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风水范例6篇

周易风水

周易风水范文1

【关键词】易经;风水;五行学说

1.周易概述

《周易》原名《易》,汉代以后称为《易经》,是周代贵族求神问卜的书,包括经、传两部。经文部分包括卦形、卦辞、交辞,传文则是后人对经文的解释。《周易》为群经之首,是东方文化的源泉。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和民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陈立夫在为黎凯旋《易数浅说》撰的《序》中写道:“易经一书,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枢纽,凡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兵学及艺术,莫不依此本源而衍生,也莫不依此枢纽而向前发展!”。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也深受其影响。

2.风水概述

风水是根植与我国传统文化上的建筑文化,它是人类居住、生存、繁衍、发展的生态环境。它包括阳光、空气、水质、气候、土壤、食物、声音、色彩等各种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等诸多自然科学的环境和社会科学的感官心里因素,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身心健康。“风水”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郭璞《葬书》:“葬者,乘生气也。五气(五行之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郭璞是从《周易》“气”论基础上提出“风水”这个概念的。由《周易》而生发的“风水”概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旧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同时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风水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建筑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中国历代政府的重视,唐太宗李世民选吕才为首的一批学者规范风水典籍为一例.正如现代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在中说:“风水是中国思想精神寄托于建筑之上。”,而人类的居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周易对风水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在两个方面:第一,阴阳学说;第二,天地人对立统一学说。

3.阴阳学说对风水理论的影响

阴阳学说是《易经》的主要内容之一,阴阳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这种世界观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医学、哲学、政治思想、法学思想、占卜、宗教、音乐及风水等。

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的产物(气:能量、力、本原、元气),“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系辞传》),宇宙只有两种原动力或作用,有时此占优势,有时彼占优势,交替而成。《系辞》和《说卦》共有5处谈及“阴阳”。“阴阳不测之謂神”(《系辞》),阴阳不可预测和认识,是神秘的道。“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我们又可以从“日月”的运行和特性来了解它。也就是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说卦》),通过观察天地阴阳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卦象来认识它,比如《乾》卦就是“天行健”“,言阴阳相薄也”(《说卦》)。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我们又可以从中领悟阴阳合美、刚柔有位之奥妙。

《周易》的阴阳学说对风水理论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阴阳变易、生生不息。阴阳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就是:阴阳是相互转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一方失掉对方的依存,就没有什么阴阳可言。这个理论被风水学说充分吸收,将其用之于风水学上。阴阳平衡成风水学说重要原则之一。风水学说中,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山为阴,水为阳。在风水中,大的格局要体现阳,要有比较多的阳的成分,如要有丰富的水流,有较大面积的平原等。“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国语·周语》),阴阳平衡的地方才具备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环境物质条件。“阳益阳,而阴益阴,阳阴之气固可以类相益损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山无水不变,水无山不合。动静咸宜,阴阳和谐,才合乎《周易》之道。

阴阳学说的这种思辨理论直接导致了以山川自然为审美对象的山水美学的成熟。如风水家论山水,以山主静而属阴,水本动而属阳,则讲究山水交会,动静相乘,阴阳相济,乃有情之所种处。故山有“指山为龙兮,像形势之腾伏”的种种寻龙之法。而左水,则求其静而臻于美,故“左水为美,要详四喜,一喜环湾,二喜归聚,三喜明净,四喜平和”,而山水植被阳光空气以及建筑形势空间布局,也莫不讲究,“动静阴阳,移步换形,相生为用”,“如画工丹青妙手,须是几处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等,都是阴阳学说对风水理论影响的结果。

4.天地人对立统一观对风水理论的影响

天地人对立统一观念是《周易》重要的思想之一。《周易》本身就是古人对天道规律的形象化演示与文字述说,“卦”是古人用于沟通人与天的桥梁。《周易》就是人用于沟通天地的阶梯,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风水理论也吸收了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并把它用在选阳宅、阴宅和景观建筑之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选阴宅。《葬书》是风水理论系统中的重要典籍,它首次提出了“风水”的概念,书中对风水进行了定义““葬者,乘生气也。五气(五行之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晋代郭璞的《葬书》和《相宅经》一起被后世推崇为阴阳宅两大经典。《葬书》吸收了《周易》中天地人对立统一的理论,演化成以“泽被后世”为中心理论的阴宅学说。通过挑选先人的阴地,通过一定的方式下葬,以达到惠及后人的目的。正如《易传·文言》天地合德的理想所说的那样,“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心思想,它深入到物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中国道家所提倡的“道德圆满”,佛家所追求的“涅槃”,等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只是追求的手段不同而已;道家通过“养元婴”而升天,佛家通过修行合冥想而超脱。风水理论则是“俗人”通过选先人的“阴宅”而达到,通过先人而沟通“天”,以达到“天人合一”。

