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例6篇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1

关键词:市场约束 实分析 政策建议

一、引言

金融保险监管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政府监管,另一种是市场约束。随着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将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约束、外部监管并称为三大支柱以来,市场约束得到了空前重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2011年的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也对市场约束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积极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是我国保险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让保险市场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保险机构既能不断发展完善,又能进一步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是保险监管机关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应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同时,能否通过实分析准确判断当前保险市场约束程度是提出下一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政策建议的关键。

二、文献回顾

总的来看,研究金融业的市场约束尤其是银行业的市场约束的文献较多,而研究保险业市场约束的文献不是很多见,至于研究在保险监管中市场约束的文献就更少。这可能与在保险监管中引入市场约束机制的时间较短、对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在保险市场约束的基础性研究方面,陈文辉等(2012)着重研究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2011年的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及在中国的实践。2011年版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与2003年版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相比,对市场约束进行了更为充分地阐述,进一步明确有效保险监管的前提条件包括有效的金融市场约束。有效的市场约束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参与者获得充分的信息。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及时、全面、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让保单持有人以及市场参与者清楚了解其业务活动、业绩和财务状况,这将增进市场约束,更加了解保险公司所面临风险及其管理方式。田光伟(2007)在研究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方面,提出了保险业市场约束的核心是构建保险监管信息披露体系,他着重阐述了保险监管信息披露体系主体与对象的构建,以及保险监管信息披露运作机制的构建情况。王祺(2004)从理论层面定性分析了保险业市场约束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市场约束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保。

在保险市场约束的实研究方面,相关文献不多见,更多的是运用实方法分析银行业的市场约束。这对于我们实分析保险业的市场约束具有借鉴意义。因为保险公司和银行同为金融机构,具有很多相似的特点。有代表性的如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4)在分析了几十个国家的银行风险变量与存款增长之间的关系后,没有得出相应结论,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保险业市场约束力是有意义的。这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样本中包括了许多像中国这样的提供隐性保险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这个研究方法是在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得到了经济学界的认可。Flannery(1998)等人发现,在1989年和1991年间,未保险的银行债券与国库券利率的差额显著地反映了银行风险。张正平和何广义(2005)使用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实检验了我国14家银行的市场约束力情况。他们认为,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力是很微弱的。在借鉴银行的市场约束实分析基础上,刘兵和叶亮(2006)进一步实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市场约束力情况,他们发现,现实或者潜在的保单持有人更加关注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情况,其他保险公司也享受了国家隐性保险所带来的“便车”服务。

综上,国内外研究市场约束文献在理论分析和实方法上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也存在相关局限:对于保险市场约束机制如何运行、如何通过实分析准确判断当前保险市场约束程度、对下一步充分发挥保险市场约束的政策建议研究得不够全面。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上所述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尝试通过实分析为下一步充分发挥保险市场约束作用提供数据支撑。

三、市场约束对有效保险监管的重要意义

根据Berger(1991)的经典定义,市场约束是指金融机构承担更高风险时,金融机构的股东、债权人、客户等利益相关者面临更高的成本,他们将依据这些成本采取行动以制约金融机构。

有效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所谓有效监管,从保险监管的实施过程看,指保险监管的运行效率,即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既定的收益或以既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保险监管的结果看,指保险监管的最终效益,即监管行为结果达到的监管目的和目标。因此,有效监管就是有效率和有效益的监管。从保险监管的实践看,市场约束是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

(一)市场约束有助于抑制道德风险

目前,我国保险监管对保险机构和保险消费者设置了较强的保护制度。当保险机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时,往往通过保险保障基金和其他国有资金注资,而几乎没有实施市场退出。这使得保险机构的经营者会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因为如果冒险成功,他们会获得物质上的收益和人力资本的升值,而冒险失败则会有推卸责任、由政府来兜底的回旋空间。当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退出时,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将强制转让给其他保险机构,而几乎不会损害客户的利益,这使得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前景就不会进行认真评估,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保险机构的监督,这样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市场经济是责任经济,市场参与者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应有的责任。有效的市场约束要求实行部分保护制度,这会激发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机构进行监督的动力,而且市场约束还要求保险机构进行广泛的信息披露,这也使保险消费者的监督成为可能。

