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论文范例6篇

文教资料论文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1

1.当前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素质状况

就目前而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信息服务危机,这大大损毁了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制约了图书馆事业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必须想方设法组建起一只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队伍。而当前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为什么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呢?

1.1业务能力较为欠缺

通过调查显示,当前绝大多数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初中或者高中文凭,甚至有一些是小学文凭,因此他们在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为了补缺直接从其它不相关的行业抽来的,他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图书馆的实际性作用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对此进行改善,否则的话他们将无法承担新时期多元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重任。

1.2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

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的绝大多数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直接提供,包括建馆、买书、聘请管理人员等一系列资金投入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出,因此图书馆本身具有很高的公益性质。由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不高,加上这些图书馆管理人员经常会一味看重图书馆的藏书量而忽略读者的重要位置。其中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图书馆缺乏一个竞争环境,管理人员在毫无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工作,往往就会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比较严重。

1.3在再教育上得不到重视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体系每天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书籍中的内容也会随着发生变动,所以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就必须不停的进行再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弥补差距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想让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再教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的措施

2.1树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一个人形象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别人是否愿意与之相处,图书馆管理人员也不会例外。很简单的道理,当读者走进图书馆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图书管理员。换言之,他们直接代表了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广大读者的形象,因此我们也需要采取形影措施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这也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服饰妆容,还要在与人交流时候的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要做到文明得体,大方严谨并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等等。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为读者提供良好信息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时刻代表着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行业所有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2.2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

在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已经不是简单的帮助读者借书和还书而已了,他们还有义务去帮助读者解答一些知识性的相关问题。图书管理员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读者,这些读者在获取信息与接受服务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读者不知道资料信息位置,就会寻求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进行文献查找,这个时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位置,包括书籍以及页码的位置等等;可是还有一部分读者则喜欢自己去查找相关文献,如果遇到自己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就会显得比较急躁但是又不想主动的去寻求帮助。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然后积极主动的去热情的咨询来为他们提供帮助。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图书资料管理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教会他们应当如何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咨询服务,进而保证读者更好的获取知识。

3.总结语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2

与传统教学相比,视图声资料具有如下优点:

1.真实、直观

视、图、声资料的最大优点就是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讲解板块运动学说的时候,学生们很难通过文字想象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相对运动方向,很难想象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而有了视频资料,我们就能轻松、直观地去感受这几千万年内板块的缓慢运动过程,能直观地观察到山脉的形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如,讲解中国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很难快速定位老师所说省份,而传统教学只是靠老师的描述,这样只能让学生去凭空想象。若有相关图片,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直接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等图片,让他们形成直观的认识。而对于声的应用,要结合实情去探索。例如,学习西班牙音乐的时候,弗拉明戈乐曲我们是必须要知道的。不过,我们只能从文字上知道作为当今世界最富感染力的流行乐曲,它是吉卜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只是单纯靠想象是想象不出弗拉明戈的意境和魅力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借助音频文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场弗拉明戈大型演唱会,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切身感受弗拉明戈的曲风,将弗拉明戈曲风和吉卜赛曲风联系起来。这样,就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合理运用视、图、声资料,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事物,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事物。

2.趣味性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种学习材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视、图、声资料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会有一个接受瓶颈期。在课堂上,他们会慢慢接受新事物,而且会渐渐产生抗拒心理,慢慢就会觉得书本上的单纯文字过于乏味,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想法转变他们的态度,将其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而视、图、声资料就起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加深记忆

相对于传统教学,视、图、声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刺激学生的记忆细胞,让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整体提高。例如,我们在课堂开始时,会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当老师提问“上节课讲过的三大类岩石的特点是什么”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

(1)学生死记硬背地把书上的内容说出来,有的还特别容易张冠李戴。

(2)学生根据上节课观看的三大类岩石图片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flas,毫不费力地回忆出三大类岩石的特点。两种方式高下立判,显然有声的多媒体资料更能加深记忆,同时也不需要浪费时间在上面死记硬背。

二、视图声教学应用的前景

1.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行,它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现在的地理课堂绝不再是靠老师简单描述,让学生死记知识点,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不利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地理,愿意上地理课,并实现地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顺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利用视、图、声等资料,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2.现代科技作用的必然结果