5.风水对《周易》方位观的吸收

《周易》是一本讲描述天地人运行规律的说,但是人们怎样知道万物运行的呢?同过占卜。《周易》最开始也是周朝天文官用于占卜的书,它也是中国传统数学合象学的始祖。风水,讲的通俗一点就是说怎样选地基,修房子。只不过这房子可能是活人的房子—住宅,也可能是死人的房子—坟墓,但不管怎样都牵涉到地理学。风水关于地理学方向问题就是引用了《周易》中的方位观

《周易》谈及“位”有90多处,强调“中正”“、得位”“、吉位”,警戒“凶位”,《乾》、《坤》二卦可为典型例证。《乾卦》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何谓“六位”,据《焦氏易林·易林卷第四》解释:“天地即乾坤二卦,六位:震、巽、坎、离、艮、兑”,“六位”即指雷、风、水、火、山、泽,这里其实说的是宇宙万物的形成阶段,万象更新,生机勃勃,这是所谓“成”,也就是“得”位。《坤卦》“: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里的“位”也就是指人类学习宇宙天地之道,而端正自己、修身养性,身心都达到美的境界,即“正位”,也就是“合位”。另外,《周易》中有五位概念。所谓五位,是指大衍之数中五个天数1,3,5,7,9;五个地数2,4,6,8,10,“五位相得而各有合”,1与2相得,3与4相得,5与6相得,7与8相得,9与10相得,有了“五位”之名。强调的也是“得位”和“合位”。1、6北方水,2、7南方火,3、8东方木,4、9西方金,5、10中央土。堪舆家又将九宫与九色相配,成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易学中牵涉到方位的有四象、河图、洛书、九宫、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十二辟卦、二十四山、卦气图、六十四卦圆图等。其中前四种是方形的方位,后六种是圆形方位。圆形方位从东西南北四位发展到八卦的八位,十二辟卦的十二位,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位,卦气图的七十二位与六十位,直至六十四卦圆图的六十四位。《周易》及其易学的方位观念对风水影响很大,风水罗盘中几乎包括了易学的各种方位。

6.结束语

《周易》这部中国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的活水源头,它深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文明的基础,有人称它为“世界三大经典”---《周易》、《圣经》、《吠陀经》之一。风水,作为中国人用于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当然也不可比满的以它为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碧.《周易》对中国“风水”理论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8(3).

周易风水范文2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周末效应收益率波动性

周末效应,又周日效应,顾名思义,就是指股票的收益与风险在周内各交易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国外的研究比较早,Cross(1973年)、French(1980年)、Gibbons和Hess(1981年)对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研究发现,周一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值,且比同周内其他交易日都低;周五的收益率比其他交易日都高,且风险相对较小,即存在周末效应。随后Jaffe和Westerfield等又对欧洲和亚洲新兴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同样发现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股票市场显著表现出周末效应,只是最低的平均收益率不是发生在周一而是周二。关于我国上海和深圳股市是否存在周末效应,国内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沪深两市和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周五的平均收益率大于周内其他交易日,而风险最小;周二的平均收益率小于周内其他交易日,风险却是最大。但是,1998年12月29日《证券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结束试点,正式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证券市场制度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性的信息。《证券法》的颁布是我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出台的前后市场特征是明显有差别的,因此本文着重研究《证券法》出台后我国股市的周末效应现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是否还存在周末效应?如果存在的话,是否仍表现为显著为负的“周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周五效应”?

周末效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考虑到《证券法》的颁布时间,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1999年1月4日——2004年8月27日的每日收盘价,上海股市以上证A股指数(股票代码000002)为考察对象,深圳股市以成份A股指数(股票代码399002)为考察对象,所有的历史数据都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的历史数据库。收益率采用指数法计算,即股票收益率

pt

Rt=100*LN(——),

Pt-1

因为当Rt很小时,指数收益率与百分比收益率相差很小,几乎相等,且指数收益率具有简单相加性,只要将各期的收益率相加就可计算连续几期的收益率。

对表1的描述统计量初步分析显示:

两市从总体上比较,沪市的平均收益率较大,风险较小;沪市收益率的平均值小于中值,有点向左偏斜;而深市收益率的平均值大于中值,有点向右偏斜。

沪市中,负收益率出现在周一、四、五,正收益率出现在周二、三。其中周一收益率的均值是一周内最低的,标准偏差是最大的;周二的平均收益率是周内各交易日中最高的,标准偏差相对较小,低于收益率同样为正的周三;有趣的是,周五的平均收益率为负值,且是负收益率中最大的,标准偏差却是周内各交易日中最小的。因此,沪市周一的收益率比较符合周末效应的特征“收益率最小,风险最大”,初步说明负的“周一效应”较显著;不能说明存在明显的“周二效应”和“周五效应”,但表明存在一定程度正的“周二效应”和负的“周五效应”,这与以往的学者研究结果正好相反。

