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概念范例6篇

白色污染概念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1

答:任一物体的颜色,都可以用色度学的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它的特性,即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明度是指非自发光物体表面相对明暗的特性,相当于自发光物体的亮度因素。色调表示色彩彼此区分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特性,相当于光的主波长。饱和度表示颜色的丰满程度,即浓淡程度。若以这三个参数为坐标,可以形成一个三维的颜色空间,任一颜色对应于空间中的一个点。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孟塞尔(Munsell)颜色空间来表示颜色特性。孟塞尔色空间的中心轴代表无彩色黑白系列的明度等级,与中心轴垂直的平面的各个方向代表不同的孟塞尔色调,离开中心轴的距离表示饱和度。

对于非彩色棉,棉花的基本色调很接近孟塞尔色卡的10YR,可以认为,不同的棉花色调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棉花的色调在孟塞尔色空间的10YR平面上。因此,在10YR色平面上,只要用明度和饱和度两个坐标来刻画棉花的颜色特性。

棉花测色仪采用亨特(Hunter)坐标,其中Rd(%)表示反射率;+a表示反射光红色成分,-a表示绿色成分;+b表示黄色成分,-b表示蓝色成分。亨特系统Rdab与国际照明委员会的CIE1931色度系统存在下列关系:

Rd=Y

a=175fy(1.02X-Y)

+b=70 fy (Y-0.847Z)

fy =0.51[(21+20Y)/(1+20Y)]

因此,应用CIE1931系统测量出物体颜色的X、Y、Z三刺激值,就可以计算出Rd、a、b参数。对于棉花来说,a近似一常数,无须测量,即三刺激值中的x无须测量。所以,棉花测色仪只要测量棉花的Y、Z两刺激值便行了。根据棉花测色仪测得的Y、Z两刺激值,利用下列公式得出亨特系统颜色空间的结果:

Rd=Y

+b=70 fy (Y-0.847Z)

fy =0.51[(21+20Y)/(1+20Y)]

其中,Rd是反射率,属明度指标;+b是黄色深度,属饱和度指标。

2.如何划分棉花颜色类型?

答:棉花颜色的变化,在色度学上是三维渐变的,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的分割。只是人们为了区别颜色的需要,将其分类。棉花颜色类型的划分也是这样。试验研究人员在对我国几大棉区,大量棉花实物样品的基础上,将棉花按颜色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

棉花颜色类型的划分,主要依赖于棉花样品中黄色程度而定。正常棉花的底色为白或乳白色,这样的棉花为白棉类型。在未成熟期就因霜或干旱、虫害而死的棉纤维呈现的是深黄色,因此棉花中含有的这种纤维越多,颜色就越黄越深。另一个造成棉花颜色发黄的原因是皮棉的存储。发黄纤维程度的多少取决于存储时的温度、湿度和存储时间的长短。

3.如何理解各类型棉花?

答:白棉:中国主产区主要品种在正常天气下正常生长、成熟或过成熟的棉纤维(包括日照过度和灰尘污染),都描述为白棉类型。这里所述正常天气是指当地代表性气候,籽棉未受特殊的雨水污染。正常生长是指未因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影响棉株生长发育。包括正常的早期棉、所有的中期棉、未受霜冻的晚期棉,或者中期棉中含有少量晚期棉和个别早、中期僵瓣棉。

此类型棉主要突出“正常”,在一切涉及影响棉花色泽因素均基本正常时的棉花划为白棉,给人的色感为洁白、灰白、乳白色,不应该有偏黄、阴黄的感觉。

淡点污棉:白棉中混有部分在未成熟期就因霜或干旱、虫害而死的发黄的纤维,或因受轻度污染和长期储存变黄的纤维,即白棉中混有部分僵瓣棉,或是白棉因受轻度污染或水分过大引起纤维整体色泽变黄。

