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范例6篇

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范文1

关键词:课标教材;统编;理念;对接;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056-02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放手让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创新编写课标教材,原本就是守正出新。但是,无论哪个研究机构或出版机构编写教材,都应该有一个适合学生的“统编”标尺。

“教材是给学生看的,教材的主人是学生。”这一适合学生的“统编”,应该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学段层层提升教学内容的“统编”,也应该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学段级级衔接教学内容的“统编”,还应该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学段编写班子统一的“统编”。可见,此“统编”并非课改之前的彼“统编”也。只要一线教师吃透了这些“万紫千红”之下的“春”,那么,春光融融的课堂将百芳争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编者没有完全给一线教师一个明确的“此统编”。能够完全转变教学方式的教材还在期待之中,“转变教学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编写出真正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教材,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存在着情趣寡淡的缺陷:先是政治的泛化,接着是德育概念的狭隘化、公式化,极少考虑情趣的因素……”政治大于认知,思想高于认知,道德越过认知,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严重错位;种类大于认知,芜杂高于认知,知识越过认知,教材种类与学生认知相去甚远;跨度大于认知,坡度高于认知,标准越过认知,教材衔接与学生认知难以挂钩。看看,小学开设了多少门课程;再看看,初中开设了多少门课程;最后看看,高中又开设了多少门课程。这些课程能不能进一步整合,某些内容能不能进一步融合,不必要的内容能不能加以舍弃?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课程不用说在编排上都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安排,但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甚至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衔接,三套编写班子是否在编写时真正做到了跨度、坡度、标准上的恰切衔接呢?单元和单元之间,章节和章节之间,这种螺旋式的提升是不是让教者、学生能够稳步接受呢?有研究指出:“新教材模块化设置及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知识,不少章节内容和顺序被打乱,知识的逻辑线条被人为割断。”此言得之。

就教者的理念而言,即使编者科学解决了“此统编”的问题,一线教师还是在多年的惯性下行进。

一是我们的教师苦,即使吃透了新的课程标准,也没有时间深究新的课程标准统筹之下的所有教材。或者说,即使阅读了编者有关编写意图的介绍,也没有时间去通过研究教材真切体会这一意图是否达到。

二是我们的教师仍仅仅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上,还没有真正成为学者型的老师。即使有时间去深入、全面、系统地挖掘教材或求证编写意图是否达到,也缺乏进一步跟进的方法培训、理念获得与切实实验。

鉴于此,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的统编问题,是一个理念和实践对接的问题,是一个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

一、系统组织专家队伍,分段吸纳骨干力量,实验课标课程,在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开放式教材编写态势下,聚焦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实际,解决好“此统编”的问题。

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由过去无关紧要的人事公务式培训转为极具专业针对性的教学技能性培训,使全体教师最终理解课改精神,深研课标课程,领悟编写意图,具化教材链条,体察编排得失,从而从根本上发现课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依靠实践之检验修订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用硬性规定切实给教师减负,归还教师的自我学习时间,以在保证教师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开辟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同时,通过奖励教师的教研行为等一系列措施激励教师走以研促教的创新教学之路。

四、实行教育专家下基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践行接轨制”,让课改理念拥有全新的广阔的足以使之枝繁叶茂的土壤,最终促生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让转变结出硕果。

如此看来,建设一流教材,解决统编问题,乃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重中之重。教材质量没有提升,教师素质就无法得到提升,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做主”就会成为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肖远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J].语文建设,2010(11):37-38.

统编教材范文2

心得体会一

由XX校举办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在一上午的学习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XX老师有关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一年级人教版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

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心得体会二

我参加了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付成祥等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及评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王娟娟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

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加强评学环节,细化评学环节,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

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

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心得体会三

我有幸参加了XX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通过这次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仅谈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统编教材范文3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汤坑镇第二中学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

3月21日,我们参加了2019年春季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网络培训,观摩优秀一线教师的高效课堂,聆听资深专家的精彩点评,感受新教材洋溢的时代气息。此次培训历历在目,令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受益颇多。

一、此次培训解决了一些教学困惑。多年在初三岗位,对新的统编教材了解甚少,但对课标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统编教材将新课标的许多新内容补充进去,给我们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困惑。因此这次培训给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

二、此次培训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和钻研精神的不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甚至要一条河”。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树立意,理主线,明重点,筛史料……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课例,不禁感叹他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她们的课堂为什么能做到有趣有料且有效呢?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具有高深的历史知识起码要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广博的知识,还要要不断学习和追踪历史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课程,适应新教材。

统编教材范文4

2018年9月,庆城县教体局在全县范围内,对教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三科的老师进行为期三天的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教材的培训。9月12日,在庆城县庆城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听了网络培训后,我才明白:此次编写“三科”教材以及“三科”教材培训都是国家顶层设计,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市县教体局、基层教师必须层层落实,要落地生根。