随着无纸化科技潮流来袭,纸质的书本地位受到威胁,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样就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也给予视图声教学发展机会。比如,制作一个PPT课件,中间超级链接一些视频、图片、网站之类资源,在取代板书的同时,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语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建设;数字化资料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4-0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资料室如何迎接挑战,适应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是资料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资料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的收集和传递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应当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收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有关的文献资料。多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收集那些具有本部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鉴于市面上流行的同类著作或相关资料很多,于是,有目的地予以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还注意根据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趋势,收集那些在以后的教学和科研中可能会用到的资料。

2.依靠广大教师收集有关资料。专业资料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假如仅仅凭资料员来收集,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意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这样不仅能促进专业资料的利用,而且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资料员收集资料采用到书店现场选购、预定邮购等形式。教师到外地学习、开会的机会较多,可以购置教学参考书和音像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对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的。

3.有利于搞好专题服务。多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注意积极参加一线教师的备课会,及时了解教学和科研的计划和动态,及时掌握教师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有目的地予以收集。及时进行书目宣传和资料动态介绍,使他们及时了解该学科学术新观点和理论界的最新动态,贴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主动服务,以促进资料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无缝链接。

4、有利于方便本部教师使用。资料室的文献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具有方便借阅等特点,更容易贴近和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们一改过去那种“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实行全面开架管理,充分做到了“藏阅统一”。直接向教师揭示室藏的文献资料,加速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了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师的不同需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数字化资料室就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资料室,并提供有效服务。资料室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由于受观念的影响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图书资料室并不具备数字化功能,一线教师甚至连阅读这些电子出版物都成问题。因此,图书资料室面临着一个向数字化转换的重大挑战,如何尽快建立电子阅览室以实现数字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1.更新观念、重点扶持。高等体育院校和其他专业院校一样,都把图书馆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在发展规划上有政策倾斜,在资金使用上优先保证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他们认为图书馆是一所院校发展的标志,却往往不同程度地忽视资料室的建设发展,资金投入的太少,甚至有人认为资料室可有可无,还有的直接把资料室合并到图书馆中去,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混淆了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区别,忽视资料室的个性特点。因此,作为决策者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以是否方便教师的教学科研为标准,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意气用事。在保证图书馆建设的同时,给予资料室一定支持;因为,资料室数字化建设要以资金作支撑。

2.资料工作者要具备图书馆、计算机专业知识。数字化资料室建设需要资料工作者既懂图书情报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有必要根据信息服务的需求设置岗位,然后根据岗位需求安排专业人士,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资料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数字环境中的信息服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3.要有效地开展多层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近年来,笔者注意及时掌握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动态,跟踪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的最新成果以达到更有效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笔者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科学整理,从而形成了有序的专题资料,并且随时增补新资料,为一线教师提供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资料室数字化建设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开展资料室数字化建设工作,应当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院资料室;服务;功能;特色

作者简介:寿锦雄(1966-),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资料室,助理研究员。(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5-02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根据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特点设置的专业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图书馆共同担负着收集情报、整理资料、传递信息的重任。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直接面向本院科研与教学一线师生,与学校图书馆相比,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功能具有其特色与优势,更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信息资料专业性更强,收集整理目标更准确、服务更加深入具体。本文分析了学院资料室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服务功能,为学院资料室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准,发挥服务特色与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功能

1.学院资料室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学院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为本学院学科建设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撑,既是工作重点,也是资料室建设的原则和方向。学院资料室的业务范畴主要是与本学院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料工作,学院资料室要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学院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背景,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科学定位的调研等方面收集相关信息情报,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学科建设信息收集整理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该学科在国内主要院校中的主要优势和特色,以及本院该学科的现有条件和优势等信息,通过相关信息整理加工,为学院凝炼学科方向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院资料室一方面要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情报,为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丰富学科专著、专业期刊的文献资源,逐步形成具有本院学科特色的信息资料体系,为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支持。同时,还要考虑确保学科建设需要的文献资源系统的延续性、科学性、合理性,为学科建设与发展优先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投入经费保障。

