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故事范例6篇

人和动物的故事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1

故事一: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故事二:爷爷奶奶家养了一条狗叫小白,虽说它白,但全身除了脚是白的外就只剩下黑的了,像雪里拖枪。小时候,我和表哥到河里玩耍,小白也屁颠屁颠的跟上来。乡下的水很清澈,只不过河底有厚厚的泥土,我正要挖一把泥玩,这时,小白一下咬住了我的衣袖往回拉,我一生气踢了它一脚,然后又准备去挖泥玩。手还没放进水面,小白一下跳下水里,然后在水里翻滚了一会。它上来时口里叼条蛇,蛇已经被咬死。原来蛇藏在泥土里正等我下去,想到这里我眼睛一热,一下抱住小白道歉,虽然它听不懂。现在小白已不在,不过,小白救我的场景依旧在我的记忆中。

(来源:文章屋网 )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事故频繁发展,人们在与各种事故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各种不同的事故归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的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来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事故归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相应地生产了不同的事故归因理论。事故归因理论是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以及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超自然归因理论、单一因素归因理论、人物合一归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四个历史时期。

2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2.1 超自然归因理论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表面阶段,经常把事故的发生理解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或不可违抗的命运,因此用祈求神灵的方式来保佑自己及家人的安全。超自然归因理论是对事故原因的不可知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各类技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类与技术安全事故斗争的实战中不断总结各种经验,探索事故特征与发生的规律,相继提出了十几种关于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发生过程、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的事故致因理论。

2.2 单一因素归因理论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已经初具规模,蒸汽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些机械在设计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与方便,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加上长时间超负荷劳动,伤亡事故频繁发生。早在1911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慈对许多工厂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的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较容易发生事故。随后,在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确定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是指个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稳定个人的内在倾向,也就是认为工厂中存在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者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生产工艺的复杂化和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取代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具有监控功能的安全系统的广泛应用,取代了人对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任务,使安全保护更准确、更迅速、更完备,人对生产过程的主观干预程度降低。因而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在减少,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增加,人的不安全行为更多地凝结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认为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归结成工人的不注意,应该强调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归因中的重要地位。明兹和布卢姆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论取代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遭遇倾向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有关。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根据海因里希的研究,大多数安全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安全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为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从这一认识出发,海因里希进一步追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一颗骨牌被碰到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到。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以上理论都摒弃了不可知论的错误,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这些理论从个别人、人的本质以及管理人员(非直接生产人员)角度逐渐深化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认识。然而这些理论又都不同程度上忽视或轻视了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工作环境所固有的危险性对事故的影响。迄今有无数的研究者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本人认为不能片面评价事故频发倾向论和事故遭遇倾向论以及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谁对谁错以及谁好谁差,它们只是从不同侧面来认识事故所得出的不同结论,虽然它们都是具有片面性:事故频发倾向论主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角度来认识事故而把事故归因于人;事故遭遇倾向论主要从物的不安全状态角度来认识事故而把事故归因于物;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主要从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故演化的过程并分析事故的原因。但三种理论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事故发生发展的不同本质特征,应当同时综合三种理论来看待事故。

2.3 人物合一归因理论

人物合一理论反应了人们对事故归因在时(连锁过程)空(人、机、环境)上的较为全面的、完整的认识。这个理论及其派生的事故归因理论目前在事故分析时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给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一个根本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故的责任应该注重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约翰逊指出的,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对问题认识的深刻程度。斯奇巴认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实践证明,消除生产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又互为因果。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归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空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同一时空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轻微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时,将发生事故。

近代工业的发展起源于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的能量以外释放论。他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以外释放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是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

