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例6篇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1

中铁集装箱兰州分公司铁路物流合同管理在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主要表现如下。(1)物流合同签订不够严谨。由于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合同法律知识较为欠缺,在签订过程中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合同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合同的执行标准及衡量标准不够明晰,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出现歧义[2]。例如,2013年在与某企业签订铁路集装箱全程物流合同时,签订时间签署为当天,但事后发现签订时间晚于约定合同生效时间,导致双方在费用结算上产生误解。后虽经协商重新补签了合同,但给企业形象和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2)物流合同签约过程中存在乐观签约、“关系”签约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合作双方合作时间较长或是洽谈融洽,觉得合同履行成为定局,往往不太注意违约责任,或是草草签署合同;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有时会对暂不可行的合同条款采取先认同再协商的方式,对签约对象资信情况考察不细、法律关系模糊不清及风险评估缺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一旦产生经济纠纷时,将会非常被动[3]。例如,2012年与某企业签订物流服务协议,负责货物到铁路车站至入箱前的全部服务,包括申报运输计划、货物清点、办理托运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极端连续大雨天气,发生了大量费用用于清理货物污迹和货物苫盖。由于合同细节条款没有明确,致使这部分费用的经济纠纷长达1年。(3)物流合同违约责任追究意识淡薄。有时出于长期合作的考虑,对一些较小的对方违约的物流合同纠纷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使企业的一些合法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如在与一些个体企业合作时,对于出现的回款不及时等情况,多采取协商或垫资等方式解决,没有严格按照合同追究违约责任,致使在后期的合作中较为被动。(4)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由于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致使部分物流合同的前期论证、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等业务均由经营管理人员包揽,因而从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来讲,不能够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分离。加之经营管理人员对物流合同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合同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相关专业培训不足,致使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知识、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从而在源头上无法做到物流合同的有效管理。

2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的对策

2.1完善物流合同会签制度

应根据铁路物流经营项目的合同金额、风险性、规模及重要程度等确定合同的重要等级,按等级确定合同会签审核流程。合同审核人员除了参与起草的经营管理人员外,还应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物流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综合部经理和聘用法律顾问等人员。合同管理部门对签约方的合法性、资信状况、合同标的真实性、履约能力、履行合同的商业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负责;物流业务部门对合同的可操作性、各环节成本、与合同有关的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负责;财务部门对合同的收、付条款负责,对票据、应收款、应付款额、资金准备、资金利用率及财务风险负责;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负责[4]。通过从物流业务开发、现场作业环节、财务结算办理,以及合法合规审查等多层面的审核,将一些主要问题暴露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前,再通过双方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谈判,使合同条款在精确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降低铁路企业自身风险。

2.2超前防范物流合同风险

针对铁路物流企业特点,应超前界定在谈判、签订合同时的风险,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1)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签订合同前,应当认真准备有关资料,详细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对于资信情况不明朗和操作不规范的个体企业,应尽量规避。可以通过经济业务往来建立客户档案,逐步充实客户资料,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切实做好风险评估,控制物流经营风险,保证铁路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2)及时抓好物流合同的变更。针对铁路运价变化、企业主体变更等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或补充,确保物流合同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使用物流合同示范文本。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铁路方制定的固定格式物流合同范本,把多年积累的物流经验、技术要求和法律行规规范化,使合同条款尽量考虑到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规避经营风险和维护铁路企业权益的目的。(4)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进行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

2.3重视物流合同履行后续工作

物流合同的有效履行是企业取得收益和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1)注重实施阶段物流合同的交底。在合同签订后,分公司管理人员、项目部全体成员首先应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明确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重点或关键性问题,以避免由于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工作上的失误。(2)规范物流合同执行管理。合同生效以后,各部门应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及时兑现物流合同约定义务,跟踪物流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当发生物流合同违约和影响物流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当在国家法律、铁路法规或物流合同规定的框架内采取措施,妥善解决[5]。(3)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物流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直至结束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的铁路物流合同管理应建立信息平台,以保证及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以保证物流合同的顺利实施[6]。(4)加强物流合同档案管理。物流合同经办人员办理完毕签订、变更、履行及解除的各项手续后,应将物流合同档案资料移交专职管理人员。除合同、变更、解约等书面协议外,在签约过程中谈判记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证明资料,以及双方签订或履行合同的往来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等书面材料和视听材料也一并移交,由合同管理人员统一建档立卷[7]。为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可以考虑采用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对铁路物流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

