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实验范例6篇

病原生物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无菌操作 实验技能

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精心编写教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写出实验课的教案。书写教案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技能,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掌握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应系统地钻研相关学科的内容,不断扩大知识面并接受新知识。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要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提前进行预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预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步骤。由于微生物实验准备过程比较繁琐,提前预试非常重要。如做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此要提前3~4天做预试;又如抗原-抗体反应试验要应用血清等诊断试剂,要事先稀释血清,使它们的比例合适才能出现理想的结果,因此也要提前进行预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严格要求操作,做好实验考核

做好示范教学,严格规范操作。实验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对于难度大的实验,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要将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做药敏试验时,先给学生做示范,强调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①实验所用的细菌是活菌,故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②细菌的接种一定要均匀密集;③贴药敏纸片时,纸片之间的距离要合适,而且要平帖于培养基表面。示教完毕后,学生开始操作,这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对不正确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实验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很多实验结果需要18~24小时后观察,如细菌的培养、药敏试验等。就药敏试验的结果来说,通过结果的观察,使学生了解该菌对哪种药物敏感,对哪种药物耐受,临床治疗时应选择哪种药物,然后教师介绍该实验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疗程,使病人早日康复,把实验与临床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错误结果要详细的分析其原因。

做好实验考核,评定实验技能。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要进行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①辨别细菌及寄生虫虫卵的形态;②操作技能;③实验报告。另外,还要结合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形态观察、技能操作,通过抽签选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报告根据每次实验后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教师对整个考核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实验考核,使学生能重视实验教学,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2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学形势,体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探索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中心(以下简称病原中心)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重组成“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课程[1]。近10年来,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此,对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进行交流和探讨。

1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内容,病原学中心组织学科教师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本科医学生培养目的,编写了一本新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试验学》教材[2],约30万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该教材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3部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三个实验专题模块。

基本实验,对临床医本各专业学生都开设。主要由常见病原生物形态学观察、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与病原学基本技能训练组成。该部分重在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为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奠定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

综合性实验,主要对各临床专业、检验专业学生开设。由病案讨论与实验设计、临床标本病原学检测组成。以临床病案为线索,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基本技能为手段,学生自己实验设计,进行系统的临床标本的检测,依据实验结果进行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有利于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开放性实验,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对有条件的学生和相关专业选择性开设。由病原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组成。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学或寄生虫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实验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检测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系统的、综合的检测出病原体。如学生选择饮用水、食堂餐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等课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还加强了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将前沿性知识与技能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另外还配套编写了实验报告册,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客观评价。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能力,能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知识内容,产生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4],从而在各教学领域广泛采用。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了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库,教学主控室采用自制的以基本技能录像、动画、图片为主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各学生实验室配备与主控室相连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教学中大量的信息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地传授给学生。比如,通过带有不同颜色的flas进行模拟演示双抗体夹心法,栩栩如生地将复杂抽象的免疫机制展现成直观的活动视觉影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电子显微镜及数码照片直观地展示病原生物形态及机体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普通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但由于它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太多信息,学生难以消化,不易接受,所以要合理的运用。

3 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LBL(Lecture Based Learing),即传统的讲授法,该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全面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故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对基础性较强的基本技能仍采用这种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基本技能后,再选择性地在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引入TBL(Team Based learning)、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逐渐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5]。

综合性实验由病案讨论课、实验设计课与相关病案临床标本的系列病原学检测实践构成,共15学时。由主讲教师课前一周提供临床病案,LBL法简要讲授相关临床知识与检测指标的意义。根据PBL、TBL和CBL法,将学生分组,学生课前根据提供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资料查阅,运用已知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结合临床知识和检测指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与初步实验设计,小组分析、讨论。然后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在小组总结性发言后由带习教师对各病案进行总结性发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组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条件和临床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病案的病原学检测,做出该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及依据,如有必要还应提出下一步的检测设计。近10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LBL、PBL、TBL和CBL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是认可的,满意的。但由于我校的教学经费、设备等的不足,学生独立操作全套实验的机会较少。今后应争取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

