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女儿范例6篇

父亲与女儿

父亲与女儿范文1

然而还好,年轻时的帅气、儿时的天真都被一一记录在了胶片上。

2012年父亲节前,一个女孩想送给父亲一份特殊的礼物。她把自己和父亲的合影找出来,然后扫描、制作,每张照片上除了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外,她还写下当年的小故事,演绎成自己与父亲的一场时光电影。

她的初衷只是想给父母看看,所以尽管图片在网上放了两个多月, “大萌子”的微博依旧很沉寂。然而两个月后的一天,亲情的正能量偶然戳中了“微博女王”姚晨的泪点,姚晨转发这条微博后并写下:“一点点,我们长大;一年年,父母变老”,这条微博立刻被转发十多万次,瞬间“大萌子”和“萌爸”火了。

“大萌子”出生于1981年,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编辑工作。时光仿佛一位魔法师令人转瞬回到了从前。1岁时的“大萌子”,黑白照片上,年轻英俊的爸爸牵着可爱的小宝宝,“爸爸当时管我叫小米豆,因为我眼睛太小”。第4张照片开始变成彩色,“大萌子”已经很调皮,奔跑时经常惊起外语学院操场上的一大群野鸟。8岁的“大萌子”穿着校服和爸爸拍照时,身高已经快到爸爸胸口了。12岁时戴了牙套,她“郁闷”地说道:“帅哥爸爸和牙套妹大萌子,当时除了老爸没有男生喜欢我。”这些照片全是“大萌子”的妈妈拍摄的。

30张照片记录了“大萌子”30年来和父母生活的点滴:16岁花季“发胖”、18岁高考、20岁吾家有女初长成,第一次涂口红、相亲,23岁大学毕业求职,27岁搬出家独立、29岁拍婚纱照……

每一张照片中都有萌爸的身影,岁月在萌爸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从年轻英俊的帅爸逐渐变成“老大爷”。“大萌子”写道:“我有一个好爸爸,从小到大,我的每一步都有爸爸陪伴,谢谢爸爸!放一下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老爸年轻时很帅很帅。”

至今该条微博转发量达百万次,无数网友被这种时光变迁下真挚的父女情感动得一塌糊涂。“大萌子”把照片爆红告诉了爸妈后,两位老人特意注册了微博看留言,爸爸高兴得一直念叨:“咱闺女真好。”在看到其中一条评论时也忍不住感叹:“用3分钟看完了30年,好像时光一下子就过来了。”

父女间的一部时光电影,是女儿成长的喜悦和父辈的付出与欣慰。在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感动”。网友“宁安妮0”连续用“目不转睛、热泪盈眶、潸然泪下”三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

父亲与女儿范文2

节目中的几位小女孩儿,黄多多、森碟、Angela与爸爸在一起时的表现同与妈妈在一起时的表现截然不同。她们在妈妈们的养育下是女神、公主,而在爸爸们的带领下很快成了“村妞”。是女神还是“村妞”,这些女孩们好像并不是太在意。

在节目中,有一幕让我铭记在心。Angela与队友们穿行黑洞,遇到黑暗她感到了害怕,但在黑洞里她依然乖乖地和队友们一起前行。可一到洞口看到爸爸眼泪便止不住了,哭喊着“爸爸,爸爸……”奶爸王岳伦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并没有说她哭闹不懂事也没有劝她要勇敢。就是这一刻,爸爸与女儿“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如此紧密相连。

那么,家有女儿的奶爸们,在养育女儿时应如何做才能做好她的情感向导呢?

