面,如商业界面、住宅界面、文化界面、体育界面、科技产业界面等。

3 设计导则

在充分研究业主需求和周边环境条件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既然周边建筑形式各异,难求统一,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采用自成一体的内聚式空间组合形式。本着这样的空间原则,本案创造出的建筑形态从外部看是以相同的外立面元素形成统一的城市界面,这样完整统一且相对封闭的外部界面能有效减少周边建筑对本地块的影响;从内部看以逐层退台及外墙元素的变化形成丰富的庭院空间,为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样功能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4 建筑形态的确立

建筑形态的确立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建筑的使用功能、使用人群的特质及行为方式、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周边建筑物的形态。基于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方面考虑,建筑应呈现厚重、严谨、细腻的形态;基于研发创作需求方面考虑,建筑又应拥有活泼、灵动、富有激情的面貌。如何在上述功能需求上寻求统一成为我们设计的目标。本案在建筑形态方面,一方面以石材质感作为面向城市的主要表情,辅之以精致的细节处理,厚重而又细腻;另一方面用逐层退台的露台来丰富内部庭院空间,轻灵、活泼、且富于变化。整个建筑形态寓意着严谨的学术精神与活跃的创造思维的有机结合。

5 建筑功能配置

根据业主需求,本案配置的基本功能包括教学、办公、研发及生活四大部分。基于生活配套的层面,我们充分考虑了人群的行为模式,在教学与生活、工作与生活的转化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休闲及活动空间,力求避免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为使用人群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停留及思考的空间,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6 立面设计

本项目在立面风格的处理上分别从单个立面的平面维度和四个立面的空间维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单个立面通过实墙与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体现出明确的图底关系,从而确立了平面维度的基本设计原则;东西南北四个立面在采用相同的处理手法的同时创造出连续的立面形态,强调了整栋建筑的整体性及延续性,以回应风格各异的周边环境。

7 交通组织

本案车行入口设置在地块的东侧及北侧,在南侧及西侧设置人行入口。车行道路设置在外环,并设置两个方便出入的地下车库入口,使汽车进入地块后马上就能驶入地下车库,尽量减少机动车干扰,内部庭院则为纯粹的步行空间,形成明确的人车分流系统。

8 景观设计

本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破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采用平面与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立体的景观系统。在总平面设计中,以中心庭院为主的核心景观通过建筑底层的架空及部分边界的开敞,与周边地块相呼应;在单体设计中,二层设置集中的屋顶花园,上部建筑设置丰富的逐层退台的露台空间,与中心庭院相结合,形成立体的景观体系。

结语

边城教案范文3

为加快推进“执法服务年”活动进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效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市容环境问题,市行政执法局与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以“传播绿色理念、共建优美校园”为主题内容的共建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执法服务年”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校园共建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和维护市容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城市管理为广大师生服务,广大师生理解、支持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共同打造安静、和谐、规范、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共建内容

(一)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进校园。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进学校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学校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浓厚氛围。组织“行政执法小卫士宣讲团”,发挥学生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作用,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城市环境。

(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市行政执法局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彻底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市容环境问题。各行政执法勤务区要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共建责任人。学校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及时通报校园周边情况,各行政执法勤务区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三)共同关心学生成长。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行政执法局要选派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过硬的执法工作者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并通过开展球类、棋类、演讲、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1日至3月15日)。各区行政执法分局、教育局按照该方案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定详细的共建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6至11月30)。各行政执法勤务区、学校按照共建方案和实施细则全面开展共建活动,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共建联系卡和共建台帐。

(三)考核验收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市行政执法局、教育局将组成联合考核验收组,对各区行政执法分局、教育局共建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进行系统总结,并将考核验收结果纳入各区执法分局、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中。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行政执法局、教育局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区行政执法分局、教育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共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执法指导处,负责共建活动的总体协调、调度和检查工作。各区执法分局、教育局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本区的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边城教案范文4

一、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切实做好2012年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2011年区农水局在水域、河坡、河边“治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更多地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不到位。由于没有专项河道管理经费,加之区境内河道约有15条,全长约67公里,河道大多分布在居民小区、村周边,许多居民及两岸边饭店时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边,造成河道、水域不洁,造成河道管理人力、物力缺乏,没有及时发现清理,影响了城市环境;二是归属权不明确。去年市局下发的案件中,经过农水局现场核实,并不属于农水局管理,如三环路路边沟,农水局没有及时向区城管委打报告消案,造成农水局结案率下降;三是数字化专网不到位。由于市、区城管委对发生案件的结案时间是有时间规定的,由于农水局没有专网,接收案件不及时,经常造成案件超期结案,影响了结案率。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做好2012年数字化城管工作。