此类型棉花突出白棉中混有少量的淡黄色纤维的概念,黄色纤维来源有很多种,并不限于是哪种。从字面理解就是白棉中有淡黄色纤维斑点,既是淡点污染,用含量来描述是少量。其他达到同种黄度的棉还有几种,一是因储存时间较长,原来白棉中未成熟棉颜色变异较快,形成淡黄染斑点。二是新棉因多种原因整体变黄,此种淡点污棉外观形态不同于典型的淡点污棉外观,容易引起争议,长江流域棉区比较常见。

淡黄染棉: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此类型棉正常情况很少出现,多为加工白棉时分离出来的棉花和污染棉组成。

黄染棉:新棉中几乎找不到这种棉花,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为多年储存变异,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没有及时晾晒变黄。

4.应该怎样理解棉花颜色分级图类型线?

答:由视觉特性可知,相同黄色深度的颜色,反射率越低,给人感觉颜色越重,主观认为就是越黄。所以反射率低的棉花,黄色深度小一些,才能和反射率高、黄色深度大一些的棉花视觉黄度相当。因此,类型线需要从右上向左下倾斜。

从棉花自然生长特性看。一般情况反射率高的棉花,籽棉吐絮好,成熟度高,黄色深度略大一些,不影响对籽棉质量的判断。所以高级别棉,黄色深度略大一些,仍可判定为白棉。反射率低的棉花,如黄色深度稍大,籽棉表现为吐絮不好,成熟度低,籽棉质量差,所以反射率越低,对黄色深度要求越高。所以类型线从右上向左下倾斜符合籽棉自然生长特性。

类型线应处在棉花由白变黄过程中,视觉感觉黄色深度变化较大的位置,处在籽棉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位置。

5.如何把握棉花颜色级别?

答:依据黄色深度确定的同一类型的棉花,其反射率也各不相同,我国棉花的反射率一般在40%~85%。按反射率高低,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如果对照实物标准确定棉花级别,这里所指的反射率,可以理解为受到光线照射的棉花,在人的视觉“反射率”。

由视觉特性可知,相同反射率时越黄的棉花感觉越亮。等级线向右下倾斜,使同一等级棉花给人的综合感觉亮度相同。

从棉花自然生长特性看,籽棉颜色存在地域差,相同程度的籽棉,不同地域呈现不同反射率,黄色深度低的,反射率相应高;黄色深度高的,反射率相应低。所以级别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也符合籽棉的地域特性。

6.棉花颜色级文字描述有何作用?

答:文字描述体现出了棉花颜色分级符合棉花自然特性的特点。文字描述的作用在于:一是帮助检验人员掌握各级棉花颜色的基本特征。二是了解各颜色级棉花的籽棉来源。三是有助于检验员准确判定棉花颜色级。

7.白棉一、二级的文字描述是什么?

答:白棉一级:洁白或乳白、晶亮或油亮。早、中期优质白棉,棉瓣肥大,有少量的一般白棉。白棉二级:洁白或乳白、明亮。早中期好白棉,棉瓣大,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一般白棉。

白棉一、二级有如下特点:(1)都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好棉花。(2)一级要求条件较高,是日照充分、吐絮好、棉瓣肥大的早中期优质白棉,有时可有少量的一般白棉;二级是以吐絮好、棉瓣肥大的早中期优质白棉为主,有少量雨锈棉和部分的一般白棉。(3)外观形态:一级是表面平滑,纤维层次清晰,二级仅是表面平滑,和白棉一级比较,纤维层次还不够清晰。(4)一级白棉:皮棉表面平滑,纤维层次清晰,整个表面布满好似奶油一样的均匀亮点,对反射率的感觉是油亮、晶亮。(5)二级白棉:皮棉表面平滑,明亮。感觉晶亮点并没有布满表面;或亮点均匀布满表面但亮度不够刺眼;总体给人明亮轻快的感觉。

8.白棉三级的文字描述是什么?