4 完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考核成绩

该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考核成绩总分100分,由平时成绩(30分)、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分)与期末笔试成绩[6](4分)三部分组成,在第一次实验课就公布详细的各评分原则。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完成来评定。

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将无菌技能、接种技能、染色技能、镜检技能、免疫学基本技能、常用设备使用与病原生物基本形态等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组合,建立考室。学生随机进入考室,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操作考试和评定。

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内容有实验原理、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期末进行考核评定。

另外每届还进行实验技能大赛。这种综合考核制度,不仅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学生在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操作技能、现象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的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该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三门课程的兼职老师尽快胜任这门实验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病原中心坚持统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深入探讨教学内容,进行预实验,主控室多媒体集中教学和各实验室规范示教。带课教师相互听课,学习教学经验、教学技术和实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承担新内容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合格后才准上课。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教师负责培养指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各任课教师认真听取教学督导组专家和带教老师的听课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我们一直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可贵的教学经验,值得交流和探讨。但由于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理论课与实验课各自独立,各自开课,出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寄生虫形态观察先于相关理论课上课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待于教务部门进一步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宗琪,朱红,任碧清,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4:152.

[2] 杨宗琪.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203.

[3] 苏曼玲,张凯,高锦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153-154.

[4] 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21.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方法;纠错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6)04-0020-02

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研究。根据国家相关教学改革要求,在进行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时充分考虑学科当前发展情况以及后期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改变实际教学的基本思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质量

1.以教材为基础,明确实际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不但是知识的重要呈现载体,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产生良好认知,而学生更应当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甄别,选择重点性知识进行学习。基于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知识学习的重点,而教师更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重点介绍给学生。教师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提炼和分拣,可以保证学生清晰准确地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减少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2.以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优化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之后,学生便可以在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教学效率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和图片以及声音的方式将知识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虽然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它只是一种辅技术,教师不能对其形成依赖性,否则学生会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课程节奏,保证能够将知识重点突显出来,并且保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节奏,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足够时间用来消化课堂知识。另外,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加强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对于其中涉及到的过于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范例完成讲解。比如,教师在讲解绪论时,应当将与之相关的人物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而免疫学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古人接种人痘来预防天花的实例引入课堂,通过大量的实例举证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最终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存在的畏惧情绪。对于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毕业之后会从事有关医务的行业,因此进行疾病临床表现的讲解会获得学生的认同,在实例讲解时应当使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教师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采取更加鲜活的现实事例以及部分具有较强典型性的临床症状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基本效果,作为一门极为重视实践操作的课程,只有将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相关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其能够借助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面对日常学习,最终为毕业之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所安排的实践操作课程极为有限,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课程中使用纠错教学法

1.具体教学对象和实际使用的方法

(1)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在本实验中任意抽取两个中职护理专业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人数分别为55和53,并将其按班级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全部为女性,年龄为16—19周岁,上述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以及基础知识成绩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具体教学方法。在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实验课程中,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划分为15个小组,每组3—4名学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由同一教师教学,如课本中有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操作革兰染色法以及细菌分布和消毒灭菌等多个实验。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讲授理论,并进行示范操作,最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完成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班的学生则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辅以纠错教学法。(3)具体评价方式。对于该研究当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其中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各50分;二是借助调查表对两个班级采取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最终结果按照不满意、满意和很满意三种方式进行记录;三是从不同实验组中抽取一名学生,完成相同操作,并按照相同标准进行打分,学生出现一次重要错误扣十分,次要错误则扣五分。

2.结果分析

(1)对照最终结果发现,实验班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其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对所有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17份,回收率为100%,实验班的调查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班,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分析并讨论

