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初中范例6篇

成都七中初中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1

在这次培训中,虽然时间短,累!但收获很多!我不想说累而快乐着,但是累过之后我一定快乐!成都七中是一所名校,然而“名校”这个词语不是天生就是成都七中的标签,它是很多代七中人用汗水,智慧拼搏出来的。在七中,能遇到在异想天开时梦到的老师,在这里能拥有你所想学习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是在生活,而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这一切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无小事。七中人在办最适宜学生的教育,最适合教师的成功,最适合学校的发展的学校。

第一,角色的转变

角色的转变有两个:一是从名大学到名初中,二是从体育人到教育者。

一、从名大学到名初中

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一所全国最好的体育大学,迈进校门我自豪,迈出校门我骄傲。正因为我毕业于这所优秀的学校,所以我带着绝对的自信来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我相信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已经具备在任何一所中学任教。但经过七中初中的培训,从杨斌校长的讲话中清楚的记忆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建立一所高品质,现代化,有特色的初中学校。校训: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给了我们这所学校做事的严谨,科学,创新。我深刻的明白:从一所名大学到名初中并不能完全具备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二、从体育人到教育者

从小从事体育,一直以体育人自称。来到七中初中当一名体育老师。我单纯的认为自己就简简单单的上体育课,教授学生技能就完事了。但从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成都七中办学思想》,姚文忠《我眼中的成都七中》和杨斌校长,李笑非校长的讲话中,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技能和动作,我更要做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

第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几天的培训,改变了以前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的笔记,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的讲座,从来没有进行这么多思考。在七中开会,每一个人都会带着笔记本,从校长到每一个老师,这不是形象工程,大家是在不断的学习,学习领导的先进理论,学习每个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独到看法。让逻辑更加清晰,让思维更加活跃。这时我明白北京的广告牌上写的:学习是一种信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以前我的激情在赛场上,现在我的激情在学习中。

第三、团结、合作、友爱、智慧

如果七中是一支足球队,它一定能踢出比德国队华丽的足球。学校领导首先为老师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我没有看到在那个学校有集体备课,在这儿看到了,大家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时候争的面红耳赤,但那确实一种快乐的争论。无论是具有地位的老教师,还是刚进成都七中的新教师,都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对待问题,探讨问题。如果组上某个老师要到区上或者市里,省里参加竞课,其他老师都会帮忙出谋划策,发挥群策群力的力量。这是和其他学校最不同的一点。团结是学校领导大会上所强调和要求的,学校不能有小团体,不能有新老之分,只有共同的学习,对于成功,共同的成功才是成功。你优秀,我敬仰,你出色,我赞扬,但我们不只是在顶礼膜拜,我们是在崇拜中努力的超越榜样。

第四、爱是教育的主题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2

“张山寨七七会”现存续于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招序村的张山寨,以张山寨献山庙的“陈十四娘娘”为依托,周边百姓为祈求婚姻美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正是陈十四诞日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规模盛大的“会案”(迎神表演)活动,有40多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民间表演队伍竞相献艺。

处于缙云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胡源乡招序村张山寨,属括苍山山脉,海拔580米,地势十分险要,游人登临,与松为伍,与云为伴,巡视周天,目击八方,会有飘飘羽化登仙之感。胡源乡的招序村、东山村和溶江乡的岩坑村、石上村共有四条长约2.5公里的古道通往张山寨,是“张山寨七七会”活动的必经之路。

因百姓信仰陈十四,“张山寨七七会”长盛不衰。由于活动规模逐年增大,参加活动人数越来越多,人们为了抢到烧第一柱香,纷纷提前在农历七月初六夜晚就上张山寨祭拜陈十四,为了目睹第二天的“迎案”表演,他们点篝火、唱山歌、谈情说爱,以度漫漫长夜。从此,形成了“张山寨七七会”的守夜、对歌习俗。表演队伍却是以先锋开道,边走边演,鞭炮、锣鼓、号角齐鸣,热闹非凡。