答:白或乳白、稍亮。早中期一般白棉和晚期好白棉,棉瓣大小都有,有少量雨锈棉。白棉三级有如下特点:(1)三级白棉:皮棉表面平整,稍有丝光,不亮也不暗,似乎就是棉纤维的本色。(2)三级白棉的上部区域有些亮但达不到明亮的感觉,+b值为7左右的棉花,虽然Rd值较高,但给人感觉是白而不亮,有点呆白的感觉。下部区域没有亮的感觉,或是局部明亮局部灰暗。(3)总体特征表现为不好也不坏,不亮也不暗,属比较正常的棉花。

9.白棉四级、五级描述是什么?

答:白棉四级:色白略有浅灰、不亮。早中期失去光泽的白棉。白棉五级:色灰白或灰暗。受到较重污染的一般白棉。白棉四级、五级有如下特点:(1)四级白棉:皮棉表面有不平整的感觉,无丝光,色白带浅灰。无论Rd值大小均略有灰色感觉,也就是表面有浅灰色感觉时就可以定为41级。(2)五级白棉:表面色灰白带深灰,有灰暗的感觉。(3)四级白棉多为机采棉、种子棉。(4)通常会体现出过成熟。(5)四、五级白棉成因多为受到灰尘污染。(6)五级为受污染较重的棉花,如烟熏棉等。(7)要从概念上区别于灰僵瓣棉。灰僵瓣棉虽然体现出灰色感觉,但黄色深度较大,基本是淡点污棉。

10.淡点污一级描述是什么?

答:乳白带浅黄、稍亮。白棉中混有雨锈棉、少量僵瓣棉,或白棉变黄。淡点污一级的特点:(1)使用价值仍较高,仅是黄了一些。(2)通常描述是黄亮。(3)新棉中,12级不多。(4)和11、21级在色感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1.淡点污二级描述是什么?

答:乳白带阴黄,显淡黄点。白棉中混有部分早、中期僵瓣棉或少量轻霜棉,或白棉变黄。淡点污二级有如下特点:(1)淡点污二级相对较复杂,大多淡点污棉都落在这个级别内。这个级,各种籽棉都可能有。(2)各产区,22级外观特征不同。其中有长江流域棉区,因雨水多引起整体偏黄的,也有黄河流域棉区的白棉和僵瓣棉混合形成的,二者外观形态不一致。(3)和三级白棉在色感上有对应关系。

12.淡点污三级描述是什么?

答:灰白带阴黄,有淡黄点。白棉中混有部分中晚期僵瓣棉或轻霜棉,或白棉变黄、霉变。淡点污三级有如下特点:(1)灰僵瓣棉较多。(2)灰中透黄为主要特征,显有糟绒。

13.淡黄染、黄染棉描述是什么?

答:(1)以晚期棉、各种僵瓣棉为主,含有的白棉较少。(2)水渍污染或长期储存变异形成。(3)和白棉、淡点污棉相比明显有偏黄的感觉。

14.能否对白棉各级描述作简要概述?

答:可这样总结为:1油2亮3正常4灰5暗6发黑。淡点污棉1、2、3是对应的2、3、4级白棉中混有部分淡黄色纤维的色感特征。

15.如何把握实物标准?

答:根据颜色分级图和文字描述制作实物标准,实物标准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依据,是保证感官和仪器检验相符的技术基础。制作白棉4个级、淡点污棉2个级、淡黄染棉2个级、黄染棉1个级的实物标准;每个类型的最低级不制作实物标准。颜色级实物标准全国统一制作,统一发行。

每个级4块棉样,它们没有高低之分,均为底线标准,分别代表不同黄色深度区域内的底线颜色特征,每一块棉样覆盖黄度区域+b值间隔0.8左右,见图所示区域。

正确使用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每块标样没有产区概念,不代表那个产区的棉花,仅和黄度有关。属于那一块标样覆盖区域,检验时就对照那块标样。每个颜色级可按样块再细分为-1、-2、-3、-4四个小类型,例如21-1,31-4等。属于-1类型的,只能和-1标样对比,不能和-3或-4对比,否则会产生差异。

