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例6篇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1

一、充分把握好唐诗宋词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经过时光洗礼,精雕细刻成为文章中的精髓,有利于学生牢记古诗词中的典型句子,扩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把握好唐诗宋词部分的教学,综合课内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使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二、文言文促进语文教学的经典性

文言文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比较拥有一种古朴之美,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塑造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如教学中《狐假虎威》一节,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文章升华情感时,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对话的教学情境。

教师:这节课程学完,对于文章中“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句话,假如让你模仿下,你会怎么说?

学生甲:看百兽见吾而敢不走乎?

学生乙:窥百兽遇我而敢不走乎?

古味十足,让人称赞,同时课堂学习氛围也得到活跃。在课堂上,学生结合文中意思自己总结,完成一个精彩的对话练习,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此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入经典故事使语文教学变得轻松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2

看从古到今有关读书学习的种种说教,我终于有所发现:原来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落后,乃至于文化文明的落后,很可能与中国人把读书学习当做苦事有关。因为读书被当成了苦事,人们也就耽于玩乐,怕动脑筋,久而久之,愚昧落后的种子扎进灵魂深处。

功利的读书,也和“苦读”意识有关。

因为读书被当做苦事,所以只能以利诱之。古代“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名利之外,还有,全被作为交换的筹码,如果再和“学而优则仕”或“仕而优则学”相结合,则读书不辍,有如十项全能、在社会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始有苦读之徒,上演“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活剧,不是把读书当做血淋淋的广告把戏,就是把它弄成呆了吧唧的时尚演出。

我自己从来没有“苦读”过,我也一向反对把读书当做苦事。我读书,是因为喜欢;而正因为喜欢,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苦’。我认为如果视勤读为苦,那简直是对书的侮辱,对学习的侮辱。我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是因为心中有乐,而非衣食不济或是精神失常。我十岁时一天看完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看完后发高烧。家人以为我是为了及时归还图书馆,抢着读完,劳累过度;其实不然,我只是太想知道人物的命运,太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与“苦读”全然无关。在我看来,如果把读书当做苦事,肯定学不好。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3

但是,很严峻的现实让人们警醒:随着微机等科技手段进入生活,普及生活,人们,尤其年轻人对写汉字已经不重视了,逐渐疏于书写。很多学生更是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字迹潦草,“龙飞凤舞”,看清他们的字,已成难题。

字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字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人的名片。为这一点,为学生负责,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写字。因此,重视写字教学势在必行,也一定要放在重中之重。

在具体的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我的教学,以期达到文字传授文化、传播文明的目的。

一、了解中国汉字字形的发展,进而了解中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

汉字形体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秦代就有八种字体:大篆、小篆、篆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汉代的书体也很多,有古文、奇字、篆书(小篆)、佐书、缪篆、鸟虫书等等。这说明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汉字的书写。在汉字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多种字形的出现,证明中国祖先对汉字的重视。在汉字的各种字形中,人们尤重楷书。楷书形体方正,行笔平直,被称为典型的中国字。我们从汉字字形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书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很多种汉字的产生、发展,都有很多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很多历久弥新的故事和传说。了解这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各种美德。

二、了解汉字的形体特点,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做人习惯。

有句歌词写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方方正正的汉字,多像堂堂正正的人。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这一直是我的教育理念和追求,也努力将这一理念和追求付诸于教学之中。在书写练习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但是横平竖直,不但是间架结构的平衡和美观,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说“身正则笔正”。写字和做人真的是相辅相成的。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美感的同时,也有一种精神的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向善、向美和向好的品德。字如其人,写一手好看的字,做人也会不错。在优美汉字的熏陶下,自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从小事规矩学生,从写好每一个字做起,既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培养他们美好的品德。

三、了解有关古代大书法家的故事,感动、震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励志勤学的激情。