2.学院资料室与专业教学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而设置的专业资料室,由于面对本学院师生服务,其文献信息资料比学校图书馆更具有专业性。学院资料室要着重对本学院相关专业的机读文献、档案文献、专业情报文献、优秀论文被引等数据进行采集,收集与本专业教学和发展方向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零散资料进行整理与汇编、资料卡片进行制作,以便及时服务于师生的专业教学。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应从本院系的专业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专业教学进度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实施等具体情况,适时订购教辅参考资料,如专业教材与教参、专业优秀教学案例、社会调查报告、科技活动成果、学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设计以及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为专业教学以及教改实践提供参考文献。学院资料室应通过经常性的征求广大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做好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使学院资料室逐步建立利用价值高且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以满足师生专业教学所需。

3.学院资料室与科学研究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服务功能之一。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为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并为科研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信息环境。一是经常性的征集资料信息需求,根据科研课题、科研方向等具体情况,及时收集科研人员迫切需要与其所承担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理论、数据和结果等信息,如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和书籍等资料以及先进的国家研究动态、可借鉴经验或参考数据最新的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研究人员查询和运用;二是围绕科研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上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提取、筛选、整序,编制出高质量的二、三次文献,或编辑成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同的专题数据库,方便研究人员借鉴和利用。学院资料室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以便更熟练掌握信息资料加工与运用的技术和技能,为科研人员更加有效的提供最新、最完整的文献与信息资料。

二、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特色

1.“专”

“专”是指文献资料的专业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根据学院专业教学与科研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主要服务范围是本学院具有相近专业源脉与水平的师生群体,其服务具有特定性。因此,学院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专业方向集中、层次相近、重点突出。根据学院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学院资料室收集、整理、编辑专业信息资料和文献书籍,通过对相关期刊、论文和书籍等文献资源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形成本院相关专业的资源信息库,使之成为本院师生能够利用的学科文献和最新信息资源,满足学院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2.“快”

“快”是指信息服务的时效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处于直接服务本院系师生,最熟悉学院所属专业教学科研的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信息服务需求,最了解本院师生和科研人员需要的信息。因此,学院资料室最具时效性特色。教学和研究人员需要学院资料室及时提供与他们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与科研的前沿动态、成果、观点、情况、学科理论文献资料,还有教学改革和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理念和方法;学院资料室围绕教学和科研中心工作,及时地跟踪本院科研与教学需求,快速地进行新信息、新专题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工作,诸如编写专题目录、索引、收集专题论文等等,利用丰富的专业特色资源和信息技术功能,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提供所需文献信息资料,为本院系师生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务,促进学院与学科发展。

3.“深”

“深”是指服务性质的学术性特色。首先,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为高等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师生群体,其服务对象普遍具有较深学术层次;其次,学院资料室处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前沿,其服务环境具有较浓厚的学术性氛围;最后,教学与科研需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学科最新动态、学术成果的最新进展,需要“高、精、深”的文献资源,其服务内容具有前沿性、高端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精通专业知识理论、深入了解学科动向,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优化,并能编辑、加工与开发资料室文献运用价值,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开展学术性特色服务。同时,学院资料室作为学院学术交流场所,通过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广泛收集反映学科领域研究和发展的信息资源,创造一个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拓宽学术视野。

4.“准”

“准”是指服务内容的针对性特色。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服务的针对性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藏书的针对性。学院资料室的文献资源、藏书和本学院学科与专业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学科与专业性。学院资料室不仅从事收集、整理有针对性的文献与信息工作,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资料情报深度加工的研究工作。二是服务目标的针对性。如科研项目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其工作信息需求有所不同:课题立项阶段提供选题服务,主要是收集相关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与现状、发展方向、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等方面的服务;在课题研究阶段,需要提供跟踪服务,收集前沿动态、研究方法、观点、情况、成果、系统理论文献资料以及背景信息等;在课题收尾阶段,提供科研成果查新、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服务方向的针对性。学院资料室可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有针对性地展开定题、定向、跟踪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根据本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对重点学科、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的调查,及时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和文献需求的具体情况。围绕调查结果,采取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方式,建立项目档案,确立文献资源收藏的特色化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

三、结束语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信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服务特色可归纳为“专”、 “快”、“深”、“准”。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应树立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理念,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服务特色,更好地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高效、完善和深层次的信息资料服务。

参考文献:

[1]孔晓.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8):200-201.