深市周内各交易日的收益率与风险分布,与沪市的特征差不多,只是显著性稍微差一点。周一、四、五的收益率也为负值,周二、三的收益率为正值;周一的平均收益率最低,波动性最大;而周三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周五的波动性最小。因此,深市也可以初步认为存在较显著的负的“周一效应”,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的“周二效应”和负的“周五效应”(收益与风险的对比见图1和图2)。

以上分析表明: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在一定程度上都缺乏对信息反映的有效性,且上海的有效程度低于深圳。

周末效应的标准偏差分析

建立检验假设H0:σi=σ0(i=1,2,3,4,5,其中0表示总体),即检验周内各交易日的标准偏差与整体收益率的标准偏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检验各交易日与市场整体的风险是否一致。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交易日的风险与市场整体的风险一致性检验时,沪深两市的周一、五均拒绝原假设,其他三个交易日均接受原假设。这说明周一、五的风险与市场风险整体上并不一致,周一的风险偏大,周五的风险偏小;而周二、三、四的风险与市场整体风险的一致性表现显著。

进一步检验各交易日之间的标准偏差是否显著相等H0:σi=σj(i,j=1,2,3,4,5),从检验结果的P值(见表2)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α=5%下,沪市的周一、五的波动性显著不同于其它各交易日,周四的波动性与其他各交易日也存在差异,但显著性没有周一、五明显;深市的周五的波动性明显不同于其他交易日,周一的波动性与周二、三、五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周四差异性不显著。

因此,F方差检验的结论是:周内的各交易日中,周一的风险最大,周五的风险最小。

周末效应的均值分析

提出待检假设H0:μi=μ0(i=1,2,3,4,5),即检验周内各交易日的收益率均值是否与整体收益率的均值相等,也就是检验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与整体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t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沪深两市中各交易日都接受原假设,即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都与整体收益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检验各交易日之间的平均收益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H0:σi=σj(i,j=1,2.,3,4,5),从均值t检验的P值(见表3)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接受各交易日收益率均值显著相等的假设。因此t检验认为:沪深两市中,周内每日的期望收益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提高的表现。

以上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中,周内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与市场整体收益率一致性显著,各日之间的平均收益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性;而周一的波动性偏大,周五的波动性偏小,其他各交易日的风险与市场风险整体上一致。因此本文的结论是:1998年底《证券法》出台以来,我国股市周内各交易日的收益率大致相等,并没有表现出“周末收益率效应”,却存在“周末波动性效应”,即周一波动性大,周五波动性小,且上海股市的“周末波动性效应”比深圳股市的显著。研究中没有发现以上学者所说的负“周二效应”,可能在于:投资者素质提高,投资理性化成份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证券法》颁布后,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增强,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量增多、及时性提高、虚假性有所减少等。从而,我国股市周一波动性最大,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而不是滞后到周二才发生较大的波动。本人认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成熟化的表现,虽然这种周末效应仍有悖于Roberts的市场有效假说。

参考文献:

1.郑振农,汪孔亮,陈蓉,李建斌.中国证券发展简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戴国强,陆蓉.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末效应[J].金融研究,1999(4)

周易风水范文3

关键词:君子 教育 《易传》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本来是一本卜筮之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本以“推天道明人事”为基本理念的文化典籍。《周易》肇端于上古,成书于商周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资料。《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对上古占筮记录的汇编,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易传》则为后世学者诠释《易经》的作品,主要有《系辞》《彖传》《象传》《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组成。传统的看法是《易传》均为孔子所作,今人多有质疑,本人无意于考订作者,还是相信《易传》为孔子所作,或者是孔门弟子根据孔子的思想整理而成。《易传》把《经》中所潜含的人文精神大加弘扬,把《易》由卜筮之作演变为教育学、哲学巨著。

君子人格的教育与培养,是先秦儒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易大象传》的核心思想之一,本文着重讨论《易大象传传》的君子教育思想。

一、君子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合乎“天道”的“圣人”

君子一般是指有志于完善自我、进德修业、服务国家的社会精英。君子人格的最高目标就是合乎“天道”的“圣人”。《乾卦.文言》说:“圣人作,而万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1]由此可见,圣人完全明了天地自然的规律,明白每一件事物的特性和归属,圣人就可以使万事万物各从其类,本性与天道相和者就亲近于天,本性与地道相和者就亲近于地。圣人不仅明白天地万物的规律,也明白自己的生存规律,明白进取与退却、生成和消亡是一切事情发展的必然过程,就会在进退存亡的每一个时刻都保持中正平和之心态。这是一种人心与天道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到此境界就是圣人。

