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大全范例6篇

黑板报大全

黑板报大全范文1

关于元旦:元旦的来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世界各国的元旦的习俗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彩动人。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

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匀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元旦

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

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新年贺词

新年贺词集锦

1:新年伊始,万狗更新;拓展伟业,创造奇狗;神州大地、生狗勃勃;金狗报喜、蛋生无限商狗!

2:祝愿贵公司新年狗星高照,赢得无数商狗;长足发展,人才狗狗!

3:新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愿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4:让我这份美好的祝福,跨过北国冰雪,掠过首都小胡同,穿过青藏高原,窜过阳朔山水,闪过东澳渔船,钻进你耳朵里:新年快乐!

黑板报大全范文2

关键词 黑板报机关报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全国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动员、组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历史任务。在这种情势下,作为中国共产党乡村动员体系中的重要媒介,黑板报就跃到了历史的前台。其实,田中初先生的研究已表明,1949年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就办起过不少黑板报,这些黑板报主要是“基层群众主办的新闻媒体”、由“基层群众组成办报组织”。因此可以说,由基层群众来举办是革命根据地黑板报的主要传统。通过关照革命根据地时期黑板报的新闻实践,本文拟以浙东乡村为视点,考察1949年至1962年基层社会黑板报在性质和面貌上所经历的变化。

一、“基层群众主办的新闻媒体”

(一)沿袭革命根据地传统,黑板报仍然是“基层群众主办的新闻媒体”

1.学校是创办黑板报的主角。建国初的三四年间,学校是浙东乡村创办黑板报的主角。如,慈溪丈亭区各校教职员在承志小学开会,会议作出决定,“各中心学校出壁报,着重缴粮宣传,选择适宜地方,办好黑板报”。私立苞纯小学的教师热心推行社会教育,积极为失学的子弟和不识字的成年男女筹办识字班,并附带出刊黑板报。章密中心小学在崔岙村木桥头挂起的黑板报一度没人看,学校师生很奇怪,便去问村民:“为什么你们不喜欢看这个黑板报呢?”村民回答他们:“你们的黑板报老是写得太深,阿拉看勿懂!”师生动脑筋改进之后,黑板报前面就站满了人。慈溪沈师桥镇的十块黑板报全部由海隅小学负责编辑,因为黑板报“能够及时生动地反映群众生活,有红榜、有黑榜,配合着工作,适合了群众的需要,很得到群众的欢迎和重视”。1950年下半年开学后的第二周,鄞县望春区校先后领导全区各乡成立黑板报编辑委员会,做到了每一村校都有一块黑板报。鄞县卫济小学办的黑板报原来挂在学校门口,效果不佳,后来他们“把黑板报挂在距离学校二里光景、芽半路庵南面的小巷桥头,那里是本乡——秀水乡通宁波的要道,又是第五、六、七村村民赶半路菴市集去的必经之路,……所以每天——尤其是市集那天,和它见面的人真不少”。建国初的三四年间,在有关浙东乡村黑板报的记述中,几乎到处都有学校的身影。学校之所以能在创办黑板报上发挥突出重要的作用,无非是因为举办黑板报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而学校正是当时乡村文化知识最密集的地方,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学校还具有相当的行动能力。

2.农民通讯员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农民作为通讯员参与黑板报工作,是革命根据地的传统,建国后,在浙东乡村黑板报的新闻实践中,它仍然是生动活跃的因素。如,浦中乡召开黑板报委员会筹备会议时,就当场任命各村通讯小组组长,并由小组长继续在农民中吸收通讯员。鄞县望春区吸收农民积极分子做通讯员,不会写字的人可以口述,让能写的人记下来,这样采用本地材料,“每件事实中的人名、地名都是群众所熟悉的,读起来时就格外有味”。此外,工作队、乡村政府、农会、村干等也是创办黑板报的积极参与者。朗霞乡黑板报的创办过程就很有代表性。工作队提出创办黑板报的建议;学校负责每天从报纸上摘录重要新闻,并在每天集市开始前编写好;乡政府负责提供黑板,并联络农会、村干随时提供材料。

可见,建国初的三四年间,乡村黑板报的主要举办者是乡村学校,参与者则有农民通讯员、工作队、乡村政府、农会和村干等。因此,与革命根据地时期相同,这一时期浙东乡村的黑板报仍然主要是“基层群众主办的新闻媒体”。