(二)市场约束有助于建立激励相容的风险控制机制

市场约束与保险机构的经营是激励相容的,即市场约束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能够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控制机制。保险机构的投资决策风险和盈利状况,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决定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保险机构风险状况的判断,选择提供资金(包括保费、投资、借款等)的数量、价格和方式。同样,保险机构根据可以获得资金的成本与收益比较,选择保持偿付能力和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由于双方激励因素都单纯来自资金方面,所以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和避免受到风险的负外部性影响。这种市场机制有利于形成激励相容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控制个体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和保险市场体系的系统风险。

(三)市场约束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市场参与者选择保险机构的标准是其综合实力,资金会向安全、高效的保险机构转移,低效率保险机构必须以更高成本获得资金,若状况恶化到无法获得资金就会被淘汰出市场。市场参与者还会在保险、银行、券市场等不同金融中介之间进行选择,将资金提供给最有效率的渠道。由于面临市场约束,保险机构有动机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保在适度风险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盈利,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市场约束有助于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

政府监管成本包括监管部门的直接成本、保险机构的执行监管政策的成本以及由于政府监管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市场活力不足等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壮大,在单纯依靠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为实现监管目标,只能持续扩大监管机构的规模,增加监管的成本。而且,政府监管往往一味要求保险机构服从监管,而没有考虑到监管政策是否与保险机构的经营目标相悖,结果造成既付出高额成本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由于市场约束的缺乏造成的道德风险,将导致问题保险机构退出成本的扩大化以及损失的外部性增加。

(五)市场约束有助于矫正政府监管方向

市场约束不仅有约束保险机构的作用,还同时约束政府监管。由于保险机构对监管者的影响力一般大于保险消费者,因此,监管者往往会倾向于维护保险机构的利益。而市场约束的增强,使得消费者的参与度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如果监管者没有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监管目标,就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不满,引发行业的声誉风险和退保风潮,甚至会造成行业危机,这会对监管者形成制约,限制监管者的随意性和减少寻租行为,使监管行为和目标符合公众利益。同时,即使监管者力求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也会由于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诉求而趋于盲目,而通过市场机制消费者的诉求能够得到充分展现,监管者据此才能制定出符合保护消费者目标的监管政策。

(六)市场约束有助于提高政府监管对风险的敏感性

政府相对于市场而言,获取信息和实施监管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市场却时刻监控保险机构的经营风险,并及时地发出警示信号,保险监管机构可以利用市场提供的高质量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保险机构风险状况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同时,现代金融保险市场与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严重,政府监管需要扩大信息源、提高信息的获取速度,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四、保险监管中市场约束的作用机制

(一)有效市场约束的条件

1 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核心条件。市场参与者需要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来判断保险机构的良莠,为实施市场约束提供决策依据。市场可得信息越多,市场力量就越能约束保险机构,防止它们承担过度的风险。

2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市场约束正常运行需要配套的监管检查与信息披露,这两项都与公司治理机制密切相关。良好的公司治理能灵敏地应对市场反应,给投资者以安全感和更大的投资信心。

3 有限的安全网。股东和保单持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始终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利益相关者知道或者有理由预期在保险机构出现困难时会得到补偿,那么他们便不会对保险机构的财务状况有很大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约束将失效。

4 完善的保险市场机制。市场约束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体系,即要求具有完整、统一、开放的保险市场;各个市场的参与者已达到相当的规模,熟悉市场化的操作手段,适应保险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具有完善的费率市场化机制,保险产品的价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风险;市场能够提供丰富的保险产品种类以满足保险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5 保险消费者具有相应的保险素质和较强的风险意识。保险消费者所具有的保险素质和风险意识与市场约束进一步有效发挥作用密切相关。只有这样,保险消费者才会有对自己利益所系保险机构进行市场约束的能力。

(二)市场约束的作用机制

在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保险机构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第一步。股东和保单持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便会对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产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自己的选择,激发保险机构的治理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迫使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否则他们便会行使自己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权力,使保险机构面临生存的威胁。按照图1所示,其整个作用过程包括监督和影响决策两个方面。