2.4加强物流人员培训

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合同管理的质量。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组织体系,选用好物流合同审查和管理人员,明确其在物流合同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让物流合同有人管理,好管理,管理得好。另一方面,应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现代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思想水平、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从而保证物流合同的签订质量,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8]。

3结束语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2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文章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了校企合作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实证来说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和就业能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100所示范院校之一,而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6年,并非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解决专业实训条件差、教师实践能力弱等问题,专业从2007年开始与广州新邦物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开办“新邦物流订单班”,从2010年开始与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韵达快运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走访调研,制定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七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1 人才需求分析

2009年物流被列为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湖南“十二五”发展规划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业。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可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年毕业人数只有40万人。相差的还不仅是数量,如今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人员结构已很难跟上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报告中提到,到2015年末,社会物流总额实现55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占GDP的比重下降1.5%-2%。建成物流收入过50亿元物流园区2-3个,国家A级物流企业150家以上,其中年物流收入过20亿元的物流企业2-3家,过10亿元15家,过亿元的100家以上。湖南省目前有物流企业3100多家,从业人员135万。

按国家对物流人才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与初级物流人才(物流操作人员),本次调研重点调查近5年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产业,即中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客服类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在被调查的327 个岗位中,需要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和大专学历的岗位占到60%,物流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不高,高职高专学历最受欢迎。因为物流行业的工作操作性强,需要大量具有操作能力的员工。但物流业操作又不是简单机械或人力操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物流知识体系支撑,专科层次的人才比较符合当前物流发展的需要。

1.2 专业服务面向及培养规格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湖南及珠三角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等初中级管理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从事物流一线操作与管理工作所必备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从事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服务专门人才。

五元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物流管理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达到从事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先进技术应用、工艺设计与实施以及现场管理的水平,具体来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如下表1所示:

1.3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对四届毕业生和12家合作企业的深度调研,充分了解了本专业人才需求、最新发展动态、行业标准与技术更新状况,依托现有的合作企业,提出1432人才培养模式。一个贯穿,是把校企合作贯穿物流人才培养全过程;四层对接即专业与物流产业、物流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物流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物流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三个循环,即第一和第二学期的物流企业角色体验循环,第三和第四学期物流轮岗实训循环,第五和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循环。两个融合是把物流知识、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专业理念与物流企业、行业文化相融合。真正实现专业、职业、岗位、就业四位一体,让物流专业学生能顺利“入门”、快速“入行”,最终实现成功“入职”。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解决的问题

2.1 解决了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问题

通过对典型行业、典型企业、典型岗位的调研,走访了大量物流企业,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调研,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产业、物流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物流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物流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问题。根据行业企业对物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就业岗位进行了细分,根据就业岗位任职标准和学生岗位迁移、职业迁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确定了本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2.2 解决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许多院校也出台了一些遴选和奖励办法。但是由于现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就到高职做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轻驾就熟,但是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却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让年轻教师快速了解行业的发展和企业岗位的要求,并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学过程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协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向交流,通过项目合作,学院可以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保证专兼职队伍的建设。

2.3 解决了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一直是令学院头痛的事情,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实训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校企合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室所用的软件就是由广州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提供的NIS系统,满足了专业课程实训的要求,同时每学期的课程实训也都安排到合作企业。这样,学院节约了投入成本,且实训效果较好。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5+1”核心课程

根据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核心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基础之上,开发了职业导入、职业岗位、职业拓展三大课程模块,如下图1所示:

从市场调查入手,了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群,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研究,建立高职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进而开发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5+1”项目课程体系,设计“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对研究过程进行适时控制,最终探索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5+1”核心课程体系,即《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客户服务与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综合实训》《物流信息管理实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3.2 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共有8名专任教师,所有的教师每年都要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挂职,从企业带回了大量的实训资源和实际案例,让这批年轻的教师快速成长,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物流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个国家一等奖,两个省级一等奖,在湖南省在32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院校中,我院物流技能抽查连续两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优秀。这些项目中,很大一部分是实践能力考核,这些成绩与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辅导室完全分不开的。近几年来,通过重大项目的磨练,打造了一支分工合理、定位明确、精研业务、凝聚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3.3 完善了专业“2+1+1”实训体系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将校企合作贯穿始终,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充分挖掘订单合作企业潜力,完善“2+1+1”实训体系,让学生在学校开展基于工作的学习。“2+1+1”实训体系即两个物流综合实训室、一个学生创业平台――“物流工作室”,一个校外实习基地体系。我院物流综合实训室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制定,一部分软件和设备由合作企业直接提供。“物流工作室”创办于2007年,现在主要办理行李托运、绿色回收、快递三大业务,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学生创业平台,年营业额达20万,多次被湖南教育频道、湖南都市频道报道,尽管“物流工作室”只是培养了本专业20%的精品学生,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本专业100%学生的向前发展,“物流工作室”成为“物流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基地。

3.4 进一步夯实了教学管理与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校企合作对订单班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与评价上面,进一步夯实“教师的专业标准、学生的合格标准、企业的用人标准” 第一:全体专业教师,必须根据自己负责的专业方向,每两年到订单合作企业顶岗一个月以上,这已成为我院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第二:落实省级物流技能抽查标准,实行校内的专业一对一合格检查制度;第三:要求大一、大二完成两个月以上的深度社会实践,大三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学生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第四:组建强大的校企合作课程团队,确保每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核心课程,其关键业务内容全部由企业专家来校讲授,真正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要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需要从“高”与“技术”这两方面特性下功夫,对校企合作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其适应高举高等技术教育的大旗,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慧.校企行合作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4(6)

[2]曹家谋,薄斌,新夫.物流管理专业“345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

[3]杨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卷宗,2013(11)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3

作为咨询企业,最主要的工作分为前期的调研、后期的方案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几个部分。而前期调研是后期方案设计的有力支撑,关系到设计出来的物流方案能否切合实际、反应需求、创造价值等实际问题。很多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往往均有一套比较完善与成熟的物流调研实施计划,通过这种程序化的调研步骤来准确地把握客户方的物流系统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一般说来,物流调研与实施计划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步骤进行,当然对于具体企业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进行企业的物流调研与实施工作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客户企业首先需要成立配合物流咨询公司的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总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是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其次,各部门需要成立工作小组配合物流咨询公司进行具体的调研与实施工作。

在调研开始,物流咨询公司应该与领导小组一道召开动员大会,说明此次调研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首次座谈,对本次调研的基本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沟通,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以便在调研开始时对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修改。以上工作是为下面的具体调研能够如期完成铺平道路的,保证本次工作能够按照预期成功完成,收集到准确的数据资料,了解客户企业实际、客观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现状。

一、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1.客户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在客户企业的总体现状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客户企业产品类型及特征分析: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属于何种类型、对物流运作有无具体要求。

(2)总体及单项物流成本确定:通过与客户企业财务部门及物流运作相关部门一道,了解客户企业物流总体状况以及单项物流成本,并与同行业中类似的优秀企业进行初步比较。

(3)客户企业销售情况: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销售渠道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否感受到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不断比例上升的压力、仓储及运输部门是否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等基本情况。

(4)客户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相关的政府政策、法规变动情况(特别是可以预计的变动)、行业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等。

(5)客户企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了解公司是否有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基本权限。

(6)客户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是否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比如是否运行了MRP、ERP等,效果如何。

2.物流现状分析

(1)主要涉及的部门:仓储部门、运输部门。

下面以仓储部门为例分析需要了解的情况:

①基本情况:仓库网络情况、仓库面积、仓库设备、仓库人员、仓储政策等。

②关键指标分析:库存周转率、在库货物完好率、平均库存量、盘点时间等。

③仓储与采购、生产、信息、销售、逆向物流等部门的关联性分析。

(2)关联部门情况:包括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销售部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主要分析各部门的数量、质量、流程、计划、规划等详细情况。