16.棉花颜色变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棉花颜色变异的因素主要有:储存时间、温度、湿度、品种、微生物。

因为色泽是可测量的原棉质量评价等级参数之一,因此要研究对于不同储存条件下颜色变化的情况。评定为白棉的试样储存后可能变为淡点污棉,或者作为淡点污棉储存的棉花会成为淡黄染棉。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2

1.通过网络,到自然环境中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活动难点:了解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活动重点:通过网络,到自然环境中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方便袋的数量;搜集有关白色污染的种类、危害和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的资料。指导学生对所在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或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及环保网站或者向有关专家咨询。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幅图片,请大家看完后,说一说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播放课件)

2.指名1-2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3.师总结并揭示课题:是啊,如果在蓝天碧水间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我想我们的好心情都会一扫而光,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白色污染》。

二、确定本节课研究主题。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有关它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一学生发言后,老师问:“谁来补充?”并适当评价:同学们能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真是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2.师:但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先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来源、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其它问题我们可以放在课下继续研究。

三、自主实践、开展活动。

(一)探究活动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1.师: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许听说过白色污染,谁知道白色污染包括哪些?或者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属于白色污染?(生列举:如塑料袋、塑料瓶、包装袋、塑料泡沫、塑料薄膜等等,)

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

2.出示“白色污染”的定义。

白色污染就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顽固垃圾”,白色污染就是“顽固垃圾”的一种。所以,也有人说“塑料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二)探究活动二:白色污染的来源。

1.师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色污染,那这些白色污染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白色污染的来源。

2.师:通过课前调查,谁知道这些白色垃圾来自哪些地方?(学生列举:家庭、超市、工厂、饭馆、农田等等。

教师评价: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白色污染的来源非常多,可以说,只要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白色污染。课前老师曾布置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就是以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为例,来调查一下自己家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的情况,下面找几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3.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4.师:通过调查,我们假设一个人一天用一个塑料袋,数量并不大,但是 全国13亿人就是13亿个,它的面积只有小小的0.06O,那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你知道它的面积吗?老师已经计算出来了大约是:7800万O。

师:7800万O这个数字可能对同学们来说还是没有具体的概念,我咨询了一下,知道了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米,那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的面积呢?

师:请同学们简单计算一下。

师: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能覆盖我们一小2600次。

(学生计算后出示课件)老师还做了一个计算,如果把这13亿个塑料袋摞起来的话,他们能抵得上14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只是一天当中我们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啊!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白色垃圾呢?

7.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师总结:其实数量巨大还不是最重要的,它们还被人们随意丢弃在环境中,这些丢弃在环境中的白色垃圾还难以降解,所以更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三)探究活动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那你们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白色污染对我们的危害有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课件出示:污染水源、污染空气、侵占土地、引起火灾。)

3.首先确定研究目标:因为白色污染的危害范围很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进行研究,下面就请每个小组选择四个方面中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4.教师提问每个小组想研究哪个方面。

5.出示课件,明确任务并提出温馨提示。

6.小组深入探究,共同填写研究记录。

7.同学们的汇报非常精彩,正如同学们所说,白色污染的危害如此巨大,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看谁有减少白色污染的好办法?

(四)探究活动四: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1.小组讨论。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3

关键词:城市照明 光污染 防治措施

Abstract: Light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fourth type of pollution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three main type of pollution including the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the noise pollution. The damage of light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ver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damage of light pollution were briefly outlined and the controlling measure of light pollu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point of urban illumination design.