二、注重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

《周易》经传都注重研究天地的规律、自然现象的规律和人自身的规律。在学习内容上,《周易》强调要学习自然之书、社会人生之书和书本之书。强调学用一体。

《周易》强调君子学习《易》书的重要性和书本的有限性。《易经·系辞》认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中认为,《易》的创作是与天地相准拟,能够包含天地人的所有道理。《易经·系辞下传》第八章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师保[2],如临父母。”此段文字指出,《周易》这部书是天道地道人道的高度概括,不可以须臾远离。它所体现的道理在于屡屡变迁,变化运行而不居止,周流于天地之间,上下往来没有定准,阴阳刚柔相互转换,不可以死守书本典籍的话语(要把握其精神),只有变化才是它趋赴的方向。《周易》的道理可以启发人要出入有度,避免“过和不及”。使君子和学人能够明白事物变化的隐微之兆,而保持戒慎恐惧之心和忧患意识。如果以此学习《周易》,虽然没有老师和父母在场,却好像老师和父母亲临一样。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周易》重视书本,但不迷信书本,《系辞》中纪录了孔子的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孔子指出了语言的有限性,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多强调体悟、强调知行互动,反对食古不化、纸上谈兵。

所以,《易传》更加强调实践中学习,《乾卦》九三爻辞提出:“君子终日乾乾”,要求君子要知行相和,日夜保持振作,重视践屡,以进德修业。《乾卦文言》还提出:“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要求君子将成就道德作为自己的目的,在每天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君子应该做到以仁心作本体,以为人尊敬;以优雅的举止,来行礼仪之道;以物利人,来符合“义”之精神;以正固的节操,来办好事务。

三、注重从自然之象(卦象)之中领悟的学习方法

根据《易象》体悟是周易独特的学习方法。《系辞》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 《易》为法象天地之作,八卦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抽象模型。在八卦的易象系统中,乾为天、为健、为父、大人等等;坤为地、为母、为顺等等;坎为水、为沟渎等、离为火、为日等,??为风、为木等,兑为泽、为口舌等,艮为山、为径路等,震为雷、为龙等。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刑成了复杂的卦爻象系统。《系辞》提出“制器尚象”的观点,认为古代的圣人包羲、神农、黄帝、尧、舜都是领悟和体究六十四卦的卦象而发明了渔业、农业、商品市场、船、车、服饰、农具、弓箭、房屋、棺椁、书契等等。

《周易》认为,易象来源于天地自然之道,圣人合乎天地自然之道,所以圣人根据卦象创造人类文明,君子自然就应该根据“易象”进德修业,《大象传》集中表述了君子从卦象之中领悟的学习方法。《象传》是《易传》的一部分,分为《大象》和《小象》。其中《大象》是对卦象的解释,《小象》是对爻象的解释。《大象》每卦一条,共64条, 每条都分为两句话。第一句基本上是分析组成“六十四卦”的上下体[3]的卦象,并由此点出卦名,第二句话根据上下体的易象或者六十四卦卦名之象引申,推天道而明人事,指明讲君子(少数卦是“先王”等)应该体悟和效仿“卦象”以培育君子人格和管理智慧。

比如,乾、坤、师、泰等卦都是由上下体的易象引申出君子学习的内容。《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上下体由“八卦之乾”重叠而成,八卦之中,乾为“天”,上下皆天,表示天健行周流,永不停息。君子要效仿天德,形成自强不息的品德。《坤卦象传》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上下体由“八卦之坤”重叠而成,八卦之中,坤为“地”,上下皆地,地有涵养万物、厚实和顺之德,君子要效法地德,以博襟容载万物。《师卦》本来是一个讲军事的卦。《师卦.象传》指出:“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师卦的下卦是坤,坤为地;上卦是坎,坎为水;从卦相看,是大地含水之象,《象传》要求君子仿效大地含水的性质,广容百姓、聚养众人。《震卦》由上下两个“震卦”重叠而成,表示两雷叠加,雷声连续不断之象。在《震卦》的《象传》内容是:“??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为“再”之意,“??雷”就是叠连轰响的雷声,《象传》指出:君子观察到叠连轰响的雷声会让人类和动物惊恐,君子效恐惧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修养道德。《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所提到的“慎独”思想与《易传》的这个思想是一致的。后儒阳明王子尝言“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功夫”,将戒慎恐惧之心提高到本体的高度。《大象》之说,涵盖了君子学习的各个方面,笔者将在下一节给与简要的统计。

四、《大象》要求君子学习的内容

易传的其他篇章也曾提出一些君子的学习内容,但以《大象》所述最为全面深刻。《大象》共计六十四段,每卦一段。其中谈君子的五十三卦,谈“先王”七卦,谈“后”的两卦,根据《尔雅》的解释,“后”就是君主。谈及“上”一卦,“上”为居上位者之意。谈及“大人”一卦。在谈及君子的53卦这种,君子的学习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君子之德、处世之道、教化之方、管理之术、刑狱之事等等。