物流现状的分析是物流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设计出的物流方案能否有效、真实。调研必须对物流主要部门、关联部门的物流现状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流程、数据、实施计划等必须详细分析,并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困难、问题等。对于数据、流程实施方案等不能展示的资料,要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3.物流流程结构图

主要是形成物流链或供应链状结构图,不同企业的物流链状结构图是不同的。常见的物流流程链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现状调查与资料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对客户企业各部门资料调阅、与各部门人员座谈、实际考察各部门作业、问卷调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及客户的访谈等。通过第一步需要对客户企业的物流总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需要形成现状报告,报告应包括客户企业经营基本背景、现有的物流作业手段、物流模式。作业流程、组织机构、存在问题等。

二、定位分析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解决由于信息滞后而导致的物流信息不畅的问题,还是解决运力不足导致的物流通道不足,还是仓储管理不善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还是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协调、供应链整体协作等。

(2)要达到何种水平:是同行业最佳水平、中等水平,还是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还是在原有运作水平上进行进一步提升等。

(3)客户企业高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选择物流自营、外包、还是合作模式。

(4)目前行业内的现状及最佳实施基准等。

三、问题明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ABC分析,对客户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分为A类、B类、C类问题。ABC分析法已经广泛运用在库存管理、客户分析以及市场细分等各个领域,具备分析问题简单、需要时间短及效果良好等基本特性,符合问题明确及细分的基本要求。

四、问题分类与整理

把问题按照涉及的部门、范围等,分为供应链协作问题、企业内部多部门之间的问题、单个部门层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排序。制成表如表1。

五、解决方案制定与确定

对于A类问题,通过与客户企业高层、咨询人员、相关专家等详细讨论,并确定2―3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B类问题,需要负责人与咨询人员共同商讨,并确定两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C类问题,由客户企业相关人员首先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咨询人员进行修改,再与客户企业相关人员商讨后确定,直接确定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

对于A、B类问题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具体评审,认证后确定。

六、实施与反馈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i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 unclear orientation, low professional combination, ign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thod, etc. I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reform, such as writing logistics math textbooks, implementing project teaching and flexibly using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thematics,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model,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改革;物流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athematics teaching;current situation;reform;logistic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244-04

0 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应开设的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①高等数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课程。

物流管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在现代技术条件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产生的现代经济运行理念,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数学的知识和方式在很多物流知识中同样适用。物流基本活动管理、物流基本要素管理、物流基本职能管理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数学,因此要想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支持。[1]

②高等数学是培养物流人才数学素质的重要课程。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才能成为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计算机处理工作信息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具有收集、整理、编制物流数据资料的能力,具有制定企业物流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经济核算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依靠数学课程来实现。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已经不是单一的为专业课打基础的课程,而且是体现物流人才数学素质的课程。

所以数学课程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基础课程,更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等数学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2]

1 广东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自2003年建校以来,广东科技学院不断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改革,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在数学教学改革方面,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数学课程模块设置,把握适当的教学深度和难度,强化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改革,加强了数学与专业的融合,充分体现数学对各专业的服务性与工具性。目前已在《经济数学》、《财会数学》、《物流数学》等多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经调查分析,广东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数学教学也存在诸如定位不明确、与专业结合度低、忽视高职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现简要分析如下:

1.1 高职数学教学定位不明确

目前,包括广东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在内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经济数学”课程,但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如目前广东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经济数学”课程采用的是侯风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数学基础》教材,其主要内容为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行列式与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规划等内容,教学内容仅仅是单纯的数学学科的内容,根本没有体现数学理论知识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在知识结构方面,“经济数学”的章节结构与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高等数学的章节结构与数学内容类似,基本采用了本科压缩式方法,仅仅是难度上及讲授深度方面比后者有所降低而已;在教学内容方面,无论是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题,都仅仅是单纯的数学问题的讲解与计算,很少涉及物流管理方面的数学问题。因此,导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经济数学的教学仍然处于单纯的数学学科教学,注重数学演绎、推理计算的技巧,而忽视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1.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专业脱节