Keywords: Urban Illumination, Light Pollution, Controlling Measur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建筑装饰越来越丰富多彩,为增加建筑的时代感,“城市照明”、“城市亮化”等工程逐渐兴起,给城市带来美丽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光污染问题。

一、城市照明的光污染

1、光污染的概念

光污染是指现代城市建筑和夜间照明产生的溢散光、反射光和眩光等对人和动植物造成干扰或负面影响的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光污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光污染是指干扰光的有害影响,即“已形成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逸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广义的光污染指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包括眩光污染、射线污染、光泛滥、视单调、视屏蔽、频闪等。

2、光污染的危害

(1)导致城市交通事故的增加

刺眼的路灯和沿途灯光、广告及标志容易造成司机和行人的视力错觉,影响对交通情况和交通信号的判别,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夜幕降临后,室外照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形成“人工白昼”。这种现象使人夜晚难以入睡,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正常的生物钟规律被扰乱,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受到严重影响。

(3)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

一些“不夜城”的夜景照明把光像泼水一样洒在建筑物的墙上、地面上、树木上,使宁静的城市夜空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光雾,对天文观测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光污染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还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使数量巨大的城市昆虫死于非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二、城市照明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道路照明方面,为减少路面的反射光,应使用单一光谱的低压钠灯作为光源。而建筑物的泛光照明,为了能满足立面照度的需求,根据建筑物表面材料的反射比和色彩吸收的情况,适当的选择宽光谱辐射光源,减少使用有强烈色彩的有色光源,以避免因视觉对颜色强烈对比的不适应而产生的颜色污染。

(2)为夜景照明提供合理的设计是控制光污染最根本的办法。城市夜景照明的控制应采用智能化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方法。例如,对泛光照明的开关控制可采用平时模式、节假日模式、重大节日模式;对广告、装饰、道路照明等的开关控制可采用微电脑定时开关或光控定时关闭的模式。

(3)控制光污染还可以定制合理的关灯时间并尽量缩短开灯时间。对广告、装饰、道路照明以及建筑物的泛光照明可在午夜后关闭或部分关闭,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光污染,也延长了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

(4)为防治光污染,还应尽量使用高光效的高压汞(钠)灯,提高泛光照明效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

(5)在限制逸散光方面,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截光型灯具或给光源装设格栅、遮光片、防护罩等,以有效控制照明灯具的遮光角,防止直射光线的逸散和眩光产生。截光型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表4.3.1的规定(如下表一)。而对建筑物的泛光应采用从上向下投射光的做法,防止反射光的逸散;对有大玻璃幕墙的建筑可采用内透光式的照明设计以突出建筑的形象。

表一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

(6)安全可靠的施工也是保证城市夜景照明质量,防治光污染的有效措施。灯具位置及控制设备的合理设置,既能防止逸散光的污染,又能避免因灯具及控制设备对外而带来的视觉污染。同时,安装时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也能防止因对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本身立面造型的破坏,而引起的视觉景观污染。

(7)对广告、装饰、道路及建筑物等城市夜景照明灯具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也是防治光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避免灯具脱落伤人、电线漏电等事故的发生和产生城市景观污染的重要保证。

总之,为了拥有一个舒适悦目、明亮有序的城市夜景照明环境,为了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与合理的设计、施工手段是防治光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小晖.光污染的一般定义.灯与照明,2002,26 (6)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4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职化学,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化学概述

绿色化学,伴随着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青睐,其在高职化学中的融入,可有效拓展高职化学教学内容,降低高职化学教学成本。一方面工业化高速发展下,控制污染、优化生态效率等成为当下工业发展的热点,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展开化学教育,可有效契合市场行业发展,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加大高职化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比例,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实际行业行情以及生产发展,推进高职教育中化学体系的改革,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以减少污染的方式实现绿色化学实验以及理论知识教育,有效贯彻落实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指导化学研究者及化工企业发展,可深化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合作,通过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可深化校企合作,丰富高职化学教育资源,推动我国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化学教育融入高职化学教育的目的