2012年区委、区政府将城管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位次前移,提出了城市管理工作在全市主城区中“确保第二、力争第一”的目标。为此,区农水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措施和工作计划,努力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一)、工作计划

1、加强河道日常管理。河道管理到位是“治脏”基础工作。由于全区河道分布分散,河道长度长,河道管理所加强了河道管理,落实责任人,实行分段分人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哪段出现违章建筑、种植、垃圾,就找谁。实行地域、人员、责任、奖惩四落实,从源头控制发案率,相比去年同期发案率明显降低。

2、突出重点,打造全区良好水环境。城市河道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优化水环境,整合水资源,提升河道综合功能。加强河道的综合整治,继续推进雨污分离,致力各河道排污口全部进入截污管网,加强河道清淤、河堤整形加固和美化绿化,实现由排污河道向景观河道的功能性转换。

3、努力实现结案率达到100%。加强数字化城管工作的运行管理,强化各项工作程序的准确、及时、有效衔接,在尽量减少发案率的基础上,加强案件的督查督办,推行从接案到结案的全过程控制,努力做到结案率达到100%。

(二)、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任务的落实,区农水局副局长张晓明负责抓此项工作,张敏负责案件接收并下发整改工作,李伟负责案件现场清理工作。

2、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洁水意识。在加大对向河道内、河堤边乱倒垃圾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单,挂条幅等宣传措施,提高全民洁水意识,全民参与美化环境,努力打造“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全员治水、爱水氛围,实现人水和谐,水域清洁。

边城教案范文5

1、凸显领导班子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执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深入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力破解难题。

2、强化中层干部教育,着力提高三个能力。加强教育,着力提高中层干部准确领会上级指示、贯彻党组决策的执行能力;提高中层干部带头办案能力,为队员做好表率;强化对中层干部考核测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强化队员三个意识。强化敢于担当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负责,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强化严格执法意识。提高队员案件查处办理、接处投诉、现场应变的能力等。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全体执法人员的业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队员执法办案的能力,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做好新进人员的执法资格考试工作。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加大对基层中队先进典型的宣传,切实发挥先进示范带头作用。

二、巩固和完善制度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岗位风险责任制。强化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的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纯洁队伍,抓实拒腐防变工作。

5、切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要“回头看”,持续用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以“钉钉子”精神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6、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队伍管理、效能建设等各项制度;坚持岗前培训制度,加强队伍管理;加大对队伍建设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7、完善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定人员、定路段、定时间、定责任”的要求,把“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奖惩分明”。进一步完善岗位巡查等长效机制,坚持“督好一点、巡查一线、管好一面”。完善督察方式,延长督察时间,加大督察力度;重点对执法不力、执法不作为及违规违纪等进行督察;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督察到底、跟踪到底、解决到底。

8、建立有力的保障体系,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全力构建地方性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建立与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努力解决对违法的自然人行政处罚执行难的问题。完善暴力抗法处置机制,特别是对执法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公共事件做到反应灵敏、信息畅通、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处置得当。

三、加大力度,实现市容市貌管理常态化

9、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实施绩效考核,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平台作用。加大“徒步巡查”密度,提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管理执法的力度,严防市容管理“回潮”和“反弹”,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盲区、无缝隙。

10、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重点路段定人查、重点区域巡回查、调配力量错时查、整治难点集中查”。重点解决怀中、独小、振宁、独秀初中等学校和县医院周边流动摊点问题;继续加强对市民广场、老城区金三角周边、黄梅桥夜宵点等早集夜市等违规现象的监管;对城区内沙石堆放场、废品回收站、洗车点、车辆修理点进行规范管理。

11、开展占道经营整治。逐步取消现有老城区206国道路边鲜鱼市场、中医院零散菜农摊点、金三角周边季节性树苗经营摊点;对独秀大道汽车销售点占道经营开展集中整治,引导摊主入室经营;定期组织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解决城区乱摆乱设、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违法违章行为。选择合适地点疏导区,实行定点定位管理,确保摊点(市场)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经营有序。

12、加强规划执法管理。加强管理,规范城区施工现场。要求临街工地周围设置安全护栏和围蔽设施。做好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范工作,督促各施工现场做好进出口硬化工作,确保不出现违规占道及污染路面现象发生。加大控违力度,维护城市形象。对新产生的违法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遏制住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秩序。处理违建,依法依规办案。对违法建设应予以立案的,按行政案件办理程序依法推进。

13、加强户外广告规划设置管理。做好广告规划编制和设置工作,进一步美化和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对违规设置的各类广告、店招,实施整改或拆除。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按照户外广告、店牌店招设置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清理修缮破损、污损的广告和店牌店招。

