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效应范例6篇

感染效应

感染效应范文1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感染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26-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手段,主要负责医院各类物品、器械的回收、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中心工作人员长期与锐器、致病原、化学试剂等危险物品长期接触,污染机会较多,因此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常见的感染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着重要作用,为探讨感染控制效果,该研究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消毒供应中心38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院消毒供应中心38例工作人员,男25例,女13例,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32.3±3.8)岁,工龄10月~26年,平均工龄(12.9±3.2)年。其中中专13例,大专19例,本科及其以上6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式 采取该院专门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设计的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一般内容如年龄、工作年限等,医院感染知识),由专人对消毒工作人员进行仔细询问并准确填写,对全部供应中心人员的感染意识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监督、宣传教育。统计两次调查结果差异,进行有效分析。

1.2.2 管理方法 ①医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将医疗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告知工作人员,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职业感染的相关知识,重视预防职业感染,强化其防护意识,从而有效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②优化消毒中心工作环境,在消毒中心安装空气净化调节设备及空调,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湿扫地面,用紫外线对室内消毒2次/d;设立对外创口,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工作及防护流程,并监督工作人员规范执行,将包装区、无菌区、办公区、污染区等严格区分,并设置专用器具,保证物流、人流及气流的有序进行,严禁逆流。③工作人员在下收清点污物及清洗污染物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措施进行预防:穿好口罩、工作服、橡胶手套及圆帽等,严禁裸手接触污染器械,清点完毕后及时脱去手套,并使用消毒剂清洗双手;需要双手进行清洗时,需佩戴防水围裙、眼罩、袖套,穿防护鞋、戴双层手套等,清洗操作必须在水面下进行,清洗特殊类物品时需要先浸泡在清洗。消毒供应中心锐器损伤也是常见的感染之一,因此中心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类器械的操作技术,在刀片、针头及其他锐利器械的分离及清点时要采用辅助工具,严禁徒手操作,同时对于各类医疗废物要正确合理处理。若不慎被锐器所伤,要及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并进行登记并上报,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较为严重者需要专科就诊处理并定期进行追踪检查。④仪器外面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识,同时可使用防烫手套,减少烫伤。由专人不定期对科室的设备、仪器进行检修及普查,及时更新设备,在进行超声清洗时要加盖隔音,减少噪声污染。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清洗消毒时,要严格规范操作,并妥善保管各类化学溶剂,定时开窗透气,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消毒时若除锈剂、剂等不慎进入眼睛,要立即采用洗眼器进行清洗,并及时送往专科进行处理。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感染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前,工作人员感染意识优10例(26.3%),良13(34.2%),差15(39.5%),优良率为60.5%;采取有效措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优18例(47.4%),良16(42.1%),差4(10.5%),优良率为89.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

2.2 感染控制情况

采取措施前,消毒中心工作人员共发生刀片或剪刀割伤25次,容器边缘割伤13次,化学制剂损伤5例,共43次;实施管理措施后,共发生刀片或剪刀割伤5次,容器边缘割伤3次,化学制剂损伤5例,共9次,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各科室服务的中心,是医院实现无菌操作,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日常灭菌、消毒及清洗过程中,接触各类剪刀、刺针等锐器,同时与各类化学消毒液剂接触较多,工作风险较大。临床研究中,锐器损伤发生率最高,造成这一现象有多种原因:使用医疗器械的科室为能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常将各类器械混合放置,如缝合针容易留在持针钳上,导致工作人员在分类及清点时容易被刺伤,另一方面,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强,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也是导致被锐器刺伤 的重要原因。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相较措施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陶莉芬.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及职业防护[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836-1837.

[2] 陶华,李高亮.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30-2431,2469.

感染效应范文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是小儿常见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百病之源”,尤其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抵抗力差,其发烧患儿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占相当比率。2008年以来,应用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0年4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患儿160例,均符合上呼吸道标准。治疗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2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4.0岁。两组患儿血常规均为WBC4.0~10.0×10.9/L,无分叶左移,CRP均<10mg/L,患儿均有咽部充血及舌尖边质红,有口渴、尿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著性差异无显,具有可对比性。

治疗方法:患儿在门诊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均给布洛芬等退热药及物理降温对症治疗,治疗组用痰热清,用法为按体重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静滴,控制滴数每分钟30~60滴,日1次,对照组用病毒唑加青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24小时内退热;②有效:48小时内退热;③无效:72小时内未控制发热。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感染效应范文3

【关键词】:供应室;细节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94-2

医院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场所,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但是,它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工作稍疏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感染和热原反应的发生。供应室要适应医院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从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到设备技术更新;从细节管理到质量控制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中心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细节管理,质量监控,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

1供应室的环境要求

建筑布局要求,目前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与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房屋建筑面积太小,医院消毒供应室未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路线上做不到强制性通过的方式。人流、物流的路线没有严格做到由污染到清洁,存在着交叉逆行或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分区不明确。功能间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或根本不使用。这就要求医院领导重新建立新供应室,按规范要求布置各功能间,来达到满足工作需要。

2人员素质的培养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2.1人员的选择人员要求工作认真、心细,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并有一定临床经验。