2.1减少污染

綠色化学教育融入高职化学教育中,主要是从生活化与实践化两方面入手,生活化是要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化学教育中针对实际化工业的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等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绿色化学教育,可有效提高高职化学教育质量。例如在电解质实验中,教师采用无污染的苛性钠溶液、盐酸溶液等代替其他物质,为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育实践化,是以实践化学为主,提倡微型实验以及小污染实验,高职院校教师应在不影响化学反应现象观察的前提下,选择污染性相对较小化学实验,以微型实验的方式,采用小剂量的化学实验,采用视频录像的形式,将反应过程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选用小剂量的化学药品,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推动绿色化学体系的发展。

2.2改革教育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需采用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化学教育展开全面性分析,改革传统具有较大污染以及危害的实验,以安全性、无污染、高效率为指标,展开化学教育,可减少化学教育成本,提高化学教育效率。化学教育在高职化学教育体系中的引入,先要摒除部分污染较大的实验,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试验、或者是有机合成的验证实验等等。通过实验设计改进以及引入其他教育方法,在不做实验或者是实现实验模拟的前提下进行化学教育,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现象的本质以及掌握实验技巧,拓展学生化学教育途径,引入多种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方式,推动高职院校化学教育的革新,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高职化学的教育水平。

3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3.1强化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职化学课程中引入绿色化学教育,先要让教师掌握绿色化学的真谛,了解引入绿色化学目的,在教师掌握与理解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发展设计综合性、多样化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真正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水平,所以高职化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强化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系统、综合性的培训,引导教师深刻认识与掌握绿色化学,明白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以绿色化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化学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展开化学课堂教育,优化教学方案,减少化学污染物的使用,采用多媒体、微课等方式展开综合性的教学,构建高效教育课堂。

3.2优化高职化学教材内容

为进一步将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高职绿色化学教材要伴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同步更新与拓展,将现代化绿色化学教育知识融入到教材内容中,修改与完善绿色化学教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了解。故而,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整个教育体系,都要围绕绿色化学教育理念,选用适合学生发展与学习的内容,重新编制高职化学教材。此外,高校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化学概念的宣传,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在校园中举办相应的绿色化学活动,加大对绿色化学教学案例与教学理论的收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绿色化学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高职化学教材以及化学实践平台,便于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实践运用。

3.3开展实践性活动

绿色化学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实地参观化工业的生产环境,了解在化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质以及污染排放标准等,以社会实践项目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基于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依据分组标准展开实践研究与分析。依托于实践性的活动与项目科研,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升绿色化学教育质量。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5

关键词: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植物生长在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也是地球生命积极活动的前提条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土壤是分解物质的重要场所,是物质循环的重要部分。从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土壤不但是污染场所,也是减缓污染的场所,因此对于土壤污染积极治理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土壤污染概念及危害

(一)土壤污染概念。土壤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支撑能力,还将水、肥、气等肥力要素提供给植物促使其生长发育。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长速度惊人,工作发展迅猛,土壤表面不断被堆放与倾倒固体废物,有害废水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汽车废气、大气有害气体和飘尘利用雨水在土壤中降落。逐渐提高的农业化学水平,在环境中散落了大量的化学肥料与农药,造成土壤越来越多的受到非点源污染,在水土流失与风蚀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扩大了污染面积。因此,只要是对污染正常功能进行了妨碍,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利用粮食、蔬菜等对人体健康间接造成影响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土壤污染物质。