1 监督决策。从图1中A点出发,根据保险机构信息披露的情况,在保险利益相关者对保险机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和市场监督的作用下,保险机构的经营决策会发生改变,这种决策改变反映在保险机构经营状况的变化中,如上市保险机构的股票价格和保险机构的产品价格。这同时会给保险监管者带来两种影响:一是这种改变实了保险监管者已掌握的信息(图1中C点);二是这种改变给保险监管者带来新的信息(图1中D点)。那么,保险监管者会分别根据以上两种情况,通过施加间接影响来促使保险机构改变经营行为。此外,保险监管者根据工作性质,通过对保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方式,通过间接影响促使企业行为与保险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持一致。

2 影响决策。从图1中A点出发,保险利益相关者要求保险机构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以准确评估保险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和评价立即反映到市场交易中;被发现的风险行为将会提高保险机构债务融资和其他成本,经营者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影响,会在这种市场约束的影响和作用下,使经营行动与保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图1中B点);在一系列市场约束过程中(图1中E点),受保险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影响,保险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经营行为,与保险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

五、保险监管中市场约束机制的实分析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适应保险市场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改变旧的高成本的监管模式,逐步确立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推进市场化、培育市场诚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新的监管方向,努力构建公司内控、政府监管、市场约束有机协调的保险监管新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检验保险监管中的市场约束作用,我们以河北为例加以实分析。

一般来说,在存在市场约束的情况下,投保人将要求风险高的保险机构提供较低价格的保险产品或者不购买其产品。因此,保险机构的产品价格和保费收入规模与它的风险状况存在相关性。检验市场约束强度的实方法主要是采用定量分析模型,验风险较高的保险机构是否提供了价格更低的保险产品或者保费收入增长的速度更慢。最有代表性的模型是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4)所建立的模型。在此,我们在借鉴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4)所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型作进一步修改。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估计方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来检验市场约束的存在程度。按照具体思路的不同,用修正的模型进行两方面的实检验:一是检验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价格水平与其风险状况的关系,二是检验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与其风险状况的关系。

(一)河北省财产险公司的市场约束的有效性分析

1 模型选择河北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率、手续费率、万件保单被投诉率、结案率、承保利润率等变量,以上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1所示。

2 检验保险机构手续费率与风险间的关系。选择2009―2011年河北省17家财产险公司的手续费率(Y)为被解释变量,万件保单被投诉率(X1)、结案率(X2)、承保利润率(X3)为解释变量,构造面板数据。需要指出,在解释变量中,万件保单被投诉率和结案率采用滞后一期值,因为这些指标并不是当期,而是下期开始起到作用;同时,这些指标在统计上和当期保费规模较为相关。

万件保单被投诉率、结案率反映保险机构的服务质量,承保利润反映保险机构的经营风险。而选择手续费率替代保险产品价格,原因在于财产保险产品价格在各公司间的差异度较小,特别是占保费收入规模80%以上的车险产品价格几乎没有差异。而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各公司多数采取以手续费展开竞争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价格竞争。因此,手续费率与风险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价格与风险间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确定对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选数据截面较宽而时间较短,即“宽而短”,那么,在这里平稳性的意义并不是十分明显,以下检验与此相似。

实结果显示,万件保单被投诉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0.681680,参数值为0.002569,t检验值与参数值均很小,表明万件保单被投诉率对手续费率不具有市场约束力。

结案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0.386427,参数值为0.019000,表明结案率对手续费率不具有市场约束力。

承保利润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2.723119,参数值为-0.101340,表明承保利润率对手续费率具有一定的市场约束力。

3 检验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率与风险间的关系。选择2009-2011年河北省17家财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长率(y)为被解释变量,万件保单被投诉率(X1)、结案率(X2)、承保利润率(X3)为解释变量,构造面板数据。检验过程与检验保险机构手续费率与风险间的关系过程相似。

对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P值大于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应建立随机效应模型。

由于随机效应模型分为变参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不变参数模型,要确定模型类型需要进一步进行F检验。

从三个模型的统计量中分别得到相应的残差平方和,S1=4317.919,S2=8977.355,S3=18995.86。F统计量中,N=17,k=3,T=2,得到两个F统计量分别为