2.2人员的配置根据本医院的规模配清洗工1名,消毒员1名,打包员1名,下受下送人员1名,清洁工1名。

2.3人员的培养进供应室的人员首先做好岗前培训,消毒员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并每年分批派出1―2名在岗人员参加消毒供应室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学习和吸取新经验来适应供应室的发展。

2.4重视在职教育供应室人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5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供应室每天都要回收各种污染器械和针头,对污染器的清洗、消毒、包装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工作人员常被各种锐器划伤,化学消毒剂灼伤等,这些原因的发生与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工作环境凌乱,不遵守操作规程以及对危害认识不足有关。所以应经常组织工作人员防止职业暴露的学习和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物品环节的细节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重复物品、器械由回收到发放要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科室人员要认真对污染物品、器械和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要有明显标示,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1]和质量标准[2],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曾经在香港参观学习得知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规范化,严把清洗质量关。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7kg,敷料包≤5kg)。

3.4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3.5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4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4.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4.4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5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4.6蒸馏水质量监测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

5结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各类人员对消毒灭菌及各种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标准,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要经常教育护理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护理道德责任感,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才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感染效应范文4

关键词: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为泌尿外科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较多,但在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根除率上存在差异。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为广谱类抗生素,常用于尿路感染治疗[1]。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特择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分别行以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入院前48 h内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排除妊娠孕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为(37.2±15.3)岁,其中18例为急性肾盂肾炎、13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3例为急性膀胱炎;研究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为(37.1±15.4)岁,其中17例为急性肾盂肾炎,13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4例为急性膀胱炎。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选用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19990324)进行治疗,静脉滴注,0.4 g/d,分2次静滴。治疗持续1 w。

研究组患者给予加替沙星治疗:选用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加替沙星(国药准字H120040984)进行治疗,静脉滴注,200 mg/次,2次/d。治疗持续1 w。

1.3临床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体征与症状均完全消失,细菌性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为显效;体征与症状均得到改善,细菌性指标正常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为有效;体征与症状无变化,细菌性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仍异常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再行?字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44例患者中,25例为显效、18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7.70%;参照组44例患者中,17例为显效、19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81.8%。经检验:?字2=6.065,P=0.014。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2.2两组患者细菌清除情况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存在44株细菌,包括18株大肠埃希菌、12株革兰氏阴性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肺炎杆菌、1株肠球菌。治疗后共清除42株细菌,清除率为95.5%;治疗前参照组存在44株细菌,包括17株大肠埃希菌、13株革兰氏阴性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肺炎杆菌、1株肠球菌。治疗后共清除34株细菌,清除率为77.3%。经检验:?字2=6.175,P=0.013。可见研究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即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尿路感染是因尿路中病原体快速繁殖,使人体泌尿道粘膜被病菌侵袭而导致的炎症反应。尿路感染通常分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以肾盂肾炎为主,肾盂肾炎又包括慢性肾盂肾炎以及急性肾盂肾炎两种,下尿路感染以尿道炎、膀胱炎为主。不管是哪一类感染疾病,一经确诊均应引起患者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2]。

据临床研究表明,临床中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药物比较多,药物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加替沙星是现阶段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药物,据相关研究指出,加替沙星可杀灭引起泌尿系统疾病的细菌。加替沙星可对细菌Ⅱ型拓扑异构酶有选择性地抑制作用,发挥其强大杀菌能力,特别治疗因格兰阴性菌、厌氧菌以及格兰阳性菌等细菌感染的疾病效果更佳[3]。加替沙星药理特征选择性较高,通过静脉滴注,使患者血液浓度增加,加快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且通常不会出现结合于血清蛋白的问题,可广泛分布于患者体内各器官组织,使药物疗效提升。陶剑虹,姚洁,朱满连[4]等研究中指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同为广谱性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但加替沙星药效作用更强,主要是因加替沙星结构多加了八位甲氧基,可以有效降低用药治疗中产生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降低对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

加替沙星作榱俅仓杏行且安全的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上腹饱胀、轻度便秘、皮疹等副作用,但这些不良反应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且停止用药之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无需药物干预。有些患者用药过程中还会出现轻度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胃肠道反应,但不会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加替沙星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而应用左氧氟沙星的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组间差异明显,且在细菌清除率上两组数据也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5.5%,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77.3%,可见在治疗效果与细菌清除率上加替沙星优于左氧氟沙星,这与周小琴[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于左氧氟沙星,在尿路感染患者中应用加替沙星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桃.60例尿路感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04):137-138.

[2]余颜,俞旭君,王永磊等.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应用于尿路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医药前沿,2014,02(27):218-219.

[3]娄剑波.加替沙星对尿路感染疗效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24.

[4]陶剑虹,姚洁,朱满连等.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1(05):1053-1055.