我国古代的大书法家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成才的故事也俯拾皆是。比如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他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他的“墨池”的故事流传已久,正因如此刻苦,他才成为流传千古的书法大家。他的儿子王献之,小时候也热爱书法,为练成与父亲一样的书法,他把十八口大水缸的水都用完了,他天天练、月月练、年年练,后来在他的勤学苦练之下,他一而成了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讲一些古代的鸿儒巨子勤奋苦读,搜集古今书法大师如三国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以及“墨池”、“笔冢”的故事,由浅入深地讲给他们听,以触动学生,让故事说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写字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恒心毅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汉字不断发展。在汉字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汉字本身也承载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精深。而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凝结着前人智慧和汗水,闪烁着前辈的精神和意志之光,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之源。而这些东西,都蕴含在文字之中。文字是所有经验智慧的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推卸写字教学的责任。让我们把写字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写字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既有一手漂亮的好字,又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中国书法家的故事

[2] 黎明中编著.中国书法

[3] 董琨编著.中国汉字的源流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效

古诗的篇幅一般都很短,每个字都精简凝练,有些古诗整首诗不超过50个字,但是还能把诗人叙事、豪放、儿女情长、寄情山水、思乡无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报效祖国的内心情感通过简短精练的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我国的古诗资源,进而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

我国古诗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璀璨瑰丽,高峰迭起,许多灿若星河的古诗作品对我国传统社会的精神风貌与历史画卷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之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载体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作品,没有受到现代商业的影响,保留了丰富、清明、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的急切关怀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古诗文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重视小学古诗教学,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教育本土化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捍卫母语教学尊严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古诗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光影、声讯等逐渐代替了文字,人们正朝着“读图时代”的方向发展。现在有很多学生像喜欢膨化食品和方便面一样迷上了短信、幽默、漫画等一些轻松读物。

古诗文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高尚、宏达、开阔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抵抗丑恶、改造平庸和贫乏、远离轻浮和虚无,同时获得对古诗中传统美、古典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创造与继承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1.使学生发现并欣赏古诗中的美

(1)以情激情,使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古诗《锄禾》,主要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衣食无忧,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更没有耕田种地的体验,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辛苦,并珍惜粮食,是这首诗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或是其他渠道找到一些农民耕地种田和食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比如,有个老师就找到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早早起床,喝口凉水,带点干粮,去地里播种、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农作物松土、除草、施肥……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通过观看这样的录像,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辛苦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就是以情激情,通过诗中的感情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2)营造古诗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在学习《咏柳》一诗时,以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为背景,再配上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中情景在课堂上展现了出来。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激情豪放,用不同的字体可以象征性地配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氛围中学生目视其文、心醉其情、耳悦其声,这样学习古诗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古诗文一般都是通过精确简练的文字创造出寓意深刻的意境。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无法替代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也会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但是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想象和联想,也无法通过教师的想象和联想走进作者的世界、诗中的意境。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才能欣赏古诗的魅力,才能够和诗人“对话”。每首诗中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画面,学生要把诗中的语言联想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置身其中,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语言精练、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学生不仅懂得诗的表面意思,更懂得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古诗教学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灵活地把握教学的方法、节奏,使学生在喜爱古诗的基础上去学习它、欣赏它。

参考文献:

[1]刘庆龙.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2(10).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正是古诗文这片园地能给孩子们的宝贵的滋养。

我们常常谆谆教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何谓“崇高”?孰为“正确”?在古诗文中就有具体的最好的注解。

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对理想孜孜不倦,至死不渝的追求是古诗文里的最强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积极入世,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不变理想。他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所以当“生”与“义”二者不可兼得时,孟子舍生取义,曹操即使暮年,依然壮心不已;所以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所以有了身处浊世、身居陋室的卓然高洁,当国破家亡时,一直婉约缠绵的李清照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的呐喊……

我想,当这些铿锵的声音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时,那些不朽的名字也烙在他们心底,那些高大的形象也就矗立在他们的行为世界。