1.纠错教学法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得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有强大的耐心才能记住枯燥的实验操作,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容许出现错误,纠错教学法也因此产生。在实验操作中寻找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这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还是一种主体意识活动,实验中寻找问题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实验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堂中。该项实验所使用的是视频纠错法,调查对象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纠错中,找出视频中的实验错误操作并进行错误分析。调查表明,学生极其热衷于实验纠错教学法,这对于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纠错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与自主操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实验原理和内容都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实验操作也是由教师示范操作,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实验原理以及操作学生直接模仿教师课堂上的操作,没有深入思考操作的原因和意义,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实验中学生会受到各种约束与控制,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实验困难与操作错误,而这些操作错误由于固有思维的限制而被忽略,学生认为按照教师示范的操作不会存在错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阻碍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该项研究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在实验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实验操作教学并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寻找出实验操作的错误点并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的实验参与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对纠错教学法进行思考

实验纠错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学生能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辅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分析,并进行正确实验操作的示范。同时实验操作的教学氛围还会直接影响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正确指导与鼓励,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成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不能对学生施以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惩罚,尽量用和蔼与委婉的口吻向学生指出其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在实验中学生操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讲解,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单独指导。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中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操作行为,让学生避免错误操作,真正地掌握实验操作要领。纠错教学法采用实验教学视频进行纠错,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性,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晋静.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浅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8).

[2]赵海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7).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Parasitic i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It is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o reach a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tudent experimental skills.That obtains good results in practice.

【Key words】 Vocational Training, Parasitic,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model

长期以来,受本科学科模式的影响,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重心主要放在理论课上, 大多数高职高专师生普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1]。“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病原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等的基础上,构建合理可行的实验考核模式, 并取得良好效果。

1考核目标

通过各项实验内容考核,端正学生实验态度,使其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释实验现象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2考核对象

我校2009级临床、护理、药学专业共370人,其中临床专业142人,护理专业156人,药学专业72人。

3考核内容及成绩分布

以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方式方法。考核主要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平时考核、实验报告、实验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分值分别占实验考核总成绩的10%、30%、20%、40%。

4考核方式方法

4.1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上课着装、出勤、参与实验情况、课堂提问及值日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由实验带教老师在课堂过程中进行。

4.2实验报告主要是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及分析,老师对报告格式、书写质量、实验结果、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批阅评分。

4.3实验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方式进行,将有关实验的原理以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组合成各种笔试题,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将学生按不同的专业统一时间进行考核。

4.4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设必考3项和专业选考1项。必考3项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内容为斜面培养基划线接种、革兰氏染色、油镜使用,选考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临床专业学生选考细菌的分离与培养试验,药学专业学生选考药物敏感试验,护理专业学生选考皮肤消毒试验。考核时将几项考核内容分布于若干考室,学生抽签选取考核内容,老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操作考试。

5评分标准

注:实验考核总分100分,占期末考核总成绩30%。

6实施效果与分析

6.1我们就实验考核模式实施效果向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实验考核模式能使其增强对实验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实验考核四大项目内容的反馈意见当中,对平时考核项目赞同率偏低,原因是小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是自由式、开放式的课堂,大学应主张学生个性的自我发展,故这部分学生不赞同将考勤及仪容仪表列入考核项目。

6.2对实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详见下表:

表一2009级临床医学、护理、药学370人实验考核成绩统计

7结论

经实践及反馈得知,该细化考核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7.1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

细化及量化考核模式能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评价学生操作能力及水平;将实验考核成绩按30%的比例计入期末考核总成绩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往“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生参与实验及对实验理解程度的一种手段。实验报告书写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并对过程进行记录及分析,特别是对与其他人得出不同的结果时,更要寻找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使其在以后的相关实验能够正确进行。对实验报告进行细化考核,能够以此反映学生的参与实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

7.2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对师生双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使其在实验准备、实施带教、课堂辅导及考核过程等环节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该地意识到实践操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实验,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也得到加强。

7.3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考核体系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每个环节,认真操作每个实验步骤,在实验报告中可了解到,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过程中,查阅了不少相关理论知识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8进一步改革措施

8.1加大实验考核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比例。目前我校的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实验考核成绩仅占总成绩的30%,理论成绩比例还是比较大,为更好地培养“教高[2006]16号文”提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还应加大实验考核改革力度,加大占期末考核总成绩的分值比例,以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实验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并提高实验积极性。

8.2加大基本技能考试的分值, 加大学生平时操作考核的分值,适当降低笔试成绩与实验报告的分值,可增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视, 以及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2]