人生中的第一个异性――自信心与择偶

父爱与母爱有很大的不同,女人十月怀胎,母爱天成,而男人对于孩子的情感却是在养育过程中一步一步加深。父亲是与女孩亲密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女儿要在父亲的目光里去发现自己是可爱的,是被欣赏的,要在父亲的身上看到什么是男性,要在与父亲的互动中学习与异性的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同阶段:首先是朦胧感应阶段,在女儿享受着与母亲的共生融合的阶段时,对父亲的存在和父爱的感应不是很明确,此时父亲的最主要任务是照顾好母亲,帮助母亲应对怀孕、生产和哺乳阶段的适应问题;接下来是建立依恋阶段,随着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女儿的养育过程中,女儿对父亲建立起依恋的情感;然后是亲密阶段,随着分离个体化的完成,女儿会从母亲的怀抱中走出,更多渴望走进父亲的世界,和父亲的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最为亲密的阶段;最后是相对疏离阶段,女孩完成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回归女性的世界。

父亲是如何对待母亲的?父亲与母亲有哪些不同?父亲欣赏我么?父亲对我是热情还是冷漠?父亲愿意陪我玩儿游戏吗?父亲愿意满足我的要求么?父亲是如何看待工作的?父亲在家庭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父亲怎样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一个成功而充满爱的父亲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给出答案。父亲通过陪伴女儿并给予女儿足够的欣赏,使女儿有足够的自信去获得个人成就与亲密关系;父亲通过成为真实的自己,传递给女儿一个健康的男性形象,从而影响女儿对伴侣的选择。

俄狄浦斯期的父女关系

俄狄浦斯期是孩子3~6岁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处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女孩,这个对象首先是父亲。在这一时期女儿会表现出对爸爸的特别依恋,渴望爸爸爱自己胜过爱妈妈,会认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俄狄浦斯期:这一心理学术语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取材自希腊神话;俄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应如何引导女儿的

这份特殊柔情?

首先,父亲应对女儿的情感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不在成人的道德层面上去批判孩子,继续给女儿应有的关爱和欣赏 现实中有一些爸爸当觉察到女儿的这一情感需求后,会出现恐惧或批判的心理,开始突然变得对女儿极其冷淡,这样的做法会让女儿有被抛弃的感觉。经历过这样的童年创伤,会对她的安全感、自信心都有极大的打击,有可能导致在今后的婚恋中出现低自我价值的倾向。恰当的做法是一如既往地关爱、陪伴女儿,只要适当注意隐私教育即可。

其次,应给女儿一些非创伤性的挫折,坚定地把孩子母亲放在最佳伴侣的位置上 现实中的另外一些父亲则会因女儿对自己的格外青睐而沾沾自喜,觉得终于女儿爱自己胜过爱妈妈了,无形中把女儿推上了胜过母亲的位置。这样的做法会使女儿过度沉浸在父亲的柔情里,不能很好地向母亲认同,即使年纪渐长也不能回归女性世界,对父亲的过度情感需求也一直不能减少。合适的做法是要让女儿懂得,尽管爸爸爱他,但妈妈才是爸爸最好的伴侣,而她只需做个快乐的孩子,安心地享受强大的父母的爱。与此同时,她需要努力向妈妈靠拢,由此进入女性的世界,成为有魅力的女人。

TIPS

潮爸养女小提示

1 当女儿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父亲要主动进入她的世界,如学会换尿布、抱孩子、拍嗝、给女儿洗澡、帮女儿活动筋骨等妈妈们常做的事情,建立起父女之间的依恋关系。

2 当女儿渐渐长大,父亲要多陪伴她做游戏,如和她一起玩积木,给她讲绘本,陪她去花园等,以男性特有的力量支持女儿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3 多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欣赏与认可,如“爸爸很喜欢你”,“爸爸很高兴看到你又有了进步”,这些鼓励可以极大地提升女孩的自信心

父亲与女儿范文3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一、父亲在位理论简介

近来,父亲在位(fatherpresence)理论研究已经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Krampe等人在有关父子关系的前期研究基础上,从子女的视角和体验出发,从家庭系统论的角度考查父子关系,提出了父亲在位理论,将父亲在位定义为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性。

心理父亲在位也表示父亲总在他人之前,总是触手可及,总是在场以及总是存在的[2,3]。Krampe等人建构了父亲在位理论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嵌套的层次分别是子女内心的父亲感知,子女和父亲的关系,其他人对子女父亲在位的影响,以及子女生活和成长的社会中关于父亲的文化和宗教信念。父亲在位理论模型表现了子女的内在心理状态,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家庭结构,所有子女都可以拥有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