(二)乡村党组织在主办黑板报上的缺位

毫无疑问,浙东乡村黑板报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在关于黑板报的记述中却绝少发现乡村党组织的踪迹,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时期乡村党组织还不是黑板报的直接主办者。浙东乡村党组织在主办黑板报上的缺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渊源看,是继承了革命根据地黑板报主要由“基层群众”主办的传统。在继承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方面,浙东乡村是有自觉意识的。建国伊始,就有人提出,“在老解放区,黑板报早成为农村中教育群众,组织群众,配合实际工作最普遍的工具”,并进而建议“把农村通讯小组与黑板报结合起来,把通讯小组的基础建筑在黑板报上”。因而有理由相信,建国初的三四年间,在自觉借鉴革命根据地经验的过程中,由“基层群众”主办黑板报的传统仍然在发挥作用。

2.更重要的是,当时乡村党组织建设还不健全。建国初的三四年间,浙东地区的基层行政区划大致为县、区、乡镇、村,因为发展党员有一个过程,所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制大多只能深入到区级,乡镇和村级普遍没有建立支部。例如,1949年6月,中共长山区委建立,但下辖的乡镇只有分散的几个党员,就没有建立党组织,直到1953年,乡镇才先后建立党支部。又如,1950年7月,泰和乡、泰西乡就已成立人民政权,但直到1954年4月和10月才分别成立党支部。也正因为乡村党组织的建设还没有到位,中共浙江省委1951年的关于建立宣传网的指示,才只要求在农村中“通过党员、团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去逐步组织各种形式的非党宣传网,如文化室、读报组、收音组、墙报、黑板报、业余剧团、歌咏队等,组成群众性的宣传队伍。”

二、乡村党组织的“机关报”

1953年春,全国大规模的任务已经完成。之后,农村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贫富分化开始出现又使共产党人不能不去考虑个体经济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小农经济已在中国延绵数千年之久,农民世世代代也早已习惯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想要改变其态度,促使他们跟共产党走集体化道路,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迫切的需要是教育农民、动员农民。

(一)作为乡村党组织的机关报的现实需求

当时的乡村黑板报还不能适应教育和动员农民的现实需求,其表现就是,“许多黑板报完全不反映或者是很少反映本地区、本单位的事情,而只是照抄报纸,或者是登登牌价、通知等。这样就使黑板报成为和本单位、本地区的生活、工作没有联系没有生气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对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发生任何影响。黑板报工作不健全的另一种现象是:许多黑板报没有人管理,内容长期无人换写,甚至几月不换,或者干脆变成了‘黑板’。这样的黑板报当然不能吸引读者去看。”为使黑板报工作与农业集体化运动相适应,“就必须有党组织的经常领导和监督,……党组织应当像各级党委重视报纸那样重视黑板板,把领导办好黑板报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责任。……应当给编辑人员以具体的帮助,负责供给和审查黑板报材料,黑板报关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以及反对什么,提倡什么,都应当由党支部负责加以帮助研究。甚至黑板报的安排、放置问题,支部都应该加以考虑。”这就明确地要求乡村党组织将黑板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来办。

(二)作为乡村党组织“机关报”的组织需求

之所以此时提出将黑板报办成党的“机关报”,除了现实的需要外,乡村党组织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正如前文已述及的,1954年前后,很多乡镇建立起党支部。而到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不仅大多数乡镇的党支部已升格为党总支,而且一些有条件的村也已成立党支部。公社化后,公社的生产大队建立党的总支(或支部)更是常见现象,乡村党组织也真正是将黑板报作为自己的喉舌来办的,尤其是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黑板报主要是乡镇党支部的“机关报”。