古诗文中对祖国河山深情描绘,美好自然的款款抒写,犹如绵延千年的山水长轴。漫步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川,关注美好自然的情感,促进他们珍爱生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因为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国风光,有“千里莺啼”“绿肥红瘦”“烟雨楼台”江南美景。春有“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夏有那“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稻花香里”的“蛙声”;八月的洞庭“气蒸云梦”,“波撼岳阳”;隆冬的飞雪染白边塞,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

徜徉在古诗文的写景王国里,孩子们应该感到放眼祖国

河山如画,回首生活如诗。作为老师,自然应该能引导他们

思考探讨如何让千年河山继续如画般美丽,自己的生活如诗

般芬芳。

在古诗文里离别和挫折不是现在中学生所认为的不尽泪水和不绝的哀叹。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何等的豪迈自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此邻”是怎样的真挚洒脱;看:李白乘兴进京,失意离去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执着;几起几落的苏轼对月而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深邃。

古诗文里不光有做人的指南,还有学习的导师。“温故面知新”,“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方仲永的故事应该给学生生动深刻的启迪:勤奋学习才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关键。而宋濂现身说法,娓娓道来的是学习要谦虚、刻苦……

古诗文除了能给学生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滋养,情操的陶治,还能以语文的本色,给学生语文的营养。

古诗语言凝炼、优美、准确,外在清瘦而内在丰腴。它们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是如何遣词造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磨刀石,是怎样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的蓝本。“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字写出诗人对泰山的无限钟爱,“割"一字千钧,写出了泰山的雄奇壮美,“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整齐双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含蓄委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一针见血震聋发聩;《蒹葭》的一咏三叹,《马说》的言在此而意在彼,《桃花源记》的虚构与真实,《三峡》的结构,《出师表》的主题……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素养;作用;研究

古代文学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部璀璨的人类文明史,更是一部汇集了历代文人雅士,积淀了深厚的文学思想精华的历史。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不仅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价值,以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更能使得人们从中获取进步的知识和力量,不断的推动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文学开始的,经历了漫长而又久远的发展历程的文学总括。它包括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每一种题材演进的脉络都非常清晰,有迹可循,在创作于理论上日臻完善,都充分的显示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与意存高远。

二、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更好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最主要的前提便是不断的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在《大学人文精神构架》中,张楚廷认为:“人的素质是在外界的交往中将习得的文化(知识、经验、信息等)通过内化过程所形成的内在之物,其中,此物之中的物质部分是身体素质,精神部分便是人文素养。”从此处可以看出,人文素养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部分。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作品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其主要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二是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三是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四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五是慈爱孝悌的纲常伦理;六是追求独立尊严及价值的不懈精神;七是愤世嫉俗,不拘于条框约束的批判精神;八是倡导人间大爱,追求仁义礼让信的优良品格。可以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当今时代的人们最需要也最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因此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必经的途径。

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主要作用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不仅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应,也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

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的个人思想与价值。比如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博大精深、内涵深刻,同时意存高远,能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人虽经受风雨,但依旧斗志高昂、荡气回肠的精神面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为一首气壮山河的传世佳作,在岳飞的《满江红》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中华民族的爱国心。全词声请激越,气势磅礴。篇首的前五句,作者的“怒发冲冠”“扬天长啸”深刻的展现出作者本人汹涌激荡的内心。之后的“三十”与“八千里”则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作者精忠报国的高风亮节以及不惧漫漫征程,任重而道远却坚持不懈的毅力及精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体现了作者希望早日实现匡复大业的决心。在下一片中,“臣子恨,何时灭?”用反问的语气吐露了作者内心的民族义愤。“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三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慷慨明誓,重整乾坤的装置豪情。整首诗不仅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还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人们的爱国心以及报国情。

同样的精神,我们可以从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苏轼、范仲淹等诗人、词人的众多作品中深刻的感受到。正是这种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民族精神,才使得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先进思想以及顽强奋斗力的杰出人物,为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上下求索,矢志不渝。