调查安全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使得能量或危险物质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导火线。美国矿山局的札别塔基斯依据能量转移理论建立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他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基本原因是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及决策、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二战后人们逐渐地认识了管理因素作为背后原因在事故归因中的重要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时工业是固定直接原因,必须加以追究。但是,它们只不过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和管理缺陷的反映。美国前国际损失控制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博德提出了基于管理控制不足的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管理者的失误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者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理论把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用以指导企业的安全工作。实际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系统归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设备、工艺及产品越来越复杂。人们在研制、开发、使用及维护这些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过程中,逐渐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于是,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第一,在事故归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归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第二,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但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第三,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也在不停地变化着。针对客观世界的变化,对于事故的原因分析也要随之改进,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约翰逊发展了吉布森等人提倡的能量意外释放论,他把事故定义为一起不希望的或意外的能量释放,其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损伤。陈宝智教授具体地列举了可作为事故潜在因素的9种变化,包括企业外和企业内、宏观和微观、计划内和计划外、实际和潜在的可能、时间、技术、人员、劳动组织、操作规程,认为事故发生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失误连锁。

本尼尔认为,事故过程包含着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可能由于行为者不能适应的“系统外界影响的变化”(扰动),使系统动态平衡过程受到破坏,而造成事故。本尼尔的这种对事故的解释被称为扰动理论,也叫P理论。事件是指生产活动中某种发生了的事物,一次瞬间的或重大的情况变化,一次已经避免了或已经导致了另一事件发生的偶然事件。

战略武器研制、宇宙开发及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标志的大规模复杂系统相继问世。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非线性的作用关系。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使系统的行为状态具有多样性和动态复杂性。如何遇见系统的未来状态,如何进行合理的事故归因并采取有效地安全措施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是安全领域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电影;剧本;激励事件;巧合驱动;非巧合驱动

“事件究竟是否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件对人物及对情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激励事件就是这种重要的事件,它是指使故事的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或一组动态事件。在激励事件发生之后,故事中人物与身边各种因素的冲突加剧,主人公的生活被改变,所承载的价值意义也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他们会生出一个新的欲望,这个欲望会推动故事往新的方向进展。

故事按照高潮与节奏的组合关系,从大到小分别分隔为幕、序列、场景和节拍,依次拥有激烈程度由大到小的不同高潮。而激励事件数次的发生,有改变故事的正负平衡的能力,使得这个递进的结构得以发展。

故事中免不了出现巧合,特别是在激励事件发生时的那种迅速的破裂和蜕变中。太过强调人物行动、事件发生的内因,往往会忽视了巧合对于转折的作用。有些故事中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巧合,而另一些则用巧合刺激出人物的欲望,使他们走向下一步。按照故事中第一次激励事件中的巧合与因果关系的趋向,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故事分类:

1 完全无巧合

人物的塑造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在故事中,读者最关心的是事态如何发展、僵局如何打破、问题如何被解决等,都集中在人物的点滴上。而无巧合便意味着人工性。这一类无巧合的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的发生,往往完全由人为操纵所得。在这种人为的行为中,也蕴含了人物欲望与所遇到的障碍之间形成的冲突。“所有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2]在组成激励事件的这一段行动中所形成的因果关系,与整个故事的内在动因成同一个套路,都是为了阐释同一个预设主题。

电影《盗火线》中,警察汉纳和匪首麦考利几乎处于对等的地位,而几次转折都是由匪方的犯罪行为造成,也就是说主角汉纳的行动由麦考利及其集团的刺激而引发。在这里,麦考利们的第一次抢劫行动让汉纳被迫作出了反应,作为警察的他不得不踏上将麦考利们绳之以法的路程。这次事件完全弃绝了巧合因素,将犯罪行为归于麦考利们的贪欲,同时也是一项经过故事中人物谋划和安排的事件。此时,影片的正反两方都有了自己的欲望和行动目标,打破了故事原有的相安无事的平衡。

上述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中,麦考利犯罪集团的新成员,毫无行事原则的混混韦恩格罗违反了麦考利不伤人的命令,射杀了押护运钞车的警员,逼使其他人也不得不动手开枪。这同样也不是一个巧合。他本身的性格造成了他动手开枪的事实,也是内在原因所导致的人物行动在片中的一个实例。