F2=1.81,F1=0.76

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Fα2(64,34)和Fα1(48,34)的临界值。由于F2>Fα2(64,34),所以拒绝H2;又由于F1

运用EViews6.0统计分析软件,选择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计算结果如下:

实结果显示,万件保单被投诉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1.012318,参数值为-0.061988,表明万件保单被投诉率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具有微弱的市场约束力。

结案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0.198402,参数值为0.158523,表明结案率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具有微弱的市场约束力。

承保利润率参数t检验值为1.145268,参数值为0.692587,表明承保利润率对保费收入增长具有微弱的市场约束力。

(二)河北省人身险公司的市场约束的有效性分析

由于人身险公司的产品价格没有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因此,我们只分析保费收入增长率与风险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保费收入增长率(Y)为被解释变量,各人身险公司的风险类指标万件保单被投诉率(X1)、退保率(X2)、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X3)为解释变量,构造面板数据。以上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10所示。

万件保单被投诉率反映保险机构服务质量,退保率、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反映保险机构经营风险。由于不同人身险公司的险种结果差异很大,而不同险种的增长率、万件保单被投诉率、退保率和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等指标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在研究人身险公司的市场约束有效性分析时,加入“险种结构”作为控制变量。

在这里,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意义同样不是十分明显。首先,对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由于固定效应模型分为三种: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还需作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估计模型的选择,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

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相同(混合回归模型)。

H2: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不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原假设成立条件下,计算以保费收入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F统计量,运用EViews6.0计算得到F=0.032

运用EViews6.0统计分析软件,选择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LSDV)进行估计,计算结果如下:

实结果显示,万件保单被投诉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2.445345,参数值为-0.699361,表明结案率对保费收入增长具有微弱的市场约束力。

退保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1.326804,参数值为-7.513084,表明退保率对保费收入增长具有较强的市场约束力。

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的参数t检验值为0.778457,参数值为0.789931,表明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对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率具有微弱的市场约束力。

(三)实结论和进一步分析

从上述市场约束有效性的实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保险机构风险的增加并没有引起明显的市场反应,有的反应与正常的情况相反,表明当前河北保险行业的市场约束机制比较微弱。

形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保险业的垄断程度较高。2011年,河北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CR4高达77.95%,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CR4高达70.70%。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大,从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越小。二是保险机构与保险消费者信息不对称严重。从《保险机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的情况看,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程序尚不够规范,向社会披露信息的渠道也较窄,披露信息的质量不高,保险监管信息的内容、时效、范围也有限,无法使社会公众全面准确了解保险机构的风险状况。同时,金融保险机构的信用评级尚处在尝试阶段,对缓解信息不对称作用较小。三是保险消费者风险意识不足。在选择保险机构和保险产品时,往往不去主动了解公司和产品的风险状况,而常常依据保险销售人员的介绍和价格高低、未来收益的比较来决定购买行为,被误导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保险认知能力不强,在专业化的保险经营面前也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四是保险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产品同质性强,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错位,导致保险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较小。费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保险产品的价格信号失真,价格与风险不匹配。

六、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保险监管中市场约束机制薄弱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一)转变监管理念

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都是保险监管的重要手段,二者均有优势和劣势,在监管实践中不能单独依靠任何一方,只有将二者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监管的目标。在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既表现为不规范,又表现为作用发挥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努力解决市场、监管者、消费者不成熟的问题,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地依赖市场,要使市场约束在政府监管可控的范围之内发挥作用,使市场约束与政府监管的目标达成一致。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市场约束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强化信息的披露,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基础。一是要完善保险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细化信息披露的内容、标准、方式,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二是要继续推动透明化监管,以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准确地将监管工作产生的信息告知公众,对保险市场突发事件迅速妥善处理,对舆论的不良反应要及时予以回应,以增强公众对保险市场的信心。三是要把握信息披露与风险管控的关系,避免由于信息披露的范围过大和市场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强而造成的市场的过激反应,要结合保险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之内,逐步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三)健全保险市场机制