二、父亲在位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

1.父亲在位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

早期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是子女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父亲在位与子女人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父亲在位会影响子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王中会等人的研究证明,父亲的情感温暖能够促进子女人格的外向性、严谨性和宜人性特征,父亲的惩罚严厉会阻碍子女人格的外向性、严谨性和宜人性特征,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神经质特征有关。许思安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纳西族人群里,父亲过分干涉、否认、拒绝和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是子女外向性人格的一个负性预测指标。钱铭怡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父亲的严厉惩罚和过度保护养育模式与子女的神经质人格特征有关系。Fabricius的研究表明,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会感到自己更有价值、更重要也更自信。Ryan的研究发现,父亲对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等具有重要影响。张丽通过调查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的研究表明,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有良好父亲教养方式(父亲的认同度、情感温暖、参与度)的大学生会较多地应用成熟型(求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较少地应用不成熟型(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来调节压力;不良的父亲教养方式(父亲的过度控制、消极情感),对大学生较多地应用不成熟型(自责、幻想、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

2.父亲在位对子女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家庭中,由于父亲与子女交往上的独特性,子女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的认知收获不是完全相同的。父亲可为子女提供更为丰富广泛的知识,并能通过探索各种游戏活动,逐步培养子女动手操作的能力,丰富子女的想象力,发展思考和创新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Shannon等认为,父亲在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和教师同样重要,父亲的教育行为促进了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子女智商更高,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马红彪等对初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以情感温暖、理解为主的父亲教养方式下,子女的学习成绩更好;以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为主的父亲教养方式下,子女学习成绩更差。父亲在位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亦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上述研究并不否认母亲对子女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而是强调可以通过改善父亲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来促进子女的认知发展。

3.父亲在位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模式的要求。在子女性别角色的发展上,父母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父亲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别,而母亲对子女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差别不如父亲那样明显。父亲在位与子女性别角色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亲在位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子女性别角色的良好发展。张富洪等人的研究发现,豪爽、威严、豁达、自信、独立、远见、安全、勇敢等男性化的父性意象特征对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学习至关重要,个体的性别取向不是先天所具有的,而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父亲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男孩而言,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气质风度来展现父性意象。就女孩而言,父亲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异性,女孩长大后的性别角色行为乃至婚姻关系也会受到早期父性意象的影响。没有建立良好父性意象的子女,在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塑造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男孩会表现为性格脆弱、胆怯、懦弱、做事犹豫,缺少阳刚之气,女性化趋向明显;女孩则会因为缺少父爱而缺乏安全感,容易陷入早恋。父亲对子女的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与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密切相关,如果父亲软弱而母亲占据支配性地位,那么男孩的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就会受到严重阻碍,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或者有挑衅行为;而那些害羞自卑男孩的父亲通常对子女持专横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研究表明,如果父亲缺失发生在4岁前,则对子女性别角色的发展非常不利,尤其是对男孩。父亲缺失会导致女孩青春期的提前到来,并可能增加女孩过早的和未成年怀孕的风险。

4.父亲在位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父子激活关系理论认为,父亲在子女成长中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父子的打闹游戏中,父亲通过展现给子女新的经验或新异刺激以激活子女的情感,它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父亲在与子女的打闹游戏中通过不断地鼓励子女,可以使子女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更好的社会性发展。Ninio等认为,父亲更多地参与照顾儿童能够促使儿童具有更高的社会认知能力。Flouri等调查受同伴攻击的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时发现,父亲的参与度和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在遭受同伴攻击的儿童中最显著。Hwang等人的研究发现,与父亲有良好关系的子女具有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少的行为,并拥有更多的亲密同伴。王芹对中职女生的研究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女儿的同伴信任与沟通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女儿的同伴信任与沟通具有极显著的消极影响。Krampe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与父亲关系亲密的女大学生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开放和诚实。

父亲与女儿范文4

“做父亲,我永远不残缺!”