(三)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作用

凤岙镇党支部认识到“黑板报是支部的机关报”,决定由支部书记王信孚专门负责黑板报工作,又全面总结本镇几年来的办报经验,成立黑板报编辑委员会。仲夏乡党支部“把黑板报当作支部的喉舌”,发现群众在建设鄞江抽水机站渠道工程中出现松懈迹象后,就把黑板报搬到工地,刊登上夺红旗的条件和办法,群众看了后,筑渠道的劲头就高起来了。清道乡党支部,为推动春耕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专门召开全乡宣传员会议,成立全乡黑板报编辑委员会和通讯组织,“由党支部书记任良章担任黑板报编辑委员会主任”。蓴湖乡党支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全乡十二块黑板报,如,“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黑板报的工作,保证黑板报稿子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培养高小毕业生及农村知识分子十二人担任固定兼职抄写员;增加一块黑板报、调整两块黑板报;指定七个骨干为检查员;并规定了三天一期的出版制度。”公社化后,黑板报就主要成了公社生产大队党总支(或党支部)的机关报。凤岙公社的横街、凤岙两大队党总支独立成立黑板报编委会,由文卫委员具体负责。大队党总支针对有些通讯员怕自己识字不多、不会写、没时间的顾虑,加强对通讯员的思想领导和教育,帮助通讯员解决困难;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评比,“使通讯员树立起光荣感和责任感”。另外,党总支还特别重视审稿工作,注意核对事实,“使群众看了真正感到满意”。由此可知,乡村党组织领导的黑板报已成为最贴近乡村民众的党的“机关报”。

三、黑板报的运作机制和面貌

(一)黑板报的运作机制

很多乡村党组织最初并不自己创办黑板报,而将当地原有的黑板报加以改造以形成自己的“机关报”。乡村党组织从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几块“黑板”和原来参与黑板报工作的人员,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既有的黑板报运作机制。正是在原有机制的基础上,乡村党组织建立起自己的“机关报”运行模式。关于凤岙镇党支部黑板报的运作情况的史料较为完整,特以它为个案来说明乡村党组织“机关报”的运作机制。

1.健全黑板报编辑委员会。凤岙镇的黑板报编辑委员会由党支部成员专门掌管,先是支部书记王信孚负责,后来改为支部成员汪银川。党支部向编委会指示报道意图,并检查其贯彻意图的情况。另外,还对编委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说明黑板报是支部的机关报,是党支部每天向凤岙镇三千人民进行教育的工具之一,因此,做好黑板报工作,也就是做好党的工作”。

2.重组通讯员队伍,建立通讯员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凤岙镇党支部将黑板报当作“机关报”后,就重新组织起一支通讯员队伍,到1954年9月时已达六十六人,其中大部分是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骨干分子。通讯员的培训是党支部经常关心的问题。支部召开党的宣传员会议时,特意“吸收黑板报的通讯员参加,使他们明确当前的中心任务,更好地反映情况”。同时,编委会还以村为单位每月定期召开通讯员会议,交流经验,印发报道提纲,帮助他们解决写稿中遇到的困难。在激励方面,编委会利用开会的机会对通讯员进行“光荣教育”,公开表扬写稿积极的通讯员,并召开通讯工作总结大会,评选优秀通讯员,由党支部书记亲自颁奖。此外,为激发写稿积极性,党支部还规定有写作能力的党员必须带头写稿,每月公布各村的来稿数量。

3.聘请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编写员和抄写员。为弥补文化知识上的不足,编委会聘请镇中心小学的教师负责具体的编写工作,还聘请供销社、农业社、学校、店员工人中办事认真负责的人,当黑板报的抄写员。

4.规范稿件处理程序。编委会对可用的稿件尽量采用,对不用的稿件存档,“当天或隔天,口头上或书面上通知写稿人,说明来稿不用的原因”。凡批评稿、重要的表扬稿、有关政策问题的解答都要经过党支部审查,其中,疑难的政策问题转请其它机构办理。如,读者提出“互助组组员租种小土地,是不是算剥削?”党支部就转请宁波地委机关报《宁波大众》答复。此外,编委会还将黑板报上的好材料转寄给《宁波大众》,使黑板报成为地委机关报的助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公社化后,凤岙镇成为凤岙公社的一部分,黑板报也主要成了凤岙公社各生产大队党总支(或党支部)的“机关报”。在运作机制上,大队党组织的黑板报与原来镇党支部的黑板报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二)成为乡村党组织机关报后的黑板报的变化。

作为乡村党组织机关报的黑板报,在消息来源、内容、文体特征、版面编排和传播功效等方面虽然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建国初三四年间浙东乡村的黑板报、甚至革命根据地的黑板报相比,并没有大的特出之处。因此,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面加以深究。本文所关心的是,成为党的“机关报”后,黑板报在面貌上有些什么变化。