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市场约束的力量越强。一是要鼓励中小保险机构和专业化、区域化保险机构的发展,降低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市场的竞争水平。同时,鼓励规模化、专业化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形成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二是要积极推进费率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价格在市场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三是要健全市场退出制度,发挥市场退出对保险机构的“硬约束”。四是要提高社会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增强保险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五是要建立适度的保险市场安全网,完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中小保单持有人的范围,细化操作流程。

(四)改进公司内部治理

良好的内部治理是市场基础框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市场约束在内的外部监管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一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打造具有经营活力、风险控制力和持续发展力的现代保险机构。二是要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强化高管人员管理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增强监管政策和公司制度的执行力。

(五)发挥信用评级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已将信用评级技术特别是将专业评级公司的结果运用到金融监管之中。现阶段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还十分弱小,因此,一是要严格信用评级机构准入的条件,培育全国性甚至是垄断性的权威评估公司,使其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给市场参与者提供独立的、专业的信用信息,提高市场约束的作用。二是要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必要时由政府先行建立保险机构经营、服务质量和信用评价等体系,待市场逐步成熟后,移交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三是要扩大商业性评级结果在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的使用范围,重视参考或引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以对信用风险状况作出正确识别和判断。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2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开放,只有10余年成长历史的中国证券公司,不久将与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为了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业务创新和管理规范两手同等重要。就规范管理而言,无论证券监管部门还是证券公司本身都面临着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提高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如何提高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本文从证券公司的业务构成着手,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类型,并在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一、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

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影响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99年相比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净资产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施,面临较大风险:

(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方法已经被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易被发现。(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返佣的帐务处理有的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3)提供担保。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4)三方监管。有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一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协议不受法律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系统网络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目周期长,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不够,推荐企业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券商包销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B股市场将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造成违规违法的风险。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中国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目前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业务风险,很多新的交易品种即将推出,但由于业务新、经验少,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它在能够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李森事件”把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就是典型的案例。第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200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同时该业务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券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100亿元。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10%。按此计算,其年成本在10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20%,损失应超过15%达8.5亿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10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失2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20.5亿元,对该证券公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开展,但业务量较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一)科学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不仅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科学认识,风险管理的经验是在惨痛教训中积累的,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组织架构上的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各证券公司,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如美林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名公司副总裁具体分管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事务,由其领导公司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风险等。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为风险与信用管理机构。而我国多数证券公司未建立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或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三)管理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的证券公司对风险不仅能定性分析,而且能量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量分析风险。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在中国,很少有证券公司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多是仅凭经验判断风险,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四)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8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民币,下同)为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5618亿元、3448亿元。1999年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90余家,累计总股本为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3.184亿元。这样的规模难以适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较大风险的现状,更不要谈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了。

三、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国外证券公司实践来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其认为业务的主要风险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在整个证券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风险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为此,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三)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证券公司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VaR风险管理技术(或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目前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首先是各业务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是对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它包括风险所在、风险所引起损失的时机、可能发生的损失原因、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损失预测的可信度、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损失应对措施等。其次是整体风险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最终都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公司整体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安全性指标:对外担保比例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0%;自营股票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自营债券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50%等。(2)流动性指标:流动资产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长期投资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30%。(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公司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完善以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1).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公司要对营业网点合理安排,防止盲目扩张。建立和完善交易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营业部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加强财务稽核和现场监督。

(2).承销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业务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承销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执业水准。

(3).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自营业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部门、财务资金部门、风险控制小组、投资决策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在这个决策系统中,投资决策部门是最高决策机构;研究部门对市场分析和投资品种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资金部门负责资金调拨、核算;风险小组对自营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强自营资金的管理;加强自营队伍建设;公司总部对整个系统的资金运作、自营操作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3

