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范例6篇

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范文1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 3/4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一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二《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 3/4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以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的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蜿蜒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向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1、故乡小路上的回忆——导入新课。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纵向挖掘不同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个关键处,分别是:

1、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2、学习掌握升记号——体会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五六年级识读乐谱做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并且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等常用记号

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思乡”这一条主线,分别选择了描写故乡的不同艺术作品,在聆听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使孩子们了解到:对家乡的记忆,不仅仅在那条通往故乡的幽静小路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无不寄托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离愁别绪,故乡的云,更是另一种激情澎湃的表达。这也正是我努力想向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长长来时路,依依寸草心”。“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三《故乡的小路》是小学五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表现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样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歌曲教学。

一、节奏

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歌曲中同时存在两种拍子,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变拍子。我想让学生自己发现,于是在初听歌曲的时候,利用节奏游戏,我跟着歌曲拍节奏,让学生模仿节奏,然后让学生说出节奏型有哪些不同?最终,大家发现两种拍号在歌曲中是以小节交替的形式出现的。(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明白节奏的反复性)与此同时,老师弹琴,学生来伴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更好地把握这种结构上的相同性,为歌曲的演唱奠定了基础。

二、歌曲的意境

因为歌曲中乐句很相似,很多同学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都唱得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歌曲意境的表现。我先让孩子们将歌曲按旋律分段,明白歌曲的前半段重在叙述,后半段重在抒情,歌曲的高潮在后半段。但是,后半段的这两个乐句在演唱中力度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力度?

我先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体验文学朗读中的高潮。我先朗读,学生跟读,有些同学的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有些同学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更强,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先强后弱,能更好地表现这种对故乡的意犹未尽的思念,先强再强,表现自己对故乡无比强烈的思念。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见解,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是我们在朗读中的处理,音乐中的高潮不一样,它必须借助旋律来表现。我们想一下,歌曲高潮处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怎么样的旋律才有助于我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我们再来看这两个乐句的旋律,你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的处理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最终,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先强后弱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创编活动

这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创编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参与活动,而且每个小组都表现的很好,表现了团体的力量,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已经突破,了解变换拍子并能创编,我通过小组接唱、创编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故乡教案范文2

一、教师重复细致的备课

研学后教的理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前先通过研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研学后教理念下的高年级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进行重复的备课工作。第一次备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主要的教学内容,并确定一份研学案。教师将它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内容进行完善。随后,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内容判断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从中研究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根据从研学案中获得的知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备课方案,弥补其中的不足。以《二十年后回故乡》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发放研学案,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自己从事的职业、故乡的变化等,并把这些记录在上面。教师课前收回研学案,根据学生写出的内容确定学生的欠缺之处,如有的学生只是笼统地说了故乡在二十年后的样子,并没有将现在的故乡和未来的故乡进行对比。教师根据备课方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未来故乡可能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把现在和未来的故乡进行对比,着重突出思乡之情。通过反复细致的备课工作,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细致的备课活动后,写作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生活是语文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课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表现出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学完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开展以我与我的父母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教师提前将写作的主题告诉学生们,学生们自己确定写作的题目,并在生活中观察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感受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并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最印象深刻的事情。通过细致的观察父母如何对待自己,让学生更加切身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仍以《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写作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故乡,看一看自己的故乡在发展中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采访很长时间才回到家乡的人,他们印象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当再次回到家乡后,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及在离开家乡的时间里对家乡抱有怎样的感情。学生通过在课下中搜集写作的资料,并利用互联网查询这些年家乡的建设政策,思考若是自己长大后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工作,家乡那时会是什么样子,自己对家乡又会抱有什么样的感情。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充分挖掘生活内容,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

三、自由的语文写作课堂

研学后教的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练习。通过自由的写作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作文观点雷同的现象。以习作三的写作练习: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为例,学生自行确定写作的题目,描述事情发生的环境和经过。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和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事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自由和时间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书写文章,表达感受。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进行写作表达,提高学生个性化学写作的能力。

四、小组探究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作文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性课堂的构建,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后,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换观看写作的文章,在观看过程中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评价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并集整个小组的智慧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小组成员共同推选出写的最优秀的文章。另一种是在课堂一开始教师便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将作文的主题告诉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每名同学分别确定写作主题,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书写作文,随后,小组成员对写作的文章进行互评互改,弥补写作中的不足。