(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使人获得情感精神的滋养

在古代文学中,存在着许多具有形式美、语言美、情感美的作品。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使我们在充分的享受美的同时,感受到灵魂上的震动,获得情感精神上的滋养。

通过屈原的《离骚》,我们在深刻的了解“香草美人”之余,充分的领悟到其对真善美、对高杰的人格、对正义的理想的无悔追求;通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在感受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不完美中的完美时,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给予情感上的寄托,促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理性的对待缺陷美,对待生活所给予的苦难与欠缺。通过古文学习,不仅可以通过作品可以拉近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距离,引起人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更可以使人们获得心灵上育化,从而有效提升个人思想修养,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通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以及其中所包括的意境美、语言美等,从而向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超然生活。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王羲之的情文并茂、气韵生动、章法自然、心手合一、不激不厉、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达到登峰造极境地的艺术情操。通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充分的感受到对生活真正价值的追求,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情怀。如此众多的美文,只要用心学习,一定可以让自己的精神情感获得提升,从而对生活、对未来少了一分惶恐与不安,对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从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许多古人,在恶劣的环境中所坚持的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在危及到生命的时候,依旧不改初衷的精神。在关于远古时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开天辟地,为人类献身,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世界万物的奉献精神;女娲用泥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创建了婚姻制度,在其后天塌地陷的时候,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的精神;夸父不惧艰辛,执着追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之杖,化为邓林。”的永恒追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坚韧不拔。在中古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的领略到那些有志之士的不朽精神及其价值。我们可以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感受到孟子的价值观所在;从“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中感受到,从知识分子读圣贤书,胸怀天下的理想中,感受到古人胸怀大志的豪情;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到其为国为民的苦心;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体会到巾帼不让须眉的价值追求;从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苦心造诣中体会到他对于蜀国不变的追求与理想;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会到他对于国家的热爱以及对于自身奉献的无悔;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体会到他的豪迈不羁和自信,从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带因李陵事件而处以宫刑,但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发愤著书写《史记》的坚忍精神。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文言故事,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古人的人生哲理及追求的价值所在,进而进一步丰富和强化自身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的先进的个人,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矛与盾”“鹬蚌相争”“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等故事,均让我们在徜徉于故事的同时,明白了故事所蕴含的人身哲理,帮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从而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勇敢承担起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通过对其《知鱼之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主要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其文章结构的独树一帜,文字的肆意,情感的跳荡起伏,想象的丰富奇特,在给人以超凡脱俗感觉的同时,思想却始终保持一线。《庄子》在哲学、文学中所体现的思想价值,使人在认识万事万物的同时,教给人以辩证的思维方式,促使人思维方式的提升或转变,进而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当然,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促使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体现在辩证思维方式的改变上,同样使得人们在对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及思考上具有重大的提高和改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三曹”“七子”等人的作品,对当时战乱带给人们的疾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作者本人的性格如何;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唐朝“四杰”、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积极进取、深刻的反映出社会现实的不朽精神。

还比如,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红学”,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型的研究学科,并使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逐渐的接受其中的重要思想和观念。鲁迅先生曾说过“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这部巨著虽然是通过家庭的兴衰为主轴,虚构了朝代、地点等,而且假借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著作的开始,但在不经意间却深刻的反映出清王朝下贵族的真实生活,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忽视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同样出现了不少对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重要思想的描写与戏谑。在文中,对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以及妙玉、袭人、探春等人物的塑造,使我们早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无常的同时,对人生多了一份思考。特别是其中王熙凤角色的刻画,不仅丰满、立体、生动,还通过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的揭露出封建礼教带给人的苦难及束缚。即使是独当一面的王熙凤也要在丈夫的面前做一个贤淑的妻子,主动为丈夫纳妾抬人,满足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对于学习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以使我们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珍贵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的人文素养,促进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不管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对古代文学的修养,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