笔者列了一个表,按照君子之德、处世之道、教化之方、管理之术、刑狱之事将君子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当然,这个分类是很粗燥的,例如很多段落即是管理之道也是君子之德,很难分别清楚。分类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由此可见先秦君子学习内容之大概。

分类

大象之辞

简释

(《大象传》若只取上下体之象,下文则不释卦名,若取卦名之意,则释之)

君子之德

1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应效法天之健动而自强不息

2坤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含藏博大而厚德载物

4蒙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水,必百折不挠的向下流动,君子效此而果断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来培育美德。

32恒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起之处必有风行,象征“恒相随从”,君子效此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

35晋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光明出现在地平线上,君子效此自我发扬坦荡光明的美德。

41损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深泽,象征“减损”,君子效此除去忿怒之情,堵赛邪欲。

42益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风雷交动,象征“增益”,君子效此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1震

??雷,震;君子以恐惧修身。

雷声连连响起,象征“震”,君子效此闻雷声惶恐的心理,畏惧天命、反省自己的过失以修身养德。

处世之道

5需

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气上集于天,君子效此悠游之心而饮食娱乐。

12否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地不相交和,象征“否闭”,君子效此以节俭为德,避开危难,此时不可追求富贵。

17随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大泽之中有雷声,沼泽会随雷声震动,象征“随从”。君子效此随顺天时,天黑了就休息。

27颐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山下响雷,上静下动,如嘴嚼物,象征“颐养”,君子效此谨慎言语,节制饮食。

28大过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世无闷。

大泽淹过树木,象征“大而过度”,君子在大过之时,要独立而不畏惧,隐居世外而不孤独。

34大壮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

雷声响彻天上,象征“大为强盛”,君子于此大壮之际,不可张狂,要谨慎守礼才能长保强盛。

33?

天下有山,?;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天下有山,山欲亲近天,天远避之。象征“退避”,君子效此用庄严之态让小人远离,不要用厌恶的表情驱赶小人(恐反招害)。

38睽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上是火下是水泽,象征“乖离”,君子由此明白应该求大同存小异。

39蹇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高山上有积水,象征“行走艰难”,君子在此艰难之时要返身修德,以德远害。

46升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地中生出树木,象征“上升”,君子效仿树木渐渐增长而成大树,积累小善成就大事。

47困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上无水,象征“困”,君子当困穷之时,要有舍生取义的胸襟。

54归妹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大泽上响着雷声,象征“少女出嫁”,君子要长久的保持夫妇之道而不可淫佚坏道。

62小过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山上响有雷声,象征“稍稍过分”,君子据此小过之象,行止稍过恭敬、丧事稍过悲伤、费用稍过节俭。

63既济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水在火上,(可煮熟煮开),象征“事已成”。君子体察此卦象,预防未然之患,这样就可以有圆满的结果。

64未济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在水上(不能煮物,没有能量转换),象征“事未成”,君子因此审慎的分辨诸事物、使用安排得当,则万事可成。

管理之术

3屯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云雷交动,象征“初生”,君子于初创之际努力经略天下大事。

7师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藏聚水源,君子效此广容百姓、聚养众人。

9小畜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和风飘行天上,象征蓄养少量民众,君子效此修美文章德行,以文章道德感召更多的民众。

10履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上面是天下面是泽,要“小心行走”。君子效此断定上下名份和礼仪,使民众安心遵守。

13同人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与火相互亲和,象征“和同与人”。君子效此分析不同族群、辨别事物类别,以审异求同。

15谦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高山藏于地中,象征“谦虚”。君子效此损有余补不足,让社会分配更加公平。

26大畜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包涵于山中,象征蓄养大量民众,君子效此努力学习前代圣贤的言行,用来养德,达到以德治民的效果。

31咸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山上有大泽,君子效此虚怀若谷,容受感化民众。

36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光明(太阳)隐入地中,君子效此管理民众,不可过于明察,要善于含藏包容,方可显现更大的明德。

37家人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火的炙热可以生风,象征“家人”,君子效此言之有物、行事有恒。(由齐家而生治国之理)

43??/SPAN>

泽上于天,??痪?右允┞患跋拢?拥略蚣伞?/SPAN>

泽水化气蒸腾上升于天,(必将成雨下落),君子效此要施恩泽于下民,不可守财不施。

48井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桶上可以盛水,象征“井”。君子效仿水井取之不尽、奉献民众之德,为民操劳、鼓励民众互相帮助。

49革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水泽中有烈火,象征“变革”。君子效此制定历法,辨明四时的更替。

50鼎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头上面有火,象征“鼎器”在煮饭。君子效法“鼎”象,恪守职责,严守使命。

52艮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两座山重叠,象征“抑止”,君子效此,则没有空妄之想,所思所虑都符合自己的职位身份。

53渐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由树木渐渐成长,改变山的颜色,象征“渐渐”,君子效此逐渐积累贤德,改善风俗。