感染效应范文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间差异(P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34-01

为了进一步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2.1)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1±2.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发热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心率等指标变化。若患儿体温不稳定,需每隔2h测一次体温;若患儿体温稳定,每隔6h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在37.5℃-38.5℃的患儿,无需给予退热处理,注意多饮水;体温38.5℃-39.5℃的患儿,应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脸、额头冰敷、酒精擦洗等。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应给予布洛芬液口服治疗,而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尽量不使用。退热时,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擦干,避免受凉,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

②咳嗽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若患儿年龄较小,则需由护士和家属协助咳嗽。若患儿咳嗽无力,应反复更换,使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咳嗽较为严重者,应适当给予止咳糖浆、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注意控制次数。

③用药护理: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所以临床可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但是这类药物较易引起胃肠道反应。

④饮食及运动护理: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出现发热症状,在发热过程中,患儿时常感觉口腔干燥,这样会引发严重的口腔溃疡,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采用医用漱口水漱口。同时要叮嘱家属合理饮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营养。

⑤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疾病了解甚少,较易产生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患儿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临床康复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儿沟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及用药指导等,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其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哮喘音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有效:咳嗽、肺部哮喘音减轻,体温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皮疹2例,静脉刺激1例,胃肠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0%(5/42);对照组出现10例皮疹,2例静脉刺激,5例胃肠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0.5%(17/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目前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在人体内,相关组织和肺炎支原体都有着共同的抗原,当小儿感染后就会形成自身抗体,以此削弱诸多器官或系统的免疫能力。因此,在诊治小儿肺炎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并根据患儿病情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准确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1]。

在本文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3]。

参考文献

[1] 黄亚娟,夏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6):2953-2954,2964.

感染效应范文6

【关键词】 ICU; 氟康唑; 抗真菌感染;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25-02

doi:10.14033/ki.cfmr.2015.13.064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ICU,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新兴的为危重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科室[1]。由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多数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低,体质很弱,再加上治疗过程中多需要创伤性检查和抗生素等药剂的大量使用,常会出现严重的真菌感染等合并症,不仅影响病情的医治,还危及患者的生命[2]。本文通过对2011年5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收治的86例患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应用Fluconazole抗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抗真菌治疗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86例患者均为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7例,占62.8%,女16例,占37.2%,年龄26~70岁,平均(45.5±12.7)岁,基础疾病:严重创伤13例,败血症2例,重症休克7例,脑溢血9例,肾功能衰竭6例,癌症术后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占65.1%,女15例,占34.9%,年龄35~76岁,平均(47.3±10.5)岁,基础疾病:严重创伤11例,败血症1例,重症休克9例,脑溢血13例,肾功能衰竭5例,癌症术后4例。所有患者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救治的同时每天均接受IFI危险因素评分系统评估,诊断认为存在真菌感染,可对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下治疗方案均告知患者家属,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实行。观察组患者应用Fluconazole进行抗真菌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 g,以后0.2 g/次,1次/d,持续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食道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 g,以后0.1 g/次,1次/d,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0.4 g/次,1次/d。肾功能不全者:若只需给药1次,不用调节剂量;需多次给药时,第一及第二日应给常规剂量,此后应按肌酐清除率来调节给药剂量。对照组患者根据病史均采用常规抗真菌治疗,用药方案和观察组相同,两组相同基础疾病患者的疗程保持一致。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1)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和体征变化;(2)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指标检查;(3)胸部X线片检测等;(4)尿液和痰液的真菌检查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的评定标准分为四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痊愈:患者临床体征无异常,各项实验检测、真菌培养结果、真菌活体检测均恢复正常;显效:体征基本正常,各项实验检测、真菌培养结果、真菌活体检测显示结果基本上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体征有波动,但有所改善,各项检测结果与之前比较也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各方面评估均无好转甚至更严重[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抗真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达90.7%,而对照组仅为5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观察组(n=43) 21 13 5 4 39(90.7)

对照组(n=43) 13 9 3 18 25(58.1)

3 讨论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时,很容易造成真菌感染,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是容易感染真菌的高危人群[6]。大部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的死亡是由于真菌感染。研究发现,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真菌感染的案例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有两种:一是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其死亡率达41%,二是以曲霉素为主的丝状真菌,其死亡率达30%,其他常见的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死亡率各占20%左右。临床上,念珠菌已跃居血液感染致病菌的第四位[7]。研究发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气管插管、雾化吸入等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发病、血源性感染[8-9]。近年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越来越大,真菌感染已成为危机重症监护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医护人员早发现、早用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的死亡率[10]。

本次主要研究2011年5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收治的86例患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使用Fluconazole抗真菌感染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真菌治疗的疗效(P

参考文献

[1]周凯,胡迎春,刘济滔,等.早期氟康唑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9):1144-1145,1148.

[2]姜汇涓.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深部感染3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7(6):129-130.

[3]汤明.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比较[J].西北药学杂志,2014,28(3):283-285.

[4]隋东江,张伟,王蓉美,等.氟康唑治疗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0(17):2660-2661.

[5]赵现斌,赵军魁,张小科,等.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治疗念珠菌肺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19(19):2931-2932.

[6] 唐红梅.痰热清联合氟康唑治疗白色念珠菌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24-25.

[7]刘雪梅,张作清,张昌红,等.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1-3.

[8]曾彬,吴倩.158例念珠菌肺炎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8-9.

[9]李荣琴,黄开霞,金成梅,等.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预防性给药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