    一天的培训后,我作为一名基层的道德与法制教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我认为此次统编教材呈现三个特点:从国家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来顶尖设计,规格之高,建国以来属于首次。

    国家层面:说说国家统编教材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从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这是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观的战略选择,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2017年7月6日,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任主任,这在以前的教材审核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由此足以看出此次国家对统编“三科”教材的重视程度。九年级的道德与法制教材通过30轮的审核,中央级别的审核就有两轮。为什么国家对此次教材编写这么重视呢?原因是:我们的国家目前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一些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想破坏祖国统一的大好局面,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那段侵略历史,李登辉之流在台湾鼓吹的“台独”言论,严重混淆青少年的视听。“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我们国家不在教科书里植入红色基因,不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那么未来的青年人就会忘掉那段屈辱的历史,追求所谓的民主和自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教育体现国家意志,教材就是体现国家意志最好的载体,所以此次编写“三科”教材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设计,而不再由各个省市、自治区来编写,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在明确教材的根本属性是其基础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了教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

    教师层面:教师起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强调了教师育人的重要功能。

    可能以前一个教师如果埋头钻研学问,把书教好,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现在不是这样了!把书教好,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任务,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育好人。我们要“立德树人”!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个:统一思想,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以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一线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实抓好使用落地工作。比如道德与法制教师就要明确新教材所要求教师要完成的关于道德与法制素养培养的教学任务,务必以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二是扎实落实新教材关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精神,教读课文重在习惯培养,自读课文要大胆放手,重在点拨,课外阅读要有指导,有策略,有阶段性检验。道德与法制教师要明白:基础道德与法制教育重在基础,注重引导“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作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诚信做人,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吃透,最终传授给亿万中中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层面:由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科”教材的编写,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此次编写教材,以“守正创新”为原则。国家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思想素质过硬的教育专家、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在教材编写时,他们不被报纸媒体所挟持、所绑架,而是借鉴吸收了民国时期编写教材时的很多的成功经验,注重教材的正确性、科学性、专业性。

    中学版的道德与法制在教材编写时对学生认知规律也进行了纠正,统编教材编写的梯度明确,道德与法制要素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稳步促进中学生道德与法制素养的提升,每册都有相应的重要训练点,可操作性非常强。将幼儿园与中学衔接的自然过渡与教材内容的创新意识有机融合。初中道德与法制注重双线安排:重视人文素养和道德与法制素养的培养,体现时代性。九年级道德与法制创建了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突出道德与法制教育在注重人文渗透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道德与法制要素的积累和训练。另外,新教材开发了多层次建构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对于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本人是道德与法制教师,对于历史和语文这两门功课,我就不多举例说明了。文史不分家,他们都有其共同性。

统编教材范文5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区教育局特举办专题培训班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我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六个方面提出25条意见,旨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包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起步晚、竞争能力比较弱;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总体上与东部地区发展绝对差距拉大、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突出;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历史欠账较多,一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等。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导向,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多次强调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民族群众从小就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更好融入现代化社会。

统编教材范文6

关键词: 校本教材 编写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校本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之后,校本教材编写方兴未艾。在中职学校里,校本教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同样的课程,差不多是一校一“本”。校本教材有无存在的必要?一门学科是否应该各唱各的调?校本教材能替代国家统编教材吗?以上都是学校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曾参与三本德育课校本教材的编写,由于担任科研处主任工作,工作职责的关系,又组织了学校17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并认真考察了多所中职学校本校教材的编写情况。我的观点是,校本教材编写是必要的,但质量要保证,使用方法要妥当。这里,我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浅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校本教材的内涵

1.校本教材不一定是一所学校自编的教材。

它是相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而言的,校本教材可以是几所学校共同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好的校本教材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很有帮助。但是怎么定位校本教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校本教材是由本校教师组织编写的,供本校师生教学时使用的教材。这种定义将影响校本教材的存在和使用价值。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国家教材构成我国教材体系,这是从教材使用的范围来界定的。国家统编教材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中职学校共同使用,地方教材是在某一省或某一市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区域内(市或县)性质相同、培养任务相同、学生发展状况相似的一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三者的使用范围不同,但校本教材在内容上是统编教材的完善和补充。

2.校本教材的编写者不一定是本校教师。

校本教材由谁来编,不是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的尺度。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应该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教材是某一地方仅供一所或几所学校内部使用的;第二,校本教材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或专业特色的;第三,校本教材不能取代国家统编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补充。那些通用性很强的教材既使由本校教师编写,也不应划归校本教材范围之内。