57巽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和风连连相随,象征“顺从”。君子效法风行天下之象,先让百姓知晓法令,在依法令施政行事。

60节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大泽上有水,(应筑堤为防),象征“节制”,君子效此制定礼仪制度,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

教化之方

18蛊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吹风,风遇山而回旋鼓荡,吹散落叶败草。象征“拯弊治乱”。君子效此振奋民心,培育民众和自己的道德。

19临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水泽上有大地,象征“监临”。君子效此尽心教导百姓,尽力容纳养育民众。

29坎

水??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迭连流淌,君子效此恒久保持德行,反复熟悉政教事物。(卦名有险难之意,但《象传》不取这个意思)

58兑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两泽并联,交相侵润,象征“欣悦”,君子效此,邀良朋益友切磋学问。

刑狱之事

6讼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西转而水东流,两者相违象征“争讼”,君子要在开始的就仔细思考,杜绝争讼的根源。

14大有

第十四卦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焰高悬于天,象征“大获所有”,君子于此大有富贵之际,应当竭恶扬善,顺天命而安养群生。

22贲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燃耀着火焰,象征“文饰”。君子效此以文明理政,但不可以以文饰来断狱,断狱只可依靠事实。

40解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雷起而云化为雨,象征“解”,君子效此赦免过失,宽宥罪人。

55丰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雷声和闪电都到来,君子要效法雷的威严和电的光明,审理诉讼,动用刑罚。

56旅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上有火,象征“旅行”,君子效此光明审慎的实施刑罚而不羁留讼狱。

61中孚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大泽上吹这风,象征“中心诚信”,君子效法中孚之象,以诚信之心审理狱讼,宽缓死刑。

45萃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水泽居于地上,象征“汇聚”。君子效此修治兵器,戒备因民众聚会而生的动乱。

在表中所列的五个方面中,君子之的德是根本,处事之道都是内在德行的体现。在自然之象和卦象之中体悟“管理”方法也是君子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化和刑狱都是管理的特殊层面。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象传》明确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持之以恒、改过迁善的君子之德;要求君子处于世间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有张有弛,于顺逆之境中保持君子的节操。《大象传》还树立了德行感召、教育教化、遵守礼仪、重视刑狱的国家和社会管理模式,在管理、教化、司法诸活动中,“以德为本”是其基本的理念。《大象》对于君子教育内容的全面论述,对于后世儒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都有深刻的影响。

三 《大象》的学习方法与创造性解释的文化习惯。

《大象传》由自然之象和卦象引申出如此复杂的君子教育内容,包含了德行、管理、司法和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但是,《大象传》的很多内容都是抛开《易经卦辞》和《彖辞》的原义加以引申,其引申意义已经超过了原卦中所包含的意义。比如《讼卦》本有争讼之意,《大象传》却引申出“君子以作事谋始,杜绝争讼根源”的意义。再比如,明夷本是凶卦,有受损艰难之意,《大象》却发挥出“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的管理智慧。《大象》的一个特点就是,只从正面立意,没有凶险之辞。

《大象》这种创造性解释的文化传统和先秦儒家的创造性解释经典习惯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们看看《论语》对于《诗经》诠释的记录。《八佾篇》有如下一段: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4]

子夏以《诗经.卫风》“硕人”中的一句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来问孔子,孔子依原意解释为“先有白底子,后有图画”,子夏对此句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认为此句象征“礼仪生于仁义之后”,孔子对此大加赞赏。此种解释风格在《毛诗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大象》对于《易经》的诠释方法和君子教育内容的推导,和孔子、子夏创造性的释《诗》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大象》体现了明显的儒家特色。

《诗》《易》都是源于上古和民间,《易》本来是 卜筮之术,《诗》里面也有部分仅仅是男欢女爱的民风的反映。先秦“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使人们相信天地自然之道和人伦道德是相通的,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儒家对《诗》《易》等经典进行创造性的解释,或离开原意、或借题发挥,将自然之象、日常之事引申比附到道德礼制,用之教育民众,形成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和儒家教育思想。

--------------------------------------------------------------------------------

[1] 周文王、孔子等著,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以下《周易》原文均引该书,不再注释。

[2] 《周易》出现的“师”多做“军队”,此处为“教师”之意。师保是古代负责交习贵族子弟的师长,《礼记文王世子》:“入则为保,出则为师,是以教育而德成也。”

[3] 上下体指构成六十四卦的两个“八卦”,在上之三爻为上体,在下则为下体。

[4] 孔门弟子 撰述 来可鸿 注解《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参考文献:

1、周文王、孔子等著,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孔门弟子 撰述 来可鸿 注解《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郭齐勇 等 主编 《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4、孔子 编定《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出版