“作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个残疾男人只要他勇敢地投身生活中,不做旁观者和逃避者,担当起人生所赋予的角色,他同样可以做得很好!”青岛残疾人史春明为人夫为人父之后,有了如上的感触。他用自己全部的倾注与付出颇为豪迈地对人生作出这样的回答:做父亲,我不残缺!

史春明14岁时因腿部骨瘤复发,被迫截去右腿。靠拐杖和左腿的支撑,坎坎坷坷地走过来。14年后,他有了儿子,成了父亲。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欣喜、感到生命的完整,更感到庄严的责任感。

儿子史鉴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小时候性格特别内向、怯懦。史春明曾经有过深深的忧虑:是否因为自身的残疾?是否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他不想在孩子的心灵上布下一丝阴影,人生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更重要。为及早改变孩子这种性格,他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在扬长的同时,着重补短。他给儿子报名参加了朗诵与主持人的培训。他拄着拐杖,亲自带孩子去学习。孩子第一次上台,涨红着脸颤抖着双腿,做了自我介绍。他紧紧搂住下台来的儿子,泪水模糊了双眼。后来儿子史鉴先后在区、市少儿讲故事和演讲比赛中获大奖。从身高1.8米,浑身散发着阳光气息的儿子身上,史春明找回了自己少年时失落的梦想。

此后的6年里,在陪同儿子的同时,史春明自己也报名参加各科学习班,学习法律、外语等,不断充实自我。为儿子树立榜样、也为自己后来参加青岛市公开选拔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成为优胜者,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儿子史鉴则深情地说:“我爱我的爸爸!我为爸爸骄傲!”

女儿,让父亲的肩更坚实

8岁以前的文英根本无法行走。身下骑着一张小凳,靠胳膊的力量拖动小凳,向前挪动身子。这孩子聪明伶俐,广播听一遍,那张小嘴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8岁以后,文英开始练习站立、走路。无数次地跌倒了,摔得浑身是伤。牙齿一颗颗被磕得松动、脱落,满脸满身的血。她抹把汗,擦掉血迹,爬起来继续练。这么小的女孩哪来如此刚强的毅力?

“她去读夜校,教室在楼上。楼梯陡,没有楼梯扶手。她拄着双拐艰难地攀上去,又多少次地滚落下来。整整3年的时间,那幢楼梯上,留下她多少血泪……”

父亲文秉刚在采访中很少谈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就是女儿。这位18岁就投身革命的离休老干部,谈到自己身有残疾的女儿文英时,语气和神态中有爱怜、疼惜、内疚,但更多的是欣慰与自豪。用这位父亲的话说:“命运给我们父女带来不幸,同时也让我们去体会更多的生活内涵。患难中的父女情更真实更深刻。从残疾女儿的身上,我们做父母的能学到很多东西。”

文英是父亲惟一的女儿。在她11个月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眼看着一个曾经鲜活健康的生命被击倒,父亲的心碎了。但他只有独自咽下所有的忧虑和悲伤,用丈夫和父亲的力量,去扛起这个家。同时,父亲不断地自我警醒:一定挺住,坚持到底!这种警醒在他几十年的人生中,化――一种凝重的父爱。面对女儿残疾的现实,父亲有了更多的理性和深思远虑。父亲在单位亲自下基层,请教工程技术人员,看图纸、参与设计,深入工地……从小就趴在爸爸背上的文英,看着一座座房子盖起来,一幢幢大楼立起来,更用心去领悟爸爸的“做真才实学的人”的期望。父亲的言传身教,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文英的人生观。

为了生存,文英撑起双拐,只要能做的事她都不放弃,先后经营过书摊,卖过水果、服装等。父亲总是用欣赏关注的目光,看着她风里雨里地摔打,并鼓励女儿咬紧牙关,向前闯。

父亲,任重道远的使命

女儿陈攻出生9个月时,一场重病导致双下肢瘫痪;儿子陈健8岁时,患了儿童精神分裂症。一个永远失去了站立、行走的权利;一个失去了正常人的思维和生活。这致命的打击和深重的灾难,让身为父亲的陈茂盛精神几近崩溃,他有过逃避、撒手的想法。但是孩子们无助的眼神、悲伤的哭泣一次次将他震醒:自己是他们的父亲呀!父亲是什么?父亲是顶天立地的山梁,是生命的依托。孩子们已经万分不幸了,如果再失去父亲,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绝路了。后来他对长大的从事文学创作的女儿说过:“孩子,我作为你们的父亲,不仅仅是生命意义上的父亲,还是一个上苍派来拯救你们的使者!”