[2]蔡黎.浅谈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

7(1):45-47.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5

(一)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验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大多从事第一线的实务性工作,缺乏论文写作的实践机会,据我院对09级毕业班学生的调查,其中只有4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独立完成过字数为5000字左右的论文,还有5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未独立完成过毕业论文。在课程论文方面,在15门专业中,仅有3门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在学生对课程论文的态度方面,87%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考核要比卷面考试容易,完成的压力小。近70%的学生表示自己完成课程论文的态度不够认真。在完成工作报告方面,仅有5.2%的学生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中独立或参与过字数在10000字以上的工作报告的撰写,其余学生均未独立完成或参与。在论文和工作报告写作程序和要求的了解方面,近53%的学生表示对此方面知识十分缺乏,35%的学生表示略有了解,10%的学生表示有较多了解,2%的学生放弃表态。从上述数据可见,成人教育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历,对论文写作的要求程序方法都知之甚少,需要指导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为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

(二)论文写作能力未能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充分培养论文体现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目前的教学在对实践问题进行剖析时,往往侧重于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以及如何选择方案,而缺少对问题本源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得到实用的结论,对于如何得出结论则关注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对于问题本源的解释和阐述,需引用大量理论知识,因成人教育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为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很多教师简化教学过程放弃对问题本源的阐述。二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教学过程,将成人教育重应用性的理念演变成实用性,将高等教育演变成只教授学生“怎么做”,不阐述“为什么这么做”的短期职业培训。三是教师在对实践问题深入剖析时学生参与度很低。2012届金融专业学生课堂讨论,学习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的作业准时提交率只有35%,远远低于普通题目形式作业的提交率。学生的低参与率阻碍了教学过程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为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论文写作兴趣,毕业论文选题采用“学生自行选题,指导老师提修改建议”的方式。2012届毕业班学生中有近62%未从事金融业工作,对金融业的实践问题缺乏直观认识和兴趣,因此在选题时主要参考网络上的热点信息,出现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的特征,而部分的热点问题带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深入研究的价值不大,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失恰当。(四)论文写作“搜索化”我校图书馆数据库学科种类齐全资料丰富,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强大的资料支持。但学生论文写作出现“搜索化”,资料堆砌成文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选取某些具有时效性和政策性的热点问题作为选题。对于这类选题,学生受专业水平限制很难对其本源性进行探讨,而对政策方向的把握能力又不够。出于写作成绩的保险性考虑,学生往往只能资料剪接堆砌成文。二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形成对网络信息和资料的依赖,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论文写作过程中极度依赖网络资料,由于资料分析删选重组的能力有限,难免用资料堆砌成文。三是部分学生因学习动力和精力有限,或者指导老师疏于对论文选题、成文的过程控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网络资料现象。据我院2011届金融专业毕业生论文来看,抄袭率达到11%,都被判为不及格,以致影响正常毕业。