1.黑板报工作人员表现出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湖堤公社鸡鸣山大队工作人员办好黑板报的体会是做到“听、看、抓”,就是听中心、看生产、抓思想。在抗旱和晚稻超包产运动中,党支部认为河中有水,关键在于耕牛,只要耕牛保持身强力壮、不落膘,抗旱就能坚持到底。该大队黑板报就刊及时登出几个养牛模范的事迹,引起了社员对耕牛的关注。观城镇的黑板报编辑、抄写员和通讯员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多为黑板报工作了四五年,有的甚至更长。如,从1951年到1960年,陈云力九年如一日抄写他负责的黑板报,在他家里“黑板报的底稿已有了高高的一迭”。

2.批评和表扬凸显黑板报的战斗性。批评和表扬以其二元对立的表述模式与基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相契合,因而特别为乡村黑板报所热衷。也因此,批评和表扬在建国初三四年间浙东乡村的黑板报中,乃至革命根据地的黑板报中,都是常见的内容,并不是新鲜事物。不同的是,成为乡村党组织的“机关报”后,黑板报将批评和表扬作为更经常的内容,表现出更强的战斗性。如,西港农业社进行劳动竞赛时,社员钱老牛劳动态度不好,经常不下田干活,在社员中影响很坏。黑板报就刊登批评钱老牛的稿子,社员们看到之后,立刻谈论起来。有的说,“钱老牛是不好,是要批评”;有的说,他“一天到晚躲在屋里想着吃”。这些意见传到钱老牛耳朵里,令他很难过,第二天就到田里去干活。西港农业社的社员还因此把黑板报叫作“乌面报”,说它铁面无私,能分清是非黑白。

黑板报还将先进与落后进行对比,以增强传播效果。如,《老将与懒虫》就写道:“王天宝和俞阿昌,两位老将劲头高;生产劳动象青年,起早落夜天天搞;公共财物爱如宝,稻桶洗晒保管好。懒惰虫,孙阿梅,人家出勤他不到,队里谷箩看它烂腐掉……。比一比,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好?”批评和表扬使黑办报在群众中赢得了较高的威信,以致看到好人好事,群众会说,“应该上黑板报表扬表扬”,看到不好的行为,会说,“再不改正,应该上黑板报公开批评”。

3.黑板报办得更加活跃。党组织加强领导后,乡村黑板报不仅能保持经常性的出版,而且“越是农忙,越是活跃”。1955年7月下旬,凤岙镇开始抢种速作稻,26日,全镇的十九块黑板报上登出一条消息,大意是:“廿五日晚上,凤一社的十一个青年突击队员(其中八个男的,三个女的)在汽油灯下,抢种速作晚稻。他们不怕蚊子叮、不怕蚂蝗咬,在两个钟头内,一共种了八分田。”凤三社一队的青年看到这个消息后,当天也赶紧行动起来。于是,27日的黑板报又刊出凤三社一队青年赶种速作稻的消息。黑板报上登的两条消息,让全镇很多农业社的积极分子都着急起来,并开始连夜拔秧、种苗。

四、结语

由基层群众来主办,是革命根据地黑板报的主要传统。承继这一传统的浙东乡村黑板报在建国初的三四年间,仍然是基层群众主办的新闻媒体。然而,当面临农业集体化任务时,这种由基层群众主办的黑板报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迫切的需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黑板报就顺势转变成了乡镇和公社生产大队党组织的“机关报”。乡村党组织通过完善黑板报的运作机制,使黑板报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也使黑板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组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强有力的乡村新闻媒体。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深入基层,黑板报就是党在基层社会实现“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一种方式。一般说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有两层含义:一是新闻媒体要开门办报,要实行依靠全党、全体人民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将办报作为一种工作方式,都要有自己的报纸(包括墙报)。显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黑板报的新闻实践完整体现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全部两层含义,只不过革命根据地时期和建国初的三四年间更多体现的是第一层含义,而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更多体现的是第二层含义而已。

参考文献

[1]田中初.黑板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一种实现方式——以中国革命根据地实践为视界.新闻与传播研究[J].2008(4).

[2]甬江日报,1949年12日1日第1版.

[3]甬江日报,1949年12日12日第2版.

[4]甬江日报,1950年5月8日第2版.

[5]宁波时报,1950年8月25日第2版.

[6]宁波时报,1950年10月7日第2版.

[7]宁波时报,1951年8月8日第2版.

[8]宁波时报,1950年11月18日第4版.

[9]宁波时报,1951年5月10日第3版.

[10]甬江日报,1949年12日3日第2版.

[11]甬江日报,1949年10月29日第4版.