8.3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适当增加实验考核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操作,同时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8.4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考核。为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在保证实验科学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考核。该项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在本学科内容范围内进行选题并设计方案,交由教师审批,对可行的方案再进行考核。

8.5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往很多学校实验室开放时间较少,学生难以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练习,也难以对设计性实验进行试验验证,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复习巩固都是限制性因素。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实验教师也在场进行相关指导,这样能让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遇到不明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8.6视情况加大实验经费投入。每个实验项目的开设均须消耗人力物力,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将难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故建议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在充分保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更多更科学可行的实验考核,以利于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实验考核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 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在实践应用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5

关键词: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改革;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38-02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Cai Jia et al.

(Fisheries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Aquatic animal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speciality of aquaculture. It is also the basic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major that just set up in our university. The reformance focus on teaching content,teach method and practice teaching for experimental part of 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new major development.

Key words:Aquatic animal disease;Reform;Comprehensive ability

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其涉及的内容包括鱼类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水产动物病理学等,交叉内容较多,其中水产动物疾病的病症、病原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信息量大,仅仅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1]。因此,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践有利于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吸收及消化,增设实验课则能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水产动物病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2]。然而由于病原及病理标本积累、教材、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本校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大多数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依照固定的实验安排与流程完成实验内容,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该门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1 优化实验教学设置

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开展实验需要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撑,边学边做,才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原有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进度不太一致,这就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因此需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对原有实验课设置进行调整。例如,原有实验课设置为:鱼病检查―土法疫苗制备―病原观察,而实验课开设一般在理论课开始的第二周,理论课内容尚未涉及病原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病原的特征、发病特征与病理变化等),学生在第一次实验时会出现无法判断鱼体是否发病及发现病原等问题,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如能将实验延迟一至两周开课,授课顺序调整为:病原观察-鱼病检查-土法疫苗制备,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巩固理论课学到的病原生物学知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特定病原与发病症状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我校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已开设多年,部分标本已经损坏或者典型特征已经无法辨识;再者,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病原被分离鉴定,且病理特征了解的愈发透彻[1],现有的实验素材不够系统全面,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病原及病理资料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多方渠道收集病原、病理标本,并进行整理分类。具体实施办法有:(1)挑选养殖户送检样品中具有典型症状的个体制备标本;(2)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生产实习、教师外出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机会采集标本;(3)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丰富实验材料,为学生创造直观认识病理和病原特征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由于目前授课对象均为90后的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手机和电脑成长的一代[3]。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网络、QQ、微信等现代化技术拓展授课素材,包括PPT、动画、短视频等,相比单调抽象的语言描述,上述素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 增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现有的实验课程中,授课教师往往只准备一类样品供全班使用,而且操作方法及步骤相同,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执行与验证,无需思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2]。开设综合型实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的能力,且还能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其他课程知识对结果进行拓展和分析[4]。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提供多种实验材料,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养殖品种,或者是养殖户送检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患病个体解剖、病理学观察、病原分离鉴定及检测,并对病因进行初步的判断,使学生对疾病诊断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操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对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课程安排的患病个体检查,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要将实验教学实验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可在生产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期间,让学生跟随指导老师或者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参与水产动物病害现场诊断与防治的过程,根据实践中发现的病例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引导学生利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如从水环境因子、养殖管理与药物使用等方面分析致病因素)对病因进行判断并制定防治策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际生产中的工作氛围,了解生产实践中疾病诊断的基本模式,这样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探讨,有望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并且还能为我校刚获批的水生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对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双虎,鲁义善,简纪常.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1:39-41.

[2]陆宏达,张庆华.改革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0(6):63-64.

[3]庞欢瑛,鲁义善,蔡双虎,等.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723-5724.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6

据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透露,广东也曾查出布鲁氏菌病;而就在上半年,广东还发现了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菌。

布鲁氏菌病有多恐怖?