14、积极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工地源头管控力度,完善渣土运输审批程序,加强建筑装潢垃圾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随意撒漏和倾倒建筑垃圾等现象,力促城区各施工工地文明施工和车辆运输规范。加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厂管理,做到及时整理、定期推平,着手对原消纳厂进行重新扩建。

15、抓好“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把“门前三包”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抓紧抓实,通过常态化的整治,在业主自觉遵守门前三包规定的习惯养成上下功夫。

四、加强管理,提升环卫服务水平

16、加强环卫常规化管理。按环卫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加强日常巡查、考核、监督和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督促保洁公司及时清理粉刷牛皮癣,实行常态化管理。加强公园、公厕管理,确保环境卫生达标、公厕设施完好,有专人清扫、消毒、冲刷和管理,水通电亮。稳步提升前进河道保洁工作。做好河道内漂浮垃圾和水草的清理保洁,做到水面无漂浮垃圾和杂草。推进怀安河公园保洁招标工作。准确测算,按财政资金使用和保洁要求履行公开招标,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7、测量县城环卫保洁服务总量,确保县城环卫清扫保洁第六轮招标顺利进行,实现县城保洁全覆盖。

18、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和转运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县城区各类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更换添置、日常管理、维护及维修工作,保持各类环卫设施完好,运营正常。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建设的后续服务工作,做好余下两座压缩中转站的定址、建设和项目所有土地手续的报批和资料整理工作。有序推进垃圾运输和压缩中转站的运营管理服务和压缩中转站运营管理的招标工作,确保运转顺畅,垃圾日产日清,转运安全作业。

19、稳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渠道,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扎实做好污泥外运和绿化堆肥处理的监督管理、计量和服务工作,确保出场污泥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

20、扎实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完善收费机制和体制,加大征收力度,提升征收效能,按照收费管理办法和物价局核定标准规范,全面、足额、依法征收。

21、强化乡镇环卫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服务。按照“三线三边”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做好乡镇环境卫生服务和指导工作,致力引导和推进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提升乡镇集镇区和周边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引导乡镇生活垃圾进场焚烧处理,与各乡镇、部门立足实际,巩固提升环卫保洁一体化,实现常态管理。

五、立足职能,做好“三城同创”工作

22、依据县委、县政府2015年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局将依据职能,积极做好启动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六、扎实推进县城规划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23、扎实推进县城规划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县“三线三边”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下,进一步严格落实《县县城(规划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与各乡镇、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营造周边环境整洁、日常管理有序、公民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的良好局面。

七、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服务监督

24、按照“公平、公开、公正、便民”的原则,推行政务公开,坚持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做好权责清单的衔接,自3月1日起运行新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求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强化岗位责任,树立窗口形象。窗口工作人员要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服务形象,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服务。

八、立足职责,提升石牌、月山镇镇容镇貌管理水平

25、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实行“徒步工作法”,细化工作任务,依法加大对违章建筑、侵占城市道路、违反户外广告设置和建筑垃圾处置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升石牌、月山镇镇容镇貌水平。

九、加强宣传引导,改善管理执法环境

26、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开展城管法规宣传月、“六五”普法、法律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城管法律法规,报道城管工作,加深市民对城管执法的认知和理解,积极营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27、热情受理、妥善办理、及时反馈群众投诉事项,落实好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加强与市民的联络和沟通,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

边城教案范文6

关键词:黄土沟壑、森林公园、边塞文化、景观、娱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ess hilly terrain, landform, soil, on how to create a tree-lined Forest Park make a reasonable plan, and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highlights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folk culture landscape connotation.

Key words: Loess Plateau; Forest Park; frontier culture; landscape; entertainment

中图分类号:S7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园资源分析

地质地貌及土壤条件

在大地构造上,环县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地处陕甘宁交接处,地面高度在海拔1400-1700米。本县内主要地表土壤来源于新生界第四系的黄土。气候条件

环县属大陆性气候,日光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干燥,具有四季分明。

植被条件

本县林木品种有31科,45属,92种。杨树,杏树,刺槐,中槐,榆树,椿树,柳树,柠条,银杏,文冠,花椒,紫穗槐,苹果,沙果等。

现状概况分析

项目区位分析

本案场地基址位于甘肃省环县,城区以东山体坡地,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庙儿沟,南至七里沟,西至县城城区,东面至山顶台塬地。南北两沟将用地划分为一处独立的山梁。