3.校本教材不能取代统编规划教材。

一些学校在使用校本教材时,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只好大幅度减少统编教材的课时,增加校本教材的授课时间,还有个别学校干脆砍掉国家统编教材,由校本教材取而代之。客观上讲,现在的校本教材良莠不齐,无法取代统编教材。那些不使用统编教材的学校,我认为是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既然校本教材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又不能取代统编教材,那么,在教材使用学时上,必须有个界定。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统编教材占总学时的70―80%,校本教材占总学时的20―30%,也就是,国家在《课程标准》里给校本教材留足20%―30%的学时。这样,合理的时间分配,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20―30%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校本教材长篇大论,减少校本教材和国家统编教材争学时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保证了统编教材的授课时间。

二、校本教材存在的必要性

1.统编教材的“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个性要求”。

现行的中职学校规划教材,已经完全脱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束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其理论框架、案例分析都具有很强的“职教特色”。但是,由于规划教材覆盖的全国各类中职学校,反映所有岗位的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因此,国家课程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科领域,并以科学知识为核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水平。这就客观地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差异性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国家课程很难照顾到学校的特色,以及不同企业对员工的特殊要求。

2.统编教材不能及时把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纳入教材中。

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稳定性强,一个版本的教材往往使用十几年。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迅速,形成形形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多元化的思想问题不断演变。国家课程在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由于教材的稳定性,规划教材在理论研究和采取措施上明显滞后。校本教材的灵活性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3.统编教材“难、繁、偏、旧”现象严重,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很重,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低,学生的注意品质、意志品质发展滞后于同龄人。因此,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读书时,本身就抱着不愿学习文化课的目的来的。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国家统编教材难度大,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学生去啃那些高深莫测的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难、繁、偏、旧”的教材知识体系既不利于学生发展,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家统编教材的局限性,给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机会。校本教材由于灵活,能及时吸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学生能学会的知识”,因陋就简此,校本教材内容实用性强,难度较低,学生能够掌握。可见,校本教的编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教材在编写上存在很多共性问题。

1.抄袭现象严重。

很多校本教材编写时没有《校本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规范,由于编写校本教材时间短,为了保证下一个学期的投入使用,编写校本教材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在短时间内,编者完成编写任务,编写者往往东拼西凑,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得不大幅度抄袭其它教材的内容或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本校本教材成了“联合国”,校本教材质量没法保证。

2.教师的能力还不适合编写校本教材。

大多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育教学任务很重,在工作期间又很少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经验也不丰富。学校组织德育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他们觉得难度很大,很无助。教师们既缺乏理论高度,又缺少教材编写能力,编出来的教材语法错误多,文字错误多,标点符号错误多。他们只好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编入教材。从这个角度讲,一般学校的德育教师还没有能力胜任编写校本教材的任务,学校也没有为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提供应有保证。

3.校本教材印刷费用较高。

校本教材使用周期短,一般校本教材只供本校师生使用,因此,印刷数量较少,这样,册均费用相对较高。这从一个侧面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有些校本教材为了节省印刷费,找一些小印刷厂印刷,印刷质量不高。

4.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争学时现象严重。

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争课时的问题。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规定开足课程。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为二年,有的甚至缩短为一年半,在这短的时间里,完成统编教材的内容已实属不易,再讲校本教材,在学时上不够用,为了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课时上的矛盾,有的学校只好舍弃统编教材,使用校本教材。用校本教材代替国家统编教材,不符合国家规定,也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方法

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既然不是一人一校的事,那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就应该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各种因素齐心协力,开发出一本弥补国家统编教材不足,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教材。

1.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德育水平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这是由于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地域文化教育形成的。一个县区,甚至一个地级城市,中职学校数量并不多,学校管理有其共性。因此,校本教材可以供一个学校使用,也可以供几个学校共同使用。从这个角度讲,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有关学校或专业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教育专家、教研专业人士主动承担开发校本教材的重任。

各市、县区教研部门都有相关专业的专职教研员,相对来讲,他们的知识面、专业能力、视野等更适合开发的校本教材。教研员应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地编制校本教材,防止学校开发教材时的盲目性。

3.行业专业人士发挥校本教材开发中的作用。

校本教材的开发,最好由教师、教研员、学者及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有熟悉学生的现状的优势,教研员和学者有专业特长的优势,行业专业人士有了解企业需求的优势。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教材,才可能是最有行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用市、县级地方教材取代校本教材。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有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由市、县级两级部门组织编写的地方教材,取代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更有现实意义。这就避免了一个地区各中职学校为了显示本校特色,都去开发校本德育教材的局面,使学校的人力、物力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总之,开发校本教材是可行的,但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要慎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在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对各类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阁等.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2006.10.

上一篇母鸭带小鸭

下一篇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