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

论文写作工作遇到的上述新问题源自于学生背景、教学要求乃至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局限于五个月的论文写作过程,而应着眼于整个三年的教学学习过程,通过全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式指导我院金融专业专升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论文工作一般被安排最后一学期,论文写作过程为期五个月。而全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提高论文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五个月,而应贯穿于整个三年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指导方式。首先,在新生开学教育时,老师应强调毕业论文的意义,它是综合检验学生三年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阐述解释能力。其次,开设学术修养培养课程,采用讲座方式,每学期循环开设,学生必须在论文开题前选修完成。讲座围绕选题方法、数据库使用与资料搜集、数据统计基本方法、论文写作格式、问题讨论交流方法五个主题展开。第三,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两门专业课需采用课程论文考试方式,课程论文要求从易至难,依据学习笔记———综述———问题阐述———完整论文,逐步提高要求。第四,配备辅导老师专业回复学生有关课程论文、工作报告写作方面的问题。通过上述改进方法,使学生在开题之前具备基本论文写作素养,减小不同背景和基础学生之间在写作知识掌握度上的差异,从而为最后一学期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二)主导师与导师委员会相结合2012届前,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指导10名学生,全程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此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以下弊端:首先,指导老师受自身学术专业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最为专业的指导。其次,指导老师精力有限,同时指导10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控制受限。基于此,从2013届开始,金融专业开始采用主导师和导师委员会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模式,该模式有如下特点:选题及开题报告答辩由导师委员会共同负责,导师委员会的三名导师对学生选题的口径、内容及可驾驭性共同做出评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任何写作问题,除了可向主导师寻求帮助之外,还可与导师委员会中任何一位导师进行学术探讨。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基于学院搭建的教学平台,开辟论文写作指导网络交流专业平台,该平台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网络交流平台设有多个专栏,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专栏,便于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惑;设有学生论坛,学生可就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自由探讨;设有分享资料库,学生可将论文写作资料上传至资料库,实现在同学中的分享,教师也可上传学术资料、写作建议、指导文件等各类文档及视频资料。

三、结论

文教资料论文范文6

关键词:原始资料;历史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38-05

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要求:“高等学校要追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历史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承担起塑造民族精神、提高社会认同方面的责任。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著较多,但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他们的论著开阔了高校历史学发展的思路,但往往较为宏观,追求面面俱到,鲜有深入地阐释某一方面的。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在本科教学中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运用课程论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着力考察原始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以期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探讨历史学教学创新问题,得出一些有益的认识。

一、

高校本科历史专业课程内容涉及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共有70多个学分。传统上,教师在教授具体课程时十分重视讲授法教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更多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讲授法虽然具有简捷和高效的优点,却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授之以鱼”的角色,并没有做到“授之以渔”,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封闭、沉闷,缺乏开放性、创新性和个性。在各高校不断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背景下,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讲授法的不足,试图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前景等多方面寻找解决方案,先后提出了不少可贵的见解,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但许多新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史学家马克颇为无奈地指出:“有时老师启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可是还是讨论不起来,弄得兴然索味。”为了找到该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从任职以来,经常以小型问卷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从反馈的结果看,上述问题主要是由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两个原因造成的。

从学习兴趣方面来看,历史专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所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认可历史学的“钱途”,过于担忧未来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而消磨了学习热情。这是现阶段历史学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在目前整个社会商业化色彩日趋浓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历史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重在培养全民的正确历史价值观,虽然不存在被裁撤的问题,但因为缺乏有效创收渠道,“在高校中持续弱化和边缘化,进而影响到师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缺乏信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深入研究的兴趣。目前,历史专业已然成为高考填报志愿的“冷门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不超过30%。历史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所幸,现实困境并没有完全掩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兴趣。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的功用和价值,使他们逐步加强对历史学的认同感,最终形成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随着学生学习程度加深,80%以上的学生认为历史学比较有趣,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的学科;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历史学较为枯燥,但尚未发现学生对历史学毫无兴趣的案例出现。由此可见,历史学本身的魅力可以抵消掉“钱途”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然,要彻底解决该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重视历史学的学科价值,加大对历史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但在目前情况下,历史学教师应从教学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的认可和兴趣。