故乡教案范文3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利于教师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发展。本文以高中语文为例,论述了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推动高中语文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教学过程 应用策略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问题较为明显。经过我的总结归纳,我将其分为两点。第一点,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内容的时候存在观念上的偏差。由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却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根本不会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去解答问题,而是直接通过询问同学答案来解决。第二点,学生对阅读训练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阅读题非常的简单,只要通过阅读原文就能够找到答案。学生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改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一、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促进阅读教学的完善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来促进自身阅读教学的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喜欢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多媒体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阅读教学课堂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理解文章阅读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制作电子文案,将教学内容以图画、声音的模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推动自身阅读教学的进步。

例如,我们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的内容为例,来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童年的“我”与榕树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出了“我”对故乡以及对故乡的人的怀念之情。教师在设计《故乡的榕树》的多媒体电子文案时,首先可以通过插入榕树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是以“榕树”作为中心点,然后教师可以将“我”与榕树之间发生的事通过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学生通过看“我”与榕树之间的故事片段可以粗略地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可以插入《送别》这首歌来表现出“我”的思乡之情。教师通过这种多媒体呈现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通过问题情景教学法来完善自身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情景教学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巩固知识。阅读训练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进行阅读训练来提高自身的解题效率,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的方式来促进自身教学的完善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我们还是以《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的知识来为学生设计阅读题。学生通过阅读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对《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对《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知识的应用。如教师在设计《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的阅读题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①《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明明是以表现“我”的思乡之情为主,为什么作者要重点描写榕树呢?②《故乡的榕树》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我”与榕树之间的几个片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回答。③作者对故乡的榕树寄予了什么感情?你从文章哪些内容中找到的?④“我”的家人与榕树之间有哪些值得“我”纪念的事情?“我”为什么要重新提起这些事情?⑤《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我”与儿子的对话,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件事写进去呢?学生通过解答以上阅读题目,能够加强对《故乡的榕树》这篇文章内容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对文章内容情景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项链》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项链》这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将《项链》这篇文章内容进行提炼,缩减成只有人物对话的剧本,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绎《项链》这个小剧本。学生在演绎《项链》这个小剧本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心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项链》这篇文章内容的认识。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我相信,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故乡教案范文4

近年,我县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呈多发、频发态势。2013年发生一起较大事故,多起一般事故,今年7至8月连续发生3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一般事故,另有多起意外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我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事故发生充分暴露出我县建设工程领域存在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治不得力、安全培训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日常监管不严等问题。当前,我县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大量增加,叙大铁路、叙高速公路正在施工作业高峰期,城市、园区、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增多,建设工程领域呈现点多面广量大,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局面。对此,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务必保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切实创造和维护建设工程领域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依法履职,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

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的规定,安监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发改、经商、教育、旅游等有建设项目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分析当前建设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方式方法,严格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证书的发放,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包、承包、转包、分包和劳务分包行为,整顿建设工程挂靠施工挂而不管行为,落实建设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建设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监管等方面,研究制定有效加强各自分管领域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的措施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强化监管,从总体上、根本上逐步解决当前我市建设工程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遏制建设工程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各乡镇、各部门、各建设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把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培育行业安全文化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安全素质、安全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一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新工人,特别是农民工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三是加强建设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四、立即部署,全面开展建设工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县政府安委会决定,从即日起至本月底在全县建设施工领域内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突出检查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工程车辆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府办函〔2013〕125号)精神,加强建设工程车辆驾驶人员准入、技能操作、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许可、施工许可、安全设施“三同时”备案情况,深基坑、高支模、高边坡施工、工程机械、人工挖孔防坠落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施工现场工程机械、特种设备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对小窑老空水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监控等情况;隧道工程支护、防突、防水等工作落实情况;桥梁工程安全防护情况。排查整治工作要遵循“全覆盖、零容忍、严查处、重实效”的要求,对查出一般隐患立即整改,较大隐患限期整改,重大隐患要按照“五落实”要求落实整治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进行整改,杜绝“走过场”和“走形式”。凡隐患打非不彻底、整改不落实的企业实行停工处理;存在重大隐患大且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企业依法降低资质或吊销证书;造成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各部门、各乡镇和项目业主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或方案,由业主单位负责,施工和监理单位具体实施,各工区、各工点、各施工单位全面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以本乡镇为单位,对本乡镇范围内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对排查的问题建立专门的隐患台帐,采取强硬措施,逐条督促整改;各有关部门对本部门管理和联系的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重大问题挂牌督办。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方案于9月10日前报县政府安办。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