当时8个月的女儿四肢全部瘫痪,不能动弹。后来经过治疗,上肢康复。父亲发誓要让女儿用这健全的部分,做个有用和有出息的人。在漫长的求医旅途中,也成就了女儿接触大自然、接触外面世界的愿望和爱好,激发女儿的文学细胞和激情。父亲总是用宽厚的脊背驮着女儿,给女儿讲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这让女儿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为她后来从事文学创作铺垫了基础。

谁曾想到,10年后,女儿刚刚10岁,儿子也才8岁,厄运再一次逼近父亲。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的儿子,被确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这种病的发病率在儿童中为万分之几的比例,并为疑难病症之一。而此时的父亲在给女儿近10年的治疗中,已债台高筑,况且身为兄长,在父亲去世后,还担负着自己五弟、六弟的抚养责任。这时,女儿对他说:“爸爸,你不要管我了,快救弟弟吧!”多年不肯轻易流泪的父亲,流出愧疚而感动的泪水。他把儿子送进青岛市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一周后,父亲去探视儿子。看着孩子被成人精神病患者打得遍体伤痕,听着他隔着铁栅栏撕心裂肺的哭喊:“爸爸,放我出去。我没有病,我要上学呀!”极度的悲伤竟使父亲昏厥在医院的走廊里。后来,儿子服用的偏方草药中,需要一味带露珠的野菜,父亲从此经常天不亮起床,走一段很远的乡间小路,翻过一座山去采摘。几次从山上失足跌落下来,胳膊也曾骨折。带回来的野菜上不仅有亮晶晶的露珠,还沾着殷红的血迹。但不幸的是,精神失常的儿子18岁那年,去野外写生,迷路失踪,从此音讯全无。

父亲与女儿范文5

孩子最初对异性的认知、对婚姻的感受,都来自父母。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他们对婚姻的态度,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婚姻。子女婚姻幸福与否,最能看出父母的养育是否成功。

和父亲的关系影响女人的婚姻

大多数在婚姻中不太幸福的女性,都在原生家庭中,跟父亲的关系有些紧张。

有两种情况比较常见。

例如,父亲很严厉,甚至经常打骂女儿和妻子,女儿一直期待快点儿长大,赶紧成家,摆脱父亲的阴影。可奇怪的是,她挑来选去,最终却嫁给一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对她并不温柔,甚至也会动粗。

她从小就有太多不安和恐惧,没从父亲那里得到充沛的爱,便希望从丈夫那里寻求安全感。那些强悍有力的人才更能抚慰她的不安,所以她们更倾向于向这样的人寻求保护。

还有一种类型的父亲,敦厚老实,性情温和,母亲则比较强势,掌握家里的绝对控制权。母亲经常数落丈夫的种种不是,女儿逐渐觉得父亲软弱无能。可是成年后,她偏偏找了个老实巴交的老公,而她自己则跟母亲一样,变成了强势的女主人,重复着她原本并不喜欢的婚姻模式。

这看似轮回,其实正是家庭对女性婚姻影响的体现。女儿最先通过父亲来认识异性,她会在和父亲的相处中初步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如果得到充沛的父爱,她们会感受到作为女孩儿,自己是被尊重和欣赏的,会有更好的安全感。成年后,与异性相处时,她会更自信和独立,也更容易与男性建立起稳定健康的关系。

女孩儿的好父亲是这样的:首先要好好爱孩子的母亲,爱这个家。给女儿充分的陪伴,让她感受到父亲的关注。充分尊重女儿,让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是她坚强的后盾。