一方面,目前不管是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还是物流管理等文科专业的经济数学,授课任务全部由基础课程部门的数学专业的教师承担,而大部分数学专业教师并不具备经济管理专业乃至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对数学在物流管理行业中的应用缺乏充足的认识和实践,无法将数学教学与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很好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基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为了追求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严谨和逻辑性,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讲解数学基础理论及其求解方法和学习技巧,忽视了物流专业问题的铺垫,没有将数学知识和物流管理专业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教学缺乏对物流管理专业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就造成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与专业脱节的现象,根本无益于学生物流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面临一个问题,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只会单纯的解数学题目,并不能分析具体的物流管理专业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

1.3 忽视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民办高职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习主动性差、自觉性差。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来自于高中的文科班级,数学基础本来就差,甚至是一窍不通,更严重的是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恐惧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目的性不明确的表现,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厌恶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思维较为活跃,自主创新及实践意识较强,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地强调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缺乏对创新思维及实践的主张和训练,经济数学的教学无法获得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同与理解。[4]

1.4 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单一陈旧

目前大部分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先讲授基本概念知识,然后讲解例题,最后是学生练习。教师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上偏重对学生数学知识、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传授与练习,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参与感,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的数学考试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限时闭卷的考试模式,考试的内容也大都是纯粹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运算能力,以常规类型题目居多,丝毫无法起到考核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甚至死记硬背,虽然通过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消化、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1.5 教学内容落后于物流行业需求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学方法及工具解决物流管理行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应侧重于市场应用而非理论研究。在现代物流管理行业中,如市场调研、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车辆配装与物流中心选址等大量实际物流问题都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数学知识统计调查及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判断,而在现有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中,几乎没有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与训练。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行业中有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快捷、准确地用于运算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如Excel、Lingo、Matlab等,省去了大量的繁琐的手工数学运算工作,但在目前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涉及数学软件应用的教授,学生在工作中仍然无法顺利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与物流行业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

2 广东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使数学教学与学科应用很好地融合,广东科技学院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对数学课的好感不断提升,数学课程考核成绩不断提高,更是做到了数学教学与物流学科应用的真正结合。

2.1 专门编写物流数学教材

为了解决传统的经济数学教材只偏重数学知识而缺少与专业应用结合的问题,广东科技学院专门组织数学专业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多次沟通交流,共同编写了物流专业的数学教材《物流数学》。教材以“理论够用,方法实用”的原则选择了一些内容作为“物流数学”这本教材的基本内容,旨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加强高等数学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的深度融合,综合考虑了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及物流专业数学应用的知识点,结合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将物流数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模块。

每一模块既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讲解,又有该数学知识点在专业应用中的介绍,教材中所有的例题及练习题目全部是结合专业实际的应用性题目,从而真正做到了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另外教材还增加了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图像法等一些简单、易学、实用的方法,解决在物流管理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2 实行项目式课堂教学

为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结合《物流数学》教材的模块化处理,广东科技学院对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实行了项目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项目式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情景模拟法与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解“物资调运问题”这一内容,教师先引入实际物流管理中关于物资调运问题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讨论并设置悬念,然后再对线性规划、数学建模等基本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建立物资调运问题的数学模型,接着用所讲解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解决之前提出的物资调运问题,最后再引入企业真实的物资调运问题让学生练习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原有数学基础较差,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上课时容易走神,因此在上课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能力,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先让学生略看文字概念,然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循环进行。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Excel、Lingo等软件给学生展示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求解,课堂教学贴近真实工作情景。

例如在介绍“线性规划”问题时,先根据物流行业实际案例提出问题:捷运公司在下一年度的1-4月的4个月内拟租用仓库堆放物资,已知各月所需仓库面积列于表1,仓库租借费用随合同期而定,期限越宽,折扣越大,具体数字见表1。租借仓库的合同每月初都可办理,每份合同具体规定租用面积和期限,因此该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一个月初办理租借合同。每次办理时可签一份合同,也可签若干份租用面积和租借期限不同的合同,试确定该公司签订租借合同的最优决策,目的是使所付租借费用最小。