当土壤中存在较多的有害物质,已经超越了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发生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在土壤中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不断累积,利用一定的方式被人体间接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即是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危害。1土壤受到病原体污染之后能够传播多种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通过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以及洗涤他们衣物用品的污水对土壤造成污染。经过雨水的渗透,病原体又会进入地下水中,进一步产生暴发流行这些疾病的水型。2土壤受到有机废气物污染之后,出现了大量繁殖传染病的媒介蚊蝇与鼠类。有机废气物对土壤造成污染之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3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之后,间接对人们造成影响,具体是利用农作物、地面水或者地下水对人体造成影响。在磷酸钙生产工厂附近,土壤迅速增加了砷与氟的含量。在土壤任意堆放的有毒废渣,经过雨水冲刷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引起人、畜中毒。4土壤被放射性物质进行污染以后,利用发射性衰变形成射线。这些射线对人体组织进行穿透,导致机体出现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不但致使机体形成外照射损伤,还利用呼吸或者饮食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损伤,使人头晕、乏力、增加或减少白细胞等。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一)隐蔽性与潜伏性。在土壤中污染物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便是土壤污染,其后果主要是通过人体或者动物长时间摄入土壤污染生产的植物之后的健康情况体现出来。因此,土壤污染凸显出了隐蔽性与潜伏性,人们没有办法轻易感觉到。日本的痛痛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0年代在神通川流域出现这一疾病,直到70年代才找到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铬废水所污染的土壤生产的硌米,这一过程大概20年。

(二)不可逆性与长期性。当土壤环境中出现污染物之后,其会自行发生迁移与转化,同时还会结合土壤形成物质产生相关的吸附、置换作用,这一过程大部分不可逆,最终污染物在土壤中产生难溶化合物。很多有机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时间很长,因此,一旦污染了土壤,恢复工作十分困难。例如在沈阳发生的灌溉区污染,通过大概十年的努力,利用了很多方法,才实现了部分生产力的恢复。

(三)难治理性。假如大气与水体受到了污染,将污染源切断之后利用稀释与自净化也会造成污染问题持续逆转,难降解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中不断积累将很难利用稀释与自净化有效消除。一旦出现土壤污染,只是借助切断污染源的手段极难进行恢复,有时还需要采用换土、淋洗土壤才能对问题积极解决,其他治理技术收效很慢。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通常需要极高成本,治理时间很长。

三、土壤污染检测手段

(一)气相色谱法。气象色谱法是一种采用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还可以称为气象层析法,它对于分离化工成品十分适合,工作主要原理是在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的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被气化之后会在整个色谱柱中运行,经过气化处理的组分会被反复多次进行分配,由于各个组分溶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科学分析它们在色谱柱中的不同运行速度。所以该技术可以对各种农药残留物进行采集与扫描,在检测农残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典型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创新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环境中逐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监测方法,具体是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进行分析,可以对有害种类进行监测,包含了残留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技术优势综合了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是一种优秀的痕量分析技术。其优点是构造简单的仪器、较高的灵敏性、检出限低、对气相干扰很少以及可以快速分析多元素等,当前广泛应用在环境检测中。

(四)其他方法。在对土地生态系统积极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也会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存在情况、转化原理,进一步对处理效率带来直接影响、对氧化还原环境积极了解并且科学调控,能够有效提高去除污染物尤其是N及有机物的效率。热重分析法是通过热天平控制程序温度,对物质质量和温度关系有效测量的一种热分析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迅速灵敏以及仅需微量样品等。研究环境关系到改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意义。TG-MS联用技术利用在线监测化学转换,可以积极对形成污染性气体的原理进行分析,进一步为它们避免与可控转化提供宝贵经验。

结语

目前国内外已经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和检测手段,为我国环境检测提供重要参考,从检测开始,认真做好保护环境工作。

参考文献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6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发展趋势

引言:“绿色建筑”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环保与节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室内空气污染、建筑光污染、建筑声污染、视觉污染等防治要求也随之进入建筑环保考虑范围。节能直接体现为对电、气、水、热和建筑材料的节约,而各种资源的节约必然减少对环境的掠夺损害。总之,“绿色建筑”就是环保的,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1.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来说,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存在相当的偏差,集中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本质诉求没有充分得以传播,绿色建筑的实现路径和形式没有得到科学的推广。同时,很多建筑企业和单位虽然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是“徒有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建筑概念,也可以归类为生态建筑和自然建筑的范畴。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版图,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自然、美好环境与和谐生态的需求,也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状况下建筑升级的必要性。无论是生产类建筑,亦或是生活用的建筑,都具有固定的样式和外观。传统的建筑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一般都是方方正正、严密紧实的,而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采光、通风、透气等功能,根据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的和谐,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忽略建筑的外在形式。