“张山寨七七会”的程式分为设立“案坛”、上寨迎轿、巡游祈福、献戏、山寨守夜、会案表演、祭拜归位等多个内容。

设立案坛

“张山寨七七会”规模盛大,案队众多,为使民间表演有序进行,民间沿用明万历初年确立的主事村点轮值办法,即确定胡村点、沿路头点、田洋点、雅江点等为“张山寨七七会”的“迎案”主事村点,每个主事村点由周边三到六个村组成一个“案坛”,旧时共设有七个“案坛”,后合并为四个“案坛”,坛内设有陈十四娘娘的“行宫”,称“娘娘宫”。每个“案坛”由轮值首事村负责每年活动的安排,组织“迎罗汉”、“三十六行”、“大莲花”等民间表演队伍。

上寨迎轿

每年农历六月初开始,轮值的首事村要择黄道吉日,到张山寨献山庙恭迎陈十四娘娘。迎接时,香案上摆放三牲、红桃、印饼、糖果等供品。燃香鸣炮,在主事人的指挥下,由四人抬扛娘娘銮轿,以牌灯为前导,罗伞、掌扇、刀、枪、斧、钺护卫陈十四娘娘座銮下山,迎放到首事村的“娘娘宫”里,设供桌、供品,日夜由人轮流值守,添香换烛。

巡游祈福

农历七月初五,“案坛”内各村集中在主事村的娘娘宫前进行“会案”,即迎神表演。每队表演后都朝娘娘宫跪拜,完毕,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由八人杠抬陈十四娘娘座銮,各案队跟随其后,边走边演,在该“案坛”内的各村依次进行巡游祈福。每个村都事先在村口摆好供桌供品,等案队一到,即燃香点烛,放鞭炮恭迎。“案坛”内的各村都迎游完后,回到主事村,将娘娘神像安放回“娘娘宫”。

献戏

七月初五开始,轮值村请戏班演戏,戏台正对着“娘娘宫”,意请陈十四娘娘观赏。一般连演三到七天,演出剧目以男女爱情题材为主。古时曾请多个戏班斗台,都是名角云集,绝技纷呈。

山寨守夜

“张山寨七七会”自从有守夜、对歌的习俗,就成了活动的一大特色。在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夜晚,大批群众提前上张山寨安营扎寨,有的为抢烧头柱香,有的则为求签祈福,也有的为“圆梦”夜宿献山庙,还有许多年轻男女则是专为祈求美好姻缘而来的。这种最古典的相亲方式至今尚吸引着许多时尚的单身人群。远远望去,星光点点,场面慰为壮观,已成了年轻人最浪漫的传统节日。

“会案”表演

农历七月初七,“会案”表演把“张山寨七七会”活动推向高潮。各村参加“会案”的人们都四更起伙,五更出发。先聚集在各自的案坛“娘娘宫”前列队等候,最前面的“罗汉队”环形排列,由头领喊口令、吹口哨指挥,刀、叉、棍、棒一齐顿地,朝“娘娘宫”方向跪拜陈十四,然后,鞭炮、锣鼓、号角齐鸣,列队出发。“案坛”内各队的行走顺序为:案头牌、案头旗、先锋号、大锣开路,后跟罗汉队、大联欢、秧歌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等民间表演队伍,最后由仪仗队护卫陈十四娘娘座銮起轿。各案队顺着山路边走边演,向张山寨进发。

各“案坛”的案队共有40多支,约有四、五千人。未到黎明,就到张山寨山脚,一时间,旌旗蔽空,刀枪林立。因上山通道只有4条崎岖山岭古道,谁都想捷足先登,抢占鳌头。为免混乱,历例规定:以先登岭头,并在叉路口插立案旗者为胜,胜者可优先进寨选占中心位置进行表演和祭拜。于是火铳轰响,先锋长鸣,“哦嗬”声连天,摇旗呐喊,冲锋而上,场面热烈紧张。

到达张山寨后,各案队按顺序在张山庙前绕圈摆阵、献艺表演,现场高手林立,绝技纷呈。最精彩的莫过于“叠罗汉”表演,紧张刺激,不时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其次是三十六行、大莲花、铜钱鞭等传统古老民间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表演队伍中上至80多岁的古稀老人,下至三、四岁的稚嫩儿童。整个会场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气氛热烈,整个表演持续5个多小时。