接着用数学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用变量xij表示捷运公司在第i(i=1,…,4)个月初签订的租借期为j(j=1,…,4)个月的仓库面积的合同(单位为100m2)。因5月份起该公司不需要租借仓库,故x24,x33,x34,x42,x43,x44均为零。该公司希望总的租借费用为最小,故有如下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minz=2800(x11+x21+x31+x41)+4500(x12+x22+x32)+6000(x13+x23)+7300x14

约束条件:

s.t.x11+x12+x13+x14?叟15x12+x13+x14+x21+x22+x23?叟10x13+x14+x22+x23+x31+x32?叟20x14+x23+x32+x41?叟12x?叟0(i=1,…,4;j=1,…,4)

通过上述案例对数学模型的一般模式进行总结,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结合案例对三个要素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对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进行归纳讲解并进一步推广应用,规定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如下:

因此,通过上述教学将数学中线性规划问题的讲解与物流管理中生产的管理与规划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数学为专业应用服务的目的。

2.3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学院也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有效的引入到数学课堂。广东科技学院在传承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了问题激趣法、启发诱导法、探索发现法、数形结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由“刘徽的割圆术”、“龟兔赛跑中的谬论”导入极限的问题,即为问题激趣法;复合函数的导数教学使用启发诱导法;极限、导数的概念教学使用探索发现法;导数、定积分概念和几何意义的教学使用数形结合法;讲授普通年金的计算问题时,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货物集散场地的设置这一节,就尝试采用了小组讨论法。“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内容,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4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充分阐述透彻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数学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①应用现代技术,恰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由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从视觉、听觉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目前全校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可供使用,并建立了数学实验室,每台电脑均安装了Matlab、Mathmatic、Lingo、SPSS等数学软件,以及其它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CAI技术和直观的教具,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大了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开展辅助教学。利用学院自己开发的数学学习辅导系统以及数学测试系统,提供更多的途径学习本课程。而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使得本课程的学习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③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应用实例”,灌输数学建模的思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为研究方向,努力挖掘数学在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物流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实例,编撰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数学模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有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2.5 开展物流数学实践教学

通过课程的数学实验和学生课外实践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共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

第一个层次:基础实验。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软件平台:Matlab,基本上实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课堂内容中的基本计算问题。主要实验内容有:求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极限概念与计算、导数概念与计算、函数作图、积分概念与计算、级数的计算、函数极值的求法、方程(组)的求解等。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经济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对典型的经济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软件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在课外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这些数学实验,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在经济、管理等学科中应用的魅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处理一些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第二个层次:综合应用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系统地介绍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和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及数学建模实例,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特性及建模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具备对实际问题如何建模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归纳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并予以求解,然后再解释实际现象,甚至应用于实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改变传统数学考核模式

为检验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学院亦对物流数学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变。首先数学试卷题目不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大部分考核题目都是关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车辆配装和物流中心选址等物流行业的数学应用题,侧重考核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实行了教学与考试相分离,即参与物流数学授课的所有老师全部不能参与考试出题及阅卷工作,而由其他教师从题库中随机组题,此举不但真正检验物流数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督促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想法设法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

另外,为进一步推广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云空间技术,学院创建广东科技学院《物流数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解、学习、交流《物流数学》心得体会的平台。该网站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物流数学》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自测、并了解经济数学在经济模型分析中的相关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学院还组织多名教师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及学院精品资源课程网站上建设了物流数学精品课程,将优秀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及其解答、工程实例分析等内容上传至教学平台。各物流数学授课教师可以共享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课堂随时或定期向学生解答问题,不仅拓展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手段与途径,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是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广东科技学院自从实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改革以来,物流专业的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态度明显好转,课堂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好评,同时从考核反馈结果来看,优秀率及及格率明显高于教学改革之前,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学院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数学实验课、数学文化课的开设、满足学生不同的数学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沈卫珍.高等数学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10-22.

[2]陈宇,贾敬堂,郑丽.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2(10).

[3]杨朝丽,沙明娥,付学德.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4):79-81.