如何撰写融资计划书计划书提纲 xxx公司(或xxx项目) 商 业 计 划 书 (xxx办事处)年 月 (公司资料)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及职务 电话 传真 网址/电子邮箱 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摘要(整个计划的概括) (文字在2-3页以内) 一. 公司简单描述 二. 公司的宗旨和目标(市场目标和财务目标) 三. 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四. 已投入的资金及用途 五.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六. 市场概况和营销策略 七. 主要业务部门及业绩简介 八. 核心经营团队 九. 公司优势说明 十. 目前公司为实现目标的增资需求:原因、数量、方式、用途、偿还 十一. 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及退出方案) 十二. 财务分析 1. 财务历史资料(前3-5年销售汇总、利润、成长) 2. 财务预计(后3-5年) 3. 资产负债情况第二部分 综述第一章 公司介绍一. 公司的宗旨(公司使命的表述) 二. 公司简介资料 三. 各部门职能和经营目标 四. 公司管理1. 董事会 2. 经营团队 3. 外部支持(外聘人士/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顾问公司/技术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二章 技术与产品 一. 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二. 产品状况1. 主要产品目录(分类、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 2. 产品特性 3. 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 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 知识产权策略 6. 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专利等)三. 产品生产1. 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 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 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 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 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 包装与储运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 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 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 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 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 产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 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 行业政策 第四章 竞争分析一. 有无行业垄断 二. 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种类、价位、特点、包装、营销、市场占 率等) 四. 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 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 市场营销一. 概述营销计划(区域、方式、渠道、预估目标、份额) 二. 销售政策的制定(以往/现行/计划) 三. 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 主要业务关系状况(商/经销商/直销商/零售商/加盟者等),各级资格认定标准 政策(销售量/回款期限/付款方式/应收帐款/货运方式/折扣政策等) 五. 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 促销和市场渗透(方式及安排、预算) 1. 主要促销方式 2. 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七. 产品价格方案 1. 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八. 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九. 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近期、中期),销售预估(3-5年)销售额、占有率及计算依据第六章 投资说明一. 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 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三. 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四. 资本结构 五. 回报/偿还计划六. 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每笔债务的时间/条件/抵押/利息等) 七. 投资抵押(是否有抵押/抵押品价值及定价依据/定价凭证) 八. 投资担保(是否有抵押/担保者财务报告) 九. 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 股权成本 十一. 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 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 十三. 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第七章 投资报酬与退出一. 股票上市二. 股权转让三. 股权回购四. 股利第八章 风险分析 一. 资源(原材料/供货商)风险 二.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 研发风险 四. 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 成本控制风险 六. 竞争风险 七. 政策风险八. 财务风险(应收帐款/坏帐)九. 管理风险(含人事/人员流动/关键雇员依赖) 十. 破产风险第九章 经营预测 增资后3-5年公司销售数量、销售额、毛利率、成长率、投资报酬率预估及计算依据第十章 财务分析一. 财务分析说明二. 财务资料预测1. 销售收入明细表 2. 成本费用明细表 3. 薪金水平明细表 4. 固定资产明细表 5. 资产负债表 6. 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 现金流量表 8. 财务指针分析 1) 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针 a.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b. 投资回收期(pt) c. 财务净现值(fnpv) d. 投资利润率 e. 投资利税率 f. 资本金利润率 g.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2) 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针 a. 资产负债率 b. 流动比率 c. 速动比率 d. 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第三部分 附录一. 附件 1. 营业执照影本 2. 董事会名单及简历 3. 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4. 专业术语说明 5. 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 6. 注册商标 7. 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8. 演示文稿及报道 9. 场地租用证明 10. 工艺流程图 11. 产品市场成长预测图二. 附表 1. 主要产品目录 2. 主要客户名单 3. 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 4. 主要设备清单 5. 市场调查表 6. 预估分析表 7. 各种财务报表及财务预估表 *计划书须用计算机打出,隔行打印且页面采用宽边;标题用较大的粗体字小标题用黑体字;各大章节分页,正文须注明页码。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4

一.项目简单描述(目的、意义、内容、运作方式)

二.市场目标概述

三.项目优势及特点简介

四.利润来源简析

五.投资和预算

六.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

七.财务分析(预算及投资报酬)

第二部分综述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的提出原因

二.项目环境背景

三.项目优势分析(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

四.项目运作的可行性

五.项目的独特与创新分析

第二章项目介绍

一.网站建设宗旨

二.定位与总体目标

三.网站规划与建设进度

四.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

五.网站结构/栏目板块

六.主要栏目介绍

七.商业模式

八.技术功能

九.信息/资源来源

十.项目运作方式

十一.网站优势(资源/内容/模式/技术/市场等)