从教学内容上看,历史课堂缺乏生机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知识层面,传统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这与历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在学习历史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历史脉络复杂、思路不够清晰,导致知识点难记、难背”。当被问及哪一门专业课最难时,70%的研究生和90%的本科生认为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5%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而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这种状况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有密切关系。中小学期间,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中国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因此,在大学期间再学习相关内容时便“轻车熟路”。相比之下,他们在本科阶段才开始全面学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因而普遍认为该门课程最难。不过,经过本科期间的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认为该课程最难的学生比例已经有明显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知识难易程度而非学习兴趣是目前影响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克服。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也与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显得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历史课堂充斥着背景、意义和评价等说教性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多年来史学研究的精华内容,但缺乏推理过程,导致代入感较差,使学生失去了思考归纳并与教师进行讨论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突破,让历史更加贴近现实,提高历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通过上述研究便可发现,本科学生实际上对历史课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纵使目前高校历史学科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及内容创新方面的困境,但这都不能消减历史学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在目前无法改变社会环境的条件下,高校历史教师应着力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充分发掘历史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的信心。因此,在现阶段现有条件下,如何找到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认为,通过加强原始资料运用可以有效克服某些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将历史的“内容”而非史学研究的“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原始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是由历史学的性质决定的。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具有不可复原的特点,只能“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研究者要做到“论从史出”,首先需要掌握准确而翔实的史料,才能深入探究历史现象,继而运用历史思维对“历史事实”进行建构,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历史认识。这样的研究方法既符合历史知识形成的基本规律,也适用于历史教学。学生只有将知识建立在史料基础上,才能深入思索历史事件,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史学观念。

传统上,我们将历史学的史料区分为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其中,原始资料主要是指“那些被当时的人们写下来的文献或是他们创造的历史文明,换言之,是那些直接的行为参与者或目击者所创造出来的文献或文化遗存”。其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历史文献、历史遗存、图像资料、口述资料等。对于高校历史教学来说,每一种原始资料都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和不足之处。

历史文献主要是书写的资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档案资料,包括各级公共管理机构的官方资料,如法律法规、税收户籍档案、教会档案,也包括私人的书信、日记、碑刻等。这类资料一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历史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来源,缺点是没有经过系统整理,内容较为庞杂混乱,无法直接进行运用。另一类是历史文献,主要是历史发生不久后,相关学者根据直接经验或调查研究写成的论著,如二十四史、《荷马史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英国法总论》等。这类资料经过了作者的思考和加工,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可以直接用于历史教学和研究,但缺点是作者受到时代的束缚,对资料进行了取舍,不利于当代学者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以二十四史为例,古代人重视政治史研究,主要记载“王侯将相”参与的国家大事,对下层民众社会生活的记录较少,致使今天的学者在研究社会史时严重缺乏原始文献资料。

历史遗存主要是以非文献形式存在的历史证据,包括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生产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历史研究的“活化石”。这类资料可信度高,呈现形式较为鲜活,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素材。但其缺点是分布较为分散,较难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际体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图片和影音的形式呈献在课堂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鲜活”的特点。

图像资料主要是“人类留下的带有图像性质的可视的遗迹”,包括各种画像、雕塑、摄影照片、电影电视画面、时装玩偶、工艺品、奖章和纪念章等,甚至包括地图和建筑等。图像资料具有比文献资料更直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重现了历史的真实场景,将历史瞬间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因此有学者认为“摄影之类的图像从来不是历史证据,它们本身就是历史性的”。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图像资料的重要性,大英博物馆便收藏了大量拍摄于19~20世纪的图像影音资料供史学研究者参考。山东画报出版社以“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主题出版的《老照片》,也起到了“定格历史,收藏记忆”的作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和思路。但图像资料也有局限性,由于受到拍摄器材性能的限制,早期的图像资料往往模糊不清,降低了该资料的质量。同时,图像资料只是一个历史片段,容易造假,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的考辩,否则就会断章取义或误读,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口述资料是一种“通过录音设备来收集和分析口头流传的历史资料的研究方法,其主要价值在于说明和确定没有留下文献资料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生活习惯,记述普通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历史”。这类原始资料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因主要记录“王侯将相”等社会上层人士的缺陷,注重记录下层文化,且修饰成分较少,成为一种存在形式新颖的原始资料。但该类资料可信度并不高,受访者可能因为防备心理、思路不清,或者受到错误引导等原因而没有表述真实的想法,因而只能当成传统原始资料的必要补充。

在教学工作中,每一种原始资料的运用方法都是不同的,教师应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在收集和整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但使用起来较为方便,成本也较低,只需在讲授过程中以语言、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即可,可以加强学生对某段历史的认识。这类资料并没有突破传统历史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不利于从质的层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遗存的使用符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国传统治学精神,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到历史古迹、博物馆、图书馆等地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还可以进行考古挖掘等教学活动。这类资料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学习知识,立体感强,参与程度较高。但在运用这类资料时涉及到组织学生、安排交通住宿、联系接待单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花费较多,目前并没有被普遍采用。口述资料运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采访和记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步骤包括“选题、访谈、口述资料的整理和编辑、口述资料的保存和传播等步骤”。目前条件下无法大量使用,但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假期中进行实践,如采访家属或长辈,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困难,逐步培养学生在运用口述资料方面的能力。