[4]陈建付,刘文华.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5]郑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教学探析[J].物流技术,2013(5).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物流成本;价值;“两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79-03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项目: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向隅(1978-),男,湖南桑植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及企业财务研究;汪婷(1976-),女,安徽安庆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中国,由于物流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人才需求上主要仍然是以物流环节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为主。从人才培养来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从出现到现在时间仍然不是很长,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处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之中,高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仍没有根本改观,从而使得物流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存在较大脱节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对物流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明确,对物流人才的核心价值进行明确的界定,进而通过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以真正适应物流行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两能型”人才培养理念

所谓”两能型”人才是指同时具有较强就业能力和较高创业能力的人才。要进一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或是毕业生在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就必须以价值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从就业角度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要能够在人才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最根本的是要能够证明其对企业发展的价值所在。物流专业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基本的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这种人才可以称之为实践型人才,是指在既有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架构下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人才;一是具备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眼光,能够从价值创造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一个企业的物流工作,脱离了部门和专业局限性,这种人才可以称之为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作为人才主体,在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需求旺盛时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从长远来看,创新型人才无论从物流行业就业还是创业的角度,无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角度,无疑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物流成本管理》作为普通高校物流专业一门综合型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帮助学生树立价值理念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一)《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可以有助于明确企业物流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

在财务领域,企业任何财务和资本方面的决策都应遵循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物流活动也不例外。但由于物流活动的效益往往很难直接来衡量,而且不同环节的物流活动还存在效益悖反的现象,因此,在讲述《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课程时,可以借鉴资本预算中净现值等评价项目价值的指标,对物流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在进行价值理念讲解时,还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的思想,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更加细化的思考。

由于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而物流活动对现金流入的影响往往很难界定,但现金流出也即成本方面相对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因此,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时,可以使用诸如年均成本法以及单位物流成本所支撑的经营规模等方法,对物流决策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价和选择。凡是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物流活动,企业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能力;凡是不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物流活动,企业就应该采取外包、借助第三方物流等方式,让企业外部的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把企业的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益、更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地方。由于物流活动的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成本的角度考察价值创造能力,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物流管理,也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可以有助于明确企业物流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探究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无非是成本领先、质量领先、技术领先等等。就物流活动而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和质量上。成本方面,通过物流活动成本的优化使得企业在既定的经营规模下总成本最低,从而具备成本竞争的优势,进而通过价格等竞争策略赢得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质量方面,通过物流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差异化的需求,通过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以及更好的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大的企业发展空间。

就企业管理而言,凡是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企业就应该把资源重点投入到相关领域。凡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不大的领域,企业就应该慎重对待资源在相关领域的使用。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甄别物流核心环节和瓶颈,明确企业物流核心能力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进而在物流决策中能够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二、物流成本的甄别与核算是物流“两能型”人才的知识基础

物流成本的甄别与核算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物流管理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保障。物流成本甄别和核算之所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物流活动的大量成本是隐性成本;其次,物流各环节存在效益悖反的现象,某一环节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以其他环节成本上升为代价的。因此,不能片面以单个部门或单个环节成本的降低来作为绩效改善的评价依据。通过《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有助于帮助建立物流成本甄别和核算,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把握的知识基础。

(一)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物流人才基础

目前成本核算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为了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物流成本的情况,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基础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然而,企业的组织中,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物流部门作为业务部门,两者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加上会计准则等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制约,使得目前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对物流部门相对独立的核算,从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绩效的考核缺乏客观的依据。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物流部门管理人员的财务素质和成本核算水平,能够自身相对独立地对本业务部门物流成本进行甄别和财务核算,从而获取第一手的物流管理所需信息。这样既能够节约核算的成本,也能够让物流部门管理人员更好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服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关于物流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体系的介绍,能够很好地加强物流人才的财务核算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服务。

(二)物流成本的甄别和核算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服务,所以在核算方法上应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业务自身的特点。