周易风水范文4

关键词:周易;系辞;卦象

在《四库总目提要》有这样一段话:“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授易以人说。”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看出,《周易》是一门涉及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人事、医学、军事、数学等领域的学问。《周易》被认为是“大道之源,文化之祖”。这“源”和“祖”必定会影响我们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研究《周易》可以使我们不离本源,永远和历史一脉相通。

一、周易的创始人和创作时间

首先《周易》成书于何人、何时呢?《汉书・艺文志》谓:“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指《周易》的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三古就是上古、中古、下古。由此可见这本书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多人编写而成的。而《易经》的“经”是一种尊称。我们所说的《五经》指的就是《诗经》《尚书》《札记》《周易》《春秋》。

《周易・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句话对于理解《周易》是很关键的,上古时代的伏羲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天上的星象,研究大地的章法,观察鸟兽的皮毛纹理,和大地上一切事物各自存在的情理,又从自身取象,加上万物的特征,才创造了八卦。用来理解神明的德行和万物的情态。伏羲后又根据河图洛书阴阳相生的法则,创立了先天卦的排列。这个过程是伏羲“道法自然”的体现,也是八卦起源的重要介绍。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说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文王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所以称之为《周易》。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由其后学完成“十翼”,即《易传》。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二、《周易》的内容

《周易》记载:“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宇宙从无极至太极,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四象指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八卦则指的是八个卦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这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八卦用“―”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用三个这样的符号重叠,组成了八种形式,即为八卦。每卦还代表了特定的事物,乾表天、坤表地、坎表水、离表火、震表雷、艮表山、巽表风、兑表泽。再将两个基本卦重叠就可以得到六十四卦,也被称为六十四别卦。这些卦象,按照阴阳的排列规律,阐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八卦和风水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利用八卦的每个方位的象征,并与不同时间关联,对风水产生作用和影响力。

三、《周易・系辞》的一些观点

《周易・系辞》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是抽象的、奥妙的,也是超越人间万物的;而“器”则是形象的、实用的,是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受“道”的规范和制约,是“道”的再现。“道”是制约“器”的,它借助“器”作为解说自己的桥梁。不管此观点是否“尊道轻器”,它都是古人对设计和造物的深刻认识。

《周易》中还记述了上古时代工具、服饰、兵器、建筑等的设计者,同时也对原始的设计材料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周易・系辞》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表明了此时已有上衣下裳形制的服饰的出现。《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雨,以待风雨”则描述了原始建筑的发展转变。“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句话表明炎帝神农氏创作了早期的工具。耒与耜都是木制启土工具,是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的用具。体现了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工具大变革。“伏羲氏刳本为舟,剡本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则描述了早期交通工具的制作。

现在研究《周易》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引起西方的重视,其一是因为东方文化的巨大魅力和神秘气息;其二是因为西方社会潜伏着很多危机,这些不是通过一味的发展科技就能完全解决的,《周易》中的一些哲学观点,也许可以改变西方人对世界的固有看法。

参考文献:

周易风水范文5

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周易》这本古代典籍,广义则是《周易》及其衍生的许多易经术数,包括研究易经的专门学问――易学。《周易》一书不厚,区区数万字,但如果没有古文的功底,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六十四个卦。于是,这本流传了数千年的“群经之首”,如今已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在绝大部分国人面前逐渐成为“神秘的国宝”。

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日趋上升,易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百姓日用不知易

在《周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一阴一阳对立转化、运动不息就是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老百姓每天在生活中都是在应用阴阳之道,却不认识它,所以能够像君子贤人认识易道的人很少。事实证明,即使现代社会的当下,这个规律依然存在,老百姓依然日用不知易。

其实,易经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寺庙附近,一张地摊广告,摊主们会信誓旦旦地为你算命卜卦;不时有人还会主动搭讪为你看相。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易经商铺,算命看风水,测字看面相,取名、改名字等,不一而足。易经市场开始火了起来,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还有易经与人生、易经与运程、易经与养身、易经与企业管理的讲座,听众甚多,甚至高等学府也开设了易经的课程,且极受欢迎。

其实,这些仅仅是易经表象,易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只不过“百姓日用不知易”而已。

《周易》本质是理、数、象、占,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核心。本质核心都是“道”,讲的都是宇宙包括人类社会的规律。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乃至个人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易经的这个“道”。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德正是直接出典于易经语录,如人们励志的“自强不息”就出典自《周易》的乾卦,后来还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修身的“厚德载物”则出自于《周易》坤卦;劝人为善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周易・文言》中的原句。诸如天人合一、辩证、和谐等许多智慧和理念,无不出自于六十四卦。

许多成语、口语也是来源于《周易》一书,比如九五之尊、群龙无首、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立竿见影、正大光明、物极必反、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三阳开泰、革故鼎新、文过饰非、乐天知命、洗心革面、不速之客、继往开来、乐极生悲、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等,可见易经对于人们日常用语影响之大。