正确分析各种原始资料的类别、优缺点和使用方法,是高校历史教学中合理使用原始资料的前提。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历史教学的现实,讲授法虽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讲授大量的知识,避免学生在学术上走弯路,因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如果在讲授式授课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大量具有理论性和直观性的历史遗存和口述资料,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历史学是一门处理史料的学科,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史料的阶段,高校历史教学也是如此。高校历史教学运用史料的本质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其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利用原始资料进行教学旨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这要求教师变“讲授者”为“引д摺保打破学生的思维惰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往往要求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原始资料的收集与选择

原始资料是历史的直接参与者或目击者创造出来的文化遗存,因此,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借助原始资料,学生可以认识历史知识的来源,重构历史的发展过程,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但原始资料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可谓“汗牛充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选择和整理,以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参考使用。

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应力求全面准确。教师在收集原始资料时,除参考目前已经出版的高校教学参考书外,还应进行更加广泛的搜集,尽量多地占有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为课堂教学选取尽可能多的素材。只有每一个观点建立在多个原始资料基础之上,才能呈现出一个多维的历史过程,改变以往课堂上因主要讲解历史背景、结果和意义,而导致学生被迫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形成系统的知识。

在原始资料的选择方面,应保持客观公正,坚持史料批判精神。史料本身并不能直接揭示历史真相,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批判,才能发现真实的历史。史料批判分为外部批判和内部批判。外部批判主要是排除史料的错误成分,增强史料的可信性;内部批判解决史料的理解问题,找到更符合历史逻辑的理解方式,把握好原始资料的质量问题。因此,教师应挑选典型的一手资料,真实地展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有意选择一些不确切、不完整或者立场有偏颇的资料,作为反例提供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真实史料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在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应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以最符合教学目的的方式将各类原始资料呈献给学生。教师应对文献资料进行节选,对图片影音类原始资料进行剪接。随后,按照不同类型原始资料的内在逻辑性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将不同的历史片段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

(二)教学过程

原始资料教学适合采用探究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便对教材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时把教学大纲发给学生,留给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以传统的观点为切入点,运用大量史料进行反驳,激发学生对旧问题的思考,接着将历史过程环环展开,形成新的观念。原始资料必须结合教材内容使用。否则,“缺乏想象力、不做准备地使用档案资料,要比不做准备地使用教科书和听写本更缺乏创造性。”教师需要把史料与讲课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合理地插入到PPT课件或教案中。篇幅较长的史料也可以打印出来,作为延伸性阅读内容分发给学生使用。借助这些史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带动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一部分教学内容用于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也应积极备课,重点收集国内外学者对原始资料的解读和评论,为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准备。当每个讨论专题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将琐碎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并非混乱的课堂秩序,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有意只选取趣味性强的内容进行讲解,这并非正确运用原始资料的方法。

(三)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和探索历史遗存资料。历史遗存种类较多,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即都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兴衰荣辱的标志,体现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和普遍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目前,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在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固然与教育经费短缺、学生管理缺乏力度等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教育理念的落后有较大的关系。欧美高校的历史专业较为重视实地考察,要求历史学专业学生必须进行考古学技能实训,以提高学生对实物史料的研习。以英国为例,各高校鼓励历史系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著名历史遗迹来感知历史,通过运用实物史料提高运用历史证据的能力。“英国许多优秀的历史教师现在都花大量的时间来设计与历史遗迹考察有关的教学内容,以便使历史知识更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国内高校的历史系也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历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当成一项重要素质进行培养。目前,在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特点,历史学系有必要加大对学生科研和教学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鼓励学生申报校级、省级和部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这样,学生便有机会感受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直观体会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整合实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他们进行历史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拓展历史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课后辅导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