2 有原因的巧合

这一类故事的激励事件虽然是一次巧合,但巧合的背后仍是由人控制的。这种情况下,主人公往往并不知情,而产生了一种被动的、潜在的欲望,或是一种想要获知真相的欲望,推使他往前。

《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处名为“桃源”的地方,这其实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的拍摄地,而楚门是唯一不知情的主角。如果没有意识到一些端倪,楚门将会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电视机中。

由于节目制作组的重大失误,几十年后某一天的街道上,楚门看见了一个流浪汉,那就是自己本已经去世的“父亲”。

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打破了楚门与“真人秀”之间的平衡,使得楚门有了不断挖掘自己身世之谜的动力。巧合成为了人物有了行动力的诱因,而背后的黑暗也直接被披露。

3 无原因的巧合

无原因的巧合与有原因的巧合不同,这种无原因的巧合的背后没有暗中的推手。这使得人物的欲望就产生于自身,除开社会背景等因素就少有其他影响。读者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而不去考虑另一面的力量,显得人物缺少了对抗势力。这时往往需要多个人物或多条线索来弥补这一缺点。

在电影《阅后即焚》中,中情局特工奥斯本被炒鱿鱼之后开始写自己的传记,却把记载着回忆录资料的光盘不小心遗落在一家健身中心。健身中心员工查德和琳达拾到光盘,误以为是中情局秘密资料,并用它对奥斯本进行勒索。同时,奥斯本的妻子在外与中年危机的财务部联邦探员哈里,哈里又通过社交网站认识了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琳达,便也卷入了这一场骗局之中。这部由几个自以为聪明的傻瓜组成的荒唐故事,便在这些巧合之中展开。

为了追求喜剧效果或者戏剧性的故事,往往会采用这种巧合的开局。和有原因的巧合不同,这种偶然不仅是读者或观众所意想不到的,同样也是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无法预料到的。这种“始于无”的特点,为人物的行动都增加了很多荒诞性质。

4 完全巧合

极少数电影在故事使用了“先锋”套路,几乎避免了障碍+欲望的冲突模式,消解了人物行动的内因,而从始至终用巧合的偶然性推动故事的发展。麦基把这一随意碰撞的模式归入“反情节”,与符合因果关系链条的“大情节”故事相对。这种故事通常“将故事拆解为互不关联的片段和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表现出现实存在的互不关联性。”[3]

电影《业余时间》讲了一个小伙子下班后从傍晚到第二天凌晨的故事。他依次经历了偶遇女孩、发现女孩试图自杀、被误认为盗窃犯、藏在真正的盗窃犯的卡车内,最后逃出卡车,摔在自己办公楼的门前,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这一系列的巧合形成一个荒诞故事。在第一次激励事件之后,依次而来的转折点仍然是各种巧合。这种巧合已经掩盖了主人公那渺小的欲望。

在巧合比重不同的事例中可以看到,汉纳是被事态所逼,只能采取行动的。楚门则有了一些主动性,他被夹在了原本的生活和求知的欲望之间,进退都很艰难。而查德、琳达是完全主动的,如果他们不想勒索奥斯本便完全可以放弃这一次机会,那么便不会有这个奇怪的故事。在最后一种以巧合为线索的故事里,就找不到人物的主动与被动,巧合便消解了第一步之前人物的欲望冲突。

在某些故事中,由于叙事的需要,巧合显得并不那么切合实际。但巧合是激励事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多或少的巧合会让故事有不同的意味,对于控制人物的内心和行动走向,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7.

[2]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16.

[3]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62.