十二.无形资产

十三.策略联盟

十四.网站版权

十五.收益来源概述

十六.项目经济寿命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互联网市场状况及成长

二.商务模式的市场地位

三.目标市场的设定

四.传统行业市场状况(网站市场资源的基础)

五.市场定位及特点(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特定受众等

六.市场成长(网站pageview与消费者市场)

七.本项目产品市场优势(对于特定人群的市场特点的省事、省时、省力、省钱等)

八.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九.行业政策

第四章竞争分析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第五章商业实施方案

一.商业模式实施方案总体规划介绍

二.营销策划

三.市场推广

四.销售方式与环节

五.作业流程

六.采购、销售政策的制定

七.价格方案

八.服务、投诉与退货

九.促销和市场渗透(方式及安排、预算)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3.会员制等

十.获利分析

十一.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十二.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近期、中期),销售预估(3-5年)销售额、占有率及计算依据

第六章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平台开发

二.数据库

三.系统开发

四.网页设计

五.安全技术

六.内容设计

七.技术人员

八.知识产权

第七章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构想(公司的设立、组织结构与股权结构)

2.网站开发进度设计与阶段目标

3.营销进度设计与阶段目标

4.行政管理部门的建立、职工的招募和培训安排

5.项目执行的成本预估

第八章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即用途)及分期

三.项目投资构成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四.主要流动资金构成

五.投资形式(借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

六.资本结构

七.股权结构

八.股权成本

九.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

十一.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

第九章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十章风险分析与规避

一.政策风险

二.资源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内部环节脱节风险

六.成本控制风险

七.竞争风险

八.财务风险(应收帐款/坏帐/亏损)

九.管理风险(含人事/人员流动/关键雇员依赖)

十.破产风险

第十一章管理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现有人力资源或经营团队

三.管理制度及协调机制

四.人事计划(配备/招聘/培训/考核)

五.薪资、福利方案

六.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二章经营预测

一.网站经营

1.访问人数成长预测

2.会员增长预测

3.行业联盟预测

二.销售数量、销售额、毛利率、成长率、投资报酬率预估及计算依据

第十三章财务可行性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三.财务分析指标

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

a.投资回收期(pt)

b.投资利润率

c.投资利税率

d.不确定性分析

第三部分附录

一.附件

1.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2.专业术语说明

3.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二.附表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5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开放,只有10余年成长历史的中国证券公司,不久将与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为了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业务创新和管理规范两手同等重要。就规范管理而言,无论证券监管部门还是证券公司本身都面临着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提高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如何提高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本文从证券公司的业务构成着手,了新形势下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类型,并在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一、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

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99年相比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净资产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施,面临较大风险:

(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已经被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易被发现。(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返佣的帐务处理有的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3)提供担保。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4)三方监管。有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一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协议不受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系统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随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目周期长,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前景不够,推荐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券商包销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B股市场将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造成违规违法的风险。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业务风险,很多新的交易品种即将推出,但由于业务新、经验少,容易出现。同时它在能够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李森事件”把百年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就是典型的案例。第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司未来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200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同时该业务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券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100亿元。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10%。按此,其年成本在10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20%,损失应超过15%达8.5亿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10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失2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20.5亿元,对该证券公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开展,但业务量较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一)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不仅在风险管理的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科学认识,风险管理的经验是在惨痛教训中积累的,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组织架构上的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各证券公司,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如美林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名公司副总裁具体分管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事务,由其领导公司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风险等。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为风险与信用管理机构。而我国多数证券公司未建立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或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三)管理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的证券公司对风险不仅能定性,而且能量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量分析风险。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在,很少有证券公司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多是仅凭经验判断风险,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四)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8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民币,下同)为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5618亿元、3448亿元。1999年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90余家,累计总股本为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3.184亿元。这样的规模难以适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较大风险的现状,更不要谈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了。

三、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对措施

(一)树立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国外证券公司实践来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其认为业务的主要风险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在整个证券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风险的警示;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为此,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三)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证券公司应当运用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VaR风险管理技术(或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首先是各业务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是对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它包括风险所在、风险所引起损失的时机、可能发生的损失原因、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损失预测的可信度、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损失应对措施等。其次是整体风险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最终都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公司整体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安全性指标:对外担保比例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0%;自营股票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自营债券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50%等。(2)流动性指标:流动资产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长期投资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30%。(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公司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完善以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1).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公司要对营业网点合理安排,防止盲目扩张。建立和完善交易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营业部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加强财务稽核和现场监督。

