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爱情文章范例6篇

好的爱情文章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1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 爱国思想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而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以情感人,让师生共同融入作品中去,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教师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就是说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再产生内在的情态。因而作者在写作时总是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要进入的境界。语文教师饱含情感地教学,学生就能饶有兴趣地学习,就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好地品味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位女工,用鲁迅的话,说得好听点,她是他的保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猫狗鼠》中都有出现,这篇文章还专门为她而写,她究竟有什么魅力?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这些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带着问题深入课文探究、理解、体味作者的情感,与文章融为一体。

二、教师情感的注入有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课本的作品都是名家精品,每篇文章都包融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要教好语文,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平淡的语言,平凡的举动却浸透着深深的爱子之情。这情,当今的初中生又有几个能读懂读透呢?因而我们就要自己先进入意境,体会领略这深沉的爱,在教学时发放“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以此来唤醒他们的爱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令人感动的情节。

采用多种饱含深情的朗读方式,品味领略字眼透露着情感,这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遂,又诱发了学生情感,有力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深蕴。

三、教师情感的融入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学作品具有感染力量,读者能有感而发,抒发他心中的情志,这就是兴。读者从文学作品中还可以认识一个社会风俗的盛衰和社会中的得失,这就是观。群是指人们在一起,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诗可以用来批评政治,表达民情,以促进政治改善。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的功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内容上很有嚼劲,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义更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克服的,这就启发了学生。研讨题目之后,我们再以长者的身份,从父亲教子的角度,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死?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从这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就会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师情感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卢梭说过:“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们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可见,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用自己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世界观、思想观得到教育,更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编入中学教材的很多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如《愚公移山》、《〈论语〉十则》、《爱莲说》、《陋室铭》等,就是不错的思想教育教材。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情感,让他们满怀激情地去领悟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以及丰富的哲理。《岳阳楼记》通过情感的激励、诱导,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认识。

总之,要教出语文课所特有的情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进入角色境界,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为国家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2

“爱”字功就是爱生命,意思就是说你如果要想真正地提高写作的水平,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叫做“爱”。如果给这个“爱”加上一个宾语,叫生命。爱生命是写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任何书上都没有讲过的。

好文章的标准,是这个文章有了生命。大家公认的好文章,是有生命的。

我这个“爱”字功的第一点就是要爱一切鲜活的生命。

有人写不出好文章,就觉得自己的技巧有问题,其实这不是技巧的问题。现在写文章的技巧已经铺天盖地了,怎么写好文章的技巧太多了,大家真正缺乏的是爱。

爱写作的人会非常注意生活中有生命的东西。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原始则是因为爱。

你看什么东西都是活的,看那面墙,墙不太干净,但是看一会儿,上面能够看出图画来,这绝对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写作要作为一个充满善意的事情去做,从善意的角度去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扩大对别的生命的兴趣,这就是博爱。从爱自己独特的生命出发,无论你写什么,你都能够进入别人的生命。

写作的高手就像科学家一样,他得有天生的怀疑精神,他看什么东西都不轻易相信,当然也不轻易否定,只作为一个简单的信息接受。

你写作文的时候,可能要举例子。这时你首先要把你最容易想起的材料丢弃。因为你一下子想起来的东西,别人也会想起。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跟孤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你好好利用你的孤独,你就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你的文章不一定是你们班最好的,但是是你们班最有特点的。这样老师就会对你的文风形成印象。

我们平时就要养成看出问题的习惯。有质疑,文章自然就包含了思想,没有思想,文章就写不出来,所以观察是很重要的。

用人名,用我们在街上、媒体上看到的一些专有名词,用一些产品的名字、广告,用这些东西开玩笑,不用耗费多少时间,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自己的文字水平。

好人坏人你都应该进入他的内心,你不要因为人家说这个人是大坏蛋,他就该死,你就不去想他是一个生命。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3

关键词:学生;作文;感情;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91-01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感情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文以情动人”,“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等等。文章的思想是灵魂,感情可谓之为“灵气”。没有感情的文章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而培养学生感情,激发学生感情,并使之反映在作文中,是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感情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语文的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培养。如: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尊师重教、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等,是必不可少的,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当然也包括那些复杂的、微妙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

多情,才善于感受,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有典型意义,就愈能引起共鸣。“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艺术性较强的作品,离不开情感。生活经验唤起情感,再由情感激发写作欲望,学生自己愿意写,比老师要求写,甚至逼着写,要更加有益。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感情。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之作。而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作文,并不象作家、诗人那样心理上已产生了表达的需要。对于限制性的作文,学生一时难以调动思想感情。作文教学应特别注意这一点。训练时老师做到及时点拨,适时激发。

如:让学生想一想,谈一谈;回忆回忆,讨论讨论;对比对比,想象一下等。教师还可以设计与文章有关的情景(例如:角色的扮演、环境的设置、气氛的渲染),以诱发学生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再去写,效果一定好。

二、让学生的个性特点渗透在作文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形成的心理特征系统。它作为一种心理特征系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风”。作为中学生的文章风格是不明显的。不是学生形成不了,而是缺乏不要的引导。