[4]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4

    张某驾驶“三无”摩托车,上班途中与李某饲养的狼犬发生碰撞,致人伤车损狗亡。张某诉至法院,认为李某饲养的狼犬在其行驶过程中横穿马路,致其受伤,要求李某予以赔偿。李某认为,张某驾驶“三无”摩托车撞向其饲养的正站立在路边的狼犬,造成 交通 事故,张某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争议观点】

    围绕本案的定性,出现了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根据该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 法律 法规规定,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根据这个定义,构成交通事故需要具备的六个要件:(1)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2)在道路上:是指交通事故发生的空间,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通行中:即车辆不是静止而是在行驶过程中。(4)具有交通事态发生:即发生与道路交通有关的现象,如碰撞、轧压、挂擦、翻覆等。(5)车辆方应有过失或在意料之外:这是车辆驾驶员的主观心态,如系驾驶员的故意行为,则不属交通事故。(6)后果:要有人、畜伤亡或车、物损失。 就本案来看,张某驾驶车辆在道路上通行时与李某饲养的狼犬发生碰撞,符合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属于交通事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如符合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即《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特别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则适用一般法《民法通则》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了机动车之间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没有规定机动车与其他财产,如物品、动物等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所以机动车与其他财产的交通事故,应适用《民法通则》。按照《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高速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从这一角度看,本案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由张某承担赔偿责任,而李某不需要赔偿张某,因为《民法通则》并未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中,受害人对加害人的损失应当赔偿。当然,如果受害人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责任,但并不等于说受害人应当赔偿加害人。

    第二种观点:《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责任为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1)须是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即人工喂养和管束的动物。(2)须是动物的独立动作造成他人损害,即动物基于其本身的危险,在不受外力强制或驱使下而实施的自身动作,多数为积极动作,如咬人、吃物;特殊情况下为消极动作,如牛卧铁轨等。(3)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无免责事由。就本案来看,李某的狗在公路上与张某发生碰撞,造成张某人身财产损害,应当赔偿吴某的损失。张某驾驶“三无”车辆上路行驶存在重大过失,可以减轻李某的责任。

【评析】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起重机械事故种类原因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echanized hoisting machiner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ut due to the hoisting machinery design,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use and maintenance in the proc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cause the casualty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in the operation of hoisting machine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oisting machinery operation accident types and reasons, find out the treatment measures, effectively avoid accidents of hoisting machinery.

Keywords: types of hoisting machinery accident reason

中图分类号:G35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起重机械作业在建筑施工等各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多年来。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各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的伤亡事故,一般占全国伤亡事故的20%---30%。根据笔者多年的管理经验结合有关资料,把起重机械作业事故种类及影响起重机械作业安全的原因找出来,从中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事前控制,有的放矢,有效避免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挤伤事故

挤伤事故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机械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指挥人员,现场吊装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或进行了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发生挤伤事故的多为吊装作业人员和从事检修维护人员。常见的挤伤事故有以下几种。

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间的挤伤事故

车间、仓库等室内场所,地面作业人员处于大型吊具或吊载与机器设备、墙壁、牛腿立柱等障碍物之间的狭窄场所,在进行吊装、指挥、操作或从事其他作业时,由于吊载剧烈摆动冲撞作业人员发生的挤伤事故。造成此种挤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

指挥失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带动中挤压、碰撞人。

起重升降设备的挤伤事故

建筑升降机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被挤压在吊笼与井壁、井架之间而造成挤伤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机体与建筑物间的挤伤事故

在巡检或维修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

造成此种挤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

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在司机贸然启动起重机时挤压、碰撞人。

吊物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的挤伤事故

造成此种挤伤事件的主要原因:

吊物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放置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机体回转击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野外作业的汽车、轮胎和履带起重机作业中,往往由于此类作业的起重机回转时配重部分将吊装、指挥和其他作业人员撞伤或把上述人员挤压在起重机配重与建筑物之间致伤。

此种击伤事故主要是由于吊装、指挥和其他作业人员站位不当造成的。

翻转作业中的撞伤事故

从事吊装、翻转等作业时,由于吊装方法不合理,绳卡不牢,吊具选择不当,重物倾斜下坠,吊装选位不佳,指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造成吊载失稳、吊载摆动冲击等均会造成作业中的砸、撞、碰、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这种类型事故在挤压事故中尤为突出。