周边地区相类似主题公园调研分析

甘肃白银寿鹿山森林公园,地理纬度与本案基地类似,森林主题公园以基地独具特色的白唇鹿而得名,成为众多森林公园中独特的景观。

甘肃平凉紫荆山公园,以山体遍植紫荆而得名,成为主题公园的最大游览亮点。

甘肃平凉太统森林公园,以群峰叠翠、云雾蒸腾,以及山顶道教圣地遗迹为旅游品牌。

甘肃张掖焉支山森林公园,以历史文化及漫山遍野的山丹红花为特色景观。

甘肃陇南鸡峰山森林公园,以峰美、水秀、洞奇而闻名。

纵观以上诸多周边区域的森林公园,都具有其特色的景观亮点。如:独特的野生动物景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特色景观、或者众多历史文物及宗教遗迹。只有独特的旅游品牌才能让其从众多森林公园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因此,本案在满足营造良好山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提炼出边塞文化、特色民居及民俗文化为旅游品牌。

项目定位

场地西侧紧邻环县城区,山体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在近期内将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短期度假的最佳游览胜地。

结合整个县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将东山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主要服务环县周边,陕、甘、宁地区的边塞文化旅游度假森林公园。

特色地域文化导入

边塞文化:战国秦长城由西而东,横跨环江,越过萧关古道,沿河设塞,筑城建关,建在此交叉点上的萧关,即是在长城上建的关口,也是长城史上最早的关口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本案规划设计突出边塞文化的表现,以“金戈铁马卫边关、烽火连天耀古城”作为主题公园对外宣传的旅游品牌。采用群雕形式重现把守边关将士雄浑壮阔的场景。产生一幅幅活生生的影像巨制。

民俗文化:道情皮影是甘肃环县的名片。2002年环县被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3年环县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2006年5月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案中集中设置艺术文化片区,容纳道情皮影博物馆、黄土画派美术馆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色,以更多的观赏点来吸引外来游客。

民居文化:陇东的穴居窑洞,是黄土高原人文景观的一大本土特色。据国际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考证,泾河流域的黄土层厚度可达百米以上。而且这一带的黄土中不含砂石,十分粘牢,故而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窑洞民居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的轨迹性文化形式,是我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2002年,窑洞建造技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案中结合山脚现存民居窑洞,开辟出民俗文化体验区,形成窑院群落,发展旅游附属产业。形成度假游览的另一处特色景观居住区。

丝路文化:环县是丝路古道的一部分,古丝绸之路承载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包括文学艺术、科技、医药、宗教(包括石窟)、习俗、歌舞等。

本案结合山体地形重现丝绸古道的印迹,感受丝绸古道往来的乐趣与艰辛,同时采用壁画、小品的形式体现丝绸古道商贾云集、贸易繁盛的场景。让多样文化融入主题公园游览中。

客源分析

主题公园客源市场与周边地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紧密相关。主题公园周围1小时车程内的地区是一级客源市场,也是最为稳定的客群。本案1小时辐射圈主要包括庆阳、固原、延安局部地区。2至3小时车程内的地区为二级客源市场,这些有效客源半径内的潜在消费者是最有条件和最有可能进行再次游览消费的群体。这一范围包括西安、庆阳、固原、延安、铜川、兰州局部地区、银川局部地区。

主题公园运营可行性分析

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的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是主题公园区别于其他商业娱乐设施的根本特征。因此,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的资源。本案选择以边塞文化作为主要文化主题展现,边塞烽火传递、雄浑壮阔的守城场景展现,形成主题公园的灵魂核心景观。以自然地貌及民居文化为辅的次主题营造多重景观。

公园分步发展分析:

公园发展第一步:主题公园以突出的特色文化主题及颇受欢迎的民居休闲度假吸引各地游客。山体植被经过3-5年恢复生长期,形成生态良好的山体生态群落。

公园发展第二步:逐步形成的多样化的植被群落,自我抚育、自我修复,逐步也具备了吸引各地游客度假休闲的自然生态环境。

公园发展第三步:修建经营性的旅游度假配套服务设施(道情皮影博物馆、黄土画派美术馆、露天电影院、综合服务酒店、窑院生态旅游度假山庄、静谧林间小屋)以及各项娱乐休闲项目。

总体规划

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以“生态、自然、文化”作为森林公园规划的主要内容,以生态抚育为首要出发点,以展现自然地貌景观为其特色,以边塞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其灵魂。共同营造生态环境良好,主题特色突出,能够代表环县的主题森林公园。打造“金戈铁马卫边关,烽火连天耀古城”的壮阔大地景观。

景区规划

文化艺术游赏区:

该区域为山体公园主题文化区,以古烽火台为依托,发展扩散形成边塞文化景观主题,意在突出环县在历史上重要的地位及独特的历史文化。

休闲度假游览区:

该区域依托自然生态林地营建幽静的林间静养区、林间书吧、陶吧、音乐吧及大自然的氧吧形成一处休闲度假的绝佳胜景。

峡谷探险娱乐区:

上一篇拼音教案

下一篇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