[12]小港镇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4,206.

黑板报大全范文3

小学,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当然,还有教室里的黑板——

那天,阳光明媚,是个暖和的冬日。我的心情却不那么明朗,因为又要出黑板报了。记得那会儿临近期末,大家都抓紧复习,作业更是多得让我喘不过气。好不容易有了出操的机会,可以踏出沉重气氛的教室,居然又要出黑板报,我能高兴得起来吗?

我硬着头皮让黑板报小组的成员集合,急急忙忙从书包里翻出昨晚花费一个多小时从电脑上搜集挑选再打印出来的资料,又草草率率和绘画排版的同学商量了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了大概。我给大家分派好任务后,就风风火火的开工了。

我的任务是写开头语。我拿起资料,大略估了一下字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然后一本正经地抄写起来。我刚写两个字,粉笔就“啪”的一声折了,大家看了我一眼,就继续工作了。我重新拿了一支粉笔,一笔一划的写起来。不一会儿,粉笔“叭”一下又被我五马分尸了。同学们齐刷刷的全部看向我,朝我投来调侃的眼光。我尴尬了好一会儿,说:“粉笔质量不太好,也算我倒霉。没事,继续写吧!”我精心挑选了一只比较结实的粉笔,温柔地写起来。正当我写的越来越起劲时,负责绘画的同学一声大叫:“雍晨轩!”我一惊。Oh!Mygad!这只粉笔也光荣牺牲,已经被摔得粉身碎骨。同学们“噗”地一声全部哈哈大笑起来。我很勉强地笑了几声。

“啊!”伴随着我的一声惨叫,粉笔头大战拉开了序幕。同学A的粉笔头正中我的脑门儿,好像给我花了一个红色的印堂痣,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趁他们不备,我“唰唰唰”扔了好多个粉笔头,他们一个个被我打得“嗷嗷”直叫,到处是粉笔灰,有蓝的,有红的,有黄的。这下可把我乐开了花,正好给我报了仇嘛!谁知,同学A、B、C、D全部跑向讲台,每人手里抓了满满的一把粉笔头,准备向我扔来。

突然,我看见了上课时用的黑板上被粉笔头砸出了五颜六色的点点,像彩色的糖果,像缤纷的雨点,像?哦,对啊!像我们五颜六色的友谊!我大喊一声:“停战!”不料,他们已经将粉笔头扔了出来,我哪里反应地过来,千千万万的粉笔头朝我飞来,我是一个也没躲过去。瞬间,我像石化了般,变成了“灰人”。

我清了清嗓子,向同学们说明了我的创意,用粉笔头砸出一棵爱心树。大家在欢呼雀跃中拿着粉笔头,像黑板砸去,砸出了我们的创意,砸出了我们的幼稚,砸出了我们的友谊,砸出了我们的黑板报!

黑板报大全范文4

瞧,教室门口挂着一块“初三<7>班”的班牌,它代表着我们全班同学要把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责任心献给班级的美好愿望。

教室中间,四排整齐的课桌椅闪闪发光,课桌椅的前方有一块大黑板,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在黑板上辛勤耕耘,播下了希望的种子。黑板一角,同学们自己开辟了 “智慧园”,这是我们的田野,同学们轮流在上面摘抄百科知识题。“智慧园”,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黑板的左边是一块“心言手语”的版面,它诉说着着一个个爱的故事,记录着我们童年的快乐,编织着美好的梦想。这一期的“心言手语”,刊登了一组三八节我们写给妈妈的信。

教室两边的墙上,挂着小书画家亲手创作的书画作品。你瞧,那金晟?画的大公鸡简直就要跳下墙来,正在喔喔喔地打鸣,杨启昂的书法作品更让我们赞不绝口。

教室后面有一块黑板报,每期的黑板报在颜丽华、陈凯俐等同学的精心编辑下,图文并茂,给同学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黑板报的右边是“星光灿烂学生才艺榜”。在才艺榜里贴着一张张琴棋书画的考级证书和各级各类的获奖证书,这是同学们全面发展、奋发向上的见证。黑板报的左边是“班级公约”,它时时刻刻督促着我们做一个勤学守纪、关心他人的好学生。黑板报的上方那一张张鲜红的集体奖状,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又仿佛在夸奖我们是一群勇于拼搏、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黑板报大全范文5