起重机械挤伤事故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其危险性很大,后果严重,往往会导致人员死亡。

高处坠落事故

高空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从事起重机械作业的人员,从起重机机体等高空处发生向下坠落至地面的摔伤事故,也包括工具、零部件等从高空坠落便地面作业人员致伤的事故。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主要有三种情况。

检修吊笼坠落

造成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如防护杆高度不够,材质选用不符合规定要求,设计强度不够等)。

检修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系安全带),致使检修吊笼与作业人员一起坠落。

路越起重机时坠落

造成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抱着侥幸心理不戴安全带,由于脚下滑动、障碍物绊倒或起重机突然启动造成的晃动使作业人员失稳从高空坠落地面而摔伤。

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高处坠落。

连同塔身(节)坠落

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身(节)式塔式起重机塔身(节)的作业中,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坠落。造成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塔身(节)设计结构不合理(拆装固定结构存有隐患)。

拆装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致使塔身(节)连同作业人员一起坠落。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指从事起重操作和检修作业的人员,由于触电遭受电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起重机械作业大部分处在有电作业环境,触电也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常见的伤亡事故。起重机械作业中人员触电主要有四种情况。

起重机械在露天作业时触及输电线路

露天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下或塔式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旁侧,在伸臂、变幅和回转过程中触及高压输电线,使起重机械带电,致使作业人员触电(电击)。

造成此种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旁侧)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装屏护隔离)。

2.指挥不当,操作失误,致使起重机械触电带电。

电气设施漏电

造成此种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起重机械电气设施维修不及时,发生漏电。

2.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设施漏电而触电(电击)。

起升钢丝绳碰滑触线

由于歪拉斜吊或吊运过程中吊物(具)剧烈摆动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致使作业人员触电。造成此种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等违反安全规程。

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防护板,致使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而带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电击)。

机体倾翻事故

机体倾翻是指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整台起重机倾翻。机体倾翻通常发生在从事露天作业的起重机中。发生机体倾翻主要有三种情况。

被大风刮倒

造成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

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防风锚定装置不可靠,当大(台)风刮来时,致使起重机被刮倒。

起重机倾翻

造成此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起重机作业现场地基不符合要求(如松软、坑、沟等)。

2.吊运作业现场不合要求(如地面基础松软,有斜坡、坑、沟等)。

3.支腿架设不合要求(如支腿垫板尺寸过小、高度过大、材质腐朽等)。

4.操作不当,超负荷,致使机体倾翻。

吊物坠落事故

起重机械吊物坠落事故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简称失落事故。常见的吊物坠落事故有五种类型。

脱绳事故

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造成脱绳事故的主要原因:

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造成重物滑脱。

吊装重心选择不当,造成偏载起吊或吊装中心不稳使重物脱落。

吊载遭到碰撞、冲击而摇摆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

脱钩事故

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

吊钩缺少护钩装置。

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

吊装方法不当及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

断绳事故

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起升绳破断的主要原因:

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由于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如吊物部分被埋在地下、冻结地面上,地脚螺栓未松开等),贸然盲目起吊,发生超负荷拉断吊索具。

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

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或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

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等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造成的破坏事故。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

①吊钩上吊装绳夹角太大(>1200),无平衡梁,使吊装绳上的拉力超过极限值而拉断。

②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

③吊装绳与重物尖锐角边接触处无护垫等保护措施,因而造成棱角隔断钢丝绳而出现吊装绳破断事故。

吊钩破断事故

吊钩破断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吊钩破断事故的主要原因:

吊钩材质有缺陷。

吊钩因长期磨损断面减小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

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破坏以至于断裂破坏。

过卷事故

过卷事故是指吊钩冲顶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造成过卷事故的主要原因:

1.没有安装上升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致使吊钩继续上升直至卷(拉)断起升钢丝绳。

2.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如主触头熔接、因机构故障或电磁铁的铁芯剩磁过大使主触头释放动作迟缓),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至卷(拉)断起升钢丝绳。