实验告一段落,但病痛的阴霾却仍挥之不去。同学们出现了浑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到了阴雨天,腰部疼痛难忍,连平日身强力壮的高大男生也会疼得直哭。

病情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据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顾为望教授介绍,感染布鲁氏菌病者常发低烧,很多组织器官受到病菌侵害,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殖能力。

“转为慢性的话是很难治愈的。”他担忧地表示,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接触以及防护措施不同,肯定会使一部分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这意味着这样的伤痛要伴随患者终身!

然而,比肉体疼痛更可怕的是对前程的耽误。布鲁氏菌病与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病等20余种“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并列为乙类传染病,属于乙类职业病。根据同家卫生部出台的《职业病范同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确诊患有职业病的人员,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将调离原工作岗位。

在人们的一贯概念中,实验动物必须从专门的机构购买,这起码能确保来源安全,为何东北农业大学的羊却携带布鲁氏菌病毒?

“这恐怕是管理不到位、经费限制以及防护措施缺失所引发的后果。”顾为望表示,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节省经费而购买农民所饲养的廉价动物,而这些动物并未经过合格的卫生检疫,就被搬到了手术台上;另一方面,实验的操作很可能是徒手进行,没有正规的防护措施,最终酿成了悲剧。

像东北农业大学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据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透露,尽管广东较少使用羊来做实验,但也曾在实验狗身上查出同类病菌的抗体,并因此吊销了这一家实验动物养殖场的许可证。

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北大医学部药理学系实验课上所用的实验猫是从猫贩子手中购得的流浪猫。“野猫”未经消毒麻醉,学生们便开始实验,并且仅少数学生戴手套实验。

人们对实验公共安全的警觉性似乎越来越低,一幕幕悲剧给动物实验人员敲响警钟。

为何要做动物实验?

实验室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除了布鲁氏菌病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等。这些传染病一旦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研究风险可想而知,为何科研人员仍孜孜不倦在动物实验中探索?

原来,人类科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难者”。正如在第十一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所说的:“实验动物所涉及领域广泛,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动物实验有助于人类探究癌症的解决方案。

早在2007年,英国和德国就有利用动物实验,发现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基因,从而为治愈癌症带来新希望。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福泉教授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癌症的研究,尤其在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制药工业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

特别是在广东,实验动物支撑了产值920亿元的医药和化妆品产业。据黄韧介绍,广东是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大省,2010年生产实验动物达65万只,完成动物实验近3万次。

当然,也有人质疑毕竟人畜有别,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结果是否大相径庭?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岩认为:以最常见的小鼠来说,由于小鼠基因组含有约28000个到30000个基因,而约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都能找到结构相似的同源基因。

此外,张淑珍、杨文静等人也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猪IL-8R基因SNP检测及其与人类序列的比较分析》上指出,猪的基因变异与人类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的同源性为87%,再次为动物实验为人类疾病研究所用正名!

实验安全是小儿科?

有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动物实验就是单纯在实验室里比划比划,然而,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俞守义却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战场”!

“这是绝对马虎不得的事,比如实验中从试管里吸取溶液,所用吸管一定要垂直伸入伸出,溶液不能漏滴在桌上,就像战场上士兵拿着枪一样”,俞守义一边用手比划握枪姿势一边解释,“没经过训练的人不能进实验室,否则大家都会被感染。”而他所指的“训练”则是举着吸管长达数十分钟,练习“定力”。

在操作严谨的基础上,实验防护装备也必不可少。俞守义表示,当年由于设备较为简陋,为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实验员通常需要穿两件实验防护服,头上还要戴着专门的帽子。对比条件艰苦下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谨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反而淡薄了。

实验动物安全警钟已敲响

2010年10月,广东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提供的实验动物应当出具质量合格证明。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透露,广东省仍然有不少高校的师生对实验动物的使用不够规范。该所今年上半年就发现有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条件致病菌。他呼吁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否则,东北农业大学所出现的感染事故,有可能省重演。

怎么防治人畜共患病?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病症?

黄韧表示人畜共患病是最危险的,会在动物与人中互相传染。这些病原即使感染了的动物没有临床表现,也可能因为实验中与人的接触,或者尿液中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而传染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