父亲这个角色能给家庭稳定带来信心,让生活更有序。妻子和女儿只有在秩序井然的情感及生活环境中,才能更有安全感。

要引导女儿成为一个拥有高自尊的独立女性,不委身依附、不取悦讨好,这样的女人更容易处理好自己的婚姻关系。

母亲决定男人的爱情模式

有一位来咨询的男士,年近40,相貌英俊,能力出众,事业有成,是个“钻石王老五”。这样的外在条件,让他桃花旺盛,从不缺少追求者。他享受爱情,却从不想结婚。说直白一点儿,他没办法跟一个女人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他需要自由地享受温暖与欢愉,没有责任的束缚。

眼下他最棘手的事情是,相处多年的女友以各种方式逼婚。而这个女友并不知道,他在其他城市还有别的女友。

他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受到了母亲的不良影响。

他母亲是个美人,早早就结了婚,却因心智不够成熟,很快婚姻就破裂了。他从小身边就没有父亲,并且时常看到,母亲身边的男人换来换去,就是没有稳定的婚姻。儿子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对待感情的方式和对待婚姻的态度。

他的母亲没有从伴侣身上得到稳定而持久的爱,难免会把没被满足的需求转移到孩子身上。比如,她喜欢让孩子不断地讨好和夸奖自己。她时常问儿子:“我漂亮吗?”可见,她不但没有做好婚姻的榜样,而且忽略了和儿子相处的界限。我们知道,大多数男孩儿在成长期,都会有恋母情结,她在和孩子相处时,应该是母亲的身份,而不是女人。

男孩儿的好母亲是这样的:她们首先是被丈夫疼爱的幸福女人,无须将任何过分的期待或不切实际的想法寄托到儿子身上。她们在家庭中有明确的界限,知道亲密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孩子并不是她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她们注重倾听儿子的心声,从不操控和干涉儿子。总之,她们爱自己的儿子,但不会阻碍儿子爱别的女人。

Tips:界限其实就在生活中

举个小例子,让大家简单直观地了解“界限”。

“儿子,妈妈漂亮吗?”(而不是“我漂亮吗?”)

“漂亮。”

“儿子,谢谢你的夸奖。”(回应孩子的赞美,同时明确角色)

如果父亲在场,可以加入:“你妈穿这件衣服的确很有气质。”(以父亲的身份明确,你妈妈是我的妻子)

父亲与女儿范文6

有网友说,或许父爱不会像母爱那样直接,但献出父爱的父亲们一样在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疼爱着自己的孩子!请好好地体会这如山的父爱吧!

一件小事坚持做,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延伸为另一种含义,这种含义会自动升华为某种精神高度。记得有篇报道:芬兰的一位妈妈阿黛尔在她的小宝贝女儿米拉睡觉时拍摄了一组照片。她用衣服、毛巾等道具,根据女儿的不同睡姿,塑造出不同的角色,产生出不同的故事情境。然后拍摄下来,集成一本相册,名为“米拉的白日梦”。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年轻母亲的聪明灵巧、情趣高雅,也凸显了母爱的温馨感人。

这两位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睡眠中的婴儿为模特(主角)创作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为孩子留下了珍贵的梦中形象。不同的是,一个用画笔,另一个用相机。最大的相同点也许是他们都把“孩子”当做了自己这一生最完美的杰作。很多人虽然已经为人父母,他们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爱被阻隔了,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往往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成熟了,才能体味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爱是一个心理动词,这就决定它的出现需要某种物象衬托,只一个眼神、一句话是不够的。那位父亲画出了女儿的百幅睡相,可见他是在用心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瞬间。在他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美丽的,都值得用画笔留下。

说到父亲对女儿的爱,我还想多说一点。现代心理学认为,父女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女儿将来婚姻是否幸福。大多数情况下,父亲是女孩的第一个“男朋友”。女孩对男性的认识往往是从父亲开始的。

上一篇秋天的资料

下一篇支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