如何让学生的个性体现在文章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些文章所体现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

例如:教读鲁迅的文章,教师就应当抓住鲁迅先生犀利泼辣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深入体会他的“横眉冷对”而又“甘为孺子”的性格特点。教读杨朔的散文,教师就应当抓住其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文章所显示的风格。教读李白的诗就让学生注意从诗歌的意境中体会李白潇洒自如、放荡不羁的性格。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4

关键词:讲述;见证;抒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79—01

工作以来,听过许多教师开过《背影》这一课,发现大多都围绕着“背影”展开,具体分析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重点分析买橘子时的背影,采用了哪些描法,有什么作用。诚然,为了给已经二十岁的孩子买几个橘子路上吃,当胖胖的父亲蹒跚着走到铁道边,费力地下去,再努力地爬上月台时,那个满含父爱的背影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教者抓住这一情节做具体分析,确实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然而,许多老师在教本文时,往往忽略了文中“我”的作用,而“我”这个人物,又是本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人物。

首先,“我”是故事的讲述者。

围绕“背影”这一线索,“我”讲述了以下的经历:父亲失业,父子奔丧,家境惨淡,父亲事忙,踌躇再三决定亲送儿子,与脚夫讲小费,为“我”拣位子、铺大衣,拜托茶房照顾,困难地为“我”买橘子,嘱托“我”来信,忘却“我”的不好,惦记着我们。从徐州到扬州再到浦口,从“那年冬天”到“近几年”,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琐碎的的事,塑造了一个细心、爱子,但老境颓唐,晚景凄凉的可敬可叹的父亲形象。“我”的讲述,让所有的细节连贯起来,为背影的出现渲染了氛围,展现了特定情形下的背影,增添了背影感人的力量,让父亲爱护儿子的情感更加深挚。

其次,“我”是父爱的见证者。

背影中的父爱是深沉蕴藉的,“我”则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慢慢地发现。当“我”面对满院狼藉,伤心流泪时,父亲赶紧安慰我“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其实此时父亲应是最难过的:母亲去世,自己失业!到浦口时,父亲事忙,拜托熟识的茶房送“我”,且又再三仔细地嘱咐了茶房,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自己的急事,亲自送“我”去车站,为何“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只因“儿行千里父担忧”。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好方便“我”上下车;他给“我”做紫毛大衣,而自己只穿戴着棉布做的衣帽;当他费力地为“我”买来橘子后,不觉辛苦,只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只因他觉得已为儿子做好了一切,放心了,踏实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尽显了一位父亲的宽容。儿子眼中的父亲是那样的朴实,又是那样的心细,每个细节都在为孩子着想,却不提一个“爱”字,父爱如山呀!

再次,“我”是情感的抒发者。

文章抒发了“我”的愧疚之情。当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而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上车后,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可是“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两个“聪明”表达了自己在理解父爱之后的悔悟和自责。

文章还表达了“我”的感动之情。“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上文对父亲认识的浅薄,历经沧桑的父亲并不是“我”所想象的迂,他只是想尽力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一切事情,这份厚重的父爱怎能不让人流下感动的泪呢?

而“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的这一擦泪的行为,可能不仅是出于害羞,更是出于怕父亲担忧的心理。当父亲“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个动作,则融入了“我”对父亲的担心和感激。“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文中第三次写到自己流泪,眼泪中的情感是那么的复杂:自责、感激、惜别……

文章倾注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怜惜。“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对于父亲的发怒,“我”认为情有可原,给予了高度的包容理解。不仅如此,对于父亲落差较大的人生,凄凉的晚景,“我”又寄予了深深的怜惜关怀之情。

文章的结尾表现了“我”的思念和担忧。当读到“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父亲的身体极度担忧,对父亲所说的“大去之期不远矣”感到格外的痛苦。

可见,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我”的感情在不断地变化,而抓住“我”的情感变化后,对父爱理解才能更为深刻。“我”对父爱的不理解,“我”的自作聪明反衬了父爱的深沉博大;“我”被父爱感动,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体现了父爱感人至深的力量;“我”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思念,既是在上文领悟父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进一步表现父爱的伟大,又使文章的主旨不再仅停留在歌颂父爱的层面,更让我们思考,作为子女该怎样感激、回报我们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让人叹息,令人警醒,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不仅在《背影》中的“我”很重要,其他文章的“我”也同样重要。《孔乙己》中的“我”,以一个小伙计的身份冷漠地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当时的世态炎凉。《故乡》中的“我”是故乡变化的见证者,让人感受到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的痛苦和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59―01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多年来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的经典之作。虽然文章叙述的事情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距离现在已十分久远,但至今读起来仍感人至深。这篇文章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感人

文章中父亲送儿子上车时仅仅说了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但句句流露出怜爱儿子的深情。如到了南京,父亲说的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要注意父亲说这句话的背景: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并再三嘱咐了茶房,甚是仔细。2.但他还是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尽管父亲事情繁忙,尽管已托付了熟人,尽管“我”已长大成人,但父亲仍然放心不下,惟恐路上有所闪失,最后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送,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再如到了车站,父亲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时父亲已送“我”上了车 ,各方面都照顾到了,我也劝他走,父亲又有事,但他总觉得没有尽够心意,总想再为儿子做点什么,想到儿子路上口渴,就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为儿子的安全着想。总共四句话,句句都饱含深情。父亲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疼爱儿子,怎不让人产生感动之情呢?