1.2 绿色建筑的推广定位不科学

以我国为例,南北方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设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由于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暖、供暖设施的设计、开发;南方往往因为气候条件而注重防潮、通风设施的设计。这就是地域不同带来的绿色建筑推广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同时,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或者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严重的误区。真正的优化级别的绿色建筑,并非只能在城市中推广,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适用。绿色建筑与所在区域、地域关系不大,凡是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建筑样式,都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1.3 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是否与建筑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一致,这是很大的问题。当前的建筑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很多唯利是图的建筑商为利益而严重牺牲建筑质量,往往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但是建筑物跟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相差甚远。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由于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完善绿色建筑的认定、审查与评价的机制、体系。要知道,只有符合认定标准的绿色建材,才能发挥出建筑物节能减排、包含环境的基本功效,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的诉求。同时,绿色建筑的一个现状就是,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职责全在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思维。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必须区分清楚。

1.4建筑污染与现代生活要求的矛盾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新型建材制品,建筑装饰材料及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材料室内外释放有害化学成份,造成污染物的不断增加,致使室内外环境质量显著恶化,各种疾病增加。建筑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物,这些材料如:各种人造板;树脂隔热材料;含醛类消毒防腐剂的水溶性涂料、天然石材、工业废渣制品等。建筑污染物危害很大。如: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疼以及皮肤和呼吸道疾病。可吸入颗粒物:来源于吸烟、地面扬尘、它不仅为微生物的载体,其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或其它疾病、致癌物。并与空气中的CO,(二氧化碳)作用,加剧对人体的伤害。放射性(伽马射线):是天然放射核素对人体构成外照射危害的主要成份,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掺工业废渣的建筑装饰材料等,是导致DNA链的畸变,成为细胞癌变的根源。

2.在现实中如何构建“绿色建筑”的理念

2.1发挥“绿色”规划设计的龙头作用

建筑物的形成始于规划设计,首先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体现“绿色”,使建筑内外环境尽可能符合环保、节能减排等要求。目前,建筑规划设计对“绿色”的着力点,还滞留在绿化美化间距采光通风等较为直观的初级阶段,在如何控制气、光、声、视觉、精神污染等更高层次上,尚须探索进取。

2.2尽量选用绿色建筑材料与构配件

首先在建筑材料及设备的选择上,要坚持“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精心选材”的原则,所有材料、设备必须符合“质量优、无毒害、无污染、工艺先进、且易施工”的原则。强调先选用绿色建材,主动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材料制品。例如在外墙砖以及地面砖等天然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避免采用放射性成份超过国家标准的天然石材,若选择不当,会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节能建筑体现了节约并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3坚持“绿色”施工

按传统施工方法,将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废气、废水以及其它有机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施工阶段,有的还延伸至使用阶段造成长期危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施工方法,倡导全新的“绿色”施工。

3.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导

前面已经提到,绿色建筑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绿色建筑的概念、形式和实体仍然处于起步时期。但是,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与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不谋而合的,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比较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将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样式,其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产生活的基本诉求。

3.2 绿色建筑将根据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虽然现在很多建筑都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往往都是徒有其表,很难真正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展望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加符合低碳环境、节约能源和生态平衡的要求,更加体现“绿色”的概念。比如,随着绿化配置技术、绿色环保材料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准也必然得以提高。

3.3 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诸多的经济利益与之密切相关。就未来的趋势看,绿色建筑引发的建筑市场变革是指日可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绿色建筑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成熟,必将为建筑市场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可以断言,绿色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光明的,绿色建筑带来的产业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