祭拜归位

表演活动结束后,四个“案坛”的主事村各自扛抬娘娘銮轿,送“陈十四娘娘”回张山寨献山庙,俗称“娘娘归位”。归位时,参加护送“陈十四娘娘”的全体“案队”人员都要排队依次向陈十四祭拜。

大隐于市,深藏大山的“张山寨七七会”,历史悠久,涵盖了文化娱乐、体育竞技、表演艺术、婚姻习俗等诸多内容,且一脉相承,世代相传,是缙云民俗文化的缩影,也是缙云及周边民众民间信仰和文化生活的反映。期间的民间文艺表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地方特色鲜明,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相互交融,具有较高的传统性和观赏性。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3

清代以前的官员上朝时使用的是“饬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载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备遗忘。笏板有用玉、象牙和竹木不同材料做成的,有大小之别。各朝代对官位的高低在笏板的使用上都有具体规定。笏板在《礼记》中已有纪录,大概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清代时,因为礼节和习俗的改变,“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满洲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马蹄袖,见到皇帝動不動就得打马蹄袖下跪,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旨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双手执“笏板”?因此,笏板就废弃不用了,于是就出现了“护书”。

清代的护书,主要用于装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是清代官员的公文夹,上面印有忌辰与万寿的日期,以便随时提醒官员注意。忌辰多为先皇驾崩日期,按清制。凡遇忌辰,民间不得奏乐娱乐。官员只能穿着没有补子的素服。万寿,也就是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这天,任何衙门不准办理刑事案件。同时本城最高官员要带领大小文武属员穿大礼朝服。到万岁龙牌前跪拜行礼。通常二品以上的官员所持的护书多为宫廷喜庆之日由皇上和皇太后所赐的礼品,二品以下均可照此仿制。

唐山博物馆收藏的护书

唐山博物馆征集到了五本清代护书。这五本护书的大小不一,材质和颜色各不相同,有皮质的、绸缎的。皮质的有红色、浅黄色和黑色,绸缎的为蓝色。

护书一(图一)

长22厘米,宽11.5厘米,由于保管不好已经打不开了,里面的字也只能看到右侧模糊的忌辰,但从它鲜艳的颜色和烫金的花纹看,不难想象当时一定是一件金光闪闪的皮夹。

护书二(图二)

长22厘米,宽12厘米,打开宽14厘米。黄色皮质内胆有层红布,三折式,左右两折下方有黄色皮质口袋,上方各配有一条宽1.3厘米的黄色皮带。

右下方皮质袋写有:

万寿

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十月初十

皇上六月二十八

皇后 正月初十

俱穿朝服

左边皮质袋子写有:

忌辰

正月初十 二月十一 三月初十 四月十七 五月初三 七月初九 八月廿三 九月廿七 十一月十三 十二月十二

照例素服

护书三(图三)

褐色皮质,宽12厘米,长21厘米,打开宽34厘米,三折式。打开后,里面红色皮质。左右两折上方都有烫花,各有一条宽1.3厘米的红色带子。中间一折下面是黑色的袋,上面有一条黑色带子。

右下方袋子写有:

万寿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十月初十

皇上六月二十八

皇后正月初十日

不理刑名

左下方袋子写有:

忌辰

正月 二月初七 三月 四月 五月初三 七月 八月二十三 九月 十一月十二月

照例素服

护书四(图四)

宽12厘米,长21厘米,打开宽34厘米,三折式。外面蓝色带花绸布,里面左右两折下面有白色布袋。中间一折下面蓝色绸布绣花,上面白色绣花并有蓝色皮质带子。左右两折上面蓝色绸布绣花,并有白色皮质带子。

右下方袋子写有:

万寿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拾月初十日

皇帝 六月廿八日

皇后 正月初十日

左下方袋子写有:

忌展

正月初三 初七 十一 十四 二十一 二十三 二十九

二月初七十一 廿 廿六

三月初十 拾一

四月十七 廿九

五月初三 廿三

七月初九 初十 十七 廿五

八月初九 十一 廿三

九月廿七 廿九

十一月 十三

十二月初五 初六 十一 十二廿五

照例素服

护书五(图五)