易经的趋吉避凶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讲究吉利已成人们的潜意识。比如办大事要选择好日子好时辰;居住选择好地方,要求宽敞明亮和通风;新年大门上贴上个“福”字;给新生儿取个好名字;按照阴阳进行养生……一切真如《四库全书》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Food and Life 2015-01

59 食品与生活 2015-01

我们人生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浸润着易经的基因,大其无外,小其无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认知的误区

易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和认知却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易经就是算命看风水

《周易》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六十四卦,讲的是卦象卦理;二是易传,一共10篇文章,讲的是哲学哲理。命理、风水、占卦、预测等都是以易经作为理论基础而衍生的中华独有技术,与中医一样,也是源于易经而又独立发展的一种方术。易经是源是根,易术属枝属果,两者有联系但相互不能取代。我国的传统术数是易经的衍生物,但不能代表易经,而历史上、包括当下不少的“江湖”不能代表传统术数,更不能代表易经文化。

误区二

易经就是儒释道

众所周知,儒释道是中华国学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流派,不仅名称、创始人、代表作品以及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基本教义、核心理念和历史地位也不同。而易经是我国三教的源头,如今三教都包含了许多易经的思想。儒道两家起源于《易经》,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的学派,儒家思想直接由来就是易经,且孔子就是易传的作者,为易经三圣之一,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教以老子为源头形成道家思想,易经太极阴阳也是道家思想的理论来源,太极图成为道教的教徽,并崇《周易》为“三玄”之一,《太平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为家”的道教经典,就连道教的符和内外丹术皆与易经密切相关。而佛教选择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借助易学丰富自己的理论,唐代佛学者李通玄用《易经》来解释《华严经》,著《新华严经论》,这可以说是佛学中国化的开始,故被称为“方山易”。佛教《金刚经》三十二品与《周易》六十四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又如禅宗经常利用易学来阐述禅理。一代名僧一行既是纯正的佛教僧人,也是纯正的易学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历代文人贤士高僧大德,无论是谈儒释玄还是论道说禅,很少越过易象和易理的。

误区三

易经是封建迷信

易经历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数千年来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易经中的太极、阴阳、辩证法则、变化学说,甚至包括科技,讲的都是道,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此伟大的著作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岂不荒唐可笑。

易经包括衍生的中医文化、风水文化及其他易术文化,如今影响已经波及全世界,日渐得到现代科技的验证,同样具有科学的内涵。诚然,我国许多传统术数,包括易经本身,还有许多方面目前仍然不能够被现代科技所解释和破译。宇宙间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当代欧洲心理学权威、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 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是不能以现代科技衡量的,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打着易经旗号的“江湖”迷信不能与易经划上等号。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易经也与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们要变“不知”为主动,学点易经,于国于己皆有裨益。

周易风水范文6

风险偏好指的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以此产生的决策也是大大的不同。性别、年龄、投资经验、职业等决定了不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一般来说,年轻人更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中年投资人则追求低风险。随着年龄增长,投资者会越发保守,越看重长期增值,而年轻者更青睐于短期操作。此外,男性较为慎重,女性较为激进;资产规模大的、做实业出身的投资者尤其重视风险控制,而自由职业者基本上不进行长期投资,以短期操作为主;相对来说,企业职工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长期投资的比例较大……

在一项对一家大型交易经纪公司的研究中,布拉德•巴伯和特伦斯•奥丁两位财务学家调查了1991―1997年 38 000个散户的交易情况,他们分别对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四类账户的交易状况进行了调查。衡量交易水平的基本单位叫做“周转率”,周转率是投资组合中股票的百分比在一年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例如,50%的周转率指的是在那一年内,投资者售出投资组合中一半的股票,并买入相同数量的股票。

研究显示,单身男性做投资的交易量是最大的。单身男性的交易比例相当于85%的周转率,而已婚男性的比率为73%。单身女性和已婚女性的投资组合年周转率分别是51%和53%。

一般我们从行为角度来探索不同的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包括认赔动作、赔钱心理状态、投资经验、投资首要考虑要素等。

如果说风险承受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指标,那么,生命周期就是选择基金时另一个比较简单明确的指标。一般而言,风险承受能力是随着生命阶段而递减的。除此之外,家庭负担、就业状况也是考量的要素之一。

不同生命周期的投资者风险承受力不同。青年人选基金: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单身时期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月光族”,但投资理财还是越早越好。年轻人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不要“浪费”了这种能力。

两口之家选基金:追求中高收益,承担中高风险。已经成家的年轻人,不但要考虑家庭财产保值、增值,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费用等一系列未来的支出,最好进行一些投资组合。

三口之家选基金:收益与风险均衡化。中年人收入一般比较稳定,但家庭责任较重,还要考虑为退休做准备。投资时应该坚持稳健原则,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