“呀!电脑课泡汤了呀,命苦呀!不活了呀!”黄昱倩又发牢骚了。为了黑板报拼了吧。全校组织同学们以“党报进课堂”中心办一次黑板报。我、黄昱倩、付畅宇组织成了一支板报小组,开始排版了。

“这个不错,有层次感。”黄昱倩发表了她权威的意见。“我这个更好,排列整齐,虽呆板,但很有规律。”付畅宇作为美术家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没有提出什么意见。经过一番嘴皮子战争,黄昱倩以足够的理由战胜了付畅宇。怎样才能把书上的样子近似完美的转移到我们班的黑板上呢?首先我们班的黑板就跟书上的黑板不一样。班上的黑板又长又扁,长四米,宽才一米,只能将书上的排版缩扁才行。

开工了!我们打算先画容易的,把长方形的标头画出来。我负责画线,黄昱倩负责在我画线同时按住尺子,付畅宇便帮我们看画正了没有。我先站在桌子上,黄昱倩也站了上去。付畅宇开玩笑说:“黄昱倩,你快下来,要不桌子会塌方的!”我气得故作凶脸,吓他。付畅宇笑得前仰后合。黄昱倩也笑了,那条小“黄龙”也涌了出来。一呼就出来,一吸又进去,可滑稽了。她连忙用纸给处理掉了。我把尺子压在黑板上,黄昱倩也帮忙压着,付畅宇说:“上面向左边一点,对,再过来一丁点,呀!太过了,好了。”我们经过了十分钟,终于画好了一个版块。我们的动作达成了一种默契。我一压,她调整一下,一条条笔直的线条画出来了。追困难的是画板报中央的大逗号,由于板报太窄,要把大逗号尽量压扁,而且逗号的那一长撇要横跨黑板的三分之一。“要下来一点,还要弯一点,呀!不好看,擦掉!”“不行,太大了,下面的写不下!”“太不好看了,像老鼠啃过一样”……经过五次描写,终于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两节课的努力投入到排版中去了,但没白费,我们办得板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黑板报大全范文6

2、标题最好单列出来,且不一定放在段首,可置于段中或侧面或图案之中,会更吸引人注意。

3、要先画图形后,书写出文字,这样可调整文字的段落,随图案的变化而变 化,避免形成空缺或文字被部分图案盖掉。

4、由于刊头是板报的主题。要设计得十分醒目,且要大于其他图案和花边:选取也应与环境色彩有区别。

5、版块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全用直线或曲线来分隔,选用一些有趣的花边分 隔也是一种好方法。

三、办板报的步骤

1、先在草稿纸上构思,设计出板报的刊头、版式、标题和文字。

2、到黑板前用黑板刷刷去上期板报的文字及粉尘,然后用湿抹布擦净黑板。

3、依设计的版式或概括地勾出各版块。

4、用直尺或粉线在各版块打格子,注意横竖结合。

5、画上刊头报花,再填写标题的文字。

6、完善板面,对不满意的地方做一些修改,做到尽善尽美。

四、粉笔的使用方法

如何使用粉笔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小朋友们参考。

1、反复旋转笔头可以使笔保持尖细,这样使画上去的形象更确切,更害出冲击力强。

2、许多小朋友为画有立体感的物体而烦恼,这里有一个小窃门告诉大家,平躺笔身,使用力度随所需颜色深浅而变,或者根据粉笔本身颜色的深浅差别而选用不同颜色亦可达到目的。

五、色彩搭配的要领

1、感情色彩,对其的研究,这里就不解释细介绍了,但作为一名办报者,如果对色彩的选取与主题不符,办出板报不协调了。

2、色彩对比,在确立了大体色彩后,小面积地使用一些临近色或补色等对半高画面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交叉使用,同一色彩在不同的区域反复使用,同样也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使用。

4、一幅板报最好选用四至八个颜色搭配,这样板报色彩才显得丰富,太少就显得单调,太多又显得凌乱。

5、如果你的粉笔盒的色彩不够,可以用其他色来调。

如:橙色粉笔没有了,我们可以用红色粉笔画一遍,然后轻轻地在上面涂上一层黄色的粉笔灰,再揉搓一下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橙色。

六、刊头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刊头是黑板报的主题,亦是黑板报的灵魂与统帅,对黑板报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刊头设计时,要先考虑的是反映出该板报的主题,摆放的位置是最显眼的位置,同时要注意与题范及内容的呼应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