皮质,暗红色,长29.5厘米,宽5.5厘米,打开宽46.5厘米,三折式。打开后左右上面是墨绿色皮质,下面各有一红色袋子。中间一折上面是红色,下面有一墨绿色袋子。

右下方袋子写有:

万寿圣节

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七月十二日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擎诚皇太后十月初十日

皇帝六月二十八日

文武百官俱穿朝服

中间袋子赫然写着:

指日高升

左下方袋子写有:

忌辰期

正月初三 初七 十一

照例素服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4

品味七年级,是一种特殊的甜味,还是淡淡的苦涩?让人深思,能否让我回味?

在过去的学期内,不断地学习,使我的成长背包里满载着收获。学到不少知识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过在七年级的上学期我并不是很努力,上课没有百分百的专心,回家的自主学习也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我想我是没有明白自己的处境。七年级的上学期是初中三年的基础,是地基。在七年级的上学期,就要把地基打扎实,打稳固了,到初二,乃至到了初三学习才会轻轻松松。也等于说七年级就是一个转折点,七年级的知识稳固了,才会引导你走上更好的学习之路。努力!想想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领悟什么!

关于本学期的体会:我想,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去勉强自己去迎合,说不定那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我没有必要去刻意去让自己融入其中。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说要把我们塑造成哪一类人,他们也只是引导我们打开思路而已。想不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去想了没有,怎么想的。不能否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你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欣赏的作品谁又会喜欢呢?

很多事情不是环境将我们改变就是我们将环境改变,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环境将我们改变,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自己越变越好,而不是越变越坏

时间就像手中的沙砾,可以拥有,却不能把握。时间就是这么无情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拼命的追逐着,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就这样,七年级的上学期过去了,而我将面对七年级下学期。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5

莱州七夕节习俗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古时候,每到这天前后,妇女都要供奉织女,以祈求能让自己心灵手巧。在莱州有个风俗,那就是七月初六这天过七夕。这不昨天一大早,柞村镇大庄子村马**炸起了七月七的必备品--"翻被果"和"面鱼"。

一走进马阿姨的家,就看到马阿姨正和她的伙伴张阿姨正在擀制过节这天要吃的翻被果。老姐妹俩轮番上阵,擀制完成后,张阿姨负责切面皮,马阿姨把切好的面皮翻好。

翻被果就是用鸡蛋、油和面粉揉成面团然后再擀成薄薄的皮,再切成一小张一小张的,把两张切好的面皮放在一起,中间切几刀然后再翻一下。马阿姨说,她每年都会自己做翻被果,现在有好多人为了省事都不再自己做了,都是直接去买现成的了。

为什么在农村过七夕节都要炸面鱼、翻被果和做巧饼子,张阿姨说,这其实是有段美好的传说的,就是为了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

张阿姨介绍,传说巧姐和巧姐夫七月七这天相会,农村就是炸一些面鱼、翻被果,还做些巧饼给孩子,来纪念巧姐和巧姐夫,再一个我们年轻的时候农田里有一种草放出一些线,回来弄一些五彩线给孩子绑手线绑脚线,大人自己也绑,就是为了纪念七月七这个节日,这也是农村的习俗。

古时候,妇女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七月初六这天就要供奉上,七月七就要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是为了送巧姐。新媳妇回娘家,婆家还要准备好面鱼和巧饼。

各国七夕节信息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与与爱情无关。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韩国

祭祀讲究饮食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

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

成都七中初中范文6

送给女友的七夕礼物木梳 :女人是爱漂亮的,喜欢对镜打扮,如果是你给她梳头别有一番兴趣, 这才是七月初七恋人节最好的礼物。

鲜花:鲜花吧,最便宜了,女人还喜欢。 一般是交往时间没有二年的女人出格喜欢。这也是七月初七恋人节比力好的礼物。

陪伴:好好陪她一天。陪伴永远爱情的最好礼物

爱:告诉她你爱他,在七月初七恋人节此日可以给他一个又老而又浪漫的礼物。

七夕节的起源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