1.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探讨资源在物流活动中的合理配置

物流活动需要资源的占用和保障,因此,物流活动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进行评价。这里的机会成本指的是资源用于其他领域所能获取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对于是否进行某一物流项目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一个项目本身所增加的收益低于机会成本时,该物流项目的投资决策就应该慎重甚至是放弃。反之,就应该重视该物流项目上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从总成本最优角度合理利用物流成本核算结果

每个环节的物流成本核算虽然是重要的,但总成本意识更好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更为关键。树立物流总成本意识,可以避免片面强调分部门绩效改善和业绩评价带来的负面效果,让企业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更好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合理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构建真正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是进行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应该针对物流各个环节和针对物流活动整体分别设计和选择。为了保证物流成本核算信息的客观性,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核算时,应该遵循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借鉴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作业成本的核算。在物流环节核算时,应该注意设置合理的核算科目,以满足物流管理工作的需求。在对物流整体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运用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等成本管理手段,结合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支出现状和物流服务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考察。

三、《物流成本管理》教学的改革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应当服务于“两能型”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提高物流人才创新能力为根本,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

(一)进一步强化物流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的教学

《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内容应把物流专业知识和会计、财务预算等其他课程知识有效的融合起来。首先,明确物流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以及衡量的基本标准。其次,深刻理解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另外,以具体的企业为样本,探讨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体系和设计原理,并对核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以各物流环节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讲解为基础

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中,把物流核心专业课程中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整理为一个体系,有分有合地对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进行讲解。在讲解时,突出各个物流环节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学生课后的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撰写各个物流环节成本核算的报告,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物流活动各环节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为将来进入相关的岗位,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物流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为根本落脚点

物流成本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使得物流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根本的标志就是科学合理地对物流业绩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对物流部门各环节和物流人员的职责进行绩效考核。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物流绩效考核原理和方法的灌输。不仅要讲述作业成本的衡量和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还要讲述财务方面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有关指标,以及与成本和管理会计有关的责任中心、本量利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另外,还应从成本——服务的角度,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物流活动绩效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物流绩效考核综合体系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对物流行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

    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随着对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冰山”逐渐浮出水面,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在现有的物流成本管理中仍显着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成本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1.2 未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管理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1.3 缺少完整的物流成本管理资料

    企业缺少完整物流成本管理资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科目,导致企业难以掌握自己的全部物流成本;二是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成本分布于企业的许多职能部门,增加了物流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困难;三是许多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存在错误的认识,只看到对外支付的运输、仓储等显性成本,而把企业内部活动消耗的大量装卸、移动、包装等费用归结为生产或管理费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困扰着企业,也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收效甚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制度上的,也有物流活动本身特性所决定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企业缺少一种适应现代环境的物流成本管理工具。

    2 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及初步构想

    日本着名学者菊池康也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2)物流成本核算(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4)物流收益评估(评估物流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5)物流盈亏分析(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做出模拟模型)。

    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践大多数还处在一、二阶段,有些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尽快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势在必行。

    2.1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物流成本会计是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需要以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基础,而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缺乏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无从获得,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除了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三是可以更好地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效益。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有据可循,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水准。

    四是可以作为物流定价的依据。长期以来,物流成本会计方面的不足使得物流成本较为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物流成本会计可以使得物流定价进一步规范和透明。

    五是可以解决会计实务中存在的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的问题。生产成本与销售费用科目界限模糊是许多企业在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建立物流成本会计之后,企业在生产、销售和物流方面的成本费用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

    2.2 构建物流成本会计的初步设想

    在构建物流成本会计体系过程中,要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是物流成本,即在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也就是物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2)选择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不可能单独设置一套用于核算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账簿和报表,而只能在现有核算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辅助账户,既满足了核算物流成本,进行物流管理的需要,又不会和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相抵触。在设置辅助账户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①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

    ②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装卸、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③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

    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依据。

    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间的交叉比率。

    ④采用ABC 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ABC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然后把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首先,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储配部,包括仓储、分拣等作业。其次,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再次,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最后,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3)生成物流成本报告。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关物流的信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企业现在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有关物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3 总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建立物流成本会计的方法,明确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最终生成物流成本报告,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活动成本,充分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

    [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张福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向宏亮.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交通财会,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