(2).承销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业务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承销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执业水准。

(3).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的决策系统。自营业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部门、财务资金部门、风险控制小组、投资决策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在这个决策系统中,投资决策部门是最高决策机构;研究部门对市场和投资品种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资金部门负责资金调拨、核算;风险小组对自营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强自营资金的管理;加强自营队伍建设;公司总部对整个系统的资金运作、自营操作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二手市场风险分析范文6

本文从分析金融市场风险特征入手,依据金融市场风险来源对金融市场风险进分类,归纳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措施。为了使本研究对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有具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针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现状,提出完善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工程、实施金融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风险;市场风险;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银行主导型和以资本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现阶段的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一方面可以发挥其优势——横向分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行为的盲目性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无视基础的风险管理所带来的灾难,也显示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能带来的好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规避和监管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金融市场风险概述

(一)金融市场风险定义金融市场风险是一种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指利率、汇率、股价等一系列的基础金融变量的变动从而引起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金融市场具有普遍性、突然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等风险特征。1.普遍性。金融风险的普遍性是指由于在经济市场中的价格变动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资源的拥有者的风险也是普遍存在的。也由于信息的变化性大,量较多,所以完全掌控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普遍存在风险,所以参与者只能够积极的进行分析管理和预测。2.突然性。由于现在的风险管理和分析已经有一定的避险能力,所以当金融市场出现损失时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可以采用一定的信用抵押手段以等待市场好转,若风险一旦持续,亏损叠加,长期积累,最终会突然表现出来。这些都是金融风险突然性的表现。3.不确定性。收益不稳定是市场风险变化引起的,投资者也不能够确定自己的预期收益,也就是不能明确的得到各种经济变动带来的后果,所以在投资时,只能通过概率大小来分析收益的可靠性。从而进行投资活动,预算结果。因此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4.扩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属-终济体系变得相当复杂,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都可能带动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5.其它特征。金融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其它市场的变动,领域的发展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

(一)美国金融不确定性风险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其发展前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变动中的美国经济金融不利于金融的稳定。

(二)由金价上涨引起的恐慌性风险从目前形势看,国际金价将会进一步上涨,各种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国际金价的价格。国际社会上的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军事战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都将是金价上涨的依托。

(三)国际油价不确定性风险分析近些年的石油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很多因素影响着石油价格,接连不断的国际政治军事争端以及消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摩擦,都是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

(四)金融汇率调整风险各国的汇率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譬如欧元,欧元利率上升的直接影响着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使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面临空前的挑战。

四、金融市场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不能顺利的衔接,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最终很难实施。

(二)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在我国,人们却把风险的规避和利润的创造对立起来,不能正确的认识风险,做一个风险厌恶者,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了大量的自身的业务,这些做法都是不成熟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方法滞后性在人类社会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许多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在当今社会,针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一些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而我国在计量模型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因此导致其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五、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金融建设不断加强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不断的结合信息领域的公开公平公正,不断的减小市场中存在的滞后压制。激励创新,实现市场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进程建设。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把经济的重点投资于金融业。同时金融工程的发展也是我国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提升难的的时机。

(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加入WTO后走向了国际,中国的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国际市场中又进一步的扩大,所以只有不断的完善这个市场,让市场变得更规范,朝着国际化,向着标准化的方向来发展就成了当前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流动,已经造成大量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走得是社会主义的路线,但国际市场还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我们处于弱势状态。为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我们不能改变国际市场,只能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防范。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违规事件进行处理改革,减小风险的概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经济是向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虽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险也是巨大的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等都会引领中国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论在资产价格还是分析估算和风险管理方面都会成为一个测量风险以评判金融市场的关键因素。正确合理的分析规避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会促进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美)戈德史密斯,著.周朔,等译.贝多广,校.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N].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穆怀朋.金融市场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未来[J].中国贷币市场,20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