五、强化执法,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条例》和《省安全生产条例》,凡是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先停工整顿,整顿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各乡镇、各监管部门要加大行政监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没有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报告事故情况,故意迟报、谎报、瞒报的建设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其有关责任人员,一律从重从严惩处。对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故乡教案范文5

      沈双武 张薇       案情     原告张道玉、朱四清之子张亮1987年8月25日出生,生前系江西省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初三(2)班学生,2002年初新学期开学时即办理了在校寄宿手续。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制定的《石坳乡中学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寄宿生不得擅自去外住宿,未经批准,擅自在外住宿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但张亮经同桌同学冷金保邀请,擅自与冷金保离校到校外房东冷柳梅家住宿,至2002年4月16日止,近两个星期,而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对此情况一无所知。2002年4月16日凌晨,张亮与冷金保在冷柳梅家住宿时,张亮无故用菜刀将冷金保砍伤,房东冷柳梅在制止过程中亦受伤,随后张亮便不知去向。4月21日,张亮的尸体在离学校不远的松坑水塘被发现,经县公安局尸检,张亮系生前落水窒息死亡。为妥善处理此事,在县公安局主持下,修水县石坳乡中学、修水县教委、石坳乡政府、余源村委会等单位及张亮的亲属就张亮死亡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约定由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一次性给予张亮亲属安葬费及其他费用共计10000元。石坳乡中学在支付6000元之后出具了一份4000元的欠条。同日,修水县渣津派出所撤销了此案,撤销案件报告书中撤案理由为“鉴于张亮已畏罪自杀,拟撤销张亮故意杀人(未遂)案”。此后张亮父母认为学校承担责任太轻,经与学校协商未果,遂向江西省修水县法院提起了诉讼,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分歧     在此案责任划分上,形成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亮系在校寄宿生,理应在本班的寝室住宿,其擅自到校外住宿,违反校规的行为是错误的,张亮伤害冷金保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其犯罪后畏罪自杀行为与学校管理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学校不应承担责任,应由张亮本人及张亮的监护人对此承担责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张亮既然是学校的寄宿生,学校就应该负有管理责任。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对自己建立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致使张亮在校外住宿两个星期,被告竟无人问津,对张亮的死亡应负全部的责任。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张亮死亡的后果双方都存在过失,故双方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评析     笔者认为,在本案中,死亡学生张亮系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初三年级的寄宿生,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学校制定的严禁外出住宿等各项规章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张亮却置校规不顾,擅自与同学冷金保离校外出住宿,并在校外住宿时将冷金保砍伤。后张亮去向不明,最终落水窒息而死。对死亡这一后果,张亮本人以及他的法定监护人原告张道玉、朱四清应承担主要责任。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对自己制定的有关寄宿生管理规章制度在落实执行上力度不够,对张亮擅自外出住宿近两个星期的情况毫不知晓,在履行管理职责上也存在一定过失,故应承担次要责任。张亮死亡后,在修水县公安局主持下,在修水县教委、石坳乡政府、余源村委会的参与下,石坳乡中学与张亮亲属达成了赔偿10000元的协议。鉴于被告修水县石坳乡中学的赔偿款项与其过错相适应,且原告已实际接受了6000元,故除4000元外对原告再次起诉要求被告承担各项赔偿费用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驳回。故笔者同意上述最后一种意见。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故乡教案范文6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安排了二课时。《我心归去》在抒发思乡之情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并赋予了“故乡”特定的内涵。基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高一学生大多对家园之思缺少真实体验,怎样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呢?于是在第一课时结束时,作为作业,我就先布置了“谈谈你对家、对家乡的感受”的“软性”作业。从作业情况看,大多数同学是从家的温暖、家人的关爱来入手的,很少的同学能够将思维延伸到更深广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安排第二课时,探讨“故乡的深刻内涵”,难度似乎比我想象中要大些。但这个问题又是本课必须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不禁犯起难来。在忐忑中,我在其中一个教学班进行了如下教学。

首先从补充材料入手,我煞费苦心地让课代表准备了《乡思》和《乡愁》等有代表性的思乡作品,让学生齐读并共同作了简单的点评,还将作业中较为优秀的进行范读,旨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但是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出现了大问题。学生完全游离在课文文字上,都没有点中要害,反而机械地把更多目光集中在中心――对家乡的思念上。本来学生对家园的问题都展不开思路,加之这个班本身比较气氛沉闷,这一来更加无趣。我的努力在失败中告终。