人和动物的故事范文6

“专题片要讲好故事”,并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相反,这却是我们党建专题片创作过程中常谈常新的一种追求。每一次鉴赏优秀专题片时,我们都能从其如何讲好故事的方法中得到感悟和启发,从而借鉴到我们的制片实践中去。安徽省委组织部组织拍摄的优秀典型人物专题片《社区群众的守望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就把若干小故事讲得深刻生动,让我们看到片子对故事品质和水准的追求,着实令人受益。

故事的“蒸馏法”――提精取萃塑人物。与日常生活中对“蒸馏”概念的理解相似,如果把专题片讲故事的方法比作“蒸馏”,那么不外乎三个关键词:“找到沸点”“萃取精华”“不留杂质”。讲故事要“找到沸点”,首先就要解决选择什么样的故事来讲才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问题。典型人物往往有很多事迹,既要照顾到人物的不同侧面,又要恰当地找出最能体现人物特质的好故事。然后是“萃取精华”,要选择矛盾对立冲突激烈的故事情节,这样塑造出的人物通常更令人印象深刻。最后是“不留杂质”,即要营造出讲故事的氛围。镜头的“真诚”体现在通过音效、光效、解说来营造一种让观众能够“认真去听”的环境,使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衔接能够自然流畅。拿《社区群众的守望者》一片来说,片中分别选了四个反映主人公不同侧面闪光点的故事,有人出车祸他帮,有人轻生他管,空巢老人他照顾,亲生女儿却疏忽。每个故事的角度都不落窠臼,并且在开始讲述故事之前都出现字幕标题,画面中模拟一支笔在日记本上书写并伴有纸笔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响,无形中为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添了一抹亮色。

故事的“方法论”――衔前接后架逻辑。故事“讲哪些”固然重要,而故事的“打开方式”更令人期待。在党建专题片中讲故事可以自始至终讲好一个完整的大故事,也可以根据人物塑造需要精心讲述若干个小故事。选择后一种塑造方法并不等于对故事的简单堆砌或者是高大全的面面俱到,而是需要在讲故事中设置悬念,让观众“看出逻辑”。因此,片子的幕后剪辑工作不容小觑。党建专题片的时长有限,因此我们要争取剪辑出故事中冲突最为集中的部分来呈现观众最渴望的镜头“干货”。在《社区群众的守望者》片中,开门见山“闯”入观众视线的是精心剪辑过的悬念式故事片段――“那一次是我遇到雨下的最大的一天”“生命对我来说本来没有意义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片子讲到主人公解决社区危楼问题时,随着对危楼情况的介绍,镜头落在这栋危楼的画面上,紧接着下一个镜头就在原画面基础上直接接入瓢泼大雨的镜头,再现了当年居民们从危楼中跑出来向主人公诉苦求助的情景。通过剪辑实现了叙事时空的转换和对接,构思十分巧妙。

故事的“读心术”――暗香浮动汇情感。说到底,讲故事之所以备受人们青睐,只因它在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撩动观者的心弦,没有生硬的说教,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丰沛的情感。所以,党建专题片讲故事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选故事和讲故事本身都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饱含着对典型人物的尊敬、敬佩,那么,观众自然会从故事中读出共鸣来。片子本身包含的情感外化为镜头语言时可以借助空镜头、特写、光线等手法充分表达,即用镜头处理的特性去调动让观众“心动”的点,“培养”片子传递给观众的感情。《社区群众的守望者》一片在表现社区里一个有抑郁倾向的青年的绝望时,运用了较长时间的逆光拍摄,镜头迎着阳光去聚焦人物,画面中看到的是人物侧面暗影在讲述心声,既有寓意又有气氛――暗影反映的是人物内心的绝望与无助,门外直射进的阳光则象征着社区书记及工作人员带给孩子坚强生活下去的希望。这种温暖的关爱如暖阳般透过镜头照射进观众的内心,片子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便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