二、动作感人

文章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而爬月台的那段描写。这段话主要突出的是父亲的动作,突出他买橘子的艰难。如“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再加上父亲往回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作者刻画出了父亲因体胖艰难攀爬的感人情景,表现出父亲甘愿自己受累也要儿子平安的爱子之心。他的背影给人一个动态的过程,可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是全文的焦点,是对背影最精彩的描写,也是最能触动读者心灵的一个特写镜头,每一个人读到这里,定会为这样的父爱而感动。

文中还有几处,虽然不如这段写得详细,但也能看出父亲爱子的感情。比如,中间的“照看行李、讲价钱、给‘我’拣定椅子、嘱‘我’路上小心、嘱托茶房照应”等,可见父亲对“我”是事事操心、时时牵挂。

父亲的形象就是在这众多的描写中让人感觉逐渐丰满、真实而且感人的。

三、“我”的感受――父与子的互爱

这篇文章的感人之处还在于既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写了作为儿子“我”的感动与怀念,这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更能打动读者。如“我当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这是当时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但作者写文章时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不懂事,责备自己,也是儿子对父爱的一种回应。除了自责,感动更多,如作者在文中几次写到自己流泪:“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等等。这都是因为作者被父亲的爱所感动,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悟到了父亲的爱心。父爱的深沉,儿子的感动、怀念,不但使文章的写法更有新意,也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

四、背景交待――艰难中的父爱

文章开头交待了当时家庭的状况,作者用了“惨淡”一词来形容。家庭遭了变故,“我”倍觉凄凉,不觉簌簌地流下了眼泪;父亲“变卖典质”、“借钱办了丧事”,又没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心情本来就够难过的了,但依然不忘对“我”的照顾,并劝慰“我”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艰难之中的父爱更珍贵,这更加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好的爱情文章范文6

一、巧用修辞法

1.运用比喻拟人: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拟题,不仅可以使题目生动、形象、优美,而且可以化平淡为神奇,使题目表达的意思丰富而隽永。

①运用比喻:

《轻风,像旧梦的声音》——话题“风”

《航行在母爱的河流中》——话题“母爱”

《送你一棵忘忧草》——话题“好心情”

《心中的百合花》——话题“好心情”

《我是船,只属于远方》——话题“奋斗”

②运用拟人:

《母爱绽开泪花》——话题“母爱”

《牵着青春的手》——话题“青春”

《倾听落叶的诉说》——话题“风”

《心灵的呼唤》——话题“心声”

2.运用对偶、排比:题目的美也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使题目表意凝练,节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①运用对偶:

《风也凄凄,路也漫漫》——话题“拼搏”

《春来花开,秋来叶落》——话题“改变”

《看秋风落叶,忆辗转人生》——话题“改变”

②运用排比:

《那山,那水,那船》——话题“家乡”

《数学·音乐·人生》——话题“生命”

《白云·夕阳·歌声》——话题“改变”

3.运用双关: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例如:《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话题“关爱”

《给心房点亮一盏灯》——话题“信心”

二、引用化用法

优秀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可以变成优美的题目。此外,经典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广告语、歌词、影视剧名,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样包装的结果,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读者。如:

《你是风儿,我是沙》——话题“风”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话题“拼搏”

《野百合也有春天》——话题“改变”

《绝知此事要躬行》——话题“实践”

《何处相思明月楼》——话题“思念”

《爱拼才会赢》——话题“拼搏”

《其实你该懂我的心》——话题“理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话题“理解”

三、创设意境法

诗歌之美在于意境。如果文章的标题也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同样能引人注目。拟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诗歌或散文的语言,营造出种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寓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交融。这里既可以有风花雪月的空灵缥缈,也可以有惊涛艳阳的热烈奔放……使之既有美丽的画意,又有含蓄的诗情,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

《清风夏雨爽人心》——话题“好心情”

《守望桅子花开的季节》——话题“青春”

《童年,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话题“童年”

《别梦依依忆乡关》——话题“团圆”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话题“风景”

《花染凉意水无声》——话题“反省”

《仰头依旧蔚蓝天》——话题“好心情”

《让心灵的窗子向北开》——话题“改变”

四、饱含哲理法

富有哲理,意蕴丰富的语言是能够启人心扉的,也是能打动读者的,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样饱含哲理的语言。如:

《风永远吹不动母爱》——话题“母爱”

《再哭一次就长大》——话题“成长”

《生活没有失败》——话题“失败”

五、悬念激疑法

我们在拟题时或者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者摆出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追寻。如: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话题“人与自然”

《谁的眼泪在飞》——话题“网络与生活”

《沉醉不知归路》——话题“风”

《麦穗上的舞蹈》——话题“友谊”

上一篇有关水的古诗

下一篇稽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