下课后我在想,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补充材料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才没有就将对故乡的感情提升到精神层面?为何学生无法理解到位呢?难道这个难点就这么难以解决吗?这样想着就铃响了。

下一个班的课开始了,无奈之下,我灵光一闪,何不让学生先来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理解?为激发他们答题的欲望,我降低了难度,就让他们用“故乡是……”来造句。开始有同学说:“故乡是出生地。”立刻就有同学反驳:“如果你出生在杭州,却长在金华,那你的故乡会在哪里呢?应该是在金华吧,因为家乡是一种感情,而不仅仅是一个地点。”我为学生精彩的点评暗自高兴。又有男同学说:“故乡就是美好的回忆。”全班哄笑,我笑着点评:“这位男生虽然柔情似水,但他的句子却点到了关于故乡的另一个层面――精神内涵。”学生们都点头称是。我看时机不错,便适时地让学生再造造句子。于是更多我意外的答案涌将而来。“故乡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故乡是根,故乡是温暖的港湾……”但是对“故乡是摇篮”这句话大家又争论开来了。于是我引导道:我们可不可以像理解“根”一样去理解“摇篮”呢?“对,我们可以理解成比喻。”“既然是比喻,那故乡和摇篮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追问道。“安全,踏实,温暖……”学生都争着回答。“原来,故乡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温暖,踏实的地方。”我笑着小结着。学生都心领神会的点头称是。在热烈的开场中,我们开始了新课教学。“韩少功没有把亲人接到法国以解他的乡思之苦,是因为故乡在他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那么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故乡有独特理解的句子?请谈谈你的看法。”思路打开了,大家回答都很踊跃,而且很独到。效果要比预想中好得多。

问题生出了问题,动态课堂开发了可贵的生本资源。课下,我认真回忆了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发现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触发点就在我导入时的“意外”。

第一个班级,主导者是教师,教师告诉了学生很多文人墨客,甚至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有对家乡的思念,学生点头称是。他们知道的是很多别人的感受和理解,而不是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对于相关文本的阅读、相关典故的介绍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但是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对错。但是我们为了考试,很多的时候却抹杀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语文课堂草草了事。这不就是传统教学的弊病吗?

第二个班级,主体成了学生,教师成了配角,但是却不可缺少,在学生理解发生偏差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指正和引导就是我完成的任务。学生自说自评,乐在其中。有时为一个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时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这样的跌宕起伏不正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效果吗?很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预设中剥夺了学生很多权利?思考的权利,发言的权利,沟通的权利……我们的理由冠冕堂皇:教学任务紧张,学生是会理解的,不过他们的“反抗”就是课堂中的沉默,就是教师精彩的“独角戏”。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环节中少些预设,多些随机呢?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思考:

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做到广讲而不深要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当课文内容深奥,他们又没有太多体验的时候。有了丰富的积累,就可以尝试着给学生自由提问的时间。让课堂“动”起来。有时为了照顾到课时安排较紧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几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提供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和有趣,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上起课来自然也就轻松了。我们应该把更多有趣的有内涵的选择摆在学生面前,至于想学什么不妨由学生自己选择。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主动加以思考和消化的。

其次,让学生“说话”。伏尔德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拼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是给学生谈自己独特想法的机会。前者的收获在于积累,后者的收获在于思考,进而提升。这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有表现欲望的,要说话必然要经过大脑思考。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很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想让学生说出和自己想法完全相符或者至少接近的答案,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则不停地去引导,这是教学中易犯的通病。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这样的宽容,而是在无意间剥夺了学生吐露真实想法的权利。求知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最后,在作业中,给学生“静心”的机会,让语文的“软”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很多学生不爱做语文作业,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心不静,不需要深入思考,没有成就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应该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应该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其实也很期待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对于这次课堂教学,如果我事先没有安排学生对家,对家乡进行过思考,很可能会出现冷场,造的句子也会浮于表面。所以,我开始时常在作业中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老师预设的答案的兴趣远不及自己同学的答案。同龄人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有表现的欲望。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安排这样的机会。

新课程的课堂内容应该是动态的,快乐的,这次新课教学中导入的“无心插柳”,让学生开拓了思维,在动态中生成了丰富的生本资源,使得“绿柳成荫”,实在是件乐事。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②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③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209.

④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56.

上一篇海燕教案

下一篇灰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